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某书写的自传:
周海亮自传
周海亮,1972年8月生于山东省文登市高村镇河西村。村东有一条河,“河西”由此而来——这是一个非常朴素的村名。
同样朴素的还有我的名字。“海亮”这个词,怎么看都像“海量”的笔误,且有喝酒没够之嫌。名字是爷爷给我取的,爷爷没读什么书,能想到这样的名字,已属不易。
爷爷是农民兼铁匠,父亲是农民兼石匠,到了我这一辈,农民兼写匠。身子一代比一代清闲,脑子却一代比一代劳累。我说我是农民是有根据的,因为直到现在,我的身份证也写着老家的地址,户口也仍然是农村户口。现在村子里还有我的一点土地,村委每年过年还要给我分大米、钱和猪肉。我说我是写匠也并非自谦,现如今,“作家”与“写匠”基本没什么区别。虽然很多成“家”的人往往反感“匠”这个词,但我想,就算成了“家”,又为何不能继续当“匠”呢?齐白石是不是大画家?照样是百年巨“匠”。大家并没有因了这个“匠”字,而对他的喜爱减少分毫。
年少时我自学过美术,也曾报考过美术师专,却终没有与美术结缘。好在十年以前我选择了写作,我认为这是非常适合我的职业。我喜欢创造,不愿意墨守成规。写作带给我的,有思考,有创造,并能带给我一个五彩缤纷的虚拟的世界。我感谢它。
2014年,我42周岁,我的职业写作也跨入到第10个年头。10年里我出版了26本书,发表了800多万字,近10000篇次。很多人说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我认为这些仅仅是一个数字,只能代表我的勤奋,却不能代表我的成绩。如果说这么多年我有什么成绩的话,这成绩也绝非什么奖或什么知名度,而是读者对我的喜欢。我能够拥有那么多喜欢我的读者特别是青少年读者,我觉得我的辛苦没有白费。我感谢他们。
为了他们,我也要将我的职业写作进行到底。
写作之余,我喜欢葫芦,喜欢核桃,喜欢画画、摄影、钓鱼,喜欢收藏钱币和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东西。我认为这缘于我对生活的热爱。我希望自己活得像个小孩子,单纯,清澈,一尘不染。并且,我总是固执地认为,人应该越活越单纯,而不应该越活越复杂。
我是俗人,时常免不了有些俗念与俗为。但最起码,我觉得我已经成了张之洞说的那种“三不人”: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闲气。这样的生活,心静,快乐。
“不炼金丹不坐禅,不为商贾不耕田。闲来写就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这句话是唐伯虎说的,现在的我,过的就是这种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