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目前端砚价格攀升的思考 端砚的价格

俗话说“盛世重收藏”,端砚行业的兴盛与中国经济休戚相关,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体现和缩影。过去15年,中国的GDP年均增长9.6%,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0年仅中国本土的拍卖成交额就达到了83亿美元,中国买家在索斯比全球拍卖的成交份额从2008年的7%增长到2010年的23%,中国已经取代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市场。在经济繁荣,收藏鼎盛的背景下,2010年起端砚价格一路上扬,成交价不断被刷新。

  端砚价格不仅和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也深受端砚供求关系的影响。2000年端石被列入“保护性稀有矿产”,政府发布了禁采令,2007年端砚各坑口实行“炸封”行动,2010年派出武警进山巡逻。这些措施无疑导致了端砚石供应紧张,市场日益惜售,与此相对应的,却是源源不断的市场需求,市场悄然由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在砚石供求紧张,投资热情高涨的形势下,作为文房四宝之首的端砚,价格自然被节节推高。

  在一片惊呼声中,人们开始思考:端砚价格未来会如何走向,还会持续走强吗,端砚还有多少价值空间值得我们期待和想像。

  关于端砚未来的价格走向,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中解析端砚的价值所在,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当今端砚价格与清代端砚价格的比较

  清代李兆洛《端溪砚坑记》中有一段实地考察后关于工价和砚价的记载:“凡采石者,先雇工搭篷厂、储粮食、备水罐、蓄油火。工之价,日率百文,日食一升”。“老坑自嘉庆六年开后遂无开者,故其石日少。但如手掌大,温润无疵者即值一二十金;其不甚精美者亦须一二金;若五六寸成方无大疵则在百金以上矣。”

  清代官民通用的货币只有银、钱两种,此处的“一二金”为“一二两”之意。一个采石工人,每天的工价是100文,并提供一升米的伙食。当时,银贵钱贱,一两银子相当于1300文。采石工人一个月不间断的辛苦劳作,也就挣个二两多银子,只能买一块自己开采出来的手掌大、还不甚精美的老坑。如果要买一方手掌大、温润无疵的老坑,至少需要一年以上的辛勤劳作(日工和月工是雇主因生产急需所雇,属忙活重活,劳动强度大,因此工钱相对较高。长工的劳动相对简单和轻快,一年的工钱一般为8两银子左右)。一方手掌大、温润无疵的老坑,值一二十两,这个价格在当时可以买到一亩地。

  自1962年重开麻子坑后,端砚的开采和发展逐渐进入恢复和繁荣期。凭借现代化开采方式,端砚石材的开采盛况空前,品质和数量都优于古代。但传统的研墨书法方式已退出人们的生活,国内经济还处于解决温饱奔小康的阶段,端砚收藏人士屈指可数。端砚的主要销路是出口创外汇,远销日本。20世纪90年代日本暴发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此后,端砚逐渐由外销为主转为内销为主,这期间有一个国内端砚收藏队伍的培养过程。正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情况之下,端砚价格很长一段时间低于端砚价值。与清代嘉道年间砚价的对比中,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端砚价格的攀升,是端砚价值的自然回归,是符合经济规律的。

二、端砚价格与同时期工资、物价变动的比较

  端砚价格不是孤立于社会的,而是与社会的工资水平、物价变动存在着必然联系。因此社会的工资水平、物价变动是我们分析端砚价格的重要依据。

  1996年,全国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6210元。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5月3日公布的《2010年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数据》,2010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37147元,中国城镇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20759元。与1996年相比,工资收入增加了3至6倍。

  1996年大米大概1元/斤,现在2.5元/斤,涨了2.5倍。1996年鸡蛋2元/斤,现在6元/斤,涨了3倍。1996年,猪肉6元多一斤,现在是20多元一斤,涨了4倍。

