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近义词辨析 虚假虚伪

常见近义词辨析

A

爱好与嗜好

1.“嗜好”一般用作名词,“爱好”除做名词外还可以做动词。

2.“嗜好”是指习惯成癖的爱好,因此,语义比“爱好”重,而且常含有贬义。
爱护、爱抚与爱戴

“爱护”“爱抚”与“爱戴”这三个词词义相近,但存在差异,是不能混用的。
“爱护”指爱惜并保护,指人时常用于上对下,如老师爱护学生、要爱护年轻一代;指物时,可以是具体事物,也可以是抽象事物,如爱护公物、爱护集体荣誉。“爱抚”指疼爱抚慰,如母亲爱抚地给女儿梳妆。“爱戴”的意思要高一层,指敬爱并拥护,只指人不指物,常用于下对上,大多用于对领袖,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可用于对有名望、有突出贡献的人,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科学家受到人民的爱戴。对一般领导不能用“爱戴”,只能用“爱护”,如尊重领导、爱护领导。
安静与平静

1.描写环境时,“平静”着重在没有动乱;“安静”着重没有声响。

2.描写人物时,多用“平静”,如“心情平静”;“安静”为安稳,如“安静的小姑娘”。
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
安详、慈祥、祥和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慈祥”形容老年人的态度神色和蔼安详。“祥和”指气氛而言。注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安置、安排

前者指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放。后者指有条理,有先后的处理。
宽慰、安慰

前者指宽解、安慰;后者指心情安适(或用作使动)。
按照与依照

1.介词,都有表示动作行为的根据和凭借的意思。

2.“按照”可用于口语或书面语,适用范围较广,有时可以和“说来”“来说”搭配;“依照”是书面词语,多用于法律条文、军政文告中。
安分与本分

1.“安分”指守纪律,不胡作非为;2.“本分”安于现状,不提出过分的要求,不进行非分的活动。“守本分”“安分守己”不能互换。
黯然、暗然、岸然

“黯然”,指“阴暗的样子”,也用来指“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暗然”的“暗”有“光线不足、黑暗”的意思。“岸然”指“严肃的样子”。

B
摆脱与解脱

“解脱”是不及物动词,不能带宾语;“摆脱”是及物动词,可以带宾语。
摆设与陈设

陈设:(动词)摆设。
摆设:(名词)指供欣赏的艺术品/徒有其表而毫无用处的东西。
把戏、伎俩

前者指花招,蒙蔽人的手法。后者指不正当的手段(贬义重)。
颁发与发布

1.相同之处是,如“颁发命令”也为“发布命令”,意义用法相似。差别是,如“中央向硬骨头六连颁发嘉奖令”,着重受奖励者;“中央发布通令,嘉奖全体军人”,是让全军人知道这次嘉奖的命令。2.使用范围差别“发布新闻”,不说“颁发新闻”;“颁发证书”,不说“发布证书”。
颁布与公布

颁布:公布(法令条例,大的正规性文件)。
公布:(法令、文告、团体的通知)公开发布。
保持、维持与坚持
“维持”“保持”与“坚持”这三个近义词,虽然基本意思相同,但仍有细微差别,使用时应认真辨析,不要混用。
“维持”,意思是使现有的状况继续存在下去,如维持秩序、维持生活、维持现状。“保持”,指维持原状,使之不消失或减弱,如水土保持、保持冷静、保持物价稳定、跟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坚持”比上述两个词的意思更进一步,指坚决保护、维护或进行,如坚持原则、坚持己见、坚持不懈、坚持到底。
保修与包修

“保修”为保证修理。
“包修”不仅有负责修理之意,同时还包含承担全部费用的意思。
报道、报导

这是一对等义词。都指:1、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或其他形式把新闻告诉群众。2、用书面或广播、电视形式发表的新闻稿。现在人们倾向于用“报道”。“报道”读bàodào,“报导”读bàodǎo。
报复、抱负

前者指对别人反击。后者指远大的志向。
抱怨、报怨

前者指自己不满情绪很大;后者指向别人报仇。
急躁、暴躁

前者侧重于“急”,有两种意思:(1)碰到不称心的事情马上激动不安;(2)想马上达到目的,不做好准备就行动。后者侧重于“暴”,指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情绪。
爆发、暴发

爆发:多用于大的抽象事物。(战争、火山)
暴发:常用来指洪水、疾病流行;突然发家。
编辑、编纂

编辑: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
编纂:编辑(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编辑、编撰、编纂

“编辑”主要指对资料或现成的作品进行整理加工。“编撰”指编纂、编写。“编纂”指编写(多指资料、篇幅较大的著作)
变幻、变换

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变化之义。“变幻”指不规则的改变,多指抽象事物,如“世界上的政治风云变幻莫测”;“变换”指事物的一定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指具体事物,如“变换一下位置”。
变换、更换

意思相似,与词语搭配时有不同。“更换零件”、 “更换领导人”、 “变换手法”、“变换姿势”,不能互换。
背弃、背离

1.程度“背弃”较重,“背离”较轻。2.“背弃”是自觉行动;“背离”可以是自觉行动,也可以是不自觉行动。
崩溃、瓦解

1.“崩溃”着重在破坏程度很深,“瓦解”重在分裂程度很深,因此,“崩溃”词义较“瓦解”重。2.“崩溃”常用于国家,政治,经济,军事及思想体系等,“瓦解”常用于组织等。3.“崩溃”不能带宾语,瓦解可以,如“瓦解敌人”。
必须、必需

都含有“必要”的意思。“必须”是副词,有强调语气作用,多作状语。(1)表示一定要,强调事实或情理上的必要性。后面带动词或带形容词,有时还可以用在分句前面;(2)加强命令语气;(3)“必须“的否定形式是“无须、不须、不必”。“必需”是动词,表示一定得有、不可缺少的,作定语或作谓语。凡是“不可不”的行为就用“必须”。
蔑视、鄙视、藐视

都有“轻视,小看”之意,但程度一个比一个深。(“轻视”不重视,不认真对待)
逼迫、强迫

“逼迫”程度比“强迫”深。“强迫命令”“强迫劳动”。“强迫降落”不能与“逼迫”互换
究竟、毕竟

都含有到底的意思。“究竟”表示追根到底,用于疑问句,语气不肯定。“究竟”可兼作名词,表示原因和结果。“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有加强语气的作用。在表示肯定语气时,“毕竟”和“究竟”可以通用。同“究竟”“毕竟”词义相近的词有“到底”“终归”“终究”。
庇护、袒护

“庇护”有意识、目的的掩护;“袒护”是由于偏爱或出于私心而无原则的加以偏袒保护。
边陲、边境

都是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边境”使用范围广,可用于国家或省、县之间;“边陲”只用于国家之间,指靠近国界的地区。文言色彩浓。
辩解、辩护

1.“辩解”分辨解释(原因或真相),“辩护”指以申辩来保护或维护(别人或自己的言行)2.“辩护”也为法律用语;“辩解”不是。
辩驳、辩论、辩(辨)白、辩解

“辩驳”指提出理由或根据来否定对方的意见;“辩论”指彼此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以便达成共识;“辩白”指说明事实真相,用来消除误会或受到的指责;“辩解”指对受人指责的某种见解或行为加以解释。
辨别、辨认、辨析

“辨别”指根据不同事物的特点,在认识上加以区别;“辨认”指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辨析”指辨别分析。
辨(辩)正、辨(辩)证

“辨正”指辨明是非,改正错误;“辨证”指辨析考证。
标记、标志

标记标明某种东西的记号。
标志①表明,显示;②同“标记”。
表明、标明

标明用文字或符号标出来,使大家明白。
表明清楚地表示出来。
表率、榜样意思相近,与词语搭配不同。如“树立榜样”而不能互换。“表率”用于个人,而“榜样”可用于指集体。
表率、表帅

“表率”是名词,指“好榜样”。其中“表”为“榜样、模范”,“率”为“表率、楷模”。“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表现、表演

表现显示出来。
表演①戏剧、杂剧、曲艺等的演出;②做示范性的动作。
表彰、表扬

1.“表扬”对象一般为好人好事,“表彰”对象是伟大功绩或重大事迹。

2.“表扬”方式较方便,可书面,可口头;“表彰”方式较严肃、庄重,往往要做决定,授予称号、勋章、建纪念碑等。
表示、显示、显露

“表示”(1)事物本身或凭借其他事物显露出某种意义(2)用言语行为显出某种思想、感情、态度等;“显示”明显地表现;“显露”原来看不见的变成看得见。
边疆、边境

前者指靠近国界的领土,范围较大;后者指靠近边界的地方,范围较小。(边界:地区与地区的界线,多指国界)
摈弃、摒弃

二者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
赔偿、补偿

前者指因自己的行为造成损失而给予补偿。后者指抵消损耗,补足欠款。
比赛、竞赛
“比赛”与“竞赛”是现代汉语中两个常见词语。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发展的今天,各行各业开展的比赛与竞赛活动十分频繁,“比赛”与“竞赛”也“因时走俏”成为当今使用频率很高的两个词。但由于这两个词词义相近、用法相似,使得一些人使用起来发生混淆。
一、词义
比赛在体育、生产等活动中,比较本领、技术的高低。如象棋比赛,比赛篮球等。
竞赛互相比赛,优胜。如劳动竞赛。
二、辨析
二者都是动词,都表示互相比较本领、技术等的高低或工作、劳动的快慢、效率,通过较量,得出谁为优胜的结果。
“比赛”强调比较或较量,多用于文化娱乐或体育活动方面。比如“几个小朋友,组织了一个‘童子足球队’;常常要求大学生,和他们比赛”。“比赛”也可用于劳动方面,但“比较”的意味较突出。比如“我在社里一定要好好生产,和他比赛”。“比赛”有时比“竞赛”更强调次序和时间,比如“歌手们用抽签的方法确定比赛顺序,每个歌手的比赛时间为五分钟。”
“竞赛”强调互相竞争而夺取优胜,意思较为郑重,比“比赛”重,使用范围也比较广。

1.可用于一般文娱体育活动,比如“今天进行半决赛,四个国家的羽毛球强手竞赛激烈。”
2.可用于劳动生产、文化艺术创作等较重要的社会活动,比如“和他们车间竞赛以来,咱们车间月月提前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产品质量也越来越好。”
3.还可用于动物的活动,比如“这一天,天气又转热了,庭中槐树上两三个蝉竞赛似地高叫着。”
三、练习
在下边句子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A比赛B竞赛)
(1)下午两点钟,我还要参加学院团委组织的演讲( )呢!
(2)这个月,工人们在进行劳动(),干起活来热火朝天。
(3)据说,藏羚羊在交配之前,公羊要进行生死格斗,用这种()方式淘汰弱者。
(答案A BB)
捕杀、扑杀

2003年秋冬之际,为预防“非典”复发,全国部分城市大量捕杀果子狸等怀疑携带“非典”冠状病毒的动物,一时之间,“捕杀”一词屡见于各新闻媒体;2004年初春,为预防禽类流感蔓延,全国乃至整个亚洲“大力扑杀”禽流感,“扑杀”一词又取代“捕杀”而屡见于报纸杂志。“捕杀”与“扑杀”虽一字之别,意义却有不同。笔者试就两词简作辨析。
捕杀,捕捉并杀死(《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捕”与“杀”之间是前后相承接关系,即先捕捉住再杀死。由此可推知,“捕杀”的对象是体形较大、可以并能够一一捉住的虫、禽、兽、鱼甚至人等,如捕杀青蛙、捕杀白头雁、捕杀马鹿、捕杀鲸鱼、捕杀示威者,等等。至于“扑杀”,笔者查阅了包括《辞源》《辞海》《汉语机大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权威工具书在内的十余种汉语工具书和现代汉语专著,均未发现该词条。因此,笔者认为“扑杀”系一新词。根据词素叠加释义法和当前“扑杀”的语用实际,笔者提出,“扑杀”的准确含义及其语用规则是否可作如下解释扑杀,扑灭或杀死。“扑”与“杀”之间是选择关系,即扑打消灭或杀死。由“扑”义亦可推知,“扑杀”的对象应该是那些形体较小或甚小、不易或无法一一捕捉住的昆虫、病毒类或微生物,如扑杀蚊蝇、扑杀禽流感、扑杀钉螺,等等。
由上简析可知,“捕杀”的对象形体较大,“扑杀”的对象形体较小或甚小;“捕杀”侧重于捉住,“扑杀”侧重于消灭;“捕杀”对象的数目有限,“扑杀”对象的数目数量惊人;“捕杀”侧重个体对象,“扑杀”侧重群体对象;“捕杀”可一一进行,而“扑杀”则根本无法一一进行……明乎此,则两词各得其所。试将两词分别填入下列句中
1.林业部门三令五申,严禁非法_________野生动物。
2.为防止血吸虫病死灰复燃,湖区人民开始全面_________钉螺。
3.为保证市民安全,市政府及时下发了__________流浪犬的紧急通知。
4.空调运行所滋生的军团杆菌可以通过空调清洗予以__________。
5.市人民法院今天公开审理了非法________藏羚羊一案。
6.对H5N1这样的高致病性病毒要坚决________。
7.要彻底________禽流感,必须_________病源周围三公里以内的所以家禽。
(参考答案1、捕杀2、扑杀3、捕杀4、扑杀5、捕杀6、扑杀7、扑杀/捕杀)
不屑、不惜

不屑轻视,认为不值得。
不惜舍得,不顾惜。
哺育、抚育

哺育喂养。
抚育爱护,养育。
抚育、哺育、抚恤

“抚育”指照料、教育儿童或照管动植物;“哺育”指喂养,比喻培育;“抚恤”指(国家或组织)对因公受伤、牺牲或残废人员的家属进行安慰并给以物质帮助。
不详、不祥

前者指(1)不详细、不清楚;(2)不细说。后者指不吉利。
不免、难免

1、副词。都有由于某种原因而导致不如意的结果的意思。2、(1)“不免”是“免不了”的意思,后面跟肯定形式;“难免”指不容易避免,后面可跟否定词,但虽为否定时,意思却是肯定的。(2)“难免”还可以用作动词。“不免”没有这个用法。
不止、不只

前者是副词,不停止或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中一般带有表数量的词。后者用于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相当于“不但、不仅”。
不齿、不耻

