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保案始末 央视沈冰在监狱照片
2007年8月2日,盛夏的骄阳炙烤着上海滩,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忙。这一天,上海市卢湾区经纬公寓里86岁的陈更华尤其显得焦躁不安。他向前来采访的一位记者询问陈良宇案的案情。与他同岁的老伴李谋真坐在旁边,神色忧郁,不时长吁短叹。
他们手里捏着一份已经翻得很旧的《新民晚报》,上面刊登着《中央纪委负责人就查处陈良宇严重违纪案件答记者问》的全文。出版日期是2007年7月27日。
“除了报纸上的通报,我们确实什么都不知道。”陈更华说。
陈更华,是上世纪40年代的留美硕士,研究金属疲劳的高级工程师,他的妻子李谋真退休前是医生。两人膝下三子,长子即为前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
也就在这一天,中央纪委副书记、秘书长干以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陈良宇案件已经进入司法程序。对陈更华、李谋真夫妇来说,可以带来些许安慰的消息是,干以胜在新闻发布会上称,“陈良宇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良好”。八个多月后,也就是2008年4月11日,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原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犯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4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犯滥用职权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人民币。
与此同时,陈家的小儿子,也就是陈良宇的弟弟陈良军也已经被捕,从检方指控可知,陈良宇利用职权,帮助其弟弟陈良军从土地交易中获得暴利。非法获得600亩土地使用权,获利1.18亿元。
事实上,陈氏夫妇本不应对此太过惊诧,因为,他们夫妇所住的这套房子,当年便是由其子陈良宇的授意下“置换”来的,而这次“置换”至少为他们节约了93万人民币。
这些都还是冰山一角。据《凤凰周刊》报导,在以陈良宇为主犯的“上海社保案”中,上海社保局违规运营资金总额为328.44亿元人民币,占总运营额的85%。其中,在陈良宇的支持下,上海市社保局分别向两家企业违规贷款34.5亿元和10亿元。案发后,有超过三十名的官员、商人被立案查处,其中的绝大部分涉案人员均已领刑。
此案涉及的数额之大,人数之众,堪称改革开放以来的“上海第一案”,那么,这场令世人瞠目的惊天大案是怎样引发起来的?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又是怎样被打回原形的呢?这中间的故事环环相扣,波澜壮阔。如今,回顾此案的始末,既令人扼腕,又让人深思。
二、中纪委进驻上海滩
早在2005年,中纪委及中央信访部门就已收到大量来自上海的投诉及上访个案,揭发上海市社保基金滥用百姓“保命钱”,上海官员介入房地产开发,官商勾结牟取暴利等问题。中共总书记胡锦涛获知后曾派员到上海微服私访,掌握情况后,2006年7月5日,中纪委成立专案组进驻上海,开始对内部代号为“705”的上海社保资金违规运营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组开始先住进属于市政府的衡山宾馆,但调查人员查出屋内安装有窃听器,调查人员后来改住同属衡山管理的马勒别墅。
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指示中纪委对上海社保基金案进行独立调查,不管案件涉及谁都要追查到底。中纪委工作组阵容空前庞大,成员逾百人。工作组在沪期间与上海市党政单位没有任何联系,以南京军区空军司令部为驻地,以陕西北路冲山马勒别墅为办公室。
时为上海市委书记的陈良宇可能已经意识到了什么。次日,便将跟随自己多年的“上海第一秘”秦裕调离身边,任命他为中共宝山区委委员、常委、副书记,并批准为宝山区区长候选人。
据事后一上海官员揭发,陈良宇先后在衡山宾馆、锦江宾馆、虹桥迎宾馆等场所,召集部分市委常委开碰头会,称中纪委到上海是要打开突破口,要翻市委老账,要搞清算,要揪出“大老虎”。
“当前我们要稳住,再稳住,该硬就要硬,能硬过三个月,搞不出大的东西,最迟国庆后就会撤回。到时以市委名义开欢送会送客。”
“七一”前夕,陈良宇还曾经在组织生活会上很自信地说:“中央查上海经济,我可以去打高尔夫;中央要查个人生活作风,我看常委没有一半也有三分之一要先查一查!”
