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先期拍摄的照片(上)和后期制作完成后(下)的对比,直观的展示它们之间的内在关联。 李润涛 摄
胶片时代的二度创作
早在胶片时代,摄影的后期工作是在暗房里完成的。一卷胶片拍完以后,要在暗房中冲洗。胶片冲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照片的质量,稍有不慎就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对胶片的冲洗就如同过一道“鬼门关”,一定要慎之又慎。胶片冲好后,接下来就要对照片进行放大工作。放大照片如同在暗室里做“PS”,在暗室中的调片手段极其有限。比如在照片放大中可以进行局部遮挡、加光、减光处理;调整显影液的参数、选用不同反差的相纸、增减显影时间和显影温度;还有通过对负片的拷贝进行影调分离、接片,等等。这些操作的技术难度非常高,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难度。
数字“暗房”时代来临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世界第一台商用数码相机的诞生,在世界摄影领域燃起了一场深刻革命。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摄影完全进入了数字时代,并借助数字技术的强大支撑,摄影已经彻底抛弃了传统暗房的后期制作,取而代之的是数字“暗房”时代的来临。
现在,人们坐在电脑前,动动手指,点点鼠标,一幅满意的后期作品就搞定了。这对于那些从暗房中走出来的摄影人,是非常轻松的一件事情。有过以往的经历,才会对现今的事实产生敬畏。摄影是一门年轻的艺术,比起具有几千年历史的绘画艺术,摄影显得稚嫩,然而摄影又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现在摄影门槛低了,玩摄影的人也多了,但是真正懂摄影的人还很少。他们在前期拍摄中,常常草率地使用连拍功能进行拍摄。电脑前,随心所欲的使用Photoshop进行后期处理。其实,后期处理的过程,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有时候甚至是一个艰苦再创作的过程。
一张好的作品,不会是“天上掉馅饼”。好的作品除了前期需要缜密的构思、构图、用光、选取角度外,更多时间是在后期完成的。后期创作并不是简单的调一调曲线、亮度、对比度、色阶那样简单。后期要对图片进行深度的题材挖掘、主题渲染、图片剪裁、标题命名、结构调整等。因此,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后期处理,需要大量的工作。
好作品要靠综合实力
要得到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在先期拍摄的时候就要想到后期。所以,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绝不是孤立的、相互割裂的,而是通过二者有机结合,融会贯通,才会在后期工作中相得益彰。
后期创作,是检验摄影人综合能力的试金石。摄影看似简单,其实不然。在按动快门的一瞬间,你的大脑将对拍摄物体进行构思、构图、用光、角度的快速处理,这个处理速度要比电脑的运算速度不知快多少倍。那么到了后期,就要充分发挥你艺术修养的综合实力,来决定作品在制作中的品位和等级。因此,要想把后期工作做得完美,就一定要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博览群书,通今达古,从众多的艺术里汲取营养,不断的丰富自己,完善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成为日臻完美的摄影人。
有人说摄影艺术是瞬间艺术,其实只说对了一半。当瞬间按动快门的一刻,一幅图片就被定格了,就这个意义上来说它算是瞬间艺术。然而,这还不能说这幅图片就已经完成了所有的工作,在后期繁杂的工作中,还需要对其精雕细刻,反复琢磨,有时为了一个题目的取舍,常常花费许多时间。在摄影后期的二度创作中,凝聚了摄影人对作品深度的理解和对题材的深刻挖掘,所以这种创作是一个不可复制的艰苦的脑力劳动。
有许多刚入门的摄影朋友,对后期常常感到力不从心,这个很正常,既然是艺术创作,就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长期的摄影创作,不断积累经验,汲取各方面的营养,从而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我们摄影的后期工作,就是要遵循“艺有法,而无定法”的逻辑,充分发挥摄影人的聪明才智,创作出更多令人满意的作品。
作者:李润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