前者指不愿提到。后者指不以之为耻。
不肖、不孝

前者指品行不好(多指子弟)。后者指对父母不敬。

C
才能、才华

前者侧重于做事的能力,后者侧重于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和特长。
裁夺、裁定

前者指考虑、决定,后者指推测、断定。
猜想、推测、估计

都是对未知事物的想象。1.“推测”,“估计”多有已知的事物做依据,“猜想”只是凭主观想象,不一定有什么根据。2.“估计”对象可以是情况,变化,数量等;“推测,猜想”对象一般是情况,变化等,数量不多见。3.“推测,猜想”多用于事前,估计可用于事前事后。
采用、采取

二者对象都很广。1.“采取”选取施行,多为抽象事物;2.“采用”着重使用和利用,可是一些抽象事物,如技术、经验等;也可为具体事物,如品种、工具、药物、稿件。
草率、轻率

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轻率:(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经过慎重考虑。
操行、品行

1、名词,都有人们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意思。2、(1)“品行”指品格和行为;“操行”指遵守有关规则所具有的道德行为。(2)“品行”使用范围比较广,可用于一切人。“操行”使用范围比较窄,多用于学校的学生。(3)“品行”常和“端正”“恶劣”搭配,“操行”常和“优”“优良”“良好”“好”“坏”“差”搭配。
操纵、把持

1、动词,都有按自己的意图、对所掌握的对象随意支配的意思。贬义。2、(1)“把持”强调公开地控制、垄断,多至霸占位置、权力,不让别人参与;“操纵”则指用不正当的手段支配、控制某事或某人,这种支配控制大多是在幕后进行的。(2)“操纵”有凭技能、技巧控制或管理机器、仪器等的意思。“把持”没有这种意思。3、“把持”的同义词另有“把揽”;“操纵”的同义词另有“驾驭”“掌握”
参加加入、参与

1.“参加”应用范围宽,无论具体组织或某项活动,甚至意见、建议等都可使用。2.“加入”只用于具体组织,如加入共青团。3.“参与”多用于活动。4.“参加”“加入”既用于书面又用于口头;“参与”多用于书面。
察访、查访

查访:调查打听案情。
察访: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看、察看

前者指检查、观察事物存在的情况;后者指为了解情况而细看。
查核、察核

前者指检查核对(帐目);后者指对某事物特性加以利用。
查访、察访

前者指调查打听案情;后者指通过观察访问去进行调查,多公开进行。
查阅、查验

前者指(把书刊、文件等)找出来阅读有关的部分;后者指检查 是否真实。
刹那、霎那

前者形容极短的时间,后者指瞬间。
嘲笑、讥笑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哆嗦、颤抖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产生、发生

是一对同义词,可以互换。但仍有差异。“发生”指没有的事出现了;“产生”已有事物中生出了新的事物。
猖狂、猖獗

“猖狂”着重于狂妄、任意妄为,一般形容敌人进攻、破坏行为;“猖獗”重指凶猛、放肆,程度比“猖狂”更重,此外,还可以形容病害、谣言、错误的的思想,多用于谓语。
常规(成规)、陈规

前面指的是久已通行的规则,后面说的是不实用的旧规章。
常、长

“常”有以下几个义项:1.一般、普通,如“常识、常事“等;2.经常、固定不变的,如”常备不懈、常客、常量等;3常常、时常,如“常来常往、常见面“等。”“常”和“常常”都侧重于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但“常常”在证据上比“常”要强,而且否定式多用“不常”,极少用“不常常”,例如多说“他不常来”,很少说“他不常常来”。“时常”强调有一些时候常发生,较多用于口语,如“近来他时常发病”。“经常”和“常常”“时常”区别不大,可以通用;但有时指较长时间接连地、比较有规律地反复出现,强调一贯性,如“由于经常锻炼,他身体棒极了”。这时则多少有点不同。另外,“经常”除作副词外,有时还有形容词意义,如“经常的工作、经常性”等,这跟“常常、时常”的区别就更明显了。
“长”本义是“长”,又可指长度;指距离远,如”源远流长、长途跋涉“”等;时间长,如“长夜、长寿”等;再引申一步,可指永远,如“长逝、长眠、长生不老”;还表示长处、擅长,如“特长、一技之长、长于技击”。因为“常”和“长”同音,有时不注意可能混用,如有人把“语重心长”和“长年累月”的“长”误写作“常”。又因为“长”有经常的意思,也有人把“细水长流”误写成“细水常流”。
场面、局面

“场面”与“局面”这对近义词,因意思差不多而常被混用,其实是有细微差别的。
“场面”指一定场合的情景,所表示的范围较小。如舞台的场面、晚会的场面、婚礼的场面。“局面”通常指一个时期内事情的状态,如稳定的局面、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也可指规模,如这家商店局面虽然不大,货色倒齐全。书报刊上常有滥用“局面”的现象,如形容宴会“那局面真气派”,形容精彩演出“那局面真动人”,形容球赛“那局面真热烈”,这里“局面”都用错了,应用“场面”。
场所、场合

“场所”指地点或处所;“场合”除地点处所外,还包括时间、条件和情况等因素。“娱乐场所”“外交场合”不可互换。
向往、憧憬

前者指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后者指想象向往美好的事物,多指对未来的。
传诵、传颂

前者多用于美名;后者多用于事迹。
船、船只

前者表具体的,后者表概括的。
称赞、称道、称颂
“称赞”“称道”与“称颂”这三个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赞扬的意思,但词义有细微差别,表达的程度不同,要根据内容使用不同的词,避免混用。
“称赞”是用语言表达对人或事物的优点的喜爱,如:他做了好事,受到老师的称赞。“称道”也表示称赞的意思,“道”表示述说,“人人称道”,说是人人夸奖。这是我应尽的责任,不值得称道。

“称颂”表示称赞颂扬,比“称赞”“称道”表示的程度要重,一般对功德业绩卓著的人,才用“称颂”,如:称颂民族英雄,某某的丰功伟绩万民称颂。对一般需要表扬的人和事,用“称赞”“称道”就可以了,不能随意用“称颂”。
沉重、繁重

1“沉重”表分量大、负担重;“繁重”除表分量大、负担重之外,还兼有头绪杂乱的意思。2“沉重”可以形容具体物品重量,也可以比喻情况严重或 精神、心情等 不舒畅、不轻松,如“沉重的打击”。“繁重”不可这样用
沉重、繁重都有分量重的意思,但“沉重”指精神或思想负担重,而“繁重”则指工作、任务的数量重。
沉重、郑重

沉重①分量重;②情况严重时的心理状态。
郑重严肃慎重的态度。
沉静、沉寂

都表寂静。1.“沉寂”表程度重于“安静”。有比喻用法,例“大地沉寂”“音信沉寂”。“沉静”没有这样的比喻用法。2.“沉静”除形容环境外,还可形容人的神色、心情和性格。
沉思、深思、寻思、神思

“沉思”重在思考的精神贯注;“深思”重在思考的深入;“寻思”重在思考的反复;“神思”指精神、心绪。
衣服、衬衫

“衣服”是概括性的,指所有衣服,而“衬衫”是具体的,可以指长袖衬衫或短袖衬衫,男式衬衫或女式衬衫等。
战果、成果、结果、后果、恶果

“战果”战斗中获得的成果;“成果”工作或事业上的收获,褒义词;“结果”在一定阶段,事物发展所达到的最后状态,中性词;“后果”最后的结果(多用在坏的方面);“恶果”坏结果或坏的下场。
成就、成绩

1.“成绩”用于一般事物(如工作、学习、体育运动等),中性词;“成就”用于重大事情(如革命、建设、科技等),语气郑重,褒义词。2.“成绩”可用“大、好、优秀”或“小、不好、差”等形容;“成就”只用“重大、辉煌”等词形容。3.“成绩”只为名词;“成就”还可有动词用法。
成长、长成
“成长”与“长成”这两个近义词,词义是有区别的,不能混用。“成长”表示生长而成熟,或向成熟的阶段发展,着重在“长”,指在“成”里长,表示发展变化。如年轻一代在茁壮成长,不能说“茁壮长成”;又如阳光雨露哺育人成长,也不能用“长成”。而“长成”,表示因“长”而“成”,指成为、变高。如长成有用人才,不能说“成长有用人才”;又如当年一片小树已长成森林;也不能说“已成长森林”。总之,表示“长”的结果,用“长成”:表示怎么“长”的,用“成长”。
呈现、浮现

都是表示动作的词,指具体的事物在眼前显现出来。“呈现”较清楚,持续的时间长,多是直接看到的(不是想象的);呈现多在事物本身,有时在人的眼前;对象多是现实的事物,如颜色、景色、神情、气氛等。“浮现”往往是影影绰绰的,持续的时间较短,多是想象的,有时是直接看到的;浮现多在脑中、眼前、脸上等。对象多是人的形象、印象、往事、表情等。有时可换用,如“脸上呈现(浮现)出喜悦的神情”。
返回 体现、表现、呈现“体现”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上具体表现出来;“表现”(1)行为或作风中表示出来的(2)故意显示自己(含贬义);“呈现”显出、露出。(呈献:把东西或意见等恭敬的送给集体或敬爱的人)
吃劲、吃紧

吃紧紧张吃劲费劲,吃力。
斥责、叱责

都含“用严厉的语言指责别人的错误或罪行”的意思。“斥责”偏重于严辞指责。“叱责”偏重于大声喝叱,强调声音大。
连续、持续前者指一个接一个;后者指延续不断,强调事物出现的绵延性。
充溢、充满

1.“充满”中性词,泛指填满或充分具有,对象较广。2.“充溢”不仅是填满,而且像水装得过满要溢出的样子。用于文学语体。
充分、充足
“充分”与“充足”是一对近义词,书报刊上常被混用。这两个词词义基本相同,都表示足够、不缺乏的意思,但同中有异,不能互相代替。
“充分”表示足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理由不充分、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还有尽量的意思,如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而“充足”表示多到能满足需要,适用对象均为具体事物,如光线充足、经费充足、时间充足、商品充足、物资充足等。
充足与充实

1.“充实”着重指内部不空虚,有足够内容或力量;“充足”指数量足够能满足需要,2.“充实”常形容内容、力量、知识、人员等;“充足”常形容物品、资金、光线、空气等具体的东西,有时也形容理由、论据等抽象的事物。3.“充实”有动词用法,“充足”无
筹划、筹措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
筹划、筹备

前者指想办法,定计划/筹措(钱粮);后者指为进行工作,举办事业或成立机构等事先准备。
踌躇、迟疑

都表拿不定主意。1.“迟疑”从时间角度说,该拿定主意时拿不定,不果断;“踌躇”是就具体行动角度说,犹豫而不果断行事。2“迟疑”多为口语,“踌躇”多用于书面语;3“踌躇”可组“颇费踌躇”“踌躇满志”。
辞退、解雇

“解雇”与“辞退”作为用人现象,在当今社会中的一些企业、单位和部门里时常出现。作为词语,“解雇”与“辞退”也经常出现在广播电视、报刊图书和人们的谈论中,成为现代汉语中常常使用的两个词。由于这两个词意义上有相似之处,因此不少人在使用时发生混淆,笔者认为有必要明确这两个词的词义并加以辨析。

一、词义

解雇,《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停止雇用。
辞退,《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解雇~保姆。②辞谢,不接受;~礼物1导演请他饰演该片的主要角色,他~了。

二、辨析二者都是动词,都有停止雇用的意思。
“解雇”强调解除雇用的合同或信约,含有较明显而强烈的雇用关系色彩以及比较严厉而不留情的“按规定不再雇用”的意味。如他被公司解雇了,只好在一家饭店里做勤杂工o
“辞退”在表达停止雇用的意思时,强调恢复没有雇用关系的原来状况,含有“使雇用者离去”的意味,意思比“解雇”略轻。如“但到春天,忽然听说他已被校长辞退了(鲁迅《孤独者》)。另外,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辞退”还表达辞谢,不接受的意思,如他辞退了外国公司的高薪聘请,回国干起了属于自己的事业。就这一点而言,“辞退”与“解雇”没有同义关系。

三、练习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A\解雇;B\辞退)
1.他的手医好以后公司给了他五十磅的恤金,把他 _____了。(巴金 《马赛的夜》)o
2.老板与她翻了脸,这位十分善良的妇女也必然被________而回老家。
3。为了照顾老人和孩子,她毅然_____工作,做起了家庭主妇。
[参考答案]1.B;2.A;3。B。
从而、进而

进而:表递进关系。
从而:承接,及因果关系
破坏、摧毁

前者程度浅,后者程度深。
出席、列席

列席: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出席:参加会议。
矗立、屹立

1.都含高耸之意。2.但“屹立”常用于比喻义,多了一层像山峰一样稳固坚定不可动摇的意思既可用于屋,也可用于人。3.“矗立”不是比喻,有高耸的含义,又着眼于直,一般只用于物,不用于人。
处置、处理

1在用于具体人时,两词通用,“处置”较重于“处理”。2“处理”使用范围较“处置”宽,不仅可用具体人或事物,还用抽象,如“处理关系”“处理矛盾”,这里“处理”不能换为“处置”。
处罚、惩罚

前者词义轻,后者词义重。
处世、处事

前者指泛指在社会上的活动、人际交往;后者指指处理事务。
粗暴、粗鲁

1“粗鲁”意思着重于“鲁莽”;“粗暴”意思着重在“暴躁”。2“粗鲁”可形容人性格,更多形容人的具体行为、言谈等;“粗暴”多形容人的性情、态度、作风等
列席、出席

列席指参与会议而无发言权,出席指参加会议。
篡改、窜改

1“篡改”指用假的、错误的东西取代、曲解真的、正确的东西;“窜改”指对原来的东西错误的进行改正、变更;

2“篡改”对象一般为历史、理论、学说、精神等;“窜改”对象一般是具体书面材料,如文字、文件、古书等
篡改、窜改

前者指用作伪的手段对历史、理论、政策等故意改动或曲解;后者是一般意义上的改动。

D
大事、大肆

“大事”是中性词。“大肆”是贬义词。
大概、大约

1、副词。都有对事情的情况、数量、时间的推测和估计的意思。2、(1)在表达推测或估计的意义时,“大概”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大约”却表示不十分肯定。(2)“大概”还可以用作名词,表示事物的基本情况、概况。“大约”没有这种用法。(3)“大概”还可以用作形容词,表示情况的不够准确和详尽。“大约”很少有这种用法。
带动、拉动

