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科研的思考与读书笔记 读书与思考 阅读答案

关于科研的思考与读书笔记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美)、《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日)、《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英)读书笔记

对于一名马上将进入博一阶段的理工科研究生,现在最困扰我的其实不是如何发论文出成果(当然也很关心这些问题),而是自己能否在科研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并取得让自己满意的成绩。简单说来,要做好科研的一个关键在于能静下心读文献,耐得住寂寞编程序(做实验),经得住外面丰富浮华世界的干扰与诱惑。《理》中说,科研其实是一场“智力冒险”,科研活动就是对新领域的挑战,是反复的尝试和失败。坦白讲,在付出巨大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后,得到的可能只是一个失败或无用的产出,这让几乎所有人都会不甘心,甚至很有挫败感。有时会反问自己,我做这个的意义是什么呢?当然,从爱迪生发现制造灯泡的钨丝的实验中也许可以得到些许安慰,试错并不都是没有意义的。导师们还常说研究生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培养科研能力,能否有实用的成果并不那么重要。撇开国内目前这种大部分导师自己忙项目没有时间指导学生、课题组为拉项目招大量研究生、有些较新的课题方向却只有一两个学生在摸索当炮灰的科研环境不说,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只能依靠自己一人缓慢的摸索着也许国外20年前就成熟的内容时,说不让人难受而且悲哀,那是假话。因此,我开始疑惑,走上科研这条道就一定走上了不归路吗?从事科研就不可以有丰富有趣的生活吗?在科研职业化的今天,在茫茫的科海中,是否有一些指路的明灯,带领我们少走弯路更加高效的进行科研呢?怀着这样的疑虑,我找到了上述三本书,简称《有》《理》《给》。遗憾的是,三本书都没有强调(几乎很少谈及)科研的意义,而重点在于给出一些科研的建议和方法。也就是说作者假定了一个读者已经下定决心从事科研工作的大前提。

但最后那一篇将学术与生活类比的笔记却给了很大的启发。也许寂寞繁琐而漫长的追求自我价值的科研过程,就是科研最大的意义所在。

学术如生活,根本就没有“会”与“不会”之说。既然如此,那又何来“适合”与否呢?生活与学术,就其过程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终是一片江湖。学生也好,教授也罢,时间虽有长有短,但无不尽是过着学术的岁月,浓缩着生活的痕迹。

三本书都是国外著作,除了涉及学术体制略有不同的部分外,大多数内容还是有参考价值的。《有》和《理》两书的重点在于科研职业规划方面的建议与指导,如读博士后的选择,进高校还是到企业就职,经济条件和人际关系方面的考虑等等;《给》则偏重研究生学术生活,给出一些更加高效的学习、阅读、写作和报告相关的建议。

下述分别为三本书的原文总结和笔记,两篇摘自豆瓣,一篇为自己总结。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豆瓣笔记:http://book.douban.com/review/1466716/

首先摘要一下各章:

   第1章列举了研究生涯中的几个问题或者误区,结论:大多数年轻科学家急需一位咨询师,帮助他们规划科研战略。   

  第2章是关于选择或博士后研究指导教师的问题,作者有两条标准:谁是系里最有名的教授?谁的研究生毕业最快?选名教授的好处是:(1)他是老同志,可以给你救助。(2)不会与你争夺什么。名教授还不够,要看他研究组里的学生是只做苦力,还是能够了解全局。如果是前者,就不要去了。而博士后成功的关键:(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研究。(2)要让别人知道你并觉得你是有用的。(3)多与实验室成员交流,不要只限于导师一人,成为他的奴隶。  

  第3章是关于学术报告,关键:要吸引人们的关注,除非你兜里装着诺贝尔奖章。章末的小结写得很清楚:(1)报告好比演出,要仔细排练。(2)自信。(3)尊重听众,让他们能够听懂。(4)做到一张幻灯片有一张幻灯片的内容,宁缺毋滥。(5)直观,赏心悦目,但不要奢华。  

  第4章讨论文章的写作,结论:要有故事。大家都很忙,没空看长篇大论,一定要在标题、摘要和前言部分打动人心,同时要细心列出同行的工作。短文章积累下来,就可以写综述性的大文章了。  

  第5章谈论职业类别的选择,主要是科研实验室、政府研究所和工业试验室的优缺点。去科研实验室(大学),从助理教授干起,钱少活多,七年内拿不到终身职位就要走人。好的一面是,大学环境激动人心,人类型多、爱好杂。去政府研究所或工业试验室,最重要的好处是职业性质相对单纯,专心科研即可,不需要教学,坏处是受管理人员的管理,必须按他们的想法而不是你的想法开展研究,而他们可能是外行。由于研究方向是由政府或者公司决定,可能是偏于应用,在基础科学领域并不重要,所以做这类研究几年以后想转到大学,就比较困难了。

