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尔泰 卢梭

伏尔泰 卢梭

伏尔泰(1694-1778)

伏尔泰(Voltaire),本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François-MarieArouet),伏尔泰是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1694年11月21日,伏尔泰出生于巴黎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法律公证人,后任审计院司务。母亲也出身贵族家庭。伏尔泰在三兄弟中行末。伏尔泰自小受过良好的教育,据说3岁就能够背诵文学名著,12岁作诗,高中时代便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后来更通晓意大利、西班牙、英语。高中毕业后,他假借在巴黎担任律师助手,实际开始创作讽刺诗,被他父亲发现后,把他送到外省去读法律,毕业后还当过法国驻荷兰大使秘书,在此地打算与一位法国女子私奔,被伏尔泰的父亲发现后被迫回国。21岁时,又因写诗讽刺摄政王被流放到苏里。23岁时,

又因同样原因被投入巴士底狱关押了11个月。伏尔泰在狱中完成了第一部剧本《俄狄浦斯王》,他首次使用了“伏尔泰”的笔名,“伏尔泰”是法国南部一座城堡的名字,该剧在巴黎的上演为他赢得了“法兰西最优秀诗人”声誉。1726年,伏尔泰遭贵族诬告再次入巴士底狱一年,出狱后被驱逐出境,流亡英国期间完成第一部哲学和政治学专著《哲学通信》。1729年,在路易十五的默许下回到法国,陆续完成、发表悲剧《布鲁特》《扎伊尔》以及历史著作《查理十二史》等。

1734年《哲学通信》发表后即被查禁,法院下令逮捕他,他逃到女友夏特莱侯爵夫人在西雷村的庄园隐居了15年,期间写出哲学和科学著作《形而上学》《牛顿哲学原理》;戏剧《凯撒之死》《穆罕默德》《放荡的儿子》《海罗普》;哲理小说《查第格》等,这些作品的发表使得他获得巨大声誉,他一度被任命为宫廷史官,并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和法兰西学院院士。他们在此地还设立了物理实验室,共同研读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侯爵夫人是最早把此书从拉丁文翻译成法文的人。伏尔泰所著的《牛顿哲学原理》也很有可能是与她合著的。

1749年,侯爵夫人死于难产,伏尔泰短暂回到巴黎。1750年,在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邀请下来到柏林,担任宫廷文学侍从,并与国王建立了友谊。期间完成著作《路易十四的世纪》。1753年两人关系破裂,他离开普鲁士,在法国和瑞士边界的凡尔纳定居。此后他投入到启蒙运动中,一方面用化名写作和印发了大量小册子,另一方面热情支持年轻启蒙思想家特别是百科全书派,《哲学辞典》就是他为《百科全书》所写的613条辞目的汇编。除了继续创作戏剧作品外,他还完成了《彼得大帝治下的俄罗斯》《议会史》等历史著作和《老实人》《天真汉》等哲理小说。伏尔泰与各国各阶层人士保持着频繁联系,现保存的他写给七百多人的信件达一万多封。他的努力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他被人们尊称为“凡尔纳教长”。

伏尔泰凡尔纳期间,法国发生宗教上派性斗争,伏尔泰在自己的庄园内,先后收留过上百户难民。他还多次打抱不平,替穷苦人伸张正义。在当时著名的“卡拉事件”中,他亲自调查取据,发表文章,最终使这一冤案平反昭雪。

1778年2月,84岁的伏尔泰回到阔别29年的巴黎时,受到人民的热烈欢迎。但不久后,他因尿毒症发作卧床,仍坚持口述了最后一部五幕诗体悲剧《伊雷娜》,演出时王后出席观看,伏尔泰也临场领略了这最后的荣誉。同年5月30日,伏尔泰与世长辞。临终前他嘱咐:把棺材一半埋在教堂里,一半埋在教堂外。意为:如果上帝让他上天堂,他就从教堂这边去;如果上帝让他下地狱,他就从另一头悄悄溜走。但是,教会对这位亵渎宗教的宿敌恨之入骨,连夜将他的尸体运出巴黎弃之荒冢。

1791年,法国大革命爆发,伏尔泰的遗体被迁葬在巴黎先贤祠,并补行国葬,墓在卢梭的旁边。他的心脏被装进一只盒子,存放在巴黎国家图书馆。

伏尔泰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他主张开明的民主制度,提倡天赋人权,公开支持社会改革。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所代表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世纪。”

(2012.08.18六晴)
============================================================================================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9566.html

更多阅读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西方启蒙思想家将可能

伏尔泰(1694.11.21-1778.05.30):原名弗朗索瓦-马利·阿鲁埃,伏尔泰是他的笔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卢梭《社会契约论》书摘 卢梭社会契约论ppt

卢梭《社会契约论》书摘(第1—55页)《社会契约论》,〔法〕卢梭著,何兆武译,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1.“人们内心的意志随时都有改造世界的力量。”(格安诺)2.人们或许要问,我是不是一位君主或一位立法者,所以

卢梭的爱情 卢梭爱情观

梭是人类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伟大思想家之一哥哥,你好坏!。他是共和主义的先驱人物、启蒙思想的肇始人,是人类不平等思想的打破和重建者。他在困惑与矛盾中孤独地流浪,又在敏感与睿智中孤独地沉思,像一片憔悴的落叶,最后飘落在法国灵魂开始苏

读《忏悔录》有感 忏悔录卢梭读书笔记

首先,我把读《忏悔录》的感想分成4个part。一下便是本人对此书的浅评。《一》卢梭的生平我想,在读一部作品和解读一部作品之前,应该对作者进行解读,便于加强读者对此文的理解。一下便是我对卢梭生平以及写此著作时的背景的简介:卢梭:

声明:《伏尔泰 卢梭》为网友久挽不留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