通过动力使全体或个别动起来。1“带动”着重相关部分相应动起来,也有起带头作用的意思。2“拉动”拉力推动,着重促使经济发展。
戴、带

“戴”作动词的一个意思是把东西放在头、面、颈、胸、臂等处。如“戴帽子、戴红花、戴袖章”。引申出来了有关的词如“戴高帽子、戴绿帽子”。“不共戴天”的“戴天”是头顶着天,“戴罪立功”的“戴罪”是顶着、承担着罪名。“戴孝”是身穿孝服、臂缠黑纱等表示哀悼,也常常写作“带孝”。在实际运用中,说“带孝”或“带着孝”更为常见。因为有的人并不一定作“戴孝”的穿着,只是一定的期间里很多方面有所节制而已。
到底、终于

1“终于”多用于书面,“到底”是口语、书面都常用。2“到底”修饰的动词性词语必带“了”,如“问题到底解决了”,“终于”不受此限。3“到底”可用于问句,加强语气,“终于”不能,例如“你到底去不去?”,不能换成“终于”。4“到底”还有“毕竟”的用法,“终于”没有。如“他到底是受过专业训练的”,而不能换成“终于”。
到、倒

为了避免混淆,特别要注意这几点。(1) “倒霉”,也作“倒楣”,里面的“倒”不用“到”。(2)副词“到底”跟“进行到底”里都是用“到”,如“你到底去不去、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问题”。(3)副词表示跟意料相反的“倒”,不能写成“到”。如“这样一来倒省事了、听你一说我倒想起来了、我倒要听听”。(4)副词表示让步、转折的“倒”,不能写成“到”。例如:“我有倒有,可是不在身边。”“学倒学过,可是早忘了。”(5)表示催促、追问的副词“倒”,不能写成“到”。如“你倒快唱呀、你倒会不会呀”。这里的“倒”是“倒是”的意思,不是“到底”的意思。以上几句中的“倒”都可以说成“倒是”。
代替、接替

1“接替”的对象只能是人以及人所从事的工作、所担任的职务等。2“代替”对象比较广,除上述外,还可以是组织或事物
诞辰、生日

“生日”多用口语,除说一般人外,还常用于比喻。如“党的生日”;“诞辰”多用于书面,带有庄重色彩,一般只用对有贡献受尊敬的人。
诞生、诞辰

“诞生”与“诞辰”这两个词义近而有区别,意思并不相同。每逢伟人诞辰之际,这两个词频频见诸报端,若不正确掌握这两个词的意思和用法,便常会误用。1995年周总理百年诞辰之际,有家刊物发表了题为《为周恩来诞生100周年设计纪念邮票》的文章,文内却说“……为设计总理诞辰百年纪念邮票组稿”。同是说周总理出生100周年,题目用“诞生”,文内却用“诞辰”,哪个对呢?需要辨别清楚。
“诞生”意为出生,是动词。这是个中性词,对任何人部可使用。而“诞辰”意为生日,是名词。这是个褒义词,多用于值得尊敬的人,除诞辰外,还有华诞、寿诞,都用于值得尊敬的人。周总理无疑是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伟人,可用“诞生”,更应用“诞辰”。问题在于“诞辰”是名词,不可带上“百年”这个宾语。正确的用法是:将“百年”移至“诞辰”之前,改成“百年诞辰”就对了。
抵御、抵挡

1“抵御”比较主动,是有计划地,投入相当强大的人力、物力进行防御。2“抵挡”则是较被动的行动,往往是事到临头而采取的应付措施。
抵制、抵御

前者指阻止有害的事物,使不能侵入或发生作用;后者指抵挡、抵抗。
聆听、倾听、谛听

“聆听”指(书面语)听。“倾听”指细心的听取。“谛听”指仔细听。
惦记、思念

前者指(对人或事)心里老想着,放心不下,多用于口语;后者指对景仰的人、离别的人或环境不能忘怀,希望见到,多用于书面语。
典型、典范

1“典型”是中性词,“典范”是褒义词。2“典型”有形容词用法,可受“不、很修饰”;“典范”没有这种用法。
典雅、高雅

典雅:优美而不粗俗。高雅:高尚而不粗俗。
电讯、电信

前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的消息;后者指用电话或电报传播消息的通讯方法。
订阅、征订

“征订”是出版社发出的。“订阅”是读者的行为。
叮嘱、丁宁

都有嘱咐的意思。但“叮嘱”词义较重于“丁宁”。更多的用语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级,有语重心长的含义;“丁宁”是多次反复的嘱咐,有不厌其烦的含义。
定式、定势

定式指固定不变的方式或格式,思维定式。定势指固定的套势,传统定势
陡峭、峻峭

前者侧重于山的坡度大而陡直,后者侧重于山势的高而险。
独立、独力

前者指不依靠别人,后者指靠自己的力量完成某项任务。
断定、确定

1.两词有时可换用,如“确(断)定是否为肺炎。”2.“确定”指明确地肯定,决定,“断定”指由推断而下结论。
对于、关于

都是介词,前者引进对象或事物的关系者。后者指(1)引进某种行为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状语;(2)引进某种事物的关系者,组成介宾作定语,后面要加“的”。注意:表关涉,用“关于”不用“对于”,指出对象,用“对于”不用“关于”,兼有两种情况时可以互用;“关于”有提示性质,用“关于”组成的介宾,可以单独作标题,用“对于”组成的介宾,只有跟名词组成偏正短语才能作标题,如对于政策的认识。
度过、渡过

“渡”的本义是“横过水面”,如“渡河、渡江”,也可引申为“由此到彼”,如“渡过难关、过渡时期”等。而“度”的其中一个义项虽也是“由此到彼”、“过”的意思,但专指时间,如度日、欢度春节、度假、虚度光阴等。不过,在文言文中,“度”有时也通“渡”;如《南史·孔范传》:“长江天堑,古来隔绝,虏军岂能飞度?”而“渡”却不能通“度”,二者是混淆不得的。
多余、盈余

1、都有有剩余的意思。2、(一)“盈余”作为动词,只收支两抵剩下的;“多余”是形容词,指超过需要数量的。(二)“盈余”使用范围窄,只限于钱财;“多余”适用范围较广,既可用于钱财,也可用于其他事物。(三)“盈余”可以用作名词,表示获得的利润,“多余”就没有这个用法。

E
遏制、遏止

遏止阻止。遏制 控制。
而后、尔后

都是连词,常用于书面语言。而后:以后,然后,表示在某事之后。尔后:从此以后,此后。“尔”有指代义,相当于“这”“此”。
恩惠、恩赐

前者是名词,给予或受到的好处。后者是动词,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O
偶然、偶尔

前者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后者指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

F
废除、解除

废除: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解除: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
奋发、发愤

1“奋发”着重指精神振作,情绪高昂;“发愤”指内心立下大志,决定尽一切努力改变现状。2“奋发”常与“图强、努力、有为”连用;“发愤”除常与“图强”连用外,可单用,且单用时“发愤”不可换为“奋发”。
发奋、发愤

“奋”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愤”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而“发愤”一般指个人。功能上,“发奋”可以说“奋发”,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发扬、发挥

1“发扬”是使好的进步的事物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加强,对象多是优点、传统、作风、精神;“发挥”是把事物内在潜力充分表现出来,对象多是才能、作用、特长、积极性等。
发现、发明

前者词义侧重于找到,后者词义侧重于创造。
弘扬、发扬

1“弘扬”着重指扩展使光大、多用于精神、文化等。如“弘扬中华文化”“弘扬佛法”,不能换用“发扬”;“发扬”着重指发展提倡,多用于作风、传统等,如“发扬民主”“发扬优良传统”,不能换用“弘扬“。2“发扬”还有“发挥”之意,如“发扬火力,消灭敌人”“弘扬”则无此意。
法制、法治

法制名词,法律制度,包括法律的制定、执行和遵守,完善法制。法治动词,指依据法律治理国家。民主和法治
繁华、繁荣

1“繁华”形容城镇、街市的热闹,人群的众多,商业的兴旺。“繁荣”形容经济、科学、文化等事业的蓬勃发展。2“繁华”只是形容词,而“繁荣”用法既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的用法。
反复、繁复

繁复多而复杂。反复①多次重复;②变动,改变。
凡响、反响 “凡响”指平凡的音乐;“反响”指事物所引起的回响,反应。
返回 范围与范畴“范畴”是哲学名词,“范围”不是;虽然“范畴”有时可以当类型、范围用,但更多情况下是不能换用的。如“考试范围”而是“考试范畴”。
反映、反应
“反映”与“反应”读音相同,个别义项也颇类似,但两者也有区别。
反应,现代汉语(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有五个义项(1)有机体受到体内获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2)化学反应。(3)打针或吃药所引起的呕吐、发烧、头痛、腹痛等症状。(4)原子核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变化。(5)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
反映,《现代汉语词典》有三个义项(1)反照,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2)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3)把有机体接受和回答客观事物影响的活动过程。
“反应”的第(1)个义项与“反映”的第(3)个义项的区别在于前者泛指有机体对外界刺激的任何回答,如含羞草的叶子因触动而闭合等,较具体;后者是物质的普遍属性,较抽象。如人能在感知的基础上以思维的方式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练习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合的词语(A反应B反映)
1、这部小说_________了严重的现实生活和斗争。
2、他__________的意见很值得重视。
3、小孩见到五颜六色的玩具的第一_________往往是停足不前。
4、人的感觉、表象、情绪、意志等都是客观世界在人头脑中的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BBAB)
防止、防治

防止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防治预防和治疗(疾病、病虫害等)。它们都是动词,都有通过预防使之不发生、不发展下去的意思。使用时主要有以下几点区别。
1.“防止”通常用于预先设法制止坏事发生,如“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呼吁民众理解政府防止‘非典’蔓延的措施”。“防治”通常用于疾病和病虫害等的预防和治疗,如防治“非典”。下一例则属用词不当“为防止‘非典’,昨天上午,市文化局通过各区县文化主管部门,向歌舞娱乐及网吧场所发出紧急通知。”此例中,“非典”是一种疾病,而不是一件事情,因此“为防止‘非典’”一句,应改为“为防止‘非典’蔓延”,或“为防治‘非典’”。
2.所及对象发生的时间不同。“防止”通常用于坏事发生之前,如“南京市要求防止‘非典’从口岸蔓延”,该例中,南京在尚未出现‘非典’从口岸蔓延的情况下,要求防止“非典”从口岸蔓延,用语是准确的。“防治”通常用于问题发生之后,既预防类似问题再次发生,又采取措施治理已经发生的问题。如“‘非典’疫情在我国部分地区出现后,全国各地积极开展防治‘非典’工作”。这里,“防治”的意思为一方面对已患“非典”病人进行治疗,另一方面做好预防措施,不让更多的人染上“非典”。
另外,在短语中,“防止”和“防治”都可发用作动词,如防止“非典”蔓延、防治“非典”。但“防治”还可作定语,“防止”则不能,如关于“非典”的防治知识、防治措施。
防涝、防痨

防痨预防痨病。防涝 伤御涝灾。
仿造、仿照

仿造照样于制造。仿照 模仿,参照。
妨害、妨碍

1“妨害”着重指损害,程度较重,对象除“工作、学习”外,还有“健康、利益、荣誉”2“妨碍”着重指造成障碍,使不能顺利进行,程度较轻,对象常为“工作、学习、交通、进步、活动”等。
沸腾、飞腾

飞腾很快地上升。沸腾 ①液体受热达到沸点;②形容情绪极高涨。
废除、废黜、解除

“废除”指取消、废止(法令、制度、条约等);“废黜”指罢免、革除(官职),现多指废除特权;“解除”指去掉、破除(警报、顾虑、武装、职务等)。
分辨、分辩

“分辨”是指把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区分开,有分析辨别的意思。而“分辩”指为消除所受的指责而进行解释、说明,与“辩解”意思相同。
风俗、风气

1“风俗”着重指风尚、礼节、习惯等,是社会长期形成的。2“风气”着重指习气,是社会或某个集体普遍流行的如“风俗习惯”“划龙船的风俗”“带有封建迷信思想的旧风俗”“风气未开”“大开风气”“这个班风气不正”,其中“风气”与“风俗”不互换。
风俗、风气、风尚

风气:社会上或某个集体中流行的爱好和习惯。
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的总和。
肤浅、浮浅

这两个词的共同点都表示浅,不深。不同点“肤浅”主要用于认识、理解等,如“我对戏曲的了解很肤浅”;“浮浅”主要用于作风、学识等,如“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戒骄戒躁,求真务实,努力克服脱离群众的浮浅的官僚主义作风。”
“肤浅”(学识)浅;(理解)不深。“浮浅”浅薄,肤浅。
一、相同点都是形容词,都有浅薄的意思,都表示程度不深。例如
1.在利益最大化原则驱动下,有些大众传媒的内容变得肤浅,显示娱乐倾向和游戏特征。
2.作为学生,即使有点浮浅的感受也不值得骄傲自大。
二、不同点
1.词义侧重点
“肤浅”肤,即肉体表层的皮,肤浅,如同仅仅触及皮肤表层。词义侧重点在不多,局限于表面的,不深刻的。例如:
在许多演艺圈人士呼吁改变内地演艺圈一些不健康现状的时候,有的演员指出了一些电视剧目前存在的“肤浅、浮躁、快餐化”等弊病。
“浮浅”浮,即漂在水面,引为空虚,不实在的。“浮浅”着重于浮在表面的,不切实的。例如:
从这位作者切实与浮浅,精彩与平淡的参差不弃的作品中,人们能看到她的天资,她的努力,她的幼稚和她的进步 。
2.适用的对象
“肤浅”多与主观上表示人的认识活动的词语搭配,常用于理解、看法、学识、思想、理论、研究等,适用范围较大。例如
我做了半个月的农村调查,得知了一些情况。可是这种了解是很肤浅的,一点也不深刻。
“浮浅”多与客观上表示缺乏某种知识、修养的词语搭配,常用于思想认识、工作作风、文章内容、做法行为等方面,适用范围较小。
例如

