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之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之感

没有在电影院观看3D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这部电影,纵使是用电脑看2D的,仍然给予了我很大不同于3D动作片的震撼,一次深深的心灵的震撼。

Pi是孩子时很天真、善良,相信世上一切都是美好的,包括哪些危险的动物,因此他敢用手拿着肉,去喂自家动物园里的老虎,因为他认为只要你是善良的,你对它好它就可以感受到你的好,而不会伤害你,但是他却不懂得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在Pi17岁时他们全家迁往加拿大,在海上航行中不幸遇难,亲人落难,他和一只老虎、豺狗、斑马和猩猩落到一只船上。Pi害怕豺狗,一直躲避,吓得爬到了船的桅杆上,豺狗无法攻击Pi,就吃掉了容易得手的斑马和猩猩,等到没有实物可吃时又来攻击Pi,幸运的是豺狗被老虎吃掉了,但不幸的是Pi有成了老虎的猎物。Pi非常恐惧,一直逃避,最后逃离船到自己做的救生艇上。Pi既惧怕老虎又不想伤害它,为了让它活着还给它捕鱼、供它淡水喝。后来Pi慢慢的有对老虎的恐惧、被动躲避,变为主动去驯服、控制它,渐渐的二者有敌对关系变成相互依存关系。Pi与老虎的斗争像极了生活中我们的挣扎。生活中的我们不可能一切都是顺利的,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让我们惧怕、厌烦、纠结的事物,比如你的敌人。但是你不能仅仅是惧怕,这样害死自己的就是自己而不是你所惧怕的事物。要像Pi一样勇敢的去接受、面对、挑战,最终你会战胜它。但是却不能杀死它,正是由于它的存在才使得你成长,变的强大,才使得你认识到一切的恐惧其实只不过是自己对自己的不自信,二者必须同时存在,保持一种平衡共存关系。就犹如Pi和老虎在海上一样,如果Pi杀死了老虎,那么他一个人开始会感到很安全,心中无所忧虑,精神轻松,慢慢的他会感到很孤独,因为,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他时刻保持警惕,久而久之精神松懈,在浩瀚无边的大海中缺失目标和信心,最终的结局只能是死亡。所以生活中我们要感谢那些困难,那些给我们制造困难的人,要时刻谨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在漂流的过程中他们到了一座孤岛上,岛上有很多很多的狐獴和可以食用的植物,清澈的泉水,风景非常美丽迷人。Pi很高兴准备在这里居住,晚上他爬上树休息,发现狐獴们也都爬上了树,老虎奔跑到船上去休息,整座岛地面上没有了任何生命,他伸手摘下了一朵漂亮的莲花,掰开在里面发现一颗人的牙齿,他意识到这座岛在白天风景迷人,晚上就是食人岛,第二天他就决定了离开。生活中当我们达到一定看似让人羡慕的层级时,你也许会想着自己很不错,做到这个程度已经很不容易了,因而想就停在这里休息吧,你已经非常满足了。其实那些只不过是迷惑人的幻影,如果没有充分认识清楚,最终自己就会被这种意识给吞噬掉。要始终保持一颗前进的心态,自我完善、修为的过程是一条无限延伸、没有终点的阶梯,如果非要定义一个终点,我想那就是生命终结之时吧,只有始终保持向上攀登才能一次次体会到生命不同的意义。

最后Pi得救后在医院向日本公司调查人员向讲述了他经历的故事,但是工作人员不相信,Pi又说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他、他的母亲、厨师和水手一起逃到了船上,在漂流的过程中,因为食物的原因,厨师杀死了自己的母亲和水手,最后自己杀死了厨师。工作人员感觉第二个故事太残忍,最终相信了第一个故事。最后Pi问作家相信哪个故事,作家说的是相信第一个版本的故事。这一点让深深的触动了我,突然让我感觉到,人都喜欢听美好的故事,对于太残忍的事情都本能的去躲避,总是偏向于相信人性是善的。其实人性本无所谓善、恶,善与恶只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人的表现。比如说按照Pi的第二个版本,Pi本来是一个善良、天真的少年,但在生命的存亡关头最后杀死了厨师,等到得救以后回到正常人的世界他又表现出了善良的一面。这就是存在决定意识,特定的环境决定人特定的思想。

写完这些我又网上查看了一些别人的评论,发现自己的看问题的观点很单一、没有深度,认识很浅显,深感自己知识的匮乏。在看了他人的深度评论后真是受益匪浅,将贴吧“第五元素者”的精彩评论摘录如下:

看完电影的第一时间,我突然想起了精神分析中那个著名的心理测验:有一个年轻人去旅行,他带了五个动物,分别是:狮子、猴子、马、牛、羊。在他途经沙漠时,不幸被沙尘暴吹走了所有的粮食,此时他急需要杀死动物来获取食物,那他杀动物的先后顺序是什么?在这一测试中狮子代表了爱情,猴子代表孩子,马代表事业,牛代表父母,羊代表配偶。

