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拥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附图片 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网

2010年12月23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其中包括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加快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承载能力,加大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力度,改善自行车步行交通系统和驻车换乘条件,进一步加强机动车管理,提高交通管理和运输服务水平等28项措施,可谓多措并举治拥堵。

但从实际情况分析,这些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权宜之计,它仅从交通拥堵的现象入手提出了应对办法,没有找到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因此,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交通拥堵的现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放缓交通拥堵加剧的速度。而且从长远看,随着北京的快速发展,建筑越建越高,密度越来越大,尤其是CBD东扩等重点规划开发项目的实施,吸纳和承载的人口会越来越多,车流必然越来越密集,空间也就越来越有限,交通拥堵将是一个长期而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

经过认真观察发现,北京的社区和单位周围大多都用砖墙或栅栏封闭,没有围墙封闭的社区和单位周边也有绿篱、草地、花池和路牙等与周边道路隔离,形成相对独立的空间;大部分建筑也都有围墙或栅栏,周边的绿化通常都是由较低的金属栅栏、修建的花池、隔离桩或种植的绿篱等围起的独立区域,将街巷两侧的建筑与道路截然分开。而社区、单位和街巷周边几乎没有用于停车的场地,至使大量车辆只能在路边停放,挤占道路资源,影响车辆正常运行,加剧交通拥堵

而这些封闭和被隔离的区域占用的土地面积比建筑本体要大的多,更重要的是:由于各自封闭、划地为牢,使整个城市内部成为一个个孤立的“死结”,互不连通,各自的进出通道都是唯一而不开放的,无法形成城市交通的“微循环”系统。

由此我发现,在北京出台的28项“治堵”措施中,有一个重要因素被忽视,即:传统的城市建设思想使城区内土地资源分配和利用已不适应现代“汽车社会”发展的需要,土地空间被无序分割、占用,使用功能单一,缺乏合理的整体规划,至使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与不断增长的机动车用地需求形成突出的矛盾。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量的围墙、栅栏使城市公共空间变小,机动车无处停放而占用本来就已很紧张的道路资源;二是不合理的绿化方式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地面修建的草坪、绿篱、花池、绿化隔离带等,使主辅路、步行道及建筑之间被分割隔离,大量空间浪费,车辆无法自由疏散,只能停放在有限的道路两侧,阻碍交通顺畅;三是分布在单位、社区内的大量违法建设占用公共土地,使城市公共土地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

因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上述问题的存在使城市公共空间被无序分割隔离,街区内部空间狭窄,道路与建筑间被绿化、路牙等人为阻断,到处平地起“花坛”设“障碍”,违法建设多,微循环不畅,容纳和疏解车流能力低是造成交通拥堵更主要的症结所在

解决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

交通的主体是人,客体是车辆和道路及其辅助设施。产生交通拥堵的原因无非是人多、车多、路少,这也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是,人多、车多是现代大都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世界城市的特征之一就是人口规模大且富裕人口相对集聚,汽车的拥有量远远高于一般城市,这是不可逆转的,即使采取一定的限制措施,也不会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就以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推进首都交通科学发展,加大力度缓解交通拥堵工作的意见》中“完善规划、疏解中心城功能和人口”这一项措施为例,就是很难实现的目标。

众所周知,北京作为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和全国人民的首都,“十二五”规划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目标,经济发展水平会更高,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规模迅速扩大,“CBD东扩”、各种产业园区规划建设都在实施中,就业机会更多,这成为大量外地人口进京包括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人来北京寻找机会的主要推动力。

面对“屡设屡破”的人口规划控制目标,北京的常住人口增长规模已经严重超过政府控制预期,今后就能控制好人口的增加吗?看看北京新提出的人口调控措施就能找到答案。

新的人口控制措施归纳起来就是按人群分类管理:对于户籍人口,将控制进京指标,也会有近70万的旧城区人口向郊区疏解;对于非北京户籍的外来流动人口,逐步取消暂住证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主旨是“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控人”,相关政策突出一个“”字,一个“”字。

对这些措施深入分析可以看出,“控制进京指标”只能减缓人口增加速度,不可能不增加人口数量;“70万的旧城区人口向郊区疏解”对于2000万的人口数字微乎其微,而这些去郊区的人回城区上班就又增加了交通压力;“取消暂住证制度,实行居住证制度”对人口的增加与减少有意义吗?没有“居住证”就不能在北京了吗?显然,用什么证没什么实际意义,“证”是管不住人口增加的

另外,从“世界城市、以人为本、首善之区”等等现代社会发展理念上看,以“管”和“控”的方法限制人口增加虽然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总不是一个受欢迎的“人文理念”,会加大“北京人”与“外地人”的心理隔阂,这是北京最不应该有的“首善之区”形象。

