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医学之父宋慈
王宏甲
古希腊希罗多德(约公元前484年~前425年)被古罗马作家西塞罗称为“历史之父”,因他撰写的《历史》(即《希腊波斯战争史》)是西方第一部历史著作。在他尚未出生的时候,中国春秋时的鲁国史官就编写了鲁国史,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据此修订出《春秋》,年代从鲁隐公元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722年到公元前481年。宋慈于1247年著述出版的《洗冤集录》是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巨著,没有比这更早的法医学专著了,该著作并被翻译成亚欧多国文字,影响了人类法医学的发展。因而,我以为该称宋慈为法医学之父。
宋慈家世
宋慈祖上在唐代有个叫文真公的先人,传四代,由邢(今河北邢台西南)迁睦(今浙江建德)定居。又传三代,有个叫宋仕唐的到福建建阳任县丞,史籍说他“公廉有守,遇事通晓”。宋仕唐卒于建阳任内,一家就在建阳定居下来,成为建阳县人氏。
宋仕唐的儿子宋翔,史称他7岁能诗,累官国子监簿,文才曾“名动京师”,回乡后首创义举修建了故乡的童游桥。宋翔的孙子就是宋慈的父亲宋巩,官做到广州节度使,掌勘问刑狱。
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慈生于福建建阳县童游里,出生月日不详。他的父亲为他取名慈,字惠父。宋慈的父亲字世卿,其祖上到建阳任县丞的宋仕唐字直卿。可见宋慈的名和字,就寄托着这个家族的理想。怎样的理想?我想“慈惠父”三字可以这样解释:期望他将来成为一个恩德慈及百姓,贤名垂于青史的父母官。这样的家教或者说家族理想的力量是不可忽略的。
青少年时期
他生长在山河破碎的南宋,但当时的建阳因朱熹多年前就在此创办考亭书院,四方学子不远千里负笈来学,建阳已是“书院林立,讲帷相望”的学府。朱熹有个高第叫吴稚,宋慈9岁(1195年)到吴稚门下读书,接受的已是当时中国最活跃的文化教育。
开禧元年(1205年),宋慈19岁到京都临安入太学。其时太学约700名学生,主持太学的是南宋大臣、翰林学士真德秀(闽北浦城人)先生。史称真德秀为继承朱熹学说的代表人物。真德秀阅读青年宋慈的文章,盛赞其出自内心性灵,可见此时的宋慈已颇具独立思考的品格与才华。
宋代太学生参加科考是不必参加乡试,可从太学直接参加考试的。然而宋慈科考之路却颇坎坷,曾参加科考不第(时间不祥)。直到嘉定十年(1217年),宋慈中乙科进士,被任命为浙江鄞县尉官。这年他31岁了。就在这年,他父亲患重病。宋慈无法赴任而赶回家乡,不久父亲病逝,他居家守制。
就在这期间,蒙古、金朝和南宋的局势发生剧烈动荡。北方金朝因挡不住崛起于漠北的蒙古铁骑进攻,决定吃掉南宋扩地抗蒙。嘉定十年十二月金兵发兵渡淮,大举南犯。破碎的山河再遭战乱,宋朝征收赋税打破常规一增再增,官僚腐败,地方冤狱甚多。多年读书“通经史、善辞令”的宋慈,此时在乡间目睹了民间疾苦乱世冤狱,与他熟知的国法,信奉的公正,相去甚远。这对他审视自己的人生志向,日后成为一代大法官是起作用的。可是守制三年后,他未得朝廷使用。
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慈38岁了,仍在家中。这年刘克庄到建阳任知县。刘克庄与宋慈性格不同,却是好友。几十年后,宋慈去世,刘克庄撰写了《宋经略墓志铭》。这篇墓志铭历元明清至今幸得流传下来,是后人了解宋慈生平最主要的史籍。
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宋慈40岁才出任江西信丰县主簿,开始他的从政生涯。按今人的说法,40岁也还算是青年。
居官所在有声
绍定元年(1228年),江西南安境内农民聚众造反,朝廷派军镇压,宋慈曾奉命参与。绍定三年,福建汀州、南剑州、邵武一带农民造反,汀州城军士哗变囚禁了州守陈孝严,宋慈参加了平叛,为指挥者之一。绍定五年,宋慈46岁出任福建长汀知县。
长汀一带食用的闽盐由福州经闽江溯流航运,路遥途艰,常逾年始至,盐价奇贵,加上官吏克扣斤两从中渔利,民怨很大,往往酿成激变,成为“致盗之源”。宋慈考察后改运盐路线,从潮州运来往返只需三个月,又令以平价出售,广受百姓赞誉。
端平一年(1234年),金朝被南宋和蒙古联军灭亡。仅隔一年,1235年初,蒙古窝阔台汗便集结蒙古铁骑兵分两路大举南侵,南宋到了更危险的关头。若用刘克庄的诗来描绘,叫“国势危如卵,北风吹面急”。
嘉熙元年(1237年),宋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