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统计数据可作假基层施骗到中央 基层党支部整改措施

第八章、统计数据可作假 基层施骗到中央

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是当前国内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虚假统计对政府公信力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如果不能有效惩治和积极预防统计工作中的弄虚作假行为,必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划和决策。其实,统计数据之所以经常弄虚作假,与前文所说的“首长经济”及干部的提拔政策有关。

一、统计数据造假的原因

目前国内的统计数据造假之所以非常普遍,其主要原因是干部提拔体制及评比激励机制造成的。数据本来是客观的,根本没有造假的必要。然而当统计数据与领导干部的政绩相关的时候,与基层部门的经济利益相关的时候,统计数据就可能成为“成者王侯败者贼”的工具了。于是,党政领导从平时不关心统计工作到评比提拔时亲自过问统计数据,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变。其主要原因是统计数据关系到党政领导干部的前途和一些部门的“钱途”。年终评比,有了高人一筹的数据统计,就可以多拿奖金。遇到干部提拔时,就有可能得到晋升。正象有人所讲的,党政领导之所以要求统计部门作假数据,或者调整统计数据,都是GDP考核惹的祸。假如党政领导干部提拔不看GDP考核,评比也不与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挂钩,那么就不可能有人对统计数据造假,统计数据也就能反映客观实际。

二、统计数据的造假方式

1、先审核后上报改变了原始数据的真实性。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如果企业填报数据有误,必须由企业自己更正,统计部门无权修改原始数据。所以国家统计局又要求统计数据上报中,各项处理必须“留痕”。然而在实际统计工作中,许多地方却出现了由地方政府或统计部门先审核后上报的规定。国家统计局要求的是直报制度,其目的是以改变过去那种数据层层上报的模式,以求让国家统计局如实掌握地方数据,这种严格的要求,可以使传统的造假手段被遏制住。但是地方政府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以就采取了先审核后上报措施,通过地方行政权力控制统计数据的真实性。目前常见的造假手段是地方政府要求基层和企业上报数据必须要与统计局的数据保持“衔接”,为了实现数据的衔接,政府要求企业仍旧执行之前的纸质报表,上报给当地统计局审核,经统计局确定上报数据之后才能联网上报国家统计局。

2、主管部门“游说”或压制企业数据造假。

由于统计数据直接影响党政领导干部的前途或者“钱途”,所以每到统计数据上报时,政府主管部门都会向企业主要领导进行“游说”,要求按照政府要求的数据上报。如果企业不同意,“游说”就会变成压制,强迫企业数据造假。

2、由统计部门帮助测算后制造假数据。

因为统计数据具有连续性,不能突然出现大的偏差。所以对基层企业或村镇的统计数据的调整,往往由统计部门安排人员或由行政管理部门安排专业人员,对其所属企业及村镇的数据进行相应的调整测算,然后由相关主管部门负责让企业按照测算结果上报。

4、重复上报故意加大上报数据。

对一些重要的涉及国计民生的企业数据,政府主管部门往往会利用企业集团的管理体制,重复上报统计数据,从而加大可提高政绩的虚假数据。如某集团下属独立法人上报一次数据后,集团公司将各下属企业已上报过的数据汇总后,以集团的名义再上报一次。

5、对以往统计基数数据降低造假或直接将数据作大造假。

前种做法一般是在本年度上报数据时,将去年上报的数据调小,以制造虚假增长数据。如去年上报的产值是5亿元,今年上报时就把去年的数据调小,在本年度数据不变的情况下,出现了增幅。如果上级查询,可以解释为去年的数据包括某种可以调整的理由,今年上报时对去年的数据进行了修正。而后一种造假,则是公开将当年的上报数据扩大上报。国内最典型的扩大数据案件当属重庆某区的一次对企业的统计数据,政府将某企业300万元产值数据变成3000万元,一下子将企业的效益扩大了十倍。

