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诸王志 太平天国诸王

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洪秀全从拜上帝教义出发,认为只有天父上主皇上帝才是帝,人间之主称王足矣,故金田起义时自称天王,托言受天真命,由皇上帝所封。1851年12月17日在永安发布封王诏令,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而东王有权节制诸王,诸王地位有序,东、西王一等,南、北王二等,翼王三等。1854年5月,封秦日纲为燕王,6月封胡以晃为豫王,燕、豫王四等,二人旋被革爵。前期王爵,除韦昌辉因天京事变被处死削爵外,余皆世袭。天京事变后封洪仁发为安王、洪仁达为福王,以挟制石达开。石达开回天京辅政,曾被晋封义王未受。旋又削去洪仁发、洪仁达王爵,有永不封王之意。1859年,洪仁玕来到天京,乃封之为干王,随后封陈玉成为英王、李秀成为忠王、蒙得恩为赞王、李世贤为侍王、杨辅清为辅王、林绍璋为章王。1861年春计有十王。后越封越多,且有王加头上三点以为“小王” 之封。至天京失陷前,封王达二千七百多人。滥封王爵破坏了论功行赏的原则,造成朝政紊乱。另据太平军将领,昭王黄文英被俘后供称,太平天国王爵自天王以下分为五等。东西南北四王、翼王、干王等执掌朝纲,是一等王;英王、忠王、侍王等执掌兵权,是二等王;康王、堵王、听王等善战的,是三等王;恤王等为四等王;那五等王一概都叫列王。

李秀成(1823──1864)或作寿成。广西藤县人。原名以文。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1848年至1849年间,加入拜上帝会。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1853年定都天京后,为杨秀清所识拔,举为右四军帅,旋升后四监军,随石达开往安徽安庆安民。次年春,调守庐州,擢殿右二十四指挥。后升二十二检点、地官副丞相。1856年2月,随秦日纲赴江苏镇江解围,寻摧毁江南、江北大营。天京事变后,移军镇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承相、合天侯。次年春,打退围敌,北上六安、霍丘会合捻军。石达开离京出走后,封副掌率、合天义,与陈玉成同主军政。以奏请严法令、肃朝纲、明赏罚、轻赋恤民、择才而用,罢黜洪秀全长次兄、仍用石达开等,被革爵,经朝臣力谏复职。12月,奉命往镇江救出守军。1858年春,出京至皖调兵,旋升后军主将。7月,在枞阳集会,议决与陈玉成部合兵共解京围。9月,自全椒抵滁州乌衣,与陈部会师击败清兵,进占浦口,再破江北大营,复克扬州。11月,随陈部驰援安徽三河,重创湘军。次年春,因守将叛变失浦口,闻变急返夺回。12月,封忠王,旋入京同洪仁玕商定围魏救赵之计,以解京围。1860年3月,率部奇袭杭州,清军中计往救,他立即回师天京城外。5月,合数路大军再破江南大营,乘胜攻克江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太仓、松江,直逼上海,但对列强存在幻想,终为所阻。10月奉命西征,执行不力,延至次年6月才到达湖北武昌县,致使会师武汉失期,影响严重。后转攻浙江,年底克复杭州。1862年春,率部连克江苏奉贤、南汇、川沙等地,逼近上海,同中外敌人激战。5月,自太仓反攻获胜,不久进逼上海县城和租界受挫。以洪秀全严诏摧促回援天京。自10月中旬起,同围城湘军大战四十多天,因缺乏军衣军粮主动撤军。次年3月,进军安徽巢县,旋攻六安不克,折往寿州,退兵。返回苏州后,对部将投敌活动不加制止,避走丹阳回京,建议让城别走,遭拒绝,留城防守。其妻舅宋永琪、叛徒陈得风通敌事泄,他宽容、掩饰。1864年7月天京陷落后,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为掩护幼天王安全撤退,将座下战马让与幼天王,自已另骑不力之马,以至与大队失散,逃入荒山,因奸民出卖被俘,送至曾国荃军营。曾国荃深恨李秀成坚守天京使其久攻不下,及李秀成被俘,便着短衣,握锥子,猛刺李秀成,又令兵勇执刀割李秀成胳膊和大腿上的肉。李秀成血流如注,但凛然不动,骂道:“曾九,各为其主,且兴灭无常,今偶得志,遽刑我乎?”后在狱中亲写供词《李秀成自述》数万言,叙述太平天国历史,总结天朝十误,希图保全太平军余部,分化瓦解清政府,但被曾国藩窥破。8月7日,被曾国藩凌迟处死。

陈坤书(?──1864)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1854年,为太平天国殿前功曹副侍卫,驻安徽巢县。后随李秀成转战皖、苏。1858年参与摧毁江北大营之役。1860年2月,随军进占安徽广德,留此驻守。旋封求天义。4月,随李秀成等经江苏溧阳、句容,取淳化镇。5月,破江南大营。后守苏州,负责主持苏福省军民事务。次年围宝山,攻镇江,又逼松江。任副掌率、后军主将。1862年1月,闻李秀成回苏州,走常州,封护王。不久,合洪春元等渡江力攻浦口、六合,围扬州,未克而退。次年2月,被调至江北九氵亻犬 洲。夏,战于江苏江阴杨舍沙山,退走黄塘,复援江阴,寻退。11月与林绍璋等自天京出击失利,转而往援无锡,败回。后坚守常州。1864年4月,大败常胜军与淮军。5月城陷,奋勇抵抗,被俘后在李鸿章面前昂然直立,拒绝投降,愤然指出:“要不是戈登及其军队协助你作战,我定叫你毫无办法从我手中夺取这城池。”随即被凌迟处死,首级挂东门示众。

陈炳文 安徽巢县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转战皖苏。1858年9月,参与摧毁江北大营之役。1860年2月,随军进占安徽广德,留此驻守。寻封朗天安。6月,随李世贤攻克浙江嘉兴。9月,与陈坤书取平湖,寻退。次年10月,随李秀成克浙江余杭。12月,升朗天义,参与占领杭州。随后封忠孝朝将。1862年3月,取江苏金山,次月,合谭绍光率部战于上海七宝、松江泗泾等地。寻封听王。5月,随李秀成等占嘉定、南翔镇、泗泾,再逼上海,受挫。11月,又激战于嘉定黄渡、青浦白鹤港一带。次年退守杭州,1864年3月,弃城走德清,寻进围徽州,攻屯溪,并抵江西德兴海口。5月,占弋阳,围贵溪,旋败于铅山,走东乡。8月13日,在金溪附近白杆村降清,为参将。后不详。

周文佳(?──1863)一作周文嘉。广西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为绍天豫。1860年6月,同赖文光率部占领江苏青浦。后赴浙江杭州,转守绍兴,封宁王。1863年1月与何文庆等击败常捷军,该军继任统领、副将买忒勒与英国海军参将定龄亦重伤死。3月绍兴失守,西走萧山,再退。后往江苏苏州,12月4日,与郜永宽、汪安钧等杀害谭绍光,献城投敌。6日,为江苏巡抚李鸿章所杀。

郜永宽(?──1863)即郜云官。湖北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1854年,加入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麾下。1860年,为主将,5、6月间,随军东下江苏丹阳、常州、苏州。8月,攻上海,转援浙江嘉兴。10月起,转战于皖、浙、赣。次年,参与战领杭州。1862年,与谭绍光等克江苏南汇、川沙,逼上海,旋在川沙高桥、上海七宝等地战败撤退。5月,随军占嘉定,逼近上海;并与黄文金等围松江。6月,攻上海,失利退苏州,赴会商解天京之围。10月援天京,参与攻雨花台湘军军营。12月,同林绍璋等攻浦口。同年封纳王。1863年3月,随李秀成至安徽巢县,继攻庐江、舒城、六安,折往寿州,抵天长,回天京、苏州。9月,率部占无锡荡口,不久,随李秀成攻大桥角,退黄棣,回援苏州。后暗中通敌,12月4日,与汪安钧等刺死谭绍光,献城投降,6日,为江苏巡抚李鸿章所杀。

汪安钧(?──1863)湖北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加入太平军,隶李秀成部。任天将。1861年12月底,参与攻占浙江杭州之役。次年1月,留此驻守。后封慷王。1863年4月,合钟万信等击败浙江按察使刘典于皖南休宁长林,复在徽州潜口受挫,走黟县、太平,随后回守苏州。11月28日,与总兵程学启会于洋澄湖畔议降,并透露苏州城内叛降阴谋。12月4日,与郜永宽等反对继续作战,并首先刺杀坚持抵抗的谭绍光,合其同伙献城投降。6日,为清江苏巡抚李鸿章所杀。

伍贵文 太平天国将领。1862年被封比王,1863年12月4日与郜永宽、汪安钧、周文佳、汪有为、范起发、张大洲、汪怀武等杀害谭绍光,向清军投降。6日,为清江苏巡抚李鸿章所杀。

钱桂仁(?──1866)一作钱贵仁。安徽桐城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又名德胜、得胜、安邦、百顺。地主分子。参加太平军后,为李秀成部将。1860年,任忠殿承宣、慷天燕,10月,奉命代守江苏常熟、昭文,管理民事,所派乡官,多由地主豪绅、书役、地保等充任。次年,为慷天福,在江苏巡抚薛焕策动下,同熊万荃、李文炳、徐少蘧等密谋叛乱,未逞。12月底,参加攻占浙江杭州,接着留此驻守。1862年擢慎天安,升慎天义、佐将、朝将,受天军主将。又与常熟、昭文守将骆国忠准备叛变。次年1月,至苏州营救被囚禁的徐少蘧,骆国忠先行献城投敌,他被派往常、昭招降旧部,旋即退回。1864年春,封比王。3月底,在杭州降清。任为都司,与太平军为敌。1866年1月,在广东嘉应州被击毙。
太平天国诸王志 太平天国诸王

黄子隆(?──1864)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1860年,封皎天侯。7月,与陆顺得等占江苏松江。1862年,封潮王。11月,合谭绍光等与清军战于嘉定、青浦间的黄渡、白鹤港一带,失利。次年1月,因常熟、昭文守将骆国忠献城投敌,遂同李秀成、谭绍光自苏州往攻常熟,寻破北门,西门敌营。4月,解围撤兵。6月,与陈坤书等赴援江阴杨舍镇,并奉命屯军江阴、无锡间,以援苏州。旋率部退沙山。8、9月间与陈坤书等进援江阴,遇阻,随与谭绍光等出苏州反击,被却。他复败于东亭,退守无锡。12月,无锡陷,率众巷战,与子德懋为淮军所俘,牺牲。

黄金爱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1861年4月,与吴定彩等从安徽天长,江苏六合一带往援安庆。次月,随陈玉成至桐城联系救兵来救,失利。后封纪王。1863年3月,随李秀成自天京至安徽巢县,拟攻安庆,入湖北,迫敌从天京撤兵。4月,进围无为石涧埠,寻撤围转攻庐江、六安,折往寿州。6月经天长、江苏仪征、六合、江浦及浦口返京。10月,复随李秀成直趋无锡大桥角作战,遇阻而退。12月,与英国人呤口利离无锡赴上海采办兵船。后不详。

邓光明(约1830──?)湖南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1860年,封僚天义,随军转战苏、浙。次年,升主将。10月,参加攻占余杭。12月,占领杭州,驻此留守。1862年,封归王。2月,释放在杭州被俘的清浙江布政使林福祥及总兵米兴朝等,并赠送银两,送往上海。11月,合谭绍光等战于江苏嘉定黄渡、青浦白鹤港一带,失利。次年5月,自浙江石门进援富阳受挫,退回杭州。10月,往援余杭,不利而退,随后在杭州继续抵抗清兵进攻。1864年1月,再援余杭,又败。4月,在石门降于清浙江布政使蒋益澧。寻参与攻陷湖州,后不详。

刘肇钧(?──1865)广西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参加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1860年,封逢天安。6月太平军克江苏苏州后,改这一地区为苏福省,他任民务官。次年,擢逢天义、忠逢朝将。1862年1月,奉命图沪,率部至嘉定,逼宝山,抵吴淞,进向英租界,见英国侵略者有备折回。4月4日,在七宝附近王家寺为英、法军及清兵所败,撤往南汇周浦。17日退川沙。后守昆山,封凛王。1863年5月,奋勇抗击常胜军与清兵的进犯,旋以正义镇失守被迫撤往苏州,又走常州、丹阳。次年5月,同朱兴隆等率部抵浙江昌化,受挫退至安徽宁国县、徽州,复走江西德兴,弋阳,又败。后随李世贤南下,经粤入闽,克漳州。1865年2月占漳浦。5月,城陷自尽。

朱兴隆 广东清远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初系广东三合会成员。1854年,参加起事,围攻韶州府,未克。1855年夏,往湖南,不久至江西,加入太平军。约于1857年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自赣赴浙、闽、湘、桂。1860年1月,和谭星等脱离石达开东走,转战于粤、湘、赣边境。12月,入闽,占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与李秀成会合,隶其麾下,随军战于浙江、江苏,并参与救援安徽安庆之役。后封利王。1864年3月,同林绍璋等援常州,又取福山,逼无锡,败常胜军于华墅。5月,与刘肇钧等抵浙江昌化,走皖南,入江西,战败。寻同李世贤会合。8月,和汪海洋在抚州许湾为敌所败,转占新城,走南丰、瑞金。10月,围宁都,转入福建汀州境,据濯田,后取平和、永定。1865年4月,克诏安,寻败退广东大埔。6月,在嘉应州龙虎圩降清,并改名朝安。后不详。

汪海洋(1830──1866)安徽全椒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初为太平天国石达开部将。1857年随石达开出走,直至广西。1860年夏,同石决裂,自广西返回,北上湖南,与傅忠信、谭体元部会合,转入江西,旋自率部进浙江,复返江西。次年,与李秀成会合,隶其麾下。10月,自广丰东走玉山入浙。1862年,为康天义。次年升朝将,镇守富阳,城失后,援余杭。1864年2月封康王。3月,从余杭撤往德清。后走昌化,入皖南,转至江西。占瑞金等地,抵福建汀州境的濯田。12月,败清兵于汀州、上杭、连城间的南阳、新泉、马洋洞,进占杨家坊。1865年3月,南走上杭、永定。5月,入广东大浦,复折回,激战于永定狮龙岭,损失甚大。寻走上杭、武平、至广东镇平。7月,擅杀李元茂,继又惧罪刺死李世贤。9月,退往平远,入赣龙南,经粤、赣边境,12月,进取广东嘉应州。1866年1月,在作战中受伤。2月1日,伤重牺牲。

陆顺得(?──1865)一作顺德。广西藤县人,一作广东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加入太平军,后隶李秀成部,转战皖苏。1858年参与摧毁江北大营之役。后封认天安。1860年擢认天义。3月,与谭绍光、吴定彩等为先锋攻克浙江杭州。旋占皖南建平,趋天京。5月,参加再破江南大营之役,为大佐将。复随军东下常州、苏州。8月,会合援军又取松江,攻上海,遇阻,往援浙江嘉兴。继返苏州,授南破忾军主将。10月,随李秀成西征。次年夏,退江西,入浙江。10月,领军夺萧山。11月,克绍兴,驻此镇守。1862年,封来王。8月,赴苏州会商军略,后进击安徽。1863年随李秀成援无锡,旋败退。次年春,走浙江孝丰,和李世贤由昌化往皖南。寻退浙江,入江西。天京陷后,战败南走,占福建永定、龙岩。1865年2月,败走漳州。5月,走广东大浦。复与李世贤败于永定塔下。不久,入粤克镇平,走平远,折往江西。再进广东,占长乐。9月,被叛徒林正扬擒送清军,牺牲。