然而,陈终于没有“硬过三个月”。
在两个月的时间内,驻扎在马勒别墅内的专案组两次“增兵”,组员最多时达到130人,“明确分工,连夜奋战”,短时间内查清了问题。
2006年8月2日下午两点,正在向分管副市长汇报工作的上海电气集团副总裁韩国璋,被专案组叫离,对其实施“双规”。
10天后,韩的老板、集团董事长王成明也失去了自由。再后,集团财务总监徐伟、董事会秘书程彦敏等高管,也先后步后尘,被查。
秦裕被“双规”,则是社保案升级的标志。2006年8月24日,在宝山区区长任尚未满月的秦,被专案组带走。其时,秦并没有意识到陈良宇这棵大树日后会被连根拔起,态度还颇为嚣张。
此前并不是一点征兆没有。早在2006年年初,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的吴官正,便找过陈良宇谈话,指出其秘书秦裕可能有问题。
其后的形势已趋于明朗。在“陈良宇案”中扮演重要角色、曾给陈父送过房子的新黄浦集团董事长吴明烈,于2006年9月深夜突然被专案组带走,令其“交代问题”。
接近陈良宇的人士称,这时的陈良宇已睡的不踏实。在2006年8月15日召开的“上海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会”上,陈一反以前与北京叫板的常态,公开承认“治军不严、失之于软;有禁不止、明知故犯”,强调反腐。
但一切为时已晚。
2006年9月24日,北京反腐利剑直指陈良宇。此前一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了中纪委《关于陈良宇同志有关问题初核情况的报告》,认为陈有包括“包养情人、玩弄女性”在内6项严重违反党纪国法行为,决定免去其中共上海市委书记一职,立案调查。
24日早上,与市长韩正一起乘专机到京“参加政治局会议”的陈良宇,被有关方面带离“保护”了起来。从此,陈从公众视线中消失了,直到2008年4月11日晚,才再度在《新闻联播》里出现。而这一次,他已完全沦落成为一个千夫所指的阶下囚。
三、上海发生了什么
(一)大鳄周正毅
最早引起北京把目光投向上海的,是“周正毅案”。
2003年9月5日,上海农凯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周正毅被上海市公安机关依法逮捕。第二年6月,周因虚报注册资本罪、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获刑三年。然而,周在狱中的所作所为使案件再现端倪。
周正毅当时被关押在上海提篮桥监狱。周的管教干部叫俞金宝,实为专职看守。周正毅入狱前数月,俞被提为副处级管教员。周入狱后不久,俞金宝被正式任命为某监区教导员。从此,这个在提篮桥监狱工作了20余年、向来“默默无闻”的狱警俞金宝的个人命运,开始与这位上海滩的“大人物”交汇。
周正毅收监后很长一段时间,许多提篮桥监狱的工作人员皆不知情。“那时外边都在传周正毅已经进了提篮桥,但我们在档案中查不到他的姓名和番号。”知情人说。一位资深警官透露,大多数监狱工作人员是在看到香港的报道后,才知道周正毅即番号为“38440”的服刑犯人“邹振义”。“俞金宝这个人很忠厚,嘴巴很紧,我想这是上面选择他执行这项任务的原因。”
在俞金宝管教下,周正毅在狱中的表现,有截然不同的版本。从监狱的综合评分看,周正毅表现很好,有望减刑。周正毅在押第一年,月均奖分近20分,全年奖分接近200分。而全年奖分达180分以上,即可折算为两次立功加两次表扬。
约在2005年9月,提篮桥监狱狱政处曾受命起草周正毅的减刑报告。按照周的高额奖分,他可以减刑一年至一年半。当时周的剩余刑期已不足九个月,若减刑报告获法院认可,周可立即获释。
与高额奖分形成鲜明对比,有关举报信则反映了截然不同的场景。在一份举报周在狱中享受特殊待遇的材料中,举报者称:“周正毅可以在提篮桥监狱开董事会。”提篮桥监狱一位警官告诉记者:“开董事会一说有些夸张。但周正毅在监狱里享有的待遇之好,我从警那么长时间都没见到过。”
后经核实,周关押在提篮桥期间,一直在某监区严管队,狱方对其活动范围、接触的人都有严格限制。
开始时周正毅还参加一些劳动,具体工作是包装肥皂,但没有几天他就厌烦了。“整天呆在俞的办公室,看电视,打电话。”知情人说,“以后,他被安排当图书管理员。”或许是因为要减少周的接触面,犯人们早晨5时半的出操周可以不参加。
提篮桥的监室面积很小,要睡两三个人。但周正毅一个人就独享一间囚室。服刑一段时间后,周就干脆到俞的办公室里起居。那里空调、电视、DVD、音箱、冰箱、沙发,应有尽有。一般犯人一个月有一次与亲人会见的机会,且有时间限制。但周正毅“会见”之频繁令人咋舌,有时高达每周八九次——“在监狱开董事会”一说即源于此。
“对周正毅的这些特殊待遇,不是俞金宝这样的管教干部可以提供的。监狱长都没有这个权力。”提篮桥监狱警官说。而周与陈良宇及陈良宇弟弟陈良军之间的关系,也在坊间传言四起。
与此同时,多个信访单位向中央领导转呈大量有关上海违纪情况的投诉案,集中反映房地产开发侵害民众利益、社保基金滥用及官员贪腐等问题,尤其是一些揭发上海市社保基金滥用百姓“保命钱”的内容,引起了高层的密切关注。毕竟,这关乎普通百姓的基本生活以及社会的安定局面。
