由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所想到的 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

这段时间,不知是在迎合观众的怀旧情趣,还是暂时没有购进新的电视剧,有些有线卫视在播放80年代初的一些老的日本电视剧,像《血疑》、《排球女将》、《聪明的一休》等,而且每每吸引我们这些业已中年之人的眼球。我想有很多同龄人一定会和我一样,在以惊奇的目光看这些电视剧时,同时看到的还有我们年少时的身影和年少时所处的那个时代。

还真的忘记具体是那一年了,但肯定是我在上中学期间(79-85年),我们省电视台播放一部令万人空巷的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当年这部电视剧让人痴迷的程度,超过了对现在任何一部热播的电视剧的痴迷程度。这部电视剧主要描写了这样一个剧情:

故事的第一条主线是,生活在北海道的单纯、善良、朴实的小鹿纯子,从小就在单亲父亲的训练下锻炼身体素质,最后她知道这是父亲让她从事排球运动。他被父亲送到东京某中学,开始了排球训练。在排球训练、比赛过程中,她经历了许多坎坷、艰难、痛苦和欢乐,最后终于成为一名高水平的主攻手。

故事的第二条主线是,纯子从小就未见过但甚为思念、已与纯子父离婚的妈妈,一直穿插在整个故事中,虽然她的出场略晚。纯子苦练排球技术的过程,也是思念妈妈、为妈妈实现参加奥运会夙愿的过程。最后,她与妈妈终于相见,且爸爸妈妈重归于好。

在1964年东京奥运会上,日本女子排球队在魔鬼教练大松博文的指导下,首获奥运冠军。此后很长时间,日本女子排球的水平一直居世界前列(当时日本男排的水平也很高),日本国民对排球运动的喜爱可想而知。这部电视剧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摄制的,我没有进行了解,但可以肯定该电视剧在日本可定也有很高的收视率。

1981年,中国女排在教练袁伟民的带领下,首获世界冠军,成为中国三大球成绩的突破,女排姑娘立即得到全国人民极大的喜爱,国内引进这部电视剧肯定有这个因素。但是,这部电视剧轰动还有其他的原因。

一是它的剧情较为复杂、故事头绪较多,很能引起别人的欣赏趣味。除了上述两条主线贯穿整个剧情外,小鹿纯子在排球训练和比赛中遇到很多的困难、麻烦,而且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其次它符合当时人们普遍的欣赏水平。那时的人远较现在朴实、单纯,而剧中的小鹿纯子正是一个这样的人,她热爱生活、热爱排球,对人热情、真诚,有理想、有毅力,对未曾谋面的妈妈怀有深挚的情感,她这些优点使之赢得了中国观众的普遍喜爱。

再有就是剧中的许多人物刻画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纯子的那些队友,个个都有鲜明的性格特征,那位颇似中国演员高飞(当时电影《苏醒》的主要演员之一,没有很多名气)的教练,就像大松博文的化身,训练时毫不留情,训练外却像一个可亲的兄长,关心着队员的每一步成长。

还有,为了增加故事的可看性,剧中还用了各种各样的排球比赛战术,这些战术就像队员们的魔法一样,一旦使用威力无比,像“流星赶月”、“晴空霹雳”等等,特别有意思,我当时甚至以为正式的排球比赛中真的使用这些“魔法”。

电视剧中的两首主题歌也很动听,传唱一时。片头曲《燃烧、攻击》是该剧的主打插曲,快节奏演唱时,有一种坚强、奋进、给人力量和鼓舞的情绪,很来劲;而慢节奏演奏时,又特别抒情,使人柔情四溢。当时我们班有好事的同学,曾用汉字将这首主题歌的日文发音记录下来学唱,我至今还能完整地记下来:

保若里嫩那了西盖,道林道古鲁,让那系咪噶,咕噜系咪噶;盖冒一马那聊吧,您把那聊吧,盖以需高那闹,到那丽娜把。杠,来森、扣--害!保你那、保你那、五期卡亚扣,。。。

片尾曲《再见,故乡》(可能是),也是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唱出了纯子对故乡和妈妈的眷恋之情。

此外,播放这部电视剧的年代,是国内电视剧的制作水平很低的时代,当时国产电视剧水平与现在无法相比;换句话说,如果《排球女将》放到现在首播,其收视率能达到当时的1/10可能也就不错了。

看这部电视剧时,我家还没买电视,只能到单位放电视的公共礼堂或到邻居家看,当时都是黑白电视,所以留在脑海中的画面都是黑白画面。电视播完后的一天,我在新华书店发现连环画专柜在卖《排球女将》连环画,那是从电视上截图制成的连环画,我不加思考地买了几本(连环画也分好几集)。

