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园
6月5日游世博,6日随团游扬州个园,车至扬州,已是下午。站在个园门前的广场,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特别之处,毕竟像北京颐和园这样的皇家园林已经游览过多次,觉得很难有什么样的园林可以与皇家园林媲美。游览过后,才发现南方园林风格和北方截然不同,虽没有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大气,但那种精巧和细致却也是北方少见的。
在导游的带领下,漫步进入个园,映入眼帘的是一丛丛绿色的竹子。绿色中又深浅不一,竹竿也是形状、颜色不一,有挺拔的、有像缠丝的,有绿的、还有金黄的;在导游的介绍下才知原来竹子也有很多品种。
穿过竹丛,转进门廊,两侧是桂花相伴,据说是专门为迎宾栽植的。再过一个门楼,便是业书楼,导游卖了一个关子,让我们找上二楼的楼梯,结果众目所及,无一人找到,最后导游说游览过程中能够见到,这才在疑惑中继续跟着导游游览。
60人的团队,转来转去想听清导游的解说是难上加难,只记得转了清美堂、汉学堂、清颂堂,也不知这做盐商的主人如何来的这样多的书卷气息,可能是中国传统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观念在起作用吧!条件好了,人人都想把家园建设成书香门第。欣赏了主人孩子、女儿的住房,发现也是十分简陋,并且都是在南北两面留门,和北方的住宅建筑习惯大不一样。看样子南方气温较高,没有考虑那样多防寒措施,不过这到处相通的院落对小孩来说倒应该是捉迷藏的好地方。
转过几处宅院,终于转到一处门前,门上书有“个园”二字。听导游讲,古代繁体字是没有“个”这个字的,因为园子的主人觉得“竹园”这个名字太俗气,便书写了“个园”这两个字,其本意是“半竹园”,有一点意味在里面,后来随着简化字的广泛应用,这半个“竹”字,正好是“个”字,于是便称为“个园”了。说完个园的来历,导游介绍说进去就是个园的精华部分了,院内有春夏秋冬四景,名冠中外。
随着人流慢慢观看了园内风景,这春夏秋冬四景由于人多、导游介绍的很快,并没有听得十分清楚,但是园内假山、各种山石确实十分漂亮。印象很深的:一是号称赏月最佳的一处。一块像是汉字“月”的石头摆在水面的中央,像是一个小岛,等游览的人流过去以后才发现,竟然也有从一旁的假山上过去的路径,很多人便跑过去照相,一会儿从月的上面露出头来,一会儿从下面伸出脚来,看着精致的假山、奇巧的石头,不禁让人感叹自然造化之妙。第二个地方是在园子东北角的一片假山,原来里面是中空的,且四通八达。假山内部摆放着可以饮酒的石桌、石凳,石桌的上方竟然还开有天窗,上面栽植了桂花树,秋天的时候在下面畅饮,会有桂花落至杯中,别有一番韵味。一旁有石榻,夏日可以在假山内部乘凉,石榻向东一点是一扇向南开的窗口,雨天可以坐在窗前的石凳上赏雨景,再向东还有一扇门,直通进园时的竹林。假山的南面连着一座更高的假山,上面有小径,那就是通往业书堂的楼梯了,取的是“书山有路勤为径”的意思,同时也避免了主人在书房读书时被人打扰。第三个有趣的地方是被称为冬景的地方,墙上有二十四个风洞,据说风从风洞经过可以发出北方冬天北风呼啸的声音,让人体会到北方冬天的滋味。
游览结束,同行的同事还兴奋不已,称这才是值得看的地方,不像世博会上那样像赶农村物资交流会,只是走马观花,没时间也看不仔细,只剩下累的感觉;其实世博园中,自己感觉又何尝不是如此。
扬州个园简介:清代扬州曾有“园林甲天下”之誉,至今还保留着许多优秀的古典园林,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最具艺术价值的,要算坐落在古城北隅的“个园”了。个园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1988年个园被国务院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特点个园由清代嘉庆年间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在明代“寿芝园”的旧址上扩建而成。园虽不大,但处处体现出造园者独具匠心之处,值得一提的是个园的叠石艺术,采用分峰用石的手法,运用不同石料堆叠而成“春、夏、秋、冬”四景。
外形结构个园是一处典型的私家住宅园林。从住宅进入园林,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月洞形园门。门上石额书写“个园”二字,“个”者,竹叶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为名“个园”,点明主题。园门两侧各种竹子枝叶扶疏,“月映竹成千个字”,与门额相辉映;白果峰穿插其间,如一根根茁壮的春笋。主人以春景作为游园的开篇,想是有“一年之计在于春”的含意吧!透过春景后的园门和两旁典雅的一排漏窗,又可瞥见园内景色,楼台、花树映现其间,引人入胜。进入园门向西拐,是与春景相接的一大片竹林。竹林茂密、幽深,呈现生机勃勃的春天景象。
