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阳和影子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2.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3.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敢于大胆想象。
2.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科学知识目标:
1.能借助身体和器物进行观察,发现影子变化的规律。
2.能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教学重点】
认识太阳的视运动规律
【教学难点】
连续一天的观测和记录
【教具】
日出日落的影像资料、指南针、记录纸、橡皮、小棒、小尺、钟表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新学期开始了,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
1、出示谜语
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学期的第一课太阳和影子。
二.创设情景,探索影子产生的条件。
1、玩手影游戏
2、观察图片
结论:产生影子需要两个条件:光和不透明的物体。
三、探究太阳和影子的关系
1、想一想
(1)物体的影子是一成不变的么?
(2)影子和太阳有什么关系么?
(3)一天中,阳光下同一物体的影子的长短、方向是怎样变化的?
2、讨论。
(1)太阳东升西落;早晨与傍晚太阳是斜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低。中午太阳是直射地面的,温度相对较高。
(2)在同一时间观察,不同物体所产生的影子的方向是(相同的)
(3)在不同的时间观察,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影子的方向是(不同的)
3、太阳、物体、影子的关系。
(1)根据已有经验并参考图片
早晨,影子指向:西方
正午,影子指向:正北
傍晚,影子指向:东方
(2)讨论:
根据刚才的图示,你能得出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么?
(3)结论:一天中,正午时影子最短,早晚影子都比较长。
三、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反思:本学期的第一节课,学生兴趣较高,对于太阳和影子,是经常见到的,对于学生并不陌生,学生能根据生活经验总结出影子长短变化的规律,能知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位置是相反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知道一天中气温和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进行太阳的运动与影子变化的模拟实验
二.展示
1.实践活动
(1)学生经过充分讨论后,教师可指导学生制作一个日影仪。(学具袋中有现成的材料)制作日影仪这是一个方便同学们长期观测日影的简单仪器。
(2)使用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使用日影仪。
(3)接下去便是去户外实测,让各小组站回原来的脚印中,看影子是否还会落回原来的轮廓中,观察以前记下的影子是否还在一条线上。
2.模拟太阳运动的实验
学生分组用手电筒模拟太阳的运动
3.组织讨论,总结影子变化规律
(1)在组织学生讨论教材提出的问题时,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记录,然后描出影子顶端的连线,用箭头表示移动的方向。
(2)在此基础上,通过模拟实验,总结出影子变化的规律:西→东;
长→短→长。太阳运动的规律:东→西;低→高→低。
三.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反思:这节课主要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感受影子长短的变化规律,学生对于制作日影仪兴趣高,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制作,并自主探究影子长短的变化,但是课堂的纪律不好掌控。
【板书设计】
太阳和影子
太阳的升降方向
【教学反思】
结合生活常识讲解课程内容,学生会比较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好,学生学习氛围浓郁
2.太阳钟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4.能针对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
5.能在总结证据的基础上,做出合理的解释。
6.能对探究的问题做出初步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3.敢于大胆想象。
4.在学习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证据。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钟是利用太阳与影子的关系制成的。
2.了解古代的计时工具日晷及其原理。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不同形状、不同国家、不同制作方法的日晷的制作原理。
【教学难点】
根据当地的纬度制作太阳钟
【教具】
各种日晷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收集有关日晷的资料
二.展示
1.导入新课
(1)谈话:现在几点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提问: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又是怎样知道时间的呢?
(3)讲述:古代人很聪明,他们利用太阳影子的关系设计了很多计时工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揭示课题)
2.介绍古代计时工具——日晷和太阳钟
(1)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有关古代计时工具的资料,请大家来交流一下。
(2)学生交流
(3)教师展示各种日晷和太阳钟的资料
(4)谈话:认识了这么多太阳钟(日晷),它们是利用什么原理来计时的呢?
(5)学生交流讨论
(6)小结
3.制作日晷
(1)谈话:既然古代的方法这么有效,我们也来制作吧
(2)讨论:如何制作太阳钟?
(3)交流各组想法,教师介绍其他方法
(4)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制作太阳钟。
(5)让学生试试效果如何
4.玩手掌日晷
(1)提问:在没有日晷的情况下,你能利用日晷原理来计时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介绍手掌日晷
(4)学生尝试用手掌日晷计时
(5)小结
三.反馈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2.太阳钟
日晷:它是利用什么原理来计时的呢?
