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看过尤里西·塞德尔的《狗日子》,看过之后感觉“热”的受不了,六组不同的人物关系,暴露在奥地利盛夏的毒太阳下,浮躁不安却难挽回各自命运的颓势,高温下欲望像细菌一样滋长,心灵和肉体最后却都被寂寞的细菌吞噬怠尽。而这次看尤里西·塞德尔的《寂寞边界》却是“冷”到感官失去知觉,仿佛零下三十度被赤身露体扔进现实的蓄水池,浑身起鸡皮疙瘩不说,心生的绝望似乎看不到下一个春天的来临;
《寂寞边界》演绎的是一个双城故事。生活在贫困中的乌克兰单亲母亲,在做了护士和裸聊AV女后,仍然被入不敷出的生活逼仄地捉襟见肘,尊严也备受侮辱,她决定到富裕的奥地利去碰碰运气。在初到奥地利的日子里,她被辗转安排做过工厂清洁工和一户有钱人家的保姆,在被东家辞退后,她终于落脚于一家老年看护中心。每天面对一群抄着尿不湿,干瘪嘴唇自说自话,安静地等待上帝招呼的龙钟老人,她开始为自己当初离开乌克兰抛母别女的举动感到后悔,外国的月亮原来也不圆,也许从某种意义上说更残缺。命运终于迎来了转机,一个看护中心的胖老头愿意用结婚的方式帮她申请奥地利的绿卡,却不敌心脏病的突然致命的来袭,命运对她来说终究只是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冰天雪地的乌克兰,脑海里始终残留着切诺贝核电站泄漏的阴影,冒着白烟的烟囱直插云霄,满载的生锈火车皮在铁轨上如蜗牛般缓行,肮脏的街道,破旧的建筑,画面中的乌克兰就好象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作为外来妹的乌克兰单亲母亲前往奥地利讨生活的梦想,过去几十年曾经在中国大地上反复的绽放和湮灭,尊严像一件沾满病菌不卫生的外衣被强迫在进入城市门户的时候脱下,他们出卖体力为高高在上的中产阶级服务,电影里有个镜头是女房东仔细地叮嘱乌克兰女子如何小心地清洁墙上动物头颅装饰的牙齿,必要的时候,他们还要出卖肉体去迎合富人们隐讳的低级趣味;死气沉沉的养老院,肮脏繁重的机械劳作,来自身边冷漠的讪笑和鄙夷,得而复失的绿卡和婚姻,对遥远故乡和亲人的思念,活着除了苟延残喘丝毫无价值可言;
奥地利男孩和他的继父开着车来到了东欧各国,沿途他们撒下大量的糖果,以轰赶像野狗一样纠缠的饥饿的当地儿童。在捷克的一幢烂尾楼的一个没有窗户的单元,一个男人左手像拧着一只小鸡,右手指着自己的女友或者女儿,说只卖五十欧元。一边是空虚无聊下体肿胀的富人,一边是妄图钱色交易赖以生存的东欧贫民窟。似乎随时都有可能坍塌的烂尾楼前,一个巨大的城市生活垃圾场,在提醒人们,日益扩散和加剧的全球贫富分化和不断挑战人类道德底线的生存方式,同样令人触目惊心。被继父打压的男孩终究不能忍受这种淫乱空虚的生活而决定离开,可是他自己也不知道,他能去哪里呢?
这是两个平行叙述的故事,彼此没有交集,娓娓道来,平白朴实的就好象我们生活中每日触摸的现实,沉重,感伤,却无处话凄凉。导演纪录片的拍摄手法,像一只贴在生活墙壁上的苍蝇的眼,冷静地记录下恶劣的环境,日复一日的劳作,还有悄无声息的死亡。波澜不惊,却透着可怕而阴森的寒气,震撼所有的感官。
也许经历过人生的“冷”和“热”之后,生命被锻造的更坚不可摧,生命的终极意义也许就在这个锻造的过程,至于结果,冷暖只有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