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迈克兰妮--空谷之幽兰
迈克兰妮观后感言;近些日子锁定了东方卫视和安徽卫视晚间七四十观看了电视剧【甄嬛传】,虽说是从十多集才开始看的,但是看了一眼就忘不了啦,紧紧的被剧情和那些优秀的演员的演技所吸引,随后回看。这部电视剧真的是近一时期为数不多的宫廷戏中很好的一部。虽说该剧有76集之多,而且在还没有完全看完该剧的情况下我就迫不及待发表一些言论。【甄嬛传】故事的承接铺垫剧情演绎的似乎完美,无论是演员的妆容,还是服饰、头饰、道具、背景,都堪称精美。真的是好喜欢这部戏。 【甄嬛传】改编自流潋紫所著的同名小说。郑晓龙导演,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主演。该剧号称是一部宫廷情感大戏,描写“后宫女人的真实生活”,孙俪、陈建斌、蔡少芬等演员们表演的很到位。故事发生在满清雍正元年,新的皇帝雍正继位,国泰民安,在太后的主持下,一场盛大的选秀拉开帷幕。以此为机缘,美丽善良的女孩——大理寺少卿甄远道长女甄嬛意外得到雍正的赏识,从此步入皇宫。在皇后和华妃两方势力的夹击下,甄嬛小心周旋,忍辱负重,命悬一线。她不得不用自己的智慧保护自己,又一次次被卷入残酷的宫廷斗争.甄嬛,她拥有和纯元皇后相似的容貌气质,同样善良富有爱心。但是却多了份睿智,多了份理智。前期甄嬛两次落败,皆因帝王的情感多疑善变和后宫嫔妃们的的阴谋算计。古往今来爱情,每个人都对它存有美好的幻想,甄嬛也想往着平凡夫妻那样,和皇帝吟诗下棋抚琴弹奏长相思,和四郎一个研磨一个挥毫写字,时时对景吟诗,惊鸿一舞,红袖添香,举案齐眉和皇帝老公恩爱到老。一声四郎表现了甄嬛对皇帝的爱意绵绵。甄嬛希望自己在皇帝心里是最独特的一个,可是皇帝的女人三宫六院嫔妃那么多他怎么能专情呢?帝王本无情,只是让她最终明白对皇帝可以敬,可以怕,但是不能爱,只有他对你的宠爱,信任才能换来后宫嫔妃地位的尊贵,才会换来自己家族的利益不被他人算计和陷害,才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每个嫔妃的身世家庭背后都或多或少的和前朝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皇帝有时也是为了顾全他的江山稳定而不得不安抚一些嫔妃的家族势力。可谓是朝廷的朝中大事也和后宫皇后嫔妃们也是有很大的关联的。当皇帝要处理朝中军机大事时往往还顾及自己的嫔妃感受,还要善于巧妙周旋平衡各方势力,可谓是后宫和前朝动一发而牵全身啊。所以那时的甄嬛为了心爱的皇帝有时不得不忍受一些委屈。只为了让皇帝能够安心处理朝中大事。由于朝中一些大臣设计陷害甄嬛的父亲,发生了一些变故又导致皇帝把甄嬛流放到尼姑庵。几年后,从新回宫的甄嬛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做法,为了自保也要做一些权衡利弊之事。所谓身在后宫身不由己啊!这么一想她的后来有些做法也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而被逼无奈之举啊.甄嬛背后的故事来源网络媒体;入土多年的雍正估计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多年后的形象竟会如此悲催。在火遍大江南北的《甄嬛传》中躺着也中枪。《甄嬛传》“落地”后,那些严格的宫廷礼仪、神奇的香料秘籍也让网友大呼过瘾,同时也是揣测不断!记者也是惊奇不已,忍不住查找资料,核对史实!