蔡元隆(1839──?)湖南岳州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1854年加入太平军。1860年,为仁天安,随其岳父李秀成东下丹阳、常州、苏州。后进逼上海遇阻,转援浙江嘉兴,返回苏州。不久随军西征,自天京入皖南。后经江西、浙江,复进赣。次年由江西进入浙江,取余杭,旋升主将。1862年,参与占江苏嘉定等地,旋攻上海,并赴苏州会商解天京之围。1863年,封会王。2月,在太仓击败常胜军和湘、淮军。4月,以城诈降,击伤淮军统领李鹤章。次年2月,降于浙江布政使蒋益澧,更名元吉,并反戈攻桐乡,被击退。旋为通叛。6月,犯湖州,寻败,被围于思溪。8月,游水逃出,所部死亡殆尽。

吉庆元 广西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初参加太平军,为石达开部将。1857年后,随石独立行动,自赣赴浙、闽、湘、桂,封豫爵。1860年9月,与彭大顺等率部脱离石达开,由柳州东泉经雒容、永宁趋义宁。后出广西,进湖南,经赣入闽。次年9月,在江西铅山和李秀成会合,隶其麾下。旋封大佐将。随军攻取浙江绍兴等地。1862年1月,转战苏南地区,擢扶朝天军主将。寻于川沙高桥受挫。5月,升朝将,领军攻南汇失利。10月,进援天京,攻雨花台湘军军营,寻退。后封养王。1863年3月,随李秀成到安徽巢县,旋攻无为石涧埠、庐江、舒城、六安不克,折往寿州、天长,复回天京,后往皖南广德。次年天京陷落后,同洪仁玕至江苏溧水、东坝,迎幼天王洪天贵福回广德,趋湖州。旋合黄文英等拥洪天贵福返广德,复与洪仁玕等走宁国县。9月,抵浙江,转赴江西,至铅山陈坊。后不知所终。

童容海 本姓洪,加入太平军后,因避洪秀全讳改姓。安徽无为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初系石达开部将。1857年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自赣赴浙、闽,复返赣入湘、桂。为观天豫。1860年9月,与彭大顺等率部脱离石达开。后出广西,经湖南、江西至福建。次年5月彭大顺牺牲后,在转入江西途中,他杀将士以立威,自封燕爵,贪暴凶残,冒功夺权。9月,于铅山与李秀成会合,隶其麾下,随军攻广信。后封主将、天将。转战浙江,取杭州。1862年1月,封保王。旋又擅杀将领十余人,焚掠杭州城,走余杭。继赴安徽宁国府城东,对杨辅清孤军作战,坐视不救。7月,袭取广德,举城降清,复姓洪。9月,走宁国府,为清游击。次年春,随鲍超败杨辅清等于宁国府。后升总兵。1864年8月,同鲍超在江西金溪附近招降陈炳文等。后不详。

李明成 广西藤县人。李秀成胞弟。太平天国后期大将。1851年9月,参加太平军。1861年,为忠王宗、酎天义,继封开朝王宗。1862年4月,合谭绍光等与英法军、常胜军战于上海七宝、王家寺、罗家港,又战于松江泗泾,不利。7月,奉命率兵自苏州援天京,攻雨花台附近的湘军获胜。次年7月,封扬王。由天京援苏州不利,旋复败于无锡坊前、梅村。1864年天京陷落后,曾与洪仁玕等护幼天王洪天贵福自溧水、东坝走安徽广德,转至浙江湖州。又同黄文英等拥洪天贵福复往广德,走宁国县。9月,抵浙江昌化,占开化,转入江西铅山等地。次年5月,与李世贤等在福建楚溪安下受挫。7月,会合汪海洋等于广东镇平分水坳作战失败,退回镇平。后不详。

谭绍光(1835──1863)广西桂平人,一作象州或平南人。壮族。参加金田起义,英勇善战。为太平天国末期大将。后隶李秀成部,转战皖苏。1858年参与摧毁江北大营之役。1860年3月,随军攻克浙江杭州,旋回师歼灭江南大营,并东下江苏丹阳、常州、苏州等地。时为健天安。后参与西征,转战于浙、赣。次年5月,进占瑞州。12月,再克杭州。约是年封主将,健天义。1862年1月,进向江苏松江,取奉贤、南汇,围吴淞,逼宝山、上海。2 月,在高桥受挫退出,继败于奉贤南桥、松江泗泾等地。5月,率部攻占浙江湖州。6月,封慕王。合陈炳文等克江苏青浦,并随李秀成直逼上海,失利退回苏州。8月,以青浦失守,率部反攻,并再逼上海,遇阻退往嘉定。11月,战于嘉定黄渡、青浦白鹤港一带,败退。1863年1月,与李秀成进攻常熟。后坚守苏州,11月,大败常胜军于娄门外。12月4日,在苏州被叛徒郜永宽、汪安钧等刺杀。

黄隆芸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下大将。封为祥王。在大桥角战斗中落水牺牲。

陈玉成(1837──1862)广西藤县人,原籍桂平。原名丕成。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1848年至1849年间入拜上帝会。金田起义时,随其叔父陈承镕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1853年定都天京后,任左四军正典圣粮、职同监军。次年6月,随西征军攻湖北武昌,领兵五百缒城而上,大队随之,遂克该城。因功擢殿右十八指挥,复升殿右三十检点,统陆军后十三军和水师前四军。率部参与反攻湖南岳州,大战于城陵矶,不利,退回汉阳。武汉失守后,转至鄂东,移守江西九江。1855年,随秦日纲西上,连克湖北黄梅、广济、蕲州、黄州,又占武汉,并取德安府、云梦和随州,又在安陆,应山一带大败固原提督孔广顺,署湖北提督讷钦等。后往安徽庐州作战,又至芜湖解围,升冬官正丞相。1856年春,复随秦日纲东援江苏镇江,带兵数名乘船冲过重围,入城联络,内外夹攻,大败敌军,即渡长江,破江北大营,克扬州、浦口、仪征,回师攻高资,消灭江苏巡抚吉尔杭阿部。6月,同其他各军摧毁江南大营,占句容,寻追至丹阳受伤。次年春,于安徽桐城击败福建提督秦定三部,夺舒城,取六安,北上霍丘与捻军会师,克正阳关,围寿州,转战鄂东,折回安徽。10月,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和蒙得恩、李秀成等同主军政。1858年春,带兵攻河南固始,未下,再度入鄂,占领麻城。寻遇阻返皖,封前军主将。7月,会李秀成等于枞阳镇,约期合救天京,随即取庐州。9月,与李秀成部于滁州乌衣击败清兵,在江苏浦口歼敌万余,再破江北大营。寻克六合。11月,同李秀成率军驰救安徽三河,全歼李续宾所部湘军六千多人,夺回舒城、桐城,予敌重创。复西进潜山、太湖等地,迫使敌军从安庆外围撤走。次年3月,又占六安,旋在官亭击灭清署安徽巡抚李孟群部。6月,以功封英王。11月,斩湖北提督周天培,收复浦口。1860年春,在太湖、潜山作战失利,寻回援天京。5月,会同各军彻底摧毁江南大营,乘胜下丹阳。随后渡江攻扬州等处,未克,西围安徽全椒,复经苏入浙,占长兴、孝丰、安吉、于潜、临安、余杭,逼杭州,往嘉兴解围。秋,自长江北岸西征,会合捻军出发。次年3月,抵黄州,因英国侵略者阻挠和南路李秀成失约,未能会师武汉,转援安庆。9月,安庆陷落,退守桐城、庐州。1862年1、2月间,派部将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蓝成春等领军远征西北。5月,率部从庐州突围,北往寿州,与麾下大将导王陈士才、从王陈德隆、成王陈聚成、天军主将向士才、虔天义陈安成、祷天义梁显新等为叛将苗沛霖诱捕,押至颍州胜保军营,胜保亲自审讯,问道:“成天豫何不跪也?”陈玉成答道:“吾英王,非成天豫,奚跪为!尔本吾败将,何向吾作态?”胜保问道:“然则曷为我擒?”陈玉成答道:“吾自投网罗,岂尔之力?吾今日死,苗贼明日亡耳。本总裁三洗湖北,九下江南,尔见仗即跑。在白石山踏尔二十五营全军覆没,尔带十余匹马抱头而窜,我叫饶尔一条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物件!”胜保默然。予酒食,劝之降,陈玉成厉声道:“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6月4日,在被执送北京途中的河南延津英勇就义。陈玉成骁勇富谋略,十四参加太平军,十九当大敌,二十四封王,初为检点,善于用兵,湖北有三十检点回马枪之号。有笔录供词,即《英王陈玉成自述》,经敌删改。

陈得才(?──1864)广西浔州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之叔,太平天国后期大将。1860年5月,封功天福,率部自安徽庐州进援定远捻军。9月,为公天安。1861年冬,封扶王。次年1、2月间,与赖文光等领三万余人自安徽庐州进援,远征西北,广招兵马。入陕西后,闻庐州危急,撤西安围,谋东归河南,打通豫、陕,联合捻军,回救陈玉成。6月,在河南新安铁门大败清副将杨飞熊部,获悉庐州失守、陈玉成牺牲,乃挥师南下,后入湖北枣阳,克随州、京山,攻安陆府,拟东趋受阻,北走河南。复命往西北扩军。11月底,重入湖北,旋西进陕西。1863年,占兴安,攻汉阴,夺沔县,取汉中、城固。次年春,分军再次东下,图解天京重围。率部入河南,旋抵湖北。天京陷落后,仍东进安徽。9月,复折回鄂,会合赖文光部在蕲水战败清军,再度入皖,至英山、霍山。11月,在黑石渡同僧格林沁部决战失败。宁死不屈,仰药自尽。

赖文光(1827──1868)广西人,祖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著名大将,新捻军和东捻军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1850年秋,赴金田参加团营,随军转战桂、湘、鄂等地。1852年,担任文职。1856年秋,天京事变发生,奉命出师江西招兵。次年回朝,保卫天京。1858年春,进军江北,战于皖、鄂。1860年,参加二破江南大营之役,以功封杰天义,又攻占江苏江浦与青浦、嘉定。次年3月,随同陈玉成西征,抵黄州。9月,安庆失守,弃黄州东退。曾向陈玉成建议:“北连张、苗以固京左,次出奇兵进取荆、襄之地,不出半年,兵多将广,可图恢复皖省。”未被采纳,旋即退守庐州。不久封遵王。1862年1、2月间,奉命与陈得才、梁成富、蓝成春等率军远征西北,广招兵马,从庐州渡淮河,进河南,后入陕西。5月,攻西安。闻庐州告急即东返,经豫至鄂,遇阻,复往陕西。次年,夺兴安,攻石泉,取沔县,占汉中、城固。1864年春,回师救天京,抵鄂东,天京已陷,转战于豫、鄂、皖边界。11月,霍山黑石渡之战失败后,率部从云梦向枣阳一带转移,旋于襄阳、邓州连败僧格林沁部,沿途会合张宗禹、任化邦所部捻军,用太平天国兵制、兵法加以整编,以流动战术与敌周旋。1865年1月,于鲁山再败僧格林沁部,复诱使僧军奔驰于山东、苏北间。5月18日,在山东曹州高楼寨击毙僧格林沁,取得重大胜利。清朝急调湘、淮军围堵。他领军至皖北,围涡阳,复往山东。次年2月,于湖北黄冈阶埠斩提督梁洪胜,后转战河南、山东与皖北。9月,在河南开封冲破曾国藩苦心经营的沙河、贾鲁河防线,进入山东。旋回河南,分兵两路:命张宗禹、张禹爵率部前往陕、甘,联合回民起义军,以为犄角,称西捻军;他于任化邦等在中原坚持斗争,称东捻军。1867年1月,在湖北安陆府罗家集消灭提督郭松林所部湘军,又于德安杨家河歼总兵张树珊所部淮军。2月,在安陆府尹隆河先击溃提督刘铭传所部淮军,后为提督鲍超部所败,未能实现西入川、陕同西捻军会师的计划,北走河南。3月,再入湖北,歼记名布政使彭毓橘所部湘军于蕲水六神巷,复回河南。6月,由山东戴庙突过运河河防,苦战不利,被困于东起胶来河、西至运河、北及黄河、南达六塘河之间,往返抢渡未成。11月,在江苏赣榆受挫。12月,于山东寿光与敌决战,损失三万多人。他领两千骑兵冲过六塘河南下。1868年1月5日,于扬州瓦窑铺溃败,伤重被俘,在狱中写《赖文光自述》,慷慨陈言,“惟一死以报国家,以全臣节”。10日,就义于扬州。

梁成富(?──1865)广西郁林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参加金田起义。后隶陈玉成部。1860年,为则天义。次年冬封启王。1862年1、2月间,与陈得才、赖文光、蓝成春等军远征西北,从庐州渡淮河,进河南,后入陕西。5月,攻西安。闻庐州危急,撤围东返河南,营救陈玉成未果。旋下湖北,拟东援天京,为清兵所阻,北走河南。复奉命往西北扩军,经湖北郧阳等地入陕。1863年2月,取紫阳,后攻汉阴。10月,占汉中、城固。次年春,率部出陕回援天京,至湖北郧西,遇阻,徘徊于鄂、陕间的漫川关、米粮川等地。后见势不能东下,返陕西,自镇安,孝义占尹家卫,攻西安、雩阝县,夺幸攵皿屋,越过秦岭,至洋县,再行西撤,由略阳转战甘肃边境。9月,克阶州。1865年6月城陷受伤被俘,不屈牺牲。

蓝成春(?──1864)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以军功先后封为殿左十五检点和春官又副丞相。曾驻守安徽庐州派河驿、三河等地。1861年冬,封祜王。次年1、2月间,与陈得才、赖文光、梁成富等率军三万余人自庐州出发,远征西北。5月,攻陕西西安,闻庐州危急,撤围东返河南,营救陈玉成未果。旋下湖北,拟东归受阻,北走河南。复奉命往西北扩军,经湖北西进陕西。1863年,克兴安,攻石泉,取沔县,占汉中、城固。次年春,回援天京,自陕入豫,寻抵湖北麻城,闻天京已陷,遂转战鄂、皖间。9月在湖北罗田同陈得才等对敌作战获胜。10月,合赖文光部于蕲水战败清兵,随后入皖。11月,在霍山黑石渡与僧格林沁部决战,溃败,被叛徒甘怀德缚送清营,遭杀害。

邱远才(?──1868)即邱朝贵。广西人。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猛将。1861年前,在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部下任职,以军功封淮王。1862年,奉陈玉成命和马融和等率军北上,联合捻军,在淮北发动颖州战役。后率军西征入河西,与扶王陈得才、遵王赖文光为首的西北太平军合军。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二,邱远才奉命参加西捻军,与张宗禹一同入陕,推动西北回民起义。他作战勇敢,1868年3月,在冀中饶阳作战中阵亡。

