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师:中南大学-杨雨教授
纳兰心事有谁知——我是人间惆怅客(一)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清.纳兰性德.《浣溪沙》
纳兰性德的四大魅力:
1、相门翩翩公子
2、江湖落落狂生
3、清初第一才士
4、千古伤心词人
纳兰性德的一生是在“在朝在野”的“仕”和“隐”矛盾之中度过的,他出身豪门,却心向江湖,他的著名词作《金缕曲》中有云:“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指的就是自己生于繁华的北京城,作为满族正黄旗,他的家世有如南京乌衣巷的东晋大家聚会之所。
注:乌衣巷指唐.刘禹锡.《乌衣巷》中所描绘的地方。
在满族三大部落中:海西女真、建州女真、野人女真。
纳兰性德为海西女真的后裔与康熙皇帝(建州女真的后裔)是表兄弟关系,早先海西女真的孟古格格下嫁于建州女真的首领努尔哈赤并生下皇太极,也就是康熙皇帝的祖父。康熙皇帝与纳兰性德同年出生大之八个月,所以自小与之交好并在成年时封他为贴身侍卫。
纳兰词的特点:真情、自然、追忆、伤心
他的伤心源自于三段不幸的感情经历。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性德十几岁时邂逅自己的初恋,终因世人的不理解而失败告终。后来他娶了发妻卢氏经营了三年的婚姻,卢氏因生子难产落下症结不久病逝。痛苦的八年中纳兰性德又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他对之十分照顾,相处下来却发现爱情是不可替代的。
随着久日对爱妻的痛苦思念纳兰性德在31岁那一年因病而终,更令人震撼的是5月30日他去世的当天,正是发妻卢氏的八周年忌。一代词人终像一颗苍穹中的流星就此陨落,而纳兰性德的故居(现宋庆龄故居)里还开有他亲手种下的明开夜合花,现在的恩波亭就是在原渌水亭(他与朋友聚会之所)的基址上建造的。
纳兰心事有谁知——多情自古原多病(二)
“多情自古原多病”——清.纳兰性德.《虞美人》
纳兰性德惆怅的主观原因:
1、从小多病的体质
2、多情善感的天性
自伤情多的相门公子雄心勃勃,不想依仗家世升官进爵,而是凭借自己的才华成就最大的两个梦想:
1、做一个风流倜傥的文人雅士
2、做一番治国平天下的大事业
纳兰性德怀揣梦想给自己的词集取名《侧帽词》,他送给好友顾贞观的词作《金缕曲.题顾梁汾侧帽投壶图》就是他的成名作。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意思就是说我本江湖狂生,偏偏投生相门公子,无奈之。
注:侧帽译为带歪了的帽子;顾贞观字梁汾
年少时的纳兰已具备了成功的三大要素:发展平台、出众才华、信心和雄心。但是其后来经历的两件大事给他带来了重大的打击,使其身心一度走入人生低谷。
两大打击:初恋失败、名落孙山
“人生若只如初见”——清.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纳兰“初见”的这个女子有两种表述,一为纳兰的表妹,后选秀入宫做了皇上的妃子,二为纳兰府上的丫鬟,后因门第之差出家为尼。总之,纳兰所心仪之人终未能成为他的伴侣。痛苦的相门公子随后转战考场通过会试、殿试考取功名,而就在殿试前夕却身患寒疾不能受风,因此只好放弃并错过了殿试的机会。
纳兰心事有谁知——一生一代一双人(三)
公元1674年(康熙十三年),20岁的纳兰性德迎娶了发妻卢氏,这是他一生中感到最幸运也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清.纳兰性德.《画堂春》
“蓝桥易乞”指的是裴航蓝桥捣药娶云英的故事;“碧海难奔”指的是嫦娥服仙丹飞身奔月的故事;“若容相仿饮牛津”指的是牛郎织女相恋天河配的故事。纳兰把他和卢氏的婚姻比作神仙眷侣的天仙配,在相识、相知、相伴的日子里他过得很幸福,可是在经历过一段失败的感情后,卢氏能够真正走进纳兰的心里吗?
