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mb同工酶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如何认识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同工酶有三种,即CK-MB、CK-BB和CK-MM。其中CK-BB主要存在于大脑、肾、前列腺及子宫组织;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虽然血清肌酸激酶(CK)是诊断心肌梗死的一个极其灵敏的指标,但其对于心肌损害诊断的特异性不及CK-MB。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在胸痛出现后3小时左右即开始增高,16-24小时达最高峰,72小时后恢复正常。临床及时测定CK-MB诊断心肌梗死的灵敏度基本为100%。CK-MB的检测结果以国际单位/升(IU/L)表示。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正常参考值是多少?

酶连续监测法CK-MB <25IU/L

CK-MB作为AMI诊断依据时应大于正常上限值的2倍.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异常有何临床意义?

CK-MB活性增高是心肌损害的特异性指标,对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很有价值.同时,CK-MB早达峰值者比晚达峰值者预后要好。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检测时应该注意什么?

无需空腹,采不抗凝静脉血,分离血清进行测定,避免溶血。

肌酸激酶测定

酶偶联测定法

1.原理

CK催化磷酸肌酸(CrP)与二磷酸腺苷(ADP)反应产生三磷酸腺苷(ATP)与肌酸(Cr);偶联已糖激酶(HK)及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的催化反应。HK催化葡萄糖(Glu)与ATP反应,形成葡萄糖-6-磷酸(G-6-P),G-6-PD催

图9-13 CK测定的反应式

化G6P氧化,形成6-磷酸葡萄糖内酯(6-PG)及NADPH。NADPH生成的速率代表CK活力。CK测定的反应式如图9-13所示。

2.试剂

3.操作

具体操作根据各医院分析仪类型及试剂说明书而定

(1)吸2mL应用试剂I入测定管中,加100μL血清。混合,放人37℃水浴至少5min。

(2)在37℃水浴中预温应用试剂Ⅱ至少5min。

(3)加入200μL应用试剂Ⅱ,混合,转入3mL比色杯(10mm光径),立即放入恒温比色槽内。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mb同工酶

(4)待120s的延迟期后,用340nm波长连续记录吸光度的改变,用反应速率曲线的线性部分计算CK活力。

4.计算

CK (U/L)=△A/ min× ×

=△A/ min×3698

2.30:反应液的总体积(mL)

0.10:血清用量(mL)

6220:NADPH在340nm的摩尔吸光度

△A/ min:平均每分钟的吸光度变化值

5.参考值范围

成年男性参考值上限为180U/L(37℃),女性为130 U/L(37℃)。

6.注意事项

(1)本法线性至少达3000U/L,更高活力的血清用已知CK活性正常的血清稀释后再测。

(2)中华医学会检验学会酶学小组推荐酶催化反应温度均为37℃,文献报道CK测定以30℃为好。

(3)试剂空白的速率(△A/min)应小于0.001,即小于3.7 U/L。

(4)EDTA可防止NAC由于二价离子催化发生的氧化,有利于试剂的稳定。

(5)血清Ca2+是Mg2+的竞争性抑制剂。加入2mmol/L的EDTA可消除Ca2+的影响:Mg2+为10mmol/L时,虽与EDTA结合,但不影响对CK的激活。血清中存有内源性的抑制剂,表观CK活力随血清稀释倍数增加而增加,故不宜用盐水稀释。

(6)红细胞及几乎所有组织中含有腺苷酸激酶(AK),催化下列反应:

2ADP———>ATP+AMP

反应中产生的ATP导致表观CK活力增加。氟化物、AMP及AP5A抑制AK活性。氟离子可与镁离子形成不溶性的MgF2,故不宜用氟化物为抑制剂。AMP是AK的竞争性抑制剂,引起AK催化反应的产物抑制。AP5A竞争性地抑制肌肉及红细胞的AK,对肝及肾的AK很少抑制。5mmol/LAMP与10μmol/L AP5A合用,能有效地抑制红细胞及肝的AK。

(7)CK活性不稳定,血清保存时易丧失。保存的血清标本中不需加巯基试剂,反应液中含的EDTA及NAC可使4℃保存1周的血清CK重新激活达99%。

(8)红细胞不含CK,轻度溶血无影响。中度及重度溶血时,因红细胞释出的AK、ATP及G6P影响延迟相及产生副反应。

五、CK同工酶的测定

(一) 标本采集、处理和贮存

CK同工酶检测血清和血浆均可。在4℃可保存数天,-15℃可保存2周,若用血浆宜用EGTA,而不用EDTA抗凝。冷冻血浆测定时,应在30℃以下融化,需反复冰融者应加还原剂——巯基乙醇以稳定酶活性,速冻及贮存于-20℃或-70℃,在有β-巯基乙醇和EGTA存在时,MM和MB可稳定数年,而BB则仅稳定半年。由于CK同工酶半衰期短,故酶活性的高低受标本采集时间的影响较大。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1.原理

