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路299号东亚大楼(香港东亚银行)。鸿达洋行【匈】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1926年竣工。装饰艺术派风格。立面简洁,转角处设塔司干式双柱主入口,顶端设柱廊塔楼。底层大厅墙面为线条图案装饰。
东亚银行。创立于民国7年11月14日(1919年1月4日正式开幕)。系港粤及越南侨商简东浦、周寿臣、李冠春、李子方、黄柱臣、郭幼庭、陈金石、庞伟庭、莫晴红等9人发起组织,并合资创办。总行设在香港。最初资本200万港元,后一再增加,到民国24年底止,资本总额已增至1000万港元,实收550余万港元。董事长周寿臣、总司理简东浦。起初专营汇兑及押汇,及后增加放款、贴现等业务。上海分行成立于民国9年,经理凌文礼。抗战胜利后,该行亦被指定为代理中央银行买卖外汇之银行。上海解放后,继续营业至今。
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东亚银行于1918年在香港成立,一直以来致力服务香港客户,并于内地及海外提供企业及个人银行服务。东亚银行现为全港最大的独立本地银行,于2005年12月31日的综合资产总额达港币2388亿元(307.9亿美元)。东亚银行于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为恒生指数成份股之一。
---------------------------------------------------------------
四川中路200号电报大楼位于福州路转角,坐东朝西,三层半混合结构.建筑面积4177平方米。因交通部电报局曾设此,故名。解放后由房管部门管理,现由上海市木材供应公司,金属材料公司等单位使用.
四川中路200号
福州路70号森联木业发展有限公司
为黄浦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HP-J-038-V | 上海木业(市木材总公司) | 四川中路70号 | 7层 |
应该是福州路70号
上海开埠以后,随着德国对华贸易的逐年上升,在沪德侨人数的日益增多,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于是德国政府于1902年购进四川路福州路转角的地产另建德国邮政局大楼。大楼由倍高洋行的德国建筑师海因里希.贝克设计,于1905年5月竣工。德国邮局为三层混合结构,大楼充分利用位于路口的特点,以福州路与四川路转角处为正大门和主轴线,两侧形成对称。建筑立面沿用当时盛行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门窗、腰线、穹顶等部位采用巴洛克艺术装饰手法,饰以大量花饰、雕塑,显得豪华、繁杂,时人评为:“雕饰过分,令人眼花缭乱”。但是,这确实是上海历史上最美的一幢欧洲古典风格的建筑。当时这座邮局的功能也可称中国甚至亚洲之最,底层营业大厅能容纳100余人,设邮政服务窗口、邮件收发室、电报间、和邮局主任办公室。二、三楼为邮政局理事与主任的大套房、邮政局职员住房等。从1905年大楼落成到2010年的今天,这座建筑仍在原地(今四川中路200号),但却在105年中饱经了沧桑:第一次世界大战中,1917年,中国政府对德宣战后,招商轮船局接管了德国邮局作为电报用房,经过改建,1924年开始营业,称为“电报大楼”。1949年上海解放后,大楼又被木材公司、金属公司等单位所用。占用单位将大楼进行了彻底(可以说是毁灭性的)改建、搭建,原外墙立面和非功能性装饰被破坏殆尽。前几年我几次走过大楼所在地,还幻想找到一点原来建筑装饰的遗存,所见的是整幢楼被搭建得乱七八糟,楼下还被租借开店,挂满了红、蓝色写真制作的“兰州牛肉拉面”“重庆鸡公煲”等店招,真是“惨不忍睹”!(海因里希.贝克建筑师若看到,非当场吐血不可)现在成了一家“上海姥姥”餐厅,虽然还整齐,但已完全成了一座新建筑,丝毫看不到当年的影子了。所以,现在这幢建筑并未挂历史优秀建筑的铜牌,它的光辉历史已经被人们彻底遗忘了。这就是当年上海最美的巴洛克风格德国邮局外貌。
--------------------------------------------------------------------------------------------
四川中路330号同仁堂
上海市第五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编号 | 建筑名称/现使用单位 | 地址 | 层数 |
HP-J-039-V | 北京同仁堂 | 四川中路330号 | 5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