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词赏析 苏轼的浣溪沙赏析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编辑本段注释

1 泗州:安徽泗县。

2 南山:在泗州附近,淮河南岸。

3 洛:安徽洛河。

4 蓼茸:蓼菜嫩芽。

5 试春盘:旧俗立春日馈赠亲友,以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谓“春盘”。因时近立春,故此云“试”。

编辑本段词牌知识

双片四十二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后片前二句多用对仗。另有《摊破浣溪沙》,又名《山花子》。双片四十八字,前片三平韵,后片两平韵。

格式一:

(前片)

⊙●⊙○⊙●△,

⊙○⊙●●○△。

⊙○⊙●●○△。

(后片)

⊙●⊙○○●●,

⊙○⊙●●○△。

⊙○⊙●●○△。

* * * * *

格式二(摊破格):

(前片)

⊙●○○⊙●△,

⊙○⊙●●○△。

⊙●⊙○○●●,(可作●○●)

●○△。

(后片)

⊙●⊙○○●●,

⊙○⊙●●○△。

⊙●⊙○○●●,

●○△。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这首南山纪游之作,掇拾眼前景物,却涉笔成趣,寓意深刻,有自然浑成之妙。元丰七年(一0八五)三月,苏轼在黄州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据《宋史》本传,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元丰七年东坡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

由于在此之前,东坡从未遭受过如此大的打击和屈辱,因此,此词意境更是不同于它。心情比较轻松,一路上颇事游访。畅游庐山,在江西筠州探视了胞弟子由,到金陵又兴致仕

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买田江干、相偕归隐之约。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本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编辑本段赏析   这首南山纪游之作,掇拾眼前景物,却涉笔成趣,寓意深刻,有自然浑成之妙。元丰七年(一0八五)三月,苏轼在黄州贬所过了四年多谪居生活之后,被命迁汝州(今河南临汝)团练副使。据《宋史》本传,神宗手札移轼汝州,有「人材实难,不忍终弃」之语。元丰七年东坡离开黄州赴汝州,最困顿的黄州时期终于脱离了。由于在此之前,东坡从未遭受过如此大的打击和屈辱,因此,此词意境更是不同于它。心情比较轻松,一路上颇事游访。畅游庐山,在江西筠州探视了胞弟子由,到金陵又兴致仕家居的王安石酬唱累日,且有买田江干、相偕归隐之约。这年岁暮,苏轼来到泗州,本词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

小序中提到的刘倩叔,不详其人。查傅藻《东坡纪年录》,元丰七年内,东坡与之同游泗州南山并都有词记述的,有十一月晦日之刘仲达,为眉山旧相识,作〈满庭芳〉;十二月之泗州太守(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七谓名刘士彦),作〈行香子〉;同月二十四日之刘倩叔,作〈沅溪沙〉。词序称「泗州刘倩叔」,又不带写官职,当不是前二刘。按东坡诗集元丰八年正月泗州作有〈书刘君射堂〉诗,施元之注谓《续帖》刻石有东坡自注云:「刘曾随其父典眉州」(分类本此诗题为《刘乙新作射堂》,题下注「乙父尝知眉州」。)故诗首句称「兰玉当年刺史家」。王文话《苏诗总案》因谓此诗中「刘君」与二刘(士彦、仲达)不合,乃家于泗州者,即刘倩叔。可备参考。盖词题称「泗州」是指其本籍或寄籍;其父曾知眉州,与东坡沾一层关系,故同游南山,并得他为射堂题诗。

赏析二:

赏析 细雨斜风作小寒 ,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这首小令是以时间气候为序来铺叙景物的。从细雨写到天晴,层次非常清楚。上片写南山雨后的风情之景。第一句写风斜雨细,瑟瑟寒侵,这在残冬腊月是很难耐的,当然更不是一个很好的游山玩水的气候,可是东坡却只以「作小寒」三字出之,表现了一种不大在乎的态度。首句交代了时序,十二月二十四日与朋友游了南山;南山附近有个十里滩,这一带淡烟疏柳,风景极美,故曰「淡烟疏柳媚晴滩」,写小雨后的景色,雨脚渐收,烟云淡荡,河滩疏柳,尽沐晴晖。俨然成了一幅淡远的风景图画了。「媚」字下得漂亮,雨过天晴,十里滩一带景色妩媚,由何来添其妩媚呢?烟、柳。用淡烟和疏柳点缀出晴滩的妩媚。一个「媚」字尤能传出作者喜悦的心声。「媚」代表了一种动态之美也。作者从摇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觉察到萌发中的春意,把快要入春的感觉,用「媚」字点出来。于残冬岁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机,这正是东坡逸怀浩气的表现。「入淮清洛渐漫漫」:「漫漫」形容水盛的样子;淮,淮河,洛即洛涧,发源于安徽合肥,北流至怀远入淮河,泗州在淮河北面。近人周笃文以为:「入淮」一句寄兴遥深,一结甚远。清洛入淮之处距泗州不近,非目力能及。而词中提到清洛,是一种虚摹的笔法。作者从眼前的淮水联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涧,当它汇入浊淮以后,就变得浑浑沌沌一片浩茫了。这是单纯的景物描写吗?是否含有「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的归隐林泉的寓意在内呢?笔者以为:姑且不论苏轼站在南山上是否看不看得到清洛入淮的景象,但即使真看不到,句子同样是可以成立的,它当然可以是东坡的想象 ,在看到淮河、十里滩的景色后,由于春天的即将到来,气候也渐渐暖和,也许山上雪水融化了,更往上源的洛水注入淮河,所以水势渐渐盛大起来。至于周先生所言的,具有归隐林泉的寓意,可说是一新说法。但有了这样的念头,是否下片词意应继续阐发此意?但观下片,似乎不然;况就东坡而言,他应是仍一心想回到朝中,为天子所用,所以并不认为他具有退隐的想法。故应是承上句而来的写景句。阳光洒满滩头,烟柳也显得妩媚,清澈的洛水流入淮河水势渐大,更加清波浩渺。本来是冬天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么富有春意。

雪沫乳花浮午琖,蓼茸蒿笋试春盘。 下片写友人款待春盘初试的杯盏清欢。一起两句,作者抓住了两件有特征性的事物来描写:乳白色的香茶一盏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盘。两相映托,便有浓郁的节物气氛和诱人的力量。「雪沫」句写点茶,用笔入微,蔡襄《茶录》:「凡欲点茶,先须燲盏令热,冷则茶不浮。」又云:「钞茶先注汤,调令极匀,又添注入,环回击拂,汤上盏可四分则止。视面色鲜白,着盏无水痕,为绝佳。」这可视为对「雪沫乳花」的详尽的注解。午琖,琖即盏,中午时的茶盏,指的就是午茶,这整句可说是对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绘。「蓼茸蒿笋」,即蓼芽与蒿茎,这是立春的应时节物。《风土记》:「元旦以葱、蒜、韭、蓼、蒿芥杂和而食之,名五辛盘,取迎新之意。」东坡此次出游为腊月廿四日,距春节很近,故得以预赏春盘以应节候,试春盘即指初尝春菜。古代习俗,于立春之日,以蔬菜、糖果等置于盘中,互相馈赠,谓之春盘。《摭言》:「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菜盘相馈贶。」《四时宝镜》:「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元陈元靓《岁时广记》卷八引《皇朝岁时杂记》:「立春前一日,大内出春盘并酒,以赐近臣。……民间亦以春盘相馈。」明王三聘《古今事物考》:「立春日,春饼生菜相馈食,号春盘,唐以前有之。」唐代杜甫即有〈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苏轼以樽俎间的微物入词,本是很难讨好的。可是东坡却用以入词,而且是用一种属对工整的形式来为的,这就难上加难。试看「雪沫」「蓼茸」二句,词性字声,纤悉皆合,既工整熨贴,又流转自然,可见笔力之健举。