CK分子是由M和B两种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在电泳条件下,CK-BB迁移最快,CK-MB居中,CK-MM最慢。电泳后进行酶促反应显色,观察结果。显色原理是:CK催化磷酸肌酸(CrP)及ADP,产生肌酸(Cr)及ATP,在偶联的HK催化下葡萄糖被ATP磷酸化,形成G-6-P;在偶联的G-6-PD催化下G-6-P被NADP+氧化,形成6-P-G,同时NADP+还原为NADPH。在365nm观察NADPH的荧光或用荧光光密度计扫描定量。也可用四氮唑盐显色法,即利用酚嗪二甲酯硫酸盐(PMS)将NADPH的氢传递给氯化碘代硝基四唑(INT),使其还原成紫红色的甲鐟,显示CK同工酶区带。

2.试剂

3.操作

(1)隔水煮沸溶解试剂“③”,取1.5mL铺于1~1.2mm厚的载玻片上。于近阴极端并行挖两个槽,作两份标本,或作标本与控制物。

(2)加样5μL,80V电泳50min。

(3)合理安排配制混合底物显色液的时间,使配制完成时电泳结束。

(4)将电泳凝胶板置涂以黑漆的铝盒中,吸底物显色液1.5mL铺于凝胶板上,加盖,待凝后置37℃水浴1小时。

(5)置固定液(乙醇:醋酸:水=150:10:40)中2~4小时,转入蒸馏水中数小时,取出观察结果或用光密度计在500nm波长下扫描定量。需要时可平推至空白卡片纸上,37℃孵箱过夜,干片保存。或用无PMS、INT底物显色液,37℃水箱孵育20min。

(6)再置60℃干燥箱中20min,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荧光。有条件者用荧光光密度计扫描定量,激发波长

图9-14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结果

360nm,发射波长460nm。

4.结果观察

琼脂糖凝胶电泳法的结果观察如图9-14所示。

5.注意事项

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的腺苷酸激酶(AK)催化ADP产生ATP,干扰同工酶结果的判断。加入AMP可抑制此反应,但过量AMP也抑制CK。NaF抑制AK,不抑制CK,与AMP合用可抑制各种AK同工酶的97%。NaF与CK激活剂Mg2+可逐渐形成MgF2沉淀,所以,NaF与Mg2+分开配制,临时混合,不影响各自的作用。电泳需较高pH,酶反应需较低pH,本法中用低离子强度,pH低于8.6的电泳缓冲液;高离子强度,pH低于6.7的基质缓冲液。当含琼脂糖的基质显色剂覆盖于电泳后的凝胶板,上下凝胶中的成分相互扩散后的pH,恰为酶作用的最适pH。Bis-Tris全名为Bis(2-羟乙基)亚氨基-Tris(羟甲基)甲烷,25℃时pKa=6.46,是CK同工酶。测定优选的缓冲剂,200mmol/L时,CK活力最大。如无Bis-Tris;亦可用咪唑加EDTA作基质缓冲液。EDTA作Ca2+的络合剂,因Ca2+抑制CK活力。血清CK活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直至45℃;更高温度迅速下降,56℃时很快失活。琼脂糖电泳法测CK同工酶,绝不能象作LDH同工酶用温度较高的琼脂糖基质显色液,否则CK活力丧失。而非脱氢酶反应(Nothingdehydogenase,NDH)显著。NDH是相当于白蛋白及β球蛋白区带处的紫红色区带,与蛋白质的巯基有关,标本用量大,pH高时尤其明显,仅四唑盐及PMS就可与标本产生,用测NADPH荧光法可避免。本法中标本用量少,显色时pH较低,NDH反应不明显。CK是巯基酶,绝对需要巯基试剂活化。但巯基试剂可还原四唑盐,N-乙酰半胱氨酸及谷胱甘肽还原四唑盐能力弱,可使背景清晰。PVP是隋性聚合体,作为酶扩散的障碍物加入,可改善区带分离效果。CK不稳定,对光、热及高pH敏感,最好将及时分出的血清充C02后塞紧管口,置冰室或-30℃保存,至少可稳定半个月,及时测定更好。不主张加巯基活化剂保存。影响CK同工酶电泳与显色的因素很多,必须同时作控制物。

控制物制备方法:取小白鼠心、股四头肌、脑,分别在pH7.2缓冲液(50mmol/LTris-HCl,250mmol/L蔗糖,10mmol/LEDTA,10mmol/L还原型谷胱甘肽)中匀浆,10000g离心l5分钟。取上清液,测CK活力。再用此pH7.2缓冲液稀释到200U/L左右,分装后置-30℃保存。用前取出置室温融化后将三种组织的控制物等量混合使用(可节省基质)。如冻干,用前以正常人血清重建并混合,除CK-MM、CK-MB及CK-BB外,在CK-MM与CK-MB之间出现一条带,是CK-Ig的复合物,称大CK1型。