(二)一个退休老会计的疑惑
张铁彪原是上海一家化工企业的副总会计师,2004年9月开始退休在家养老。40年的会计生涯,让张铁彪对数字异常敏感。2005年5月,在一次求医的过程中,他发现自己医保卡的“个人账户”里少了钱。
为解开卡上少钱的迷团,2005年5月24日,张铁彪登录上海市医疗保险局的医保网,查看自己的个人医保账户。在账户中的“个人账户清算信息”一栏里,详细地列出了张铁彪的缴费情况。他于2004年9月退休,这意味着他的个人医保金至少要缴到当年8月。然而,8月份显示的缴费额却是“零”。更让他惊讶的是,退休后的2005年3月,缴费额为“80”元。而对照自己的工资单可以发现,他在2004年4月的缴费跟其他月份一样,均是110.90元,而不是显示的80元。
为此,张铁彪致电医保局,得到的答复是:医保基金是“隔月记账”。也就是说,他个人账户上显示的4月份缴的80元,其实是3月份缴纳的——上一年医保金每月缴80元。
张铁彪似乎明白了一点……但他猛吃一惊:既然是“隔月记账”,那么3月份扣的110.9元应该计入4月份账户中才对,但是4月份显示的金额是“零”。
医保局个人账户部一位负责人告诉他,“不是你一个人,上海市所有退休职工都一样。”
这位爱较真的老人找出了《医保办法》。《医保办法》说得很明确:在职职工交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全部计入本人的个人医疗账户。其中并没有说,退休职工退休前一个月扣缴的钱就不计入。
张铁彪用会计逻辑来看这个问题:上海市每年的退休职工大约在15万人左右,以平均每人少计40元算(最低水平),一年合计为600万元,医保至今已经实施5年,这意味着,近3000万资金没有计入参保人员的个人账户。
张铁彪尤其关心的两个问题是:被医保局“截留”的巨款哪去了?这笔钱是如何入账的? 医保局的解释是,这笔钱并没有流失和违规使用,而是被计入到统筹基金账户,仍在医保基金的“大锅汤”里。
对于这样的解释,张铁彪还是表示怀疑。按照会计学常识,个人账户与统筹账户是两个不相干的账户,“如同一个杯子跟一支钢笔,是不能简单相加的”。在他看来,这直接关系到此事是“执行政策中的疏漏”,还是有意为之。
上海市医保局内部人员透露,张铁彪所提问题,在医保政策实施一年后就已发现,但因当时医保局内部存有“争议”未纠正。
当年4月,医保局负责人曾向张铁彪承诺,邀请他去查看医保基金的账目。但半年过去了,张铁彪仍未接到医保局的邀请。
但,上海社保基金的黑幕由此被拉开了。
四、东窗事发
在此背景下,胡锦涛总书记亲自指示中纪委,对上海社保基金案进行独立调查,不管案件涉及谁都要查到底。2006年6月,中纪委组成先期调查组,开进上海。2006年7月5日,中纪委成立专案组进驻上海,开始对内部代号为“705”的上海社保资金违规运营问题进行调查。
调查组的工作效率之高,几乎超过所有人的想象。在两个月的调查期间,共有数百名当地中高级官员及知情人士,被通知前往马勒别墅接受调查人员询问。上海社保局长祝均一、陈良宇前秘书秦裕等人都是在此接受调查时被当场宣布“双规”,然后押离上海。据当地消息称,大部分被中纪委传讯的干部离开马勒别墅时脸色惨白。
2006年7月17日,上海市社保基金违规操作被曝光。时任上海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陆祺伟被“双规”。上海市委在当时的内部通报中称,祝“违反财经纪律,用社保基金进行违规投资”。而在其后来自新华社的消息称,祝均一利用职务便利,将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巨额资金借贷给张荣坤使用,并为其他单位和个人谋取利益,从中收受贿赂总计折合人民币一百六十六万余元。祝均一利用职务便利挪用公款人民币十三亿元。
第二天,也就是2006年7月18日凌晨,上海福禧投资的董事长张荣坤被警方带走。6天后,上海福禧投资的公告中显示:“公司董事长张荣坤先生正在协助政府有关部门进行调查。”后经查实,张荣坤通过行贿秦裕(陈良宇的原秘书)、王维工,结识陈良宇,轻易得到了最低价值13.36亿元人民币的上海路桥股权,成为“公路大王”;通过陈良宇,又从上海社保局挪用、转借了超过34亿元人民币的社保资金,创造了一代青年富豪的“神话”。
2008年4月7日,张荣坤在吉林一审中被判处有期徒刑19年,罚没财产超过16亿元人民币。张荣坤的主要罪名之一,是“行贿”。而从整个社保案来看,大部分涉案官员都犯了“受贿罪”,被张拖进其不法商圈。上海一位退休官员称,如果没有周正毅、张荣坤,上海反腐风暴也许刮不起来,陈良宇可能是另外的结局。
2006年9月24日早上八时,陈良宇乘中央派遣的专机到北京出席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当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对陈良宇严重违纪问题立案检查。并将其扣留在北京。9月24日晚,南京军区保卫局第八支分队,奉命进驻浦东机场、虹桥机场、上海国际港口等,防止陈良宇下属亲信内控人员外逃。9月25日上午,上海市二十一名区、局级现职干部知悉陈良宇出事后,乘上午召开市、区局长会议,持港澳通行证从邻近浙江万山机场、江苏南方机场准备到香港后外逃,但迟了一步,都被特警拦截,由市纪委领回上海。中纪委、上海市委下令:区、局级干部上午上班、下午下班实施签名制,加大力度监督,以防外逃。