东方朔虽以滑稽名,然诞谩不至此。《汉书》中《朔传》赞云“朔之诙谐逢占射覆,其事浮浅,行于众庶,儿童牧竖,莫不炫耀,而后之好事者因取奇言怪语附著之朔。”

三、练习用“肤浅”和“浮浅”选词填空。
(1)中国没有像基督教或者伊斯兰教那样的宗教。对人格神,许多士大夫经常处于似信非信之间,采取的似乎仍然是孔老夫子“敬鬼神而远之”,“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的态度。在民间,则表现为多元而______的信仰和崇拜。
(2)有的作品经过精心的、恶意的炒作,往往轰动一时。其实,只要真正冷静地读一读,就不难发现不过如此而已,乃至相当______。
(3)演员们如果不扎实练功,他们的表演就容易流于_______。
(4)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二十年。“日益结合”的标志,是我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从“_____”到“深刻得多”,“贫乏”到“丰富得多”。
(参考答案(1)、(3)浮浅 (2)、(4)肤浅)
伏帖、伏贴

1形容词,安稳、舒适。我住在这儿很伏帖。2驯服、顺从。弟弟妹妹对老大哥都伏伏帖帖的。也作服贴。伏贴动词,紧贴在上面,把膏药伏贴在背上。
扶助、扶植

1“扶助”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人或处于成长阶段的集体,意在帮助2“扶植”可为植物,意在培植,可也为人或抽象的事物,如亲信、傀儡、新生事物等,意在支持。
幅、副

都作量词,“幅”是巾旁,跟巾帛、呢绒等有关,因此用来形容布匹、面料的宽度,如幅面、单幅、宽幅。有时泛指宽度,如:幅度、幅员。“幅”用作量词时,一般修饰布料、丝织品,也用来表示图画、布匹等。“副”的意思是居第二位,属辅助性的,如副业、副官、副产品。当它作量词时,表示成套的东西,如:一副对联、全副武装;有时也用于表示面部表情,如:一副笑脸。
抚养、扶养、赡养

“赡养”一般用于幼对长;“抚养”一般用于长对幼;“扶养”可用于长幼之间,也可以用于平辈。
黎明、拂晓

前者是一般用语,后者是特殊军事用语。
腐化、腐烂

1这对动词的意义都指变坏,是相同的方面。如,“生活腐化”,“生活思想等都已腐烂透顶。”2但“腐化”有使动用法,可带宾语,如“封建余毒腐化了这些人的心”;“腐烂”没有此用法,不可带宾语。
敷衍、应付

1“应付”态度可消极、可积极;“敷衍”态度一般为消极的。2“应付”比“敷衍”带宾语的情况更多,宾语名词也不限于一般的人或事,如“应付突然事变”,不能换作“敷衍”。3“应付”只有ABAB型一种重叠方式,“敷衍”除ABAB型外,还有AABB行重叠,“敷敷衍衍”是形容词。
腐蚀、侵蚀

在用于人的思想时,“侵蚀”强调由外至内使受侵害,“腐蚀”强调“使内部腐化变质”。因此“腐蚀”程度更重。
负心、腹心

前者指背弃情谊(多指转移爱情);后者指(1)比喻要害或中心部分(2)比喻极亲近的人(3)比喻诚意。
赋予、付与

前者指(上对下)交给,是特殊用法;后者指拿出、交给,是一般用法。
富裕、富余

前者指财物充足;后者指足够而有剩余
复员、复原

指军人退出现役而转入地方。指病后恢复健康或事物遭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善状况。
G

改正、纠正

1“改正”对象偏重错误、缺点等方面;“纠正”偏重方向、路线等方面。2“改正”有自觉意味,“纠正”有强制意味。
改进、改善

1、动词,都有改变过去的状况,使之比原来更好一些的意思。2、(1)“改进”着重于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和提高;“改善”着重于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使之更符合人的意愿。(2)“改进”的对象常常是工具、工艺、教学、工作、方法等;“改善”的对象常常是生活、环境、条件、关系等。(3)“改善”含有对原有状况不满的意味。“改进”没有此意味
改进、改良

1都指改变原有情况,使之更好。2“改进”着重指把不够进步的改成进步的,对象一般是工作、作风、态度、方法等;“改良”着重指把不够良好的、尚有缺点的,改良成好的、没有缺点的,对象一般为政治、土壤、品种、农具等
感动、激动1引起“激动”的可以是正面积极的事物,也可以是反面消极的事物。引起“感动”的一般只能是正面积极的。2“激动”的主语宾语可为人,也可为和人的思想感情有关的词语。“感动”的宾语一般只能为人。如“心情激动”“激动人心”,不能与“感动”互换。3“感动”常做“受”的宾语,如“很受感动”,而“激动”不行。
干涉、干预

1、动词,都有制止或过问别人的事情的意思。2“干涉”着重于强行制止或过问别人的行动,多指不该管的硬要管,使别人照自己的意愿去办,语意较重;“干预”着重于过问并参与别人的事,加以影响,语意较轻。
刚才、刚刚

1“刚才”跟“刚刚”意思相近,词类不同,“刚刚”是副词,“刚才”是名词。2用“刚刚”的句子,动词后可用表示时间的词语,“刚才”不行。例,“他刚刚走一会儿”,换成“刚才”就不行。3“刚才”可用否定词,“刚刚”不行。例,“你刚才不举手,表示弃权”,不能换成“刚刚”。
割断、隔断

割断用力切断。隔断阻隔断绝。
隔阂、隔膜

1、名词,都有彼此心意不通、形成障碍的意思。2、(1)“隔阂”指双方思想上的距离,可用于人与人之间,也可用于国家之间、民族之间、地方之间、语言之间,适用范围比较宽泛;“隔膜”指双方互不了解的状态,多用于人与人之间,适用范围较狭窄。(2)“隔膜”还用作形容词,表示对某人不了解或对某事物不通晓,“隔阂”没有这个用法。
各个、个个、逐个

各个:每个,所有的那些个;逐个。(各个方面、各个击破)个个:个个是把好手、个个奋勇争先。
给予、给以

给予:(书)给。也做“给与”。如给予帮助,给予同情等。
给以: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要是说出接受的人,就要换成“给”。
鼓励、激励

1“激励”的施动者可为人或组织,也可是某些思想和行为;“鼓励”一般只限于人或组织。2“激励”多限于精神方面,“鼓励”既有精神的,也有物质的。3“鼓励”还有支持,提倡的意思,而“激励”没有。如,“我们不鼓励带病工作”。
公事、工时、工事

工时工厂里计算工人劳动量的时间单位。 工事 用于攻击或防卫的军事建筑。 公事 公家的事务。
公然、公开

公然:公开的,毫无顾忌的(贬义)。公开:(与秘密相对)不加隐蔽的。
公正、公证

公正公平正直。公证在争议中,为双方作证。
薪水、工资

分别是外来语与本民族词。
沟通、勾通 两个词都有相通连的意思,但后者是贬义词,指暗中串通、勾结。
团结、结合、勾结

词的感情色彩不同。“团结”为了实现共同理想或完成共同任务而联合或结合,褒义词。“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的联系,中性词。“勾结”为了进行不正当的活动而暗中互相串通、结合,贬义词。
聒(guō)噪、鼓噪

“聒噪”是方言,指声音杂乱,吵闹;“鼓噪”古代指出战时擂鼓呐喊,以张声势,今泛指喧嚷。
顾问、过问

顾问特别约请的对专门知识技术提供意见 的人。
过问理睬,管,关心。
固然、果然

固然同本来、虽然的意思相近。 果然 事情同预料的相符合,含有“果真这样”的意思。
观察、观测

前者指仔细察看客观事物或现象;后者指(1)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2)观察并测度(情况),如:观测敌情。
关照、关注

关照:关心照顾。关注:关心重视。
光临、惠顾

前者是敬词,称宾客的来到;后者是商店对顾客的敬词。
贯穿、贯串

“贯穿”和“贯串”都有从头走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的意思,都是动词。例如
1、唐弢的《读报随想》自始至终贯穿“读”和“想”二字。
2、团结一致和互相协助的精神,应该贯串在我们整个事业之中。
“贯穿”和“贯串”怎么区分呢?
“贯穿”,一般用于具体事物。例如《汉书·司马迁传》“亦其涉猎广博,贯穿经传,驰骋古今,上下数千载间,斯已勤矣。”白居易《与元九书》“世称李杜,……杜诗最多,可传者千余首。至于贯穿今古,罗缕格律,尽工尽善,又过于李。”又如
1、新建的京广高速公路贯穿整个东部地区,成为南北运输的 一条大动脉。
2、京汉铁路贯穿南北五个省。
3、形象在杂文中的运用,最好能贯穿于各个论述层次,而不要象敲门砖一样,用过就扔。
“贯串”,一般用于较抽象的事物。例如“孙星,字伯千。读书破万卷,训诂、舆地及阴阳五行之学,糜不贯串。”再如
1、高尔基的每一篇作品里都贯串着作者的人格。
2、这种乐观主义是贯串着革命精神的。
3、这部小说的各篇各章都贯串这一个基本思想。
灌输、灌注、贯注

灌输注入(用于思想或知识)。 灌注 浇进。 贯注 集中投入(用于精神或注意力)。
规划、计划

1“计划”一般较具体,“规划”一般较全面概括。2“计划”时间可长可短,“规划”时间多半是较长的,是从发展远景着眼。3作为名词,“计划”多做完成的宾语,“规划”多做“落实”的宾语。4“计划”可为大事,也可为小事,而“规划”一般指大事。以上也作计画。
约束、规范

前者指限制使不超出范围;后者指使遵守约定俗成或明文规定的标准。
过度、过渡

前者指超过适当限度;后者指由一个阶段转入另一个阶段。“过渡句”决不能用“度”。
工夫、功夫

前者一般用来指时间、时候;后者指本领、造诣,主要指耗费的精力。
工夫 功夫空时间仅在跟“有、没、抽”连用时,含义基本相同(“空”多用于口语);在其他场合,不能或极少用“空”。
功效、工效

前者指作用、效果或功能;后者指工作的效率。
国事、国是

都是有关国家的。1“国事”多指具体的事,如“国事访问”“莫谈国事”,不能与“国是”互用2“国是”是国家大正方针、根本大计,如“共商国是”3“国事”带口语色彩,中间可插入别的成分扩展,如“国家大事”“国家政事”,“国是”多庄重意味,结构严密,不能扩展。
H

含糊、模糊

1.二词都含不清楚、不分明之意。但“模糊”一般用来形容具体事物外形或神态,记忆,感觉等;而“含糊”则一般形容语言表达不清或态度不够明朗。2.“模糊”还有“混淆”和“使模糊不清”两个意思,“含糊”没有;“含糊”有“不认真”,“示弱”两个意义,“模糊”没有。
含糊(含胡)、模糊(模胡)

前者指(1)不明确、不清晰;(2)不认真、马虎;(3)示弱(多用于否定)。后者指(1)不分明、不清楚;(2)混淆。
涵养、修养

1.“修养”可指人的各个方面(思想理论,文化知识,处地态度等)达到的一定水平;2.涵养仅偏重于为人处事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有自制能力。
合计与核计

合计总共。核计 ①核对计算;②自己盘算或跟人商量。
合计、核计前者指(1)盘算,商量;(2)合在一起计算。后者指核算(成本)。
核算与合算

合算①上算:②合并计算。核算①企业经营中的考核计算:②算计。
昏迷、昏厥

都指失去知觉。“昏迷”是长时间的神志不清,“昏厥”是短时间失去知觉。二词表示轻重程度也有所不同。
伙伴、同伴

名词。1指人时,二者有的可以互相换用,例如“旅游伙伴(同伴)”,意思是一样的,但“旅游同伴”更合乎于习惯。2有的不能换用,例,“写作伙伴”,不能说“写作同伴”。指国家时,只能用“伙伴”,不能用“同伴”。例,“贸易伙伴”,“全面发展两国伙伴关系”。
痕迹、踪迹

前者指(1)物体留下的印记;(2)残存的迹象。后者指行动所留下的痕迹,重在行动后留下的。
衡量、权衡

1.“权衡”使用范围教窄,多用于对重大事件的裁定,常和“利弊,得失”搭配。2.“衡量”使用范围较宽,对象可具体可抽象。
恒心、横心

恒心长久不变的意志。横心 决心不顾一切。
宏伟、雄伟

同义词,有时可互换。1“宏伟”侧重于伟大,也可修饰具体的事物,如“宏伟的工程”,可形容理想、谋划,如“宏伟的规划”。2“雄伟”侧重于雄壮,可修饰具体事物,如山峰、歌声、建筑物,但不能形容理想、谋划等。
侯、候

“侯”,可以指统属于天子的国君,秦汉以后,“侯”也指仅次于王的爵位;古时士大夫间也常以“侯”作为尊称,“侯”相当于今天的“君”。“候”一般指“等候”“等待”,也可指“问好”,还可指随时变化的情状,如“时候”“气候”“火候”等。
后进、落后
“落后”与“后进”这两个词,初看词义相同,其实意思存在细微差别,使用时要避免混用。
“落后”指在进行中遗留在后面,如全班同学登山,我们小组落后了;“落后”又表示工作进展迟缓,落在人家后面,如我们厂今年没有完成生产任务,落后了;“落后”还表示落在客观形势发展的后面,或停留在较低的发展水平,如落后的思想观念、落后的机器设备、落后的经营方式。
“后进”则指进步比较慢、水平比较低的人或集体。如后进生、后进班组,不能称为落后生、落后班组。“进步”与“落后”相对,“先进”与“后进”相对,使用时不要混淆。
后辈、后备

后辈年轻、晚辈的人。后备 作为补充的准备。
忽视、忽略

“忽视”多属有意的漠视;“忽略”多属无意的疏忽
忽视、轻视

“轻视”与“忽视”这两个近义词,虽都表示不重视,但程度上有不同,因此不能混用。
“轻视”意为不重视、不认真对待,是故意不重视的意思,如轻视劳动,受人轻视,重视理科、轻视文科。“忽视”也表示不重视,却不是故意不重视,而是出于不注意,即疏忽大意,如忽视安全生产、忽视文科学习。使用时要加以区别,不要混用。
漠视、忽视

