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历届新闻联播主持人 央视王毓敏

搜狐首页

-

新闻

-

体育

-

S

-

娱乐

-

V

-

财经

-

IT

-

汽车

-

房产

-

女人

-

视频

-

播客

-

微博

-

邮件

-

博客

-

BBS

-

我说两句

-

搜狗

“陪伴”的力量 历数《新闻联播》主播





昨日,“资深央视《新闻联播》主播李瑞英、张宏民将退居幕后”的消息传出,有表示震惊的、有表示遗憾的、有表示岁月催人老的…

这也标志着,拥有全球最多受众的《新闻联播》节目,正式进入了“70后挑大梁”的时代,同时显示出这样一档政治意味浓厚的新闻节目,在受众心理、平民感受等方面的诸多转变…

这些年来,《新闻联播》的每一次大小变化都会引发强烈关注。此次退居幕后的两位主播,在央视平台工作30年,参与了诸多重大事件的播音解说,可以说这种陪伴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消息一出立即引发了集体“怀旧风潮”。

搜狐传媒在此盘点了历届《新闻联播》主播……[详细]

[>>>>>《新闻联播》主播选拔标准]

[>>>>>第一代主持人代表:赵忠祥、邢质斌]

[>>>>>第二代主持人代表:李瑞英、罗京]

[>>>>>第三代主持人代表:海霞、康辉]

[>>>>>第四代主持人代表:郎永淳 欧阳夏丹]

[>>>>>《新闻联播》走过近40年 幕后点滴]

细数《新闻联播》主持人特质

从1978年《新闻联播》开播以来,共经历了四代播音员,从40后的赵忠祥、李娟、邢质斌等人到70后的海霞、康辉、郎永淳等人。

总结这四代人的特点,头脑清醒,科班出身,声音和形象端庄易辨识……

头脑清醒:

《新闻联播》从建立以来,基本上播报的都是国家级的政令或者重大决策,上级或者编辑已经定下来的稿子必须要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播报——一篇几千字的大稿,之前可能一眼都没看过,还必须保持每分钟至少220字的速度;直播时,“飘满气球”的稿子(记者或编辑修改的痕迹),绝对不能打磕巴。这些,绝不是有识字念稿基本功就可以做到的,播音员必须要有极端清醒的脑子。

科班出身和不断的专业训练:

除了赵忠祥、邢质斌等第一代播音员,《新闻联播》的播音员,全部是从中国传媒大学的播音专业本科毕业。

但即使是科班出身,要坐上《新闻联播》的主播台,也没有那么容易,海霞和康辉1992年从广播学院毕业直接分配进入央视新闻中心担任播音员,到2007年底才坐上《新闻联播》播音台;郭志坚1996年毕业之后在北京电视台播了两年的《北京新闻》,之后进入央视;资历最浅的是李梓萌,她2000年大学毕业进入央视,一毕业就加盟新开播的《国际时讯》,只播了七年新闻,可能此前在《国际时讯》表现足够出色,个性突出,才会如此“破格”入选。

形象和声音:眼睛一定要有神

说到形象,《新闻联播》播音员并不要求貌若天仙,“太漂亮反而会影响观众接受新闻”,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张颂教授说,只要求端庄大方,在电视上上相就行。但这个上相有一个指标,那就是,眼睛一定要有神。



李瑞英[详细]

盘点第一代主播 关键词:庄重

1978年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名称正式启用,第一代播音员是李娟、赵忠祥(上图)、邢质斌、刘佳。

盘点历届新闻联播主持人 央视王毓敏


赵忠祥1959年进入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北京电视台,担任播音员,是中国第二位电视播音员、第一位男播音员。曾担任《新闻联播》节目的播音员。

1979年底,《新闻联播》首次出现播音员图像,而在此前近两年的时间里,观众只能听到播音员的声音,看到的只有新闻背景画面。赵忠祥回忆,第一次出现播音员图像时屏幕中只有他一个人,而此后不久就出现了一男一女两人播报新闻的画面,而这一形式也沿用至今。

作为首位播音员,赵忠祥在接受采访时说:“早期的《新闻联播》播音员不出图像,以影片画外音播报,最早是直播,后来是录音播出。第一次在《新闻联播》里出现播音员的图像,应该是1978年年底,1979年元旦播出的节目。当时的设备和技术手段还不先进,甚至没有电子屏幕。《新闻联播》自诞生以来,播报模式没有变化,只是逐年来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准确及时。”

