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泉英雄 中泉英雄被骂哭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编辑词条 中泉英雄目录[隐藏]

【基本信息】

【最新作品】

【历年作品】

【访谈节选】

中泉英雄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名 中泉英雄

日文名 なかいずみ ひでお

罗马音 Nakayizimihideo

英文名 Hideo

身高 171cm

血型 O型

出生日期 1976年12月23日

出生地址 日本爱媛县四国中央市

家庭成员 父母,一个姐姐

出道日期 1997年

首部作品 2001年《Pain》

特长 制作士多啤梨蛋糕(即:草莓蛋糕);写POP文字

[编辑本段]【最新作品】

《南京!南京!》(2009,饰演:角川正雄)

角色介绍:

日本进攻中国首都南京的部队十六师团中的一名年轻的士兵。他趴在距离南京城外两公里的战壕里等候着进攻那座有两千年历史城墙包围的城市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攻陷南京之旅,会成为他的地狱之旅……在那里他会经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面对面的杀戮,第一次身临巨大的痛苦与悲哀,所有的第一次和最后一次……

中泉英雄饰演的角川正雄原本是一个曾在教会学校受过教育的普通人,战争让他陷进了屠杀的深渊,因为本性的善良,他在目睹了同僚暴行后陷入生不如死的沉痛。他爱上从日本被送来南京的慰安妇百合子,他说将来会娶她为妻,并对同僚的嘲笑一笑置之。然而后来百合子被作为慰安妇被送往了前线病死在了那里,角川正雄知道后悲伤不已,将军酬交给老妇让她为百合子盖一座坟,哽咽这说百合子曾是他的妻子。

为了解救更多的人,主持金陵女子学院安全区难民工作的姜老师来回从车上领人,角川正雄认出了她而并没有吱声,然而另外一名士兵发现了姜老师的行为并上报,一行士兵将她押起来准备凌辱她,在经过角川正雄的时候姜老师对他说“shoot me!”(杀了我),角川正雄顿时愣在了震惊与悲哀里,最终,拿着枪冲了过去让姜老师倒在了尊严里。

电影的最后,在释放了两个幸存者后角川正雄坐在一旁的青草地上,举枪自杀。

[编辑本段]【历年作品】

【电影】

【上映日期】 【扮演角色】 【电影片名】

2009年 角川正雄 《南京!南京!》

2008年 风间 《当今日本人啊你们还相信爱.和平和理解吗?》

2007年 植垣康博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2007年 VELVET 《暖炉猫》

2006年 速水俊介 《十分之九》

2006年 SOU 《LOVEHOTELS》

2005年 池田哲哉 《谁是卡谬》

2005年 谷村卓也 《富江复仇》

2005年 东一 《恶灵箱第一话噩梦栖息之林》

2004年 小田 《TOKYO NOIR》

2001年 敦 《PAIN》

【电视剧】

◎NHK:

小城灭火店

御宿翠鸟

◎CX:

在你成为回忆前

最后的圣诞夜

◎ANB:

诱饵侦察员 北见志穂

诱饵侦察员 北见志穂 8

诱饵侦察员 北见志穂 9

假面骑士KABUTO/立川大吾

【TX】

向前走 坂本九物语

【舞台剧】

绝对国王「柔软的双梯」

【游戏】

SIREN2(三上修)

【CM】

乳酸饮料

【广告】

太阳星公司产品「生发剂」

[编辑本段]【访谈节选】

(文/香港信报)

扮演日本兵的演员 历史的恩怨,我不想纠缠。民族仇恨却像一个永恒不灭的创疤,直到今天,在我访问他之前,有一位说广东话的英文报章记者,问中泉:“你的祖父听说有在中国打仗,你有什么感觉?”他可以有什么感觉?他是一个演员,他只是一个演员,来到中国拍电影。记者问他这样的一条问题,想他代表日本一亿二千万人向中国人道歉吗?或是对南京大屠杀所有死难中国同胞致以最深切的谢罪,然后在你的镜头面前切腹自尽?

你我他都没有权利选择在什么家庭出生。如果你是他,你可以如何回答?我不想触及南京大屠杀谁对谁错的问题,我也不觉得一个演员决定去演妓女,她就要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羞耻。

中泉英雄,1976年12月23日出生于四国西部一个四人家庭,父母健在,有一个姐姐。

“我的日语,是带有关西口音,加一点广岛风呢!”中泉说。

你可以说关西弁的,如果你想。

“不不不,你会听不明白的。” 在日本,有一本叫做《日本演员大名鉴》,B4 尺寸,大抵有六百页左右。像一本黄页电话簿。所有在日本有经理人公司的演员,都会根据五十音的先后次序排好,方便电视台、电影公司或广告公司求才。在《日本演员大名鉴》中,中泉的“特技”是“做蛋糕”和写 POP 文字。

“做蛋糕”写 POP 文字 是什么东西?

“其实呢……是1995年高中毕业的时候,决定不上大学,又觉得做‘打工男’的生活很闷,于是在街上流连之际,发觉请人的地方,都是造车的,或是造零件的工场。又不想去做那些工作。后来发现有一家蛋糕店请糕点师,于是就去应征。结果,一做就做了两年。” “都是做士多啤梨蛋糕那种东西,虽然现在已经很少做,但我相信我都会比一般男生做得好的。” 会做甜点,加两分。POP 又是什么? POP 文字,是日本那种用毛笔写,看起来好像不是很正统的毛笔字,但是又有些行气的新感觉书法。

“1997年,我就决定要当演员。”中泉说,那时候他只身上京,决定要当“演员”。这种“一个人到东京生活寻梦”的故事,在日本有很多。在日本乡下地方,发展不会有什么特别。东京说到底都是一个城市,绚灿缤纷。对日本的年轻人,“上京”就成为他们人生的转折点。

“上京后,我一个人,又不是学生,所以要自己打工赚生活。做过很多不同的兼职呢!如为食店送货、送酒,也卖过手提电话。

“还有,居酒屋。打居酒屋的工”中泉的眼睛转了一转。一个上京的人,居酒屋的兼职很重要。“因为,可以有晚饭吃。”在日本打工,食店大多会包伙食:“这样可以省回不少麻烦。因为在居酒屋打工,又做过送酒,于是就会帮打工的居酒屋用‘ POP 文字’写一些餐牌或是招牌等等。” 中泉先生由1997年上京,但到2001才拍第一套电影PAIN,当中五年,你做了什么?

“我上京的时候,我个人真的没有什么视野(vision)的。每天就好像起来,之后就打工,晚上就跟朋友喝酒,之后就一天,明天又要起来,打工、喝酒。从来都没有学过演技是什么,之后就拍了PAIN。” 看来,拍了第一套电影之后,中泉先生的星途也没有很大的改变。

“二十五岁的时候,我就回到乡下,留了半年。一直在想,我是不是应该好好的找份工作,做回‘普通’的人。”中泉先生说:“一般‘想做演员’的人,都会在二十五或三十岁就会考虑放弃。”

百分之一的机会

那你又为什么没有放弃?

“因为,看到电视、电影,看了很多。回去那半年,看了很多电视和电影,都觉得荧幕上的,应该是自己。于是就跟父母说我要再做(演员),就再上京了。”中泉先生说。

一直看他的演出,到2005年,他参与惊漂电影《富江 Revenge》、描述故乡爱媛县一宗“少年杀人事件”的社会派记实电影,柳钉光男导演的《我不知道卡镠》。柳钉光男导演原来接手拍朝日电视台的《幪面超人甲斗王》。那时候导演说:“这套是小朋友看的东西,如果你不嫌弃就来帮我忙吧?”中泉先生说拍了第一套电视连续剧。

“我本来想集中拍电影,就做了这套电视剧作为我的电视 debut 作。”中泉先生说。

幪面超人系列是日本男演员登龙门上位用的剧作呀!

“我只是做了两集的客串参演。”中泉先生说。

直至今次《南京!南京!》,他才叫做真真正正的做了一次主角。

“那时候,陆导演来了东京选演员。那时候,有一百人在争这个角色啊。陆导演没有叫我演一段戏给他看,也没有问我什么。他只是看,看看我,再看我的资料。我想他是看我们的感觉吧?” 那导演为什么选你?

“你要去问他,所有人问我这条问题,我都会叫他问导演。” 你没有问他吗?

“基本上,我是一个很少跟别人交流的人。” 看起来也是。山羊座的他,说他的兴趣是看 DVD 和去漫画吃茶室。都是那些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事。那么,这十年来,跟你一起的人没有说你很闷吗?

“其实我也没有很跟别人交往。这十年,大抵都只是有两个女朋友……这个不要写好吗?哈哈哈。” 噢!你说了吗?你说了?日本艺人,很少会主动谈自己的私生活。中泉先生就好像很不忌讳。不,与其说他不忌讳,不如说他是一个敏感而又善良的人。他没有摆出一副日本明星常有的明星自觉性。这种什么也说,没有太多机心的性格,拍这套电影的时候会令你很难受吗?

战争的难受

“一定难受的。这套电影,任何演员都会觉得难受。”中泉先生说的“难受”,大抵可以分两个层面:“这是我第一次出国拍摄。本来四个月的档期,最后拍了八个月。都会有点 homesick 吧?”拍摄开始的第一个月,中泉先生说他几乎每天都会喝即冲的面豉汤。

“到了第二个月,好像就习惯了。” “我现在有很多中国朋友,我希望将来,身为演员,可以在作品中以不同的角色跟中国人有多点不同的交流,重新去看看历史。这样,我们的未来,会有更好的将来吧?” 这是一件认真的事。中泉英雄由一个没有 vision 的青年,变成今天说出“重新看历史会有更好将来”的国际级演员,《南京!南京!》令你有很多改变吧?