【姓氏篇】
钮祜禄氏“狼之家族”
钮祜禄氏,满洲贵族姓氏,亦写做“钮祜鲁氏”。满族八大姓之一。钮祜禄氏在清朝是大姓,见于《皇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钮祜禄,满语为“狼”。狼是满族先世女真的图腾之一,出于对狼的崇拜,而以其为姓氏。主要分布在松花江流域、牡丹江流域、长白山区。
【人物篇】
果郡王爷,死于雍正后
为了符合清史,剧中将原著里的“清河王”改成“果郡王”。名字虽是套上了,但人物故事却不相符。著名学者纪连海称,雍正让允礼掌管理藩院,处理民族事务,后封为果亲王,掌管户部。允礼死的时间是乾隆三年(1738年),在雍正死后三年多才死的。
纯元皇后,没有这个人
剧中,雍正除了蔡少芬演的皇后外,之前还有过一位“纯元皇后”。清史专家佟悦说,根据他的研究,雍正在位时仅有一位皇后,即乌喇那拉氏。她在雍正即位之前是嫡福晋,在雍正元年被封为皇后,雍正九年去世,尊号为孝敬宪皇后。雍正对她非常尊敬,经常夸赞她贤德淑惠。剧中,乌喇那拉氏宜修为庶出,她的姐姐纯元是嫡出,曾是雍正的皇后。纪连海表示,他没在满清史料中查到有“纯元皇后”,倒是朝鲜出现过一位“纯元皇后”。
甄嬛原型,并不是宠妃
按照剧中的阐释,甄嬛是雍正的妃子、乾隆的生母、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据史书记载,钮祜禄氏生下乾隆后地位未获提升,十余年间并不受宠;直到年妃、皇后相继离世,地位日渐提高。雍正八年(1730年)晋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治者。
佟悦介绍:“钮祜禄氏被史学家称为‘历史上最幸福的太后’,因为乾隆对她非常孝顺,钮祜禄氏80大寿时,乾隆已年至六旬,但他还为母亲跳了一段舞蹈。乾隆曾4次到沈阳,其中两次都带着钮祜禄氏一起出巡。”
【礼仪篇】
果郡王随意入宫?
让观众最诧异的是,果郡王能随便出入后宫,在圆明园和宫里多次与甄嬛偶遇,划船、躲猫猫,直至产生情愫。
实际上,清代宫规森严,戒律很多。王爷和妃子很难见面,就算参加宴会也是男女分开。皇帝宴请王公大臣时女眷需要回避。不仅这样,就连皇帝与太后、太妃、太嫔们见面也有严格规定,除了皇帝的生身母亲外,只有当男女双方年龄都超过50岁以后才有可能见面。
雍正常住养心殿?
剧中,雍正的“老巢”是紫禁城的养心殿,只有天气热时才会带上妃嫔前往圆明园;不被看好的四阿哥则被“放在圆明园养着”。在学者看来,这刚好颠倒了——事实上,雍正及其后的几位皇帝,在圆明园被烧之前并不住在紫禁城,他们一年中差不多有10个月住在圆明园。清人入关之后,对北京的气候并不适应,而皇帝也最怕“天花”,北京的热天气很容易导致“天花”扩散。所以,一般天一热皇帝就会搬到圆明园,只有每年的冬至到来年的2月,或是其他一些重大节日,皇帝才回紫禁城。
皇帝亲自送上门?
《甄嬛传》中很吸引眼球的戏份是皇上“翻牌子”,剧中雍正身边的太监常对各路妃子说:“你准备准备,皇上晚上上你这儿来。”
不少学者指出,清朝皇帝一般不随便到妃嫔的屋里睡觉,而是妃嫔去皇帝寝宫。从雍正帝开始,妃嫔先被传到养心殿后寝殿的东围房和西围房的侍寝值房,在那里等待皇帝点名。皇帝晚饭后,太监呈上绿头牌,上面写着侍寝妃嫔的名单,由皇帝翻绿头牌,由被翻到的妃嫔侍寝。侍寝后,妃嫔要离开龙床。虽没记载,但专家认为这可能是出于安全考虑,避免皇帝睡熟后遭暗算。
【药物篇】
温宜公主所吃的马蹄羹被“偷梁换柱”,掺入木薯粉后使其伤胃而吐奶不止;安陵容在冷宫中吞食苦杏仁而身亡;以依兰香和蛇床子制成暖情香,能引皇帝夜夜宠幸。这些情节到底是误人子弟,还是医学普及?某专业中医网站的相关专家将剧中涉及的各种中医药知识一一进行鉴定。
争宠利器
催情杀手锏:暖情香
鉴定结果:不确定
安陵容以依兰香和蛇床子制成“暖情香”,引皇帝夜夜宠幸。专家说,依兰香是一种原产于东南亚的植物,广泛用于香水、香皂和化妆品等,可以抗压、镇静。但在中医临床上,依兰香用得比较少,蛇床子虽然有温肾助阳的功能,但是一般用作汤剂,不确定其与依兰香合用的“催情”效果。
除疤杀手锏:舒痕胶
鉴定结果:夸大了
甄嬛被猫抓伤,安陵容送来舒痕胶,说含有桃花、珍珠粉、鱼骨胶、蜂蜜、玉屑、琥珀、白獭髓。甄嬛用后,果然疤痕慢慢痊愈。据专家介绍,《本草纲目》中记载,桃花和珍珠粉令人颜色姣好,鱼骨胶和蜂蜜使皮肤光滑,玉屑和琥珀能愈合疤痕。对于舒痕胶养颜美容的效果,专家给予了肯定,但要做到“疤痕尽消”,还是有所夸张。
害人秘方
流产必杀技:麝香、红花
鉴定结果:不靠谱
宫斗剧最狗血的剧情是令对手流产——皇太后为不让华妃生下龙嗣,御赐加了麝香的室内熏香;端妃被人灌下红花导致终身不孕。
有中医解释说,麝香有开窍醒神、活血通经的功效,但中医记载中未曾提及因闻麝香气味而导致流产的情况。虽说红花有令子宫兴奋收缩而流产等风险,但电视剧中灌一碗红花就能让人绝育,不太可能。
有问有答
影视剧是让观众最快了解中国古代宫廷礼仪的传播手段,但究竟什么是正规的宫廷礼仪?万福有多少种?三跪九叩首的正确行法是怎样的?恐怕没几人能说清。日前,《甄嬛传》的宫廷礼仪指导师张晓龙接受专访,为观众解析真实正确的后宫礼仪,也使观众在观看《甄嬛传》的同时,也上了一堂“宫廷礼仪常识”课。
问:清朝女子见面礼都是道万福吗?