卢氏的父亲为两广总督卢兴祖,她与纳兰的婚姻可谓是门当户对,而仅凭美貌和宽容大度又怎能打动纳兰公子呢?卢氏令纳兰倾心的两大魅力在于:才华横溢、温柔体贴。
卢氏对纳兰的事业提供了莫大的支持:
1、激发了纳兰的创作动力
2、对纳兰学术研究的帮助
在日久相处之中纳兰深深地爱上了这个温柔体贴的才女,他将卢氏比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二人的感情生活更是“赌书消得泼茶香”。他将妻子作为原型创作了大量美好的诗词,并借用《艳歌》中的七言绝句表述着二人的相见恨晚。
除此之外,二人婚后的几年正是纳兰整理《通志堂经解》(共1800卷)的关键时期,卢氏没有抱怨他的早出晚归,而是细心体贴她所爱的人也同样爱她的人。
纳兰心事有谁知——当时只道是寻常(四)
纳兰拥有的美好婚姻没能一直延续下去,因为一年之前刚刚生下儿子海亮,短短的三年时间卢氏因难产落下症结不久病逝,这个重大打击一直在纳兰的心里无法抹去直至他生命的终结。
在纳兰给妻子的悼亡词中最凄凉彻骨的一首就是《浣溪沙》。
当 赌被 沉 萧 谁
时 书酒 思 萧 念
只 消 莫 往 黄 西
道 得 惊 事 叶 风
是 泼 春 立 闭 独
寻 茶 睡 残 书 自
常 香 重 阳 窗 凉
《浣溪沙》使用的对比手法:今昔对比、动静对比、哀乐对比。
今昔对比:“萧萧黄叶闭书窗”指现在的情境,形容秋天的凄凉;
“被酒莫惊春睡重”指回忆的情境,形容春天的温暖;
动静对比:“沉思往事立残阳”指现在的情境,描写伫立不动的纳兰;
“赌书消得泼茶香”指回忆的情境,描写夫妻欢愉的画面;
哀乐对比:“谁念西风独自凉”指现在的情境,表现悲凉凄婉的心境;
“赌书消得泼茶香”指回忆的情境,表现活泼欢快的心境。
注:书窗译为刻着镂空花纹的窗子;被酒译为喝醉酒。
妻子卢氏病世后停灵在双林禅院(今紫竹院),时间长达一年之久,远超过了亲王等级的停灵时间,纳兰好友顾贞观曾这样评价他对妻子的感情“纳兰词一种凄婉处,令人不能卒读”。
而纳兰这种凄婉的感情亦表现在《蝶恋花》中,他想如果能够换回妻子的生命,要我付出什么代价都可以,魏晋的荀粲“不辞冰雪为卿热”,纳兰为了卢氏也可以这么做。意思就是说荀粲与妻子曹氏感情深厚,为救高烧不退的妻子,他可以脱光衣服站在院中,用冰雪冻过的身体去化解妻子的病体。最终他没有看到希望的结果,不久荀粲相继病逝,时年29岁。
“知己一人谁是,已矣。赢得误他生。”——清.纳兰性德.《荷叶杯》
纳兰写这些悼亡词只是一种寄托,他后来寄于佛堂中每日抄写经文,希望等待自己的来世能再与卢氏相知相伴,世人分析也称其情深不寿。
纳兰心事有谁知——不是人间富贵花(五)
纳兰性德在经历了情感得失后又遭遇了更大的困惑,他的身份与个性格格不入致使许多矛盾的积压。
非关癖爱轻模样
冷处偏佳
别有根芽
不是人间富贵花
——清.纳兰性德.《采桑子》
这首词首句表面是咏塞外的雪花,二句是不喜欢凑热闹,只在百花凋零时绽放,三句是清新高洁,四句是大不相同世间其他争奇斗艳的花。这里的“根”是指纳兰自己的思想,他从心底排斥权贵。
幼年时的纳兰一度将明珠作为身边第一个崇拜和信任的人,这归功于两点:
1、明珠在政治上的成就
2、明珠在文化上的成就
就政治而言,明珠做了两件大事令儿子崇拜于心。一是作为内务府总管协助康熙打击鳌拜集团(康熙在位初年,有四大辅政大臣:索尼、鳌拜、苏克萨哈、遏必隆);二是作为兵部尚书协助康熙平定三藩叛乱(三藩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继茂)。
就文化而言,明珠非常重视团结汉人学者,并引荐这些人从而得到皇上的重用。他还聘请了最好的汉人老师来教导儿子,不过,也渐渐显现出纳兰与父亲明珠之间的矛盾:
1、没有足够的父爱
2、人生价值观的矛盾
3、独立人格与孝子的矛盾
首先,明珠政治上的成功将他的事业推到了顶峰,却因此忽略了对亲子的关心和教导;其次,明珠有了功名富贵后开始在官场结党营私、玩弄权术、追名逐利;最后,纳兰只能做血缘亲情上的孝子,而精神思想上却与父亲背道而驰。
纳兰心事有谁知——幽怨从前何处诉(六)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22岁的纳兰性德再次参加殿试并获得成功,然而接下来的一年时间里纳兰都没有接到任命,直至23岁皇上才任命他为三等侍卫(正五品),真正开始陪伴在表兄康熙身边,但长达9年的贴身侍卫生涯对于纳兰来说很是无奈。
注:青冢指地名,今内蒙古呼和浩特昭君坟;
一往情深译为向往自由的精神不变。
这首词选自《蝶恋花》,是纳兰性德28岁出使西域路过昭君坟的感叹之词。他说王朝会更替,山河会变化,人生中有什么是不变的呢?王昭君作为汉朝人远嫁塞外带来了和平,但她女性内心因失去自由而无法诉说的幽怨又向谁表达呢?
