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影片《早春二月》一开场的镜头运用是格外别致与讲究的 。 古桐颜色的条纹船板 ,一扇弱小的窗口从观众主观的视角悠悠探出 , 远远的碧水蓝天 ,近近的暖阳飞鸟 。 电影画面字幕缓缓递上 , 二月的人物徐徐入场 ,影片乐曲悠悠铺开 。 《早春二月》在幕布上面宛若一副水墨丹青 , 也如几行味淡情染的宋令小词 。柔石在自已的《二月》四节当中,借萧涧秋之口喃喃吐诉了一曲黄庭坚的咏雪词 : “ 贫巷有人衣不纩 ,北窗惊我眼飞花 …… ”
在这一个长长暑假里面 , 我从上海经过杭州 , 方向东南 , 来到了浙江宁海镇,专门要去寻访现代文坛作家柔石的故居 。 在慢慢的火车上我一路来回张望着这座小小的静谧古城 ,白墙黛瓦 ,依山临海 ,民风古朴,润气扑身 。进到宁海 ,我径直去找城内的方孝孺祠堂 ,因为柔石的旧居就在这祠堂的附近 。 实实在在的街面上有人轻轻唤了一声玉兰。我回过脸去 ,那是母亲叫女儿的声音 。我看见一个五六岁的洁净女孩正咦呀着跑向她的妈妈 。这情形让我不由得清晰记起来 ,生活现实里面柔石母亲的名字 ,正好也是叫做玉兰 。真是巧 。
走过古城一片铺着均匀的鹅卵石小路 , 这时候我看到了一座小石桥 ,桥的型状犹如谢铁骊执导的电影《早春二月》里男女主人公双双齐肩走过的那座石制的孔桥 。 一部好电影总把生活贴得那么近 。小说《二月》是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文学作品 。年轻的柔石一生只活过三十个春秋寒暑 , 生命虽短 ,可他却为中国现代文坛留下数量太多的才情象样的文字 。 做为二三十年代知识人群的象征 , 柔石也有过属于个人苦闷和彷徨 ,柔石创作于1929年十一月的小说《二月》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 , 柔石这一年只有二十八岁 。 才华常常跟年岁无关 ?
[二]
我总是能够记得柔石《二月》里面, 对于芙蓉小镇教师萧涧秋形象的深入描写 :“就见一位青年从校外走来,他中等身材 ,脸面方正 , 稍稍憔悴青白的 ,两眼莹莹有光 ,一副慈惠的微笑 ,在他两颊浮动着 ,看他头发就可知道他是跑了很远的旅路来的 , 既长 ,又有灰尘 。 身穿着一套厚哔叽的藏青的学生装 , 姿式挺直 。 ”书生气忧重的柔石给予萧涧秋按排的第一句话语是 : “我呼吸着美丽而自然的新鲜空气了, 乡村真可爱哟,我许久没有见过这样甜蜜的初春的天气哩 。 ” 这是多么衷情生活的言语 。
影片《早春二月》里面男主人公的名字是让过目难忘的 。他叫萧涧秋。据现代文坛柔石旧友回忆 ,柔石早先名叫赵平福 , 后来当了教员为人师表以后 ,觉得这个名字有些不大稳妥 ,所以改了名字叫做赵平复 。柔石是赵平复写作时候的笔名 。《二月》能够拍成电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首先是男女主演的人选问题 ,孙道临的出演应当是乘职的。这是孙道临演出《家》之后的又一部进取之作 。孙道临是银幕上面一位难得的知识份子形象,《早春二月》中的那一段萧涧秋独弹“徘徊曲”那一实际钢琴奏鸣 ,就是孙道临个人的现场即兴发挥 。
也许 ,谢芳先前在名片《青春之歌》中扮演林道静的春光之火尚在烧燃,澎湃激情的有点难于马上转换成为《早春二月》里的陶岚形象 。影坛有的专业评论指出 ,当时当年若有可能 ,有机会重拍《二月》的话,比较好看的角色人选或者还应有王丹凤 ,乐蒂 ,石慧 ,乃至袁美云她们 。因为我们通过柔石的原创《二月》知道 , 陶岚不但身出书香门第,而且内秀中慧 ,同时是心怀热血的一代知识青年 。
比起现在电影《早春二月》的故事收尾,我还是比较敬服柔石原创《二月》里的那个终局 。在那里 , 陶岚姑娘的血气尽管热力迸放 ,但是她毕竟属于一门闺秀 ,她的家风有责,她的心地善良 。柔石先生笔下的女孩很中国 。也应该很传统 。 柔石《二月》是应当做为纯粹的经典来读的 。柔石的文学成就 ,不但在于他文笔的真实 , 而且还在于柔石身上的现实主义 ,还有他心里的那一种真正的热血进步 。
[三]