前几年,扮演小鹿纯子的演员荒木由美子来中国做节目,电视上播放此节目时正巧被我碰上,我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从节目中上看,年近半百的由美子依然很年轻、漂亮;生活中她是一个低调、质朴的人,由于照顾有病多年的婆婆,耽搁了演戏,所以她的作品并不多,但她不后悔。这使我了解到由美子在做人和性格方面,其实就是屏幕下的纯子,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奉献的好人。说到时下的追星现象,我从不以为然,但这次破例,我愿意把由美子当做星去追。

说到了日本,我还想多说几句。

我对日本的感觉,是复杂的,说是复杂其实是一种矛盾心理。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我对日本有一种很坏很坏的感觉。

日本人早年的侵华战争对中国人造成的灾祸,早已刻在了在中国人的心中,同时刻在了中国历史、日本历史、亚洲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了,没有人能够抹杀它、掩盖它、歪曲它、粉饰它;善良的中国人,并没有要求日本人对此灾祸进行何种偿还(就算要求偿还,也是合理的),只是希望他们记住历史、忏悔反省,目的无非也就是让他们珍惜和平、加强团结、共同进步。这个要求应该不算过分吧,或者也没什么不合理的成分吧?但是,这个要求,从来就没有被日本人认真地对待过、很好地执行过!

打一下那些日本人的名字及其作为,我感觉都会脏了我的键盘;骂他们一声狗杂种,也真是抬举了他们。

由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所想到的 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

这种对日本人的极度厌恶感,肯定不是我所独感,肯定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共同感觉。在生活中,只要碰到日本牌子的商品甚至印有日文说明的商品,我是能不买就不买。例如,几年前我比较喜欢“七匹狼牌”的服饰,认为它的做工、面料较好,且价格也能接受,时常到附近的专卖店里打逛,也买了几套衣服;但是有一天,在专卖店的衣架上,摆放了此品牌服装的一位设计师,并有文字介绍,我凑过去一看,竟然是一个日本人!我立即扭头出来此店,并从此不再到此专卖店、不买甚至不看任何有关“七匹狼”的服饰至今。再如,到超市买日常用品,有些产品包装袋上往往除了中文使用说明外,还要印上英文或其他文字的使用明,但只要印有日文使用说明,不管它是多好、我多需要的商品,我一概不再看第二眼。有一次,妈妈看中了一件商品,欲买,我一看包装上有日文,对妈妈说:“好像是日本产的,”妈妈竟然也露出不屑眼色:“嗨,换一种,干嘛非买日本的东西!”我心里很高兴。前一段时间,想买数码照相机,因对此类商品的知识一窍不通,遂咨询一位摄影爱好者,让他推荐一款相机。他推荐的相机全为日本品牌,我当然不可能去买(他指出,目前市面上的相机虽是日本品牌,其实生产厂家都在国内,我也没有答应);问他其他国家的品牌,他介绍了韩国、美国、德国的品牌,但终因质量一般或价格太贵,我至今也没买。——以后会买的,但肯定不是日本品牌。

所以,生活中只要碰见有亲日倾向、甚至愿意去日本留学的人,我始终无法对他有真正的好感。例如,有一个因去日本短期访问回国后发迹的所谓“学者”,曾与我共事,那段访日史显然是他的穷人乍富般的“留学”炫耀史。这个假学者在我的心里好有一比:抗日战争时期的汉奸再世。我对他厌恶至极。

前几年,我到北京新东方英语培训学校学习,那位讲英文阅读的老师,对日本的看法比我更深刻,他不光极度厌恶日本(但他喜欢美国),而且在课堂上向我们断言:日本是将来亚洲发生战争的祸根!并且列举了许许多多的理由,同学们都认为他讲的有道理。本来这老师(年龄比我小)讲课水平一般,但是正因为他对日本有着与我类似的看法,我还是很尊重他。

我当然知道,我的这些看法、观点、感觉、作为,是偏激了,而我在生活中并非是一个头撞南墙不回头的人,但是别的偏激事情在明白道理之后总是可以“回回头”,唯有对待日本的事情,我无法回头;岂止是不回头,我会拧着头一直这样走下去。

话又说回来,在上述的矛盾心理中,还有一个矛盾的次要方面:日本的东西中也有吸引我的地方。说这话,我好像在打自己的嘴巴;但实话实说,我的心里确实是这么想的。

对于我这个文学艺术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日本的文学、电影、电视、音乐等我不会不去接触;感到了它们的魅力,我当然也不可能假装没有感到或者反而说它们的坏话,这当然也不公平。

我是一个侦探小说爱好者,曾看过数以百计的侦探小说,其中日本的侦探小说(日本国内称为“推理小说”)约有一、二百部。喜欢侦探小说的朋友们都知道,日本的侦探小说在日本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有一定的地位。不仅好的作品繁多(在此不再列举,实在是举不胜举),而且著名的作家也比比皆是。日本的侦探小说,被赋予了很多社会时弊的内容,使它担负了更多的社会责任,在这一点上就略胜欧美侦探小说一筹。那些有名的作家中,像松本清张、森村诚一等不仅写作成就高,而且人品高洁、心地慈善、富有正义感,让人不得不产生敬慕之情。

