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 呼啸山庄

  

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和他的中文译本《双城记》

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描述法国大革命一部大时代长篇历史小说,“双城”指的是巴黎与伦敦。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1812.2.7-1870.6.9),是19世纪英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的有机结合著称。马克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为英国的“一批杰出的小说家”。

狄更斯出生于英国朴次茅斯市郊的一个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曾在皮鞋作坊当学徒,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写员,20岁开始当报馆采访员,报道下议院。1836年开始发表《鲍兹随笔》,这是一部描写伦敦街头巷尾日常生活的特写集。同年陆续发表连载小说《匹克威克外传》,数期后便引起轰动。这是一部流浪汉小说形式的幽默作品,漫画式地反映了英国现实生活。《匹克威克外传》初获成功后,狄更斯与凯瑟琳结婚,并专门从事长篇连载小说的创作。他只上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成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国由半封建社会向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以至于他的作品前期多描写资本主义社会儿童的痛苦命运,揭露慈善机关和学校教育的黑暗,而到了创作繁盛期,作品着力揭露和批判资产阶级的贪婪、伪善和政治的腐败。其作品广泛而深刻地描写这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鲜明而生动地刻画了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并从人道主义出发对各种丑恶的社会现象及其代表人物进行揭露批判,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及其反抗斗争给以同情。他的创作表现了现实主义的强大力量和理性思维。狄更斯虽然同情人民疾苦,但其批判的出发点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主张用改良主义办法消除社会矛盾,反对暴力革命。狄更斯是一位幽默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用妙趣横生的语言在浪漫和现实中讲述人间真相。

双城记 呼啸山庄
《双城记》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这部小说具有明显的讽喻性和警戒性,旨在说明不合理的制度和统治必定导致人民奋起反抗,而奋起的群众(狄更斯称之为“暴民”)犹如洪水猛兽,会一发而不可收拾,形成巨大的非理性破坏力量。《双城记》同狄更斯的另一部作品《巴纳贝·拉吉》一样,无疑都代表了狄更斯的改良主义立场和悲观主义历史观,而《双城记》中以牺牲自己生命换取自己所爱女子的幸福的西德尼卡尔登,是狄更斯最高道德理想的化身,也是他的小说中反复颂扬的高尚情操的终曲。从这两部小说栩栩如生的描述、扣人心弦的情节,可以发现历史小说家司各特的明显影响。尤其是《双城记》,笔墨精雅深奥、结构简练完美、悬念重重设置以及对人生哲理和人物潜意识活动方面富有创造性的探索,历来被认为是狄更斯的最佳小说之一。《双城记》这部历史小说的创作动机在于借古讽今,以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经验为借鉴,给英国统治阶级敲响警钟;同时,通过对革命恐怖的极端描写,也对心怀愤懑、希图以暴力对抗暴政的人民群众提出警告,幻想为社会矛盾日益加深的英国现状寻找一条出路。小说深刻地揭露了法国大革命前深深激化了的社会矛盾,强烈地抨击贵族阶级的荒淫残暴,并深切地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尖锐地指出,人民群众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在贵族阶级的残暴统治下,人民群众迫于生计,必然奋起反抗。这种反抗是正义的。小说通过描绘人民起义攻打巴士底狱等壮观场景,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作者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既反对残酷压迫人民的暴政,也反对革命人民过于极端的暴力。但《双城记》备受争议,因为在狄更斯笔下,失控阶段的革命演变成了巨大灾难,狄更斯批判革命人民盲目屠杀,在憎恨贵族社会对他们残酷压迫的同时,自己也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社会阶层,除了仇恨和报复,一无所有。

《双城记》故事梗概:1757年12月的一个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轻医生梅尼特散步时,突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强迫出诊。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个发狂的绝色农妇和一个身受剑伤的少年饮恨而死的惨状,并获悉侯爵兄弟为了片刻淫乐杀害他们全家的内情。他拒绝侯爵兄弟的重金贿赂,写信向朝廷告发。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医生被关进巴士底狱,从此与世隔绝,杳无音讯。两年后,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露茜被好友罗瑞接到伦敦,在善良的女仆普洛丝抚养下长大。18年后,梅尼特医生获释。这位精神失常的白发老人被巴黎圣安东尼区的一名酒贩、他旧日的仆人德法奇收留。这时,女儿露茜已经成长,专程接他去英国居住。旅途上,他们邂逅法国青年查尔斯·达雷,受到他的细心照料。 原来达雷就是侯爵的儿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恶,毅然放弃财产的继承权和贵族的姓氏,移居伦敦,当了一名法语教师。在与梅尼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对露茜产生了真诚的爱情。梅尼特为了女儿的幸福,决定埋葬过去,欣然同意他们的婚事。 在法国,达雷父母相继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继续为所欲为。当他狂载马车若无其事地轧死一个农民的孩子后,终于被孩子父亲用刀杀死。一场革命的风暴正在酝酿之中,德法奇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动的联络点,他的妻子不停地把贵族的暴行编织成不同的花纹,记录在围巾上,渴望复仇。

