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淮安地震
杨海林
去年四月九日,我正躺在床上看电视,床忽然剧烈地抖动一下,当时还以为儿子躲在床下玩造成的,向外看看,这才发现很多人已经聚到空地上——原来是发生了地震。第二天,女友给我发了信息,他们那里震感最大,3.6级。
小的时候——大约一九七几年吧,我住在淮安乡下,对地震的最直接印象是一个个的地震棚和滂沱大雨,听着广播喇叭里一遍一遍地发布地震通知,看着大人们紧张而严肃地往外搬东西,觉得地震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据说那次地震发生在深夜,而那时我已熟睡,所以什么都不知道——淮安自古就属于少震弱震带,也许有惊,但至今无险。
说淮安是少震弱震地带,但是也曾发生过5.0级地震,地点在盱眙北十公里处,时间是崇祯十五年十月二十八日(1642年11月20日),《泗州通志》记载了当时的情况:
泗州地震,越日再震,民庐多倾颓者。
5.0级地震属于中强震,属于可造成破坏的地震,但破坏轻重与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多种因素有关,当时盱眙老百姓的住房多是砖(泥)木结构,不具备抗震能力,从“倾颓”二字来分析并不太严重。
地震给淮安人民造成重大影响的其实只有一次,但震中并不在淮安本地,而是在山东郯城,《清河县志·卷一》详细记载了此次地震:
六月甲申之夜,地震,初起如连炮声,移顷始定。崩塌官民房舍无数,压死人口。
六月甲申指的是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这次地震为8.5级,属于强震震级中的巨大地震,财产(房舍可能比民庐更具抗震能力,但崇祯十五年的只是“倾颓”,康熙七年的却是“崩塌”)受损惨剧,并且出现了人员伤亡。
历史上的像这样惨烈的地震似乎只有这一次,所以淮安人对待地震更多的是一种好奇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