陈时永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叔父,太平天国末期大将。封为然王。在丹阳遭清军偷袭,被杀害。

陈聚成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之弟,太平天国末期大将。封成王。1862年5月与陈玉成等同被苗沛霖诱捕,后被杀害。

陈士才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封为导王。1862年5月与陈玉成等同被苗沛霖诱捕,后被杀害。

陈德隆 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麾下大将。封为从王。1862年5月与陈玉成等同被苗沛霖诱捕,后被杀害。

李世贤(1834──1865)广西藤县人。贫农出身。李秀成堂弟。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1851年加入太平军,英勇善战。1857年,封侍天福。12月,随李秀成等赴援镇江,救出守军。次年,擢左军主将,驻安徽芜湖,主持皖南军务。7月,参加枞阳会阳。8月,与陈玉成等攻克庐州,旋回师皖南。10月进占江苏溧水,攻秣陵关。12月,于宁国府湾氵止 镇歼灭浙江提督邓绍良部。1859年春,参与进攻江苏浦口、江浦,败退。次年2月,合刘官芳占泾县等地。随进入浙江,合李秀成部克安吉、长兴。3月,率部围攻湖州。不久,撤至安徽广德,参与攻占建平,共商援救天京之策。继进克江苏溧阳,攻宜兴,逼常州,围金坛,占句容,投入摧毁江南大营之役,以功封侍王。随即与李秀成等东下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又取吴江、平望和浙江嘉兴。9月,所部攻占江苏金坛,并与杨辅清占领宁国府。后率部克安徽绩溪、徽州、休宁,逼祁门曾国藩湘军大营,转入浙江,占严州、富阳等地,进取余杭,攻杭州、湖州不克,复回徽州。12月,自休宁再逼祁门。1861年3月,入江西。4月,克景德镇,以在乐平为敌所败,东退入浙,旋占金华等地,并分军夺宁波。1862年3月攻衢州不利,退江山。7月,攻遂安,不克而退。10月率军进援天京,助李秀成部猛攻雨花台湘军军营。11月下旬,退东坝、下丹阳。随督大军攻金柱关,以通天京粮道,未成。1863年9月,回援苏州无功。10月,转援无锡失利。次年2月退浙江昌化,复以宜兴,溧阳紧急,回师赴援。3月,走浙江湖州。后入赣,5月攻抚州、建昌不下,进占宜黄、崇仁。天京失陷后,自南丰、广昌围宁都,占雩都,走信丰、南安,越梅关,攻广东南雄,复撤围,经江西龙南、定南走广东平远、镇平等地。10月,占福建漳州。1865年5月,撤出漳州,又败于永定塔下。8月19日,到镇平汪海洋军营。23日,被汪杀害。

谭星 广东人。初系广东三合会成员。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1854年参加起事,围攻韶州未克。次年夏,往湖南,不久至江西,加入太平军。约于1857年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后赴浙、闽、湘、桂。1860年1月,和陈荣等脱离石达开东走,为右队后永忠先锋,旋战粤、湘、赣边境。12月,入闽,战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与李世贤会合,隶其麾下。寻随军取浙江遂安、金华。6月,率部占兰溪。7月,西进江西,拟反攻皖南,旋遇阻退回浙江开化华埠镇。后升主将。1862年春,战于江山,失利而退。寻擢天将。11月,进援汤溪,受挫。1863年3月,走浦江、桐庐,趋皖南徽州。后封沛王,屯祁门。次年2月,往浙江,复走皖南婺源,入江西,至玉山,进向广信。3月,围抚州,取南丰,旋受伤。4月,据新城,后不详。

谭富 广东人。谭星弟。初系广东三合会成员。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1854年参加起事,围攻韶州不克。次年夏,往湖南,寻至江西,加入太平军。约于1857年后,随翼王石达开独立行动,自赣赴浙、闽、湘、桂。1860年1月,和谭星等脱离石达开东走,旋转战粤、湘、赣边境,12月入闽,战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与李世贤会合,隶其麾下。后随军战于浙江,守严州。1862年为忠劬朝将。次年1月初,走浦江,后升天将。1864年春,为取粮进江西,战于建昌,攻宜黄,寻封陪王,由赣至闽。1865年5月败于永定剑滩,随后入粤,守镇平,8月叛降清朝,并更名德恩。

周春 广东人。即周培春,或春之。广东三合会首领之一。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1854年,参加起事,进攻广州,后图韶州。次年夏,往湖南。10月,入江西,取永新,继占安福、分宜。12月,据万载,趋新昌,加入太平军。1856年,任指挥。次年,升总制。8月,与赖裕新自瑞州趋吉安。后随石达开独立行动,从赣赴浙、闽、湘、桂。1860年1月,同谭星等脱离石达开东走,为中队前精忠先锋。旋转战粤、湘、赣边境。12月,夺福建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和李世贤会合,隶其麾下,寻随军进浙江。6月,率部占武义。7月,与谭星等西赴江西德兴九都、新建,拟反攻皖南,遇阻退回浙江开化华埠。后封怀王。1863年3月,同林绍璋等自皖南经江苏句容,合丹阳之陈时永等进逼镇江,谋北渡长江,为清兵所败,退回句容。4月,联合李世贤部再逼镇江,仍受阻。后不详。

陈荣(?──1864)广东肇庆人。初系当地三合会首领。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1854年7月,在高要县境聚众起事,后攻占肇庆府城,率部驻罗定大湾。次年春,北上助攻韶州,未克。后入湘,据郴州、茶陵,转至江西永宁、泰和。1856年1月,同石达开占吉水,寻克吉安,遂加入太平军,任指挥。次年冬,随石达开独立行动,后往浙、闽、湘、桂。1860年1月,和谭星等脱离石达开东走,为左队前精忠先锋。寻转战粤、湘、赣边境,12月,至闽,取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与李世贤会合,隶其麾下,转战于浙江。7月,自常山西进江西德兴九都、新建,拟攻皖南,遇阻退回浙江开化华埠,旋据义乌,时为崇天安。1862年9月,走严州。后封感王。次年夏,进屯江西湖口,复退皖南建德,合黄文金等围青阳。10月,解围走石土 隶 。寻往浙江孝丰。后被俘牺牲。

黄呈忠(1826──?)广西人。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屡立战功。1860年,封宝天义,授殿左军主将。次年4月,随李世贤攻占江西景德镇。后又与范汝增等入浙江,12月,取宁波,布告安民,并申明愿与外国人保持商务关系。1862年春,以功封戴王。4月,与范汝增严词拒绝外国侵略者提出拆除城外炮台和城上大炮的要挟。坚决反对列强在城外擅划租界。寻又回绝列强关于退出宁波的无理要求。5月10日,奋勇抵抗英、法侵略军和清兵的炮击,旋退余姚、上虞,夺回慈溪。9月,击伤常胜军统领,副将华尔(次日死)。复走余姚。1863年退往义乌等地。次年,复随李世贤走德清、昌化,进向安徽,折回浙江。5月,转攻江西抚州、建昌不克,进占宜黄、崇仁。天京陷后,战败南走,复经粤入闽,取漳州。1865年2月,率部占漳浦。5月,漳浦失守,不知所终。

范汝增(1840──1867)广西人,一作广东惠州人。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著名大将,太平天国和新捻军、东捻军优秀的将领。十一岁参加太平军,后为李世贤部将。1860年封进天义,授讨逆主将,随军占领浙江严州。次年,又随军入江西,寻克景德镇,断祁门曾国藩部湘军粮道,又与黄呈忠等进取浙江江山、遂昌、松阳等地。12月,会合黄呈忠克宁波。布告安民,并申明愿与外国人保持商务关系。1862年封首王,与黄呈忠严词拒绝外国侵略者提出拆除城外炮台和城上大炮的要挟,反对列强在城外擅划租界。寻又回绝退出宁波的无理要求。5月10日,英勇抵抗英、法侵略军和清兵的炮击。撤出宁波后退余姚、马渚,占慈溪。9月重创常胜军统领、副将华尔(次日死)。1864年春,走浙江德清,至湖州。8月,护送幼天王洪天贵福往安徽广德、宁国县。寻为清兵所败,他走浙江淳安。9月中,在安徽建口战败受伤,后秘密渡长江北上,参加赖文光领导的新捻军,转战豫、鲁、苏诸省。1865年5月,参与歼灭僧格林沁部之战。复在河南、皖北、湖北、山东等地流动作战。次年,与赖文光等率东捻军留在豫、鄂、皖、苏坚持斗争,屡败敌人。次年进入山东。12月,于寿光南、北阳河与氵弥 河 间战死。

练业坤(1827──1863)广西人。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初参加太平军。后隶李世贤部。1860年,封轮天义。10月,随军攻安徽徽州,占领浙江严州,旋往安徽休宁,进逼祁门曾国藩湘军大营。次年3月,又随李世贤自婺源入江西,4月,克景德镇,断曾国藩所部湘军粮道。5月,占浙江江山。不久,同黄呈忠、范汝增等率部克遂昌、松阳、宣平、处州。10月,攻占严州,他留此镇守。1862年4月,封梯王。7月,合陆顺德攻下诸暨包村。9月,自新昌、嵊县进克奉化,反攻宁波,寻退,转援汤溪、龙游失利。1863年3月,退往义乌、诸暨、富阳、杭州,旋回援天京。8月22日,以天京东南要塞印子山失守,与李秀成等督大队过七桥瓮,反攻印子山,战败牺牲。其墓碑现存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林彩新(?──1864)广东人。广东三合会成员。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1854年,参加起事,围攻韶州,未下。次年夏,往湖南,不久至江西,加入太平军。1857年,随石达开独立行动。后自赣赴浙、闽、湘、桂。1860年1月,与谭星等脱离石达开东走,为中队中赤忠先锋。旋转战粤、湘、赣边境。12月,进取福建武平。次年4月,入江西,与李世贤会合,隶其麾下。寻随军战于浙、苏。1862年,授忠诚一百六十二天将。后封列王。1864年5月,与刘肇钧等自常州、丹阳抵浙江昌化,为清道员康国器所败,走皖南宁国县、徽州,遇阻,转入江西德兴,弋阳。6月1日战败,不幸溺水牺牲。

林正扬 或云林伯焘。传系广东人。太平天国侍王李世贤属下大将。封列王。初系广东惠州三合会成员。约1854年,参加起事。1856年,赴江西加入太平军。次年随石达开独立行动。后自赣往浙、闽、湘、桂。1860年1月,与谭星等脱离石达开东走。旋转战粤、湘、赣边境。12月,入闽,占武平。次年4月,抵江西,与李世贤会合,隶其麾下。继随军战于浙、苏,封天将。1864年2月,经皖南往浙江昌化、淳安、遂安,复同谭星等走皖南婺源,入江西,拟取粮回救天京,至玉山,进向广信。寻克金溪,围抚州,取南丰。4月占新城,入闽据建宁、将乐、宁化,返南丰,不久复至宁化,又回江西石城,克瑞金。10月,进占福建武平,抵永定。1865年5月,败于永定剑滩。随后合陆顺得入粤取镇平,走平远,转至江西长宁,复在广东龙川战败。8月占长乐。9月叛变,执陆顺得献于清军,并改名英彪。

林绍璋(1826──1864)广西人。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参加太平军。1852年12月克湖南岳州,以功升木正木二乙二监军,带左二军直趋湖北武汉。次年3月,至南京,调炎正炎一丙一监军。5月,升炎四总制,统率前四军随朱锡锟等北伐。经六合,军中夜失火,各军溃败,他独以全军还,封恩赏丞相。11月,升春官又副丞相。旋随石祥祯、韦志俊等反攻湖北。1854年2月,歼灭湖广总督吴文镕部,进占汉口、汉阳,围攻武昌。继与石祥祯等入湘,重克岳州,以湘军反扑,退出湖南。4月,太平军再占岳州、靖港,他率部间道夺湘潭。后被湘军击败,撤出湘潭,革职,回江西湖口协助守城。后授春官又副丞相。1858年,诏命回京,任地官又副丞相,和蒙得恩、李春发同理朝政。1860年,封章王。次年5月,同洪仁玕领军往援安徽安庆,受阻退回。1862年,代理外交事务,坚持反对外国侵略者。是年12月,奉命率部渡江至浦口,旋回京。次年11月,与陈坤书等自天京出战,失利退回。1864年1月,在常州抗击清兵。7月,天京失陷,护幼主洪天贵福乘夜突围,至湖熟镇,力战牺牲。

杨辅清(?──1874)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后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初参加金田起义和占领永安。后随军北上,入湖南、湖北。1853年至南京,封为国宗。后转战江西、福建。1858年被封为中军主将。次年7月,走浮梁、安徽祁门。继战于石埭、泾县一带。12月,应刘官芳等之约,从叛徒韦志俊手中夺回池州。1860年4月,与李秀成等军合占建平,共商天京解围战略,他率部攻克江苏高淳,又与黄文金部占领溧水,夺取秣陵关。5月6日,参加破江南大营。寻以功封辅王,和李秀成等军攻占丹阳、常州。6月,所部克宜兴,又领军夺浙江长兴,取安徽广德。9月,合李世贤部占领宁国府,遂驻此镇守皖南。次年8月,渡江经无为西进,与林绍璋等部救援安庆,入集贤关,并同陈玉成亲自督阵,猛攻围城湘军,失利。9月,安庆陷,返皖南。12月,围徽州。1862年1月,退往浙江遂安、淳安,后回宁国府。7月,城失,突围往广德,复走江宁淳化镇,与洪仁玕等夜袭雨花台湘军。寻参加苏州会议,商援天京。10月,同黄文金等战宁国县。旋攻宁国府城。1863年守天京高桥门等处,力拒湘军。1864年3月,与黄文金等攻浙江乌镇、桐乡,救援嘉兴,未成,回守湖州。8月,城陷,避走上海。后至广西、贵州、广东、湖南、安徽等处,辗转潜藏,继续从事抗清活动。1874年,至福建晋江。8月,被捕,随后在福州遇害。

李远继 广西藤县人。太平天国大将。参加太平军。1855年,为承宣。1858年授勷天福,1860年春升营天义,旋参与摧毁江南大营。后随军东征常州、无锡,至宜兴。12月,同黄文金占江西彭泽、饶州。1862年,封佑王。次年春,战于安徽宁国府与泾县间,未能取胜。寻入江西。1864年春,进援浙江嘉兴,退守湖州。8月,撤往孝丰。后护幼天王洪天贵福走开化、常山,转入江西,至石城杨家牌,遭清兵袭击,败于广昌,走投汪海洋部,占福建汀州境的濯田。12月,败清兵于汀州、上杭、连城间。次年5月,至广东大浦,复折回,在永定狮龙岭激战失利。不久,抵广东镇平。12月,进取嘉应州。1866年1月曾击败敌军,后不知所终,一说2月被俘。

莫仕暌 广西平南人。一作壮族。参加太平军。1856年,为太平天国刑部尚书。1861年,升开朝王宗殿前忠诚伍天将,任番镇统官。曾处理外交事务。后封补王。1864年5月,发觉李秀成妻舅宋永琪在天京谋叛,通款于围城的浙江巡抚曾国荃,即面责李秀成,并领队从忠王府将宋逮捕。后对宋宽刑轻办。天京陷落后,不知下落。