“照镜子的时候,虽然看不出什么改变。但是,我是感觉到(改变)的。不是用言语可以说出来的改变。” 中泉先生,或许下一次照镜子的时候,看看自己的眼睛吧?有些事情,我知道,你我都看在眼里。

扩展阅读:

1.中泉英雄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f?kw=%D6%D0%C8%AA%D3%A2%D0%DB

开放分类:

电影,日本,演员,南京,型男

[我来完善]

“中泉英雄”相关词条:

更多

南京!南京!王铮亮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093

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合作编辑者:

百科ROBOT、_假面骑士IXA、jurongnan、猫儿铃叮当、攀攀710、中子星之泉、icoer、Edithed更多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03207 次

编辑次数:20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12-26

创建者:zhangchao57911

最新动态

有模有样--百科目录总动员:

百科消息:

和百度一起关注“地球一小时”

百度百科权威合作

百科分类管理火热招募中

我的船长我的船--航海日志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

热门词条榜

?2010 Baidu 权利声明

我的百科 我的贡献草稿箱百度首页 | 登录

新闻 网页 贴吧 知道 MP3 图片 视频 百科 帮助设置

首页 自然 文化 地理 历史 生活 社会 艺术 人物 经济 科学 体育 编辑词条 arata  曾经的ARATAARATA (あらた)

本名: 井浦 新 (いうら あらた / IURA ARATA)

出生年月日: 1974年9月15日

出身地: 日本?东京都

职业: 演员、设计师

血型: A型

身高 / 体重: 183 cm / ― kg

三围: 89 - 75 - 90 cm

脚长: 27 cm

所属经济公司: ジャングル

东京経済大学中退。

略歴

『anan』、『smart』、『CHECK MATE』等各时尚杂志封面模特。

自创品牌"ELNEST CREATIVE ACTIVITY"

电影:

《下一站天国》(ワンダフルライフ)(after Life)(1998年、是枝裕和监督作品)- 主演 望月隆 役

《浓荫的林木》(シェイディーグローブ)(SHADY GROVE)(1998年、青山真治监督作品)- 主演

《距离/这么...远,那么近》(DISTANCE)(2001年、是枝裕和监督作品) - 主演 敦 役

《乒乓》(ピンポン)(2002年、曽利文彦监督作品) - 主演 月本诚 / スマイル 役

《蓝色的车/蓝天的车》(青い车)(2004年、奥原浩志监督作品) - 主演 リチオ 役

《Gena·K》(ジーナ?K)(2005年、藤江仪全监督作品) - 主演 菊池オサム 役

《真夜中的弥次先生与喜多先生》(真夜中の弥次さん喜多さん)(2005年、宫藤官九郎监督)-バーテン 役

《幽闭者》 (テロリスト)(2007年、足立正生监督作品) - サブリーダー 役

《烤肉大战/烧肉大战》 (The焼肉ムービー プルコギ)(2007年、グ?スーヨン监督作品) - 主演 虎王 役

中泉英雄 中泉英雄被骂哭
《天堂此时》(Paradise Now)(パラダイス?ナウ)(导演:Hany Abu-Assad)- 日语配音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実录?连合赤军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2008年、若松孝二监督)-主演 坂口弘 役

《砂之影/沙之影》(Suna no Kage)(砂の影)(2008年、甲斐田祐辅监督作品)- 主演 真岛

《蛇舌》(蛇にピアス)(snake Pierce)(2008年公开、蜷川幸雄监督) - 主演 阿柴 / シバ 役

《20世纪少年1 完结的开始》(20世纪少年 第1章 终わりの始まり)(2008年、堤幸彦监督)-田村マサオ 役

《20世纪少年2 最后的希望》(20世纪少年 第2章 最後の希望)(2009年、堤幸彦监督)-田村マサオ 役

《空气人偶》(空気人形)(air doll) (2009年秋公开予定、是枝裕和监督) 主演

《拉贝日记》(John Rabe)(2009年、Florian Gallenberger)-小濑少佐

《爱情奇迹故事/奇迹爱情物语》(ウルトラミラクルラブストーリー) (2009年6月6日公开、横浜聡子监督作品)

《最后的座头市》(座头市 THE LAST)(2010年公开、阪本顺治监督作品)

STAGE:

《默里山的幻影》「マレーヒルの幻影」 (2009年12月5日~12月27日 下北沢本多剧场)(演出 岩松了)

CM

家庭教师のトライ(2000年)

フジTV企业広告(2002年)

サントリーウーロン茶ナレーション(2002年)

UNIQLO(2007年)

TV

TOP OF JAPAN(1996年、MTV) VJ

サントリーウーロン茶(2001年) NA

NHK スペシャル「最後の戦犯」(2008年12月7日、NHK)- 主人公?吉村修 役

日本テレビ 「プレミアムスウィッチ」(2009年)

NHK 「リミット-刑事の现场2-」(2009年)O.A.中

PV

スチャダラパー「ライツカメラアクション」(2008年)

Award:

2009年 第23回高崎映画祭特别赏

2003年 第17回高崎映画祭助演男优赏

1999年 第14回高崎映画祭新人赏

开放分类:

模特,日本明星

“arata”相关词条:

什么是相关词条 我来完善 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本词条对我有帮助

101

分享到i贴吧 添加到搜藏 分享到新浪微博

合作编辑者:

白骨小精精、fflegion、zwwvane、junelsysr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 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约 11636 次

编辑次数:5 次 历史版本

最近更新:2009-07-22

创建者:junelsysr

最新动态

有模有样--百科目录总动员:

百科消息:

和百度一起关注“地球一小时”

百度百科权威合作

百科分类管理火热招募中

我的船长我的船--航海日志分享

历史上的今天

热门词条榜

?2010 Baidu 权利声明

电台 登录 注册 豆瓣社区 豆瓣读书 豆瓣电影 豆瓣音乐 九点 搜电影 电影 电视剧 排行榜 分类浏览 热评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実録?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

放在你的blog里!

编剧: 若松孝二 / 挂川正幸 / 大友麻子

导演: 若松孝二

主演: Arata / 坂井真纪 / 并木爱枝 / 地曳豪 / 伴杏里 / 坂口拓 / 佐野史郎 / 奥贯薰 / 原田芳雄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官方网站: http://www.wakamatsukoji.org/

上映日期: 2007-08-16 >更多

语言: 日语

又名: 联合赤军 / The Red Army / United Red Army / Jitsuroku reng? sekigun: Asama sans? e no michi

imdb链接: tt0923869

7.8

(265人评价)

27.5%

43.8%

22.6%

5.7%

0.4%

想看看过评价: 写短评 写影评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加入豆列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剧情简介 · · · · · ·

点评:因为时代的变迁,若松孝二终于有机会一吐自己内心的思想。这部卧薪尝胆的力作,获得了07年日本东京电影节“日本电影单元”作品奖,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和国际艺术电影评论联盟奖,最后以2008年《电影旬报》日本电影十大佳片第3位完美收官。

影片以纪录片式的手法叙述了1972年震惊海内外的“浅间山庄事件”。

1971年,若松孝二与足立正生在日本左翼学生潮中联手推出了纪录片《赤军派-PFLP 世界战争宣言》。数年后,足立正生加入左翼学生激进组织“日本赤军”,若松数度前往黎巴嫩探望好友。为此,若松孝二的住宅遭到警方搜查,他的电影事业也屡受阻挠。

新的时代到来了,若松孝二并没有忘记过去。作为一个电影人,他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吐露自己的感情。他希望人们能了解真相,希望人们能去审视和思考现代的日本。于是,《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诞生了,影... (展开全部)   点评:因为时代的变迁,若松孝二终于有机会一吐自己内心的思想。这部卧薪尝胆的力作,获得了07年日本东京电影节“日本电影单元”作品奖,第58届柏林电影节最佳亚洲电影奖和国际艺术电影评论联盟奖,最后以2008年《电影旬报》日本电影十大佳片第3位完美收官。

影片以纪录片式的手法叙述了1972年震惊海内外的“浅间山庄事件”。

1971年,若松孝二与足立正生在日本左翼学生潮中联手推出了纪录片《赤军派-PFLP 世界战争宣言》。数年后,足立正生加入左翼学生激进组织“日本赤军”,若松数度前往黎巴嫩探望好友。为此,若松孝二的住宅遭到警方搜查,他的电影事业也屡受阻挠。

新的时代到来了,若松孝二并没有忘记过去。作为一个电影人,他用电影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吐露自己的感情。他希望人们能了解真相,希望人们能去审视和思考现代的日本。于是,《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诞生了,影片将人们带回那个大雪飘飞的寒冬,目击浅间山庄的流血和枪战。

豆瓣成员常用的标签(共93个) · · · · · ·

日本(152) 若松孝二(144) 纪录片(57) 日本电影(56) 赤军(52) 浅间山庄事件(31) Arata(24) 2008(19)

喜欢看"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実録?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的人也喜欢 · · · · · ·

从地下出来 制造《闪灵》 博里那杰的悲哀 意志的毁灭 当我们是拳王的日子 北美国家公园 乌干达天空下 征服北极 路易斯·布尔乔亚: 蜘蛛、情妇与... 你一定还记得:华纳电影传奇

简短评论 · · · · · · (全部 67 条) 我来说两句 0 有用 廖伟棠 2009-04-13 当理想主义走向权力迷恋,那就是变态!