如何制作太阳钟?
手掌日晷
【教学反思】
了解太阳钟的来历和发展史,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效果更好。
3、昼夜交替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会做地球自转形成昼夜现象的模拟实验;
2、能收集资料,了解人类对昼夜现象认识的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是在不断发展的,人类对自然的认识是在不断进步的。
科学知识:
1、知道昼夜的成因。
2、知道哥白尼和托勒密的主要观点。
【教学重点】
认识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及其规律。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教学器材】
教师——有关光的教学碟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或者手电筒),地球仪
分组——手电筒,小地球仪。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2.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或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或地区正处于清晨?哪些国家或地区处于黄昏?
二.展示
(一)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昼夜交替情景。
师:这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大家知道是什么现象吗?
2、昼夜变化有什么规律呢?对此,你有哪些感兴趣的问题?
3、学生讨论交流。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通过模拟实验,认识昼夜交替的成因 ]
1、你认为昼夜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太阳的东升西落,太阳不断的从东边升起,西边落下。)
2、游戏:一人从你左边出现,又在你右边消失,又在你左边出现,猜想一下你和这个人是怎样运动才会产生这样的现象的?可能有几种情况?(自转、围着你转)
3、学生讨论并交流。
4、那你认为昼夜现象到底是什么原因形成的呢?
(以上两种情况,会是哪一种?) (教师记录下学生发表的各种可能性)
5、你能设计一个模拟实验来解释你们的假设吗?
(出示地球仪和手电筒)
6、学生讨论汇报并上台演示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几个注意点:
( 1 )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朝哪个方向转动?
( 2 ) 把投影仪(手电筒)的光射向地球仪;
( 3 ) 投影仪(手电筒)不能靠地球仪太近,要让射出的光“包围”地球仪。
7、学生分组模拟实验,讨论昼夜的成因。
8、分组汇报。
[活动二:确认不同地点所处的时间差异 ]
1、 观察转动的地球仪,想一想地球上一部分国家和地区是白天的时候,哪些国家和地区正处于黑夜?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清晨?哪些国家和地区处于黄昏?
(这里以中国为例)
提示:(1)先找到“昼夜交界线”,然后再判断;
(2)注意地球自转的方向;
(3)地球自转时,哪边先进入白天,哪边先进入夜晚。
2、小组实验,填表。
3、汇报。
[活动三:根据已知地点的已知时间,推测其他地点的所处时间]
1、如果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定在晚上 20 点,那么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观众应该分别在什么时候收看实况直播?
提示:( 1 )确定这些国家所处的位置;
( 2 )考虑地球自转方向。
2、学生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活动四:了解人类认识昼夜交替现象的历史 ]
1、分组自学书P8 页内容。
讨论:( 1 )这几种传说和理论中,哪一种更加可信?
( 2 )找出这几种理论中合理和不合理的地方。
2、分组讨论;
3、分组汇报;
4、阅读了这些资料之后,你有什么想法?
三.反馈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3.昼夜交替
根据太阳的东升西落现象,你认为地球仪应该朝哪个方向转动?
【教学反思】
昼夜和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来掌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学习更容易,学习更有兴趣。
4、看月 亮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够根据记忆,画出多个月相图,并能够按顺序排列;
2 、连续一个月观察月亮,给月亮记日记
科学知识目标:
1、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2、知道月亮在天空的运行模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够坚持长期观察;
2、能够实事求是的观察;
3、意识到如实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给月亮的形状排序,了解其成因及规律。
【教学难点】
能够坚持给月亮记日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
【教学器材】
教师——记录纸、月相盒、多媒体课件
分组——记录纸、制作月相盒的材料(鞋盒、细线、乒乓球、小电筒)、月相日记表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谜语:
“小时两只角,长大没有角, 到了二十多,又生两只角。”(打一天体)
2、学生思考后汇报;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 月亮;
二、展示:
[活动一:知道月亮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
1、不同的日子里月亮会显出不同的形状。画出你记忆中月亮的形状。
提示:( 1 )多准备一些同样大小的小纸片,在纸上画出一个虚线的圆。
( 2 )学生分组活动,尽可能画出自己见到过的各种各样的月相,越多越好。
2、小组汇报;
3、让学生给画出的月相排序。
(提示按时间先后排,会是怎样的排法呢?)