早在1925年 ,只有二十五岁的柔石 , 就挽力集资创办了自巳家乡的宁海中学。 对于家国学校的热切投情 , 柔石愿意将其视为一生业绩 。 对于扶贫教育 , 对于孤儿上学 ,柔石在他的《二月》里面吐诉了太多太密的心情 。鲁迅也在《柔石小传》回忆道 : 柔石对教育的努力甚至用心到了咯血 。 对于柔石 ,鲁迅还在《为了忘却的纪念》中这样讲过 : “我又沉重地感到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中国失掉了很好的朋友 。” 还有公论 :中国文坛失掉青年柔石 , 差不多等于文坛失去了长阶上的一块基石 。
然而 , 对于这样一位精心全力投入教育与左翼革命文化运动的拯心旗手 ,有一些小气的文人却那么的极尽冷嘲热讽的手段 。 柔石在自己的原创《二月》里 , 谢铁骊导演在他的影片《早春二月》里 ,都讲述到了各自的视界与观点 ,电影还特别引用了柔石先生的那一首 “芙蓉芙蓉二月开” :
芙蓉芙蓉二月开
一个教师外乡来
两眼炯炯如鹰目
内有一副好心裁
左手抱着小寡妇
右手还想折我梅
此人若不驱逐了
吾乡风化安在哉
我不知道是不是 , 能够编造与生出这样无聊诗句的人 ,是不是属于文人骚客身体内部消化不良 ? 或者还是属于心里有病呢 ? 总箅还好 , 柔石先生的心胸开阔 , 他不光指出二月里的芙蓉花开, 而且还表明芙蓉树下另外有人 ,另外鬼影突兀 , 另外闲语碎言 。 其实我们今天 ,反倒在这一首 “芙蓉芙蓉二月开”里面 ,察颜观色到了柔石先生的博爱与人道 。 同时我们还能看到 , 柔石在自已这部小说原创里面 , 经常书写一些诗古体诗话似的白话文 。一方面表达了柔石的传统创方式 ,另一方面还传达了柔石先生文学作品的主观策略 。表演艺术家上官云珠扮演的《早春二月》里的寡母文嫂 ,在调试上应该 , 就是祸死于这首悠幽切齿的“芙蓉芙蓉二月开 ”的吧 ?
[四]
柔石原创小说《二月》的结尾时刻 , 萧涧秋留下一封字数极长的情信或者家书 ,这书信里面 , 烙印一般投入进了柔石对于男主人公萧涧秋的一片追随与期待 。 我们试着来读其中几行 : “ 今天下午五时,有此处直驶上海的轮船 ,我想乘这轮船到上海去 。 此后或南或北 , 尚未一定 。人说光明是在南方 , 我亦愿一瞻光明之地 。又想哲理还在北方 ,愿赴北方去垦种着美丽之花 。时势可以支配我 , 象我如此孑然一身的青年 。 ”
看了柔石这信 , 我还记得清清晰晰 , 原创《二月》的最后一句话是 :“老诚的陶慕侃由怒转笑 , 注视着她妹妹说 , 妹妹你最好同我到上海去 。 ” 我们知道了 , 电影《早春二月》的结尾 ,与柔石《二月》的结尾不尽相同 , 电影的结尾让女主人公陶岚自已一边喊着 , 一边自由的出走去了 。 她是去投奔自已心底中的萧涧秋去了。 其实今天来看 , 进步是必然的 。 然而进步归进步 , 进步也应当是与时俱进的 。我们的电影观众几乎能够感觉得到 ,《早春二月》女主人公陶岚这样一种肆意大胆的放情飞奔 , 估计恐怕并不一是就是最最完善的人物收尾。尤其在当时那样一个人文传统渴望回归的年代里 。
小桥 ,流水 ,人家 。 毕竞我们身居在一个传统的文明国度 。午后的阳光倾斜了 。 我在将要别离宁海小镇时刻 , 暗暗想到了柔石讲的那句诗一样的文笔 : “人说光明是在南方 ,我亦愿一瞻光明之地。 ” 我能不能这么以为 ,柔石的原创《二月》 ,谢铁骊的影片《早春二月》 , 它们确实 ,都是能够一瞻光明之地方 ?柔石从前在《二月》里面 ,写到的南方的天 , 总是晴好的 。 至少人的心景是渴求晴好的 。
芙蓉芙蓉二月开
一个教师外乡来……
……
做为电影观众 , 我多少还是有了一点迷惘 ,面对电影《早春二月》的教师萧涧秋的一来一去芙蓉镇 , 他往来芙蓉水乡的这过往行程 ,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 不管怎么样 ,萧涧秋他的为人处事还是挺象一名教员的 。至少他在江南小镇上没有误人子弟 。 我心里还是愿意柔石书写《二月》那一刻的心景是晴好的 。人说光明是在南方 , 我亦愿一瞻光明之地 。又想哲理还在北方 ,愿赴北方去垦种着美丽之花 。时势可以支配我 , 象我如此孑然一身的青年。
毕竞柔石创作《二月》的时刻 , 他的人 ,也仍然是身居在一个向望文明和渴求进步的传统国度里 。 而且他至死也还是一个热心呼唤明光的青年 。 无论柔石原创《二月》 ,还是电影《早春二月》 , 萧涧秋虽然是匆匆的来 , 又匆匆的走开了 , 但他走的那么的明朗 。他走的方向有一点象影片二月一开时候 ,那一扇遥遥开启的小窗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