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欣赏 中国书画网站



国画欣赏 中国书画网站

清 ·八大山人《水仙》

对现代画坛影响最大的人物是谁呢?石涛。这么说并不为过。从扬州八怪为首的郑板桥,到书画大师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 无一不是取法石涛的书画。

石涛与八大山人,他们是明末清初画坛上著名的「四僧」中的二僧。人们总是习惯将他俩相提并论。何以?

1)他们都是明朝宗室后裔,虽出身王公贵族,却生不逢时;

2)由于「国破家亡」,他们都有逃亡避祸、出家为僧的经历;

3)他们都有卓越成就,超越了同时代的其他画家。

他们两位终身寄情山水,但是这份情,由于年龄与境遇的差别,表现在画作上则是内容迥异、各有千秋。

八大山人以笔墨简练著称,石涛以超凡脱俗被后人景仰。

欣赏石涛的画作。

(一)云山图 ——此图轴是石涛晚年之作,此时他的山水画构图新颖大胆,出奇制胜,极尽含蓄隐约之妙。图中打破一层地、二层树、三层山的“三叠式”和北宋式的上留天、下留地、中间设景的构图程式,而是用“截取法”直接截取景致中最优美、最有代表性的一段。作者描绘半露的山体,树木间以水墨渍出云态,天空用淡墨渲染,以显现出云的白净和飘浮的动感。

《云山图》轴,清,石涛绘,纸本,设色,纵45.1cm,横30.8cm。

(二)石涛《山水图》轴

此图结构松散,用墨特别。多用湿笔,墨法淋漓。于乱山杂树丛中,有一人在溪边垂钓,抒写隐者生活的情景。


石涛:山水图轴

(三)《对菊图》轴

此幅画构图分上、中、下三段,下段院落依山靠水而筑,庭中双松虬结,配以梅、竹、童子二人忙于搬运盆菊,室内一人对菊欣赏。中段江面自远而近,蟹屿螺洲,历历在目。上段空处为天空。以淡赭为色调,以表现秋意。画家着意通过赏菊来表现隐者生活,松、竹、梅是有意的配搭成为四君子画,象征着文人的品德与情趣,含而不露。

此图与石涛贯有的笔墨雄健纵恣、豪放洒脱的画风不同,刻画工整细腻,或徐或疾的笔致和富于节奏变化的朱点、墨点自得一股苍莽之气。此图章法结构严谨,皴法刻画细腻,是石涛居扬州时期难得的一幅精细作品。

《对菊图》轴,清,石涛绘,纸本,设色,纵99.5cm,横40.2cm。

据考证:1644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三月进京,崇祯皇帝3月19日自缢身亡。

当时,八大山人19岁,已成年。石涛不到3岁,两人年龄相差17岁。这是一个巨大的差别。八大山人的作品署款:「八大山人」看上去就像「哭之笑之」四个字,可见他泰然处世中难以掩饰的无奈心态。而石涛的一句「纵使笔不笔,墨不墨,自有我在。」其性格豪迈,哪儿有无奈的影子?

在此,我们有幸欣赏一幅二人的合作《兰竹图》。

广州博物馆馆藏《兰竹图》:

此图先是八大山人画兰石,巨石向右拔地斜立,纯用淡墨简约地勾勒皴染,占据半幅画面,石下是左高右低的土坡,石脚一丛展开的兰花仅仅简约的数笔,将兰挺立而又摇曳多姿、生机勃勃之态写出即收笔,堪为八大本色,惜墨如金,高度凝练概括,而恰到好处!