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风暴终于袭来了。巴黎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把贵族一个个送上断头台。远在伦敦的达雷为了营救管家盖白勒,冒险回国,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狱。梅尼特父女闻讯后星夜赶到。医生的出庭作证使达雷回到妻子的身边。可是,几小时后,达雷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奇宣读了当年医生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向苍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后一个人。法庭判处达雷死刑。就在这时,一直暗暗爱慕露茜的律师助手卡登来到巴黎,买通狱卒,混进监狱,顶替了达雷,梅尼特父女早已准备就绪,达雷一到,马上出发。一行人顺利地离开法国。 德法奇太太在达雷被判决后,又到梅尼特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茜及其幼女,在与女仆普洛丝的争斗中,因自己枪支走火而毙命。而断头台上,卡登为了爱情从容献身。

这部小说塑造了三类人物。一类是以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为代表的封建贵族,他们“唯一不可动摇的哲学就是压迫人”,是作者痛加鞭挞的对象。另一类是得伐石夫妇等革命群众。他们的形象是被失控的自己所扭曲的。例如得德法奇的妻子狄安娜,她出生于被侮辱、被迫害的农家,对封建贵族怀着深仇大恨,作者深切地同情她的悲惨遭遇,革命爆发前后很赞赏她坚强的性格、卓越的才智和非凡的组织领导能力;但当革命深入到失控时,笔锋一转,把她斥为一个冷酷、凶狠、狭隘的复仇者。尤其是当她到医生住所搜捕无辜的露西和小露西时,更被表现为嗜血成性的狂人。最后,作者让她死在自己的枪口之下,明确地表示了否定的态度。第三类是理想化人物,是作者心目中以人道主义解决社会矛盾、以博爱战胜仇恨的榜样,包括梅尼特父女、代尔纳、罗瑞和卡尔顿等。梅尼特医生被侯爵兄弟害得家破人亡,对侯爵兄弟怀有深仇大恨,但是为了女儿的爱,可以摒弃宿仇旧恨;代尔纳是侯爵兄弟的子侄,他大彻大悟,谴责自己家族的罪恶,抛弃爵位和财产,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赎罪”。这对交相辉映的人物,一个是贵族暴政的受害者,宽容为怀;一个是贵族侯爵的继承人,主张仁爱。他们中间,更有作为女儿和妻子的露西。在爱的纽带的维系下,他们组成一个互相谅解、感情融洽的幸福家庭。这显然是作者从其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立场设想的一条与暴力革命截然相反的解决社会矛盾的出路。

  

狄更斯故居 狄更斯用过的写字桌和座椅

《双城记》有其不同于一般历史小说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节都是虚构的。在法国大革命广阔的真实背景下,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双城记》风格肃穆、沉郁,充满忧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狄更斯早期的小说,气势宏伟,通俗流畅,幽默泼辣而又充满感伤情调,其中对社会的揭露批判,一般只限于局部的制度和领域。如《雾都孤儿》、《尼古拉斯·尼克尔贝》、《老古玩店》、《马丁·朱述尔维特》、《圣诞欢歌》等。从《当贝父子》以后,狄更斯的创作更为成熟。这部小说通过当贝先生与儿子保罗、女儿弗洛伦斯的关系,探讨了财势对人类美好天性的侵蚀,体现了作家对人类社会前途的忧患感。狄更斯的重要代表作《大卫·科波菲尔》进一步深入探索人生的奋斗历程,具有自传性,是反映19世纪中叶英国中下层社会的长幅画卷。主人公大卫是当时社会中为善良而奋斗、坚持正义的中产阶级青年的楷模。狄更斯的后期作品明显地反映出创作主题的不断深化、技艺方面的成熟和多方面的探索。《远大前程》可以视为《大卫·科波菲尔》的负面,但探讨人生道路方面更有现实性和警世性,而作者早年的乐观态度明显减少。主人公匹普也是孤儿,但经不起环境的诱惑丧失了原有的淳朴天性,经历严酷的磨难后才翻然悔悟,重新生活,整个小说在结构上也更精练。狄更斯的作品以写实笔法揭露社会上层和资产阶级的虚伪、贪婪、卑琐、凶残,满怀激愤和深切的同情展示下层社会,特别是妇女、儿童和老人的悲惨处境,并以严肃、审慎的态度描写开始觉醒的劳苦大众的抗争。与此同时,他还以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豪情讴歌人性中的真、善、美,憧憬更合理的社会和更美好的人生。