三、统计数据造假的危害

1、统计数据造假将导致国家决策部门无法掌握准确的经济发展数据,必然会使国家经济发展计划受到严重危害,国家的经济发展就容易出现失误。

国家对总体经济进行决策和制定国民经济计划时,必须对全国的各种经济情况进行准确统计,并根据以往的发展数据和下一年度的发展要求制定新的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如果基础统计数据不准,那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的制定就失去基础数据的依据,所作出的发展规划就可能无法得到落实,届时整个国计民生都将受到影响。2011年“两会”期间国家统计局摆放在新闻中心的一份统计信息资料显示,全国31省市区2010年实现的GDP汇总之和为43.2738万亿元,超出已经公布的全国总量近3.5万亿元。而各省地方“两会”制订的2011年的GDP增速目标统计,有20个省市区调低了增速预期,8个维持不变,有3个则调高了目标。按照这个GDP数据计算,地方政府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并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有的地方还达到了超日赶美的目标。按照这个统计预测,中国的GDP数据全面赶超美国根本不成问题,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很快能够实现。但明眼人完全可以看出,这些庞大的数据根本没有准确反映中国的真实情况,中国经济没有发展那么快,中国人根本没有达到那么富足。这些数据群里隐藏的真实数据是什么?其水分到底有多大?国家如何制定下一年的经济发展规划?等等问题摆在人大代表和专家面前,摆在国家领导人面前。不相信吧,是经过各地统计部门严格统计上报的数据,相信吧,中国的经济现状放在那里,不容乐观。在统计数据上弄虚作假不仅会扭曲事实真相,还会误导民众与政府对社会形势、经济走势的判断,小则影响到民众生活、企业发展方向,大则影响到国家宏观政策调整。统计造假显示:在某些情况下,GDP的数据不是干出来的,而是说出来的。嘴巴一张一合,一个预定的数据就产生了。甚至有些地方在谎报统计数据的时候,还会与相邻地区合纵连横共同上报虚假数据,骗取上级部门的信赖。可见如果不能把虚假统计行为有效制止,“GDP”数据真就成了老百姓的戏谑的说法,成了“鸡的屁”了。

2、统计数据造假将造成祸国殃民的严重后果

由于各级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在涉及上报的各种统计数据中都有不同程度上的夸大造假行为,即使国家统计局使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对统计数据进行复核,也很难排除虚假统计数据给国计民生带来的危害。这也是人民群众认为政府报告中的数据与自己的生活感受不一致的重要原因之一。统计造假的危害性究竟有多大?有些数据确实无关民生痛痒,但是有些数据的谎报可能是要命的。1959年,河南信阳地区为高举“三面红旗”,谎报政绩“信阳粮食亩产万斤,国库存粮多得无处放”。迫使农民把粮食全部上交为公粮,家无粒米,饿死人百万。当时信阳“几乎村村有人被饿死”,仅息县就有639个村子死绝。固始县“绝无人烟的村庄有400多个。”“光山县就有死绝5647户,息县5133户,固始县3424户。”有人说:“在大跃进中哪一省卫星放得最多,那一省的灾荒就最严重。”笔者当年虽小,也深深体会到在全国上报粮食大丰收的情况下天天挨饿是什么滋味。如重庆市某镇2004年上半年为了实现“双过半”目标,镇领导授意统计人员将某企业300万元产值数据变成3000万元。这个统计结果如果依法纳税,企业将全部资产卖掉也不够。严肃的统计数据似乎可以根据领导干部的需要随意改换已经成为社会公害。在统计工作中,“村骗乡,乡骗县,县骗地、市,一直骗到国务院。”这是老百姓对地方政府统计造假的总结。上面需要什么数据,下面就会提供什么数据。国家需要什么数据,统计部门就可以“统计”什么数据。在统计局那里“一切皆有可能!”这就是人们对统计工作的评价。

3、虚报、谎报、瞒报统计数据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混乱。

统计数据要求及时上报是国家经济发展和国家行政管理工作中的大事,统计数据上报不仅是统计部门的工作,也是各行各业的重要工作。无论在哪个领域,如果发生涉及社会总体生活的重大事件,如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则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国家有关部门报告,由国家政府及时作出决策。然而,基于好大喜功的原因,基于报喜不报忧的习惯作法,很多地方往往采取了虚报、谎报、瞒报的作法,致使统计数据不准而造成社会恐慌或重大事件影响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有些地方发生重大死亡矿难,地方政府领导就采取隐瞒不报或者隐瞒实际死亡人数或财产损失的办法,以减少可以影响自己的责任。又如,发生自然灾害之后,各受灾地区则会将损害的人数和实际财产损失扩大上报,以求多获得救灾款和救灾物资。而2003年“非典”暴发期间,卫生部当时却隐瞒了真实的疫情没有及时上报,结果引发一片恐慌,导致疫情迅速蔓延。