六、临床应用

CK及其同工酶是目前世界上临床测定次数最多的酶,80年代初期统计分别达一亿次和一千万次。这是因为CK在骨骼肌、心肌和脑疾患时常明显升高,如同时测定同工酶还有助于疾病的鉴别诊断。表9-1是各种疾病时总CK和CK同工酶的变化。

这里酶的测定主要用于早期诊断AMI和判断溶栓治疗的疗效以及判断疾病预后,特别在无Q波型AMI,此时心电图无Q波变化,常需其它检查来协助临床医师诊断和鉴别诊断AMI。目前有些国外学者认为在诊断AMI不需要同时作许多酶,只要单测CK一项即可。这是因为:

1.心肌细胞含有大量CK:按每克组织含酶量计算,CK超过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即谷草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LD)等。所以当发生AMI、心肌细胞坏死时,释放出来的CK量超过其它酶。

2.CK由于分子量不大,而且大量存在于胞质中,所以在各种酶中最早进入血液:一般在AMI后4~8小时就可能超过参考值上限。LD由于分子量大(约为125000),故增高明显迟于其它酶。同样线粒体中的酶,如线粒体AST在血中浓度升高明显推迟。

3.由于CK主要存在于肌肉组织中,其它脏器如肝、肾、血细胞中含量极微:在诊断AMI时,其特异性远比一般代谢酶如LD、AST等为高,特别是溶血标本对CK测定结果影响较小。近年来国内广泛使用动态法测定酶活性,大大提高了CK测定的准确性和重复性,并且可以在很短时间(约5分钟)测定完毕,特别适合于急诊患者。但CK测定的局限性也很明显,由于CK大量存在于3种肌肉组织中,尤其是骨骼肌中CK含量不论按浓度含量或按全身总量计算都大大超过心肌。因此骨骼肌局部或全身疾病都很容易引起血中总CK活性升高。血CK的极度增高主要见于全身疾病。曾有一例横纹肌溶解症患者,血中CK含量高达100000U/L,而在AMI时,就是大面积梗死,血中CK含量也很少超过3000U/L。肌注某些药物也可能引起,CK一过性升高,但一般不超过正常上限值的2倍,持续时间不超过1天。因此国外有些医院将CK参考值上限的2倍作为诊断AMI的判断值,以减少假阳性:尽管CK测定诊断AMI的灵敏度很高,但特异性却明显偏低,其假阳性率达15%~30%;CK在体内的半寿期明显比其它酶短,心肌组织一次梗死后,CK急剧升高并很快恢复正常(48~72小时),这样在亚急性心肌梗死时CK可能正常,但其它酶如AST,特别是LD很可能居高不下。

以往对于CK诊断AMI常强调下列几点:1.AMI发病后8小时内查血CK不高,不应轻易除外AMI诊断,并以此结果作为基础值,和以后测定值作比较,任何怀疑AMI者应尽早抽血送检;2.发病后24小时CK测定结果临床意义最大,因为此时正当CK的峰值时间,如不超过正常值上限可排除AMI诊断;3.发病后48小时内应多次测CK活性,如不出现一个典型升高和下降的过程,应怀疑AMI的诊断。

近年文献指出,某些AMI患者血中CK可以不超过正常值,特别是不超过参考值上限的2倍,这些病例多见于无Q波心肌梗死。长期以来认为CK峰值高低对AMI预后判断有一定价值。CK-MB由于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其他组织和器官中含量很少,所以CK-MB是目前诊断AMI的一个极其可靠的生化指标,特异性可达95%乃至更高。一般认为其敏感度比CK总活性稍差,但也有文献报道,约有12.5%AMI患者总CK不高,但CK-MB超过正常。AMI不同时期CK同工酶电泳图谱变化如图9-15所示。

CK-MB测定方法和试剂盒很多,同一标本在不同实验室往往结果不同。从测定原理来分,可分为测酶活性与酶质量两大类方法。第一类方法先用物理、化学和免疫等各种手段将CK-MB和其它同工酶分开,然后根据酶的催化活性测CK-MB浓度,用活性单位/升(U/L)或百分比报告结果。测酶质量方法则是利用CK-MB的抗原性,根据抗原抗体反应测CK—MB酶蛋白浓度,单位为μg/L。两者结果有时不一致,因为如酶变性失活但仍保留抗原性,此时用测酶活性的方法结果不高,但用测质量方法可以增高。80年代早期德国学者根据此结果认为AMI患者血中存在着灭活的CK。但最近用改进方法测CK-MB,发现两法差异不大。国内普遍使用测酶活性方法,目前较多使用电泳方法分离CK-MB。电泳法特点是准确可靠,当出现一些异常同工酶如巨CKⅠ、巨CKⅡ等,从电泳图谱上很容易发现,并可通过光密度计进行定量测定,不会将CK-BB和各种异常同工酶误认为是CK-MB而误诊。其主要缺点是灵敏度较差。