都有“不注意”的意思,前者强调冷淡地对待;后者强调不重视。
互相、相互

1都可作状语,如“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也说“相互理解”“相互关心”。2“相互”还可以作定语,“互相”不行,如“相互关系”,不为“互相关系”。
幻想、妄想

1“幻想”可为好的、也可为坏的,“妄想”含贬义,肯定是不能或不应该,不容许实现的。
化装与化妆都是动宾式的动词,但“化装”还可接宾语,如“他化装成算卦先生”,“化妆”专指用化妆品修饰容貌,使美丽,不能再接宾语。
化装、化妆

“化装”有两个意思:(1)假扮;(2)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化妆”的含义:(1)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该词义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2)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前者侧重于装扮,后者侧重于打扮。
焕发、激发

前者指(1)光彩四射;(2)振作。后者指刺激使兴奋。
荒芜、荒废

前者指(田地)因无人管理而长满野草。后者指(1)该种而没有耕种;(2)荒疏(学业等);(3)不利用,浪费(时间)。
回访、回拜

对个人来说,一般用“回拜”不用“回访”在国际间的外事访问,对政府或团体,只说“回访”,不说“回拜”。
会合、汇合

1、动词,都有从不同地方聚到一起的意思。2、(1)“会合”主要指人从几个方面相会在一起,用于水的时候较少;“汇合”主要指水流的聚合,用于人的时候较少。(2)“会合”用于人时可以指人群,也可以指个人;“汇合”用于人时,必须是众多的人群,不用于少数人
混乱、杂乱

1“杂乱”着重于诸多琐碎东西或事情搀杂在一起,显得乱七八糟,没有头绪或章法;“混乱”着重指事物互相搅混在一起,显得不统一不稳定,没有秩序或条理。2“混乱”长形容较抽象的事物,如思想、局面、状态等。

接见、会见

1“接见”一般用于上对下。2“会见”一般用于国与国之间级别较高而且相等的双方人员。
J

眷眷、拳拳

“眷眷”,多指感情上怀念,依依不舍,如“张明敏先生一曲《我的中国心》唱出了海外游子对祖国,对家乡的眷眷之情。”;“拳拳”,多指态度上诚挚恳切,如“拳拳之忱”。
机构、机关

都指“办理事务的部门”,但用法和搭配不一样。1“机关工作”“机关干部”,不能换用“机构”。2有些部门只能说“机关”不能说“机构”,如“公安机关”“司法机关”等。3指机关、团体等内部组织的“机构”,不能换用“机关”。例如“各级机关要精简机构”(后一个机构不能为机关)。
机会、时机

1“机会”着重指时间,“时机”包含时间在内的客观条件。2有时搭配不一样,例“把握时机”“得到机会”不能互换。
挤兑、挤对

挤兑指许多人到银行提取现款。挤对(北京话)强迫、逼迫,你别挤对人家。
激奋、激愤(激忿)

前者指激动振奋;后者指激动而愤怒。
辣手、棘手

前者指手段厉害或毒辣;后者指形容事情难办。
寄予、寄语

寄予1寄托寄予极大希望。2给予(同情、关怀等)寄予深切同情。以上也作寄与。寄语传语,把话带给别人,寄语远方的友人。
娇气、骄气

娇气意志脆弱,不能吃苦。 骄气 自高自大,目中无人。
交代、交待
“交代”与“交待”这两个同音词,词义有区别,但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
要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词,首先要仔细辨别词义。“交代”主要有三层意思:①移交、接替,如交代工作:②嘱咐、吩咐,如领导一再交代我们要按政策办事;③说明、解释,如交代问题、交代政策。而“交待”也有三层意思:①交际接待,如交待无礼;②吩咐、说明,如他话也没交待一句就走了;③交账、应付,如把这些事做完,一天工作就交待了。其中,“交代问题”“交代政策”的“交代”也作“交待”,不过习惯用“交代”,也就约定俗成了。
交流、交换

前者强调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强调互换,另搭配对象不同,交流(思想),交换(礼物)。
教诲、教训

前者是褒义词,(书)教训、教导;后者是中性词,(1)教导训诫(2)从错误或失败中取得的知识。
揭发、检举
“揭发”与“检举”这两个近义词常在书报刊上一起使用,其实这两个词的词义不尽相同,存在细微差别,是不能混用的。
“揭发”是揭露的意思,把隐蔽的东西揭露出来,多指坏人坏事,如揭发罪行、揭发坏人坏事等。“检举”是指向司法机关或其他有关国家机关和组织揭发违法、犯罪行为,或叫“举报”。“揭发”仅仅是把别人的问题或罪行揭露出来,并不包含向有关部门“举报”的意思。
坚苦、艰苦

“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前者指坚忍刻苦(主观精神),后者指坚难困苦(客观实际)。
聚歼、歼灭

前者指把敌人包围起来彻底消灭,强调包围;后者指消灭敌人,属一般用法。
艰辛、艰难

前者强调办事的艰难而辛苦;后者强调事物或行为的困难。
间接、简捷

前者指通过第三者发生关系,跟“直接”相对;后者指直截了当,也作简截
简捷、简洁

前者表示直截了当、干脆利落,多用来形容速度快。后者指说、写文章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话。如①这种计算方法十分简捷②这篇论文简洁有力
间隙、间歇

间隙空隙(用于时间或空间)。 间歇 每隔一定时间停止一会儿。
歼灭、消灭

1“歼灭”一般只用于军事。“消灭”可用于军事,也可用于其它方面。2“歼灭”对象只限于敌人;“消灭”对象广泛的多。3“歼灭”只用于一群而非一个;“消灭”可为一群可为一个。
减价、降价

1“减价”多指临时性降低定价;“降价”多指有组织、有计划的降低定价。2临时性的降低定价也可说“降价”,但有组织有计划的降低定价却不能说“减价”。
拣、捡

使用范围不同,“拣”字有两种解释:(1)挑选、选择,如拣良种、拣菜、挑肥拣瘦等;(2)拾取,如拣破烂、拣到一只皮包等。“捡”字只有一种解释:拾取。当“拣”是“拾取”的意思时,这两个字是通用的。
检查、检察、监察

“检查”指一般的查看查考;“检察”专指对犯罪事实的审查检举;“监察”指监督并检举违法失职的机关或个人。
践踏、蹂躏

1“践踏”本义比喻义都常用;“蹂躏”多用比喻义。2“蹂躏”轻,“践踏”重,而且两者搭配有不同,如“妇女遭到蹂躏”,“践踏法制”,其中两词不能互换。
鉴赏、欣赏

前者指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后者指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讲台、讲坛

“讲坛”除指讲课或演讲的台子外,还可以用于泛指,指宣传阵地、讨论场所等。“讲台”没有此用法与意义。
接济、救济

1“接济”指给予暂时援助,一般是个人对个人。2“救济”指国家、集体提供大规模的急救、援助。
接收与接受1“接收”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或者是人员,或者是财物,机关、企业等,或者是信号、信息。2“接受”的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也可以是抽象的。3对象如果是具体的,二者有时可以换用。例“接受(接收)礼品”,只是意义略不同。对象若是抽象的,二者一定不能换用。如“接受教育”“接受批评”,不能换成“接收”4“接受”可带动词宾语,例“接受表扬”“接受访问”,“接收”不能。
接收、接纳

1“接收”的范围较广,可以是加入某种组织,也可以是安排入学、就业等;2“接纳”范围较窄,只限于加入某种组织。
接替、接手

1“接替”的对象可以是“工作”“任务”,也可以是某个人或某种职务2而“接手”对象仅限于“工作”“任务”等,因此不能说“科长职务由他接手”。
揭发、揭露

1“揭发“对象是坏人、坏事、错误或缺点。2“揭露”对象较广,可以是坏人坏事也可以是一般的事物。3“揭露真相”“揭露矛盾”“揭发批判”“检举揭发”,其中二词不能换用。
截至、截止

“截止”是动词,不带宾语但可带补语,表示到一定期限停止;而“截至”一般作介词,与宾语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通常用于尚未结束的过程。“截止”读jié zhǐ;“截至”读jiézhi。比如:展览会闭幕日期,也就是“截止”日期,若中间统计人数,就只能写“截至”某日,参观人数有多少。
节约、节省

1“节约”主要指不浪费,该用的才用,不该用的就省下来。2“节省”重在“省”,即使该用的也要少用或不用。3“节省”多用于一般场合。“节约”使用范围广,可用于重大、庄重场合,如“厉行节约”“增产节约”,一般与“节省”不互换。
节制、节支

前者指(1)指挥管辖;(2)限制或控制。后者指节约开支费用。
节余、结余

侧重点不同,前者是因节约而剩下,后者是结算后剩下。
努力、竭力

前者指把力量尽量使出来,词义轻,后者指尽全力去做,词义重。
借故、借口

都有假托某种原因的意思,但“借故”只是虚晃一枪,并不说出这“故”的内容;而“借口”往往要说出其所“借”的理由。
界限、界线

1、名词,都有不同事物的分界的意思。2、(1)表示分界意思时,“界限”的对象一般是抽象的;“界线”的对象一般是具体的。(2)“界限”还有“限度”的意思,而“界线”没有。(3)“界线”还有“某些事物的边缘”的意思,而“界限”没有。
襟怀、胸怀

“襟怀”是褒义词,“胸怀”是中性词。有些用“胸怀”的场合不能换用“襟怀”,如“胸怀狭窄”。
尽管、无论

前者作连词时,表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转折的连词呼应;后者是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
经历、阅历

1“经历”指亲身经受、亲眼目睹的事2“阅历”指从亲身经受、亲眼目睹的事中得到知识、经验、教训等。
经历、阅历前者指亲身见过、做过或遭遇过(的事),是动词。后者指(1)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2)由经历得来的知识,较常用作名词。
精炼、简练

精练:文章、讲话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
简练:说话、写文章简洁,精当。
精练、精炼、简练“精练”指文章、说话扼要,没有多余的词语,也作精炼。“精炼”指提炼精华,除去杂质;同“精练”。“简练”指措辞简要、精练。
精细、精密1“精细”重在细致、细腻,常用于形容办事、思考、制作等;2“精密”着重在精确,常用以形容有精密度要求的仪器、机床等。
精密、周密

都是形容词,都有紧密、细密的意思,但侧重点不同。“精密”侧重于“精”,意为“精确细密”,多指研究或制作的精确程度。而“周密”侧重于“周”,形容做事周到、全面、细密。
精致、精细

1“精致”着重造型的精巧,一般只用于物,不用于人和事;2“精细”着重细腻,使用范围广,既可用于物,也可用于人和事。
精心、经心

经心在意,留心。精心 用全部精力。
精制、精致

前者是指粗制品上加工,精工制造;后者指制造出的产品精巧细致,如“工艺品很精致”。
惊愕、惊骇、惊恐、惊吓、惊讶

“惊愕”<书>吃惊而发愣;“惊骇”<书>惊慌害怕;“惊恐”惊慌恐惧;“惊吓”因意外的刺激而害怕;“惊讶”感到很奇怪、惊异。
通过、经过

通过,以人、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达到某个目的。经过,指通过(处所、时间、动作)
品尝、咀嚼

前者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后者指(1)用牙齿磨碎食物(2)比喻对事物反复体会。
追击、狙击

前者指追赶着攻击;后者指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
拘束与拘谨1“拘束”多用于口语,程度较轻;“拘谨”多用于书面,程度较重。2“拘束”有动词用法,“拘谨”没有。
举行与举办1“举行”着重在进行,“举办”着重在办理。因此有些固定搭配不能互换,如“举行谈判”“举行仪式”“举行典礼”“举办学习班”“举办福利事业”等,2有些活动两者都可用,但意义不一样,如“举办舞会”“举行舞会”,前者指筹备、组织;后者指让活动得以实行或进行。
举行与进行1“举行”可带名词宾语,“进行”不行,例如“举行座谈会”,而不为“进行座谈会”。2“举行”“进行”都可以带动词宾语,但各自选择不同,例如,“进行核实”,“举行展览”,不能互换。
具备与具有1“具备”含有完备意思,使用范围较窄。2“具有”只表存在,范围较宽,“具有较高水平”“具有特殊风味”,不能换成“具备”。
惧怕与害怕1“惧怕”程度较重,多用书面;“害怕”程度轻一些,多用口语。2“惧怕”的意义及使用范围较窄,“害怕”的意义及使用范围较宽,除了“怕”的意思外,还有“顾虑、担心”之意。
聚集与聚积 聚集、聚积:前者指集合,凑在一起;后者指一点一滴地凑集,重在聚集的过程。
云集、聚集前者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用的是比喻义;后者指集合,凑在一起,一般用法。
返回 决、绝“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考察、考查前者着重指实地观察了解,调查研究或细致深刻的观察;后者和“检查”差不多,强调用一定的标准来衡量(行动、行为)。
K 开拓与开辟1“开拓”一般为从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开辟”一般为从无到有的创建过程。2“开拓”对象在范围及意义上较大,“开辟”则可大可小。3“开拓”用于比喻意义时,对象多为学术领域或心胸、胸怀等;“开辟”用比喻意义时,对象多为工作事业等。如,“三里湾,工作开辟得早,干部多”。
开展与展开 开展 推行,发展。
展开 ①张开,伸展;②同“开展”
刻画、刻划 :除用雕刻手段进行的行为写成“刻划”可不算错外,一般都应写成“刻画”。
希望、期望、渴望词义程度一个比一个重。(希冀:<书>希望得到)
吓唬、恐吓(恫吓)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恐惧与恐怖1“恐惧”是由于危险而引起的害怕,语义较轻;“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而引起的害怕,语义较重。2“恐怖”有时可作名词,如“白色恐怖”,“恐惧”不能。
夸奖与夸耀1.“夸耀”一般是炫耀自己,显示自己,而且多半是过分的,不适当的;因此常用于贬义。2.“夸奖”对象一般是别人,如果是事物,也与别人相连带;是褒义词,有时用做谦词。
宽阔与宽广1.词义很相近,通常可换用,如“道路宽阔(广)”,“心胸宽阔(广)”。2.“宽阔”还可以用于形容人身的某一部分,如前额、脸、胸背,此时,不能换用“宽广”。
宽恕与宽容1.“宽恕”侧重于主动者的实际行为,前面一般不加程度副词;2.“宽容”侧重于主动者自身的心理状态,能对对方采取宽大,容忍的态度,可受程度副词的修饰。
返回 宽待、款待与宽贷 宽待 宽大对待。
宽贷 宽容,饶恕。
款待 亲切地招待
筐子与框子 筐子 用竹子或柳条编的装东西的器具。
框子 东西周围的边。
克服与克复 克服 制伏,战胜。
克复 经过战斗而夺回被敌人占领的地方。
苦楚与苦处 苦楚 痛苦。
苦处 苦恼的事情。
窥视与窥伺 窥视指暗中察看,不露声色的偷看。
窥伺指暗中观察动静,以待可乘之机(有时含贬义)。
困苦、痛苦 前者指生活上艰难痛苦;后者指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返回 滥用与乱用1、动词,都有使用不当意思,贬义词。2、(1)“滥用”是指不该用而用,没有节制使用,语意较重;“乱用”是指该用这而用哪,用得不当,语意比“滥用”轻。(2)“乱用”多用于口语;“滥用”多用于书面语。
朗诵与朗颂人们往往把“朗诵”误写成“朗颂”,以表示又朗诵又歌颂的意思,其实用错了。“颂”是颂扬、祝颂的意思,不表示发出声音的读或念,因此,不能与“朗”构成词,没有“朗颂”这个词。若把“朗诵”与“颂扬”合而简化成“朗颂”,也不对,成了生造词。“诵”表示读出声音来,如朗诵、背诵、诵读、过口成诵等,都要用“诵”。虽然我们朗诵的内容大多是颂扬、歌颂性的,但“朗诵”只表示读或念,并不表示歌颂的意思。
里程、历程