人间有味是清欢。

〈浣溪沙〉为六句七言之体制,上下片皆以单句作结,故末句之经营,十分重要。即如下片以「人间有味是清欢」作结,则前面所铺陈的景物,如午琖之茶香,春盘之蔬美等等,一并升华为清欢之意趣了。其饾饤细物,并成妙谛,而不以琐屑为病者,就在于煞尾收得好,有画龙点睛,叫破全篇之功效。近人刘永济《词论》云:「小令尤以结语取重,必通首蓄意、蓄势,于结句得之,自然有神韵。」持论此词,真有笙磬之合。一经结句点破,在此之前的细雨小寒,晴滩烟柳,无不与词心契合,并化清欢了。清欢是一种幽静的乐趣,主人用清茶时蔬来款待他,他深觉这是有兴味的清欢。这是一个人经历过挫折打击之后的一种「自适」,多半要阅历人世浮华、一番挫折之后,才能有的一种体认。这是一种人生体悟,人一定要经历过挫折;得和失,大体都要失去过、受过大挫折后才能去珍惜。有时想想自己阅历还少,对什么事情都看得很严重;等到真正碰一些大挫折之后,才会发现以前种种,真是小情小怨、少不更事,那时你的人生就会到另外一种境界去了。像东坡,置之死地而后生,他整个人生态度就不一样了。「人间有味是清欢」表面看来是如此轻松,实则是经历过苦难之后所散发出来的风姿。「人间有味」,是一个怎么样的「味」?在林林总总、纷纷扰扰的尘世,对东坡而言,全都可抛开了,只要有几盘蔬菜,一杯热茶就可以满足他,这就是人生;对他来说,最有味的莫过于「清欢」了。「清欢」是一种远离世俗干扰、词人自得的乐趣与境界,而这种自得也许是不同于他人的,它是作者情感的升华,是对生活深深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人间有味是清欢」,一个具有哲理性的命题,用作词的结尾,却自然浑成,有照彻全篇之妙趣。此诚所谓「意到语工,不期高远而自高远」之作也。

结语

人们常以「以诗为词」作为东坡词的一大特色,认为此举扩充了词的内容,提高了词的意境与地位。诗词本应情志之所出,是文人对于生活中自然人文一切所见所闻所感之事理的一种表现。刘熙载《艺概》有云:「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卷四〈词曲概〉)杜甫之作,本就是以真情郁志,其内容广博,姿态横生,方能成诗之大家,行千古于不坠。东坡词作便是如此。窥其词之内容,博大之至,无一不入词,单是就此阕〈浣溪沙〉来看:登山临水,写景抒情,记风土节候,述农村生活事物,很多从前词人不会写入词作中的语句内容,都在东坡的词作中可见,甚至将其经验智能、生活兴味都自然融入词中,理趣超卓,真情沛然。由此阕〈浣溪沙〉更是深见子瞻对待人间事物的深情至意。他能「从『小中见大』、『凡中出奇』。所以在生活现实中,常能发挥『应机转化』的效果:平凡琐碎事物,他往往『触处成趣』;艰危困顿环境,在在『绝处逢生』。他又『能入能出』,能轻易地深入人生自然界各种事物的核心之中,倾听其细语或独白,探索其生命奥秘,了解其灵妙信息,然后超然而出,以人们通晓易解的言语,毫无沾滞的传译出来。」 也因此,他才能从「蓼茸蒿笋试春盘」中,感受到「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至乐!

赏析三

这是苏东坡学士在游山时体味了一番清茶野餐的自然情趣后,从内心深处发出的感叹。这不是寻常之笔,苏东坡对人生的思索太深刻了,里面包藏着耐人寻味的哲理,特别是最后这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吃野菜无疑是最平凡的清欢,是人间最朴实的滋味。没有作秀的菜肴,没有造作的语言,清澈如斯!

“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诠释成“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于――对宁静、素雅、清馨、简朴、自然、平凡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品味野菜的清香,胜过山珍海味;观赏路边的石头,胜过闪闪发光的钻石;倾听林间鸟鸣的声音,胜过提笼遛鸟的感受,……也许这些就是“清欢”吧。“清欢”是一种心态,一种难以把握的超凡脱俗的心态。“心闲午来天地宽”嘛!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是很高尚的,它不同于“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那种尽情的欢乐, 不同于“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 这样悲痛的心事,不同于“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 有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壮激情怀;有欧阳修“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的绵绵情恨;有纳兰性德“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的无奈哀伤;有王国维那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的刻骨感触。

“人间有味是清欢”我最喜欢这一句,总觉得是在愁苦之间带着微微的笑意。苏轼写这首词时正被贬官,离开了社会的中心位置,不可能过钟鸣鼎食的富贵生活,他却从平常的春茶与素淡的春菜中发现了生活的诗意,得出了“人间最有味道的东西是清幽生活的情趣”这一结论。人生蹭蹬,几乎每一个人都要往返在艰辛的世路上,属于自己的清闲时光太少了,因为少,才弥足珍贵。

有了清闲的时光,就能品味“清欢”的滋味吗?这要看人的情趣,缺乏情趣,形如槁木,即使有再多清闲时光又有何用呢?宝贵的时光在酒宴上、牌桌上、钓鱼上还有文山会海上被敷衍过去了,留下的只能是苍白和空洞。对本来就在身边只要稍加细心就能体察到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对生活漠然处之,品不出清茶的悠长滋味,看不见蝴蝶在野炊的梨花林里轻盈舞姿。“为什么我的眼中总含着泪水,因为爱土地爱得深沉。”正像诗人艾青那样因为缘于对土地,对人生真挚的爱,眼中常常饱含着晶莹的泪。不拥抱生活,失落了情趣,那能体会到人生的“清欢”呢?

