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雪》的文化背景解读(附原文) 祝福 鲁迅 原文

鲁迅先生作为中国新诗的开创者,他的散文诗集《野草》当中的那些不成行的诗,被认为是比分行的诗更像诗,而且是一首大诗,是诗中之诗,作为生活在北方的南方人,其中的的散文诗《雪》可谓是写尽了天下的雪。

文章短小精悍,一目了然。先是写了江南的雪,再是转到朔方的雪。如果是张迅王迅写的,估计很多人也就把它当作为一篇精美的散文诗赏析了,但关键这篇文章出自鲁迅之手。有同学说不讳其词,认为老师在有意拔高鲁迅,其它文章暂且不论,但就这篇文章来说,还真有一番道理。要把握这篇短文,一定不能放过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写作背景,最关键的还是文化背景,因为这不光是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精髓,还关涉着鲁迅本人那怒发冲冠、横眉冷对的性格,再者,正是基于传统文化的支撑,才有了这篇文章精妙的构思和结构。

一、时代背景

本文写于1925年1月18日,写作本文的时候,正是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祖国的南方已成为革命的中心。北方,尽管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还相当猖獗但在南方革命形势的鼓舞下,广大人民群众也对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作者当时生活在北京,他也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了北方人民的斗争行列。

二、写作背景

《野草》写于1924—1926年,写作时间大体与小说集《彷徨》相同,心境也完全一致。作者援引屈原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作为《彷徨》的书前题辞。《野草》以内心抒发为主,交织着严肃的自剖和不倦的战斗,感受非常深刻,探索非常艰苦。

三、文化背景

《雪》这篇文章通篇写雪,却以“雨”开头,以“雨”作结。可以说,“雨”是统摄全篇的灵魂,其它各项描写都是以“雨”为参照系数的,比如,朔方的雪里“雨”份少,所以它“如粉、如沙,决不粘连”,江南的雪里“雨”份足,所以它“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正是这些自然现象,带有很多中国文化的隐喻功能。

在中国文化中,“雨”往往与“云”连用,《说文》:“雨,水从云下也”。古代先民大约先是看到雨自云天而降,滋润大地,万物生成。于是,以人拟天,“云雨”便成为天地交感的隐喻。

《周易》:“乾以云雨流坤之形,万物生成”,但是“云雨”毕竟有别,“在天为云,坠地为雨。”这里“雨”就成了天之气降地且与地交通以化成万物的征候。后来又是“男女交合”的隐喻,宋玉《高唐赋序》所记“高唐云雨”之事即是。

《说文》:“雪,凝雨。”《释名》:“水下遇寒气而凝”,因为雪是由雨变化而来的,故写雪先写雨,雨变为雪,经由了寒气的冻结,其中所包含的对现实的思考自不待言。然而,雪的表现形态是以雨为根据的。所以,我把这篇文章的主旨定位为对某种新的事物的寻求或创造。(这样的话,已经比教参说的体现鲁迅的战斗精神低了一个层次了!)

雪落着地,与“坠地”之雨十分相似,引申之,“风自上而下者称雨”,雪与雨都是自天而降。作为天之气与地相交以化成万物。江南的雪就含有这种寓意。

“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冷绿的杂草”等连为一体,缀成新景,盎然生机充盈于天地间。如果我们把刚才所说的雪野景物看成是天地交合、万物化成的一般性的表述的话,而塑雪罗汉就直接明确地创造新的生命了。

《周易》:“乾,天也,故称呼父;坤,地也,故称呼母。”我们再结合文章所述“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等相和,这也印证了《周易》中“天地氤氲,万物化醇;男女构精,万物化生”的说法。

然而,雪究竟不是“润物细无声”的雨,天地交感的应是雨,而非雪,如果产生了雪,说明天地之气并非真的融合。文中提到“雪”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相对于江南的雪,朔方的雪完全不同,江南的雪“滋润美艳”,重在粘连,而朔方的雪“如粉”“如沙”,重在“决不粘连”。“不粘连”是对北方的雪自身而言,也暗含了天之气降地与地气的不粘连。北方的雪就没有南方的雪的交通精神,也缺乏江南的雪的新生命创造的情趣。

文中写到,朔方的雪被“忽来”的“旋风”卷起,飞上太空的景象,表现出了大地对朔方的雪的推托态度。这里又多了一重意象——“风”。《庄子》里将其解释为“大块噫气,其名为风”,《左传注疏》:“风,放也,牝牡相诱谓之风。”例如:成语“风马牛不相及”中的“风”,所以,风同时又是作为地之气向天发出的一种交通信号。《说文》:“地气发而天应之则雨”,但文中所写的是,雪后初晴,那旋转升腾的白雪在日光中熠熠生辉,“如包藏着火焰的大雾”,同时也印证了《说文》里“地气发而天不应曰雾”的解释。所以,这里雾的出现也是某种象征意味的暗示。