五、张荣坤其人
在上海社保案中张荣坤是个关键人物,涉案金额高,腐蚀干部的数量多。
(一)少年老成
苏州市上塘街173号,是张荣坤曾经的家。张荣坤的父亲曾在苏州百货公司任职,和一帮退休的同事搬进了这座石库门建筑。街坊称呼张荣坤的父亲为张胖子。张荣坤的母亲更像是个庄稼人,一口山东话。她一共生了三个孩子:大儿子就是张荣坤。
和许多日后发达的商人一样,张荣坤自小家贫,生活全靠母亲日常贩些水产鸡鸭,和父亲做些小本生意,“在最艰难的时候还拉过黄包车。”老洪说,住在石库门里的都是穷人。
张胖子管教子女很严厉。尤其对于大儿子张荣坤,经常拳脚相向。在老洪的记忆里,年幼的张荣坤常常踩着吱嘎响的木楼梯东躲西藏,而父亲张胖子跟在后面追打。邻居们记得,小时候的张荣坤很瘦弱,但每次挨打之后都忍住不哭。
离石库门不远,就是丁家巷小学。张荣坤在学校里是个孩子王。“年纪不大,却很讲义气。”在他身边,时常围着一帮小弟兄,都把张荣坤当大哥。
张的经济头脑在学生时代就初露端倪。他的同学王刚发(化名)在事隔十几年之后尤其记得两件事:其一,是张荣坤有个朋友家里开葡萄园,张就拿了一堆葡萄在学校门口卖,赚了不少零花钱。其二,有一次学校考试,各个班级有先后。隔壁班的王刚发先考完,张荣坤就把他叫去吃东西,边吃边问考了些什么内容,“后来轮到张荣坤考时成绩好的不得了。”
张荣坤念中学时个子很高,瘦瘦长长的,“可能家境不好,也可能经常被父亲打,他看起来有点少年老成。”老洪说,十几岁的张荣坤虽然没钱,但对朋友都很大方,“一个馒头掰两半,自己吃不饱也要分朋友一半”。
而对于自己的弟弟妹妹,张荣坤如同父亲一般严格,他的弟弟阿三记得张荣坤曾说,“有什么事情先去做,做完再说,不要还没做就嚷嚷。”
张的这种性格似乎一直延续到30岁以后,直到被抓前,他也没有接受过任何媒体的采访。
张荣坤中学时代学习成绩并不好,“也许是把心思都放在了做生意上”。高中毕业之后的张荣坤没有考上大学(又一说是青岛某高校肄业),他在1993年前后,到了苏州吴县太湖度假区工作。王刚发后来听说,他因为机缘巧合,在当年的苏州吴县认识了不少贵人。
据张荣坤当年的一个同事说,张曾在度假区的一个水上乐园项目公司任职。十年前的张荣坤不过是个20出头的小伙子,在公司里是普通职工,“平时和同事说话不多”。在太湖度假区呆了一两年时间,张荣坤又去吴县海关做了一名报关员。在海关期间,他结识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耿永祥。
公开资料显示,耿永祥于1991年出任苏州海关关长,3年后又一手建成了吴县海关和海关总署外事培训中心、苏州工业园区海关。1997年11月,耿永祥出任杭州海关关长。2000年,耿因为受贿罪被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当年在吴县任职的一位官员说,张荣坤在进入海关结识耿永祥之后,就离职做起了外贸生意。此外,90年代中期的张荣坤就开始炒股和炒期货。王刚发说,“当年有很多我们没听说过的生意,张荣坤早就开始做了。”
张的邻居老洪说,张荣坤好像一夜之间就有了很多钱。在1995年前后,张家就搬出了上塘街的石库门,他记得张荣坤最后一次来石库门是坐着汽车来的,司机叫他“张经理”。
(二)夫唱妇随
2003年,苏州市义慈巷16号,窗玻璃上贴上大红的“喜”字,30岁的女人张樱从这间屋子里走出去,嫁给了公路大王张荣坤。
这是一条典型的苏式弄堂——在义慈巷里,张荣坤和张樱从小青梅竹马,他们曾是苏州市第五中学的同学。
公安户籍资料显示,1973年出生的张荣坤在迁往上海之前,一直随父母居住在苏州市上塘街。
当地街坊回忆,张荣坤年轻时的住所是一个石库门大宅院,院子里住了好几户人家。在街坊的印象里,石库门的住户们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离上塘街不过百米,有一条义慈巷,苏州市第五中学座落其中。五中的对面就住着张樱一家,这个“很漂亮很神气”的姑娘和张荣坤是初中同学。
张樱的邻居说,张樱从小就和张荣坤要好,“小姑娘的父母早就看准了这个女婿。”
中学时代的张荣坤很有经济头脑。曾在福禧投资公司任职的一个员工说,张在高中时代就开始批发贺卡:从商贩手中买来,再卖给同学。
后来,张荣坤则开始倒卖木材和家具。而张樱曾出国至日本留学,据张樱的一个邻居回忆,张家母亲很喜欢炒股票,买什么股抛什么股都听女儿的。而学生时代的张樱就对股票市场颇有天赋,常常指导母亲大赚一笔。
张樱的父亲则是苏州一个木材厂的退休职工,90年代还开过小杂货店。邻居们说,张荣坤那时候经常从上海贩货回苏州,就放在小杂货店里买。
张樱曾告诉员工,到她大学毕业时,他们两个人手头就有了几十万。而他们最初选择的生意跟贸易有关。
但诡异的是,张氏夫妇早期在苏州的生意似乎不留任何痕迹。记者在苏州市工商局进行资料检索时发现,2000年以前,没有一家公司是以张荣坤和张樱作为法定代表人的,而“福禧”、“沸点”的工商资料搜索结果同样是零。