“里程”指(1)路程;(2)发展的过程。“历程”指经历的过程。
力行、厉行

前者指努力实践;后者指严格实行。
利用、运用、应用、使用

“利用”(1)使事物或人发挥效能(2)用手段使人或事物为自己服务;“运用”根据事物的特性加以利用;“应用”直接用于生活或生产;“使用”使人员、器物、资金等为某种目的服务。
连接、联接

都是动词。但“连接”更有使动意义。从方式上看,“连接”重在“衔接”,就是互相接连在一起,而且连接的方式具体明确。“联结”重在“结合”,由于某种因素的作用,使二者之间有了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这种联系是比较抽象的。从涉及的对象上来看,“连接”的两个事物,一般都是具体可感的;而“联结”所涉及的事物,一般都是比较抽象笼统的。
聆听、倾听与谛听 聆听:(书)听。
倾听:细心的听取。谛听:仔细听。
临近、邻近

临近:指时间靠近。邻近:指地方靠近。
L

履行、执行

1、动词,都有用行动来实现的意思。2、(1)“履行”侧重按从前约定的或允诺的去做,对象常是具有约束性的诺言、合同、手续、职责、义务、条约、契约、协定等;“执行”侧重指按上级决定的或委派的去做,对象常是具有强制性的任务、命令、政策、纪律等。(2)“执行”还有主持某项事物的意思。“履行”没有这个意思。
留连、留恋

留连指徘徊而不忍离去,也作流连。留恋指有所依恋而不忍抛弃或离开。
返回 留恋、流连、留连、流离“留恋”不忍舍弃或离开;“流连”同“留连”,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流离”(书)由于灾荒战乱而流转离散。
流传、留传

流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传下来或传播开。例如大禹治水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天。消息很快流传开了。
留传《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遗留下来传给后代。例如祖辈留传下来的秘方。
辨析
要理解两个词语的差别,首先是必须搞清楚“流”与“留”这两个语素的区别。“流”像水的流动,既可以由上而下流动,又可以四处流淌。这两个意义对应到“流传”一词中,就可以看出该词的适用范围1.在时间上由前向后传播。2.在空间上向四面八方传播。而“留”只有“遗留”、“留下”的意思,因此仅指在时间上由前向后传播,一般用在某些有着特殊含义的具体事物上,如作为传家宝一类的东西。由此可见,“留传”词义相对窄一些。
练习在下列横线上分别填上合适的词语(A流传B留传)
1.这则消息不胫而走,在同学之间广泛_______。
2.这件器皿是祖辈______下来的。
3.这本线装书是爷爷_____下来的宝物。
常见近义词辨析 虚假虚伪
4.雷锋的故事至今还在这个小山村里_____着。
答案ABBA
流言、谣言

谣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流言:没有根据的话(多指背后议论、污蔑或挑拨的话)
流畅、流淌前者指流利、通畅;后者指液体流动。
流逝、流泻

前者表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水平流动且一去不复返;后者表像水从高处向低处流淌一样,强调竖直方向的流动状态。
M

马上、立刻

1.同为副词。在很多情况下,二者表示紧迫性是同样的,可以互换。2.两词书面、口语都用,但立刻多用于书面。3.“马上”所指幅度大,“立刻”表示即刻要发生的,如“马上要过节了”,不能换作“立刻”,用于客观情况变化的,“马上”也不能换做“立刻”,如“雨马上下来了”。
满足、满意

1.“满足”是从需求角度来说的,“满意”则从心愿角度来说。2.“满足”使动用法常见,如“满足愿望”。而“满意”不能这样用。
谩骂、漫骂

前者着重于态度狂妄、无礼,语言粗暴;后者着重指随意而无固定对象。
门帘、门联

门帘门上挂的帘子。门联 门两旁贴的对联。
弥补与填补

弥补:常与缺陷、损失、弱点搭配。填补:常与空白、亏空、缺额搭配。
面市、面世

前者指一般商品上市;后者指用于精神产品,科技产品。
突然、猛然

前者是形容词,可作状语、谓语、定语,后者是副词,作状语。
名胜与名声

名声对名誉的评价。名胜 有古迹或优美风景的著名的地方。
名声、名气

“名声”在社会上流传的评价;“名气”与“名声”相同,但用于口语。
名义、名誉

“名义”指做某事时用来作为依据的名称或称号。“名誉” 个人或集体的名声,多指赠给的名义,含尊重意。
谋取、牟取

有感情色彩之别。前者为中性词,指设法取得;后者往往含贬义,指谋取(名利)。
摸索、探索

前者指寻找(方向、方法、经验, );后者指多方寻找答案,解决疑问。
脑袋、头颅

前者多用于口语,后者多用于书面语。
头脑、脑袋

词的语体色彩不同,前者是书面语,后者是口头语。
难堪与难看

难堪难以忍受,受窘。难看 丑陋,不好看。
N

拟定、拟订

它们都有起草某种规划的意思,而且它们所支配的对象也是一致的。“拟定”不仅可以表示起草并制定下来,如拟定学校绿化方案、考场纪律等,而且还可以表示经推测后决定或断定,如根据已经掌握的线索,他们拟定了侦破该案的具体方案。等等;而“拟订”只指初步草拟,属于初步意见。如这是我个人拟订的本厂改制方案,很不全面,请大家修正、补充。等等。因此,两词的区别关键是“拟定”的结果已经确定;“拟订”的结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拟定、拟订”与“制定、制订”的区别在于前两词含有“起草、设计”之意;后两词无此意
捏造、伪造 伪造:模仿真的东西。
捏造:无中生有。
凝视、注视“凝视”对象为客观景物,“注视”可以为景物,可以为抽象东西。如“注视局势”而不为“凝视”。
年轻、年青
“年轻”和“年青”这两个词,在书报刊上很常见。那么它们是否可以通用呢?一般可以通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人们更多的是把它们加以区别使用的。表示年纪不大,区别于年纪小、年纪大的时候,一般用“年轻”,如年纪轻、年轻人、年纪轻轻的。“年轻”一词的构成,是陈述式,“轻”有数量少、程度浅的意思,可以用来陈述“年纪”。在表示区别于少年、老年的时候,一般是用“年青”,指15岁至30岁左右的人。
农事与农时 农时 适于农事活动的季节。
农事 农业生产中的各项工作。
返回 挪动、移动与转动
移动、挪动、转动

这三个近义词,它们的词义都表示动,但所表示的动法不同,需要加以辨别,不能混用。
“移动”意为改换原来的位置,指位置转移、变动,且移动的位置较大,如汽笛响了,船身开始移动了。“挪动”的意思也是移动位置,但动的范围不大,如往前挪动了一下。而“转动”指转身活动,如腰部转动自如。“转动”一般不会与“移动”“挪动”相混,但“移动”与“挪动”有时会被混用。如在这里工作不顺心就移动移动,这里应用“挪动”,表示挪离。轮船缓缓向江心挪动,这里应用“移动”,表示位置转移。
偶尔、偶然

偶尔侧重于间或、有时候(副词,相对于“经常”)偶然指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相对于“必然”)
批评、批判前者指(1)指出优缺点(2)专指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词义轻,后者指对错误的思想、言论或行为做系统的分析,加以否定,词义重。
品位、品味

前者指文学、艺术、作品等所达到的水平;后者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
平定、评定

前者指(1)平稳安定(2)平息叛乱等;后者指经过评判或审核来决定。
P

破例、破裂

破例打破常规。破裂 分裂开来。
Q

启示、启发

“启示”一般是直接提示或揭示出事物的道理,使人明白。2.“启发”往往不是直接指出结论,而是通过一定的相关事理,使人打开思路,引起联想,有所领悟。
启发、启迪

前者指阐明事理,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后者指启发开导。
祈望、企望

前者指请求希望,有内心祈祷之意;后者指希望,强调恳切性。
启事、启示

“启事”与“启示”是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繁又常见混淆的同音词。把“寻物启事”“招聘启事”写成“启示”,这类错误常见于书报刊上的广告词中。在合成词“启事”与“启示”中,“启”所表意义并不相同。“启示”的“启”意为开导启发,“示”也表示同样的意思。“启”与“示”是同义并用。“启示”的意思就是给人启发,或指从别人那里获得的启迪。至于“启事”的“启”,则为陈述表白的意思。“启事”即陈述某件事情。因此,为寻找失物、招聘职工或其他事物写个文告,都应用“启事”。
启用、起用

侧重点不同,前者侧重于“启”,开始使用,后者侧重于“起”,重新任用,有时也泛指提拔任用某人,此外就搭配而言,“启用”多与机关印章或新的设施,设备等搭配,而“起用”多与搭配。
旗帜、旗号

前者指旗子,比喻榜样或模范,有代表性或号召力的某种思想、学术或政治力量等。后者指旧时标明军队或将领姓氏的旗子,现用来比喻某种含义(多指借来做坏事)。
恰巧与恰好

“恰巧”重在偶然、凑巧,“恰好”重在合宜。
谦逊与谦虚

1.谦逊常形容人谦让,客气,恭敬,有礼貌;而“谦虚”与骄傲相对,形容人不自满,不自大;“谦逊”一般用于书面。2.“谦虚”有动词用法,“谦逊”没有。
强迫(pò)、强逼(bī)

前者指施加压力使服从;后者重在给人以威胁。
抢滩、抢摊

抢滩不作抢摊指1.军事上指抢占滩头阵地。2.商业上借指占领市场。抢摊指抢占摊点。
抢救、营救

“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
亲切、亲密

1.“亲密”着重表示关系密切,常用来描写关系、友谊、同志等;“亲切”着重于表示感情真挚,恳切,常用于描写照顾,关怀,教导等。2.“亲切”可用于形容人在感受某一事物时的心情。如“他的一番话很亲切”。
侵略、侵犯

1.“侵略”一般表现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武力入侵或掠夺,以及对别国战争干涉,经济文化渗透等;2.“侵犯”表示一般的武力或触犯,损害等。
侵犯、侵害前者指(1)非法干涉别人,损害其权利(2)侵入别国领土;后者指(1)侵入而伤害(2)用暴力或非法手段损害。
情景、情境

情景指感情和景物或情况和景物。情境指情形,场合,境地。
情义、情意、情谊意义相近,都是指人的感情而言的。比较而言,“情义”使用的范围最小,“情意”和“情谊”一般可以互换,只是“情谊”的使用范围要比“情意”大。“情义”多指亲属、同志、朋友之间的感情,所指的范围多限定在有一定感情基础的人之间,一般不用于单位和单位、国家和国家之间。“情意”指对人的感情,它所指的范围要比“情义”大,既可以指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感情(如:情意绵绵),又可指人(个体)对国家的感情,还可以表示“情分”(如:礼物不多,但也是一点情意)。“情谊”多指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相互关切、爱护、照顾、帮助的感情,彼此之间不一定非要认识;情谊”也可以表示彼此之间有很深的感情。三者均可拆开来使用,如:有情有义、无情无义、情深意长、深情厚意、深情厚谊。
清静、清净

清净:没有打扰。/水清澈。清静:环境安静。
驱除、祛除

适用范围不同,前者宽,后者窄,后者一般只用于疾病、邪祟方面。
取消、取缔

取消: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失去效力。取缔:明令取消或禁止。
权力、权利

1.含义不完全一样。“权力”指政治上或职责范围内一定强制力量或支配力量,对象可为个人,也可为国家机关。“权利”与“义务”相对,指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有的利益,对象为公民或法人,也可为国家机关。2.使用情况微有不同。“权力”常用于做“行使”,“使用”等的宾语,“权利”经常做“享受”,“享有”等的宾语,二者不能互换;“权力”构成“权力部门”“权力机关”等词组,“权利”不能。
权术、拳术

前者指谋略手段,是贬义词;后者指武术。
缺点、缺陷

缺点:欠缺或不完善的地方(侧重于有而不好)缺陷:欠缺或不完备的地方(侧重于没有)
R 热心与热情1.“热心”着重形容内心有兴趣,积极主动肯尽力,常用于对事;“热情”着重形容感情热烈,,常用于对人。2.“热心”可用做动词,“热情”不行。3.“热情”常用做名词,如“热情洋溢”,“热心”没有这个用法。
人、家伙

后者含有轻蔑的感情色彩。
允许、容许

允许、许可。

容许:许可。(书面语,语义重)
溶解、融解

前者是科技语体,指物质的分子均匀地分散于溶剂中。后者多用于科技非科技语体,有消失、消散之意。
溶化、熔化、融化

“溶化”一是化学用语,指固体的溶解;二是指冰雪等变成水。“熔化”是物理用语,指固体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变成液体。“融化”与“溶化”的第二个意思相同。
日趋、日益、日渐