4、统计数据造假的直接危害是制造了一批不干实事的腐败官僚,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埋下了隐患。

国家各级行政管理需要靠人去管理,然而负有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是否诚实,是否为人民群众真诚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共产党一贯强调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要求上下一致,不说假话,多为人民群众做实事,做好事,把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然而由于目前的干部提拔政策只看数据,而不分辨数据的真假,结果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大批喜欢制造虚假数据的领导干部被提拔了并得到了重用。近年来统计资料失真问题如同过街老鼠人人喊打,但人人痛恨的统计造假问题仍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片面强调经济增长指标,并将其作为评价考核领导干部的主要标准。少数领导干部受不正确的政绩观驱使,形成了所谓的“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观念而故意造假数据。“官出数字、数字出官”的现象,不仅反映了法律得不到认真贯彻落实的问题,而且诱使少数领导干部漠视法律,前赴后继地在统计数据上造假。可以想象,人是有习惯思维的,一次造假的成功会促使二次造假以致于无穷造假。将来一旦造假的干部成为领导干部队伍中的多数,腐败行为就可能演化成腐败阶层,就可能形成破坏社会发展的力量,这一点绝对不能忽视。我们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把社会主义建设成功,但不能不提防当年苏联事件的重演。如果领导干部队伍的忠诚性不能得到有效提高,不能坚持始终如一的诚实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腐败造假的官僚主义者一旦形成势力,那么将来的社会发展就可能留下重大隐患。

5、经过造假后的统计数据产生法律效力后,会严重破坏政府的公信力,威胁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地位,为国内外反华和仇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势力制造了口实。

各地政府经过造假的统计数据上报之后,国家统计局无法将所有的虚假数据完全排除,只能将数据汇总后报给国务院和中央领导以作决策的依据,这些数据一经确定后就产生了法律效力。国务院每年在全国人大会议上要报告这些数据,要根据这些数据对下一年的经济目标和发展规划作出计划,向社会公告的数据则就成为各行各业的经济发展测算的依据和处理某些经济发展事务的根据。数据如果是真,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会受到影响,如果数据不真,直接损害的是人民群众的利益。在统计数据准确的情况下,如遇有物价上涨和通货膨涨情况,人民政府会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不致受到影响。如果统计数据不真,国家就无法及时作出反应,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就可能因下降而对政府不满。

目前,人民群众对各种统计数据不断失真所产生的不信任感正在蔓延。地方领导为了升迁,根据自己的政绩需要将各类统计数据增长,老百姓收入水平不停的被富裕。然而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并没有得到实惠,实惠的是领导干部的政绩和前途。国家统计局2009年发布70%大中城市全年房价上涨率仅为1.5%的结果,与民众切身感受的房价相距甚远,国内引发一片舆论狂潮,使得国家统计局陷入空前的信任危机之中。而每年各省公布的GDP总量之和比国家统计局发布的GDP数据高出一大截,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实际提高,让人民群众失去了对政府最基本的信任。社会上多数人为了生存而努力,天天希望物价下调,希望生活能够早日达到小康。然而国家统计数据却告诉人民群众“你们早已经成为世界富翁了。”这种强烈的生活感受和心理反差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不满,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产生了怀疑,统计局被戏称为“说谎局”的重要原因也在于此。人无信不立,家无信不和,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宁。当统计数字失信于民时,政府也将失去其公信力,党也将失去其执政之基础。统计诚信的缺失可以使大部分人利益受到损害,就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社会秩序,使整个社会付出很大的代价。

当前国际斗争形势和国内的一些反社会的斗争仍然很激烈,当某重要的统计数据被确认为虚假后,就有可能成为国内外反华和仇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势力反对我们的口实,并成为他们造谣生事、制造动乱的借口。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就会和群众的某些不满情绪结合起来,严重影响社会的稳定,甚至威胁国家的安全。那些反华国家每年都要向全世界发布大量的中国经济信息情况和自己对中国某些重要方面的数据分析,而国内一些人或机构也发布一些具有影响力的各种数据,信息目前已经成为某些反华势力和国家制定对中国政策的重要依据。而一些邪教和反动团体也利用数据统计工具散发一些虚假的政治斗争数据以蛊惑人心,反对社会主义制度。可见,数据统计完全可以作为政治斗争和阶级斗争的重要武器。如果我们对统计数据作假的现象掉以轻心,当弄虚作假行为弥漫着整个社会的时候,这种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隐患就可能成为现实。如果统计数据让人们看不懂,国家统计就会被屡遭诘责。这种信任危机挑战着各级政府的公信力,挑战着中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挑战着人们彼此之间的信任度,同时也挑战着整个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的安全。