   第6章讨论求职面试问题,关键是要要预先研究招聘单位的需求,提出自己的研究想法。一定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第7章是如何弄钱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实际,很重要,基本上可以说有钱途才有前途。弄到钱的诀窍是写出好的申请书,里边要写出短期内可能获得的成果,然后积累成长期的大成果,并且要旁征博引,掌握这个研究领域的现状,说明自己与前人的区别。文中强调两个要点:(1)你所建议做的工作是重要的、时不宜迟的。(2)应该信得过你会集聚一切资源来实现你作出的承诺。  

  第8章是制定研究计划。作者建议:对年轻科学家,重要的是在短期内拿出成果,才能获得不断发展。刚毕业的博士,学得技术本领在身,希望用这个技术来引导研究,但是这不够,你不应该局限于技术,而要以课题为导向,跟踪重大问题,而不在乎用到什么技术,大致上是“战术”与“战略”的问题。另外,作者提出一些策略:适当灌点水,多发表文章;同时开展几个计划,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关于科研的思考与读书笔记 读书与思考 阅读答案

《理科生的人生设计指南》

我的笔记http://book.douban.com/review/6649972/

全书的中心观点就是人生需要设计规划,只不过以理工科学生为例。共分为11篇,各篇要点概述如下:

1.基础知识篇,也是前提背景篇。提出理性地思考,野性地行动是科研成功的一个关键,同时强调了文科能力(如人际交流、经营管理等能力)对理科生的重要性。

2.自我分析篇。也就是一个小型简洁的自我规划:思考自己的价值(人生意义,价值观)和使命(真正想做的事情,所谓的梦想),并列出实现价值和使命的战略(及需采取的行动和一些更具体细小的目标,todo list行动清单)。

3.经济篇。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给出三种增加收入的方法:写畅销书、挣演讲费和投资。其实最好的投资是投资自己。

4.国内交际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社会资本,说白了就是互助互利。应该主动结交各行各业(包括医生、律师等)的人才朋友。

5.国外交际篇。培养并维持好与国际友人的关系,对让自己的研究得到世界的认可很有帮助。

6.职位篇。学会主动推销自己到想要的职位上。研究工作的独创性、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权威可信的推荐是应聘成功的三大关键。还指出教授选举的几大参考因素:优秀的业绩、国内外同行的认可和好评、得到较多的科研经费以及擅长演讲和报告。

7.业绩篇。科研界业绩大多是以论文或专利等学术成果的数量和影响来评判的。选择影响更大的期刊发表论文可以提高被引用的机会,同时进行更新更流行的研究也有助于提高业绩。

8.表现篇。表现能力与实力一样重要,要想办法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让更多人获悉和认可你的研究与成果。如发论文、出版书籍、演讲和建立博客网站等。

9.基础建设篇。准备公司、学会和NPO(非营利性组织)相关的建议。

10.时间篇。每一位成功人士都是懂得管理好时间的。人生设计其实就是规划如何使用时间的学问。

11.意外麻烦篇。人生之路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有所警惕和准备,多听他人指导意见,遇到困难坦诚面对。

《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

豆瓣笔记http://book.douban.com/review/5727220/

学术与生活(原标题为“无题”)

依稀记得还在本科时候,曾无意中在网上发现这本书的英文版pdf“The Unwritten Rules of PHDResearch”,当时读过之后立马就有从小本升级为大博的信心膨胀之感。加上类似书籍自己确是读过不少,自己一度“恬不知耻”的在自己的求职简历上写上诸如“自我驱动意识强烈”的评价,对这类书的认识也一直停留在“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沾沾自喜之上。如今研究生生涯过去一半,幸得学院的一番心思,每人赠与一本中文版。对时间流逝难免唏嘘一番的同时,重拾此书,心中却是一般五味杂陈……  

  读研一年多来偶尔与周围同学的聊天,不经意间会冒出这样一个问题“到底适不适合做学术”,谈到“适合”,那便会说到“会学术”,关于“会”与“不会”,这可得好好聊一聊。甚至其还可以比方到一门功夫的修炼之上,拿查文献这个门派来看,百度知道就好比初入江湖,知网、万方之流就是初窥门径,谷歌学术乃至略有小成,诸如ISI之类可谓之驾轻就熟,各大不同种类内外数据库的灵活使用就是融会贯通,至于什么是心领神会炉火纯青恕我愚钝,也不知以何作比。在旁人看来,概览论之,“会学术”即掌握了众多门派的功夫,比如查文献,比如定选题,比如框架构建等等。有了这些招式,便有了御敌不二法门。这么看来《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这本书当真是如九阴真经一般,一旦习成,纵横天下,所向披靡。尽然如此,为什么早读此卷多年的我越来越觉得“学术”如高山仰止,如德,得修!如此看来,学术如生活,根本就没有“会”与“不会”之说。既然如此,那又何来“适合”与否呢?  