狄更斯一生共创作了14部长篇小说,包含中篇小说20余部,短篇小说数百篇,特写集一部,长篇游记两部,《儿童英国史》一部,以及大量演说词 、书信 、散文、杂诗。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写劳资矛盾的长篇代表作《艰难时代》(1854)和描写1789年法国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双城记》(1859)。前者展示了工业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描写了工人阶级的团结斗争,并批判了为资本家剥削辩护的自由竞争原则和功利主义学说。后者以法国贵族的荒淫残暴、人民群众的重重苦难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威力,来影射当时的英国社会现实,预示这场“可怕的大火”也将在英国重演。其他作品有《奥列佛·特维斯特》(又译《雾都孤儿》1838)、《老古玩店》(1841)、《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1850)、《远大前程》(又名孤星血泪)(1861)、《圣诞欢歌》和《荒凉之屋》等。狄更斯一生刻苦勤勉,繁重的劳动和对改革现实的失望,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1870年6月9日狄更斯因脑溢血在罗切斯特附近的盖茨山庄与世长辞。他的墓碑上如此写道:“他是贫穷、受苦与被压迫人民的同情者;他的去世令世界失去了一位伟大的英国作家。”

电子书《双城记》阅读链接:http://www.xiexingcun.com/World/003/index.htm

英国原版故事片《双城记》高清播放:http://www.youku.com/show_page/id_zcc082ce6962411de83b1.html



《中外文学名著在线阅读》双城记作者:查尔斯·狄更斯[英国] 《双城记》是英国作家狄更斯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作者以虚构人物梅尼特医生的经历为主线索,把冤狱、爱情与复仇三个互相独立而又互相关联的故事交织在一起,情节错综,头绪纷繁。作者采取倒叙、插叙、伏笔、铺垫等手法,使小说结构完整严密,情节曲折紧张而富有戏剧性,表现了卓越的艺术技巧。后来被改编拍摄了多个版本的电影,也有音乐专辑以此为名。

内容简介作品赏析 ●第一部 死人复活● 第01章 时代第02章 邮车第03章 夜间黑影

第04章 准备第05章 酒店第06章 鞋匠

●第二部 金丝网络●

第01章 五年后第02章 看热闹第03章 失望

第04章 祝贺第05章 豺狗第06章 数以百计的来人

第07章 大人在城里第08章 大人在乡下第09章 果刚的脑袋

第10章 两个诺言第11章 搭挡小像第12章 体贴的人

第13章 不体贴的人第14章 诚实的生意人第15章 编织

第16章 编织不已第17章 某夜第18章 九天

第19章 —个建议第20章 —个请求第21章 回音震荡的脚步

第22章 海潮继续增高第23章 烈焰升腾第24章 漂向磁礁

●第三部 风暴的轨迹●

第01章 密号第02章 磨刀石第03章 阴影

第04章 风暴中的平静第05章 锯木工第06章 胜利

第07章 敲门第08章 —手好牌第09章 胜券在握

第10章 阴影的实质第11章 黄昏第12章 夜深沉

第13章 五十二个第14章 编织结束第15章 足音断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5044.html

更多阅读

《呼啸山庄》影评 呼啸山庄读后感

呼啸山庄有N多版本1939年:导演:威廉·惠勒主演:梅尔·奥勃朗 劳伦斯·奥利弗 大卫·尼文1954年: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主演:irasema dilián 豪尔赫·米斯特拉尔1970年的导演是:罗伯特·富斯特主演:安娜·考尔德-马歇尔 提摩西·道尔顿1985

外国经典小说《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经典句子

作品赏析《呼啸山庄》通过一个爱情悲剧,向人们展示了一幅畸形社会的生活画面,勾勒了被这个畸形社会扭曲了的人性及其造成的种种可怖的事件。整个故事的情节实际上是通过四个阶段逐步铺开的:第一阶段叙述了希斯克利夫与凯瑟琳朝夕相处的

《哈尔的移动城堡》影评 哈尔的移动城堡国语版

上半年听了一次《天空之城》音乐会之后呢,就开始回顾宫崎骏的作品,喜欢他的每一部作品,唯美诗意,尤其是《千与千寻》。《哈尔的移动城堡》应该是最晦涩,最隐喻的一部,这部影片情节跳跃,内涵丰富,需要很大的耐心和细细的品尝才能理解其背后的

灵魂伴侣 田馥甄灵魂伴侣mp3下载

与你分享,一位法师的开示.需要静心去看,你会感受到让人敬畏的宗教力量,玄妙而又深刻.灵魂伴侣“不管我们的灵魂是什么做成的,他和我的是一样的。他比我还更像我!…”这段孪生伴侣的道白是出自小说《呼啸山庄》的女主角凯西,这本经典爱情小说

2011年3月笔山文稿之五 呼啸山庄2011

生命的唯一210班邓若男在无边宇宙中,目前只发现唯一一个星球——地球,有生命存在,对我们来说生命是唯一的。人的生命一旦逝去,那就是死亡。虽然,生死是对立的,生的结局是死,死的结果是生。但我们也应该珍惜生命,让他绽放出生命的价值。

声明:《双城记 呼啸山庄》为网友追夢赤子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