2000年,张荣坤移兵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在年底成立。此后的张荣坤一路顺风顺水,一出手动辄几十亿的气势似乎凭空而来。
上述福禧员工介绍说,张荣坤在上海的公司有28辆车。有次张樱的苏州亲戚结婚,这些车全部开回去,组成一个婚礼车队。
在街坊邻居的记忆里,张樱和张荣坤“迟早是要发财的。”
2001年4月,由张樱作法定代表人的南京禧福投资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才正式登记成立。南京禧福的工商资料显示,公司注册地在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注册资本1.2亿元,公司的股东为两个自然人——张樱和周卫明,分别占股90%和10%。
该公司的主营业务继承了张荣坤的老本行:建材、服装、五金交电的销售等。同样在2001年,张樱在南京的相同地区注册了江苏惠民堂药业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00万元,公司股东是南京禧福投资和自然人徐长海。
2002年前后,苏州上塘街拆迁改造,张荣坤的旧宅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停车场,而张樱父母在女儿结婚后已经搬离义慈巷。在电话中,张樱的父亲对记者说,“关于张荣坤的过去,你什么也不要问。”
(三)忽然成名
张荣坤成名始于2002年3月。一切都像奇迹一样。2002年2月他成立福禧投资,旋即购得沪杭高速公路资产,当年5月7日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7月4日成为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并且身为全国政协委员,并从那时候开始,他经常出现在慈善捐助活动中,几年下来的善款超过3000万元。那一年,张荣坤从一个寂寂无名的苏州商人摇身一变成为上海工商界的名流。
而他这一年他年仅33岁。此后,福禧投资成立仅一月,即报价32.07亿元,收购上海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持有的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上海路桥)99.35%股权。
惊叹之声未绝于耳,福禧投资又连下数城,截至2005年6月底,共参与管理的公路里程达200公里,张荣坤“公路大王”之名在业界鹊起。
而整个张家的生活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张胖子再也不做小本买卖了,他搬进了园林路附近的一幢别墅,后来在双塔附近又买了一幢”。
搬家之后,张荣坤的母亲还偶尔回上塘街看看老街坊。老洪记得,张母说到儿子就满脸笑容,还拿出过一张写满英文的学历证书,说是张荣坤在国外读了MBA。但老洪问起张荣坤怎么赚大钱时,张母总是缄口不言。
张荣坤到了上海之后,做事依旧低调诡秘。据福禧的一位员工说,公司里的人员流动性很大。普通职工对公司的事务也知道很少,比如高速公路的投资等等,只有少数几个心腹才了解。
但是员工都会悄悄议论,“我们张总是静悄悄干很多大事儿”。而对于一般工作人员来说,“张总行踪非常神秘”。据说张荣坤晚上很晚睡觉,时常谈判到凌晨3点。
2002年,张荣坤秘而不宣回到苏州,买下了位于拙政园百家巷附近的一个3.3万平米的黄金地块;2005年又出大手笔购入西园路15号3.4万平米的土地。这一切,在苏州当地几乎无人知晓。
张荣坤麾下有28辆豪华轿车随时待命。司机们有专用的卧室,待遇不坏,但随时都要工作。张行踪不定,睡觉很晚,谈判到凌晨3点是常事。
到上海之前以及到上海的前期,张荣坤涉足投资,以委托理财模式撬动国有资金坐庄股市,构成了张荣坤向官商过渡的重要转折,过往的人际逢迎由此转变为真实的利益联盟。张荣坤初战海欣股份虽败,但过程中表现出“忠实”“诚信”“可靠”的一面。有力者对他的信心与支持不仅未动摇,反而升级。
前后数十亿坐庄股市,以资源动员能力计,张荣坤已可算是上海滩当时有数的“隐形”富豪;当此之时,高人指路,要他改换路数,高调出场,攀附另一条通向更高端政治资源的“终南捷径”——慈善捐赠。
(四)慈善状元
“对我来说,捐个一百万,不过意味着今年少换一辆车,少买一套房。”2001年初,张荣坤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举办的捐赠活动上出手200万元、拿下上海民营企业慈善捐赠“状元”,然后以外省年轻富豪姿态出场,有如此说。其时,上海私营企业尚处于财不露白的低调状态,外来者张荣坤一举确定了慈善扬名的入沪方略,更深谙曲径通幽的攀附要诀。