纳兰带领浩浩荡荡的队伍从这里经过,也有同样的幽怨,因为康熙赋予他的职业使命,跟他自己的理想发生了强烈的冲突。这就是纳兰心中除了与明珠之间的父子矛盾外的另一层,与康熙之间的君臣矛盾。
接下来的几年里纳兰一直在繁忙的侍卫生活中度过,康熙只要出巡必指名纳兰随行护驾,对他倍加喜爱,很快将他提为一等侍卫。
9年中纳兰最大的政绩:康熙二十一年秋(9月)“奉使觇梭伦诸羌”。
注:觇chan译为窥视考查;梭伦指西北方(今索陇呼都克至吐鲁番一带);诸羌指梭伦人活动的地方里的少数民族部落。
这次行动康熙没有派遣理藩院的官员而是派了纳兰,目的在于有所“宣抚”。此前朝廷刚刚平定三藩,现在是为了平定西北边疆反清势力,尤其是以噶尔丹为首的准噶尔部。康熙做足了两手准备,和平宣抚或武力声讨,因为他知道梭伦受制于准噶尔部又想归附清廷。
此后纳兰向康熙密报了宣抚结论,皇上果断地对准噶尔部转为强硬态度,并在康熙二十四年处死了准噶尔部在京的使臣,而对梭伦少数民族则采用宽容政策。两年后他们果然归附朝廷共同对抗准噶尔部,终在康熙三十六年噶尔丹兵败身亡。
纳兰出使梭伦反映出的两个问题:
1、康熙皇帝信任纳兰
2、纳兰出色的政治军事才干
然而,做出如此成就后侍卫生涯依然没有变化,在人看来是荣耀的巅峰,我却自认少年的壮志都已消磨光了(翰林院深造是纳兰的理想)。古人云:生后名声再大不如生前痛快一饮,这才是我向往的人生。康熙的错误任用和纳兰伴君如伴虎的焦虑,造成了虽与君王近咫尺,理想现实终矛盾的结局。
纳兰心事有谁知——身世悠悠何足问(七)
纳兰性德不光重视亲情、爱情,友情在他的生命中也是很重要的。他不顾民族差异、门第悬殊与大自己18岁的无锡文人顾贞观结为莫逆。
顾贞观的《弹指词》早已在海外扬名,并于康熙五年考取顺天府乡试第二名,任国史馆典籍一职,负责编纂清朝历史,但在康熙十年,因看不惯朝中的尔虞我诈,顾贞观毅然辞官回乡,并自称“第一飘零词客”,当时的纳兰17岁刚刚进入国子监读书。
康熙十五年顾贞观再次进京,与22岁刚刚考取进士的纳兰见面,纳兰欣赏他的人品、才华,顾贞观则欣赏纳兰对待朋友的态度。
纳兰对待朋友的四大特点:真诚、信任、纯洁、重情重义
1、真诚表现在为了与好友朝夕相处,纳兰特地在相府盖了几间茅草房并写词邀请顾贞观,表达我要和你一起像海鸥一样自由自在地相亲相近,顾贞观因此见证了他的足够真诚。
2、信任表现在将儿子带到好友面前认作亲伯父,并将词作交给顾贞观整理委托出版。
“凭君料理花间课,莫负当初我”——清.纳兰性德.《虞美人》。意思就是说我的诗词都交给你了,千万不要辜负我的心意。后来就有了《饮水词》的出版。
3、纯洁表现在纳兰写的《金缕曲.题顾梁汾侧帽投壶图》。其中“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意思就是说他跟江湖汉族文人结交,门第、富贵差异不重要,友谊纯粹最重要,并且只有顾兄这样品行高洁的朋友才能成为我的知己,懂我的心意。
4、重情重义表现在不问得到什么,只问付出了什么。顺治十四年的“顺治丁酉科场案”因江南乡试营私舞弊,文人吴兆骞备受牵连,被皇上下令发配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十九年后作为好友的顾贞观求纳兰出面相救,纳兰在极其为难的情况下唯一一次求了父亲明珠出面,终在五年之约内(康熙二十年10月)救回吴兆骞。