0 有用 晨光荣耀 2010-03-10 Jim O'Rourke的音乐给血腥的历史添上了怅惘

0 有用 畸小山 2010-01-14 剥离复杂而简单存在的单一观念人便是恐怖,即使其中混杂有再多的情绪。

0 有用 塔可夫斯基的镜子 2009-05-17 这中文字幕谁译的啊,一点常识也没有的小孩子。推荐这部电影,是想让更多人知道什么叫红色恐怖,遠山美枝子照镜子把我吓到了。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的影评 · · · · · · (共9条) 我来评论这部电影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 写在“五四”九十年 阿七(博客搬家:http://fallcity.cc)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最想拍的电影,也许是挥之不去的少年时光,也许是逃不脱的命运,对于若松孝二来说,拍了大半生的情色电影,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终于拍出了这部可以让他自己满意也让他自己热血沸腾的电影。 《实录·联合赤军:通向浅间山庄的道路》用三个小时的篇幅有张有弛地叙述了从1960年日本学生运动开始,直到片尾字幕:2002...... (4回应)

2009-05-04 13/15有用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最想拍的电影,也许是挥之不去的少年时光,也许是逃不脱的命运,对于若松孝二来说,拍了大半生的情色电影,在他七十岁的时候,终于拍出了这部可以让他自己满意也让他自己热血沸腾的电影。

《实录·联合赤军:通向浅间山庄的道路》用三个小时的篇幅有张有弛地叙述了从1960年日本学生运动开始,直到片尾字幕:2002年前赤军成员盐森孝雄抗议以色列占领巴勒斯坦,在日比谷公园抗议自焚结束日本赤军的四十年历史。在原田芳雄苍老坚毅又不带感情色彩的旁白之下,影片的前四十分钟,将日本学生运动的影像资料放置于世界重大事件的环境之中,伴之人物姓名职位,陆续出场。日本赤军与革命左派的联合赤军正式成立之后,影片又用了九十分钟的篇幅,着重描述了连合赤军的训练和内部斗争。最后的五十分钟则留给了浅间山庄事件。

纪录片式的朴实镜头下,现实如《大逃杀》一般杀死一个又一个人,凝镜、字幕、加上几句解说,一个年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不只是在电影中。影片的旁白选用原田芳雄是一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哀和惋惜,但又是中立第三者的地位,导演将他对“革命”的热爱和质疑都融入了影片的对白之中。

行进最后,和警察对抗了几天的五人都知道快结束了,年龄最小的加藤元久质问其余四人,此时影片响起的是Bill Fay极具60年代风格的民谣Pictures Of Adolf Again,“You're wrong,You‘re Wrong”,歌词里唱的到底还是导演想说的,但绝不是导演想去否定的,对于年轻人来说坚持与对错,前者更难能可贵,因为后者往往是灌输的结果,前者却保持了自己独立的人格。

“1972年,日本年轻人也曾拿起枪闹过革命。”片首的字幕让坐在黑暗里的观众看来是一种浪漫,就好像学生时代的我们也想拿起吉他去流浪。但最终我们还是剪掉头发穿上正装走进写字楼,混入上下班的人群里,那些年轻人为之献出的却是生命的代价。影片中段完全是可笑却真实的“总结”、“批评与自我批评”,甚至变成“武斗”。与拥有同样目标的另一个国家的人做着完全一样的事情。可笑与悲哀的不应该是年轻的生命,也不是他们坚信可以实现的共产主义。正如堂吉诃德不断挑战的风车,除了让人讥笑也有让人肃然起敬的一些什么。世界的变化远不是年轻的生命可以了解与掌握的,《颐和园》里“性与政治”让很多人产生怀疑,不知在火热的年代里,年轻人真是用身体如此激烈的方式对抗着世界的规则。若松孝二也如此实践着自己的信念。

若松孝二1936年4月1日出生在日本宫城县,为日本映画史上著名的四大情色大师(寺山修司、神代辰己、若松孝二、大岛渚)之一。该部影片虽正统,但也不忘展示一两青春的胴体,只是没有颓唐沉溺,只是火热也冰冷的躯体而已。浪漫的导演在60年代放弃电影,以超过30岁的高龄亲身投入革命,与赤军领导之一的足立正生成了好朋友,并跟随足立以及赤军女首领重信房子去了中东拍摄纪录片《赤军ーPFLP·世界战争宣言》。

回国之后,若松孝二又被送上了法庭,法官判决若松孝二终生不得离开日本。而被四方田犬彦称为“日本最有才华的导演之一”的足立正生也在监狱中准备剧本,他在《亚洲背景下的日本电影》中说:“在不久的将来,曾经对银幕上的世界绝望而离开,走向“现实”的人,也会再次回归到电影界,以某种令人感动的方式和我们相会吧。”

这应该也是足立正生最想拍的电影了。

2009-05-04 20:22 | 4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3没用 2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脑内补完 蜗牛郎(A dreamer, after all)

We are Japan Red Army! 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个激动的年代。欧洲国家在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国际共运的发展,原来大多是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成就,使得一代人的思想变得左倾激进。而美国在一个落后小国越南进行的那场不得人心的战争,使得“反美反帝”成为全世界青年人的口号。中国的...... (10回应)

2009-05-25 13/15有用

We are Japan Red Army!

上个世纪60年代,是一个激动的年代。欧洲国家在亚非拉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国际共运的发展,原来大多是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上的成就,使得一代人的思想变得左倾激进。而美国在一个落后小国越南进行的那场不得人心的战争,使得“反美反帝”成为全世界青年人的口号。中国的红卫兵们则为全世界的青年人提供了一个行动准则:“造反有理”。重信房子在2002年2月出版的《决定将你生在苹果树下》中这样概括当年的日本青年:“他们有共同的回忆与怀念,共同的愤慨与激情,反对越南战争,反对王子野战医院为美帝服务,突入防卫厅,反对学费上涨。”

日本赤军就是这种从“反美反帝”的学生运动走向恐怖主义的典型。1970年在日本反对“日美安保条约”运动中站在最前面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其最激进的武斗派中一部分人从1969年起就主张要建立自己的武装,这就是“赤军”。但是他们在大菩萨山口设立用来训练袭击首相官邸的秘密基地被警察破获,武装部队被一网打尽。残余人员纷纷逃往海外,建立“国际根据地”。逃往海外的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以田宫高麿为首的一批劫持了日航的“淀”号飞机投奔朝鲜,另一部分则是重信房子等前往中东,投奔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阵线(PFLP,简称“人阵”),组成赤军派阿拉伯委员会”,又称“阿拉伯赤军”,后改名“日本赤军”。

继续留在日本活动的一部分赤军派则于1971年和一个叫做“日本共产党神奈川县常任委员会革命左派”的一个毛主义小组织合并,成立了“联合赤军”。所以在谈到赤军时经常要注意,总共有三个“赤军”:“赤军派”,“联合赤军”和“日本赤军”。1972年2月29日联合赤军在“浅间山庄”进行“肃反整风”时被警察包围。没有参加浅间山庄肃反的漏网者后来也有不少出国参加了“日本赤军”。

1972年5月30日,奥平刚士,冈本公三,安田安之等人用捷克制Vz-58冲锋枪和手榴弹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罗德空港(现称本·古里安空港)向普通旅客发动突然攻击,死伤100人,其中24人死亡。

直到今天,日本京都大学西部讲堂的屋顶上还有当时为纪念那次恐怖袭击而画上去的日本赤军标志:猎户座的三颗星。因为参加袭击的奥平刚士,安田安之是京都大学的学生(冈本公三是鹿儿岛大学的)。当年日本众多大学中,京都大学始终是反对日本政府,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的旗帜。而保留那个特殊的纪念符号,则是京大后辈们用这种方法表示对学长们的敬意,那个西部讲堂后来被称为日本赤军的“靖国神社”。

特拉维夫袭击事件的领导者奥平就是重信房子的丈夫。奥平和安田当场自杀,冈本被捕。当时日本人参加巴勒斯坦斗争是非常秘密的活动,为了不让以色列人拿到自己的指纹,奥平和安田都用手捏住了手榴弹而把手指炸得粉碎。冈本自杀未遂,被以色列人抓住时高呼:“We are Red Star Army! We are Japan Red Army!”,从此,人们把他们称作JRA。冈本的高呼,被认为是“迟到了的日本赤军宣言书”。

“五月”与“OKUDAIRA”

这几位日本赤军成员,在西方世界,是恐怖分子,在阿拉伯世界,则是英雄,那年出生的阿拉伯男孩中,据说有相当多人的名字叫“OKUDAIRA”,就为了纪念那位为阿拉伯人牺牲了的日本人奥平。

