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历史节点

中共党史资料

一、改革开放决策的提出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们党在拨乱反正、认真纠正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同时,开始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在此前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多次提出要改革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主张。1978年7月至9月,在国务院务虚会上,许多同志提出了改革僵化的经济管理体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资金的建议。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根据此前中央工作会议就一些重大问题达成的共识,及时、果断地决定从1979年起,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全会指出,实现现代化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要求大幅度提高生产力,多方面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这次全会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决定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我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张学兵)

图片说明:1978年12月邓小平和陈云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时刻。

二、全面改革的展开

在胜利完成拨乱反正和启动改革开放进程的基础上,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党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和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以此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全面展开阶段。

  党的十二大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推向全国。一批大中城市进行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的条件日趋成熟。1984年10月,党中央召开十二届三中全会,对开展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全面改革进行研究和部署。全会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明确提出: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的基本任务是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改革逐步深入到各个领域。从农村到城市,从政治、经济到各项事业,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各方面改革相互促进,推动着经济建设迅速发展,我国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闫文华)

图片说明:1984年国庆二十年游行。

三、“三步走”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重新制定了实现我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

  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小康”目标。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1987年4月,邓小平同志又对这个目标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达到小康水平的基础上,再花50年时间,再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这意味着到下个世纪中叶,我们就可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就可以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

  根据这一构想,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正式确定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即: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上世纪末,我国已胜利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和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并开始了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宏伟征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陈 坚)

图片说明:1997年12月1日下午,深圳市政府举行中国首次土地使用权拍卖。

四、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国民经济实行计划管理的体制,这在当时是不可避免的。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发展,这一体制的弊端逐渐暴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

  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开始对这一体制进行改革。邓小平、陈云等先后提出了社会主义不等于计划经济和必须重视市场调节等重要思想。

  1982年9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大,将贯彻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写入报告。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三大,提出建立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新的运行机制,指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明确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992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由此确立。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朱 丹)

图片说明:1984年10月的一天,中国第一只股票: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小飞乐)在上海公开出售。由此改革开放的中国揭开了资本市场神密的面纱。

图为1986年9月26日“小飞乐”上市进行柜台交易的情况。

五、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同志领导了拨乱反正。他率先提出全党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在他的倡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

  1982年,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二大以后,邓小平同志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论断。1987年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了明确概括。

  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新阶段。同年10月,党的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了系统概括。

  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正式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在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胜利。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

图片说明:邓小平同志一贯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图为出席1996年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的首批外籍院士。

在此期间,中国政府从英国殖民者手中和平收回香港。

邓小平和英方谈判回归时的夸张照回归庆典现场

六、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之后,邓小平同志于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1986年6月,他进一步指出:“所谓小康社会,就是虽不富裕,但日子好过。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以日子普遍好过。更重要的是,那时我们可以进入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以上的国家的行列,这样的国家不多。”

  经过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开始达到小康水平,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2002年,党的十六大深刻分析了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根据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2010年、建党100年和新中国成立100年的发展目标,提出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并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推进各方面工作的方针政策。现在,全党全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

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中共中央文件第一次正式提出科学发展观。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强调要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要坚定不移地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006年3月,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薛庆超)

图片说明:1998年11月28日,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民投票选举新一届村委会。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4934.html

更多阅读

建国以来中国的十大悍匪 建国以来中国的成就

建国以来中國的十大悍匪一,图为龙治民,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杨峪河镇人,制造了新中国最大的个人恶性杀人案,在自己家中连杀48人,并将尸体埋在自家院中,这48条性命仅换得573元。二,最早被悬赏通缉的悍匪:东北二王,最早犯命案时间:1983年2月,最终落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 中国近年来取得的成就

再不进行深化改革,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就会被葬送。30年前,邓小平代表亿万人民,顺应历史潮流,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中国从此走向世界,世界从此认识中国,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也从此开始……对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生活的变化进行的讨论,我们主要

声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关键历史节点 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为网友灰色的漩涡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