营救吴兆骞的三大阻力:
1、是顺治帝办的案件
2、打压汉族文人案件
3、不同派系斗争的结果
释放吴兆骞康熙也有自己的考虑,如此可以稳定江南文人之势,这样做是政权稳定的基础。可以说纳兰处是满汉文人交流的集结地。
纳兰心事有谁知——而今才道当时错(八)
为朋友做了那么多事的纳兰,随着妻子卢氏的去世,仍然感到孤独寂寞,好友顾贞观看在眼里,也为他做了一件大事。康熙二十三年,顾贞观做媒使纳兰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然而二人的一见倾心却以分手告终。
这首《采桑子》表达了永远不能回到过去的悔恨之情,是纳兰写给沈宛的,说明了这段感情注定又是一段错误。“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还期”意思是说两人分手时相互安慰,其实知道再见无期;“满眼春风百事非”意识是说又是一年春来了,显似美好,其实已物是人非的悲痛。
注:错译为命运的错。
纳兰经历的三次爱情悲剧:初恋失败、卢氏的婚姻、续娶官氏
纳兰能够认识沈宛的原因:仰慕沈宛的才华、顾贞观的引荐
实际上,两人未见面之前纳兰就拜读过沈宛的《选梦词》,所以一直想见一见这位知性的女词人,康熙二十三年秋借着皇上南巡之际,他托好友顾贞观安排了两人的见面,还在给顾贞观的信中称沈宛是“天海风涛”之人。
“天海风涛”包含的三层意思:
1、沈宛是歌伎
2、沈宛仰慕纳兰
3、沈宛是才女
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很快便相爱相依,同年冬天顾贞观就送沈宛入京,她正式成为了纳兰的妾室。纳兰一心想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其实不然“相爱容易相处难”,纳兰与沈宛面临着残酷的现实:
1、满汉之间不能通婚
2、沈宛身份卑微
沈宛不得已成了纳兰的外室,如此她每天能做的事只有等待,在《菩萨蛮.忆旧》中写道:
“记得画楼东,归骢系月中”画楼就应该是他们同居的地方,意思是说不管多晚爱人都会骑着马去画楼找她,并将马系在月光下。
“醒来灯未灭,心事和谁说”但是随着纳兰工作的越加繁忙,自己每次等来的也只是未灭的灯影,满腹心酸又向谁诉说呢?
沈宛跟纳兰的相处方式是不平等的,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无穷尽的痛苦终于将爱积压成怨,短短几个月后,沈宛向纳兰提出分手回到江南,这种结局是两人都不愿看到的,他们没有彼此怨恨而只叹命运无情。
康熙二十四年春,纳兰一病不起,依然是寒疾所致,加上心情上的落寞更是雪上加霜,一连七天不发汗,他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强撑着在渌水亭写下了《夜合花》一词。
卷 疏枝 阶
舒 密叶 前
因 共敷 双
晦 晴华 夜
明 雨荣 合
纳兰死后的十多天,梭伦使臣来京朝贡归附,康熙为纪念这个昔日的功臣曾令使臣前去悼念。而他去世的这一天(康熙二十四年5月30日)正好与八年前妻子卢氏的去世是同一天,他原是带着一种解脱与他爱的人团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