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因其由特异性病毒引起,病毒由少量被感染的细胞向四周健康细胞沁渗转移不断复制,增生,起始并无症状;待其复制、增生至一定程度,部分病人表现出不同的肝病症状;影响患者肝胆脾胃之间的正常生理关系;导致肝病症状加剧。其病程演变可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侵入潜伏期:病毒经传播媒介,侵犯健康人体并侵入细胞核内潜伏;该阶段患者无任何症状。
第二阶段:隐形复制期:病毒由少量被感染细胞向四周的健康细胞沁渗转移,该阶段亦称为病毒携带期,大多数病人不表现症状。
第三阶段:活跃复制期;病毒呈兴奋活跃状,沁渗速度加快,病毒不断复制,部分病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病症状;有强烈传染性。
第四阶段:集中侵蚀期。病毒复制速度及传染性降低,扩张势头减弱,呈回缩团聚之势,集中侵蚀人体肝、胆、脾、肾三脏一腑;肝病症状加剧。
在上述不同的病理过程和临床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用药也就因之而异等等,都属于阶段性用药的范畴,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就肝病临床所见,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某一症状体征或客观指标的异常有时往往会成为主要矛盾,患者深为其苦,这一主要矛盾和环节的解决就成为当务之急;也有的时候或同时出现几个方面的症状体征或某些客观检测指标异常同时存在,而几个环节都需要解决,这就面临一个多环节用药问题。
环节用药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轻重缓急,分清主次先后,在整体调理的前提下,或对某一环节重点解决,或多环节用药同时进行,如健康病毒携带是乙肝病演化的早期阶段。由于该阶段患者脏腑健康,元气未伤,故治疗上着重突出动物及昆虫类油脂性药物,渗透人体细胞,集中对体内病毒实施灭活。慢性活动型肝炎患者因病毒侵蚀造成肝机能受损并累及其它脏腑,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症状迭出。治疗上应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肝纤维化,改善肝功、减轻症状与体征等,清除病毒则可从长计议。如肝硬化腹水患者,证见腹大胀急,难以平卧,齿衄、尿少、乏力等,则以利水消胀为主,以解决腹大胀满这一主要矛盾。
肝脏疾病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阶段性规律,以病毒性肝炎为例,病毒感染人体后大致沿着潜伏状态——急性发病——慢性过程——肝纤维化——肝硬化这一过程发展,在上述不同的病理过程和临床阶段,分别有不同的病机、证候特点,治法和用药也就因之而异等等,都属于阶段性用药的范畴,当然,这不是一成不变的公式,只有明确乙肝病毒这一外来致病因子的中医属性,以及体质因素在感染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同时根据乙肝疾病的发展与演变规律,掌握患者病情的寒热轻重,才能更好的选用不同的药物,对症治疗;只有不断地摸索和总结阶段用药的规律,才能达到阻止疾病发展、促使疾病痊愈的目的。
~~~~~~~~~~~~~~~~~~~~~~~~~~~~~~~~~~~~~~~~~~~~~~~~~~~~~~~~~~~~~~~~~~~~~~~~~~~~~~~~~~~~~~~~~~~~~~~~~~~~~~~~~~~~~~~~~~~~~~~~~~~~~~~~~~~~~~~~~~~~~~~~~~~~~~~~~~~~~~~~~~~~~~~~~~~~~谷丙转氨酶高,湿热毒邪较重,其增高速度与湿热的程度体相同,在急性期,多表示湿热较重因此在治疗时,应选用清利湿热、清热解毒的药物,如茵陈、蒲公英、草河车、炒山栀、金钱草等,可参见急性肝炎的治疗;慢性肝炎多为邪正相符,肝硬化多为正气已虚,而湿热未尽。谷丙转氨酶下降,多为肝病向愈,但重症肝炎时,此酶下降而呈现“胆(胆红素)酶”分离,即胆红素急速上升,转氨酶迅速下降,说明肝细胞严重坏死。临床上,五味子制剂、联苯双脂等降酶效果较好,但不适用于急性期,可用于转氨酶长期不降者,但唯有停药后反跳,即转氨酶再度升高或成倍升高之弊,须长期服用,逐步减量。关老研制的“五羚丹”效果稳定,反跳率低,若配合汤药服用,疗效佳,每天服2次,每次4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