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于漪老师70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与其说我一辈子做语文老师,不如说我一辈子学做语文老师。”一个学字,道出一种境界、一世追求。今天我站在这里,也是来学习的。因为我的学习重点被规定了,所以我就把向李淼老师学习的感受与各位领导老师交流一下。
听了李淼老师的课之后,我有一个特殊的感受,她的姓名真好:桃李满园的李,三水合一的淼。哪三水呢?上善若水、行云流水、水到渠成。
下面我就围绕这“三水”说说李淼老师的课:
一、李淼的课第一特点就是:人课合一、笑润课堂可谓上善若水
李老师的笑和我们学校海洋老师的笑很相似,笑得阳光、笑得温暖。
李老师的微笑滋润了课堂、滋润了学生,老师的气质写在脸上,老师的人格印在微笑里,使得师生关系和谐融洽,课堂气氛活跃高涨,学生的思维处于激活状态,利于知识的吸收、消化和理解。这也使我想起华英龙校长上课的一个小瞬间,他让学生们猜中南海是什么地方?有一个孩子说中南海是一个小区,而华校长却认可地说道:中南海是一个小区,不过是一个高级小区,那是国家领导办公的地方。可见笑润课堂的魅力。
新课程提倡激励性评价,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成也课堂,败也课堂,老师的情绪绝对是课堂气氛的主宰。尤其是数学课,不像语文课文那么感人、那么耐读,数学的枯燥需要老师去化解,老师的微笑就是一大法宝。所以说李老师在课堂上能注意多用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以期待信任的目光打动学生,使学生心情舒畅地去学习数学,感到学习数学是一种乐趣。其人如课、其课如人、人课合一,真可谓上善若水、笑润课堂。
第二个特点:夯实基础的过程扎实有效犹如行云流水
这是一节扎实的课。
课的导入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创设问题情境,“老师上班走哪条路最近?”这就为本课的学习埋下伏笔。
对于这节课教参的要求是:创设具体的问题情景,使学生在积极的探索活动中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根据这一具体要求,李老师让学生通过把一根小棒,任意截成三段、首尾相连地拼摆,看是否能围成三角形
要解决数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思维特点之间的矛盾,就要充分运用其直观性进行教学。这里有两个亮点演示:
第一个亮点演示就是在学生第一次操作后得出结论:不是任意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三角形。之后,李老师的演示非常到位,不同的方法同样能证明,有的三根小棒围不成三角形。这是一次非常必要的引领,使学生的思维有了一次质的提升,他们不再是停留单根小棒的互相比较。而是用两条线段之和与第三条线段进行比较。老师在课堂上的引导和启迪,使学生的思维更具条理,更显清晰,教学充满了智慧。这时探究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有的三条线段围不成三角形?引发学生对三角形边的关系的思考。
第二个亮点演示就是第三根小棒的长度等于两根小棒的长度和,这种情况如果用小棒等物体演示很容易造成视觉上的误差,毕竟物体有它的宽度、厚度,会误认为这种情况也能围成三角形,所以课件的演示为学生的深刻理解奠定了基础,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般顺畅。
三、第三个特点:注重生成、培养能力,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这是一节具有生成性的课。
李老师能抓住数学学科的特质------思考,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李老师把课堂放给学生,把时间放给学生,把空间放给学生,课堂向每个学生开放,所以就有了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的互动,这无不说明李老师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获得基本知识,基本能力也得到培养,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尤其学生能用本节课的知识解释说明姚明一步不能迈3米的说法。这里布置了一个后缀性平台,让学生课下探究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方法,以及已知三角形两边会求第三边的取值范围。
通过边长是三、四、五的三角形衔接了勾股定理;通过边长都是三厘米的三角形衔接了后面将要学的等边三角形;2厘米、5厘米、5厘米三条线段能围成等腰三角形,这一系列的判断中,学生又简单认识了三个特殊三角形,自然有水到渠成的效果。
这是一节真实的课。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这也是一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课。
去长春学习很难忘记省教院孙老师重复尼采的一句话:每一
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我想:每一次不曾欣喜的评课都是对老师的辜负。
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也说过: “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课堂上最美的声音是学生生命里‘拔节’的声音。”
学生在成长的同时我们也在成长,我们今天感受到了李老师课堂师生成长的气息,李老师的课堂因动态的生成而精彩。
祝福生命的色彩在我们的课堂中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