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韩国光州广域市一间聋哑学校被曝光性侵害残疾少女,儿童事件,但是该校主要当事人只受到及其轻微的惩罚。2008年,作家孔枝泳开始连载以光州事件为蓝本的小说《熔炉》,旨在通过重组当时的案件来提高民众对残疾人的关注。当时还在军中服役的演员孔侑看到该书后很受触动,萌发了将该故事搬上银屏的想法。退役后,他找到了导演黄东赫合作拍摄电影《熔炉》。2011年,这部电影在在韩国上映,引起了民众的极大反响,光州市光山区政府近来每天都会接到多个从韩国各地打来的电话,要求重新调查该事件。每个人生来都会带有自己的个性,但是社会就像一个熔炉,会慢慢蒸发我们的良知,最后我们变成一个个沉默的螺旋。这部电影在利用撕心裂肺的尖叫声给我们感官冲击的同时,也在拷问我们的良心。
这部电影的讽刺意味颇为浓厚,几乎贯穿了整部电影,甚至是在很多的小细节都尽情的体现着。校长办公室的鱼缸里饲养的是水母,水母在水里漂浮的时候美的让人炫目,但是却身含剧毒。我们都知道水母离开水就会变得弱小和难看。饲养校长这朵水母的水是谁?是官官勾结的当地教育厅,市政厅、警察、检察官、律师。他们是饲养这这朵表面正直善良并身为基督教徒校长的一汪臭水。同时,电影的象征意味也是一个亮点。在影片的开始,白色浓雾不消散阴郁的场面给全片奠定了感情基调,在姜仁浩进入雾津的时候,两具温热的尸体在不同的空间出现,血腥的场面和现实形成冲击,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影片中几场教职工对聋哑学生施暴的镜头真实到我几乎看不下去,因为他们无法说话,他们只能呜呜的哭泣依依呀呀的叫喊。那些脸上的伤痕和淤青,那些几近绝望的眼神都会让你浑身起鸡皮疙瘩。不得不说孩子们的演技真的非常到位。终于,他们等到了一位来救赎他们的美术老师,孔侑饰演的老师很好的向我们展示了当人在面对自身利益与不容忽视的社会道德时那一份抉择的艰难。当他一拳一拳的砸向玻璃时,我想我感受到了他所传达的那种无奈和痛苦。尽管他当初是因为向学校缴纳了所谓的“学校发展资金”才得到了这份职位(这一处又是一次对社会现实的讽刺,卖官卖职的事情在每个国家都是存在的),尽管他还有一个得哮喘病的女儿,而他终究坚毅的选择了正义的一方。
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如此冥顽,让人无论如何也找不到一丝裂缝将其摧毁,而世界上又同时如此易碎,正如受伤的孩子的心。当姜仁浩试着告诉民秀和解的真相时,他没有讲到钱,他只是说:奶奶很善良,于是她原谅了那些坏人。他是如此温柔,在这样绝望的环境下,仍想给孩子一个美好世界的梦。但民秀最终还是选择了覆灭,与仇人一同走上死亡的道路。当列车呼啸而过时,它撞碎了一个孩子美好的梦,也撞碎了一些人内心仅存的希望。
睿智的孩子并没有给他们带来任何改变,影片的魅力之处也许就在于此,再让我们看到希望的同时,又将它击个粉碎。当妍斗在法庭上证实她能够听到音乐时,罪人们哑口无言了,正义者欢呼雀跃。让人想起姜仁浩老师在海边对妍斗说的那句话:世界上最美丽最珍贵的,反而是看不到也听不到的,而是需要用心感受的。当妍斗用手语比划着那句恶毒的话,找出双胞胎中的校长时,是多么的让人欢欣鼓舞。然而这一切的一切只是一场聊做自慰的梦罢了。一直宣判书,让所有的美丽幻想统统归零。
事实上,真实的情况要比电影故事来得惨烈黑暗。“鱼死网破”的说法往往讽刺的是正义一方无谓的牺牲,“邪不压正”也是有条件的,总之道貌岸然的本质被揭穿,这些一丘之貉、一条船上的权势恶霸,要抱拳出击时,所造成的伤害也不是一两个恐怖的镜头能够完全展现的。我们愤怒的不仅是禽兽的行径,更是禽兽逍遥法外,正义无处伸张,无能为力才是最痛苦和绝望的。一个非常容易感动观众的题材,尤其还是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熔炉》把这样的现实刻画得露骨直白!
“我们一路奋战,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是为了不让世界改变我们!”在社会这个熔炉里,每个人的力量都是弱小的,但是只要给这口熔炉注入一点温暖,这丝温暖就是慢慢传达到每个角落。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社会需要我们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