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发音来说,腔口较硬,咬字较重,独特地表现在把“基、欺、希”和“资、雌、思”容易混同。由于发音不准,往往形成语言的别扭,甚至造成外地人听不懂靖远话。例如,把“积极”、“机器”、“自己”、“集资”都容易读为“子子”,如说“学习积极分子”叫人听起来就成为“学习子子分子”;“购买机器”容易听成“购买子子”,“拖拉机”成了“拖拉子”。对于“洗不洗?不洗了我洒呢”,让人听成“死不死?不死了我杀呢”。
![《靖远方言》 靖远方言尕三子全集](http://img.aihuau.com/images/01111101/01051032t01f1067f449c677d05.jpg)
从语词来看,同异地差别较为明显的是语尾多带“子”和“儿”字。比如,对动植物类有称猪娃子、狗娃子、牛娃子、驴娃子、猫娃子、兔娃子、羊羔子、马驹子、野狐子和辣子、茄子、柿子、豆子、笋子、麦子、稻子、谷子、糜子等之习。衣着方面有称裹肚子,夹夹子、围裙子、尿布子、毡毡子等之惯。带“儿”方面如称猪儿、猫儿、兔儿、鸡儿、鱼儿、鸟儿和今儿、明儿、昨儿、后儿、外后儿之类。除此,询问这里或那里?靖远土话答曰:这达、那达、欧达、吾达、乍乍、哇哇、答应语类还有哼、昂、咳、唉、嗳等。
靖远方言比较常见的社交方面,把给东西的“给”,容易说成“驾”;串门叫“浪门子”、“浪走”、“浪去了”、“浪一会儿”;聊天叫“喧”、“款”、“谝”、“扯摸”。赞语方面有“花翻”(殷情)、“对劲”(情投意合)、“然板”(合调、密切)“裕贴”(把事已料理妥当)、“娆的很”(好美之意)“硬邦”(结实)、“赞劲”(硬邦或处事完美)、“发马”(勇敢、历害、凶勇)、“红火”(热闹)等。讽贬语言方面有“顽伙”(不成材)、“背扇”(把事没做好)、“冷棒”(愚笨)、“处迷”(懵懵)、“洋板”(笨傻)、“仔拐”(调皮)、“勾野”(引诱他人干坏事)、“掂不住”(不自量)、“挠五指”(耍手段)、“锄把头”(形容不像样子)、“扫天星”(把不吉利,又不干净的人称扫天星),“生牛皮”(调皮)、“没拉事”(没有本事)、“耍打流势”(不集中精力)、“白眼障道”(呆痴)等。其它方面包括社会生活或自然现象,无论动名词等诸类,均有靖远本地方言之特点。随着普通话的逐步推广,在标准语的影响下,靖远方言从发音到语词都有所变化,但某些特有乡土语言仍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