夏景夏景位于园之西北,东与抱山楼相接。夏景叠石以青灰色太湖石为主,叠石似云翻雾卷之态,造园者利用太湖石的凹凸不平和瘦、透、漏、皱的特性,叠石多而不乱,远观舒卷流畅,巧如云、如奇峰;近视则玲珑剔透,似峰峦、似洞穴。山上古柏,枝叶葱郁,颇具苍翠之感;山下有池塘;深入山腹,碧绿的池水将整座山体衬映得格外灵秀。北阴处有一涓细流直落池塘,叮咚作响,池中游鱼嬉戏穿梭于睡莲之间,静中有动,极富情趣。池塘右侧有一曲桥直达夏山的洞穴,洞之幽深,颇具寒意,即使炎热的夏天,人们步入洞中,顿觉清爽。盘旋石阶而上,登至山顶,一株紫藤迎面而立,游人悠游其间忘却了无尽的烦忧。
秋景经过抱山楼的“一”字长廊,园之东部便是气势雄伟的秋景,相传出自清代大画家石涛之手笔。秋景用黄山石堆叠而成,山势较高,面积也较大。整个山体分中、西、南三座,有“江南园林之最”的美誉。黄山石呈棕黄色,棱角分明,如刀劈斧砍。整座山体峻峭凌云,显得壮丽雄伟。进入山腹,如入大山之中,险奇之处随时可见。中峰高耸奇险,下有石屋,可容十几人,内设石桌、石凳、石床,通风良好,四季干燥,颇具生活意趣。沿腹道攀援而上,至山顶拂云亭,顿觉心胸开朗,满园佳境,尽收眼底,正所谓秋山宜登者也。尤其是夕阳西照,使整座山体洒上一层黄金,这时你才能领略造园者将此山面西的道理。
冬景造园者将冬景安排在南墙之下,背靠高墙几乎终年不见阳光,远远望去似积雪未消,地面用白石铺成。冬山用宣石(石英石)堆叠,石质晶莹雪白,每块石头几乎看不到棱角,给人浑然而有起伏之感。造园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将假山堆叠得如一群狮子,远观似一头头雪狮欢腾跳跃,憨态可掬。南面高墙上有二十四个风音洞,后面的巷风袭来,时而发出呼啸之声。造园者不光利用“雪色”来表现冬天,还巧妙地将“风声”也融合到表现手法中去,令人拍案叫绝。山侧的几株腊梅烘托出冬天的严寒。正当人们面对端庄、静穆的冬景,感叹一年终了之时,蓦然回首,发现西墙上有一洞窗,露出了春景一角,似乎在向人们招手,暗示春天又将来临。
假山四季假山各具特色,表达出“春山艳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和“春山宜游,夏山宜看,秋山宜登,冬山宜居”的诗情画意。个园旨趣新颖,结构严密,是中国园林的孤例,也是扬州最富盛名的园景之一。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人们追求美的户外空间,个园设计者将四季假山设置在一园之中,人们可以随时感受四时美景,并周而复始,颇具“壶天自春”之意。这种独特的艺术手法在我国传统园林中是极为少见的。个园的历史与著名的“扬州八怪”几乎同时,我们可以通过此园品位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文化特征。目前扬州市政府正在准备将个园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
个园个园建于清代中叶。因园主爱竹,园内遍植竹子,因竹叶的形状象“个”字,故以“个园”名之。竹是中国古代文人喜欢歌颂和表现的题材,认为它是清高、有节气的象征。苏东坡曾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之语。个园面积约30亩,但由于布局巧妙,显得曲折幽深,引人入胜。扬州园林,素以叠石为胜。
个园就是一个以假山堆叠精巧而著名的园林。造园工匠们选用褐黄石、太湖石、雪石和状如竹笋的石笋,叠成四组假山,表现春夏秋冬四季景色,称为四季假山。春景,在竹丛中选用石笋插于其间,取雨后春笋之意。夏景,是在浓荫环抱的荷花池畔,叠以湖石,使人感到仲夏的气息。人们称赞这一组假山叠得好,说它是“夏山苍翠而如滴”。表现秋景的是坐西朝东的黄山石,这座假山叠得最好,也最高大,长达五十米,峰峦起伏,山热雄伟,登山四望,使人有秋高气爽之感。冬景是用白色的雪石堆砌,象征隆冬白雪。游园一周,如经历春夏秋冬四季。
另外个园中楼台厅馆巴各俱特色,园的正前方为“宜雨轩”,四面虚窗,可一览园中全景,园的后方为抱山楼,楼上下各有七楹,西联夏山,东接秋山,东边是通黄石假山的复道廊,楼下走廊南墙上嵌着刘凤浩撰《竹园记》刻石。
龟甲竹--第一次见这样的竹子
竹林深处是个园
中间的石头像月字吗?
个园小景
个园小景
冬景
飞檐
业书楼后面的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