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土匪鸡
文/徐上峰发表于《中国社会报》
湘西是指湖南西部28县,自古多土匪,正史野史多有记载。早在宋代的时候,湘西一代就出现了土匪。到了清朝,湘西的土匪规模日益壮大,发展成有组织的团体。民国期间,湘西土匪发展到了高峰期,他们占地为王,烧杀掠夺,无恶不作。解放时,整个湖南有18万土匪,而湘西占了10万以上。
湘西多密林,多山洞,山群纵横连绵,有10多个县与鄂、渝、黔、桂四省交界,历朝皆属统治薄弱区域,这一独特的地理特征为土匪生存营造了条件。看过电影《湘西剿匪记》和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对湘西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不过,吃土匪菜还是头一次。前不久,由于仰慕沈从文,游览了一趟湘西凤凰,结果大开眼界,得知湘西除了名山名水名人外,在菜系方面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除了如雷贯耳湘西腊肉、芙蓉镇米豆腐等,最让人回味的是“湘西土匪鸡”,那种香、那种辣,让人回味无穷。
土匪鸡做法很考究,取湘西本地鸡(最好是放养的鸡)一只,去毛洗净,切成小块。先将铁锅烧红,放适量的茶油或者花生油,待热气蒸腾时,放入八角、姜丝、蒜辨、豆鼓,炒至香气四溢,再放入鸡块,用大火煸炒,待鸡肉8成熟,外皮微黄时,倒入小量的白酒,随即拌入新鲜的红辣椒,稍炒片刻,放小量的泉水,煮干,淋上酱油,撒上香菜,美味可口的土匪鸡就大功告成了。鸡块酥香、外焦内嫩、味道鲜辣、“霸味”十足。
由于湘西土匪鸡名头太盛,不少外地人纷纷效仿。现在,已经流传到其他省份,比如湖北、广州、上海、北京等地的餐馆纷纷打出“湘西土匪鸡”招牌。不过,大部分是“挂羊头卖狗肉”,有名无实,稍好一点的也就好学到了一点皮毛,而不知其精髓。
原来,“土匪鸡”有很多讲究,首先是原料,湘西的鸡种很纯正,以土鸡为主,放养在山野,吃虫子和杂粮长大,肉质更香。再加上其他原料,都是土生土长,吸天地之精华。如此一来,做出的土匪鸡就自然味美绝伦。
关于“土匪鸡”,流传着一个典故。解放后,一个叫刘寡妇的妇女养了一群鸡,用来生蛋卖钱改善生活。由于她饲养得好,产蛋量相当高。但随着鸡群队伍的不断壮大,部分大个头的鸡各自划地为王,飞扬跋扈,不可一世,把村里其他人家的鸡啄得头破血流。更有甚者,这些鸡常破坏农夫的庄稼,追赶小孩,样子很是霸道,村民不断上门告状。
刘寡妇忍无可忍,于是开了一家饭店,准备把自己养的鸡逐一宰了。正当她为一个好店名犯愁时,村里的教书先生路过餐馆门口,“你家的鸡简直就是一群土匪,干脆就叫土匪鸡吧!”就这样,“土匪鸡”不胫而走,名声大震。而刘寡妇的店子生意十分红火,门庭若市。
后来,土匪鸡在湘西发展成一道主流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