阿拉伯人也没有忘记被捕的冈本公三。巴以谈判,无论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巴勒斯坦人要求以色列人释放的名单,第一名始终是“冈本公三”。直到1985年,冈本公三才根据《日内瓦公约》作为交换战俘而被以色列释放。但是冈本公三同时还是日本警察当局和国际刑警组织的通缉犯人,所以在1997年黎巴嫩当局逮捕冈本公三等五名日本赤军成员时,仅有人口四百万的小国黎巴嫩,居然有250名律师自愿免费为他们辩护。所以黎巴嫩政府只好将其余四名赤军成员驱逐出境,而同意冈本公三的政治避难。现在是一群阿拉伯和日本的青年志愿者在贝鲁特照顾着他的生活。

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由于这次对特拉维夫机场的袭击,使得阿拉伯世界对日本人的感觉变得很好。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日本虽然是西方阵营中的一员,但因日本国民对阿拉伯世界的支持和友好而被撤下“敌对国名单”,据说赤军的这次行动有很大功劳。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他们所憎恶的“日本资本主义”延命,这倒是那些勇士们始料未及的。

同样以给初生婴儿取名方式纪念这次恐怖袭击的,还有重信房子。重信房子在丈夫奥平刚士死后,继续投身阿拉伯民族解放斗争事业,并与一位阿拉伯人结婚,诞有二女,为纪念献身阿拉伯解放事业的奥平,她为其中一个女儿起名“ShigeinobuMay”(重信五月),——袭击事件发生在五月。

重信房子被捕后,重信五月也开始在公共场合频频露面,容貌、气质酷肖其母的重信五月是同志社大学的博士。不过,重信五月的名片上的汉字为重信命(“May”在日语中也可写作“命”),重信五月解释“命”这个字的意思时说道:“和平的含意是共生和尊重生命,而不是简单地指没有战争。我为28年来第一次得到了属于自己的名字而感到自豪。”

有趣的是,当年日本赤军在特拉维夫的袭击事件,居然为20年后成功拯救日本人质埋下伏笔。1991年第一次海湾战争时,萨达姆·侯赛因使用“人间盾牌”战术,将西方国家侨民拘禁于重要战略据点周围以对抗多国联军可能的轰炸。当时在阿拉伯世界颇有口碑的西德前总理勃兰特,访问伊拉克后带走了西德人质,日本政府也想照此办理,但苦于和萨达姆·侯赛因接不上头,后来还是辗转通过重信房子从中斡旋,由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访问伊拉克才带回被拘留的日本人质。

日本赤军领袖重信房子

六年前,她在日本电视屏幕上现身时,整个日本屏住了呼吸。50多岁了,她依然美丽,优雅从容,她转过身来,向众多媒体追逐的镜头高举双手致意。她的手腕上带着一副手铐。她在笑,骄傲的笑,女王式的笑。她叫重信房子,日本赤军原最高领袖。这位相信可用冲锋枪和手榴弹在人间建立一个完美秩序世界的人,在潜伏多年后在大阪高规市被捕。

2006年2月23日,东京地方法院下达了一项判决:判处日本赤军原最高领袖重信房子20年有期徒刑。这个判决标志了一个时代的结束。JRA(日本赤军)曾经是和IRA(爱尔兰共和军)齐名的国际恐怖主义组织,在上个世纪70年代前后活动的这类组织还有意大利的红色旅等。

从上世纪70年代过来的人,大都知道“SHIGENOBU”这个传奇般的名字,和这个名字所代表的一群恐怖主义者。

与今天的国际恐怖主义分子相比,他们大都没有宗教色彩,有的只是纯真的政治信仰;成员大多出身于中产阶级家庭,受过良好教育,他们是一群本该成为社会精英的人。

被父亲教育出来的领袖

重信房子1945年9月3 日出生在东京都,父亲重信末夫是日本战前有名的右翼暗杀团体“血盟团”的成员,参加过暗杀犬养毅首相的“5.15事件”。重信房子从小就长得讨人喜欢,“血盟团”的头目井上日昭非常喜欢她,常常抱着她玩。2000年6月6日被东京地方法院判处无期徒刑的奥姆真理教“谍报省”的头目井上嘉浩就是这个井上日昭的孙子。

在战后的困难时期,重信末夫开了一家小烟酒铺谋生。重信末夫基本上是一位政治煽动家,不太会做买卖,所以重信房子小时候是很贫困的。她家离朝鲜人住宅区很近,从小就耳闻目睹日本人对朝鲜人的歧视。而重信末夫则不歧视朝鲜人,因此一次在被街头小痞子敲诈的时候,是朝鲜人挺身而出,仗义持言。从此,小小年纪的重信房子就成了大亚细亚主义者了。

重信房子很尊敬她的父亲,而她的父亲也从小就培养她做一个革命家。重信房子曾在自传体《我的爱,我的革命》中说父亲是她革命的精神支柱。由于家境不宽裕,高中毕业以后,重信房子进入一家食品公司工作。但她同时考入有名的明治大学文学系二部,白天工作,晚上学习。

重信房子20岁时开始参加学生运动,一开始只是采用和平手段的抗议。但是他父亲对她说:“不流血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并且教育她要“跳出民族主义的圈子,成为国际主义者”,从此重信房子才走上了暴力革命的道路,坚信“武装斗争是最大的宣传”,并且义无反顾地离开了日本,去往当时反美斗争的最前线中东。罗德机场袭击事件以后,重信末夫还写过一首诗送给女儿,内有“大义不孝,大义灭亲,尽天命”等字。

重信房子是个天才的领导者,参加学生运动后,很快就成为了学生领袖。甚至,她在2000年被捕入狱后,还在被关押的警视厅女犯关押所里组织了“犯人联合会”和警察对着干。

重信房子和“赤军派”的思想受日本历史上“亚细亚主义”思潮影响很深。他们认为应该通过日本的革命,形成一个作为世界革命司令部的党和军队,最后与美帝国主义进行“环太平洋革命战争”。这种思想的狂热信奉者,在一个最适合其孵化的年代终于制造了惊人的影响力。

红色时代的终结

从1980年后期到2000年,由于国际形势的变化,日本赤军成员纷纷被捕,组织处于毁灭状态。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苏联崩溃使得阿拉伯人没有了后盾。在有关中东问题的交涉中,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指名要求阿拉伯国家“不要保护日本赤军”。因此从90年代中期开始,重信房子只好潜回日本直到2000年11月被捕,2001年4月,重信房子在狱中宣布解散赤军。

重信房子被捕时持有的是两本别人名义的护照,根据护照中的全部出入境纪录,从1997年12月到被捕为止的三年中,有8次出国,其中7次是前往北京和上海等地,在中国的滞留时间长达二十多个月。最初的出国是97年12月,去往上海。第二年8月回国,这是其中时间最长的海外滞留。中国以外,只有98年12月去往越南胡志明市一次,那次也是经由中国回国,但没有发现有从中国再转其他国家。日本警察一直怀疑日本赤军在中国有活动据点。重信房子的被捕,据说就是从香港飞北京时,在北京被CIA人员认出,通知了日本警察当局。

这次日本法庭对重信房子的审判主要是使用伪造护照和在“海牙事件”中所起的作用。重信房子违反《护照法》毋庸置疑,但对“海牙事件”有关的审判就不那么容易。最后法庭判决:“虽然共谋的详细内容,时期和场所无法断定,但是可以认定被告通过阿拉伯国家的协作组织和实行者进行了共谋”。

这是一个宣告了一个时代结束的判决,一个宣告了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来实行恐怖以实现理想的方法失败的判决。

其实,重信房子在30多年前就意识到了她们的失败,那是在电视上看到“浅间山庄”事件。1972年在日本发生的“浅间山庄”事件,是一出革命者内部残酷斗争的日本浓缩版,14名联合赤军(含一位怀孕8个月的女赤军)被自己的同志残酷地凌虐而死。一开始重信房子们还在为日本国内终于开始了“武装斗争”而欢欣鼓舞,而几小时以后越洋电话里的哭泣则把她们带入了绝望的深渊:“那不是斗争,那是肃反整风,不止一个,死了十几个人,惠美子也死了”。自己人为什么要杀自己人?当时的重信和奥平无法解释这个问题。事实上,赤军的成员大部分是死于战友们的猜疑之手。

“浅间山庄”事件对日本赤军的打击不亚于尼克松访华消息的打击。当时,阻止成田机场建设的居民与日本左翼青年联合起来同日本警察进行了一场规模巨大的长期对峙,近25000名反对者在机场附近挖掘地下壕道,修建简易碉堡。突然晴天一声霹雳,世界革命的领袖毛主席将与西方帝国主义头子尼克松握手,当年的参加者今天回忆时,仍然无法忘记收音机中传来这一消息时的巨大震惊。而这一消息传来时,正是“浅间山庄”抵抗最激烈之时,日本警方充分利用这一消息,把一位叫吉野雅邦的赤军成员的母亲找来现场喊话:“时代已经变了,美国总统同毛主席握手了,毛主席交给你们的任务完成了。孩子,回家吧!”绝望的儿子遂向母亲开炮。

以“浅间山庄”事件分野,轰轰烈烈的日本左翼运动自此进入低潮,当年最激进热烈的日本左翼青年不少在1972年~1975年间相继自杀。

对赤军以及全球左翼革命风潮最彻底的打击,也许来自中国的改革开放。这些人是为了梦想而放弃世俗生活的理想主义小集团,他们的支持者是普通日本人,当中国社会——他们奋斗的目标大白于日本社会,下层日本国民放弃了对赤军的支持,他们也同时失去了外部的精神激励源泉。

