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侃三国之二十四——沮授的表字问题 三国杀沮授台词

沮授何许人也?袁绍手下谋士也。三国广平人,曾任韩馥别驾,袁绍占据冀州后,成为其谋士。官渡之战甫启,沮授即提出“持久战”消耗曹操粮秣之计,不被袁氏采纳。后袁绍兵败,沮授被擒。操得之大喜,称曰:“孤不早相得,天下不足虑。”但沮授誓死不降,终被杀。

历史有时是如此地相似。多少年后,司马懿重用此策,灭掉了一生劲敌诸葛亮。又多少年后,英明领袖毛泽东面对侵入中原的倭鬼再次提出“持久战”的决断。《孙子兵法·谋攻篇》曰:“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事实也证明,在敌人实力暂时强于自己时,避其锋芒以拉锯形式搞持久战是最好的办法。可惜袁绍当时被“河北盟主”的假象冲昏了头脑,不用沮授之计,终致败亡,可惜可叹!

少时读《三国》,对沮授和田丰明珠暗投,不但不为所用而且被忌就甚为同情。于是开始翻阅有关沮授的史料,却发现可怜的沮先生留下的史料竟然如此之少,翻遍《三国演义》、《三国志》、《后汉书》、《资治通鉴》,却发现沮先生竟然连表字也不详?!与三国同好交流,得到的则是“则注”、“公与”、“文仲”、“星显”等一堆,但却都语焉不详。后来有人信誓旦旦是说“沮授字则注”,且有据可查,语出《四库全书总目纲要》。于是钻牛角尖的劲头上来,找来此书细细翻看,果然在其第六十五卷下找出如下一段:“故於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犷平字则引续汉书郡国志注犷平县名属渔阳,甬道字则引汉书高祖二年与楚战筑甬道,赘旒字则引公羊传,先正字则引文侯之命,释位字则引左传,致届字则引诗,绥爰字、率俾字、昬作字则皆引书,纠虔天刑字则引国语。”但细细品来,这个说法却也大成问题。

古书当然无标点符号,所谓有也是今人为便于阅读加上的(现代标点符号是五四时期才从国外引进的)。即以“故於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为例,我翻阅的标点是“故於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但细想来,这句应断为“故於《魏志·武帝纪》沮授字则注‘沮音菹’”,应该是对“沮”字进行以字注字的注音。不然,若按此,这段后边几位不都成字“则引”了吗?而且细推起来,按古人取名字的方法,即如相近、相反、相辅来说,“则注”与“授”也毫不搭界。这么说来,倒是“公与”还沾点边。后来再问,这“公与”的说法却是来自电剧视《三国演义》,只是不知出处为何?

呵呵,掉书袋里了。就此打住!

乱侃三国之二十四——沮授的表字问题 三国杀沮授台词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6820.html

更多阅读

释义《二十四孝》故事 上卷 二十四孝图的故事

专题简介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百善孝为先。二十四则小故事,诠释古人如何孝义。一.孝感动天  孝感动天《孟子》、《荀子》、《史记·五帝本纪》均载:舜大孝,父顽、母嚣、弟傲,他忍

大唐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凌烟阁功臣有薛仁贵

凌烟阁是原本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贞观十七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人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时常前往怀旧。李世民是很会当皇帝

声明:《乱侃三国之二十四——沮授的表字问题 三国杀沮授台词》为网友舊綪鉃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