2004年12月,张荣坤入选中华慈善总会评选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百位慈善人士。评选公示材料称,张荣坤十多年来,累计向社会各界捐款3227万元。其实,几乎全部捐赠额,均发生在张荣坤入沪以后,特别是在2002年染指上海路桥股份以后。
一则《解放日报》2003年初的消息则称,张荣坤“近年来”共向市慈善基金会捐赠了2250余万元。上海大通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报告显示,张荣坤2002年以福禧投资名义对外捐赠额高达2706万元,以至于企业竟亏损486万元。根据胡润中国大陆慈善家2004年排行榜,张荣坤以2003年捐赠900万元名列第31位。
到了2004和2005年度,张荣坤捐赠势头有增无减,分别为2400万元和3800万元(据胡润中国慈善家排行榜)。截至2006年夏天案发前,张荣坤出现在媒体聚光灯前的时机,无一例外地与慈善捐赠及公年初益活动有关。
与出手凌厉的捐赠相随,是这位外来商人沪上社会地位的节节高升。早在2001年,张荣坤就成为上海长宁区工商联常委。同年7月,上海市人大、市工商联负责人到长宁区民营企业调研,“重点探访沸点投资的融资问题”。2002年5月,张荣坤成为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名誉副会长;7月,再任上海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8月,又任上海公共关系协会名誉会长。此外,张荣坤还曾荣获上海市“慈善之星”、民政部先进个人等多项政府嘉奖。
2004年,张荣坤获得“全国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荣誉称号。这是中央统战部、发改委、人事部、国家工商总局、全国工商联设立的一个针对非公经济人士的国家级奖项。与张荣坤同批获奖的,还有王均瑶、郭广昌等沪上知名企业家。
张荣坤所获最显赫地位,当属2002年间以29岁之身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全国青联常委等职务。以全国政协委员之身往来京沪,张荣坤自然将关系网织到了北京,行贿王维工就有八次发生在这里。其他布局亦已启动。
在此期间,张就读北大光华管理学院EMBA项目,再现当年入沪先入学的一幕。2006年3月,福禧投资还在银行间市场发行10亿元短期融资券,成为第一家发行短券的民营企业。
与张荣坤同为政协委员、青联常委的原国家统计局局长邱晓华,亦在任内获张赠送10余万元现金,并因此落马,最终因重婚罪受刑。这一款项虽以礼金而非贿金论处,但张氏在全国政协委员、青联常委平台上广结善缘,可见一斑。一张人事关系的大网正在“慈善家”的外衣下快速而有效地编织起来。
不过,张荣坤在北京的发展并未充分展开。与2000年底决心入沪不同,此次他并未决心北上。直至垮台,他的重心始终在上海。
六、背后的勾当
2003年,张荣坤的名字开始出现在各种版本的富豪榜中,并于2005年底升至《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第16位。
而这些“奇迹”背后的事实是,张荣坤用于购买上海路桥股权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经手的巨额委托贷款,委托方正是祝均一掌控的上海市社保局下属事业单位——上海市企业年金发展中心。
随着7月17日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因为违规拆借社保基金而案发被查处,人们一下子看清了撬动张荣坤神速崛起的那根杠杆——社保资金。
后经查实,张荣坤为了傍上祝均一这个财神爷,向他及其妻子黄华、女儿祝妮卡行贿约131.113万元,其中含一块500克的金砖,向黄华发放奖金约59万元,向祝妮卡提供钻石项链、M6单反相机及出国留学和旅游费用等。
2001年底,经人撮合,张荣坤认识了一个女人卢嘉丽(下图)。两人一见如故,经过多次密谋,他们决定联手捞钱,张荣坤负责寻找猎物,卢嘉丽负责公关。他们将目光瞄准了时任上海社保局局长、党组书记的祝均一。
张荣坤在多次政府官员和企业的“高级联谊会”上,和祝均一的妻子成了好朋友,张荣坤便藉此经常到祝家拜访、送礼。祝均一掌管上海社保基金十多年,手里掌管的资金可想而知。2002年10月,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向外招标,决定出让公司股权,该公司拥有沪杭高速上海段30年的收费经营权,资产总值35.5亿。要想拿下上海路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没有雄厚的资金不行,当时张荣坤的福禧投资集团根本无法“中标”。
但张荣坤自有“高招”。在招标会之前,张荣坤给祝均一准备了一份特别的厚礼。那天,祝均一在上海市郊参加一资本家联谊会,应酬了一天晚上回房休息。推开房门,一个身披薄纱的美女款款向他走来。祝均一定睛一看,不由得大惊失色——在他面前出现的美女,竟然酷似著名影星张曼玉,而张曼玉是他的心中偶像啊!他欣喜若狂,从此,祝均一与张荣坤的关系发生了质的飞跃。祝均一所掌管的上海社保基金,也几乎成了张荣坤的私人钱库,