36年以后,狱中的重信房子能够心平气和地思考了,她终于知道了她们选择的是一种错误的方法。在宣布解散赤军的同时,她还向所有受过赤军伤害的人谢罪。她说:“谢罪并不是后悔,而是期待在要求一个更好的日本的时候能够吸收这些教训。”

日本赤军大事记

迪拜事件:

1973年7月20曰,丸冈修等人劫持从巴黎经阿姆斯特丹往羽田空港的日本航空的波音一747飞机,后经由阿联酋的迪拜飞往利比亚。在释放乘务人员和乘客以后,炸毁了飞机。

新加坡事件:

1974年1月31日,和光晴生和山 田义昭及两名巴勒斯坦武装分子炸毁了新加坡的壳牌公司炼油厂。

海牙事件:

1974年9月13号,西川纯,奥平纯三(奥平刚上的弟弟),和光晴生等三人,为r被捕同志的获释而袭山了荷 兰海牙的法国大使馆,法国政府只好释放往押的日本赤军成员。

吉隆坡事件:

1975年8月4曰,为了被捕同志的获释而占领了位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的美国和瑞典大使馆,美国总领事被绑为人质。日本政府被迫释放在押犯人。

值得说明的是,在当时赤军所提出名单上的在联合赤军中排名第三的中央委员会书记长坂口弘当时已经被判处死刑,但他拒绝了释放,选择了服刑以偿还所犯罪行。1993年被最高法院判决死刑,1995年执行。

达卡劫持日航飞机事件:

1977年9月。在印度洋上空,日本航空的DC一9飞机被日本赤军所劫持降落于孟加拉国的达卡机场,日本政府答应了劫机者的要求,释放了六名赤军成员,支付了600万美元的赎金。被释放的犯人在达卡机场和日本赤军成员会师,在叙利亚的大马士革机场加油以后在阿尔及利亚的达尼尔机场释放了人质。 就是从这次事件以后,日本政府才组织了特殊警察部队(SAT)。

三井物产马尼拉支店长绑架事件:

1986年11月1j日,三井物产马尼拉支店长被菲共的新人民军绑架,在付出1000万美元的赎金以后,人质于第二年3月3日被释放。1991年犯人被抓获而供出绑架事件得到了日本赤军的协助。

那波里事件:

1988年4月,日本赤军用汽车炸弹攻击了意大利那波里的一个夜总会,炸死美军士兵和一般民众5人。

写在最后:

一种信仰,不管其表面看起来是多么的神圣与高尚,如果违背了人与生俱来的权利——自由和平等的话,其归咎都必然是恶魔的信仰。

2009-05-25 12:35 | 10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13没用 2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愤怒之上,革命之下 阿阿(箭没中目标,也离了弦)

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提到,“革命”一词的原义是复辟。不过这个词命定从一诞生就要反叛原意。阿伦特接着说,“没有什么比一切革命的行动者拥有并为之着迷的观念,离‘革命’一词的原义更远的了。”阿伦特的意思,大约是不希望人们看见“革命”就激动。   但上世纪曾经为了“革命”一词热血沸腾、寝食难安的青年们,显然......

2009-12-07 2/2有用

汉娜·阿伦特在《论革命》一书中提到,“革命”一词的原义是复辟。不过这个词命定从一诞生就要反叛原意。阿伦特接着说,“没有什么比一切革命的行动者拥有并为之着迷的观念,离‘革命’一词的原义更远的了。”阿伦特的意思,大约是不希望人们看见“革命”就激动。

但上世纪曾经为了“革命”一词热血沸腾、寝食难安的青年们,显然从未想过要进行如此的“知识考古”。他们不思考革命去向哪里,革命是什么意思,革命为了什么?革命不为什么?他们要做的就是一件事,革命。对他们而言,革命是革命本身。

这么说也许有失偏颇。所有的革命组织,建立时估计都有明确的纲领和目的。

2007年,日本著名导演若松孝二拍摄出一部反映日本赤军历史的影片:《联合赤军实录:通往浅间山庄之路》。长达190分钟的影片全面回顾了上世纪70年代日本年轻人的革命历史。即使仅从影片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激动不安的叙述上,也可以看出,这位生于1936年的老导演,年轻时是一名革命者。

事隔多年,在这部若松孝二平生最想拍摄的影片中,他这样说:“1972年,日本的年轻人也曾拿起枪闹过革命。”

革命:青春的证明

1960年代虽然过去快半个世纪,还是使很多当下有识的年轻人心向往之,恨不得生在那个年代。比照如今,油盐酱醋茶的日常生活显得琐碎而平庸,占据人们生活的全部,此时的奋斗已然有了全然不同的含义。今天的人已经很难理解,昔日那些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的孩子们为什么那样热衷于劳什子革命。换句话说,时代的进步已经把年轻人压迫得一心只为稻粱谋了。

对此,若松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他们还是年轻人时特别容易表现不满。那时候想发泄便扔石头,就走上街头示威游行。今天若还像那样表达不满,恐怕很快就会被拘留。没有人再因为不满扔石头,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们更加保守,他们考虑最多的是自己的未来。希望以后获得一份好工作,现在最好别惹麻烦。

在人们的印象中,若松孝二的名字和情色电影的联系密切,他也确实是与大岛渚、神代辰已、寺山修司等人齐名的情色导演。很少有人知道,早在1971年,若松孝二便与足立正生合作,在日本左翼学生浪潮中联手推出了纪录片《赤军-PFLP.世界战争宣言》。数年后,足立正生更加入左翼学生激进组织“日本赤军”,后成为其重要成员,若松为此曾遭警方搜查,电影事业也屡受阻挠。这也许是一个左翼导演转入情色片领域不得已的苦衷?

不过,“情色”一词,好像很容易和“红色”、“恐怖组织”等词汇联系在一起。意大利1980年代制作过一部当时引起轰动,现在看来却全然平常的情色影片《肉体的恶魔》,单是看这个片名叫人血脉喷张。这部借着意大利“红色旅”说事的影片,遮遮掩掩的态度让很多不明其究的观众感到莫名其妙。影片中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莫过于在一场法庭审判的当口,一对犯人情侣(毫无疑问,是政治犯)趁着法庭上的混乱旁若无人地做爱,当警察要带走他们时,因性饥渴而非政治激进的女主角喊道:让他们做完!可以想见,青春的情欲若引发革命的高潮,会是多么激烈。

事实上,在日本赤军运动及70年代小范围席卷啦界的红色恐怖运动中,的确充斥着大量的女性(也多是大学生、知识分子),她们充当的角色非常有趣,既是政策的执行者,又常作为男性成员的情妇或者妻子,为党和组织生儿育女。

日本赤军运动肇始于风起云涌的1960年代,比较重要的历史事件有:1960年6月15日lO万人游行抗议“日美安保条约”,1966年7月日本东京郊区的三里塚一带爆发当地农民反抗为修建成田机场强占耕地的活动(这个事件还成就了日本电影史上不朽的纪录片大师小川绅介和他的经典作品“三里琢系列”),1968年4月15日国税厅揭露日本大学20亿资金用途不明,等等。

因此,若松以编年史手法记录了整个赤军运动的兴衰史。即便对日本赤军完全不了解的人,观看此片也没有障碍。影片前40分钟,在真实记录影像与搬演故事呈现之间来回切换,详细叙述了“联合赤军”兴起的历史背景。

自然,若松着墨刻画最多的,是三支赤军之一的联合赤军走向自我毁灭的过程。其时,赤军派的重要成员不是被捕就是迫于压力逃亡在外。留在国内组成联合赤军的这一批人,从首领到一般成员,并没有什么实力。更何况,联合赤军的首领森恒夫在后来走向了整肃革命队伍的极端,权力将他一步步吞噬。他口中所言发动一场“歼灭战”的目标,相当虚妄、荒唐。

在影片中部,导演急转直下,用90多分钟的长度拍摄联合赤军的内部肃反运动,不厌其烦地展现了封闭空间中革命“清洗”的过程,给人的感觉压抑而绝望。联合赤军内部在首领森恒夫要求下,开展了无稽的“总结”(大陆观众熟悉的话语叫“批斗”),即反省革命意识,交待革命问题。苏联的肃反,“文革”中的迫害我们并不陌生,然而眼看着上纲上线毫无人性的侮辱批斗使得12名赤军成员遭到其他人盲目的虐杀依然使人感到极度恐惧。

对此,森恒夫说,他们自己放弃了共产主义,仿佛他们的死只是自己脆弱的意志和摇摆的立场造成,不是因为同伴无情的殴打历史这种惊人的相似性,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人性的黑暗与恐怖如出一辙。

电影中有一个场面很能说明问题。在森恒夫强硬殴打的命令下,一个成员抽泣、叫嚷着“我这是为了革命啊”挥拳向加藤能敬打去,而加藤满心欢喜带来参加革命的两个弟弟,也被迫哭喊着要求哥哥好好总结反省一面挥拳相向。革命,是必然正义的吗?这些年轻人从未想过,一个虚幻的理想号召着他们为之奋斗,他们以为自己是向着一个光明的自由的前景,事实上这个光明自由的前景不过是虚无。

