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丁淦林老师追思会记毛微昭
丁淦林老师去世已整整一年了。
丁淦林老师追思会于2012年9月21日下午在复旦新闻学院培训中心大楼举行。只在复旦新闻学院网站上发布信息,没有发正式通知和邀请信,完全自愿参加,自由发言。到会约六七十人。丁夫人周秀兰(咪姐)由两个儿子陪同用拐杖支撑而来。我们年级老同学有姚福申、彭正普、张循和我共四人参加。正普兄亦已离不开拐杖,步行艰难,他同咪姐是与会者中最年长的两位。远道而来的人中有中国新闻史学会名誉会长,北广前副院长赵玉明。其他与会者多是新闻学院教师和丁淦林老师的博士生,包括来自广西、广东、江西的前学生。追思会由新闻学院副院长黄瑚主持,由播放一段丁淦林老师的视频开始,全场安静、肃穆。看完视频,黄瑚首先请咪姐讲话,咪姐含泪只说了两句话:感谢大家光临,感谢大家对老丁的关爱。接着黄瑚请赵玉明老师第一个发言。赵老师是有准备的,他已写了纪念文章《亦师亦友三十年》一文,在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刊发,并带来了中国新闻史学会的《学会通讯》为纪念丁淦林老师的一期专刊。赵玉明老师是人大新闻系59届毕业生,55年进北大,和我们同级,同张舒、王珏等都熟悉。他之后,完全是自由发言,没有特定安排。
我们老同学中最早到会的是张循,独坐一旁,也不和我们交谈,大概是在思考发言内容。赵玉明发言完张循紧接着发言。她讲了她因《南方周末》和《炎黄春秋》上的长文(即收入《阴晴雨雪旦复旦》中那篇文章)受到巨大压力时,丁淦林对她的建议,她在和新闻界前辈邹凡扬的暮年婚姻又一次感受到巨大精神压力时,丁淦林对她的精神支持。她发言完又听了一会,未等到会议结束,就早退了去医院护理邹老。姚福申和我亦在会上谈了丁淦林老师对自己的帮助。
其余发言者中,除了比我们低几级的张俊德和搞传播学研究的张国良我知道外,均是更年青的学者、教师,我均不熟悉,但因为都是谈的亲历,内容具体生动,没有人是读发言稿的,气氛亲切、活跃。追思会最后是丁淦林儿子详细介绍了丁淦林的发病和治疗经过,因为他是学医的,讲得具体,深入浅出,大家全神贯注听他讲,高血压早就发现,但没有重视,没坚持服药,监护,最后导致脑溢血去世。
连金禾同学因为叶春华老师亦生病中需护理,不能脱身,未能与会。朱家生同学前两天夫人刚刚去世,正在理丧,我与之都通过电话,但未能一晤。
会上赠送每人一册《丁淦林回忆录》,其中收入许多照片,包括同我们小班在上钢五厂办《合金钢报》时的多幅照片,乙班同学都能在《回忆录》中找到自己的身影。该书是家属自费在国外精印,老同学可向周秀兰同学索要。
丁淦林老师一生都同复旦联系在一起,《回忆录》中提到许多人和事都是我们熟悉的。2004年应聘去新闻学院任院长的前《解放日报》和文新集团领导赵凯,曾在青海工作过多年,我和他比较熟悉,先与他通话,说有活动来不了,但后来还是赶来了。来后悄悄坐在一边。散会时我们才相见。和周秀兰,我们年级几位老同学还有邵嘉陵老师的女公子邵京一起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