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礼兴邦
——《礼仪之邦》歌评
刈小迪
大年初二听到这首《礼仪之邦》,真心觉得不错,大气的古典风格虽然没有凌人之势,但是那种细细流淌出来的感觉让人很震撼。这首歌的主创团队可谓大手笔,而安九大人也说这首歌属于复古宫廷乐,就这种类型或是与其相似的音乐而言,所谓“宫廷乐”的一些基本特征都会得以彰显。那就先来初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内容:在古代,“礼”和“乐”是密不可分的,而这恰恰也是这首歌主题的核心,以古典宫廷乐为载体传达“礼仪”这一概念。而所谓的礼乐在今天可能渐渐没落,但在之前中国古代算是控制了整个封建社会的音乐格局,所以之于中国人而言,“礼”的概念向来作为与艺术等方面同时出现,早已深入人心。宫廷乐首先要有统治者所希望呈现的威严与绝对统治,而其特征则就是端庄典雅、优美高贵。但是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特性就是:礼仪性,宫廷礼乐往往出现在朝会、筵宴、祭祀、奏凯、登基、册封等等这些地方,所以依场合环境不同斟酌礼乐就显得尤为重要。这就是我在网上了解到的一点点宫廷礼乐的内容,把与这首歌相关的部分拿出来,希望能帮助我更好地理解这首歌。
主创团队阵容强大:安九大人完成词曲创作,由bear编曲;Hita、叶里、安九进行演唱,人声前期和乐器前期由Hita和冰封骑士共同完成,而冰封骑士还完成了和声的编写与演唱,乐器方面有米子桂震宇的古琴、猛虎蔷薇的古筝、乍雨初晴的琵琶、璇玑和周小航的笛子、冰封骑士的埙和他跟小航合作的箫演奏,Cuttlefish进行的混音和母带制作,汀一制作的歌曲海报。真是好不容易把主创列出来呀,下面正式开始:
“子曰:‘礼尚往来’,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我想“礼尚往来”是时至今日仍经常出现的高频词,其意是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而“礼”就是礼仪,“尚”就是注重。而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以注重礼仪的交流教导世人这一方面的重要性。后三个分句与其放在一起,我认为可以说是互为条件补充,也可以说后者是前者的体现、前者是后者的前提。“举案齐眉”出自《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用以形容夫妻间以礼相待、相互尊重。而能否与所得“一心人”相伴白头,恩爱又能相互包容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夫妻相处没有技巧,可能“举案齐眉”的相守相伴才能执手一生“至鬓白”。“吾老人幼”是一出互文的用法,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中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是普及度非常高的一句话所以就不再多说了。而“皆亲爱”我觉得是比较好的用法,古代多是用单音节的字表示词语,故这里的意思会更全面,而内在联系也更加紧密。我个人认为,“亲”就是亲近、亲密,“爱”有爱护、爱惜的意思。双音节的词组成的意思就多了主客体的联系与互动性。所谓“皆亲爱”,即大同之根本。“扫径迎客”也是有典可依,其意就是清扫道路以表示迎客的诚意。“蓬门”指用蓬草编的门,借指贫苦人家。杜甫曾在《客至》中有过“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句子,以表示他迎客的诚意与热情。这一段主歌在后面也有重复,安九在这里用三组不同的情感诠释出“礼仪”的表现。为第二、三段抒情铺垫,向我们展示了礼仪之于人们的意义。
两段副歌主要在于抒情,没有过多需要展开的意象或用典,我就点到即止扩写一下,把我自己大段的抒情放在后面:
“看我泱泱礼仪大国,君子有为德远播。江山错落,人间星火,吐纳着千年壮阔。”我们是“礼仪大国”,在这一点上我们几千年传承下来的礼仪文化,都为西方国家所赞叹钦佩。所谓“德远播”就我的理解而言,更是一种于文化交流上所得到的肯定。何为“君子”,人格高尚、才德出众,这便是中国人经常吟咏歌颂的思想与品质。后面那句话的前两个分句,表现的则是亘古不变的国之辽阔、民之常态。“吐纳”这个动词意为吐故纳新,于古代为养生之道,在这里应该就是历经几千年的沉淀蜕变,我们已经摒弃了封建糟粕的部分而把其中的精华发展到了极致。
“看我华夏礼仪之邦,仁义满怀爱无疆。山川叠嶂,万千气象,孕一脉子孙炎黄。”这里出现的“华夏”、“炎黄”都是用在这里的典故,也是借指中国的意思。而所谓仁义,也是礼仪中比较重要的思想,为宽仁慈爱之意,更多地表达的是一种宽和包容的胸怀。而礼仪之邦有界,仁义宽和无疆,之于各种文化相互交流所体现出的兼容并包性,更需要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之前相对应这段的两个小分句,体现的则是一个纵向的变化,以气象万千勾勒出几千年的变化发展与礼仪的传承。华夏儿女、炎黄子孙,承袭的是这样的灿烂文化,也正是这种文化孕育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魂。
这首歌中安九大人一改长句风格,以短句的形式呈现出整个词的意蕴,尤显得铿锵有力。而安九在曲上有跳跃性的风格,其主要特点就是音阶的跨度比较大,一句平和的曲调里有一个音忽然扬了起来。安九大人的这种风格在她的很多代表作中都有体现,我能说我爱死了这种方式了么。而这首歌在曲的方面,只有副歌的前两个小分句有这个特性,其实并不明显,因为还是有渐变的过程。这首《礼仪之邦》的曲可以说是磅礴大气,尽显复古宫廷乐的那种典雅优美。其中包含了古筝、琵琶和古琴的演奏和鼓点的搭配。鼓声的运用使整个曲子大气宏伟又有力度,也起到了引领节奏感和律动性的作用,而古筝、琵琶则用灵动而细碎的声音如流水般地滋润着整个曲的氛围营造,古琴声它顿挫有力的声音更给整体增添了一种深邃而高雅的气质。埙、笛子、箫这三样乐器,如果我没听错的话,埙和箫有在音比较低的位置,尤其是后半部分听得更加明显,整个有一种绵长的深沉蕴含在里面。尤其是前奏那里,细腻而变化频率快的音把气氛和韵律一下子托了出来。而笛子的部分我听到的主要还是间奏的部分,如果我没听错的话应该有一个从箫到笛子转换过程,而笛子相对就有一种清脆灵动的感觉在里面,这样悠扬的韵律就一下活了起来。我对曲和乐器表示低能,而且是无能为力,没有这方面的知识也不好讲,有些地方觉得好却不会说,凭耳朵感知乐器的辨识度也不高,所以只能说这一点点(没准儿还错漏百出呢),细听还是要等伴奏的发布。总之曲的部分,尤其是副歌的地方气氛和情感带入很足,让人听到热血沸腾,曲子在变换的过程到副歌这里就更比主歌的相对深邃更添了恢宏壮阔之感。
而在唱的方面,这首歌全是合唱,淡化了个人嗓音的诠释。不过还是要提一下:Hita姐的百搭嗓音,广到天涯海角的音域与扎实的唱功可谓可圈可点;安九的声音在很多歌里都不一样,有时能清澈有时能沙哑你说气人不;叶里的有时在有的歌里会有一种“慵懒”范儿,我不会表达总之是一种很有情绪的演唱方式。而三个人的合唱淡化了个人特质,而完成了整体性的一种听觉冲击,这种方式所出来的歌声也有营造大气磅礴氛围的效果。特别要说的就是和声部分,以往我听和声总是要在伴奏里听才能听到,这次可能是女声合唱所以男声和声就显得格外明显。冰封骑士用极其内敛的嗓音和以衬词的方式把和声完成得非常完美,通过与主旋律不同的音调变化把恢宏之势彰显得淋漓尽致。
所谓“礼仪”,无论是中西方对其重视的程度都非常深,我国更是礼仪之邦。几千年的传承,大浪淘沙般地为我们酌其精华,即使今天的教育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以礼兴邦”的重要性。小时候大人教育我们要谦和,长大后我们忘记了;小时候老师教育我们要真诚,长大之后我们也忘记了;小时候我们曾很在意的那些弥足珍贵,长大后却被我们不知安放在哪个角落。其实我们应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遗忘那些美好,不要让“礼”于我们渐行渐远。不要永远把“我知道”放在嘴边,践行那些尚在发光的礼仪传统。可能所谓“举案齐眉至鬓白,吾老人幼皆亲爱,扫径迎客蓬门开”并不是什么梦想,而是我们渐渐遗忘的,那些通往幸福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