在遭虐杀的成员中,有几名女性成员,其中一位叫做远山美智子,是日本赤军后来的领导人重信房子的好朋友。这个女孩最初拒绝重信房子的邀请,后面终因抵御不住革命的美丽诱惑加入赤军,最终却因为美貌和自然的女性化被批斗致死。这一段影片相当精彩,虽然显得异常残酷。加藤能敬的两个弟弟,尤其是最小的加藤元久,经历了哥哥遭受虐待致死的非常痛苦后,居然没有逃跑而是坚持到最后(从此也可见森恒夫在这些人心中的地位多么牢固,以及这些人坚信“革命改造”的正确性),在浅间山庄顽抗警察,真是表现了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是时,国际上学运连连,日本国内由“日美安保条约”引发大规模的抗泌浪潮,大学学费上涨事件成为导火索,在这个背景下,上课已经成为奢侈,起来闹革命才是正经。彼时的中国,也在如火如荼地大搞“文化大革命”。日本年轻人认为“文化革命”没有意义,要搞,就搞真的暴力革命。所以,联合赤军也才会痴心梦想着一场了虚乌有的“歼灭战”。

当时的日本左翼青年运动“心比天高”。日本赤军提出的纲领和目的是,建立世界革命的根据地,实行革命的武装斗争,打破对中国的反动包围,支持巴勒斯坦人民和一切革命的和正义的斗争。人们也普遍认为当时的日本赤军运动是伟大的60年代开端的左翼运动的一部分。但是,本片导演显然并不这样认为。日本赤军想要拯救的,其实还是当时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日本政府。

日本政府默许美国政府对日本本土的政治和军事侵占,令青年人感到愤怒和绝望。其实他们远不了解或者说拒绝接受的,是日本经济的腾飞一时一刻也离不开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从这个意义上说,60年代以降的世界范围内的左翼运动浪潮,很像一首首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

《联合赤军实录》一片在影像制作上,并不太考究甚至有些粗糙,演员的表演也生硬夸张,表演痕迹重,对当时历史场景的还原也近乎于无,一方面,这可能受制于影片制作经费的不足,据导演若松称,拍摄此片耗费了他以前拍电影赚来的钱。另一方面,若松也并不希望演员展现“演技”。

然而,影片并不因其自身的“简陋”有所削弱。实际上,这部影片作常有力。若松使用面外音富含深意,原田芳雄苍老的声音很好的衬托了影片内容,仿佛亲历者在讲述一个过去很久又值得回味的故事,听得出满怀感情而毫不外露,克制隐忍自有动情之处。

拍摄此片的若松孝二是不愿意轻易否定赤军运动的那一批人。尽管,他也认为赤军运动应该深深反思。这和当年那一批最开始支持赤军,在赤军倒掉后又迅速反戈的文化人、学者们很不一样。若松拒绝简单轻率地断言那些抛却安乐投奔忧患的年轻人的对错,也正是这部片子的价值所在。

暴力:欲望的抒情

州较《联合赤军实录》影像上的朴素和单一的线性结构以及冰冷的手术刀般的冷静镜头,2008年表现德国红军旅的历史影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可以说非常好看且极具煽动性,完美地融合了商业和动作元素。

无怪乎德国某杂志如此激烈地痛斥该片,“一个字,呸!康斯坦丁公司失控了,影片歇斯底里地过分阿谀‘红军旅’,任何刘这部糟糕电影的评述都是对其的过奖。”观众中也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据称,影片初公映时,很多大学生抗议此片美化了德同的恐怖组织红军旅,另外有些大学生却看得如痴如醉。

导演乌利·埃德尔(UliEdel)其实相当克制,力所能及地希望借以客观视角呈现这段惨烈历史,只是提供一段影像故事使人们回忆或查证此段史实时有迹可循。这种聪明的做法——讨巧想要批判和颂扬红军旅所作所为的观众都可以找到对他们有利的画面和情节,同情者会发现影片中有大量对当时政府行为的批判,否定者会发现影片中红军旅暴力血腥的反人类恐怖主义的确令人发指——无疑是一种电影资本的投机行为,与若松孝二苦心孤诣的拍摄是完全不同的。

换个角度,该片也另有深意。影片选择结束在著名的“德国之秋”,也就是红军旅第一代领导人的全部集体自杀。在自杀前,影片借巴德尔之口表述了红军旅的行动已经背离他们的初衷。

实际上,红军旅的核心成员1972年至1977年一直在狱中服刑,在这5年多的时间里,监狱外的红军旅进行的恐怖行动全然只有一个目的,就是释放他们的领袖。在所有的恐怖措施失败后,巴德尔和迈因霍夫等人由于绝望而自杀,之后,红军旅的行动并未结束或者说,他们只剩下革命的行动而没有了革命的目的。

他们革命的行动,看来也只有一种,就是采取恐怖活动,进行暴力破坏。暴力,是展示力量发泄欲望的有效武器,弗洛姆在《人类的破坏性剖析》一书中对此有极为精彩的论述。但是在这些年轻人身上,暴力已然成为一种残酷却优美的抒情方式。比起诗歌和其他艺术来,这种抒情方式直接有效,极易造成轰动。很显然,晦涩难解、曲高和寡的艺术影响力远远不及借助现代发达传媒技术顷划间传播的恐怖事件。

暴力如此重要,以致于缺少暴力,一个极端的恐怖组织既不显得极端,也不会让人恐怖。因此,在《巴德尔和迈因霍夫集团》一片的开端,巴德尔和另外一名成员的对话很耐人寻味:

“我以为我们不是要烧毁商场。”

“只有这种强硬的行为才能让那群畜生知道,我们并没有被蒙骗!”

“如果到时候商场里还有人怎么办?”

“别像个娘们似的!”

“那什么时候动手?”

“想知道去头条新闻上找吧!”

崔健有一句歌词,“红色已经把鲜血污染了,真不知血和心到底哪个是热的。”用来形容他们的情形,再合适不过。

影片选择迈因霍夫和她两个可爱的女儿在海滨裸体浴场上晒太阳作为开场。这个过分美好的场景没有引起任何舒适的回应。迈因霍夫腼腆羞涩的一而在朋友派对上宣读针对伊朗极权皇室的抗议信上消失不见,激进的政治锋芒就此显露无遗。紧接着,出现在画面中的是严阵以待的警察和抗议巴列维夫妇访德的学生对峙,很快,对峙变成了械斗。一名学生遭到枪杀。

不久,无政府主义者鲁迪·杜切克在一次号召大家起来抵制美国轰炸越南的大会后,被一名愤怒的声称忍受不了任何共产党的青年枪击,更为愤怒的广大学生自发组织了联盟式游行,包围了德国右翼的重要媒体施普林格出版公司,他们焚烧了载满图书报纸的货车,投掷石头,在一片火海中,一个光着膀子的长发青年痛苦地高喊:广岛!越南!德累斯顿!这个镜头令人感动,那时候的青年对充斥苦难和不公的同际形势如此感同身受。

然后,美军枪毙越共,格瓦拉遭捕杀,马丁·路德·金被枪杀,罗伯特·肯尼迪被刺杀,尼克松任职37届美国总统,苏联入侵布拉格,巴黎五月风暴,西柏林重整政治等一系列60年代末激荡人心的政治事件的纪录影像被有力地剪辑呈现。一切都表明德国红军旅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当然,这种手法是惯常的,《联合赤军实录》也采用了这样的剪辑。

影片展示了巴德尔迈因霍夫集团所发动的“城市游击战”,即“出于政治目的,用非传统的武装手段对政府、大企业以及外国帝国主义者进行打击”,他们一边抢银行以获得活动经费,一边炸弹袭击德国警察局,美国军事基地等等。

1977年,红军旅的恐怖活动达到了顶峰,在以BrigitteMohnhaupl为首的第二代核心的领导下,企图通过劫持人质来迫使当局释放被捕成员。政府拒绝让步使得红军旅陷入了疯狂,一系列的绑架暗杀活动导致德国出现空前的社会危机。

1978年,德国几位著名导演如施隆多夫、法斯宾德、埃德加·莱茨等人制作了一部纪录影片集《德国之秋》用以反思,法斯宾德在1979年还拍摄了《第三代》,在片中法斯宾德表达了这样的想法:如果说第一代第二代红军旅还有所谓的理想主义,第三代则不再有目标,不再有乌托邦,第三代不会为了在已遭破坏的地方放置物品而投掷炸弹,他们纯粹只投炸弹。这些不怀任何理由,任何动机,绝望,乌托邦的人是很容易受人利用的——这就是我拍此片的意念

相比之下,乌利·埃德尔的影片缺少一种明硅的德国政治影片的气质。这也许是影片甫一问世即引起舆论争议的原因所在。当然,深谙好莱坞电影制作模式的乌利·埃德尔(此前他完成了《尼伯龙根的指环》和《凯撒大帝》)第一次接触如此沉重的历史题材就能够交出这样的电影作品,已属难得。

在影片中,乌利·埃德尔详细展示了对巴德尔一伙漫长而终无结果的审判和无休无止的辩论。该片的原著作者斯蒂芬·奥斯特(StefanAust)曾说,“人们始终热衷于解读‘红军旅’,因为他们既是恐怖分子,也是那个年代的革命英雄。虽然他们用非常残酷的手段来挑战这个十分残酷的国家,然而他们的出发点却是理想主义的,极具迷惑力。”

影片中红军旅第一代领导人的集体自杀(据说,实际上他们是遭到了西德政府的秘密处决),似乎象征了60年代的理想主义之不可审判。斯蒂芬·奥斯特意味深长的说,“实际上,他们是战后德国来自内部的唯一危机。”