因此,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应该调整聚焦点,把从“人口管控”向城市自身规划和建设结构转移。

在与世界各大城市的比较中我们会发现,北京的城市规模、人口数量都不是最大的,交通干路、支路总体上从数量到质量也是很好的,道路宽度也堪称世界一流,为什么别人没这么拥堵,我们却成为“首堵”呢,这就要从自身找原因。认真观察我们会发现我们的城市结构与别人大不相同,最大的问题是建筑密度大,周边没有足够的停车位,“微循环”不畅,车辆不能有效被分散疏解。

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人口和车辆问题,必须在影响交通的主要症结上深入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疏通“微循环”挖掘街巷和建筑周边的停车资源,把“路侧”停车转移到被围墙、栅栏、绿地挤占的空间内让道路更好的发挥“交通”功能而不是停车功能。

1.拆除围墙和违法建设。围墙、栅栏、隔离障占据城市大量公共用地,使本来可以公共享用的空间成为集团、单位私有,不仅使城市更加凌乱拥挤,“微循环”不畅,也是滋生违法建设的土壤,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障碍。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就应该下决心拆除这些影响城市交通建设的固疾,充分整合、利用现有城区土地资源,开拓公共空间,实现城区土地空间公共利用最大化

具体讲,就是把社区、单位、建筑周边、园林、绿地等所有能拆除的围墙、栅栏、隔离障及其违法建设等全部拆除,让整个城市形成一个通达的、平坦的开阔空间。

彻底拆除围墙、栅栏及其内部的违章建设,“还地于民”,有效拓展城市可利用空间,让每座建筑之间连通起来,形成如人体毛细血管一样完整密布的“微循环”系统,这座古老的城市肌体就会充满活力,再对原来只供内部使用的空间进行统一合理规划,吸收路边停放的车辆进入这些空间,使道路更加开阔、通达,拥堵的道路会有一个明显的改观。不仅能疏缓交通拥堵,结合环境治理、改造,“开放式、一体化、平坦无障碍”的街区和道路建设,更能彰显北京新貌,让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环境优美怡人、交通便捷顺畅的全新的北京生活。

2.改变绿化方式,拆除修建的花池和绿化隔离栏。绿化是一个城市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形式之一。良好的城市绿化除了追求面积和品质外,还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社会需要。

1992年,国务院在《城市绿化管理条例》中提出,“城市绿化规划应当根据当地的特点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水体、植被和历史文化遗址等自然、人文条件,以方便群众为原则”。北京的交通问题已成为城市运行和影响人们生活最突出的矛盾,涉及每一个人切身利益,道路两侧的绿化更要充分考虑以满足交通需要为主,遵循“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方便群众”生活的原则。

大量修建的路侧花池、栅栏、隔离带等完全违背了这一原则,越来越突显出其背离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拆除路侧花池、栅栏、绿化隔离带等影响车辆通行和驻停的一切障碍物,腾出更多的土地给机动车,把城市绿化的重点向生态、绿色、低碳、可持续的“节约型城市绿化”转变,应该成为今后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绿化发展最重要的价值尺度。

节约型城市绿化主要包含二个方面:

一是要按照资源合理、循环利用的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的环节上最大限度的节约和利用资源,减少能耗。要以比较少的人力物力和土地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力求达到用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搞好城市绿化。例如选择不同的植物品种进行绿化,其生态效益是明显不同的。据有关资料介绍,树木和草坪的投入比例为1∶10,而产生的生态效益比却为30∶1,相同面积的树木制氧能力是草坪的几十倍。树木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减少热量、降低噪音等方面也比草坪强20多倍。草坪的修剪、除草、浇灌、病虫害防治等,每年每平方米费用要5元左右,也大大超出以树木为主的绿化管理费用。很多地面修建的花池或围栏内栽植一年生草本花卉,费用就更高,这都和“节约型绿化”的思路格格不入。

北京发展到今天,各种“城市问题”不仅显现,而且已给我们带来切身的困扰,我们应该明白一个道理,人类之所以要营造城市绿化,就是希望能够寄托一种在城市生活中兼得自然山林之乐的绿色理想,而这种理想应该以回归自然为最高目标。在发达国家城市绿化中,生态主义的思想始终贯穿在整个绿化过程之中,这样就形成了一种尊重自然、倡导物质的循环利用、场地的自我维持和节约、发展可持续为核心的指导思想。本来平整的土地却人为的修建花池、护栏、隔离带等的财政投入巨大,实际是一种浪费,更是对自然生态和审美视觉的破坏。因此,绿化植物的选择上也应该以树冠较大的乔木为主,生态效益高,树间可设停车位,土地得到综合利用,应该成为北京城市绿化的重点方式。