  我想他们将自己归为“不适合学术”的一类人无非如此几个理由,要么是感觉搞学术这一套事情太琐碎或者没有人教,导师太忙也无暇顾及,自己便望而生畏。用“自我实现的预言”反过来可以解释下,便是越感觉自己不会,越不会花时间“折腾”,随之便越不会。说到这里,大概要表达的意思其实已经很明了了。无论“适合”与否还是“会”与“不会”,在我看来,生活与学术,就其过程而言没有本质的区别,终是一片江湖。在我这一年多的研究生生涯里,不管是写论文还是写项目申请书,其所遇到的麻烦枝枝节节,细细碎碎,五花八门,无所不及,同时也一直细细品味着自己的不足与前进。也许是自己还年少,也许是自己还执着,很少有重读旧书的习惯,这次有机会重翻《给研究生的学术建议》一书,如梦方醒,它却是秘笈,却不指导学术,教育的是生活。因为,学生也好,教授也罢,时间虽有长有短,但无不尽是过着学术的岁月,浓缩着生活的痕迹。如此秘笈,姑且另称之为学术给予生活的馈赠吧。  

学术究竟给了我们什么?姑且对比秘笈的目录来看,相信只要我用另一番话解释一下,诸君亦会有同感。

【你想攻读学位吗】——“你想做成某件具体的事情吗,你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吗?”;

【攻读博士学位的程序】——“做成某件具体事情的步骤,是否有迹可循”;

【学术体制】——“社会阶级层次,你处在一个什么样子的环境当中”;

【导师】——“你的父母,前辈,朋友以及那些你想成为的人,或称为精神导师”;【人际关系网络】——“可以借一臂之力的人际关系”;

【阅读】——“多读书”;

【论文类型】——“自我修炼的途径,亦可曰之涅槃”;

【写作】——“在社交中表达你自己”;

【写作结构】——“诸如敏于行而讷于言之类的对于自己行为的要求准则”;

【写作风格】——“你的性格类型,你能成为什么样的人,参考MBTI-M人格类型测试”;

【写作过程】——“吾日三省吾身,修身的一些技巧”;

【陈述报告】——“与父母的沟通,言行对于朋友的影响”;

【研究设计】、【答辩】、【学术会议】和【答辩后】——“自我肯定的方式与程度,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表象”。

  生命如轮回,一次次的触类旁通终将积累成为涅槃时的辉煌,亦是心灵的平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0727.html

更多阅读

南瓜有哪些功效与作用? 芝麻叶的功效与作用

中医认为,南瓜性味甘、温,归脾、胃经,有补中益气、清热解毒之功,适用于脾虚弱、营养不良、肺痈、水火烫伤。具体关于南瓜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请往下看:南瓜有哪些功效与作用?——工具/原料南瓜南瓜有哪些功效与作用?——步骤/方法南瓜有哪些

关于绘画的透视与比例摘抄 绘画中的透视现象教案

现代绘画透视着重研究和应用的是线性透视,而线性透视重点是焦点透视,它具有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和不同的作图方法。线形透视是指14世纪文艺复兴以来,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学透视的方法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是画家要

我关于人生的思考一 _qxg 关于人生思考的电影

前言:在我14岁那年,我经历了一个改变了我人生变故。受困于这场变故,我在低谷中迷茫彷徨了近3年。同样又得益于这场变故,我开始有了很多深入的思考,想透了很多事,也找到了很多答案。从那之后往后,我又经历了很多,经历过月收入1200元租住

关于特区的著名争论 关于毛的争论与根源

994:胡厉之争轰动海外(1)“一柄匕首戳在深圳最敏感的部位上”自1992年南巡开始,深圳以突然再次获得的恩宠,走进了一个与过去氛围完全不同的新天地:几乎所有的政治压力都稀释了,如同《1957——苦难的祭坛》作者胡平描写的那样:“代之而起的却

关于藏南的“弃”与“得” 中国为什么放弃藏南

首先要说藏南其实谈不上放弃,如果一定要说放弃的话那就是毛**放弃的:1962年11月前线战斗大获全胜,以至于到印度报道的西方记者都说“只要一两个师的中国军队,就足以横扫印度全境”之际,毛**却断然下令回师,甚至一直撤退到了战前实际控制线

声明:《关于科研的思考与读书笔记 读书与思考 阅读答案》为网友胡大本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