影片中,前联邦德国刑侦局局长HorslHerold如此同答一个属下的疑问。该属下迷茫地问道,“我问自己,为什么外面总是有新的恐怖组织出现?他们的动机是什么?”布鲁诺答道:“一个虚构的幻想。”他的意思,是不是指乌托邦?这个词汇,像一把刀子,捅进历史的身躯,留下未来的遗体。

仔细看来,历史上激进青年的暴力行动几乎都和愤怒有关。不可遏制的怒火引发了革命,革命暴力又造成大量无谓的牺牲。而愤怒之上,还是愤怒;革命之下,只有亡魂。

2009-12-07 10:17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2没用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理想的异化 思考的猫(吃和减肥是我一生的信仰)

提起日本导演若松孝二,很多人难免淫笑两声,脑海里冒出“情色”二字,作为日本情色四大之一,他确实成绩斐然。但是,就如同另一位四大成员,大岛渚一样,若松孝二也曾有过壮怀激烈的左翼思想岁月,甚至曾经在1971年,密切关注当时的激进组织,并与赤军派重要人物交好,前往中东拍摄记录片《赤军――PFLP.世界战争宣言》(以下...... (5回应)

2009-06-01 6/9有用

提起日本导演若松孝二,很多人难免淫笑两声,脑海里冒出“情色”二字,作为日本情色四大之一,他确实成绩斐然。但是,就如同另一位四大成员,大岛渚一样,若松孝二也曾有过壮怀激烈的左翼思想岁月,甚至曾经在1971年,密切关注当时的激进组织,并与赤军派重要人物交好,前往中东拍摄记录片《赤军――PFLP.世界战争宣言》(以下简称《赤军》),当时可谓身怀革命心,而在三十多年后,他又拍摄了电影《实录.联合赤军:通向浅间山庄的道路》(以下简称《浅间山庄》),这时已经没有当时的激情,更多是反思和悲鸣,两部电影比较之下,或许能反映日本60年代末以来的左翼运动轨迹。

《赤军》与其说是一部记录片,不如说是赤军的一部纲领性文献和宣传片,在片中,分成若干章节,层层讲述PFLP的斗争对象、思想、斗争方式等,片中展现了大量当时的赤军和巴勒斯坦战士生活的场面,更以他们为讲述人,向观众表达其观点。看得出,拍这片的时候,若松孝二应该对革命怀着真诚和热情,所以,整部记录片没有从暴料和刺激的角度表现什么,显的很正统,很庄重,在若松孝二心中,或许当事人激情的言论应该足以点燃大家的内心,所以,今天看来,这部记录片并不是有很大观赏性,但是确实是表现赤军和巴解组织思想的重要文献,毕竟,当时若松孝二又不是莱尼里芬斯塔尔,有那么多资源可以拍部煽动性极强的《意志的胜利》。在片中,若松孝二对于一些赤军的暴力行为采取了轻描淡写的处理,接着又让赤军战士来阐述采取暴力的原因和对象,试图将之合理化,而在六七十年代横扫世界的革命浪潮中,几乎各国都有从争取权利和反权威抗议中脱颖而出的各类激进组织,暴力往往成为这种激进的终极手段,也成为后来反思的突破点。

三十多年后,在2008年,若松孝二献上了这部剧情片《浅间山庄》,当年的革命激情岁月已经远去,年老的若松孝二也得以回望那段历史,向我们呈现与《赤军》不同的革命故事。《浅间山庄》长达三个小时,在基本分为三段,第一段更像记录片,大量当时的画面与世界大事相关联,这也是同类影片常见手法,同时中间插入故事情节,交待了左翼运动早期的事件和当时青年的思想变迁,逐步导向第二段联合赤军的内部的斗争。可以说本片第二段是最富悲剧性的,也是导演着力最多的,我看到,一批年轻人,满怀理想告别城市生活,来到山林中的秘密集结地,开始艰苦的训练和生活,在他们心中,这些苦与累都不算什么,恰是一种精神的升华。然而,作为一个组织,一个并不庞大的组织,他们竟然很快就开始了内部斗争,从开始要求“落后分子”不断写总结,到群体批斗,到体罚,再到最后令人发指的武斗,无论男女,只要被认为是落后分子,都受到整个组织其它人员的殴打,而这个过程中,他们还对受害者高喊着兄弟般关怀和促其“进步”和“改造”的口号,在兄弟同志之情的名义下,在革命的呼声中,将一个个同志活活折磨至死。同时,组织中,权力欲高涨的人也开始自我膨胀,鼓动着这场内部斗争,而令人唏嘘的是,他们都还是年轻人,大都是不到三十岁,甚至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高呼打倒资产阶级的口号,高举平等大旗,却干下令人发直的事情,被害者中甚至还有怀有身孕的女人,这更让人感到痛心。每当一个年轻的生命逝去时,电影都会来个定格,然后打出字幕,某某某,XX岁,随着影片的进行,这样的字幕不断打出,到了他们内部斗争时期更是频繁到令人窒息的地步,而最令人震撼的是,那个XX岁没有超出三十岁的。而死亡频度的加重也反映出一场革命下的残酷与变异,最开始,他们真的曾经怀着远大崇高的理想,想要争取平等和自由,这些理想或许有些幼稚但是足够真挚,而从开始的街头呼喊到渐渐走向暴力,曾经崇高的理想最终演变成暴力猛兽,吞噬着青春的生命,也最终吞噬他们的理想。

浅间山庄事件被看做是日本赤军运动转向消亡的标志性事件,五个赤军在一家旅馆,绑架女主人,与1635名军警对峙,在造成3死27伤后,五人被捕。整个过程交织着亲人劝降的哭喊,被绑架者的恐惧,更有五人的挣扎与迷失,而在最后,其中最年幼的孩子更是痛苦的揭示了他们的懦弱与失败,那一幕,在五人沮丧与绝望之时,背景音乐不停的唱着“you’re wrong,you’re wrong”,或许,这也是若松孝二发自内心的呼唤。在拍摄《赤军》时,浅间山庄事件尚未发生,而关于联合赤军内部的一系列残酷斗争的真相也没有被深刻的揭示,而那个时候的社会背景是世界性的革命浪潮,那么多青年激情澎湃,愿意告别安逸的生活,来到山区,来到中东,高唱《国际歌》想要追求平等。几十年过去了,回首往事,在《浅间山庄》中,若松孝二带着冷俊,也带着些伤感,特别在影片前半个小时,原田芳雄的话外音带着深深的沧桑感,回顾着与他同年代的那批年轻人悲伤的故事。在浅间山庄事件后,影片用字幕快速交待了些之后的事件,其中最多的词汇是被捕、自杀,伴随着监牢与墓碑,时代开始改变。而巧合的是,在2008年,德国同样有一部总结当年极端主义组织RAF的影片《巴德尔和迈因霍夫》,两相比较,发现RAF和联合赤军的轨迹竟然惊人的相似,而最后的结局都富于悲剧性,而《浅间山庄》与那部德国电影相比,更显冷酷,这倒也是日本传统残酷青春电影风格的体现。

而带着些或者说巧合,或者说启示意义的是,联合赤军衰落之际,又正是RAF兴起之时,极端主义的思想代代相传,跨越国境,直到今天,仍有那么多人为着心中的理想去做着为他人制造悲剧的事情,而与此同时,他们也正在为自己谱写悲剧,历史常常在循环类似的事情,每个年代总有人死于所谓的“理想”。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f1df3cfa38c59a819e51468d.html

2009-06-01 08:25 | 5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6没用 3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粉红下的血红 Meteor(面朝大海, 猪肉白菜)

花了一个晚上把日本粉红电影大师若松孝二1971年拍摄的新闻片<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和他在2007年拍摄的<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下载下来, 上午花了4个多小时, 终于看完了这两部片子. 前一部主要是关于阿拉伯赤军, 后一部主要是关于联合赤军. 1971年的<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是若松孝二跟随...... (2回应)

2010-02-25

花了一个晚上把日本粉红电影大师若松孝二1971年拍摄的新闻片<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和他在2007年拍摄的<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下载下来, 上午花了4个多小时, 终于看完了这两部片子. 前一部主要是关于阿拉伯赤军, 后一部主要是关于联合赤军.

1971年的<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是若松孝二跟随重信房子和她的战友们到中东拍摄的,那时的若松孝二既是一个随军记者/摄像,也是一名不拿枪的追随者.也许是我下载的版本问题,影片看上去有些模糊,不过,还是看到了赤军战士们,和PFLP(主张武力解放巴勒斯坦的巴勒斯坦人民阵线)战士们坚毅的面孔和决心. 从二战后的亚非拉反帝反殖民革命的逐渐兴起到随着古巴革命在加勒比的成功再到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发起,世界革命理论发展到一个至今未曾超越的高潮,世界各地的怀有朴素国际主义情怀的义士挣脱了国籍,阶级,语言等诸多传统限制因素的束缚,把思想化为行动. 日本赤军在国内的惨痛经历和那个时代世界革命及国际主义的相应,使得部分日本赤军西走中东, 而他们的思想和作为,从一个更高的层面看, 比联合赤军更值得称道.

