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案例分析
卢丹丹
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而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越来越被教师所重视,所接受。这主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他们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技能和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合作学习时机,使“小组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且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互补互促,共同提高,这有待于我们教师认真思考。
案例一:《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师:算出一共有5只松鼠,你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我是用加法算的。
师: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呢?
生:这是把3只松鼠和5只松鼠合起来,要用加法。
师:那算式中的3+2=5中的3、2、5分别表示什么呢?
生:3表示有3只松鼠,2表示有2只松鼠,5表示合起来一共有5只松鼠。
师:你是怎么知道3+2=5的?
生1:心里想出来的。
生2:我是算出来的。
师继续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2:伸手指,3个再加上2个就是5个,所以3+2=5。
生3:我是想分成组成。
师评价并总结,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算法。
小组汇报:①想分成组成
②数数
③从3接着数,4、5,一共有5只
此环节的教学教师采用了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但前提是当学生已经知道不用的算法的基础上运用此数学学习的方法,也许是为了得到教材给定的方法多样化,为了讨论而讨论,即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又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如若在给出问题之后让学生主动地合作交流,再根据不同的结论汇报结果,这样才能使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是为了解决问题而非重复已解决的问题,它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因此教学中让学生主动想到与别人交流合作,而非在已解决问题以后进行所谓形式主义的合作交流。
案例二:《5的加减法》教学片段
小组合作中,不少是能力强的学生未等其他学生发言,就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与走了个形式,没有经过大脑思考便得到了现成的答案,结果两极分化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安排分工,讲清合作规则,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合作技能。
在教学《5的加减法》时,分析讨论3+2为什么等于5时,设计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下面是近观一个小组的讨论:
组长:咱们先自己想一想,然后一个一个说吧?
(其他的三个组员点点头示意赞同组长的意见)
过了一小会儿,组长问:谁想到了?
“我,我”有两个同学直接说,而剩下的一个同学一言不发,看他的表情似乎没有什么想法。
组长:XX(一言不发的那个同学),你是怎么想的?
XX:(不自信地说)3个再加上2个(边伸出手指比划),不就是5个吗?
其他的两个同学中的A边伸出手比划边说:就是5,我们在幼儿园就是这样学的。(得到了肯定XX的表情立即舒展了许多。)但是我是想着才学习过的分成组成,5可以分成3和2,3和2组成5。
(组长和其他两位成员点头表示肯定)
组员B:从图上就能直接数出来,有1.2.3.4.5,5只松鼠。
讨论结束,组长又将三种算法说了一遍,算是整理了。在全班汇报时,组长很流利得说出了他们组的算法。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人人参与,人人发言,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增加课堂交流量,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另外在此过程中我们要做到及时指导,避免形式主义的合作学习,而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合理给他们"分工",给每个同学参与的机会,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这样即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又能够使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吸纳、修正、反思。采用有效的小组合作,使小组合作真正发挥它的优势,为教与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