答:依行礼、受礼人的身份尊卑、年龄、辈分差异而不同。
清朝女子行的福礼有讲究,但不是所有女子的福礼都是一样,身份不同、年龄不同、礼者尊卑不同,行的福礼也不相同。
比如《甄嬛传》中槿夕行的福礼,她是双手微微握拳下蹲,这个姿势表明了她的身份,因为她是姑姑,在宫女中年龄偏长;而浣碧、流朱她们行的福礼则是手掌展开,竖放在身体右侧下蹲行礼,这是年龄偏幼一类宫女的礼节。
问:三跪九叩首是三跪九叩吗?为什么甄嬛见皇后时,像“招财猫”似的右手上举三次?
答:古时女子叩首意为扶鬓。我们都知道的三跪九叩首,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要跪三次磕九个头。
这里完全要看行礼人的身份,比如宫廷女子,九叩首并不是非要磕头。妃嫔向皇帝皇后行礼时需要先跪下,然后以右手扶鬓三次,以此往复三次为三跪九叩首。因为女子头上发饰多,且古代没有发胶,只能以簪子等饰品固定头发,如果反复磕头,头发肯定会乱。“仪容不整”乃是对尊者不敬,所以以手扶鬓代替叩首。
问:古装电视剧的大臣上下朝,都是太监喊口令,对吗?
答:错。应为鸣梢三声。
清宫戏中,皇帝上下朝的程序几乎已成定式,太监站在龙座前,高声宣布“上朝”、“退朝”。但《甄嬛传》开篇雍正上朝的仪式却是由太监在大殿门外抽响三次鞭子,这叫“鸣梢三声”,上朝前“啪啪啪”三声鞭子响,意思是安静了皇帝上朝了;退朝的时候又是三声,意味着安静了皇帝退朝了。
问:为什么《甄嬛传》中的大臣在上朝时站在殿外?
答:宫廷正规的早朝采用的是“御门听政”,从康熙开始,每天凌晨,文武大臣列队从午门左右掖门进入,并按品级分列于乾清门两侧,在皇帝就座后,太监鸣响鞭,大臣们行一跪三叩礼,然后九卿六部大臣依次奏事或敬呈奏折,由皇帝做出决策。
问:很多电视剧中太医给妃嫔看病都直接诊脉,正确吗?
答:错!历史记载应为“悬丝诊脉”。用丝线一端固定在病人的脉搏上,通过丝线另一端的脉象诊治病情,是《西游记》中孙悟空为朱紫国国王看病时的做法。但这样表现太玄,所以《甄嬛传》采取了折中的做法,用一块布盖在手腕上。诊脉时,太医跪下、低头,不去看妃子们的脸。
问:《甄嬛传》中的太医在房外守着妃嫔生产,为什么?
答:太医是不可以进产房的,必须有屏风挡着。妃嫔生产时,有老嬷嬷为待产的妃嫔身上拉一幅很大的布,颜色鲜明,上面缀以鲜花,这是给产妇宁神静气的感觉,不会让她们太痛苦。
问:有人叫“皇上”,有人又叫“皇帝”,到底应该怎样称呼他呢?
答:皇太后称呼皇帝,群臣妃嫔称呼皇上。皇帝和皇上不是随便叫的,皇太后就叫自己的儿子是皇帝,别人称他是皇上,应该是这样。很多戏里面,皇太后直接说皇上怎么怎么样,是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