总之,统计数据的质量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面临的安全问题,当今统计数据上的弄虚作假行为,实质是一种十分严重的腐败和犯罪行为,它的存在和发展,严重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破坏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损坏了我们党和政府的形象,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和极端利己主义,侵害了国家和人们群众的整体利益,在经济上严重影响国家重要决策的科学性和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影响经济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涉及国家的长治久安,没有准确的统计,就不会有正确的决策和发展。

(四)建立诚信机制,加大治理强度,通过全方位的治理工作提高统计工作的诚实度。

1、党和政府应加大诚信行为的宣传和教育,以提高整个社会的诚信度。

个人诚信是基础,企业诚信是重点,政府诚信是社会诚信的核心和关键。如果没有全社会的诚信基础,政府的诚信也就很难存在,政府的公信力就无法树立。如要求全社会讲诚信,政府必须先做好表率。人民政府制定的政策,必须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出发,按照社会发展的真实情况发布信息及建章立制才能取信于民,否则政府一旦背离了诚信的原则,政府就会失信于民。孔子认为:建立民众对政府的信任,甚至比拥有强大的军队和充足的粮食更为重要。荀子主张:政令取信于民则国家强大,政令失信于民则国家衰弱。

2、树立统计工作的权威,严厉打击统计数据造假行为。

目前,国家虽然三令五申禁止统计造假,但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成效,其主要原因是制裁手段软弱无力。国家应该对统计造假行为予以立法,并设立严厉惩处的条款,重典之下必能扼制统计造假行为。

3、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统计工作只有在阳光下才能真实。

地方政府的统计数字上是否弄虚作假,人民群众心中的秤最准,数字真假,群众感受最深,统计数字不仅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更能衡量出政府与群众的距离。统计造假,无疑是一种性质最恶劣、社会负面作用最严重的失信行为,因为统计失信没有任何可以解释的理由。应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监督作用,社会监督作用,将每年统计的数据向社会公布,由人民群众评判,党政领导干部如果想要再造假,就必须考虑人民群众的呼声作用。应该把统计工作的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起来,将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结合起来,实施全过程监督,形成综合监督的合力,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的作用,让统计工作在透明状态下进行,才能有效解决虚假统计的问题。,

4、加强《统计法》修订和立法工作。

针对统计造假的各类问题制定一部更加严格的《统计法》,将统计工作纳入法治轨道是最重要的,只有把统计工作放在法律监督之下,才能使统计工作取信于民。

(五)投资者对统计数据造假情形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企业的各种数据要准确统计,准确记账,不能为了满足政府主管部门的利益要求或者企业的私利制作虚假统计账目。

第八章、统计数据可作假基层施骗到中央 基层党支部整改措施

2、绝对不可虚报经济增长数据,虚拟经济增长数据可能会使政府领导暂时满意,一旦企业发生困难或者其他涉及地方利益的事件,虚假的经济增长数据就可能使企业陷入偷逃税收的陷井。

3、如果政府部门或统计部门强制企业虚假统计,应该坚决抵制。企业如能坚决抵制造假行为,政府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不会有什么强迫办法的,除非他们愿意把自己的造假行为公之于众。

4、为了防止政府主管部门强迫企业的统计数据作假,企业可以建立自己的网站,定期公布企业的各种经济数据,一旦发生政府要求企业虚假统计时,可以告诉他们:企业的经营数据是公开的,无法作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1508.html

更多阅读

自学考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八章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第一节 《共同纲领》的全面实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彻底完成一、单选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到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C.社会主义社会D. 共产主义社会2、中国

第八章 现实主义小说 现实主义小说排行榜

第八章 现实主义小说一、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等的关系现代主义乃至后现代主义文学流派构成20世纪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现实主义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并行不悖,彼此渗透和交融。二、20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的特征总体特征:传统与超

声明:《第八章、统计数据可作假基层施骗到中央 基层党支部整改措施》为网友腿长人帅怪味男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