特别有意思的是, <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和<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的导演若松孝二在这两部片子诞生之间的三十余年里主要以导演情色电影而闻名, 只不过, 这些情色电影多是披着情色的外衣, 内里却有一颗严肃而不甘的心. 从早在1967年的<犯された白衣>(被侵犯的白衣),到1969年的<理由なき暴行>(无理性暴行之现代性犯罪)和<赤裸的子弹>到1978年的<十三人連続暴行魔>到1992年的<情欲关系>到2003年的<恋爱星期天>到2006年的<17歲之風景>到2008年的<性贼>. 纵观这些影片, 可以发现一些共同关键字: 暴行, 性, 性暴力, 死亡, 侵犯, 爱, 青春, 理想, 残酷, 血, 欲望, 逃避.

也许受到新浪潮电影和左岸派电影的影响,若松孝二早期的电影时常以日本都市以年轻人为代表的中下阶层的社会处境, 心理, 爱情, 性和理想破灭为主题. 时常出现的暴力,侵犯,残酷等镜头也许恰是对日本当时的社会现实的折射. 人在面临压迫和危机时总会寻找一种解决的途径,而在60年代的世界革命风潮影响下, 这种解决的途径在抗议无效示威无果矛盾逐步激化后,解放逐渐替代了解决,从此,追求进步的重信房子们踏上了解放全人类的光荣之路,也是一条不归之路,但绝不是一条绝路. 而若松孝二则一直在粉红电影的掩护下,探究着血红在日本的未来的可能性, 因此尽管<赤軍PFLP世界戦争宣言>比若松孝二一贯的粉红色调要浓重许多,甚至到了血红的地步,而这样的血红,才真的算是若松孝二真实内心的写照.

2007年,在<日美安保条约>签订的56年后,71岁的若松孝二拍摄了<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这部回顾联合赤军的纪录电影(这不算一部严格的纪录片). 我不恨清楚年逾古稀的若松用了多么长的时间来策划筹备这部电影, 但我相信,1971年后被判永久不得离开日本的若松的内心从未放弃过对进步理想和一个新秩序的探索和思考. 然而时代已经不是当年那个激动人心的时代, 如今的日本在经历了经济的辉煌后每况愈下, 而社会层面, 日本青年人的整体价值观也早已不是当年学生运动风起云涌的追求进步, 每一个人为了生计而奔波, 颓废, 无奈, 低落形似今天的中国的许多青年. 在一个为每天的生计劳碌而无暇多思的时代, 一部怀念和反思父辈人甚至祖辈人光辉岁月的片子意味着什么? 而片中残酷的内部斗争, 自我批评与互相批评的描写镜头的出现, 固然是一种深深的反思.

谁也无法猜透另一个人的心思, 对于若松孝二, 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导演生涯后, 他似乎在用<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告诉大家, 尽管年逾古稀,但他并没有老,对现实的批判也从未停止,只是相比几十年前的热血情怀与革命浪漫主义色彩,如今的他更加的冷静和注重反思,希望从未因失望而变成绝望,因为人只要还活着,总会孕育新的希望.

谨以此文向若松孝二导演以及所有为了世界的正义而不懈奋斗的人致以由衷的敬意.

2010-02-25 16:12 | 2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没用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Jim O'Rourke的配乐浑身透着冷气 vendome(無毛人)

阴沉、微弱而急促。特别是前三分之一配合黑白字幕,冷酷阴郁,极赞。 You’re wrong,You’re Wrong。 若松孝二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极度冷静而中立的视角,他极度内敛的高超是国产同类挂羊头卖狗肉的电影所远远未及的。关于那个时代,看完RAF后开始能够反思。信仰无罪,死于理想。自从......

2010-03-15

阴沉、微弱而急促。

特别是前三分之一配合黑白字幕,冷酷阴郁,极赞。

You’re wrong,You’re Wrong。

若松孝二在三个小时的时间里始终保持极度冷静而中立的视角,他极度内敛的高超是国产同类挂羊头卖狗肉的电影所远远未及的。

关于那个时代,看完RAF后开始能够反思。

信仰无罪,死于理想。

自从第一天,各国的学运命运始终就是悲哀的,那些历史过后一味嘲讽的态度是相对狭隘的,始终觉得,它的来源和特性就决定了它最终早夭的悲剧命运。

另,Arata真冷峻。

2010-03-15 19:36 | 回应 你认为这篇评论:有用 没用 推荐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 更多影评(共9条)

三个小时的革命 西街(非线性靠谱青年)

当西方的年轻人在伍德斯托克打滚做爱抽大麻的时候,东方的年轻人拿起了武器 以前一直不明白这些出身中产,家境优越的青年内心何以蕴藏着这样愤怒的能量。如果说越战对美国的青年还是一个现实的存在,那么包括越战在内,帝国主义,民权运动,红色中国,世界革命,对日本的青年来说不过是一个个遥远而抽象的符号。片中第一......

2010-03-24 那时节不光中国人不靠谱 洛城上空的麦田

全世界爱好革命的人们都不靠谱 日本警察真tm克制,都这样了还不开枪,想想咱天朝,坦克早压完事了...... (2回应)

2009-12-05 秀才造反 十年不成 cheff

赤军极左的天性决定了它对内残忍的特性 也就是对待党内同志更加残忍无情 为了权利 这几乎是所有极左组织特点 苏共大清洗 柬埔寨 红色高棉 那个不是在革命成功 或未成功就把屠刀伸向自己人?再说电影本身 动用几十人拍的片子 加上录像回放 就拍了近三小时 真的是节省成本啊 ......

2009-07-06 > 更多影评(共9条)

"联合赤军实录:通向浅间山庄之路 実録?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论坛 · · · · · ·

资源没了 来自suffering0 5 回应 2010-03-24

哪位真人再给放个RF呢。。。 来自悼粪斋诸佛 2010-02-18

RF-DL 来自熊仔俠? 12 回应 2010-01-06

OST 来自嚅 2009-12-08

若松孝二访谈《联合赤军》 来自小凯曦光 2009-11-30

> 浏览更多话题

3张二手碟欲转让 (7.50 至 20.00元)

> 点这儿转让 有660人想看,手里有一张闲着?

X

登录 · · · · · ·Email:

密 码: 忘记密码了

在这台电脑上记住我

>还没有注册... 豆瓣电台,你的私人音乐电台

你真正想听的好音乐,即刻点击,即刻享听。

以下豆列推荐 · · · · · · (全部)

2005-2009年日本《电影旬报》年度十佳影片 (木卫二)

2008日本电影旬报总排名(含积分)【3.9更新中】 (xxhhcc)

日本四大情色导演作品 (浪)

20年历届《电影旬报》10大佳片(1989年--2008年) (桃桃林林小淘淘)

Sight & Sound 10年世界电影代表作 (newlight)

谁看这部电影?

芋头

今天下午想看

乌鸦的女儿

3月25日想看

六州歌头

3月25日看过

西街

3月24日看过

tags:日本

> 347人看过

> 660人想看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常去的小组 · · · · · ·

Leslie Cheung (985) 我们爱讲冷笑话 (137867) 温州豆瓣 (3423) Cranberries (2380) 論語 (2083) 国货护肤 (28447) 索易推理俱乐部 (3300) 民谣小屋 (1913)

喜欢这部电影的人关注的活动 · · · · · ·

一噸半杂音。演出及纪录片放映

时间:2010-04-04 18:00

地点:上海 徐汇区 番禺路888号(艺术世界杂志社)零时艺术中心

92人关注 2010肖邦诞辰200周年系列活动

时间:2010-03-01 07:00

地点:Paris Salle Pleyel

35人关注 真实电影节 Cinéma du Réel

时间:2010-03-18 10:00

地点:Paris Centre Pompidou 蓬皮杜中心

77人关注 闹上海第三十四回暨虐护六周年

时间:2010-04-24 15:00

地点:上海 杨浦区 昆明路721号12

82人关注

> 收藏这部电影的5个小组

订阅关于実録?連合赤軍 あさま山荘への道程的评论:

feed: rss 2.0

? 2005-2010 doub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豆瓣 · 联系我们 ·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豆瓣服务(API) · 手机豆瓣 · 品牌俱乐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6833.html

更多阅读

从李银河和刑质斌被骂想到的 你好哇李银河

“只知道不要什么,不知道该要什么”——从李银河和刑质斌被骂想到的谢轶群有两位女士近来挨了公众不少骂,一个是社会学家李银河,一个是中央电视台资深播音员刑质斌。

韩红被骂惨了 韩红被骂

看看韩明星的这个亮相,“跨度”够大吧。韩红被骂惨了这几天一直忙于其它的事,没有来得及到韩红的贴吧或其它网站上去看,但是不用看也知道,这几天韩红肯定要被唾液淹个半死了。我是没有那个闲功夫,如果有,我也得去骂她几句。因为,她该骂,而且

戴旭微博被骂是否罪有应得? 刘少奇罪有应得

戴旭微博被骂是否罪有应得?张殿成周边一些国家与中国的主权之争日益激化,使得中国外交面临“四面楚歌”的局面。军队的一些对外强硬派势力不断发出自己的声音,正是这种形势的结果。最近,中国网络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批评贬低中国军中

园林中常用地被植物介绍 常见园林地被植物

园林中常用地被植物介绍作者:admin发布时间:2011-1-24阅读次数:89字体大小: 【小】 【中】【大】-园林工作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已驯化和引种了大量野生或外来的优良地被植物种类在园林中应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北方园林中广泛使用的地被植

声明:《中泉英雄 中泉英雄被骂哭》为网友深夜忽梦少年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