  根据1996年版的《肇庆市端溪名砚厂价格目录》,一方8寸精工雕花甲级老坑砚的价格为930元,一方8寸精工雕花甲级坑仔(或麻子坑)砚的价格为488元,一方8寸精工雕花的宋坑(或梅花坑、绿端、古塔岩)价格为240元。15年后的今天,一方同样的老坑砚可售5万至20万,价格翻了约50至200倍;一方同样的麻子坑砚可售2万至8万,价格翻了40至160倍;一方同样的坑仔砚可售2万至5万,价格翻了约40至100倍;一方同样的宋坑砚可售1000至1500元,价格翻了4至6倍。

  从对比中我们发现,端砚价格的上涨呈现两极分化,宋坑、绿端等端砚坑口的价格基本与工资和物价的上涨呈同步趋势,老坑、麻子坑、坑仔岩这三大名坑远远跑赢了工资和物价的上涨幅度。三大名坑中老坑一马当先领引了端砚价格的上涨,成为价格上涨的急先锋,麻子坑和坑仔紧随其后,为其摇旗呐喊,大壮声势,其他大部分坑口则价格增长缓慢,低迷不振。从端砚的整体储量来看,三大名坑只占端砚数量的少数,端砚行业也以销售三大名坑之外的其他坑口为主。我们应该从三大名坑价格扶摇直上的激情中冷静一下,看看其他坑口是不是炙手可热,销售量和销售价是否进入上升通道,前景可期。

  三、端砚与同类收藏品的比较

  端砚作为不可再生矿产资源,我们不妨将它与同类收藏品相对比,从中得到一点启迪。

  (一) 翡翠。

  资源的日益枯竭直接导致了翡翠价格的上涨。原来开采翡翠是用锄头挖,背篓运,后来采用机械化的开采方式,使得过去20多年来翡翠的开采量,相当于此前300年开采量总和的10倍,矿区资源日渐枯竭。因此最近两年缅甸政府严格限制翡翠的开采量,海关也开始控制高端翡翠的出口,只有通过政府举行的“公盘”拍卖才可交易出境,这些保护和限制措施进一步推高了翡翠的价格。

  端砚自1962年重开麻子坑后,采石条件比古代大为改善,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人甚至采用炸药。1972年冬重开老坑,至1999年封坑,短短20多年时间,自古以来最难开采的老坑,开采区域已经达到唐代至清代这1000多年来的3倍。翡翠、端砚这样的美石形成于上亿年前的地质运动,而人类如果采用机械和炸药,将它采尽却只需要短短的几十年。

  资源的枯竭直接导致了供求的紧张,价格随之上涨。据《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市文物总店里面一件2010年卖3万元的翡翠镯子,2011年年初的标价已经是6.5万元了。端砚中的三大名坑,价格也在一路小跑,每个月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2011年年初到现在,已有近一倍的涨幅。

  (二) 寿山石。

  寿山石自2001年以后,产量明显枯竭,质地和品相大不如前,价格却比以前更贵,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寿山石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据2008年《广州日报》报道:“从2005年下半年寿山石成为奥运会特许礼品后,价格便上涨一倍,2006年10月,中央电视台热播《中国寿山石》再次带动寿山石价格又增长了2倍,即两年价格上涨了6倍”。此外,寿山石的专场拍卖风生水起,推动了当代寿山石雕的发展。2010年春拍,中国嘉德、北京保利以及福建省民间艺术馆组织的三场寿山石专场拍卖,总成交额为3300万元。而到了2010年秋拍时,仅福建省民间艺术馆组织的寿山石雕专场拍卖就获得了3077万元的成交金额。

  端砚,位居“岭南文化十大名片”之首,当地政府对端砚的推广和宣传也很重视。2010年肇庆电视台制作了《中国砚都大观园》的系列节目,既有聊砚访谈,又有端砚资讯。2011年中央十台《地理中国》栏目又播出《紫端奇石》记录片,介绍了端砚坑口和地质成分等相关知识。由于端砚历史悠久,内容广泛,非一期两期节目所能涵盖,所以期待有更多的介绍端砚的电视专题或杂志专栏。对比寿山石在参与大型活动、媒体宣传、拍卖交易等方面的推广,端砚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去参与和推动,让更多的人认识端砚、关注端砚。