陈德风(?──1864)又作陈得风,得松。广西浔州人。参加太平军。1853年为北殿承宣官。后封松王。1864年5月,和慰王朱兆英在天京谋叛,通款于围城的浙江巡抚曾国荃,事泄被洪仁发逮捕,旋侥幸保命。天京失陷后,为湘军所俘,随即被杀。

朱兆英 太平天国将领。封慰王。曾和陈德风在天京谋叛,事泄后不详。

赖文鸿(?──1864)广西人。原籍广东嘉应州。太平天国著名大将。约1858年封隆天福,隶韦志俊部。次年10月,韦在池州降清,他旋被派往攻芜湖,即与刘官芳、古隆贤等拒不从命,并得杨辅清之助夺回池州。1860年,同刘官芳等自铜陵、青阳,进占南陵,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1862年,封匡王。1864年,留守浙江湖州。8月城陷,英勇战死。

古隆贤(约1826──?)广西人。太平天国著名大将。初参加太平军。1852年,为右四军两司马。次年5月,升金副金四辛四监军。7月,擢金四总制,守天京太平门。8月,封恩赏检点。1854年5月,升殿左三十九指挥。8月,随西征军至湖北汉阳,旋退守田家镇。12月,又随军东退江西九江。次年,为检点。1856年6月,进援湖北武昌。12月,武昌失陷后,从韦志俊转战江西、安徽。1859年10月,韦在池州降清。他旋被派往攻芜湖,即与刘官芳、赖文鸿等反戈讨伐,并得杨辅清之助,夺回池州。次年1月,与刘官芳等占南陵,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1862年春,封奉王。次年3月,逼祁门。旋攻休宁,再攻泾县,占黟县,逼徽州,复退回。10月底,以石埭、太平、旌德三县降清。

刘官芳 广西人。太平天国著名大将。初参加太平军。1855年,为冬官又正丞相。后隶韦志俊部。1859年10月,韦在池州降清。旋被韦派往攻芜湖,即与古隆贤、赖文鸿等反戈讨伐,并得杨辅清之助,夺回池州,以功升右军主将。次年1月,自铜陵,青阳进占南陵。后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1861年9月,从池州东走,旋占浙江长兴,封襄王。1863年4月,攻徽州屯溪,不克,占黟县,不久败退。次年3月,在江苏金坛抗击常胜军的进犯。继转守浙江长兴。6月,城陷退出(一说战死)。后与黄文金守湖州。8月,湖州失守,不知所终。

黄文金(1832──1864)广西博白人。太平天国著名猛将。参加金田起义。1853年,奉命守江西湖口,后曾随军西征湖北。1857年升检点,撤出湖口。1859年10月,韦志俊在池州降清。他旋被韦派往攻芜湖,即与刘官芳等反戈讨伐,并得杨辅清之助,夺回池州。次年春,以功封擎天义、定南主将。参与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后转战江苏、江西。1861年1月,攻景德镇,进逼祁门曾国藩湘军大营。寻受伤败退,屯军芜湖、繁昌、青阳,后多次援救安庆。1862年,为福建大主将,晋封堵王。5月,退出芜湖。10月,合胡鼎文等攻克宁国县,进围宁国府,复由湾氵止占领西河。1863年4月,抵建德,攻祁门不克,寻入江西,激战于湖口、彭泽间,负伤退都昌、彭泽,再退建德。9月,围青阳。后走石埭。1864年3月,进援浙江嘉兴,撤退守湖州。8月,与洪仁玕撤往安徽广德,拥幼天王洪天贵福赴宁国县,为湘军截击受伤,即走浙江昌化。牺牲于白牛桥。

黄文英(1839──1864)广西博白人。幼丧父母,为堂兄黄文金抚养。初随文金参加金田起义。1860年11月,授舟 隹隹又 天福,旋升舟 隹隹又 天安。1863年9月,因叙起义功封昭王。次年4月,守安徽广德。旋转守浙江湖州,进援长兴。7月,迎幼天王洪天贵福入湖州。8月上旬,以情势危急,又护送往广德。寻同文金等拥洪天贵福走宁国县、浙江昌化。文金死后,他接统其军,转战至石城。10月9日夜,在杨家牌兵败被俘。后录有口供《黄文英自述》。不久在南昌牺牲。

刘庆汉(?──1864)广西人。太平天国大将。在家乡参加太平军,1853年5月随林凤祥、李开芳等北伐。后返回。封直王。1863年为副军师,京几统辖。次年7月天京失陷后,参与护幼天王洪天贵福出走安徽广德,转至浙江湖州。8月,又回广德,走宁国县。旋往浙江昌化等地入江西。10月,于石城高田战败,伤重被俘牺牲。

李瑞生 太平天国将领。广东惠州永安人,曾从洪秀全受读。太平军克广西永安州时,邀其参加,曾随石达开出走,又返回南京。后封誉王。其后具体事迹不详,只知其在湖坊被俘。

侯观胜 太平天国将领。广东嘉应州梅塘人。本清军兵勇,为太平军所俘,收编。临敌作战披锐陷坚。太平军克南京后,为水师主将,督领炮船。后据守太平关,封尧王。同治元年,湘军克太平关,其改守江东桥。江东桥失守后,乃潜至镇江七濠口。天京陷后幸免得脱,由上海至香港,后终被俘,其后具体事迹不详。

黄崇发 一作黄崇善。参加太平军。后为将领,封爱王。驻守安徽东梁山。1862年3月,率部合他军西趋,为湘军所阻。5月,东梁山失守,败走。次年2月,奉命与陈坤书、吴如孝等自天京下关、中关渡江至九洑州,拟入皖合张乐行部。3月,同吴如孝等击败提督李世忠部,攻占浦口。4月,克服江浦,进占桥林,转由安徽建德西进,合胡鼎文等占据江西饶州石门镇,旋屯都昌境。7月下旬,合黄文金等与提督江忠义等清军大战于湖口文桥。8月,攻坚山敌营,先胜后败,复决战于附近的梧桐岭、太平关,退回都昌、彭泽,又退皖南建德等处。后不详。

张朝爵(约1821──?)广西人。初为太平天国东王杨秀清麾下部卒。1852年9月,任中一军帅。次年3月,升中三巡查。4月,擢土四总制,领中一军。5月,为金官副将军。9月,授殿右十指挥,随石达开赴安庆安民。冬,石达开返天京,秦日纲代守,以他为副,专主民政。1854年3月,封恩赏丞相。5月,擢殿右四检点。1858年,升谢天福。1860年,安庆被湘军围困,与叶芸来等部防守。次年9月城陷,乘小舟走脱。后回天京,封力王。1864年天京陷落,出走后不详。

梁凤超 广西人。参加太平军。1861年,封敛天安,任天海关正佐将,兼办外事。4月,停泊天京的英国舰长雅龄等提出借地盖屋贮煤,他呈报洪秀全,得允许。继升开朝王宗,江南水师主将、敛天义。后封贡王,并防御浦口江岸。1863年6月,在江浦九洑洲为湘军水师提督杨岳斌等所败,守军约二万人尽丧。后不详。

廖发寿(?──1864)太平天国著名大将。初参加太平军。1860年6月,参与攻克浙江嘉兴之役,后抗击提督张玉良部的进攻,得援兵之助解围。次年5月,经嘉善西塘攻江苏青浦章练塘,遇阻。冬,因守将陈炳文调往杭州,代为镇守嘉兴,纪律严明,并增高城廓,添设炮台营垒,以加强防守。后以功封荣王。1863年7月,率部围攻江苏吴江,以援苏州,旋退回。1864年1月后,坚守嘉兴。3月,督军血战,击伤清总兵程学启(寻死),城陷被俘牺牲。

刘得功 太平天国嘉兴守将之一。封挺王。嘉兴失守不幸遇害。

胡鼎文(?──1863)广西人。太平天国大将。参加太平军。后为东王杨秀清部属。1854年,授东殿左五承宣。次年,与黄文金领军镇守江西湖口。6月,同率炮船进攻青山湘军水师。1858年,为敬天福,后升羡天义。1861年1月,与黄文金等攻江西景德镇。5月,同李远继等自安徽池州占建德,随后入赣,遇阻退回。次年封孝王。6月,参加苏州军事会议,共商援救天京之策。10月,为牵制敌人,合黄文金等率部自高淳东坝攻克安徽宁国县,进围宁国府,复由弯沚占领西河。1863年春,由青阳向江西饶州府进军,占石门。5月,与黄文金等从饶州府境桃墅镇西进,为参将韩进春所败,力战阵亡。

唐正才(约1816──1863)或作正财。湖南祁阳人,一作广西人。太平天国水军统帅。素以贩运木材为业,兼贩米粮。1852年12月,以贩米往湖北贸易,在岳州遇太平军,被杨秀清收用,任为典水匠,职同将军,统辖船队。他改变太平军以往不知维修船只的状况,搜集钉、油、麻、竹等,督工修补。旋抵湖北武汉,两度搭造从汉阳至武昌间横跨江面的浮桥,“人马来往,如履坦途”。杨秀清嘉其能,立水营,由他掌管。1853年3月,达南京,叙功封职同指挥。6月,封恩赏丞相。10月,升殿左五指挥,提督水营九军事务,除作战外,兼运输、巡查、戍守等事。次年春,奉命出师湖南,以不娴战术,所统水营素质较差。湘潭战役失败,退回安徽,后常驻芜湖,往来长江一带,办理运粮与兴修天京诸王府所需建筑木料。1860年,封亮天福,守安徽安庆。约于1862年,封航王。1863年11月,在江苏无锡作战牺牲。

吴如孝(约1815──?)一作汝孝。广东嘉应州人。太平天国大将。稍通文墨。初为广州十三行商人司会计,继入广西经商。参加金田起义,授左一师帅。1853年1月,克湖北武昌,升木一总制,领左一军。3月,与罗大纲率部占领江苏镇江,随后与罗大纲对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申明太平天国禁止鸦片、允许通商的外交方针。5月,大败江南提督邓绍良部,擢殿左一指挥。7月,升殿左五检点。12月,调回天京,进攻东灞。旋回守镇江。1856年春,配合秦日纲部歼灭江苏巡抚吉尔杭阿所部清兵。次年12月,撤出镇江回京。1858年8月,随陈玉成等攻占庐州,遂为该城守将。11月,率部南下,协助歼灭进犯三河的李续宾所部湘军。次年6月,为前军主将。后合捻军攻定远、盱眙。1860年春,随陈玉成赴京摧毁江南大营。寻与吴定彩往定远援助捻军,10月,进攻凤阳。次年春夏间,多次救援安庆,未果,9月,安庆陷,引军返回。旋封顾王。1862年3月,撤出和州铜城闸和巢县。1863年3月,与黄崇发等克浦口。4月,占江浦、桥林。后不详。

张学明 太平天国将领。1864年被封宁王。杭州被攻破后,转安徽入江西。随后在江西金溪降清,被授游击,到广东嘉应州参与追击汪海洋,后不详。

谭体元(1836──1866)广西象州人。太平天国末期著名大将。初参加金田起义,随军北上。1857年,自安徽安庆随石达开出走。后经浙江、福建、湖南,直至广西,为青天豫。1860年1月,与傅忠信等从广西返回,旋经湖南,合汪海洋部入江西。12月,率部占德兴,取安徽婺源,复东走投李世贤,随后转战赣、浙。1862年,授主将。4月,授遂昌失利。寻退汤溪。后封偕王。1864年8月,同洪仁玕、黄文金等护幼天王洪天贵福从安徽广德走宁国县。他旋走浙江,入江西,至石城杨家牌,为清兵所袭。后投汪海洋,经宁都、瑞金,占福建汀州境的濯田。12月,败清军于汀州、上杭、连城间。次年3月,南走上杭、永定。5月,入广东大浦,复折回,在永定狮龙岭激战失利,旋走上杭武平,抵广东镇平、平远。12月,进取广东嘉应州。1866年2月初,汪海洋伤重死,他代领其众。7日,弃城走,于黄沙嶂迷落。9日,为敌人追及,战斗中力竭坠崖,被执死难。

蒙得恩(1806──1861)广西平南人。出身贫苦农民。1850年3月,加入拜上帝会,未几携子蒙时雍往平在山谒见洪秀全。10月,率领花王水一带会众数百人,自紫微村赴花洲团营,随至桂平金田集中。12月下旬,奉命带队攻平南思旺获胜,迎洪秀全等赴金田。次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旋随军转战武宣、象州等地,6月受封为御林侍卫。1852年3月,在永安升殿右二指挥。次年8月,擢殿左七检点。11月,为春官又正丞相,负责女营事务。后升赞天燕、赞天安、赞天义、朝长。1857年10月,任正掌率,总理国事。次年为中军主将。1859年,封赞王。10月,任文衡又副总裁,协助洪仁玕主持会试。1861年,同洪仁玕、陈玉成会衔奏准颁行《士阶条例》,对原有考试制度进行改革。5月下旬病死。

李春发 广西人。在家乡参加太平军。1854年为尚书,1858年,擢益天福,与蒙得恩等掌管朝政。12月底,曾与英国特使的随员威妥玛、李泰国等会晤,提出嗣后英国船只通过天京需先行通知。次年10月,天京举行天试,任正总阅官。1860年2月奉洪仁玕之命与副总阅官黄期升撰《劝戒士子文》。10月,任天朝九门御林京几统管,守天京江东门雨花台营寨。次年春,为殿前忠诚二天将。4月,与蒙时雍奉洪秀全命允英国舰长雅龄在天京七里洲江边借地盖屋贮煤。5月,同莫仕暌照会美国水师提督司百龄许持有美国领事官执照、由天海关佐将验明的美国商船,均可航行长江。随后封顺王。1862年1月,与蒙时雍、林绍璋答复英国舰长宾汉照会,严词拒绝英国侵略者所提要太平军赔偿“损失”,悬挂英国旗船只可在太平天国境内自由航行,禁止太平军进入上海、吴淞和汉口、九江周围百里地区,以及不得“侵扰”镇江英国领事署所在的金山等无理要求。1864年天京陷落后,不知所终。

宾福寿(约1806──?)广西人。太平天国封为愉王。曾为木工,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任典木匠、职同总制。1853年月1月太平军至湖北时,统率军中木工,擢职同将军。3月建都天京,因大兴土木,木工愈众,遂立木营,升职同指挥。8月,封恩赏丞相。次年5月,擢冬官又正丞相,专理木营事。后封天朝九门御林殿前工部正冬官。其它情况不详。

李尚扬(1825──约1863)湖南安仁人。太平天国封为宗王。1852年夏,参加太平军。次年,随军抵南京,即赴镇江守城。1857年,转至皖北六安一带。1860年春,从李秀成攻取浙江杭州。寻经安徽建平、江苏溧阳等地返天京,投入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之役。又东征常州、无锡、苏州,转至浙江嘉兴。随李世贤逼安徽徽州,占浙江严州。12月,封裨天义。次年2月,复回徽州,旋自婺源至江西,在乐平为敌所败,遂返婺源,转入浙江。5月,占常山、江山、龙游、汤溪。驻守汤溪,以功授忠裨天将。冬,往仙居参加攻占台州。1862年2月,至黄岩,寻赴乐清。5月,攻瑞安不下,后返回。9月,奉命进击龙游城西的清营,失利。10月,李世贤进援天京后,他负责留守金华、汤溪、龙游、武义、永康、义乌、东阳一带。1863年2月27日,在汤溪被叛徒彭禹兰诱擒,落入敌手。后录有口供(即《李尚扬自述》)。