李安的这部电影的主题当然不只是寓意深刻的精神分析,也不仅仅是通过那美轮美奂的3D效果而显示出的人与自然的神奇交响乐。所以,如果Pi的第二个版本的故事没出现,这部电影只能称之为精致,却格局不大,充其量是海洋版《荒岛求生》,人虎版《泰坦尼克号》,印度版的《鲁滨孙漂流记》,而在Pi讲述完第二个版本的故事后,电影情节急转直下,人物故事豁然明朗,草蛇灰线全部浮出水面,好比观众品了甘醇的酒,潜伏的酒劲此刻终于上脑,大家直呼后劲十足畅快过瘾。。

少年的Pi信奉多种宗教,他的父亲曾一语道破:什么都信等于什么都不信。此时的Pi貌似是宗教信徒,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不是宗教信徒。他不过是看似虔诚却又一无所知循规蹈矩的人。在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眼里,这些人说到底不过是遵循着教规和仪式的伦理阶段的人,而宗教阶段的人,都是体验着人生的莫大痛苦,当痛苦到生活对他毫无意义,上帝就会降临。真正宗教的人,是“信仰骑士”,惟有信仰才能在荒诞偶然的存在中,仰天大呼“啊,请赐予我力量吧!”。在Pi遭遇了海上的一系列磨难后,他从理性的人变成非理性的个体,他的内心生活痛苦神秘,终于,当生活对他而言什么都不是的时候,另外一个意思上的神终于出现,Pi最终获救并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宗教的人。电影里少年的Pi吃饭时会祷告,中年Pi吃饭还在祈祷,这份祈祷和信仰却经历了否定之否定的一次升华。

在电影中,

猩猩代表着着:Pi的母亲 (有个镜头专门给猩猩**一个特写,猩猩是母的)

斑马代表着:船上吃肉汁拌饭的水手

豺狗代表着:凶狠的厨子

老虎代表着:Pi的欲望、人性的恶、无理性无道德的本我

食人岛代表着:宗教的看似完美的彼岸世界。

在影片里这个宗教的彼岸世界特指的是印度教。食人岛是印度神毗湿奴的化身,在印度神话中,世界早期只有一望无际的大海,毗湿奴肚脐中长出了莲花,莲花孕育了梵天,梵天创造出世界。片中的小岛是浮在海面上的孤岛,而小岛的形状是躺在大海上的毗湿奴。Pi童年时,Pi的父亲带他与哥哥一起参加看宗教祭祀活动,父亲曾指着毗湿奴语重心长地对Pi讲:“有些东西看似繁华绚丽,实则是虚幻。”另外,Pi少年时曾跟踪他暗恋的那个跳印度宗教舞蹈的女孩,被心上人逮到后,仓皇之中Pi为了掩饰尴尬,询问女孩舞蹈中莲花的手势,以及莲花怎么在森林里,Pi举家移民加拿大和女孩告别时,女孩送了Pi一根手绳,而Pi在上了食人岛后就将手绳系在一棵大树上。于是,我们抽丝剥茧,食人岛的象征涵义逐渐清晰:

当Pi和老虎在大海上将死不活时,他们遇见了这个救命般的充满生机和绿意的小岛。小岛看似完美无瑕,有无数份满足老虎的口粮——狐獴、有食用类植物、有淡水天池。Pi欣喜若狂地以为自己找到了人间乐土,于是将女朋友送的手绳绑在树上,决定在此安顿。晚上,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狐獴上树老虎上船,天池的水夜间泛酸腐蚀鱼类,而Pi打开一株像极了女朋友嘴里森林里的莲花时,莲花却包裹着一颗人类的牙齿。真相大白:小岛白天是天堂,夜间是食人地狱。宗教所谓的极乐世界根本不存在,绮丽的梦终归是虚幻,于是Pi带着老虎再次起航。

电影中,Pi与老虎在海面上敌对又共存这一段,Pi其实就是老虎,这一个故事可以有多种哲学解读,比方说Pi代表着人的理性,老虎代表着欲望与恶;我们也可以用弗洛伊德的理论,Pi代表理性与常识的自我,老虎代表无道德无理性的本我,当人类恶的化身豺狗厨子吃掉斑马水手,杀死Pi的猩猩母亲后,Pi心中的恶被无限激发,他杀死厨子也吃了厨子。在此之前,Pi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类个体,影片中曾讲到过他小时候曾伸手喂老虎吃肉。而这之后,Pi的兽性以绝对优势地压倒了人性。但当Pi踏上陆地终于获救的那一刻,老虎头也不回的跑进了山林,这寓意着回到正常的人类社会,Pi心中的兽性也随之消失,他的理性回归,本我再次复活。那人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善?恶?理性?欲望?我想李安试图告诉大家:人的本质不是善恶,人性中善与恶,理性与欲望并存,在某种关系下理性凸显,在某种关系下恶复活。马克思说,“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的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质,不过是那一系列关系罢了