为了让祝均一死心塌地地为自己提供资金,张荣坤专门为卢嘉丽购置了豪华轿车,并在市郊为祝均一和卢嘉丽购置了一套单独别墅。为讨好祝均一,张荣坤还给祝均一的妻子在自己公司安排了一个“顾问”的职务,不用上班却年薪60万。
据案发后上海一位从事房地产融资中介服务公司的高层说,其实(上海)社保局委托贷款,在业内不是什么秘密,近两年来很多中介机构找过我们,为社保局的委托贷款寻找好的项目,年息也不高,7%,很划算,一般企业或者财务公司的委托贷款年息都得10%。
七、混乱的社保基金
根据上海年金中心提交的起诉书,年金中心先后将34.5亿元的资金通过委托资金运营的方式拆借给福禧投资及其股东沸点投资,用于收购高速公路等资产。根据上海社保局福利保险处有关人士透露,截至2005底,上海年金中心管理的资金在110亿元以上,占到全国年金总额的1/6。也就是说,上海1/3的补充养老保险资金都借给了张荣坤使用。
2007年9月23日,祝均一因受贿、挪用公款以及滥用职权三宗罪名,被长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时隔三个月被追诉,罪名仍为滥用职权,但案情所指涉及上海地方社保制度下的城镇保险资金。
据记者了解,上海城镇保险基金即小城镇保险,简称“镇保”。“镇保”是由上海市政府设立的一项社会保险基本制度,从2003年开始全面实施,它不仅有基本保险部分,还有补充保险部分,是基本保险的社会统筹和补充保险的个人账户结合在一起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
“镇保”的基本保险部分目前包括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保险;“镇保”的补充保险部分,包括补充养老、补充医疗保险和被征地人员生活补贴等用途。
祝均一的起诉书显示,上海的城镇保险基金已经高达上百亿元,而祝于2004年5月1日至2006年7月17日间,擅自决定将城镇基本保险基金98.07亿元、城镇补充保险基金60.49亿元,以委托贷款、信托等方式投入运营,违规运营金额达158.56亿元。长春中院以此对其判处有期徒刑六年,与三个月前已经认定的受贿罪、挪用公款、滥用职权罪,一并数罪并罚,但仍执行原判有期徒刑18年。
也正是在此番祝均一案的追诉中,国家审计署2007年86号《上海市社保基金运营及管理情况专项审计报告》被披露。该项审计报告的结果显示,上海市违规运营数额最大的是企业年金基金和地方性社保基金,分别高达132.73亿元和175.91亿元,占违规运营金额总额的93%。
这些违规资金的主要流向,正是房地产业。
国家审计署查明,截止到2006年7月,上海社保对44家房地产企业贷款余额201.25亿元;并且随意放宽贷款条件,发给不符合国家房地产开发政策条件的36家企业,发放贷款159.07亿元。
此番外界矛头直指,在2004年至2005年国家宏观调控之际,银行信贷收紧,上海社保资金成为上海乃至华东地区某些房地产公司重要融资来源之一。多家地产企业都曾经从上海市社保局获得数额不等的贷款支持,以缓解资金链紧张状况。
八、管家祝均一
祝均一,祖籍浙江海宁,生长于上海,原上海社保局局长。祝均一15岁初中毕业后赴黑龙江当知青,十年后返城,在街道生产组做工,因才具脱颖而出,将生产组改制为上海卢湾区春雷电讯厂;之后,以春雷厂联合十家街道工厂组建多灵有限公司,任经理。公司多有盈利,成上海街道企业典范。祝一跃而为上海经济改革先锋,屡做演讲,广为报道,是当年官方媒体报告文学的主角。也是当时上海经济体制改革的先锋人物。
1985年,担任集体企业上海多灵电子工业公司经理的祝均一,被破格提拔为上海卢湾区集体企业管理局副局长。从此步入仕途。此后历任上海市集体事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经委副秘书长、副主任等职。1996年,祝均一兼任上海劳动局局长,并在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大展拳脚,而上海市所有的社会保障、再就业安置、退休人员安排等举措几乎都是在祝的组织下完成。社保案另一关键人物祝均一曾担任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并一度因在社会保障体制方面的许多改革措施而被广为称道。
据知情者回忆,祝均一曾是一个思路活跃、口才出众的局长。2003年春天,有一次上海市新闻办请他出席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年度上海登记失业率等相关情况,记者向他提了一个与发布会主题相左的问题:上海部分民营企业的人才流失情况十分严峻,老板们权益经常受损却找不到很有效的解决办法,祝局长对此有何高见?祝均一在回答时讲了几条颇有针对性的做法,尤其提出了上海要采取“竞业警戒”的说法,一度引起众人喝彩。