  (三) 巴林石。

  巴林石,产于内蒙古,是印石中的后起之秀。1973年,正式建巴林石矿,进行大规模勘探开采,当时每吨巴林石售价300元,但无人问津。20世纪80年代初,巴林石开始分类销售,以鸡血石为例,每吨售价3万元。到了20世纪90年代,鸡血石每吨售价为30万元,比70年代刚开采时涨了1000倍。巴林石真正声名鹊起,广受关注还是起自2000年。寿山、青田、昌化这三大印章名石资源枯竭给了巴林石闪亮登场唱主角的机会。至2000年,巴林鸡血石就开始按公斤计算了,上品鸡血石每公斤售价在20万—50万元之间,与90年代相比,又整整涨了1000倍。仅用了十几年时间,巴林石就异军突起,与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平分印章石天下,被称为“中国四大名印石”之一。

  从巴林石的崛起联想到端砚的宋坑、梅花坑、白线岩、斧柯东等各类坑口,它们是否可以像巴林石一样,在端砚三大名坑资源枯竭的形势下,成为端砚第四大名坑?寿山石资源枯竭之后,因巴林石颇类寿山石,所以被福建商人大量购买,充以寿山石出售。与三大名印石有一定的相似性,是巴林石跻身于四大印石的原因之一。因此,端砚三大名坑之外具有优异石品,又有一定储量的坑口,比较具备成为端砚第四大名坑的先天条件。

  如前所述,端砚价格和端砚的供求关系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很大关系。毋庸置疑,在经济景气、社会稳定的前提下,端砚的供求关系必然是求大于供的,因为封坑后的端砚,市面上的供应量会越来越少,即使允许重新开采,很多坑口资源也已经枯竭,或接近枯竭。端砚价格未来的走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未来的经济形势和政策导向。鼓舞人心的是,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从时代要求与战略全局出发,提出了要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争取至2020年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于2011年10月18日决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这种文化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端砚文化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在不断拓展和呈现的舞台上发挥自己的文化作用和产业地位,将是民间和官方都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上认真考量的问题。文化大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端砚文化产业即将迎来精彩纷呈的繁荣鼎盛期,端砚价格总体趋势必然是上涨的。

  但从上述对比中,我们也看到,端砚的发展和价格呈不均衡状态,没有齐头并进,有两极分化现象。在端砚价格攀升的背后,还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需要解决。

1. 老坑的价格还能涨多少?

  老坑的价格在15年内已经翻了50至100倍,按货币购买力来说,也接近了清代李兆洛《端溪砚坑记》中所记载的嘉庆以后的砚价。老坑价格是不是已经涨到位了?

  端砚老坑是砚石之王,寿山田黄是印石之王,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参考和对比性。晚清的陈亮伯在《说田石》中记述到:“每石一两,价自六两至十五两而止。”“近来田黄之佳者,价至每石一两换银四十余两。”据清代李兆洛《端溪砚坑记》记载,当时一方手掌大、温润无疵的老坑值一二十两,五六寸成方(相当于6.5至8英寸)没有大瑕疵的老坑价值百两以上。可见,一方六七英寸温润无疵的老坑价格和一两田黄的价格差不多。田黄目前每克至少3000元计,品质优异的达到每克5万元,因此一两田黄至少为15万元。而现在一方六七英寸温润无疵的老坑石,价格大约为1.5万元起,只有田黄的十分之一。

  另外,田黄已经从“一两田黄三两金”“一两田黄七两金”涨为“一两田黄十两金”“一两田黄百两金”,超过了清代时的价格,质优者比清代涨了不止十倍。而老坑还只是刚刚恢复至清代时的价格。

  因此,老坑价格再涨十倍,是完全合理的。考虑到今后几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形势,十倍只是市场的普遍上涨需求,老坑中质品优美、雕工精良、文化提升的砚作,会大大超过这个上涨幅度。

