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故宫之一午门太和门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旧称紫禁城。于明代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故宫全部建筑由“前朝”与“内廷”两部分组成,四周有城墙围绕。四面由筒子河环抱。城四角有角楼。四面各有一门,正南是午门,为故宫的正门。

故宫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一(北京故宫、法国凡尔赛宫、英国白金汉、美国白宫、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历史沿革

1406年(永乐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前三殿被焚毁。

1441年(正统六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李自成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熏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同年清顺治帝从沈阳迁都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

1735年(雍正十三年),清高宗(乾隆帝)即位,此后六十年间对紫禁城进行大规模增建和改建。

1813年(嘉庆十八年),天理教教徒林清率起义军攻打紫禁城。

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八国联军在紫禁城阅兵。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清帝退位。但按照与中华民国签订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爱新觉罗·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即北京)稳定后,故宫博物院恢复开放。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02年,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故宫全景图

故宫正门“午门”,俗称五凤楼。东西北三面以12米高的城台相连,环抱一个方形广场。有1组建筑。正中有重楼,是9间面宽的大殿,重檐庑殿顶,在左右伸出两阙城墙上,建有联檐通脊的楼阁四座,明廊相连,两翼各有13间的殿屋向南伸出,四隅各有高大的角亭,辅翼着正殿。这种形状的门楼称为“阙门”,是中国古代大门中最高级的形式。这组城上的建筑,形势巍峨壮丽,是故宫宫殿群中第一高峰。午门是皇帝下诏书、下令出征的地方。每遇宣读皇帝圣旨,颁发年历书,文武百官都要齐集午门前广场听旨。午门当中的正门平时只有皇帝才可以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文武大臣进出东侧门,宗室王公出入西侧门。



故宫午门



故宫简介



故宫平面图



午门看太和门

太和门,在午门以内,有广阔的大庭院,当中有弧形的内金水河横亘东西,北面就是外朝宫殿大门——太和门,左右各有朝房、廊庑。金水河上有5座桥梁,装有白色汉白玉栏杆,随河宛转,形似玉带。



太和门简介



太和门



太和门门厅



太和门门厅正中



太和门全景(西为贞度门,东为昭德门)



太和门西边的青铜狮子



太和门东边青铜狮子



太和门东侧的昭德门简介



昭德门



太和门西侧的贞度门简介



贞度门



午门后面的金水河金水桥



在太和门上看午门后面



从太和门后面看太和殿

太和殿(明朝称奉天殿、皇极殿),俗称“金銮殿”,太和殿高35.05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面积2377.00 ㎡。长宽之比为9:5,寓意为九五之尊。面积是紫禁城诸殿中最大的一座,而且形制也是最高规格,最富丽堂皇的建筑。太和殿是五脊四坡大殿,从东到西有一条长脊,前后各有斜行垂脊两条,这样就构成五脊四坡的屋面,建筑术语上叫庑殿式。檐角有10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大约从14世纪明代起,重檐庑殿是封建王朝宫殿等级最高的形式。太和殿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72根,其中6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御座前有造型美观的仙鹤、炉、鼎,背后是雕龙屏。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结构建筑,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庄严绚丽。太和殿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即皇帝即位、生日、婚礼、元旦等都在这里庆祝。



太和殿简介



太和殿及东侧的中左门、左翼门和体仁阁



太和殿及西侧的中右门、右翼门和弘义阁



东侧的体仁阁



西侧的弘义阁



太和殿



太和殿檐角上的10个走兽(分别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为中国古建筑之特例。



太和殿屋脊头上的龙吻



太和殿牌匾



金銮殿-------皇帝的办公室





北京故宫之一(午门太和门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






日晷



铜铁缸简介



铜铁缸



从太和殿上看太和门后面

三大殿院不种树

故宫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并称外朝三大殿,是皇帝举行盛典的地方,从位置上说居整个外宫建筑的中心,也是整个北京城的中心。为了突出这组宫殿的威严气势,建筑上采取了许多手法,其一便是院内不植树,从皇城正门天安门起,经端门、午门、太和门,这之间的一系列庭院内都无树木(现在端门前后的树是辛亥革命以后种植的)。当时人们去朝见天子,进入天安门,经过漫长御道,在层层起伏变化的建筑空间中行进,会感到一种无形的,不断增长的精神压力,最后进入太和门,看到宽阔的广场与高耸在三重台基上的巍峨大殿,这种精神压力达到顶点。宽阔的广场、蓝蓝的天空,把三大殿映衬得更加威严壮观。而这正是至高无上的天子对自己臣民所要求的。如果在这些庭院内都种上树,绿荫宜人,小鸟鸣叫,那将会破坏朝廷的威严氛围。 故宫三大殿上没有树木的第二个原因是中国古代皇帝在五行中属“土”,“木”克“土”,因此没有“木”。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的台基就是一个坐北朝南的“土”字。第三个原因是:谨防刺客进入,伤及皇上、大臣。保护皇上不受侵害。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4470.html

更多阅读

北京故宫怎么玩,北京故宫游玩攻略 北京故宫游玩路线图

北京故宫怎么玩,北京故宫游玩攻略——简介北京故宫是中国建筑的精华,去北京必去故宫。北京故宫怎么玩,北京故宫游玩攻略——方法/步骤北京故宫怎么玩,北京故宫游玩攻略 1、进入故宫之前可以先看看升国旗,升国旗是在日出的时候,所以要很早

北京故宫—鸟览图 北京故宫游览路线

北京故宫— 鸟览图北京故宫平面图  故宫:故宫,即在封建王朝统治结束的时候前王朝皇帝所居住工作的宫殿建筑群,现多指北京故宫博物院。[1]故宫始建于明永乐4年(1406年),1420年基本竣工,是明朝皇帝朱棣始建。故宫南北

声明:《北京故宫之一午门太和门太和殿 故宫太和殿》为网友别评价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