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角,再见!
2014年12月28日,一条不起眼的新闻告诉我们,位于柴达木盆地边缘,天棚与察汗诺站间的青藏铁路新关角隧道正式建成通车,列车穿越关角山的时间,由以前2小时缩短为目前的20分钟。海藏咽喉从此打通,但最美的风景也永远被我们错过。
关角,在藏语中的意思是“登天的梯”,仅从名字就足见这里地势的高峻险要。这条祁连山的余脉平均海拔达4000米以上,是柴达木盆地与青海湖区的天然分水岭。从青海湖北侧经柴达木盆地南下西藏,关角山是不得不翻越的天险。
绿皮小票行驶在蓝天下的关角展线
关角展线示意图
修建于上世纪6、70年代的老关角隧道位于海拔3692米处,全长4010米,不仅长期雄踞我国隧道海拔榜榜首,也是施工和运营条件最为艰苦的隧道。隧道早在1958年便开始建设,未及建成便停工下马。1974年复工,1978年成功贯通。
两层展线上对向而行的列车比邻而立
关角山海拔高、地质脆弱,当年修建青藏铁路一期工程时,为了尽可能缩短分水岭隧道的长度,青藏铁路在关角山两侧都修建了极为复杂的展线,在直线距离只有30余公里的两侧山谷间,铁路需从海拔3370米的天棚站爬升到海拔3692米穿越分水岭,再降低到海拔3290米的察汗诺站。
驶出关角站
尤其是关角山南坡,由于河谷长度的限制,铁路必须要在直线距离仅有17公里的关角隧道南口与察汗诺站间,将线路高程降低400米。为此青藏铁路在该地共修建了3座车站5组展线:关角隧道与南山站间的S型展线;南山站与二郎站间的S型展线;二郎站与洛北站间的S型展线与螺旋形展线;洛北站与察汗诺站间的马蹄形展线。这其中,二郎站与洛北站间的螺旋形展线,更是中国目前唯一运用中的露天螺旋形展线。整个关角展线群的复杂与精彩程度,与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瑞士阿尔布拉铁路和伯尔尼纳铁路相比毫不逊色,海拔高度更是远胜后两者,足以成为世界铁路建筑史上的经典。只是由于甚少宣传的缘故,整个展线群如藏深闺中的少女,至今不为世人所熟知。
螺旋线全景
鲜花盛开的高原上
由于海拔高坡度大,关角路段一直是青藏铁路的瓶颈路段。2007年,青藏铁路西格段复线电气化改造开工后,为了彻底打通关角瓶颈,一条直接连接天棚站与察汗诺站的新关角隧道开始施工。新关角隧道平均海拔3600米,长度达到惊人的32.46公里。新关角隧道于2014年4月15日全线贯通,2014年12月28日全线通车。它不仅是目前中国铁路最长的隧道,也是世界超长隧道中海拔最高的一座。新关角隧道通车后,列车将能以160公里的时速快速穿越关角山。不过,新关角隧道的通车虽然打通了青藏铁路的最后瓶颈,但老线上堪比世界文化遗产线路的精彩展线群却从此退出历史的舞台。
2012年盛夏,我曾驱车探访青藏全线。往返路过关角,记录了少量老关角展线周边的精彩风景曾经的精彩.新线开通,老线废弃。遗憾之余,只能找出当年拍摄的照片,纪念只能再梦中出现的美丽场景。
凭心而论,新关角隧道和一系列新建铁路的开通对铁路本身来说是巨大的利好。但有时也在想,很多当年精彩的老线,是否也能用不同的方式保留下来,毕竟风景、历史和铁路背后的文化都是地方、国家甚至民族的财富和积淀。这是我发自内心的期待。
2012年6月拍摄的瑞士伯尔尼纳铁路经典螺旋展线。这段铁路已成为瑞士铁路的象征,并在2008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相比于已经停用的青藏铁路关角展线,他无疑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