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著名的巴尔的摩内港旅游区,远远的可望见高坡上矗立着一面巨大的星条旗迎风招展。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的诞生,是和矗立在炮火中的国旗紧紧连在一起的,而巴尔的摩就是美国国歌的诞生地。
1812年,不甘于北美殖民地独立的英国再次对美国发动战争,为了捍卫新生的国家,美国开始了“第二次独立战争”。
巴尔的摩市东南的麦克亨利堡是个五角星状的军事要塞。它建在一个小半岛上,扼守着进港要冲,是抗击英军进犯的前哨阵地。1814年9月,英军在火烧华盛顿后,舰队直扑巴尔的摩的麦克亨利堡,当时,一位美国青年律师弗朗西斯·斯科特·基为营救被俘的医生朋友,登上了英军旗舰“布拉依茨”号与英军交涉,因英军正拟向港内的麦克亨利要塞进攻,为防止泄密而扣留了他。9月13日,英舰通宵猛烈炮击要塞,目睹惨烈的鏖战,弗朗西斯心急如焚。因为失去地面部队的配合,英军最终放弃了攻占。9月14日凌晨,当弗朗西斯在甲板上透过未尽的硝烟看到星条旗依然在要塞上空高高飘扬时,感慨万分,爱国激情与诗人的灵感顿时迸发,即景在一张信纸的背面写下了后来成为美国国歌歌词的诗句,叠成四折放在胸前的口袋里,就这样,美国国歌在英国军舰的甲板上诞生了。获释后弗朗西斯立即在巴尔的摩完成了这首诗,诗名为“保卫麦克亨利要塞”,9月20日被《巴尔的摩爱国者报》和《美国人报》同时发表,歌词发表后,在一法官的建议下,配上了美国作曲家约翰·斯塔福德·史密斯创作的一首进行曲,并更名为《星条旗之歌》,很快不径而走,流传全国。1898年在美国对西班牙战争期间,社威海军上将下令把《星条旗之歌》作为海军典礼上的必奏之曲。1916年威尔逊总统下令把《星条旗之歌》列为一切军事典礼上必奏之曲。直到1931年被美国国会正式定为国歌。美国国歌歌词共四节,绝大多数场合只唱第一节。
星条旗之歌(第一节歌词)
哦,你可看见,透过一线曙光,我们对着什么,发出欢呼的声浪?谁的阔条明星,冒着一夜炮火,依然迎风招展,在我军碉堡上?
火炮闪闪发光,炸弹轰轰作响,它们都是见证,国旗安然无恙。
你看星条旗不是还高高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美国国歌星条旗之歌(The Star-SpangledBanner),经常被译作《星条旗永不落》”。虽然这种译法与另一首美国国家进行曲《星条旗永不落》(The Star and StripesForever)重名,并且与英文原意不符,曲调各异,但该译法的使用依然相当广泛。
麦克亨利堡已被辟为美国国家纪念地和历史圣地供人们参观瞻仰。
(网络图片)
一面巨大的美国国旗在巴尔的摩上空迎风飘扬。
美国的国旗通称星条旗(the Stars andStripes)。1818年4月4日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规定国旗上红白相间的条纹为13道,其意即代表原来北美最早独立的13个州;旗左上角为蓝底和白色小星,小星数目与州的数目相等,随着美国领土的不断增加,现已增为50颗小星。国旗上的白色象征清白,红色象征荣誉,蓝色象征正义。
美国历史上第一面星条旗的产生没有确切的历史记载,一个广为流传说法是,北美画家威廉.巴雷特在“大联合旗”的基础上,把左上角的“米字”替换为13颗无规则排列的白色六角星。1777年6月的一天,当时的首都费城拱门街239号贝茜·罗斯夫人的裁缝铺里来了贵客,他们是北美13个殖民地起义军总司令乔治·华盛顿将军和金融家罗伯特·莫里斯,他俩是由在独立战争中阵亡的丈夫约翰·罗斯的叔叔乔治·罗斯上校带来的,后两者都是华盛顿领导的一个旗帜委员会的成员。客人请罗斯夫人根据他们提供的草图缝制一面共和国的国旗。年轻的女裁缝一口答应,并建议将草图上的六角星改为五角星,理由是剪起来容易些;还提出把13颗星排成一个圆圈,使之显得更加匀称。华盛顿采纳了她的意见。这样,第一面由13道红白相间的彩条和13颗排成一个圆圈的白色五角星组成的“星条旗”诞生了。1777年6月14日,大陆会议正式批准这一样式的“星条旗”为美国国旗。
这张照片是一位热心的美国朋友为我们拍摄的。在美国,你如果拿着相机在拍照,经常有热心的美国朋友会问你:Let me helpyou?(要我帮你拍一张吗?)
巴尔的摩最吸引游人的还是内港游览区。它本是以前的码头,经过修整翻新,改造为观光、娱乐和购物区,成为老市区复兴的一个典范。如今的巴尔的摩成了观光景点,它美丽、静谧,静静的水面上停泊着各种舰艇,四周萦绕着各色地标建筑物,波光水影,色彩流离。1985年11月7日,巴尔的摩市与我国福建省的厦门市结为友好城市。
巴尔的摩市是马里兰州最大的城市、首府和经济中心,同时是大西洋岸重要的海港和美国东部重要的文化城,距华盛顿仅60多公里,70多万人口,其中黑人约占55%。著名的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创建于1876年,是美国著名的私立大学之一。华人聚居的唐人街颇具规模,通行普通话、福州话和广东话。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1小时车程。
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
图中左边最高的建筑由著名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世界贸易中心大厦,是世界最高的五角形建筑。图中间一栋顶部成玻璃金字塔状的新奇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它就是巴市第一名胜——国家水族馆,建于1981年,有5层展厅,展出了5000多种水生生物。最右边的尖顶建筑是植物馆。
内港水面则是游艇、帆船和脚踏船的世界。
港内停泊着一艘三桅战舰“星座号”。它是美国立国之初的战舰之一,1797年在巴尔的摩下水,曾在海上屡立奇功。退役后,在它的最初启航地--巴尔的摩港建成博物馆,1961年被列为国家文物。
1904年2月7日,巴尔的摩市发生大火,整个城市几乎被烧毁。从华盛顿、费城、纽约都有消防队赶来救援,但由于各地消防水龙头接头大小标准不一致,救援人员面对大火无能为力。这件事件导致了国家标准与技术院(NIST)的诞生。
游船码头。
植物园前停泊着一艘二战时期的潜艇。这艘潜艇曾击沉二战时最后一艘敌舰,是当时最先进的潜艇。
繁华的商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