4、学生讨论后,演示汇报。
(可能会出现右蛾眉月在前还是左蛾眉月在前的争论,这个留在后面通过实际观察,给月亮做日记来解决。)
5、指导学生制作月相盒。
6、学生小组合作制作月相盒。
[活动二:连续观察月相,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 ]
1、坚持每天晚上给月亮记日记。
提示:( 1 )讨论:要记哪些内容?怎样记录?(画图)
( 2 )内容除了画出月相外,还应该包括观察日期(尤其是农历日期)、时间、天气状况。
( 3 )记录在记录纸上。
( 4 )强调:要有足够的耐心,这是一项长期作业。
2、记录完以后再总结月相变化的规律。
(此处要等后面记录结果出来后再继续完成!)
三.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看月亮
月亮不同形状时的名称
不同时间出现不同形状的月亮
【教学反思】
月亮是孩子们心中最美的景物,很多爱观察月亮的学生很喜欢研究月亮,这节课给孩子们带来了学习知识累积知识的享受。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1、学会调查身边动植物变化与昼夜交替的关系。
2、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昼夜变化对动植物会产生影响。
2、知道动植物、人体都有自己的生物钟。
3、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到昼夜交替对生物的奇妙影响。
2、培养尊重证据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
昼夜对动植物、人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能根据调查作出相应的分析和判断
建立事物之间存在普遍联系的初步认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器材】
大量关于夜行动物的图片或影片片段,有关植物一天活动的图片资料;
课前布置学生观察一种植物早晨 7 点、中午 12 点和下午 6 点的变化情况并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生活中有些现象很奇特,比如:我们到了晚上想睡觉,早上没人叫却也会按时醒来,夜来香傍晚时花朵才会绽放,发出阵阵香气,这一切都与什么有关呢?到底是什么在影响动物和植物的生活呢?
2、学生回答,可适当板书。
3、过渡: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二、 展示
1、昼夜对植物的影响;
(1) 观察郁金香、牵牛花、合欢树等植物在一天中不同时段的图片。
思考:这些植物在一天中有什么变化?是什么在影响着它们发生变化?
(2) 从这些植物的变化中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吗?交流每个人的植物日记,给予表扬与鼓励。
(3) 小结:每种植物的生活习性都是受着节律的支配,这种节律有时按 24 小时变化着,和钟的周期一样。这种影响植物的节律我们也称作生物钟。
(4) 正因为昼夜对植物的影响,有位科学家就利用不同植物开花时间的不同做了一个花钟。
(5) 我们能不能根据一些常见开花植物也编制一个花钟呢?
(6)学生分组根据课前调查的植物开花时间设计花钟。
(只要能表示大概时间就可以了。)
2 、昼夜对人的影响:
(1)植物有生物钟,人类有吗?那么你们的生物钟是怎样的呢?
(2)学生说说一天的作息时间安排。(要排除特殊日子或事件。)
(3)小结:我们发现大家的作息时间有着类似的规律,都是按24 小时变化的,这就是我们的生物钟。
3、昼夜对动物的影响:
( 1 )既然昼夜对植物有影响,那么对动物也有影响吗?能不能举例说明。
( 2 )观看收集的图片或多媒体资料。学生讨论各自解释。
( 3 )看书上13页的图:你认识它们吗?这些动物哪些在白昼活动?哪些在夜间活动?
夜间活动:蛾、猫、猫头鹰、蝙蝠。
白天活动:狗、公鸡、刺猬、蜜蜂。
(4)为什么它们会这样?——昼夜影响和环境的变化。
(5)在我们的周围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了解它们在夜间都干些什么?----- 调查。
(6)该怎样调查,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方法。 (可以举例启发学生思考,明确调查须知,课后进行。)
4、生物都有生物钟,你能不能改变它们的生物钟?
(1)出示图片:夏天能看到菊花吗?冬天能吃到西瓜吗?为什么?
(2)学生发表意见,预测。
(3)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简单交流,找结论。
(4)小结:原来,当我们改变光照条件时,就能改变动植物原来的生活节律和生长状况。它们和人类一样都能自己调节生物钟。
三、拓展作业
从收集的资料中选择常见的进行改变光照状况的实验,并做好记录。
四.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5、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
不同的花在不同时间里的不同状态
设计花钟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了昼夜对动植物的影响,如果没有昼夜会是什么样,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对昼夜有了更深的了解,对昼夜也有了不一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