近年来国内一些单位用免疫抑制法测CK-MB,其原理为抗M亚单位的抗血清可以和CK-MM及CK-MB中的M亚单位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从而完全抑制M亚单位的酶活性,因为正常血清中几乎无CK-BB,故将此值乘以2可以认为大致代表CK-MB的活性。此法简单迅速,缺点是特异性差,如患者血清中还存在着CK-BB或者异常CK时,都将出现假阳性。故可作为过筛试验,如有疑问时用电泳法核实。另外此法正常值明显高于其它方法。如Sclavo公司试剂盒的正常值为18U/L,而电泳等其它方法都是<5U/L。有人认为这是因为CK-MM还可以进一步分为若干亚型,一般抗MM血清对MM3抑制较好,但对MM1抑制较差,而正常情况下血中MM亚型的存在以MMl为主,故导致正常值明显偏高。AMI第一天血中以MM3为主,但第二天以后则以MMl为主,因此使用此类方法诊断AMI和解释结果时应谨慎。

国外从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了多种测CK-MB酶质量的方法。应用最多的是美国Hybriteeh公司的ELISA方法,正常人在5μg/L以下,此法结果和电泳法相关良好。缺点是测定时间长达半天,只适合成批标本。近两年来应用单克隆技术制备出特异性极高的只和CK-MB作用的抗血清,已有多种试剂盒供应。最近Deerson以CK-MB≥10μg/L以及CK-MB指数≥3.0(μg/UCK×l00)为AMI诊断标准。CK-MB单克隆抗体方法简单,特异性高,是目前重点发展的方法,近来有人认为此法有助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断;可惜国内应用不多。

CK-MB的局限性在于骨骼肌损伤时也可能释放出一定量的CK-MB。虽一般认为骨骼肌含有的CK-MB在总CK中不超过5%,但也有例外。Evans报道1例横纹肌肉瘤的CK-MB高达274U/L,占总CK的28%。因此当CK-MB增高时,临床也应考虑有无非心肌来源的可能性。

骨骼肌中有大量CK,所以CK明显升高(3000U/L)大都见于肌肉疾病。此时CK测定用于鉴别肌萎缩病因,如Duchenne型和Becker型肌萎缩患者,常在临床前期血中CK就可中度和高度增加。该病是伴性遗传,在75%女性Duchenne型肌萎缩携带者和50%女性Becker型肌萎缩携带者血中也可查到CK升高。此外各种原因(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肌肉感染性疾病都能引起CK升高。但由于神经疾病引起的肌萎缩症,CK常不增高。

脑中虽含有较大量CK,脑血管意外时有大量CK释放入组织间隙,但由于血脑屏障存在,只能在部分病例中查到血中和脑脊液中CK升高,以及出现CK-BB,但阳性率不高,这妨碍了CK在这方面的临床应用。

人胚胎期主要为CK-BB,有人根据“癌胚”理论,提出CK-BB可作为肿瘤标记物,可惜的是阳性率不高,只占恶性肿瘤10%左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0762.html

更多阅读

脂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 肌酸激酶高是怎么回事

脂蛋白偏高是怎么回事——简介 不知道脂蛋白高怎么回事的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但并不是个好现象,因为虽然不知道脂蛋白怎么回事,我们也应该了解这些蛋白在人体内的含量应该在一个正常值的范围里,超出这个范围一定不是好现象,那么具

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 肌酸激酶同工酶偏高

肌酸激酶主要存在于骨骼、心肌、脑组织和平滑肌中。肌酸激酶正常参考值受性别、年龄、种族、生理状态的影响而有所不同。而且很多的人会出现肌酸激酶偏高的现象,我们在这里为大家分享下肌酸激酶偏高的原因是什么。肌酸激酶偏高的原

关于植酸酶的几个问题 饲料里 植酸酶 用量

什么是植酸酶?有哪些品种?答:植酸酶(或称肌醇六磷酸酶,phytase)属于磷酸单酯水解酶类,是一类特殊的酸性磷酸酯酶,它能水解植酸或植酸盐而释放出无机磷。水解植酸中的磷酸肌醇酯键,释放磷酸,提高植物饲料原料中植酸磷利用率。破坏植酸盐的螯

声明:《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肌酸激酶mb同工酶》为网友一个人冷拽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