蓝仁得 太平天国建平守将。封跟王。建平失守时,被叛将张胜禄部杀害。

凌郭钧 太平天国丹阳守将之一。封梁王。丹阳失陷时,部众哗变,将其缚送清军,遭杀害。

周林保 太平天国丹阳守将之一。封邹王。丹阳失陷时,部众哗变,将其缚送清军,遭杀害。

冯真林 太平天国印子山守将。封佩王。在印子山战死。

杨雄清 太平天国寒亭营垒守将之一。封卫王。寒亭营垒失守后不详。

陈得胜 太平天国将领。封贵王。在援助吴江时被程学启部杀害。

方海宗 太平天国句容守将之一。封守王。句容失守后,逃往宝堰,后继续抵抗,宝堰失守后不详。

袁得厚 太平天国宝堰守将。封显王。宝堰失守后不详。

项大英 太平天国句容守将之一。封翰王。句容失守后被杀害。

林得英 太平天国南渡守将。封植王。守卫南渡时战死。

李恺顺 太平天国江阴守将。封广王。清军攻陷江阴时,不幸落水牺牲。

陈观意 太平天国裕溪口守将。封善王。在五显庙、水家村、汤家沟战斗中被击败。后不详。

汪有为 太平天国将领。封武王。曾参加大桥角、后宅、梅村、坊前、安镇、麻塘桥、东亭地区之战。后驻守苏州,1863年12月4日与汪安钧等刺杀谭绍光,开城降清,6日,被清江苏巡抚李鸿章所杀。

汪起贤 太平天国将领。封宗王。具体事迹不详。

陶金会 太平天国将领。封奖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章桂 太平天国将领。封趋王。大桥角战斗后不详。

苏喜 太平天国将领。封穆王。进攻龙南县战败被俘。

汪麻子 太平天国将领。封周王。太平天国灭亡后,被清军俘杀。

蓝二顺 太平天国将领。封端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万兴 太平天国将领。封藩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萧三发 太平天国将领。封式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黄期升 太平天国将领。封助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许茂才 太平天国将领。封著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李秀辉 太平天国将领。封浓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陈赞明 太平天国将领。封拥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姚克刚 太平天国将领。封虔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赖永扬 太平天国将领。封开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萧朝兴 太平天国将领。封模王。曾参与护送洪天贵福由天京突围。具体事迹不详。

赖世就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封奏王。曾随李世贤进军江西,后不详。

侯严威 太平天国将领。封烈王。具体事迹不详。

魏超成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人。1851年1月,率会众往金国团营途中被阻,折回与来自广东信宜往金田团营的凌十八部会师,攻打郁林。未成,退至乡间辗转北上,赴永安州,任殿前监斩官。随军至南京。1854年1月,任殿右十四检点,助林启容守江西九江。1858年九江城陷,突围走奔陈玉成,守安徽庐江。1862年封循王。同年7月配合洪仁玕援安徽宁国不利,退回天京,其后具体事迹不详。

张兆安 太平天国将领。封依王。具体事迹不详。

卢六 太平天国将领。封殿前冬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嘏王让千岁。具体事迹不详。

卢文從 太平天国将领。封祝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秉忠 太平天国将领。封觐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维正 太平天国将领。封觐王。具体事迹不详。

林大居 太平天国将领。封敬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南 太平天国将领。封畏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庆 太平天国将领。封庆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来 太平天国将领。封贺王。具体事迹不详。

秦日源 太平天国将领。封报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文安 太平天国将领。封望王。具体事迹不详。

陈潘武 太平天国将领。封相王。具体事迹不详。

张立超 太平天国将领。封铭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贤提 太平天国将领。封心王。具体事迹不详。

杨柳谷 太平天国将领。封随王。具体事迹不详。

方营宗 太平天国将领。封念王。具体事迹不详。

赖永 太平天国将领。封恋王。具体事迹不详。

陈志书 太平天国将领。封志王。常州失守后殉国。

张善超 太平天国将领。封颂王。具体事迹不详。

练顺森 太平天国将领。封播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四福 太平天国将领。封重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盛乾 太平天国将领。封有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裕宽 太平天国将领。封为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享乾 太平天国将领。封视王。具体事迹不详。

孙茂升 太平天国将领。封问王。具体事迹不详。

刘蔚鸠 太平天国将领。封享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玉秀 太平天国将领。封献王。具体事迹不详。

谭应芝 太平天国将领。封乐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盛爵 太平天国将领。封就王。具体事迹不详。

侯玉田 太平天国水军将领。封振王。天京陷落后,脱险逃出,由上海到香港,准备秘密为李世贤军提供军火、粮食接济,并侦察清军行动,不幸被奸商陈镇杰告发,随即被英国殖民者引渡给广州清朝官府。坚强不屈,英勇就义。

黄得用 太平天国将领。封弼王。具体事迹不详。

萧朝富 太平天国将领。封项王。具体事迹不详。

蒋有福 太平天国将领。封懿王。天京失陷后突围而出,不幸被俘牺牲。

万镇坤 太平天国将领。封劝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明厚 太平天国将领。封凤王。具体事迹不详。黄精忠 太平天国将领。封代王。具体事迹不详。

杨张安 太平天国将领。封拱王。曾与谭绍光一同援救昆山,具体事迹不详。

吴玉棠 太平天国将领。封嵇王。于嘉应州龙虎墟降清。

黄和锦 太平天国将领。封佐王。太平天国十三年,清军攻陷常州,被俘后遇害。

赖桂芳 太平天国将领。封柬王。太平天国十三年,清军进攻丹阳,赖桂芳率军抵抗,在激战中阵亡。

刘胜邦 广西武宣县高楼村人,参加金田起义,行走如飞,武功极好。后在南京封丹王。参加安庆保卫战,因颈伤被俘,由人营救出狱,遂与其它广西人一道潜至宣城农村隐居开荒种田度日。后因颈伤不治身死,葬于广西义山。

董金泉 安徽怀宁月港乡农民。1853年参加太平天国革命。后封梦王。具体事迹不详。

古宗成 太平天国杨巷守将。封列王。杨巷失守后不详。

方成宗 太平天国句容守将之一。封列王。句容失守后被杀害。

金友顺 太平天国丹阳守将之一。封列王。丹阳失陷时,部众哗变,将其缚送清军,遭杀害。

费天将 太平天国常州守将之一。封列王。常州失守后被俘。

李万才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天京失守后在淳化镇被俘。

邱国文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在建口渡河时战死。

刘得义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天京失守后投降。

肖雅泗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天京失守后投降。

黄宗保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后投降清军。

傅正纲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部将。封为列王。曾向包围天京的湘军通款投降,其它事迹不详。

朱义得 太平军章浦守将。封列王。章浦被清军郭松林、杨鼎勋部攻陷时阵亡。

洪桂芳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与来王陆顺德一同被叛徒林正扬所执,送与清营,不屈而殉国。

李海青 太平天国将领。封列王。具体情况不详,只知其后被清将王德榜部俘虏

秦日纲(1821──1856)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军事统帅。雇工出身。早年加入拜上帝会,与洪秀全等密谋起义。1851年12月,在永安州任天官正丞相,守水窦军营。1853年10月,升顶天侯,旋代石达开守安徽安庆。次年5月,封燕王,奉命督师救庐州,并增援北伐,至舒城杨家店败回,仍往安庆。9月,奉命去湖北一带稽查河道,密拿奸宄,抵九江。次月,闻清兵已陷武汉,痛责守将石凤魁、黄再兴失机,命率部驻田家镇候其调度。复奉杨秀清命统理田家镇军事。在田家镇与对岸的半壁山布防,11、12月间同湘军激战,失利,退守黄梅、九江,督将士分扼要隘拒敌,复败,退至安徽宿松、太湖一带。1855年春,湖口、九江之战后,领军乘胜反攻湖北,在广济大破湖广总督杨霈所部清兵,攻占汉阳、汉口和武昌。次年1月,东援镇江,寻战于龙潭、下蜀、仓头、高资等地。4月,同镇江守军会合,击败清兵,解除城围,即自金山渡过瓜洲,摧毁江北大营,克复扬州、浦口、仪征。5月,回师攻高资,旋大败清兵,破九华山敌营。返天京城外,与石达开部会师,击破江南大营,解天京围。复率部紧追溃敌,占句容。7月,围丹阳,曾受挫,革去王爵,降为顶天燕。8月,撤围攻金坛。寻回京,与韦昌辉合谋杀杨秀清,并参与屠杀杨部,又听韦调遣,带兵追击石达开至西梁山。11月28日,继韦昌辉之后被诛除爵。

胡以晃(1816──1856)广西平南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军事统帅。地主出身。武秀才。早年参加拜上帝会。金田团营时,洪秀全、冯云山秘藏在平南县花洲山人村其家布置起义,为在附近思旺圩布防的清兵所困,他协助带领会众拒守,并派人往桂平金田村告急。旋得援军击败敌人,遂拥洪秀全至金田举行起义。1851年12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3月,抵南京。5月,奉命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6月,过芜湖,占安庆。10月,取集贤关,继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攻占庐州。因功封护国侯,寻改护天侯。6月,晋封豫王。不久,以六安失守,屡战受挫,革除王号,随石达开赴江西作战。1855年1、2月间,先后在湖口、九江大败湘军水师。寻归,守西梁山。封护天豫。10月,随石达开出师湖北,旋战于崇阳、通城一带,转入江西,攻克新昌、临江。次年1月,占领分宜、袁州、萍乡,所至有功。不久病死于临江。

杨秀清(1820──1856)广西桂平人。太平天国初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种山烧炭”的贫苦农民出身。五岁失父,九岁丧母,靠伯父杨庆善抚养。1846年,经冯云山动员参加拜上帝会。1848年4月6日,因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回粤营救,他假托天父下凡附体传言,安定众心,取得“代天父传言”的特权。后与洪、冯等结成异姓兄弟,称天父第四子。1850年5月,伪装口哑耳聋,代众“赎病”,金田团营时,忽然开口,自称天父降托,“耳聪目明,心灵性敏”,众人惊服,遂掌军务。12月,闻洪秀全、冯云山等受困于平南花洲山人村,他出队往救,打败清兵,迎归金田。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他任中军主将,旋为左辅正军师。12月,在永安封东王、九千岁,节制同时受封诸王,握军政实权。次年4月,太平军撤离永安,攻桂林不克,改取兴安、全州,进入湖南,占道州。他和西王萧朝贵署名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和《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檄文,揭露清政府黑暗腐败,阐明太平军志在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公平正直的太平社会,号召群众“各各起义”响应。旋与洪秀全等商定直捣南京的战略方针,率军北上,攻克湖北汉阳、汉口和武昌,沿江东下。1853年3月,占领南京。主张在此建都,得洪秀全同意。改称天京。后即派兵北伐与西征。在天京颁发安民诰谕,分别男营女营,各种手工业者“归行”生产,提出“照旧交粮纳税”政策,经洪秀全批准后在太平天国辖区施行。又以天父名义宣布“孔孟之书不必废,其中有合于天情道理亦多”,成立删书衙,删改儒家典籍。对外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曾在《东王杨秀清答复英人三十一条并责问五十条诰谕》中表示:全国“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天下之内,兄弟也。立埠之事,俟后方定。害人之物为禁”。“通商者务要凛遵天令”。1856年春,调军救援镇江,大败敌人,旋击破江北、江南大营,天京解围,更加居功自傲。8月,逼天王封他为万岁(一说没有逼封),引起领导集团内部矛盾激化。洪秀全密诏(一说无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9月2日,为韦昌辉所杀。后洪秀全追念前功,定其死日为“东王升天节”。

萧朝贵(1820──1852)广西桂平人,原籍武宣。壮族。太平天国初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在家“种山烧炭”。1846年,经冯云山动员加入拜上帝会。1848年10月5日,因冯云山被捕入狱,洪秀全返粤营救,群龙无首,他假托天兄耶稣下凡附体传言,安定众心,遂取得“代天兄传言”的特权。后与洪、冯等结为异姓兄弟,为天父上帝第五子。又娶上帝之女洪秀全妹宣娇为妻,称“帝婿”。1851年1月,借天兄下凡,指出活动于桂平大湟江一带的天地会部分首领张钊之流是“贼匪”,告诫会众不应贪其货财,同流合污,使之免受其害。金田起义时,任前军主将,“勇敢刚强,冲锋第一”。9月,同冯云山等在平南官村击败清兵,复领罗大纲等攻克永安,为右弼又正军师。12月,封西王、八千岁。次年4月,从永安突围,参加城东平冲、旱冲、崩冲之战,大败追敌,进围桂林。旋解围北上湖南,占道州,他和东王杨秀清署名发布《奉天诛妖救世安民谕》、《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及《救一切天生天养中国人民谕》三篇檄文,揭露清朝政府的腐败,阐明太平军志在推翻清朝与建立太平社会,号召群众起义响应。8月中旬,进至嘉禾、蓝山、桂阳州和郴州,随即奉命率部克永兴、安仁、攸县、茶陵与醴陵。9月中旬,围攻长沙,他亲临指挥,中炮受伤,回营后牺牲。

冯云山(1815──1852)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初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家道殷实。自幼诵习经史,博览天文、历算、地理、兵法等书。及长屡试不中,在童古顶等地为塾师。1843年7月,于家乡参加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除去书塾的孔丘牌位,宣传不拜偶像,不行恶事。次年4月,与洪秀全等同往广州、顺德、南海、番禺、增城、从化、清远、英德、阳山和连山诸县,开展拜上帝会的宣传活动。又入八排山区,转赴广西贵县赐谷村,边教书、边宣传、吸收邻近各村一百多人入会。9月,去桂平,决心进入紫荆山区,密图大业。先到古林社村。1845年,至高坑冲做短工。次年,往大冲任塾师。课余,深入贫苦农民中,宣传拜上帝会宗旨,组织群众。1847年8月,洪秀全前来相会时,会员已达三千人在右。10月,同洪秀全迁至高坑冲,设立总机关,制定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派人四出发展会员,并往象州捣毁甘王庙,影响很大。是年冬,被石人村土豪王作新伙同地方保正捕去,经会员卢六聚众夺回。次年1月,再次为王作新纠集团练逮捕,以践踏社稷神明,阴图谋叛的罪名,投入桂平县狱。他侃侃申辩,又得会众筹款营救,10月,被当作无业游民押送原籍。途中,说服差役同上紫荆山。始悉洪秀全已回粤设法营救,遂跟踪返家乡,与洪秀全秘密筹划武装起义。1849年7月,与洪秀全重回紫荆山区,建立领导核心,并与杨秀清、萧朝贵等结成异姓兄弟,共尊上帝为天父,耶稣为长兄,洪秀全为次兄,他为上帝第三子。约1850年6月团营发布后,与洪秀全转至平南花洲山人村布置起义。12月,被敌围困,得蒙得恩等迎往桂平金田村。继在蔡江村之战中,同洪秀全率中路军猛冲敌阵获胜。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他顾全大局,居后军主将。奉命赴大湟江口联络天地会首领罗大纲所部参加起义。2月,在江东面牛排岭附近,与洪秀全挥军击败敌人。4月,武宣三里圩之战,他参与督战,大败清兵。后进军象州,折回桂平。9月中,突围至官村,配合萧朝贵所部痛击追敌。随即被封为前导副军师。12月,在永安封南王、七千岁。所创制的天历被批准颁行,取代清朝纪年,并协助洪秀全订立《太平军目》、《太平官制》和《太平礼制》。1852年4月,从永安突围,他和萧朝贵等率主力部队在平冲、旱冲、崩冲一带杀清总兵四员,歼敌四、五千人,乘胜北攻桂林。5月,经兴安进至全州城外,中炮受伤。6月,全军在蓑衣渡附近遭清知州江忠源部袭击,他伤势恶化,不幸牺牲。