赵忠祥还说:“播报新闻的历程,使我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模式和生活习惯,看任何问题都会从新闻工作者的角度出发,为我后来所有节目的圆满播出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李娟,北京广播学院的第一批播音专业学员,1961年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73年被选调入中央电视台。

作为《新闻联播》第一代播音员,在80年代主持《新闻联播》期间曾多次采访来华的外国首脑。1993年,李娟在美国出席第20届“艺术传播国际会议”期间,曾被知名度很高的华裔女主持人宗毓华邀请访问了CBS电视台,受到了国际同行的欢迎。



邢质斌,于1974年进入中央电视台(当时称“北京电视台”),后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

微烫的发梢、黑色的老款西服、打褶的垂帘背景,以灰、黑为主的色调。这就是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邢质斌的电视形象,却不见身边的搭档。1981年7月,邢质斌首次与赵忠祥以男女主播、相互搭档的形式正式出镜《新闻联播》。

盘点第二代主播 关键词:辨识度高

这几位主持人,每个人的声音都极具特点,有非常高的辨识度,罗京更是被誉为“国嗓”。这几位主播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他们几乎很少在《新闻联播》以外亮相。



1983年卢静、罗京、张宏民、李瑞英等进入《新闻联播》。上图为卢静和罗京搭档主持。



1989年,计渝与张政、杨柳一同被推荐到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实习,由于表现优秀,他们三人顺理成章地留在了中央电视台,留在了《新闻联播》组。同年,李修平来到中央电视台,至今仍在主持《新闻联播》节目(上图为李修平和杨柳搭档主持)。杨柳于1997年调入中央电视台文艺节目中心国际部环球组工作,担任《环球》节目主持人及编导。现为《子午书简》、《电视诗歌散文》、《十视之窗》等节目主持人。张政于2008年10月挂职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席助理。2012年任中共铜仁市委委员、常委、副书记(正厅级)。计渝播了一年半的《新闻联播》后调到《经济半小时》。现在是《中国财经报道》主播。



罗京,1979年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1983年到中央电视台工作,担任《新闻联播》播音员,播音平和、稳重、权威。2008年8月31日,罗京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音;9月,罗京被确诊患有淋巴瘤,并暂停工作入院接受治疗,2009年6月5日,罗京病情恶化,致心脏衰竭医治无效逝世,终年48岁。



张宏民,1982年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系,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其声音纯厚,外形端正,主持风格亲切近人,1983年开始主持《新闻联播》。1991年主持春节联欢晚会,2009年获得全国播音员主持人“金话筒奖”。2010年度十佳甲级主持人之一,来自新闻中心的白岩松和张宏民以全票当选,名列年度央视双“十佳”前两名。

李瑞英1987年7月20日,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的李瑞英第一次以CCTV新闻播音员的身份出现在千家万户的荧屏。

1996年1月1日,《新闻联播》首次实现直播时,各级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决定由李瑞英和罗京首先直播两周,作为试验和后继者的样板。

1997年,李瑞英和罗京连续工作30多个小时,对小平同志的逝世及隆重的悼念活动做直播,表情、语音把握得当,无一差错,受到中央领导的点名表扬。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她担任前方报道记者;在设备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她的现场应变能力令人钦佩。

2008年,在金融峰会期间,李瑞英积极参与前期报道,采访了欧盟财长以及一些国家元首,为《新闻联播》主播走出演播室进行了有益尝试。

2009年,李瑞英通过中央电视台向全世界现场解说了国庆60周年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贺红梅,1995—1997年间曾任《新闻联播》主播。现主持央视综合频道和新闻频道并机播出的午间节目《新闻三十分》,并担任《新闻联播》节目的配音工作。

盘点第三代主播 关键词:有活力

《新闻联播》2007年注入的新鲜血液,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他们让《新闻联播》变得相对有活力。