然而他却并不满足于这些“虚名”,开始寻求“晚年的保障”。在认识张荣坤之后,祝均一曾陆续接受张行贿的重达500克的金砖1块;祝妻在张的公司内任职3年,获取约120万元人民币薪金。然后,作为回报,他将掌控下的社保资金“贷款”挪用给张荣坤总计34.5亿元。张荣坤成了他在认罪时自称的“第二条路”。起初,祝均一十分得意于他的“双赢”做法,认为将巨额社保资金贷给张荣坤,“既光大我的工作,又能够为我长远打下牢牢的基础,两边都不耽误”。但这样的“双赢”未能持续多久,随着与张荣坤的勾结日益深入,祝均一越走越远,终于无法继续他自己口中的“正路”。
1999年至2006年,祝将上海市社保局的巨额资金借贷给张荣坤控制的上海沸点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及其他企业使用,共受贿166万余元人民币。其中,张荣坤是主要的行贿人。
2007年9月23日,祝被长春市中院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30万元人民币。2008年3月20日,长春市中级法院以漏罪之名,再次审判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
九、社保案的边缘人
邱晓华与张荣坤交情始于2003年,当年7月,邱晓华被任命为国家统计局党组副书记。履新伊始,他飞抵上海调研,结识了上海财经界大亨张荣坤。
此后,张荣坤通过各种方式,频繁地与邱晓华联系。张荣坤还抓住与邱晓华同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契机,不断地套近乎,媒体记者多次抓拍到两人“窃窃私语”的亲密镜头。很快,张荣坤以超强的政治公关手腕,和邱晓华发展成为称兄道弟的铁哥们。
1958年1月27日,邱晓华出生在福建宁化县。1977年恢复高考,他考上了厦门大学经济统计系。毕业分配,学校向国家统计局推荐了表现优秀的邱晓华。由此,邱晓华开始了一帆风顺的仕途。
1993年,35岁的邱晓华成为国家统计局的总经济师和新闻发言人,开始频频露脸。凭借对统计数据的熟稔和对各种问题的独到见解,他获得了“用数字说话的经济学家”的称号。
之后的中央纪检部门的调查显示,正是那时,这位“年轻有为”的官员开始出现问题——“邱晓华从1993年就开始出现问题,凸显出监管机制的薄弱和疏漏。”2007年1月29日的专题通报会上,国家统计局纪检组长章国荣说。但“出现问题”的邱晓华在后来漫长的13年中依然被带“病”提拔。
“晓华兄,我想介绍一个女记者给你认识。”有一天,张荣坤对邱晓华贴耳私语,神秘兮兮。然后张荣坤将一名女记者×××引荐给邱晓华,这个女记者,身材高挑,长相甜美,有上海女士那种精致和典雅气质。
随着与美女记者×××频繁交往,邱晓华开始失眠。不久,邱晓华便拜倒在女记者的石榴裙下。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邱甚至为此女在上海安排一套住房,并与其生有一女。2006年秋天,陈良宇案发引起上海官场大地震,但思女心切的邱晓华还是专程从北京飞往上海,看望情妇和女儿。可见其陷入之深。2006年张荣坤案发,邱晓划的问题终于随之浮出水面。
纵观邱晓华个人履历,似乎并没有机会和上海官员发生直接联系,他在1978年考入厦门大学并于一九八二年毕业分配到国家统计局工作后,除短时间挂任安徽省省长助理外,邱晓华一直在国家统计局任职,并最终官拜局长。分析目前为止涉及上海社保基金案件所涉及的官员,几乎或多或少都与上海官场有关,上海市宝山区原区长秦裕、上海社保局社保基金监管处处长陆祺伟等人莫不如此。
更多阅读
上海社保如何办理 上海社保转入手续
上海社保如何办理——简介目前有很多在上海参加工作的朋友对于上海社保的办理还不太清楚。根据上海社保的办理做出下文,主要介绍了上海社保的办理所需材料、手续、收费、流程等,让你全面的了解到上海社保如何办理。上海社保如何办理
《北京爱情故事》后感:也谈石小猛和沈冰
第二遍看《北京爱情故事》的时候,我有了一些新的感慨。这部剧其实更像是一场辩论会,正方是程峰、吴狄、沈冰、林夏,邵华阳,反方是石小猛、吴魏、伍媚、杨紫曦,程胜恩。辩论主题是爱情、亲情、友情更重要还是物质生活更重要?用吴狄的话说当
“河南佘祥林”赵作海案始末 河南赵作海案
“河南佘祥林”赵作海案始末,演绎当代拍案称奇(草根博览5月12日综合讯)新华网今日在头条位置报
(连载 上海社保案始末(一 上海社保网上查询
一、拔起大萝卜2007年8月2日,盛夏的骄阳炙烤着上海滩,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忙。这一天,上海市卢湾区经纬公寓里86岁的陈更华尤其显得焦躁不安。他向前来采访的一位记者询问陈良宇案的案情。与他同岁的老伴李谋真坐在旁边,神色忧郁,不时长吁
为什么石小猛和沈冰没有在一起? 石小猛沈冰经典对白
一个朋友因为现实原因失恋了,他看《北爱》有感,写下这篇文章。拿过来给各位因为现实而苦逼的人聊以慰藉,或者当头一棒。吴狄和小伍最终没在一起,是的,在夜店认识的女的不太靠谱,他们是两种人。林夏和她的大药瓶子没能在一起,人到中年的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