对目前端砚价格攀升的思考 端砚的价格

  老坑作为砚石之王,它价格的上涨,不仅会带动整个端砚行业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其他砚种价格的上涨。虽然近30年内,老坑价格攀升了不少,但和其他工艺门类相比,这个价格还是偏低了。端砚价格偏低,也是目前制约当代端砚走上拍卖舞台和文化交易所的重要掣肘和瓶颈。

  老坑从2000元涨到2万元,上涨十倍,价格增长了1万8千元;再涨十倍,到20万元,价格增长了18万2千元;而现在从20万元再涨十倍,就是200万元,同样是十倍,但价格增长量高达180万元。资金是推动老坑价格上涨的直接动力,那么资金从哪里来。现有的收藏队伍中有不少人已经跟不上价格上涨的脚步,收藏速度停滞不前,交易不活跃。这就需要有新的藏家、新的资金入场。端砚价格的大幅上涨,端砚文化产业的持续繁荣,需要一定的推动剂和催化剂,首先要“推出去”和“拍出去”。

  “推出去”,就是端砚要扩大宣传,走出肇庆,走出广东,面向全国。端砚的收藏队伍,最活跃最集中的是在肇庆,并且辐射至周边的广东地区,但从全国范围来看,端砚在广东之外的影响有限,不算活跃。

  寿山石价格的几次剧增,不完全是资源紧张、经济繁荣所致,背后还有推动剂和催化剂。比如说,由于北京奥运会的会徽是“中国印”,2005年下半年寿山石成为奥运会的特许礼品,价格立刻上涨了一倍;2006年10月,中央电视台热播《中国寿山石》系列节目,当年带动寿山石价格翻两倍。巴林石在短短十几年时间内跻身四大印石之列,也和宣传推广有一定关系。从2000年起,每年8月在大板镇举办“巴林石节”。近几年来,当地政府先后在各地举办巴林石展览活动。2001年10月,在上海召开的APEC会议上,21枚巴林石印章被作为国礼赠送给与会的各国领导人。2006年,巴林石又被确定为北京2008奥运会特许销售商品。这些都扩大了巴林石的影响,刺激了价格的上涨。

  端砚的宣传力度要继续加强,宣传面应该更广泛。肇庆本地收藏端砚的火已经很热了,这把火应该烧得更热更旺些,燎原到整个中国。端砚的对外交流、对外宣传活动应该有计划、有步骤、有声有色地展开,是一个系统工程。端砚的舞台有多大,未来发展的前景就有多广。

  “拍出去”,就是端砚要走向高端文化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走向高端文化市场的基础,但不是价格链的终端。民间交易的活跃,是涌动的暗流。高端文化市场的交易,可以为端砚的价格树立标竿,可以吸引更多人的关注,为端砚赢得新的收藏者,建立更稳定、健全的收藏队伍。当代端砚的专场拍卖会和挂牌交易还没有正式启动,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其中之一是端砚本身从价格到作品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要拍出去,就得提高对端砚工艺、端砚文化的重视,需要创作出质、工、艺、文兼精的作品,而不是没有多少特色、面貌雷同的产品。端砚文化的立足点,应该不仅仅是带有地域特色的岭南文化,而应该是整个中华文化。宣传和推广端砚文化,不等同于宣传和推广岭南文化。端砚是肇庆的,是广东的,也是中国的。要以开放的胸怀,来宣传端砚,提升文化。

  端砚如果能够“推出去”、“拍出去”,老坑价格再涨十倍以上,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个时间并不需要很长。

  2. 坑仔和麻子坑的潜力有多大?

  坑仔和麻子坑由于品质优异,社会认同度高,资源紧张,会紧跟老坑的脚步。坑仔、麻子坑可以和老坑一同登上高端文化市场,各领风骚、一展风采。以老坑价格增长十倍计,坑仔和麻子坑未来的价格也同样可以增长十倍,基本呈同步趋势。带天青、鱼脑冻、石眼等名贵石品的坑仔和麻子坑,价格空间更宽广,涨幅应该在十倍以上。

  如今市面上老坑的踪迹已难觅,坑仔和麻子坑还可以见到,正是收藏它们的最后良机。

  3. 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出路在哪里?