2006年李梓萌、康辉加入《新闻联播》主持至今。





2007年海霞、郭志坚加入《新闻联播》主持至今。

盘点第四代主播 关键词:语速更快 年轻亲切

2011年,《新闻联播》再次注入的新鲜血液,新主播年轻亲切,语速更快,有观众统计,新主播在播报新闻时语速明显增快,一分钟达到了310字左右,比以往每分钟280字更快了。据悉,上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新闻联播》播音的速度是每分钟160到180字,到了1980年代变成了每分钟220到240字,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



2011年  欧阳夏丹、郎永淳(上图)成为《新闻联播》第四代主播。

2011年,除了新主播亮相以外,《新闻联播》在形式上也进行了“微调”:将“简讯”改为“联播快讯”;将委员部长一级的新闻调至国际主要新闻之后。此外节目中间还破例让首次亮相的主持人发表了一段短评。

新闻联播大记事

▲1978年1月1日,《新闻联播》开播。

▲1980年11月开始,《新闻联播》陆续播出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审判林彪、江青两个反党集团的报道,带来《新闻联播》初期发展史上首轮收视高潮。

▲1981年4月13日至21日,全国电视新闻工作座谈会在青岛举行,会议做出两项重大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都是中央电视台的集体记者,有责任、有义务向中央电视台供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视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节目。

▲1981年10月1日,中央电视台开始播报天气预报节目。

▲1982年9月1日开始,将重大新闻的发布时间由原来的20点提前到《新闻联播》节目发布,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新闻发布机构。

▲1983年10月18日,《新闻联播》第一个驻外记者站———香港记者站建立,蒙古族记者包拉白成为第一位驻站记者。

▲1984年6月,《新闻联播》首次播发台湾新闻,此条新闻通过厦门电视台收录。

▲1986年1月29日,“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作为《新闻联播》头条播出,引发世界舆论关注。

▲1986年3月18日开始试收欧广联新闻。

▲1987年3月1日开始收录美国CNN新闻。

▲1987年7月1日,《新闻联播》播音员由一人主持改为两人主持,节目结束时,打出编播制作人员名单。

▲1988年3月15日,《新闻联播》在新址彩电中心播出。

▲1988年12月1日,中央台新闻中心正式成立,确定了采、编、播“一条龙”的管理体制,通过体制创新来推动《新闻联播》的发展。

▲1989年9月11日至11月7日,《新闻联播》播出系列报道《弹指一挥间》,以180条新闻的报道规模,反映了新中国成立40年来的辉煌成就。

▲1991年9月1日,《新闻联播》通过国际卫星频道,走向世界。

▲1991年12月19日,《新闻联播》主持人开始使用新闻提读器,大大增强了主持人和观众的交流感。

▲1992年12月19日,中央电视台在美国建立记者站。

▲1994年7月21日,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联播》中直播了亚太一号卫星发射的情况,首次在同步报道中实现了同步编排播出。

▲1996年元旦,《新闻联播》实现以直播方式播出,带来时效革命。

▲1997年至2001年,中央电视台全程报道了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入世、三峡工程等事件,《新闻联播》成为记录这些重大历史事件的精华版和浓缩版。

▲2004年“两会”报道开始,《新闻联播》首次不延长时间,好评如潮

▲2012年推介会上,央视宣布2012年《新闻联播》将以迁入新台址为契机,在节目片头、演播室等主要包装形态上作出调整,而且节目形态与语态也将发生显著变化。各种新的报道形式将会引入到节目当中来,时效性、重大性、权威性、贴近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2013年节目资源推介会上,央视正式宣布将加大民生和国际新闻的报道量。



搜狐传媒 策划/出品

Copyright ? 2014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3622.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新闻联播》要改版 转载新闻侵权吗

(2012-04-17 19:41:41)原文地址:《新闻联播》要改版作者:端子2011近日,一位学者的透露让这档全球观众最多的新闻节目,瞬间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尽管还没有得到中国央视的正式宣布,但并不妨碍大家的热情----过去的整整30年,晚7点钟的《

新闻联播改版 新闻联播尴尬七秒

晚上7点准时响起的《新闻联播》开播声,是很多家庭再熟悉不过的音乐,那段片头曲一响起,对很多家庭来说,就是饭点到了。但到明年一月,这段播了23年的片头曲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在前日举行的央视2012年节目资源推介会透露,央视正在进行一系

声明:《盘点历届新闻联播主持人 央视王毓敏》为网友濄徃謾謾說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