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汉陵,再去看一座唐陵--高宗李治和武则天合葬的乾陵。 大陵三百里,这么多的唐陵作为短程游客哪能看的过来。挑一座代表性的,首选这座唐陵之冠。
乾陵是典型的“依山为陵”。宫城修建于北端高峰上,南侧有双峰东西峙,正好构成了乾陵的天然门户。
乾陵神道大约有一公里,从南向北依次对称排列有华表一对、翼马一对、驼鸟一对,石马、仗马各五对,翁仲二十尊。
乾陵华表,高8.15米,覆莲柱础、八棱柱身、宝珠柱头。
乾陵翼马,形神俱佳。骏马昂头站立,器宇轩昂。前肢上部生双翼,浮雕云纹,更增腾云驾雾之势。
乾陵驼鸟,与其它圆雕石像不同,鸵鸟为石板上高浮雕。鸵鸟为当时西域进贡的珍禽,神道鸵鸟的设置从乾陵开始成为唐陵常例。其寓意,一为司职警卫之职的“金吾”,一为示意祥瑞。
鸵鸟过来是五对石马,配有鞍镫。马侧有控马官,长袍束带。残者居多。
神道北侧为十对翁仲,服饰装束相似,头顶小冠,双手握剑柄于胸前。与后世左文右武的配置不同,乾陵这里都是武官。似为侍卫皇帝的直阁将军。
神道尽头,上台阶,两侧各立有一通高大石碑。西侧为高宗李治的“述圣纪”碑,东侧为武则天的“无字碑”。体量惊人,可为众碑之冠。
述圣纪碑碑身为五块方石,碑首为庑殿式屋顶,四角屋顶下各雕一力士像。碑身至今还剩下不少碑文可以辨认。
与高宗述圣纪碑东西相对的就是著名的乾陵无字碑,通身取材于一块完整的巨石。螭龙圆首,碑身两侧有精细的线刻飞龙。
一代女皇,功过是非留待后人评说。原无一字,而成名碑巨制。唐代无字碑,反而留下了宋金元明历代文字。 《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之记》,双语题记,文字现在认定为契丹小字。汉语文字为“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向(?)疆场无事,猎于梁山之阳,至唐乾陵,殿庑颓然,一无所睹。爰命有司鸠工修饰。今复谒陵下,绘象一新,回廊四起,不胜欣怿,与醴阳太守酣饮而归。时天会十二年岁次甲寅仲冬十有四日”。
土阙之北东西两侧分列着六十一座蕃臣石像。东侧29尊,西侧32尊。石像大多身穿圆领紧袖武士袍,拱手于胸前。可惜大多数头部被毁。
在西侧一尊石像背上有可分辨的字迹:“吐火罗王子持勤羯达健”。原来这些石像还都确有其人,并非泛泛之像。
乾陵蹲狮立于陵南门外左右两侧。呈蹲踞之姿,体形饱满刚劲,尽带雄壮威武之势。
唐陵石刻,就如这雄狮,有顶天立地、睥睨一切的气魄,看着就觉得痛快。相比之下,后期明清的东西,虽精巧,但纤细柔弱,不免失之大气。
http://blog.sina.com.cn/songwany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