韦昌辉(1823──1856)广西桂平人,原籍广州。原名韦志正或作韦正。一说壮族。太平天国初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地主出身。颇知文义。曾捐国子监生,在门前挂“登仕郎”匾,炫耀乡里,被本乡秀才唆使官府拘捕,以纳银获释,自此积愤。1848年,适冯云山被逮押解回籍,途中走归紫荆山,路过金田,劝他加入拜上帝会。后与洪秀全、冯云山等结为异姓兄弟,称天父第六子,献出家产,制造武器,准备起义。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率众在其村中誓师起义,他任右军主将,旋封后护右副军师。12月,在永安封北王、六千岁。1853年定都天京后,曾参与外交事务。他对洪秀全阿谀奉承,对杨秀清则“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曾同石达开密谋杀杨,拟取而代之。1856年6月击破江南大营后,奉命赴江西督师。8月,在瑞州得洪秀全密诏,即带部下三千余人返京。9月1日深夜,入城,迅速包围东王府。次日,杀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多人。洪秀全随即下诏惩其滥杀无辜,他却乘机诱杀杨秀清部属几千人。石达开回京对他滥杀表示不满,他又欲下毒手,石缒城逃出,竟屠其家属。进而带兵围攻天王府,企图加害洪秀全,被击退。洪秀全下诏讨伐,11月上旬,合朝同心将他诛死。他先后残杀将士及其家属二万多人,给太平天国造成严重损害,死后洪秀全削其封号。

石达开(1831──1863)广西贵县人。太平天国初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客家地主出身。因受土著地主排挤,参加拜上帝会,与洪秀全、冯云山等结成异姓兄弟,称天父第七子。1850年8月,率一千多人自贵县奇石圩赴金田团营。次年1月,金田起义,任左军主将。12月,在永安封翼王、五千岁。后参与攻克武昌,督军取九江、安庆,又占南京。1853年秋,奉命巡视安庆,出示安民,以当地人为乡官,按原有土地征收钱粮,立榷关抽税,开科取士,稳定社会秩序。12月回京。次年秋,因湘军反扑,督师西援,经安徽芜湖、安庆至江西湖口。1855年1月29日,计诱湘军轻捷快船舢板等一百二十余号入鄱阳湖,断其出路,肢解湘军水师,当晚用小船围攻敌人留在长江的快蟹等大船,焚毁船只四十多号,迫其退九江。2月11日深夜,自九江再出轻舟火烧敌船百余号,湘军船只溃散,曾国藩逃往南昌。太平军乘胜西指,三克武昌。9月,率部进援安徽庐州,10月,自安庆挥师西上援鄂,随后与敌激战于崇阳、通城一带。不久,转攻江西,连克新昌、瑞州、临江、袁州、吉安等地,1856年3月,占樟树镇,陷曾国藩于困境。随即统大军回援天京,过皖南,入江苏。6月中旬,占溧水,抵天京城外,与秦日纲等所部击破江南大营,后奉命往武昌督师。9月,得密诏急速返京,对韦昌辉滥杀杨秀清部属表示不满,韦欲加害,他连夜缒城逃出,家属遇难。他到安庆起兵讨韦,及至宁国府,得天王洪秀全遣人送来韦昌辉首级,并召他入京辅政,乃于11月下旬回京。被加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提理政务。因洪秀全对他心存疑忌,重用长次兄洪仁发及洪仁达,时加压制,1857年5月,从天京出走,途中张贴布告,鼓动军民“或随本主将,亦足标元勋”。未几,洪秀全削两兄王爵,送去镌刻义王金牌一道,表示尽弃前嫌,并附合朝文武求援表章,他仍置之不理,带走皖、赣精锐部队约二十万人独立行动,分散了太平天国的军力。此后,自江西至浙江、福建,复回江西入湖南、广西。1859年10月攻取庆远后,又对太平天国官制礼文多作更改,引起将士的怀疑和反对,纷纷离他回京。次年9月,彭大顺、朱衣点等所率二十万大军与之决裂,万里回朝。他重聚数万人,于1861年秋再出广西,在湖南、湖北、贵州、云南、四川流动,战事被动失利。1863年5月转至紫打地,为大渡河所阻。清兵勾结当地土千户王应元、土司岭承恩步步紧围。他进退无路,辎重尽失,妻儿七人投河自尽。遂致书四川总督骆秉章,希望清朝皇帝“宥我将士,请免杀戮,禁无欺凌,按官授职,量材擢用,愿为民者散为民,愿为军者聚为军”。敌人假作应允,他传令弃械。6月13日,带大将数人及五岁儿子石定忠到洗马姑清营,随即被解往成都,25日,在被审讯时骆秉章问道:“尔欲降乎?”石达开答道:“吾来乞死兼为士卒请命!”骆秉章恶狠狠的说道:“计起事以来,蹂躏数省,我方封疆大吏死于汝手者三人,今以一死完结,抑何所恨?”石达开答道:“世俗所谓成则为王,败则为寇,今生汝杀我,安知来生我不杀汝?”说完哈哈大笑。遂与大将曾仕和、黄再忠三人同被清政府残酷杀害,临刑之时被刽子手先挖头皮,再挖手腕,逐次碎割,曾仕和不胜疼痛,发出惨叫,石达开低声说道:“为什么不能忍受此须臾时间?”同时用坚定的目光注视着他,曾仕和于是咬紧牙关,不再出声,最后石达开等人身上被割了数百刀,壮烈牺牲,石达开是年三十三岁。其所遗部属被敌人施计杀害。

洪秀全(1814──1864)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开国君主和军事统帅。农民家庭出身的贫苦知识分子。1828年起屡试未中。1843年6月,从《劝世良言》中吸取西方基督教教义,创拜上帝会,除去村塾的孔丘牌位。次年4月起,偕冯云山等往广州和附近各县以及广西贵县,开展宣传活动。11月,返回花县。此后写作《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等文献,提出天父上帝是唯一真神,人人应拜上帝,不拜邪神,不行恶事,主张天下男女尽是兄弟姐妹,应为实现“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理想而奋斗。1847年3月,至广州,从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学习《圣经》,了解基督教仪式。旋进广西紫荆山区会见冯云山,制定“十款天条”和各种仪式,并捣毁象州甘王庙,扩大影响。次年春,因冯云山被捕,返粤营救未果,重往广西,冯已出狱回家,乃东归共商反清大计。是年写成《原道觉世训》,以封建皇帝为“阎罗妖”,号召人民奋起击灭,又附会1837年卧病时的异梦,制造受上帝命诛妖的神话故事,以动员群众。1849年7月,仍同冯云山返回紫荆山区,与杨秀清、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等结成异姓兄弟,组成领导核心,筹划起义。次年约6月间,通令团营。1851年1月11日,率众在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称天王。9月,克永安。12月,封杨、萧、冯、韦、石为东、西、南、北、翼王,并由东王节制其它诸王。次年,经桂林,下全州,冯云山牺牲,入湖南,围长沙,萧朝贵战死,乃取道益阳、岳州,挺进湖北,夺汉阳、汉口。1853年1月,克武昌,后沿江东下,3月,占领南京。他拟以主力北伐,杨秀清则主张就此建都,卒从其议,改南京为天京。继分兵北伐与西征:北伐军进逼天津,震动北京,因孤军深入失败;西征军在皖、赣、鄂等省同敌人反复争夺,取得胜利。同时颁发《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乡官制度。入天京后,深居简出,奢侈享乐,讲求礼仪。1856年上半年,太平军击破江北、江南大营,天京解围。8月,在杨秀清逼迫下,他权允于下月杨生日时封其为“万岁”,而密诏韦昌辉、石达开等回京。9月初,韦昌辉自江西带兵返回,杀杨秀清及其家属部众多人。接着石达开从湖北抵京,不满韦的暴行,韦又欲杀石,石连夜出逃。韦继续屠杀,他下诏讨伐。11月,诛韦昌辉及其党羽,并派人送韦的首级至安徽宁国府,迎石达开入京辅政,封为电师通军主将义王。鉴于天京事变,他对石也心存疑忌,重用长次兄洪仁发、洪仁达以牵制,石达开于1857年5月底负气从天京出走,前往安徽安庆。未几,他削去两兄王爵,镌刻义王金牌一道送石,且附合朝文武求援表章,而石置之不理,带走精锐部队独立行动。后选拔陈玉成、李秀成、杨辅清、李世贤、林绍璋等为军事骨干。次年,再破江北大营,取得三河大捷,扭转战局。1859年,封族弟洪仁王干为干王,总理朝政。对其所呈的《资政新篇》逐条批示,但无法施行。1860年5月,调兵再次攻破江南大营,乘胜进取苏南和浙江。继命陈玉成、李秀成等分别率部合攻武汉以救安庆,未果,安庆陷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外反革命势力联合进攻形势下,他缺乏积极防御措施,对内滥封王爵,迷信天父,又拒绝让城别走的建议,困守孤城,终致形势日恶。1864年6月1日病逝。

洪仁玕(1822──1864)广东花县人。字益谦,号吉甫。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国末期极其杰出的军事统帅。少学习经史。累试不第。1843年为乡村塾师,皈依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会。1844年后,应聘往清远任教数年,同时发展拜上帝会会员。1847年3月,随洪秀全往广州,在美国传教士罗孝全处学习,寻回乡学医。次年,仍至清远教书。1851年金田起义后,应召赴广西浔州,未能赶上太平军,返粤。旋携冯云山长子等再往广西,又遇阻折回。1852年4月,转至香港,识瑞典巴色会教士韩山文,详述太平天国运动初期事迹,韩山文后得以写成《太平天国起义记》。寻回广东东莞执教年余。1853年11月,又赴香港,在西洋教师处教书,并任伦敦布道会布道师达四年之久。1858年6月,离港北上,由广州经南雄,过梅岭,至江西饶州,转湖北黄梅。次年4月,抵天京,封干天福,旋封义爵,加主将。5月11日,晋为精忠军师、干王。总理朝政。不久,作《资政新篇》呈洪秀全,被批准于是年刊刻颁行。10月,任文衡正总裁,主持会试。随奏改历法,确定“每四十年一斡旋”,斡之年每月二十八日,获准公布。继撰《颁新政喧谕》、《克敌诱惑论》、《兵要四则》等文,合刊为《干王洪宝制》。1860年春,以江南大营围京甚急,献“围魏救赵”之策,对太平军再破江南大营有所贡献。又建议东征苏州、上海、杭州,再返师西征,分兵合攻湖北。6月苏州克复,函约上海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前来,并分别致函英、法、美领事,要求外国军队严守中立。8月,与艾约瑟、杨笃信在苏州讨论宗教问题。旋邀美国传教士罗孝全至天京顾问宗教等事。11月,在天京会见留美学生容闳,商谈改革天国内政。1861年2月,奉命出京,经太平、芜湖,寻往宁国府、浙江遂安、淳安等地催兵,折回皖南入皖北,会同林绍璋、吴如孝等统军驻桐城新安渡、横山铺至练潭一带。曾多次谋赴安庆解围,皆为敌所阻退回,继返京办理外交事务。行军途中所写诗文,后编为《军次实录》刊布。返京后与陈玉成、蒙得恩等奏准发布革新考试制度的重要文献《士阶条例》,又同蒙得恩、李春发颁《戒浮文巧言暄谕》。秋,得知清咸丰帝病死,发布《拟出师北伐檄文》。冬,因安徽失陷一度被革职。1862年6月,偕刘官芳等往援宁国府,屡战不胜,后退广德回京。12月起,奉命到江苏丹阳、常州及湖州等处摧兵援京,多不应命。1864年5月,在江苏高淳东坝遇阻,往广德。7月,天京陷落,至江苏溧水迎突围的幼天王洪天贵福至广德。8月,到湖州,仍为军师,同黄文金等拟进军江西、湖北,以图中原。即返广德,走宁国县,旋入浙江,转赴江西。10月9日深夜,在石城杨家牌为清军所袭,被执忠贞不屈,后有供词(即《洪仁王干自述》)。11月23日,就义于南昌。所作诗文颇多,尚有《太平天国己未九年会试题》、《英杰归真》等。

洪仁发(1805──1864)广东花县人。洪秀全长兄。早年在家种田。1850年,全家赴广西参加金田团营及太平天国起义。初封国宗。1856年天京事变后,封为安王,同其弟洪仁达参与政事,挟制石达开。次年石达开出走后,削去王爵,改封天安。后又封信王。招权纳贿,肆行无忌。1861年12月,曾与洪仁达率部攻镇江,寻退。1862年天京被湘军围困后,他继续搜括钱财。1864年7月天京陷后,死于乱军中。

洪仁达(?──1864)广东花县人。洪秀全次兄。早年在家种田。1850年,赴广西参加金田团营及太平天国起义。1856年天京事变后,封福王,同其兄洪仁发参与政事,挟制石达开。次年石达开出走后,削去王爵,改封天福。后又封为勇王。贪污蠹法,暴虐恣横。1861年12月,曾与洪仁发等率军进攻镇江,寻退。1862年天京被湘军围困后,他继续搜括钱财。1864年7月天京陷落为敌所俘。8月5日被杀。

洪仁政(1812──1864)一作洪仁正。洪秀全堂兄。参加拜上帝会。1844年春,随洪秀全、冯云山至广西贵县赐谷村进行宣传活动。是年秋返家,后以房屋被烧,又随洪秀全赴广西,参加金田团营及太平天国起义。1853年建都天京后,封国宗。1855年,与韦志俊镇守湖北武昌。次年12月,兵败撤出,被监禁,不久获释。1860年,为王宗壹天将。5、6月间,与赖文光攻占江苏江浦。约于1862年封恤王。1864年7月天京陷后,护幼天王洪天贵福走安徽广德,转赴浙江湖州。8月,复回广德,往宁国县,旋走浙江昌化、开化,转入江西铅山、新城、广昌。10月12日在石城为清兵所俘,后月口供《洪仁政自述》。11月23日,在南昌牺牲。