日本的电视剧,除了上面说到的《排球女将》、《血疑》、《聪明的一休》之外,还有《铁臂阿童木》、《阿信》、《姿三四郎》,以及后来播出的《东京爱情故事》、《北国之恋》等,无不在中国有着很高的收视率,相信这些电视剧曾给我们带来过许多欢乐和情趣。日本电影,近年来国内引进的已不多,但在80年代,国内每家电影院的电影预告月报上,总会出现日本电影的名字,我们耳熟能详的肯定不止我看过的这么几部:《人证》、《生死恋》、《啊!野麦岭》、《追捕》、《阿西们的街》、《望乡》、《砂器》、《风雪黄昏》、《绝唱》、《伊豆的舞女》、《华丽的家族》、《远山的呼唤》、《幸福的黄手帕》、《狐狸的故事》、《寅次郎的故事》、《W的悲剧》、《蒲田进行曲》等,而我们耳熟能详演员也绝不会就只有我知道的这么几位:山口百惠、三浦友和、宇津井健、高仓健、栗原小卷、中野良子、药师丸博子、松板庆子、渥美清、田中裕子、松田优作、三国连太郎、泽口靖子、吉永小百合、田中绢代等。当时的日本电影比当时的中国电影总体质量要高,且比较符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在一代人的记忆里,日本电影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日本的歌曲,也有独到的魅力。日本音乐家,很善于把日本的民族音乐元素加入到歌曲创作中,这种做法既聪明、又有很大价值、同时还有很好效果,在中国流行的歌曲《北国之春》、《星》、《草帽歌》、《燃烧、攻击》、《聪明的一休主题歌》、《铁臂阿童木之歌》、《花仙子之歌》、《衷心地感谢你》无不具有日本民歌的印迹,而那些民歌《拉网小调》、《樱花》、《四季歌》、《幸福拍手歌》、《邮递马车》等,更是民族味道浓郁,非常动听。我喜欢的歌手邓丽君,就唱过许多日本歌曲,有的是日本原歌,有的是日本曲、中文填词。

此外,我个人在一段时间内还对唐代时的日本汉诗注目过,发现当时把中国崇拜得五体投地的日本诗人,确实写出过一定数量的优秀汉诗;这些汉诗放到当时中国一流诗人的作品中比较,也看不出太大的逊色。

说到唐代的中国与日本的关系,再看看后来日本的恶行,很多人都会生出愤懑的感慨。那时,把日本看成中国的附属国,可能都有些高看它;而日本,确实把能够从中国学到的东西,尽最大能力学到了。当时中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乃至中国的文字、中国的习俗、中国的建筑、中国的宗教甚至中国的服饰,全都被日本当做教科书去学、去模仿。心胸宽厚的唐帝国,在赐教日本时毫无保留、不遗余力。学业有成的日本所推行的大化改新,不仅是一个社会变革事件,更是日本从奴隶制到封建制过渡的标志:中国为日本的社会进步和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推动作用。难道日本人长的是猪脑子?——不对,即使是猪,最多也就是忘恩,还不至于恩将仇报吧?可见,日本人真是连猪都不如啊。

对日本恨归恨,但我们还是希望日本人真正地认识那段历史,并且真心实意地反省、真心实意地忏悔。我们并不是非得与日本人结仇,何况日本在文化和经济发展方面也确实有吸引我们或高于我们的地方,只是觉得,世界总得有正义与邪恶之分吧?总得有正路与邪道之分吧?总得有善良和凶残之分吧?总得有荣耀和羞耻之分吧?——这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只是常识——要不然,我们何为人类呢?而人类又如何发展自己呢?作为曾经有过恶行的日本,首先应当心诚地对照自身把上述各条分开,再去反省自己的行为;如果日本只是一味地遮掩历史、把战犯当做老祖宗供奉,那么,就像我的那位新东方老师说的那样:日本一定是将来亚洲引发战争的祸根。

当然,如果有那一天,那也一定是日本自取灭亡的一天。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3125.html

更多阅读

《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续篇:亲历者的叙述/给拉尼玛

《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续篇:亲历者的叙述/给拉尼玛 特尼仁波切为给拉丹尼开示之时  说明:在末学撰写博文《阿秋喇嘛先到的授记》之时,由于相隔时间过久,已经无法想起那位汉僧的名字,于是询问了引荐汉僧前来的居士夫妻,得到了如下的

《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巴黎圣母院人物介绍

《巴黎圣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从克洛德和伽西莫多来谈摘要:《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浪漫主义大师雨果的代表作之一。本部作品集中体现了作者的创作原则:圆形对照。以主人公爱斯梅拉达为圆心,以克洛德、伽西莫多、弗比斯、甘果瓦

声明:《由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所想到的 日本电视剧排球女将》为网友剋制佔絠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