在片中,Pi与老虎,或者说人类的理性与恶经历了多个阶段:

一:童年时的Pi意识不到老虎是恶,Pi此时还不代表理性。因为对于Pi而言,一个尚未接受人类教化的儿童身上自然性仍然占据主导,理性尚不显露。之后,Pi的父亲教育Pi,人类文明的痕迹在Pi身上越来越明显,Pi趋向于一个理性的人。

二:救生船上,Pi扔下救生圈准备救漂浮物,却发现是老虎后,并不打算救老虎,于是片中出现Pi拿起船上的竿子打老虎,老虎却借助竿子的力量自己跃上了船。此时,理性对于恶是十分戒备的,理性拒绝着恶。

三:当猩猩斑马豺狗都死去后,老虎曾一度掉下水,Pi打算用锤子阻止老虎上船,却不忍下手,最终拆下船上的木板救老虎上船。此时,理性与恶的界限开始模糊,理性与恶开始共存。

四:Pi借助在动物园学习到的本领试图驯服老虎,理性控制驯服恶。

五:暴风雨后,老虎奄奄一息,Pi也穷途末路,Pi抱起老虎轻轻安慰,此时,理性与恶相互依赖,共生共存,密不可分。

六:上岸后,老虎离去,恶、欲望、兽性在人类的文明社会是被压制和掩饰的,Pi的理性回归,但是这个理性早已不是受人类文明教化的理性,所以Pi会为老虎的离去而伤心无比。

总体而言,Pi与老虎,理性与恶经历了无界限——界限——敌对——共存——驯服——依赖

电影中有几个片段意味深长:
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之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
轮船遇到海难,船上的动物四处逃窜,Pi曾大声质疑:谁打开了动物的笼子?其实并没有人打开额笼子,当人类遇到危险,体内的动物本能或者说体内的恶自觉地从理性与自我的掩盖下逃逸出来

在海上漂流的救生船上,闪电暴雨等瑰丽神秘的自然奇观曾吓坏了老虎,动物性在自然面前是低头的,动物性理解把握不了自然,Pi尽管了解这些自然奇观,但依旧为之倾倒,人类借助科学可以征服自然,但科学史不过二三百年,它尚未解释清楚一切自然现象和规律,对于我们不能解释的,我们要心怀敬畏。而Pi最后的宗教信仰也来源于经历了奇幻漂流之后对自然万物的敬畏,对人类微不足道又无能为力的悲悯。

当暴风雨中Pi的求生手册兼日记本被吹跑后,Pi和老虎的关系开始从敌对紧张走向依存共生,求生手册以及上面的文字代表着人类的文明和常识,求生手册提醒着Pi他是人,老虎是兽,而求生手册的的消失,人类文明的痕迹越来越模糊,人与兽的界限不清不楚,在此时,人就是兽,兽就是人。

中年的Pi有家庭子女,Pi此时是人类社会中最普通的个体,个体在类中再次获得本质。
电影结尾处,Pi询问记者更喜欢哪个故事,记者回答说第一个版本,保险公司的日本代表尽管十分怀疑第一版本的真实性,却最终在报纸上刊登出了第一个版本,两个版本孰真孰假已经无关紧要,版本的对立消弭于看似不可一世的人与科学的无能为力中。

至此,《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完成了两大哲学主题:

理性的人——非理性的人——理性的人

信仰的存在——信仰的迷失破灭——信仰的重建

在这次奇幻漂流中,人与人类的信仰遭遇了一次奇遇,完成了一次升华。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5606.html

更多阅读

观书有感的诗意 陆游的诗

  观书有感的诗意  《观书有感》  作者:朱熹  原文: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

《罗马的房子》影评:——弥漫的欲念,溢出的美感

《罗马的房子》影评:——弥漫的欲念,溢出的美感文静《罗马的房子》出自于西班牙公认的最好的导演JulioMedem,他曾因执导《红松鼠杀人事件》、《北极圈恋人》和《露西亚的情人》等力作而备受关注。此次导演的《罗马的房子》除了超大

简单谈一些我这两天内观禅修的体会吧 内观禅修

简单谈一些我这两天内观禅修的体会吧:一,从身体方面,我多年手脚冰凉的顽疾迅速好转,行禅十分钟后,明年感觉手心发热,浑身气血顺畅,特别舒服。二,从心灵方面,我最大的收获是懂得了放下二字,以前无论是做股票,做期货,做客栈,都是只想着如何开始,如

详细解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谜题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详细解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谜题原创:于宗琦《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海报近几年看过几部经典的电影,但思辨性如此之强、能够触及心灵深处、画面壮美绚丽,又能举重若轻,将生存和信仰的大命题以如此玄妙的叙事手法娓娓讲述的,就只有这

声明:《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记”之感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影评》为网友长腿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