与“清欢”相反的“浮躁”,数年前就被人们认为是现代人的通病,有那么些附庸风雅的感觉。确实,“浮躁”对现代人来说是多么痛切的顽症呀。无数的人在追逐那个虚无的“桂冠”,乐此而不疲。恬淡的心态被横流的物欲所取代,清闲的时光也被觥筹交错的应酬所吞噬。

有个网友说,对“人间有味是清欢”有疑虑。她说上网半年来,爱过,恨过,伤过,痛过,怨过,努力过,绝望过……百般滋味,到最后一切一切散与云烟。徒留那一道抹不去的痕迹,从岁月的夹缝里看它,淡淡的若隐若现。当往昔的风拂过,总有那么丝丝痛恨从心底油然而起,躲不开,甩不掉。酸,涩,苦,疼,哪一样比当初减弱了伤人的威力?哪种滋味不曾刻骨铭心?

我不由想起了古人说的一句话:宁静而致远。

在短暂的人生中,世间的一切恩恩怨怨,功名利禄皆为短暂的一瞬,转眼之间即成为过去。灾祸与福分,得意与失落,在人生中只是短短的一瞬间,我们为何不能达到“宁静而致远”的美好境界呢?

宁静是一种超脱。宁静不是平庸,而是一种处世的平淡,充满着内涵的幽远,超脱的清馨。做工作,修身养性,需要宁静,业余生活也需要宁静。现代生活节奏加快,岗位竞争激烈,谁都会感到工作压力大,生活负担重,心境易于失衡,面对滚滚红尘潮浊浪,与其去紧张地追逐烦恼,不如先让自己暂且安宁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如其临岸观鱼,不如退而结网。这是生活的超脱,这种超脱只有在宁静中才能体味得到。
浣溪沙苏轼词赏析 苏轼的浣溪沙赏析

宁静是一种思考。宁静使人学会思考,思考也需要宁静。宁静的思考是一种冷思考,理智的思考。宁静的超脱是经过不断思考而来,超脱不是绝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一种脱俗的精神境界,是思考的结晶。没有这份思考,思想的境界是不会升华的。

宁静是一种舒心。生活中有掌声、有鲜花、有赞美,但鲜花、掌声和赞美不会永远,时过境迁,留下来的是冷漠和孤寂,喧闹的赞美声过后也许是失落,只有宁静才会使心态永恒。宁静使人心灵纯净,做事顺心,在舒心的情绪中生活,在安宁的净土上耕耘,事业才会有所建树和成就。

只有“宁静”才能“清欢”,“宁静”虽然给人一种“淡”的感觉,有那么点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却“淡”里面蕴含着饱满充实的情感,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一种仙果,才入口淡而无味,可愈嚼愈觉甘美,芳香浸入心脾,不觉令人飘飘欲仙。“清欢”是深藏在骨子里的,非细品尝不可,最是悠远绵长。

朋友,请你请忘却身边的得、失、宠、辱,吸吮人类智慧的精华,抛去烦恼,复归安宁,去品尝人生的甜汁,去守住宁静的温馨。

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四: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6056.html

更多阅读

读苏轼的《留侯论》 苏轼的读书名言

读苏轼的《留侯论》原文: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于圯(yi)上之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

苏轼的散文创作 苏轼的散文作品

苏轼的散文创作在论及苏轼的散文创作时,首先要注意到他的文学思想与北宋文学变革运动中其他人有显著不同的地方(这不仅与散文有关)。当然,在表面的基本原则上,苏轼与欧阳修是一致的;他在为欧阳修《居士集》所写的序中,赞扬欧阳氏“其学推韩

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大地的一切都苏醒了 描写春天的美文佳句

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 大地的一切都苏醒了啊,大地的一切都苏醒了,一切都在争着更换春装,就连那棵粗壮苍劲的老树,也发了新芽呢!春是什么春是那明月清风,柔媚清朗,在苔痕映照的静寂林间,清冽缠绵的旋律翩然飘临,希望伴着歌声在阳光中冉冉升

声明:《浣溪沙苏轼词赏析 苏轼的浣溪沙赏析》为网友曾天真现成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