所以,天气下地不应也罢,地气发而天不应也罢,朔方的雪所呈现的是一幅“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多大图景。所以,北方的雪是孤独的,少了“雨”的交通精神,所以是“死掉的雨”。

“在天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雪,表明光有阳刚的激越而无阴柔的调和,难成和谐之美,没有归宿感;一面也隐含着对“旷野”的“天宇”的交通途径的寻求,所以是“雨的精魂”。

回到开头,文章从“雨”起笔,“单调”“不幸”等说了很多,包括的就是对一种独立高标,不立故常的生活方式的激赏。然而“博识家的话浅”,作者似乎也无意于雨之是否以为不幸。所以,作者不屑于“单调”“不幸”,写江南的雪,眷恋的是“雨”的粘合,北方的雪“如粉”“如沙”,正是缺少“雨”的滋润,正因为缺“雨”,才有渴求。

所以整篇文章写的是“雪”,却以“雨”起始。写了由和谐到失衡、由同意到分裂的的意志。和周易的主和合,却以“未济”作结。

所以,《雪》的整体思想就是反映了作者的追求变化的意识。

附原文:

 作者:鲁迅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博识的人们觉得他单调,他自己也以为不幸否耶?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蜡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胡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来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见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他们嗡嗡地闹着。
  孩子们呵着冻得通红,像紫芽姜一般的小手,七八个一齐来塑雪罗汉。因为不成功,谁的父亲也来帮忙了。罗汉就塑得比孩子们高得多,虽然不过是上下大的一堆,终于分不清是壶卢还是罗汉;然而很洁白,很明艳,以自身的滋润相粘结,整个地闪闪地生光。孩子们用龙眼核给他做眼珠,又从谁的母亲的脂粉奁中偷得胭脂来涂在嘴唇上。这回确是一个大阿罗汉了。他也就目光灼灼地嘴唇通红地坐在雪地里。第二天还有几个孩子来访问他;对了他拍手,点头,嘻笑。但他终于独自坐着了。晴天又来消释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连续的晴天又使他成为不知道算什么,而嘴上的胭脂也褪尽了。
  但是,朔方的雪花在纷飞之后,却永远如粉,如沙,他们决不粘连,撒在屋上,地上,枯草上,就是这样。屋上的雪是早已就有消化了的,因为屋里居人的火的温热。别的,在晴天之下,旋风忽来,便蓬勃地奋飞,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如包藏火焰的大雾,旋转而且升腾,弥漫太空,使太空旋转而且升腾地闪烁。在无边的旷野上,在凛冽的天宇下,闪闪地旋转升腾着的是雨的精魂……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鲁迅《雪》的文化背景解读(附原文) 祝福 鲁迅 原文
                         一九二五年一月十八日。
                              摘自《野草》

2008年新年新诗会朗诵《雪》节选连接网址
http://www.56.com/w48/play_album-aid-4205732_vid-MjY2ODY3NTI.html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4703.html

更多阅读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 落花生课文原文

对小学课文《落花生》的吹求陈林森外孙今天放学回来,告诉我今天上了《落花生》这篇课文,他指着课文中的句子:“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对我说:“为什么课文说‘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他说晚上父亲回

漫画作文《撒谎》的范文 奖惩之后漫画作文范文

你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成为老师教学的动力,让我们同心携手共创2012年的辉煌 漫画作文《撒谎》的范文1.实话实说之——白云黑土封杀版三12班简兆蒙 白俊妤时间:某一夜黑风高的夜晚地点:灯火通明,流光溢彩的“实话实说”节目录制现场人

林嗣环《口技》的写作背景 口技林嗣环翻译

《口技》选自清代张潮编撰的《虞初新志》一书中林嗣环写的《秋声诗自序》一文。《虞初新志》编选的多是江浙一带文人学士的文章。福建人林嗣环也被选入其中,是因为《口技》是他流落杭州客居时所作,时间应在清顺治年末与康熙年初之间,

转载 著名散文《一面》的作者阿累 冰心著名散文

原文地址:著名散文《一面》的作者阿累作者:钦鸿最近江苏涟水有一位新朋友与我联系,说他们正在筹建一个“朱凡纪念室”,知道我曾与朱凡通过信,想在该纪念室里陈列他的信函手迹。我自然非常赞成,今天已将信函扫描后传给了他。朱凡即是鲁迅

声明:《鲁迅《雪》的文化背景解读(附原文) 祝福 鲁迅 原文》为网友莫辞西澜锁清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