日趋:走向,强调趋势。
日益:一天胜过一天。
日渐:渐渐地。
如果、万一

万一:可能性极小的假设,一般用于不如意的事。
如果:表一般假设。
S

散布与散发

“散布”意在“传布”,“散发”意在“发出”。可说“散布消息”,“散布悲观论调”“散发香气”,“散发传单”,而不能互换。
擅长与善于

“擅长”一般只限某一技能;“善于”可指某一技能,也可指某种行动,如思考,建设,破坏。
闪耀、闪烁

闪耀闪烁照射。闪烁 光亮忽明忽暗,飘摇不定。
商榷、商量

1.“商榷”使用范围较窄,多用学术方面的问题;“商量”使用范围较宽,对象问题大小不限。2.“商榷”多用于书面,“商量”多用于口头。
商量、协商
“商量”与“协商”这对近义词,词义基本相同,但有细微差别,不能通用,要避免混用。
“商量”指交换意见,一起讨论。如遇事要与群众商量、这件事要与他商量一下。“协商”则指共同商量,以便取得一致意见,如友好协商、有问题可以协商解决。“协”表示“共同”的意思。所以,表示向谁征求意见,与谁交换意见,一起讨论,只能用“商量”,不能用“协商”;表示有关各方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通过共同协商,达成共识,取得一致,就要用“协商”。
申斥与申饬

申斥指斥责,责骂。申饬指1.告诫,严加申饬2.申责,也作申斥。
申明与声明1.“声明”侧重于公共宣布或说明。“申明”侧重郑重解释或辩白。2.“声明”可以做名词,“申明”不可以为名词。
声称声言

宣称1.“声称”,“声言”都强调声明,但“声言”语气较轻,“声明”的意味较淡。2.“宣称”强调公开向大家宣告,有郑重的色彩。在较正式的群众场合,并对重大问题表态时,多用“宣称”声援与支援1.“声援”着重指用发表声明,言论的方式支持,是从精神上道义上的帮助;“支援”着重指用人力,财力或其他具体行动进行支持。2.声援对象多为国家,民族,运动,斗争等;“支援”对象比“声援”广,除上面的外还可以为工厂,灾区及缺乏人力、物力的地区等。
声名、盛名

前者指名声,属一般用法;后者指很大的名望。
思绪、心绪

前者指(1)思想的头绪,思路;(2)情绪。后者指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思考、思虑、思索、思量

“思考”进行比较深刻、周到的思维活动,一般用法;“思虑”思索考虑,重在考虑;“思索”思考探求,重在探求;“思量”(1)考虑(2)<方>想念、记挂。
实用、试用

实用实际使用。试用 试验用一用。
实行、施行

前者指用行动来实现(纲领、政策、计划等);后者指(1)法令、规章等公布后从某时起发生效力(2)按照某种方式或办法去做。
十足、实足

实足确实足够。十足 达到顶点。
什物、实物

什物泛指日常用的东西。实物 实际的东西。
“事情”“事件”与“事故”

“事情”“事件”与“事故”这三个近义词,它们的基本意思都是指所发生的事情,但具体词义上存在细微差别,所概括的范围大小有所不同。
“事情”所概括的范围最大,指人类生活中的一切活动和所遇到的一切社会现象,包括职业、工作,如他在公司里找到一件事情。“事件”则指历史上或社会上发生的不平常的大事情,一般指政治事件,如“九一三”事件、天安门事件。而“事故”一般指意外的损失或灾祸(多指在生产、工作上发生的),如工伤事故、责任事故、交通事故。使用时要具体分析所发生的事,区别使用这三个近义词。
事 例、示例、实例

“事例”名词,指具有代表性的、可以作例子的事情;“示例”动词,指举出或做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实例”实际的例子,重在具体的。
事务、事物

如果指比较具体的事情、事件,要用“事务”;如果泛指各种物体和现象(不排斥其中包括些事情事件),要用“事物”,如小说反映的事物很复杂。
势力、实力前者指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力量;后者指实在的力量,多就军事或经济而言。
试验与实验“试验”在于试探观察,“实验”则意在实地验证。
收集、搜集1.“收集”重指收拢,聚集,对象是分散的事物。2.“搜集”重指到处寻找或挑选,对象是不在一起的而必须到处寻找才能得到的东西。
“收罗”“搜罗”“网罗”“收罗”“搜罗”“网罗”,这三个词都可当动词,作谓语。《现代汉语词典》对三个词语的解释分别为收罗,把人和物聚集在一起;搜罗,到处寻找(人和物)并聚集在一起;网罗,从个方面搜寻招致。由此可见,它们的意思非常接近,都可表示“把分散的东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那么,如何辨析和使用这一组近义词呢?
1.注意语义的侧重点不同
“收罗”,着重于“收”,表示把分散的聚拢在一起,侧重指广为收集。如今天我们编字典——必须注意收罗两汉以后各个时代字义特殊用法的材料,丰富和充实字典的内容。
“搜罗”,着重于“搜”。搜,搜寻,表示仔细寻找并把他们聚拢在一起,侧重指到处仔细搜集。“搜罗”的语义要比“收罗”来的重,因为“搜罗”花费的精力自然比“收罗”来得多。如关于搜罗文稿和校印事务种种,曾得许多友人的协助,在次一并致谢。
“网罗”的基本义是指捕鱼和捕鸟的工具,现在多用它的比喻义,指像张开网子那样捕捉和招致。语义的侧重点在于多方面搜捕,有时也用作贬义。
2.注意适用的对象不同
“收罗”、“搜罗”既可以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但“收罗”的对象是较多的而不是单个的人或物;“搜罗”的对象一般是较难得到的,它既可以是较多的,也可以是单个的人或物。
“网罗”一般只能用于人,不能用于物。例如,“网罗人才”说得通,“网罗材料”就说不通了。另外,“网罗”可用作名词,与“罗网”同义。如,“冲决罗网的心声——谭嗣同《潼关诗》鉴赏”。
练习在下面横线上分别填上适当的词语(A、收罗 B、搜罗 C、网罗)
1.牛金星背着李自成大量________人才,为己所用。
2.公司应当广泛__________人才,谋求企业发展。
3.为了公司的发展,我们要注意________ 拔尖人才。
参考答案CAB
审定和审订两词均含有查对、核准之意。“审定”是审查、核对并决定下来的意思,如审定生产任务、审定基建资金、秋季购书目录等;而“审订”则是阅读、查对后对错误部分进行修订的意思,如审订文稿、版面、新版教材等。“审定”侧重于“核准后决定”,它所支配的对象多与数目有关;“审订”则侧重于“核查后修订”,它所涉及的对象多指文字方面。
审查、审察前者指检查核对是否正确、妥当(多指计划、提案、著作、个人的资历等);后者指仔细观察。
失之和有失
“失之(于)”是说由于某种原因造成有所失。例如失之(于)粗心、失之(于)不慎、失之(于)疏忽等。
“失之(于)粗心”就是由于粗心而造成某种不应有的损失。其余依次类推。
“有失”是指在某方面有所欠缺。例如有失(于)厚道、有失(于)公允、有失(于)大度等。“有失(于)厚道”就是在厚道方面有所欠缺,即不够厚道。其余依次类推。
请注意“失之”后面跟的是贬义词,“有失”后面跟的都是褒义词。
生机和生气《现代汉语词典》解释都有“生命力;活力”的意思。因此,运用时很容易混淆。那么,怎么辨析呢?
1.“生机”侧重指生命存在和发展下去的机能表现很强,多适用于人和、植物及生长植物的环境,如“春风吹过,大地充满了生机”。
2.“生气”侧重指有着很好的生存或生活的气息,适用于人和事物,如“青年是最有生气的”。
3.“生机”不能用作动词,而“生气”可用作动词表示因不合心意而产生不愉快的情绪,如“他生气了也不吭声,只闷在心里”。
4.“生机”与“生气”都可与“勃勃”组合成固定词组“生机勃勃”“生气勃勃”。这两个成语区别的关键就在于“生机”与“生气”的不同含义。
“生机勃勃”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如“各种昆虫欢歌曼舞,飞的飞,跑的跑,又是唱,又是跳……到处生机勃勃”
“生气勃勃”。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如“来到这群生气勃勃的年青人中间,我们老年人也变得年青了”。
疏浚、疏通

疏浚指清除淤塞的泥沙,挖深河槽,使水流畅通,“疏浚”航道。疏通除指“疏浚”外,还指沟通双方的意思,调解双方的争执。
舒畅、舒坦

前者指开朗愉快或舒服痛快;后者重在心里安定、坦然。
熟悉与熟习

熟悉 很了解。熟习对某种技术和学问很熟练或了解很深刻。
熟练、娴熟

“熟练”工作、动作因常做而有经验;“娴熟”与“熟练”相同,但用于书面语。
树立、竖立

树立 建立。竖立直立。
竖起、树起

前者强调的是具体事物;后者指强调的是抽象的事物。
特长、专长

专长:专门的学问技能;特长。特长:特别擅长的技能或特有的工作经验。
体验、体味

前者指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的事物或亲身经历;后者指仔细体会。
条理、调理

条理 层次,次序。调理 ①调养,护理;②安排管理。
同意、赞成

1.“赞成”的感情色彩更加浓。2.“赞成”的适用范围较广;“同意”多用语上级对下级或平级,不大用下对上。3.“赞成”可构成“赞成一票”,“同意”不行。
通宵、通晓

通宵 整夜。通晓透彻了解。
调节、调剂

调节: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剂: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
调停、调解

调停:调解,多指重大事件,不带宾语。调解:劝说双方消除纠纷
调节、调解、斡旋

“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调解”指劝说双方消除纠纷。“斡旋”指(意思同上)书面语,不带宾语。
T

停止、停滞

相同点都有“停”的意思。不同点“停止”表示不在进行,如“暴风雨早已停止了”;“停滞”表示因为受到阻碍,不能顺利地运行或发展,如“十多年来,这个公司的经营停滞不前”。
凸现、突现、凸显

凸现:突出地呈现出来。“凸”,《辞源》解释为高出,与“凹”相对,如“挺胸凸肚”。“凸现”一词中“凸”是突出的意思。例如“对比,能凸现同异,能相互映衬,能比较鉴别。”
突现:突然出现。“突”,突然。如“一点点的小事,都足以使他深思远虑地焦念着,何况这不平常的突现的一点红光。”
“凸现”与“突现”两个词至少有两点明显的区别一、语素上。前者强调形态,后者强调时间。二、对象上。前者被动性强,隐约表现;后者施动性强,主动出现。
至于“凸显”这个词,意义是凸出显露,与“凸现”比,效果不同,程度不同。“凸显”行迹明显,事物轮廓分明,透明度大。
练习
1.之所以关注高消费女生的经济来源,或许是其经济来源的多样化已经______出来了。
2.这位来自北京的客人视察工作刚开始,就老年病复发住院,却_____出些非典疑似病人的症状来。
3.穿了睡衣的吴小名就在强烈的灯光下_____出来了。
4.这么一来,过去没有发现或很不明显的问题_______ 出来了。
(答案1、凸现2、突现3、凸显 4、凸现)
推委、推脱

推托推委也做推诿。把责任,过失等推卸,转移给别人;推脱指推卸,推托指借故拒绝。如(1)推脱责任(2)她推托身体不适,没参加晚上的舞会。
推荐、推见

前者指把好的人或事物向组织或个人介绍,希望任用或接受;后者指从某人或事物中推想出。
吞食、吞噬

吞食:用于食物、药品等。吞噬:形容侵吞。(贬义)
拓宽、拓展

1.两词常可换用。如“拓宽(展)马路”。2.反过来,用“拓展”的地方常难换用“拓宽”如“拓展鸿图”,“向海外拓展”,不能换用“拓宽”。3.“拓不宽,拓得宽”可以说,而“拓展”不行。
顽强、顽固

“顽强”指坚强、强硬,表示赞许之意。“顽固”指(1)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2)立场反动,不肯改变。多含贬义。
威信、威望

威信:声威和信誉。(侧重信誉)威望:声誉和名望。(侧重名望)
W

萎缩、畏缩

“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
委曲、委屈

前者指(曲调、道路、河流等)弯弯曲曲,还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后者指受到不应该有的职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还指让人受到委屈。如(1)委曲婉转、告知委曲(2)诉委屈、委屈你了。
违反、违犯

违反说的是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说的是违背和触犯(法规)。
违反、违犯、违拗

“违反”指不遵守、不符合(法规、规程).“违犯”指违背和触犯(法规)。“违拗”指违背、有意不依从(上级和长辈的主意)。
相应、响应

相应相适应,相符合。响应 赞同、支持某种号召或倡议。
相同、相通

相通事物之间连贯沟通。相同 两种以上的事物,内容或形式一致
细心、悉心

细心:用心细密。悉心:用尽所有的精力(多指研究)
稀疏、稀少(希少)

前者指(物体、声音等)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间隔远;后者指事物出现得少。
X

消失、消逝与消释

相同点都指一件事物已经失去,不在存在。不同点“消失”表示某一事物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如“他们的身影不久就消失在早晨水面上的烟波里”;“消逝”指某一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复存在,强调结果,如“时光在不知不觉中消逝了”;“消释”指疑虑、嫌怨、痛苦等到消失、解除,如“他们之间的误会已经完全消释了”。
效率、效益

1、名词,都有在一定时间内的工作效果和作用的意思。2、(1)“效率”泛指一定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益”强调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对物质生产或社会所带来的利益。(2)“效率”还指在机电器械工作时,有用功在总功所占的百分比,“效益”没有这个意思。
效率与效力效率、效力

前者指单位时间内所完成的工作量;后者指事物所产生的有利的作用。
效仿、模仿

前者指仿效、效法;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摹仿:与“模仿”相同,但重在描摹书画等)
贤德、贤明、贤能

“贤德”善良的德行;贤惠。“贤明”有才能有见识。“贤能”有道德有才能(“贤良”是书面语)。
鲜明与显明

鲜明①鲜艳明亮:②明朗,不含糊。显明 明白清楚。
贤惠、贤淑

“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也作贤惠;“贤淑”是书面语。
显著、卓著

前者指非常明显;后者指突出地好。
显著、卓著、卓越

程度一个比一个深。“显著”指非常明显;“卓著”指突出的好;“卓越”指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显赫、显贵、显达

