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

读书简报2011年第一期二(2)班欧阳星月

本期读书简报收集了一些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这些故事读起来生动感人。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小朋友们,你还有那些古人学习的故事,讲出来添加到一起。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头悬梁:汉朝孙敬刻苦读书,唯恐打瞌睡,就用绳子把头发系在屋梁上。

锥剌股:战国苏秦用功读书,要打瞌睡时就拿锥子剌大腿来痛醒自己。

萤夜读:晉朝人车胤没钱买油点灯,把萤火虫放在袋子里照亮读书。

负薪苦读:汉朝的朱买臣,以砍柴为生,每天边担柴边读书。

挂角勤学:隋朝李密放牛时把书挂在牛角上,随时读书。

凿壁借光:西汉人匡衡,在墙壁上凿个洞借邻居家的光透过来看书。

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

映雪夜读:晉朝人孙康点不起灯,经常夜里蹲在雪地里映着雪光苦读.

不耻下问:项橐从小爱观察事物,遇事特别爱问。连孔子也拜他学习。

手不释卷:宋朝宰相赵普手不释卷熟读《论语》。

勤奋嗜学:明朝黄世臣家贫嗜学,在田里放鸭,边放鸭,边读书。

借书阅读:清朝小孩林西冲,很爱学习,家里书读遍了,就向邻居借书读。

圆木枕头:司马光用圆木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落地振醒了,便起床读书。

无书知勉:古时书少,古人也没钱买书。西汉路温舒用蒲草抄《尚书》阅读;

公孙弘把《春秋》刻在竹片上阅读。

莹咏泌赋:北魏人祖莹八岁能作诗;唐朝人李泌,七岁能作棋赋。

铁棍成针:李白小时候听完铁棍磨成针的故事后,刻苦学习,终于成为大诗人。

长明灯下:元代画家王冕,深夜爬到佛像的膝盖上,凑着长明灯读书。

佣身求读:匡衡不仅凿壁偷光,还到有书的人家干活,不要工钱,只借书读。

三脚木床:王亚南睡的木板床三条腿,一翻身,床倾斜被惊醒,立刻下床夜读。

苏东坡年轻时大书一联:“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郭沫若曾写过一副读书联:“读不在山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华罗根把读书过程归结为“由厚到薄”、“由薄到厚”两个阶段。

数学家张广厚看到一篇论文,反复地读了半年,书被翻摸烂了。他妻子开玩笑

说这简直是吃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爱书如命,有一次他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的是书籍,抢救书藉,险些被烧死。

鲁迅嚼辣椒驱寒读书。

伟大领袖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睡觉的床边、床头到处都市摆满了书,随

手翻看。外出视察也要带两箱子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4555.html

更多阅读

金屋藏娇的故事 金屋藏娇的典故图片

“金屋藏娇”这出自西汉时期的典故,当然称得上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然而伴随这段佳话的却是东窗之内的阴谋和上流社会女人之间的勾心斗角。西汉的五世皇帝汉景帝刘启有两个儿子,老大刘荣,老二刘彻,所不同的是,刘荣是太子,刘彻不是;刘荣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 一去二三里古诗

邵雍“一去二三里”诗中的典故翟智高邵雍的诗,有的看似简单,然意蕴深刻,他特别善于用历史典故。邵雍年轻时胸怀大志,《闲行吟》中,“欲为天下屠龙手,肯读人间非圣书。否泰悟来知进退,乾坤见了识亲疏”。“屠龙手”指大手笔,典出《庄子·逍

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 季布的故事

季布一诺千金的典故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

转载 “卸磨杀驴”的典故由来 土司的由来 美食典故

原文地址:“卸磨杀驴”的典故由来作者:老师傅杨正文闹汤驴肉也是我市的特产,我们曾当做礼品赠送给外宾。所谓“闹汤”,就是取多年熬制的高汤加入驴蛋白、椒盐和香料以及少许淀粉,随着一个方向不停地搅拌之后变成一碗香浓的汁料,食用时取薄

声明:《古人勤奋读书的故事 古人勤奋读书的典故》为网友沉沦在午夜梦回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