洪仁闻 太平天国将领。封卫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仁山 太平天国将领。封保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春元(?──约1863)广东花县人。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1857年,封国宗。1861年,封对王。10月,从安徽芜湖经江苏高淳攻皖南水阳,失利。后同洪仁发等围攻江苏镇江,受挫而退。次年3月,与陈坤书等由天京下关渡江力攻浦口,败清提督李世忠等,进围六合。4月,转赴浙江江山双桥,遇阻退回,寻返天京。5月,屯驻皖南宁国府团山。后合各军攻雨花台湘军各营,战败。12月,奉命与林绍璋等自天京下关渡江,攻九氵伏州和浦口,又西上占安徽含山、巢县、和州及桐城闸,进至附近的运漕镇与东关。1863年2月,在巢县芙蓉岭击败湘军,继从铜城闸退出。5月,随李秀成攻庐江,撤围守无为,旋退和州,复撤出,转攻雨花台,兵败被处死。

洪全福(1834──1910)广东花县人。原名春魁,字其元,一字梅生。洪秀全从侄。1851年1月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后转战湖南、湖北、安徽、浙江等省,被封为左天将、瑛王、三千岁。太平天国失败后至香港。晚年隐居香港,与兴中会员谢缵泰计划联络会党在广州起义。1901年得兴中会员李纪堂捐助军饷,遂在香港成立总机关。次年筹备成熟,拟于1903年1月28日夜乘全城文武官吏到万寿宫行礼时各路并起,并定国号为“大明顺天国”。因事机不密,未举而败,逃亡新加坡。1910年病死于香港。

洪和元(约1840──1864)广东花县人。洪仁发长子。初随父参加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约1861年,封巨王。10月在安徽无为运漕为湘军所败。1864年天京失陷后,随李秀成护幼天王洪天贵福自城内冲出,战死于天京东南湖熟镇。

洪利元 太平天国将领。洪仁发之子。封崇王。天京失陷后,被清军骑兵杀死。

洪锦元 洪仁发之子。封次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瑞元 洪仁发之子。封长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现元 洪仁发之子。封见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科元 洪仁发之子。封元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瑭元 洪仁发之子。封唐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王同 元 洪仁发之子。封同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钰元 太平天国将领。洪仁达之子。封定王。天京失陷后,被清军骑兵杀死。

洪钅才 元 洪仁达之子。封汉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绍元 洪秀全之侄。封玕王。天京失陷后缒城而下,向南逃跑,后避居香港,其后具体事迹不详。

洪魁元 洪秀全之侄。封琅王。天京失陷后缒城而下,向南逃跑,后避居香港,其后具体事迹不详。

洪天光 洪秀全之子。为洪秀全第十二妻陈氏所生。封光王。天京失陷后被杀。

洪天明 洪秀全之子。为洪秀全第十九妻吴氏所生。封明王。天京失陷后被杀。

钟万信(约1841──1866)一作钟英。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婿。封驸马、金王。1863年3月,为配合李秀成部进军皖北,与何明亮等率部自浙西进向皖南,败敌于休宁长林。继在潜口失利,走太平、黟县。10月,逼徽州,拟入江西,遇阻,寻至浙江昌化,返安徽宁国县,经浙江孝丰趋临安。次年,随军由浙江经皖南抵江西、福建。后转赴广东,攻占嘉应州。1866年2月,与谭体元等撤出,在丰顺白水寨被俘牺牲。

黄栋梁 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婿。封驸马、凯王。具体事迹不详。

黄文胜 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婿。封驸马、捷王。具体事迹不详。

徐朗 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之婿。封驸马、列王。安吉失守后被杀。

蒙时雍 广西平南人。壮族。蒙得恩长子。1850年3月全家加入拜上帝会。参加金田起义,继随军转战至南京。后为赞嗣君。1861年3月初,曾与林绍璋会晤英国参赞巴夏礼、舰长雅龄,谈判英方提出关于在长江通商等事。后答允太平军不进入上海、吴淞附近百里以内等要求。寻奉洪秀全命,允许英国雅龄在天京七里洲江边借地盖屋贮煤。5月,父死袭爵,号幼赞王,和洪仁王干等同理朝政。同年,与洪仁王干、李春发颁《戒浮文巧言喧谕》。次年1月1日,与林绍璋、李春发代表太平天国覆英国舰长宾汉照会,严词拒绝英国侵略者所提要太平军赔偿“损失”,悬挂英国旗船只可在太平天国境内自由通航,禁止太平军进入上海、吴淞和汉口、九江周围百里地区,以及不得“侵扰”镇江英国领事署所在的金山等无理要求。1864年天京失陷后,下落不明,据传可能远逸广东。

胡万胜 太平天国将领。封幼豫王。具体事迹不详。

周祉福 封幼怀王。为清将康国器所俘。

谭标 封幼沛王。为清将康国器所俘。

林始发 太平天国将领。太平天国名将林启容之子。封幼勤王,是天京保卫战的参加者和指挥者之一。

黄三钧 封幼就王。具体事迹不详。

洪天佑 洪秀全第五子,因追念杨秀清前功而无子,遂过继给杨家。封传天父上主皇上帝真神、真圣主、劝慰师、禾乃师、赎病主、赎罪功曹、九门御林宿卫左辅军正军师、天京神策左辅军正掌率、朝纲正掌率、开朝圣神风雷雄忠军师、翊天赞主、顶天扶朝纲忠文幼东王。具体事迹不详。

萧有和 萧朝贵之子。封传救世圣主先师天兄基督太子圣旨、九门御林宿卫右弼军正军师、天京神策右弼军正掌率、朝纲又正掌率、天父天外孙天兄天王天甥、开朝圣神雨雹英忠军师、奉天佐主顶天扶朝纲忠武幼西王。天京失陷后,拥幼天王洪天贵福突围而出,为清军骑兵追及,与巨王、幼南王、定王、崇王、璋王等一同战死。

萧全福 萧朝贵次子。封九门御林宿卫前导军正军师、天京神策前导军正掌率、朝纲副掌率、开朝云师、恪忠军师、尽忠辅主顶天扶朝纲忠正幼南王。天京失陷后,拥幼天王洪天贵突围而出,为清军骑兵追及,与巨王、幼西王、定王、崇王、璋王等一同战死。

洪天贵福(1849──1864)广东花县人。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长子。初名天贵,后加福字。登极后玉玺于名下横刻真主二字,清方又误称为福王 真 。从小诵习拜上帝会经籍。1860年起,以幼主名义发布诏旨。1864年6月6日,继位登极,称幼天王。7月19日,天京失陷。次日凌晨,为李秀成等护送出城,寻由洪仁王干等送至安徽广德,继被黄文金等迎入浙江湖州,拟往江西会合李世贤、汪海洋等入湖北,再合陈得才、赖文光等部据荆州、襄阳,以图中原。8月,复回广德,趋宁国县,旋走浙江昌化、开化、常山,转入江西玉山、广丰、铅山、新城、广昌。10月9日夜,在石城杨家牌为清军所袭,队伍溃散。25日,被俘。11月18日在南昌殉难。有供词(即《洪福王 真 自述》)。

林启容(1821──1858)一作启荣。广西人,原籍湖南。太平天国初期极其著名的军事将领。参加太平军后,隶杨秀清部。1853年5月,授土官正将军,随赖汉英等西征。6月,克安徽安庆,入江西,占彭泽、湖口、南康,围南昌,升殿右八指挥。9月,撤围北上,取九江。次年4月,擢殿右十二检点,奉命于此镇守,以北岸小池口、东面湖口为犄角,筑城掘壕,严密布防。1855年1月,湘军来犯,他率部迎战,屡挫敌人,以功封忠贞侯。2月,与在小池口督师的罗大纲同时派出轻舟,用火攻大破湘军水师。旋添筑炮台坚守。后湖南提督塔齐布以师久无攻,呕血而亡,湘军被迫撤围,他领军追击。继益缮守具,增修城壕。1856年12月武昌失守后,湘军水陆师进逼。次年1月,奋勇抗击敌人的围攻,大战六昼夜,敌军败退。改封贞天侯。后因受困援绝,城中粮尽,种麦自给。1858年5月,东门、南门城墙被轰坍,又带队力御,城复完。19日,城陷,率将士浴血巷战,壮烈牺牲,清军为泄愤,将其尸体肢解。后追封勤王。

罗大纲(1811──1855)广东揭阳人,一说顺德,或作广西人。初名亚旺。太平天国初期极其著名的军事将领。1847年,在广西荔浦马岭以设染房为名,组织天地会,从事反清斗争。后活动于武宣、阳朔、平南、永安和桂平一带。1851年1月,率部在大湟江口加入太平军,封左二军军帅。9月领军克永安。次年4月,自永安先行突围,攻破古苏冲敌营。6月,占全州,升土一总制,带中一军。12月,占湖南岳州,擢金官正将军。1853年1月,任殿左一指挥。3月底,同吴如孝攻下江苏镇江。不久,英国香港总督兼出使中国全权代表文翰来访,他与吴如孝发出照会,表示愿与外国建立平等互惠关系,文翰派翻译密迪乐上岸谒见,他认为英国人也“同拜天父,皆系兄弟”,劝其勿助清朝,不应再卖鸦片。5月,为殿左五检点。7月,封冬官正丞相。次年3月,调回天京。夏,随秦日纲等西上,经安徽安庆、桐城至舒城,驰援庐州未果,退回,复在江苏高淳、东土霸作战失利,返天京。10月,调安庆。11月,占东流、建德和江西饶州,军纪严明。寻带队万人赴援九江,扼守北岸小池口,复退守湖口。1855年1月,同石达开先分割湘军水师为内湖外江两部,大破其江面水师;2月,从小池口与石达开、林启容等自九江两路合败湘军水师。随即分军协助反攻湖北,夺取汉阳、汉口和武昌,他渡江留守九江,牵制敌人陆师。7月,率部东返,进攻秣陵关,以援安徽芜湖,8月,败退。约于此时受重伤,回京后不治身亡。后追封奋王。

曾天养(1795──1854)广西浔州人,原籍广东惠州。一说壮族。太平天国初期极其著名的军事将领。参加金田起义时年已五十余岁。初封御林侍卫,以骁勇被誉为“飞将军”,所部亦为敌所惧,被称为“虎头军”。建都天京后,擢殿左九指挥。5月,参加西征,围攻江西南昌。7月,升殿左一检点。寻领军占丰城、瑞州、饶州、乐平、景德镇和皖南东流、建德等地。10月,同胡以晃等经略皖北,克集贤关,随夺桐城、舒城,封秋官又正丞相。次年1月,占庐州,歼灭安徽巡抚江忠源部。2月,与石祥祯等在黄州、堵城间大破湖广总督吴文钅容 部。进而克复汉口、汉阳,包围武昌。旋率部攻鄂北,取孝感、云梦、德安府、随州、安陆府、宜昌等地,转入湖南,占澧州、常德。因前锋在湘潭失利,退守岳州。7月,连战不胜,撤至城陵矶。8月9日,以小队接仗,大队伏击,斩总兵陈辉龙、湘军水师总统褚汝航等。11日,带将士三千乘胜舍舟登陆,拟扼险扎营,与湘军署湖南提督塔齐布遭遇,英勇战死。后追封天朝九门御林沁天义,又赠烈王。

吉能胜 参加拜上帝会,后被捕,似乎牺牲于平南狱中。后被追封为天朝九门御林开朝王宗殉天义,又追封为宗王。

林凤祥(1825──1855)亦作凤翔。广西桂平人,原籍广东揭阳,一作广西武缘,亦作广西贵县。一说壮族。太平天国初其极其杰出的军事将领,太平军北伐军统帅之一。1851年秋,在广西永安参加太平军,随军北上。在湖南道州授御林侍卫,累升殿左一指挥。1853年1月,于湖北汉阳任殿左一检点,旋率军首登武昌城,封天官副丞相。3月攻南京时,先破仪凤门而进。随即与李开芳等攻克扬州,截断清军的南北漕运。5月,奉命北伐,同李开芳率军从扬州出发,至浦口与吉文元部、朱锡锟部会集。先后入安徽,取滁州、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亳州。6月中旬,在河南商丘宋家集大败河南巡抚陆应彀部,占归德,进围开封不克,乃驻朱仙镇,派人带密奏(即《林凤祥、李开芳、吉文远、朱锡锟北伐回禀》)回天京,报告入豫后战况。旋于汜水、巩县觅得船只,渡过黄河。7月,围怀庆,同敌激战。9月,撤围西进,自济源入山西,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等地。复折回河南,从涉县、武安进直隶,夺临洺关,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万余人,乘胜占沙河。继下任县、隆平、柏乡、赵州、栾城、藁城、晋州、深州,至张登镇,清庭大震。因功封靖胡侯。又东取献县、交河、沧州,10月底,达杨柳青,攻天津遇阻,屯军静海,和李开芳驻守独流镇相呼应。次年2月,因粮弹、寒衣不继,援军未达,经大城、来城、献县南撤。3月,占阜城。5月,退至东光连镇。遣李开芳率马队南下接应援军,并在连镇树木城,掘深壕坚守。1855年3月7日,连镇失陷,身受重伤,与部下大将汪一中、江玉道、萧在仁、李开兰、吉金祥、黄益峰、陈亚末、欧振彩等被俘。15日,在北京西市被清政府残酷杀害,临刑之际“刀所及处,眼光犹直视之,终未尝出一声”。1863年,追封为殿前夏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求王协千岁。

李开芳(约1826──1855)广西武缘人。因避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讳,改名李来芳。一说壮族。太平天国初期极其杰出的军事将领,太平军北伐军统帅之一。金田起义后,历任监军、总制等职。曾领右一军从萧朝贵连下湖南贵阳州、嘉禾、攸县等处。1852年10月于长沙擢金一正将军。12月,在岳州升殿右二指挥,率部攻湖北汉阳。寻擢殿右二检点。次年1月中旬,克武昌,封地官正丞相。后沿江东下,3月,首抵南京,攻聚宝门,占领该城。旋与林凤祥等取扬州,截断清朝的南北漕运。5月,奉命北伐,同林凤祥率军自扬州出发,至浦口与吉文元部、朱锡锟部会集。先后北上,进安徽,克滁州、临淮关、凤阳、怀远、蒙城、亳州。6月中旬,在河南商丘宋家集大败河南巡抚陆应彀部,占归德,攻开封未下,西进朱仙镇,同林等派人带密奏(即《林凤祥、李开芳、吉文远、朱锡锟北伐回禀》)返天京,报告入豫战况。旋于汜水、巩县觅得船只,渡过黄河。7月,围怀庆,与敌激战。9月,撤围,由济源进山西,克垣曲、绛县、曲沃、平阳等地。复折回河南,从涉县、武安入直隶,夺临洺关,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所部万余人,乘胜占沙河,继下任县、隆平、柏乡、赵州、栾城、藁城、晋州、深州,至张登镇,清廷大震。因功封定胡侯。又东取献县、交河、沧州,10月底,达杨柳青,攻天津遇阻,屯军独流镇,和林凤祥驻守静海相呼应。次年2月,因粮弹、寒衣不继,援军未达,经大城、束城、献县南撤。3月,占阜城。5月,退至东光连镇。谋接援军,率马队二千冲出,进抵山东高唐,据地坚守。1855年3月17日,闻连镇陷,连夜突围,撤至茌平冯官屯,为敌追及,据屯守御。5月31日,被俘,随即送北京,口供中建议清朝停杀太平军中的广西人,以瓦解太平军骨干。6月11日与大将八人被清政府凌迟处死,部下猛将黄懿瑞在临刑时还踢死踢伤刽子手各两人。1863年,追封为殿前春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请王合千岁。