“显赫”权势等盛大;“显贵”做大官有身份的人;“显达”在官场上地位高而有名声。
显要、显耀

“显要”指官职高而权柄大;“显耀”指声誉、势力等著称。
限制、限止

前者指规定范围,使不超出;后者指限制、止境,重在制止。
想象、相象

“想象”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设想。“相象”彼此有相同或共同点。
象、像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1、作名词用,如“大象”。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协定、协议

1、(1)名词。都有经过协商取得的共同遵守的条款或意见的意思。(2)动词。都有为了取得共识而交换意见、共同商量的意思。2、(1)作为名词,“协定”一般指国家、政党或团体协商后订立的要求共同遵守的书面文件,色彩较为庄重;“协议”泛指双方协商后取得的一致意见,不限于书面条款。(2)“协定”一般限于国家、党派、集团之间;“协议”除这些外,还可以是单位之间或个人之间。(3)作为动词,“协定”必带宾语;“协议”可以带宾语,也可以不带。
挟持、胁持

前者指用威力强迫对方服从,重在用力量;后者指威胁强迫对方,重在威胁。
心理、心里

心理指1.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感情,性格,能力等的总称,是客观事物在头脑中的反映。2.泛指思想活动。心里指1.胸口内部“心里”闷得慌2.头脑里,思想里,记在“心里”。
心事、心思、心绪

“心事”心里盘算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心思”想做某种事的心情;念头。“心绪”心情,多就安定或紊乱而言。
心神、心声

“心神”指(1)心思精力(2)精神状态;“心声”发自内心的声音,心里话。
辛酸、心酸

两者都有苦难、悲痛的意思。不同点前者比喻痛苦悲伤的遭遇,后者指心里悲痛、悲伤。如①饱尝辛酸 ②这故事让人听了心酸
修养、休养

前者指提高学识、思想水平。后者指体力方面的休息调养。
需求与需要

都是对事物(包括精神)的要求。不同的是,“需要”还是动词。1.表示必须有,一定要得到,后头可以带动词宾语,前头可以有副词状语。如“写论文需要参考书”.2.表示应该,必须(可带动词,形容词等谓词宾语),还可以带主谓词组宾语。如“语言研究工作需要我们制定一个五年计划”。
需要、须要

前者指欲望、要求,或相当于“应当”,强调“不可少”。后者不用于表示欲望、要求,但比“不可少”的意味更重,是“不可不”的意思。比如“他需要(须要)休息”,但“他有需要”就只能用前者。
喧闹、喧嚷、喧扰、喧腾、喧嚣、喧哗

“喧闹”指喧哗热闹。“喧嚷”指(好些人)大声地叫或说。“喧扰”指喧嚷扰乱。“喧腾”指喧闹沸腾。“喧嚣”指(1)声音杂乱,不清静;(2)叫嚣,喧嚷。“喧哗”指声音大而杂乱。
压制、抑制

压制用威力使人屈服。抑制 按住,控制。
Y

洋洋、扬扬

两词读音相同,个别义项也相同,但两者词义也有区别。
扬扬,主要有两个义项1.得意貌。2.飞扬貌。成语“扬扬得意,意气扬扬”中的“扬扬”意为“得意的样子”;“沸沸扬扬、纷纷扬扬”中的“扬扬”意为“飞扬的样子”。
洋洋,主要有四个义项1.形容盛大众多。2.美盛貌。3.舒缓貌。4.得意貌。成语“洋洋大观、洋洋洒洒”的“洋洋”是“盛大众多”之意,“洋洋”中的是“美盛的样子”;“悠悠洋洋”中的是“舒缓的样子”之意;“洋洋自得、意气洋洋”中的是“得意的样子”之意。由此可见,“扬扬”和“洋洋”都有“得意的样子”之意,所以表示“得意的样子”的成语可用“扬扬”,也可用“洋洋”,值得注意的是“喜”、“喜气”可与“洋洋”搭配,组成“喜洋洋”、“喜气洋洋”,但不能与“扬扬”搭配。
练习
在下列横线上分别填上合适的词语(A扬扬B洋洋)
1.他思路敏捷,文采斐然,一天之内就写成了这篇_____万言的书信体小说。
2.振奋人心的消息还没有正式宣布,社会上就已经传得沸沸____了。
3.他拆开封皮,抽出小小一张纸,匆匆看了,满脸喜气_____,立即站起身来。
4.我们有幸听了一场新年音乐会,那绕梁三日的音乐令我们如痴如醉。许多天过去了,那____盈耳的音乐还在耳畔回响。
答案BABB
延迟、延缓

意义相近,但有差异,“延迟”有推迟,晚些时候进行的意思;“延缓”是使进行缓和下来,不要太急太快。
演变、演化

二者基本意义是历时较久的发展变化。但“演变”可以是自然界,也可指人类社会现象;而“演化”则多指自然界的变化。
严格、严厉

严格:在掌握标准或遵守制度时认真不放松。严厉:严肃而厉害。(要求、态度方面)
掩盖、掩饰

这两词都有隐藏,遮蔽的意思。但1.“掩盖”着重指遮蔽,而“掩饰”着重于粉饰,多含贬义。2.“掩盖”对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是理或情。“掩饰”对象较窄,常限抽象事物。
依存、依附

前者指互相依附而存在;后者指附着、依赖、从属。
一班、一斑

一班一群。一斑一小部分。
一律、一概

一律:限用于人。一概:可用于人,也可用于物。
一起、一齐

一齐同时,全都。一起 ①一处;②一同。
以至、以致

都是连词,前者表示(1)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前句意思的延伸),相当于“直到”;(2)前句意思的自然结果。后者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因果关系,但多指不好的结果或陈述者不想看到的结果。
臆测、臆度

前者指主观地推断;后者指<书>臆测猜度。
义气、意气

前者指主持公道或忠于朋友兄弟的感情,如:“重义气、义气千秋”等;后者指志趣、性格、气概,也指偏激情绪,如“意气相投、意气用事、意气风发”等。
隐藏、隐蔽

“隐蔽”比“隐藏”更带积极、主动的意味,多用于人,如“战士们立刻疏散隐蔽起来”,而不换作“隐藏”。
隐蔽、荫蔽

前者指借助别的事物来遮掩;后者指(枝叶)遮蔽。
引见、引荐

前者指引人相见,使彼此认识;后者指推荐别人。
赢利与营利

赢利即盈利,所得的利润,营利即谋求利润。
应付、周旋

应付:对人对事采取措施/敷衍、将就(带宾语)周旋:交际应酬/与敌较量,相机而动(否)
用度、用途

用度费用,开支。用途 用处。
勇气、勇敢

词性和功能不同,前者是名词、作主语或宾语,后者是形容词、作谓语或定语。
预定、预订

两词都有预先约定的意思。“预定”指预先规定或约定,它所支配的对象多为抽象事物,如预定筹资计划、前进路线、预定年度财政赤字等;而“预订”则是指预先约定购买,它的后接对象均为商品等具体事物,如预订牛奶、房间、报纸等。
愚蠢、愚昧

1“愚蠢”着重指头脑迟钝、不灵活。多用于个人。2“愚昧”着重指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精神和物质落后。除用于个人,还可用于形容某种现象或民族、部落、社会等。
缘故与原因“缘故”常用于一般事物,使用范围较窄。“原因”除用于一般事物外,还常用于重大事物,使用范围宽。凡用“缘故”之处都可用“原因”,用“原因”之处有些不能换成“缘故”。如“战争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换作“缘故”。
原形、原型

前者指形状、面目;后者指类型、模型。
Z

赞叹、赞扬

前者只有“称赞”之意;后者既有“称赞”之意,又有“表扬”之意。
增强、增加

1“增强”意重加强,“增加”重在加多。2“增强”对象必须具有强弱之分的事物“增加”多属有数量可计的事物
增殖、增值

增殖指增生繁殖,增值指资产价值增加。
障碍、阻碍

前者指阻挡前进的东西,使不能顺利通过,名词;后者指使不能顺利通过或发展,动词。
侦查与侦察

“侦查”与“侦察”是两个同音词,但词义有区别,不能混用。
要区别并正确使用这两个同音词,关键在于把“查”与“察”的区别搞清楚。“查”包括检查和调查的意思,如检查、审查、查究、查阅等。
“察”包含仔细观察和调查的意思,如观察、考察、察访、察觉等。“查访”和“察访”,“查看”和“察看”有时可以通用,但表示的意思有细微差别。查访、查看的“查”主要指检查:察访、察看的“察”是指观察、仔细看的意思。
“侦查”是指公安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所进行的查明犯人、搜集证据、确定犯罪事实等活动。对案件所进行的各种调查活动,就叫侦查。
“侦察”的意思是指为弄清敌情、地形和有关作战的其他情况,通过观察和调查所进行的活动。“侦查”是司法用语,主要指调查和检查;而“侦察”是军事用语,主要指观察和察看,在词义和用法上都有区别。
珍重、尊重

珍重爱惜,珍爱。尊重 尊敬,重视。
贞洁、贞节

前者指妇女在节操上没有污点;后者指(1)坚贞的节操(2)封建礼教所提倡的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一种伦理道德。
蒸汽、蒸气

前者指水蒸气;后者指液体或固体因蒸发、沸腾或升华而变成的气体。
整顿、整饬、整治、整理

“整顿”使紊乱的变为整齐,或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整饬”(1)使有条理,整顿(2)整齐,有条理;“整治”为了管束、惩罚、打击等,使之吃苦头;“整理”上有条理,有秩序。
正确、准确

正确 对。准确丝毫不差。
责问、质问

1“责问”语气较轻;“质问”语气较重,2“责问”着重在责备,指出别人的过错,并不一定要作答。“质问”着重追问是非曲直,常要求回答。
蛰居、谪居

前者指<书>象动物冬眠一样长期躲在一个地方,不出头露面;后者指被贬谪后住在某个地方。
拯救、赈济

“拯救”救助;“赈济”用钱或衣服、粮食等救济(灾民)。
震慑、震撼

前者指震动得使人害怕;后者指震动、摇撼。
震荡、振荡

前者指外力引起的动荡,也指精神上受到重大影响,不能平静;后者主要是物理学用语,指物体运动的一种形式或电流的周期性变化,不要把它和“振作、振奋”联系起来,如“山谷震荡、人心震荡”都不可写成“振荡”。
震动、振动

前者指(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里不平静;后者指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
执著、执着
“执著”与“执着”这两个同音词,书报刊上很常用,《现代汉语词典》也作通用;但按词的原意用“执著”为好。
“执著”原为佛教用语。佛教分为大乘、小乘两派:大乘以“无所得”为宗旨,故曰解脱;小乘以“成果”为目的,故曰执著。解脱、执著这两个词就是从这里来的。后来,执著这个词广泛用于指专注于某一事物而不能解脱,表示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也指固执或拘泥。现在常用的“执著的追求”,就是这个意思。这个词自古延续下来,我们还是保持原来写法“执著”为好。
制定、制订

都是定出某项规章的意思。“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计划等,它所支配的对象多含有长期性、稳定性,一般不能轻易更改,如制定宪法、章程、五年规划等;“制订”则指创制、拟定,它所支配的对象是未曾有过的,含有“首创”意,而且根据实际情况,可在短期内更易、补充,如制订防治“非典”方案、网络保护条例、反恐合作意向等。一般而言,“制定”较“制订”严肃,“制定”的对象是“制订”对象的进一步延伸
志愿、自愿

志愿志向,意愿。自愿 自己愿意。
指责、指摘

指责:责问。(可褒可贬)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知觉、直觉

前者指反映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和表面联系的心理过程,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但比感觉复杂、完整;后者指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直觉是以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为依据的,并非一种天赋的认识能力。
直接、直截

前者指不经过中间事物的,跟“间接”相对;后者指(言语、行动等)简单、爽快、直截了当,也作直捷。
终止、中止

前者指结束、停止,表示事情全部结束。后者指中途停止,侧重于事情末做完。
资力、资历

前者指财力;后者指资格和经历。
肢解、支解

古代割去四肢的酷刑。前者多用本义,后者多用比喻义。
追忆、追溯、追索“追忆”指回忆。“追溯、追索”指探索事物的由来。前者确指,后跟无选择性。后者不确指,后跟有选择性。
专程、专诚

前者指专为某事而到某地。后者指特地(心意诚恳)。
逐渐与逐步

1自然而然的变化,多用“逐渐”;有意识有步骤的转变,多用“逐步”。2“逐渐”可修饰形容词,“逐步”不行,例如“天气逐渐暖和了”,但不换成“逐步”。。
注意、主意

主意主张,办法。注意 留心。
注重、着重

1“注重”多指考虑问题时,集中注意力于某一方面,予以重视;“着重”多指说话或处理问题时,把重点放在某一方面,予以强调和加强。
琢磨、捉摸

1“捉摸”是预料之意,“琢磨”为反复思索之意。2“捉摸”多用否定,“琢磨”没有此限制。
着眼、着意

前者指从某个方面观察、考虑;后者侧重于用心。
阻击、阻截

前者指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后者指阻挡,阻拦。
阻击、狙击

1“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的战斗行动2“狙击”指埋伏起来,伺机袭击敌人,“狙击手”(用冷枪袭击敌人的射手)。
做客、作客

“做客”与“作客”这对近义词在书报刊上常常被混用,关键在于不了解这两个词的词义是有区别的。
“做客”指访问别人,自己当客人。如到亲戚家做客,这个词用得较多。而“作客”是指寄居在别处,是常用的书面语,如作客他乡。杜甫的《登高》诗有“万里悲秋常作客”句,指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涯。书报刊上常见“到他家作客”“作客本报”之类用法,这些都用错了,应为“做客”。有的报刊误用“坐客”,更是莫名其妙。“坐客无毡”是成语,意为客人来了,连一条可供垫坐的毡子也没有。这是形容生活清贫,与“做客”风马牛不相及的。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4903.html

更多阅读

近义词反义词 后继有人近义词反义词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1--8单元近义词、反义词第一单元近义词:急切----迫切惧怕----害怕隐藏----暗藏担忧----担心贪婪----贪心适宜----适合反义词:暂时----长久轻松----沉重隐藏----公开担忧----放心快乐----忧伤贪婪----知足惧怕

声明:《常见近义词辨析 虚假虚伪》为网友盃揂濕皛扆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