二是立体绿化。就是以建筑物或构筑物屋顶的绿化和建筑物或构筑物墙体、道路栏杆、立交桥、高架桥桥体等处垂直绿化,以“垂直挂绿”、“屋顶铺绿”等形式,增加有效绿化面积。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同样可以净化空气,降低扬尘,改善局部小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据有关资料介绍,屋顶绿化能使屋面夏季温度下降20~40摄氏度,室内温度下降4~6摄氏度,降低城市热岛效应,节省空调50%的用电。在北京降雨条件下,屋顶绿化平均可截留年降水量的43.1%。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美化生态景观、改善气候环境和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立体绿化是城市发展的生态补偿方式,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环境效应,它也是市中心地带最廉价的绿化形式,因为不占用大面积土地。在寸土寸金的北京,每一寸土地都应该用在我们最需要的地方,立体绿化正是可以满足城市绿化的同时又可以大量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佳途径。

总之,拆除围墙和违法建设,改变绿化方式,通过综合整治,对北京城区进行一次大规模的彻底改造,才是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根本措施。

现场图片及改造建议参考:

























































北京交通拥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附图片) 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网




















建议

1.对全市进行一次全面普查。摸清所有街道、社区、单位围墙(栅栏)、违法建筑等情况;摸清公共区域的围栏、路障、影响交通的设施等情况;摸清绿化用地、浪费土地资源的绿化方式及可用来做停车用地的情况,在此基础上组织制定规划,通过人大制定相应法规,先从清理公共区域、改变绿化方式着手,增加停车位,为“治堵”迈出第一步,然后逐步规划拆除所有围墙和违法建设。

2.制定城市改造和管理规划。拿出方案,进行广泛宣传和社会听证,在征得广泛社会支持的情况下区分不同情况,分期分区实施改造,可先在一定区域内试点,取得经验后全面推开。

3.完成改造后在全市取消停车收费。乱停车是造成交通拥堵重要因素之一,而停车收费是造成乱停车的直接根源。为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摸清停车收费有多少是正规的、多少是“黑收费”,“正规的”和“黑收费”的钱都去了哪?到政府手里的有多少?政府每年为治理乱停车和日常管理付出的费用又有多少?得到的这部分钱与治理乱停车用的人力物力财力之间是什么关系?对政府的财政有多大意义?有没有利益集团隐含其中?其次,北京是全国人民的首都,要建设“首善之区”,高收费并解决不了乱停车和停车难问题,如果能取消停车收费,在全国开创免费停车先例,让利于百姓,服务于社会,也是“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的一个具体内容,其社会效益一定会大于经济效益。第三,要清楚社会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守法者无成本,违法者有成本”。如果不遵循这样的原则管理社会,就一定会是乱象丛生,停车收费就是违背了这样的原则。政府管理的目标是让人们按指定的场地划好的线内停车,这样就能保持交通和城市运行秩序,按这样的规则停车是遵章守法行为,而对守法者收费就是让守法者付出代价和成本,这是一个悖论,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要守法?自然哪不收费哪有地方车就停哪,这怎么能不乱?虽然对乱停车有处罚,但执法力量不足,力度远远不够,违法成本与守法成本比还是太小,因此也不可能有效果。取消停车收费就是尽最大努力挖掘场地资源,把所有能用于停车的地方都规范划线,依法线内停车免费,对违法不按线停车者实行高额处罚,使守法者无成本,违法者高成本,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治理乱停车乱收费和交通拥堵问题,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10290.html

更多阅读

冰箱不制冷的原因是什么? 新飞冰箱不制冷的原因

相信有很多朋友,都遇到过家里的冰箱不制冷了,但其真正的原因都不是分了解,下面我就为大家综合的简单介绍几种原因,帮您更好的解析冰箱不制冷的原因是什么?——步骤/方法冰箱不制冷的原因是什么? 1、冰箱不制冷的原因 首先:电冰箱温控器是

从“农家娃”到“囚徒”:王月喜蜕变的体制原因是什么?

从“农家娃”到“囚徒”:王月喜蜕变的体制原因是什么?    近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的原山西省霍州市委书记王月喜,出生在临汾市尧都偏远山村的贫寒家庭,从小“衣不遮体、食不饱肚”,几乎没穿过袜子,只有几双布鞋,“几个指头还经常露在

混合痔的发病原因是什么? 甲亢发病的原因是什么

  混合痔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泰安第四人民医院专家指出:随着近些年来社会的不断变化,人们的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和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很多的肛肠疾病乘虚而入,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

声明:《北京交通拥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附图片 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网》为网友饮了晚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