吉文远(约1825──1854)广西桂平人。瑶族。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大将,太平军北伐军统帅之一。参加太平军。1851年6月,在广西象州新寨封御林侍卫。次年12月,克湖北汉阳,升伸后副侍卫。1853年1月,占武昌,升土官副将军。3月,攻南京,升殿右六指挥,破城时领众先登。4月,加封春官副丞相,率部攻六合及沿江一带。寻奉命与林凤祥、李开芳等率军北伐。他自浦口出发,占安徽凤阳。6月10日,抵亳州,林、李所部大军亦至,遂合为一军。旋北上河南,占归德,攻开封未下,西进朱仙镇,同林、李等派人带密奏(即《林凤祥、李开芳、吉文远、朱锡锟北伐回禀》)返天京,报告入豫战况。并在汜水、巩县间觅得船只渡过黄河。7月,进围怀庆,后自济源入山西,复折回河南,旋入直隶,夺临洺 关,击溃直隶总督讷尔经额部,乘胜北进至张登镇,清廷大震。10月底,达杨柳青,攻天津遇阻,驻守静海及所属独流镇。次年2月,经大城、束城、献县南撤。3月9日,占阜城。23日,英勇战死。1863年,追封为殿前秋季电察天军顶天扶朝纲详王洽千岁。

朱锡锟(约1814──约1853)广西郁林人。太平天国初期著名大将,太平军北伐军统帅之一。1851年1月参加金田起义,授右军长。8月,在桂平茶地升戊一监军,率中一军。次年10月,于湖南长沙擢土一总制。12月,克湖北汉阳,为土官副将军。1853年1月,占武昌,授殿左三指挥。3月,围攻南京大东门,克城后升殿左三检点。5月,奉命北伐,至浦口,接应林凤祥、李开芳、吉文远等部,即往六合,为敌所阻,营中火药爆炸,全军崩溃,他至安徽滁州,得林、李、吉等部接其北上。后擢秋官正丞相。入河南,占归德,攻开封未下,西进朱仙镇,同林、李、吉等派人带密奏(即《林凤祥、李开芳、吉文远、朱锡锟北伐回禀》)返天京,报告入豫战况。又在汜水、巩县间觅得船只,渡过黄河。7月,围怀庆,后入山西,10月,封剿胡侯。后不详。1863年,追封为抚王。

黄益芸(约1814──约1854)原名黄益云,因避太平天国南王冯云山讳改名。广西人。参加金田起义后,为杨秀清属下壮士,能以草药治急病。1852年3月,封前一军拯危急(医务官)、职同监军。旋升木正木一甲一监军。12月,至湖南岳州,擢土二总制,领中二军攻汉阳,战败降为伍卒。次年3月围江苏南京时,复升金一总制,领右一军攻汉西门。旋迁殿右十六指挥,奉命与朱锡锟率部北伐,至浦口,接应林凤祥、李开芳、吉文远等部,即往六合,为敌所阻,营中火药爆炸,全军崩溃,他回天京。后升秋官副丞相,封灭胡侯。1854年3月,率部支援北伐,至苏北丰县与陈仕保等所部北伐援军会合,入山东,取金乡、郓城、莘县等地。4月12日,占临清,旋南退冠县,溃败,同曾立昌等领余部南走莘县、阳谷、郓城。5月2日,在巨野田甫集被俘,后死难(一说在六合火药爆炸时即已牺牲)。1863年,追封为曾王。

曾立昌(?──1854)广西浔州人。太平天国初期大将。参加太平军后,因避韦昌辉讳改名曾立沧。1853年,为指挥,又升检点。5月,太平军出师北伐,与陈仕保镇守江苏扬州。后凭城扼运河抗击清军围攻,12月,以粮尽在援军帮助下,率军民安全撤出,归瓜州,叙功擢夏官又副丞相。次年,所部北伐援军自瓜州经皖北至河南永城,转向砀山丰工渡过黄河,抵山东金乡,与陈仕保、许宗扬等部会合,北上克巨野、郓城、阳谷、莘县、冠县、临清。旋南撤至李官庄,再退清水镇,袭败清兵。他拟乘胜追杀,北进同北伐军会合,因陈仕保、许宗扬等反对,未成。又退冠县,大败(一说于此愤而自尽),继率余部南走莘县、阳谷、郓城、巨野。5月5日,至丰县黄河边,指挥将士渡河,亲自断后,力竭,跃马入河死难。1863年,追封为经王。

袁振发 太平天国死难功臣之一。追封为腾王。具体事迹不详。

罗道南 太平天国死难功臣之一。追封为进王。具体事迹不详。

冯遇隆 太平天国死难功臣之一。追封为珽王。具体事迹不详。

范运德 太平天国死难功臣之一。追封为齐王。具体事迹不详。

曹天秀 太平天国死难功臣之一。追封为元王。具体事迹不详。

张乐行(1811──1863)一作张洛行。安徽亳州雉河集张老家人。出身地主家庭。早年包送私盐,收纳亡命。1852年,与龚得树等结捻,聚众万余人,攻占河南永城,劫牢释囚,开仓济贫,从者愈众。11月与冯金标、张凤山等捻首十八人在雉河集歃血为盟,被推为盟主,号称“十八铺聚义”,成为初期捻军最高首领。次年,林凤祥、李开芳率领太平军北伐经过淮北时,起而响应。清庭派袁甲三、周天爵等赴皖攻捻,他接受周天爵招抚,后以薪响无着,被遣散归籍,遂不受节制。1854年,与龚得树、苏天福等再次起义,控制了淮北地区的广大乡村和城镇。1855年,各路捻军齐集雉河集,举行会议,被推为首领,称“大汉盟主”,建立五旗军制,他兼领黄旗,各路捻军俱听调遣,又制定《行军条例》,使捻军有了统一的组织和领导。次年雉河集失守,率部南下,活动于正阳关、三河尖等地。1857年,与太平军李秀成、陈玉成部会师于霍丘城外,接受太平天国领导,被封为“征北主将”全军蓄发、易帜。次年2月在六安杀反对同太平天国联合作战的蓝旗将领刘永敬和刘天台,引起分裂。5月,六安失守,旋北上占怀远,临淮和凤阳府县两城,与庐州地区太平军结成犄角,互相应援。1860年,指挥张宗禹等率主力三万余人,出征苏北敌后,占清江浦,以功被太平天国晋封为沃王。次年安庆失守,乃率部北归雉河集。1863年,以二十万大军与僧格林沁部清军决战,大败,率残部退至宿州,在西阳集被叛徒李勤邦(李家英)出卖,就义于亳州义门集附近的周家营,临刑时他大骂叛徒,不许儿子喊痛,从容就义。

张宗禹(?──1868)后期捻军著名首领。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张大庄人,别号“小阎王”。太平天国封为梁王。初为黄旗青年将领,所部纪律严整,作战勇猛。1860年,与任化邦各率一军离开淮北,到达河南西部,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部结成犄角。1864年太平天国败灭后,与赖文光、任化邦等部合并,推赖文光为首领,改变作战方法,以骑兵为主力,流动作战。1865年,山东菏泽高楼寨战役中,一举歼灭僧格林沁马队,取得大胜。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二,他率领西捻军,以六万之众,于1867年在西安灞桥十里坡,歼灭陕西巡抚刘蓉部湘军,杀其将萧德扬、杨得胜等。后率西捻军到陕北,攻占绥德、安塞、延川等县城。年底,接东捻军被围急讯,立即从陕西宜川踏黄河冰桥入山西,企图深入“京几”之地,吸引清军全部力量,以解东捻军之围。1868年初,军锋直达京郊芦沟桥。各路清军北上“勤王”,他率军南下,于4月间从山东东昌李海务渡口,抢渡运河,进入直隶、山东边区,继被李鸿章和左宗棠部清军围困于北有减河,西有运河,东临大海,南有黄河的地区里,突围不得出。8月16日在山东茌平南镇,所部被清军消灭,他投水不知所终。

任化邦(?──1867)即任柱。安徽蒙城坛城集小任庄人。太平天国封为鲁王。幼年父母双亡,出身贫苦。1851年,在家乡与叔父任乾结捻聚义。1857年,随张乐行部捻军渡淮河南征,为蓝旗将领。1859年,家乡被清军傅振邦部洗劫,任乾战死,蓝旗部众多归他指挥,从此独当一面,实力强大。1863年初期捻军战争失败后,与张宗禹各率所部,在湖北、河南、陕西边区活动。苗沛霖团练败灭后,他乘机捕杀其侄苗天庆而并其众,声势愈大。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与张宗禹等共推遵王赖文光为首领。1866年捻军分军时,与赖文光合统东捻军。次年湖北安陆府尹隆河战役中,指挥东捻军击溃淮军刘铭传部。此后东捻军分合不定,分则为南北两队,南队赖文光为首,北队以他为首。6月,东捻军进入山东,被李鸿章以长墙工事围困于北有黄河,南有六塘河,西有运河,东有胶莱河的地区里,突围不得出。11月19日东捻军与清军在江苏赣榆大战时,被叛徒刺杀。

牛宏升(?──1867)即牛洛红。安徽亳州雉河集附近曹市集人。捻军起义初,曾率捻军与苗沛霖团练作战。1863年初期捻军起义失败后,和任化邦、张宗禹、李蕴泰等率部出走鄂豫皖边区,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赖文光等部联合作战,成为后期捻军劲旅。1864年后,以军功被太平天国封为荆王。1866年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为二,他留在东捻军中,与赖文光等转战于华中各省。敌人曾拘捕其母,下颖州狱中,使人招降,他坚决拒绝。1867年11月,在山东日照境内与清军大战时阵亡。

李蕴泰(?──1868)即李允。安徽宿州西阳集人。捻军起义时为蓝旗首领。1857年,随张乐行率捻军出征淮南,次年为临淮守将。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后,率部和张宗禹联合作战,封魏王。1866年捻军分军时,留东捻军中,助遵王赖文光流动作战。1868年东捻军覆灭于扬州,率数百人“曳布为桥”,抢渡运河西岸,由来安、天长,经盱眙而达五河,降于太平军叛徒李昭寿,旋被安徽巡抚英翰捕杀。

张禹爵(?──1868)本名张五孩。安徽亳州雉河集人。张乐行侄。乐行殉难后,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1866年秋,捻军在河南许州分军时,他是西捻军中仅次于张宗禹的将领。张宗禹善谋,他以善战著称。1867年,西捻军从陕西宜川壶口渡黄河,乘夜踏冰桥而过,他领队首先抢渡黄河,焚对岸敌垒,进入山西。1868年3月,在冀中饶阳战死。一说是年6月,西捻军在直隶、山东战场上转战于马颊河和徒骇河之间时,为流弹所伤。不治而死。

徐昌先 捻军将领。封列王。在氵弥 河之战中阵亡。

洪大全(1823──1852)原名焦亮。湖南兴宁人。早年以屡次应试未入学,愤而为僧。不久还俗,再试未中。参加天地会,创立招军堂。1851年,太平军起义后,赴广西,在镇安山区自开天地会山堂,称天德王。旋至永安加入太平军,因形势危急,曾于夜间潜逃,被追回囚禁。1852年4月7日,在太平军从永安突围中为清军所俘。寻被解往北京。6月,凌迟处死。洪秀全曾追封为愍王。关于他的传说很多,争论亦大。

蓝大顺(?──1864)即蓝朝柱。云南昭通牛皮寨人。1859年与其弟蓝二顺及李短鞑在家乡结盟起义。进入四川后,占领自贡盐场及附近州县,声势始盛,人数曾达三十余万,活动地区达五十余州县。在四川总督骆秉章部湘军进攻下,李短鞑、蓝二顺先后在四川牺牲。他率余部于1862年北上入陕南,占领洋县,1863年与西北太平军陈得才部联合抗清,被太平天国封为文王,连克汉中、城固等地。11月,率军取幸攵皿屋,以窥西安。1864年4月,幸攵皿屋失守,率军退往陕南,被汉阴地主民团杀害。

苗沛霖(?──1863)安徽凤台人。字雨三。原为塾师。1856年,在家乡筑寨积粟,举办团练,与捻军作战,势力渐盛。他截留两淮地区的粮款税收和厘卡,控制凤台周围数十州县,实行割据,人数扩充至三十余万。次年投靠清将胜保。1858年随袁甲三在宿州等地攻捻,官至道员。1860年,企图利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机,将翁同书、傅振邦、袁甲三等部清军赶出安徽,于次年举兵抗清,太平天国封他为奏王。1862年,胜保重来淮北攻捻,他再度降清,诱执英王陈玉成献胜保。胜保死后,又举兵叛清。1863年,在安徽蒙城被清军僧格林沁部击败后,为部下所杀。

附1:王爵号可考,姓名不可考者

服王、事王、恭王、学王(胡海隆?)、欣王、赓王、歌王、讴王、捧王、喜王、如王、是王、云王、展王、岐王、邑王、刘王、朱王、桂王、勋王、裕王(刘、周)、李王、毛王、湘王(黄子澄?)、麟王(朱)、幼孝王

附2:姓名可考,王爵号不可考者 李洪藻、李遇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3944.html

更多阅读

台湾首富王永庆 台湾首富王永庆欲牵手吉利重振台朔汽车

也许只有王永庆一个人知道台朔汽车的前途究竟会怎样,但所有人都看得出这家创办6年之久的公司日子并不好过。近日,以台塑集团董事长身份兼任台朔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台塑集团子公司,简称台朔汽车)董事长王永庆向公众坦言:经过六年的苦心经

天下三二代九天武器 九二代的光荣与梦想

赢周刊VS王志纲   光阴倒流回1992年,在珠江流域这块广袤的土地上,水草丰茂,万物生机盎然。   一位名叫邓小平的慈祥老人,用他手中的笔在中国版图上的这块土地划了一个圈,从那一时刻开始,这块土地和这块土地上的人们的命运从此发生

长富乳业重组:谁是幕后主导者

记者 王志灵 深圳报道      与伊利联姻不到半年,福建长富乳业传出重组的消息。      3月8日,福建本地媒体爆出,长富正在进行管理层整体变更,并决心剥离34个牧场。“长富此次重组是在南平市政府建议下,几大股东商量的结果。”长

广东顺德德胜学校 闲谈广东文化与顺德企业

 读王志纲《第三种生存》有感                    近日,偶然看见王志纲先生《第三种生存》,觉得作者的分析总结以及独特的观点对于顺德企业的发展问题可以引发一些思考。众所周之,王先生在90年代对珠三角企业研究

王志文想说爱你不容易 特价机,想说爱你不容易

五一节将至,各大商场的家电类海报又开始不断的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而且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有时直接是同时出现在同一媒体的不同版面上。半版甚至整版的篇幅,具有挑逗性的广告语,诱人的产品价格—特价机,使我们再一次感觉到:家电价格战,五一节

声明:《太平天国诸王志 太平天国诸王》为网友凤凰情殇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