石涛后写竹,对这样的构图,若没有真本事,是较难将画处理得形整而气畅的,即两人合写得如同一人,整幅画和谐统一。早已惯于“ 搜尽奇峰打草稿”精于构图,善长变化的石涛,落笔便顺着石势写竹,竹竿劲挺而不失顺势,分披的竹叶用焦墨,以对应淡墨的斜石,更打破画面上幅的虚空,又以淡墨补一竿竹,略微与石势相背,以补画面左方之虚,兼营造出前后的空间深度,以少少笔墨以一胜多地表示出丛竹之境,又与浓墨的竹作了相得益彰的对比衬托,即使八大将落款题于画面石势之上的右上方,也难不倒石涛自如的施展,终是心有灵犀,化险为夷!留下这幅水乳交融、意趣精到、大家手笔、天趣盎然的珍品。

石涛补竹之后所题的“八大山人” 写兰,清湘涤子补竹。两家笔墨源流,向自独行整肃。”大意说,他与八大山人合画一画,八大写兰石部分,自己写竹部分而补成,原本两家均卓立不群,自成一家,笔墨源流,各自不一,但均各有传统源流为依据自成一家的,虽然各成一家,但在这幅画中心灵、意趣以及笔墨,却是交融的。

[注明:本文图文基本摘自网络信息。八大山人与石涛二人合作之《兰竹图》乃香港杨永德、简庆福先生无偿捐赠。最初《兰竹图》存于上海,画中还可见近人“仁和高邕”(1850-1921,寓居上海,官至江苏县丞)、“剡溪吴铁声”(清末民国年间上海书商)的收藏印。后来外流到国外。90年代后期,香港著名摄影家简庆福先生从美国得知此画拍卖,于是咨询对八大山人深有研究的上海朋友汪子豆,汪带上《兰竹图》照片去拜访国家文物鉴定大家谢稚柳老先生,谢老看过后认为该画原藏故宫,确是真迹。1999年香港企业家、文物收藏家杨永德先生与资深摄影家简庆福先生在美国以40万美元合购得此幅稀世珍品。

合购《兰竹图》之后,杨永德、简庆福先生又先后请来了国内研究八大山人的权威黄苗子、国家级文物鉴定大家启功等对该画进行鉴定,均认定是真迹无疑,其中启功先生在香港见到此画时,对之双手合十膜拜再三,而且,所有鉴定、研究权威无一例外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不要将这幅稀世珍品再度流到国外去了,希望它能够回到祖国,放在国家博物馆中好好保存!

香港杨永德先生是一位从事米业等农产品贸易的商人,与他的夫人不但都是文物的鉴藏家,而且早已经是一位热心爱国的捐赠者,对祖国的爱心胜于对文物珍宝的厚爱。早在90年代,热心爱国的香港杨永德夫妇已经向广州市政府捐赠过200多件唐宋元时期的陶枕、瓷枕和新石器时期的400多件彩陶,陈列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展厅,供公众参观。与广东省著名的考古专家、广州博物馆名誉馆长麦英豪相熟。于是,经过麦英豪和当时广州市文化局副局长陈玉环、广州美术馆书记兼副馆长孟大昭主动到香港做工作,经过杨永德先生与朋友简庆福的协商,最终选定无偿捐赠给20世纪90年代末将近落成的一座建筑面积达4万平方米的广州艺术博物院。为此,当时广州市文化局派陈玉环副局长、著名文物专家麦英豪、广州美术馆副馆长孟大昭等赴香港接受捐赠,并颁发收藏证书。]

体验新版博客分享到搜狐微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2180.html

更多阅读

如何欣赏中国书法 钢笔书法大全

如何欣赏中国书法一、书 法 欣 赏我们常说:“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也就是说,不管什么艺术形式,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艺术家都可以参与它的创作;也不管什么形式的艺术作品,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人民群众都可以参与

名家山水画大图欣赏 中国名人字画网

名家山水画大图欣赏(上) [图片] 分享转载复制地址日志地址:请用Ctrl+C复制后贴给好友。赞转载自 啸天.心戈 2011年04月12日 11:10 阅读(27) 评论(1) 分类:国画欣赏举报字体:中▼ 小中大

声明:《国画欣赏 中国书画网站》为网友太阳男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