  1996年至今,国内工资收入增长了3至6倍,生活食品的价格增长了三四倍,房价增长了10倍,广义货币M2增长了12倍,而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价格平均只上涨了4至6倍,基本与工资、物价的增长保持一致,只做到了保值,没有真正做到增值。

  端州路上的大多数砚店是以销售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为生,这是行业的主流,所以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未来行情如何,和端砚行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三大名坑的价格连连走高,值得我们高兴;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价格长期低迷,也值得我们沉思和忧虑。

  由于书写方式的改变,砚基本已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现在中国写字画画的文人们用砚磨墨的也是少数,基本以墨汁代替。因此,砚的实用性正前所未有的受到冲击和退化,实用市场在急剧萎缩。取而代之的是礼品市场和收藏市场的兴起,这两个市场既有重合之处,又有各自的独立性。

  虽然目前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不太受人重视,地位不高,价格低,存量大,但它们同样也是不可再生资源,具有稀缺性。端砚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三大名坑打头阵,也需要宋坑、梅花坑、斧柯东、白线岩等大部队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买家努力追求三大名坑,事实上市场提供不了这么多的三大名坑,于是就产生了供求错位。为了达成交易,维持生计,就容易有商家在端砚坑口问题上含糊其词,甚至把其他坑口说成三大名坑进行销售。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普遍不被收藏市场认可,被冠以“杂坑”身份,有如庶出,贴上了“廉价”“低档”的标签,缺乏正确的宣传,认识不足,它们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要正价,先要正名,所谓名正言才顺。对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要提高重视,加强宣传。

  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如何进行宣传?我们大致可以把端砚市场分为收藏市场、礼品市场、实用市场三大类。实用市场现在已经是极度萎缩,未来的市场销量和价格也不容乐观。礼品市场(包括旅游工艺品市场),是目前端砚行业的一大销售渠道,开展得很红火。礼品市场重在陈列性和观赏性,所以容易分辨的石品(例如石眼)、玲珑热闹的雕工都是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题材。最近梅花坑价格大幅攀升,也和梅花坑石眼多、观赏性强有一定关系。收藏市场对砚材品质、制作工艺、艺术创新、文化提升等就会有比较高的评判要求,评判因素也更为复杂综合。三大名坑之外的端砚要根据市场定位的不同,确定相应的宣传方式和宣传热点。

  未来端砚价格会越来越两极分化,还是齐头并进、均衡发展,取决于端砚未来的宣传定位,以及对其他坑口的宣传推广是否见成效。

  综上所述,目前端砚价格的攀升,只是上涨过程中的一个阶段,真正的大涨还在后面。端砚价格的未来走势,在自然增长的基础上,如果加入宣传推广、文化提升的催化剂,将更加精彩,形势喜人。但我们在关注三大名坑之余,也应该加强对其他坑口的重视,促进端砚行业的稳健、可持续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278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对双鹭药业现阶段的思考 双鹭药业 雪球

原文地址:对双鹭药业现阶段的思考作者:芒格专注医药因重仓持有238,令我今年累计到现在的投资收益还是负数,大亏达12%,并且由于八项规定的原因加上工作较忙,超短线操作就停了,因此短线高抛低吸的收益也是少得可怜。不过从我对双鹭长持的了解

文书档案的整理方法 对中学文书档案工作的思考

     中学文书档案管理工作是学校重要的服务性和基础性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和各项教学工作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主要涉及到行政管理、党群管理、人事管理、业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我想就做好学校文书档

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 对做好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一、以人为本是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根本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作为人类最宝贵资源的水,更是体现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与“优化水资源配置” 的主题。当前社会对生态环境的忧虑和关注不断加深,对恢复良好生态环

声明:《对目前端砚价格攀升的思考 端砚的价格》为网友陈情词不达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