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百大名将排行榜 古代名将实力排行榜

所谓将,不在勇,而在于用兵之道。武将与谋臣若可带兵,且常胜,是为将才!综合排名中国古代那些名垂千史之名将,一为回顾,二为倾敬仰之情!(排名因个人所见而各异,不合勿怪。因争议,蒙古将领未入列)

100 李长庚(清):经典之战——驱定海海盗



李长庚(1751—1808)字西岩,福建同安人。乾隆三十六年武进士,授蓝翎侍卫。出为浙江衢州营都司,累迁乐清协副将。五十二年,署福建海坛镇总兵。清朝中期将领,为数不多的海战将领,平定为祸二十余年的艇盗之乱,驱定海海盗,和许松年连败镇海王蔡牵,海贼中语“不畏千万兵,只畏李长庚”。在1808年,追捕蔡牵时,不幸中炮壮烈牺牲!嘉庆帝加恩追封三等壮烈伯,着子孙后代世袭伯爵十六次,完后给予恩骑尉罔替,钦赐祭葬,赐溢"忠毅",后人称之“忠毅公”。

99 麴义(东汉):经典之战——界桥之战



(?—200年),麴义是东汉末年军阀袁绍部下的将领,能征善战,屡建战功,曾在凉州与羌人交战,率领着袁绍的精锐部队。麴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从韩馥为部将。初平二年(191),麴义叛韩馥,并败之,因与袁绍相结,协迫韩馥,遂使袁绍领冀州牧。南匈奴单于劫张杨以叛,袁绍使麴义追于邺南,击破之。汉献帝初平二年(191年)冬,公孙瓒屯兵磐河,袁绍在界桥应战,麴义先登与瓒战,生擒严纲,拔其牙门,瓒军败走勃海。后来由于自恃功高而骄纵,被袁绍所杀。

98 李愬(唐):经典之战——雪夜袭蔡州



(773年—820年),唐临潭人,字符直。唐朝中后期大将,万人敌李晟之子,教科书般的夜袭蔡州至今被人津津乐道,“悬军奇袭,置于死地而后生”,奇袭战的最高境界,一举歼灭吴元济,藩镇割据的局面暂告结束,唐朝获得短暂的统一和平时代。于元和十五年(820年)因患重病死于洛阳,享年四十九岁。死后赠太尉,谥曰武。

97 张世杰(南宋):经典之战——崖山之役



(?——1279年)南宋名将,张柔之侄,民族英雄,涿州范阳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蒙古灭金后,张世杰投奔南宋,成为南宋末年最重要的统帅。南宋末年将领,在崖山率北方军人和元大将张弘范在海中大战并且用火攻大胜之,但是寡不敌众加上遇到暴风,舟覆世杰遂溺,宋灭,十万士大夫以身殉国。后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三忠”。

96 陈汤(西汉):经典之战——西域斩首郅支单于



(?—约前6年)字子公,汉族,山阳瑕丘(今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陈汤与甘延寿征战西域,奔袭三千里灭北匈奴,斩首郅支单于,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就是他给汉元帝的奏章里的话,也成为传世名言。陈汤的功绩为后世所赞颂,但其父死不奔丧,爱财,并因此几次大起大落,假传圣旨等污点也反映了他缺乏为官的圆融。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还是值得一提的人物。他死后几年,王莽执政后,追谥陈汤为破胡壮侯,封其子陈冯为破胡侯,陈勋为讨狄侯。

95 冉闵(五胡十六国):经典之战——昌黎大战



(324?-352),字永曾,小字棘奴,十六国时期魏郡内黄(今河南内黄西北)人,汉族,也作“染闵”。冉魏建立者,350-352年在位。以勇猛著称。350年称帝,国号魏,史称冉魏。冉闵在昌黎大战一战成名,338年,14岁的冉闵首次参加战争,史称昌黎大战。史书记载:“季龙以桃豹为横海将军,王华为渡辽将军,统舟师十万出漂渝津,支雄为龙骧大将军,姚弋仲为冠军将军,统步骑十万为前锋,以伐段辽。”因为慕容皝出尔反尔,所以石虎并未回师,直接攻昌黎,并攻至其老巢棘城,强攻十几日,兵如蚁附,不果,于是撤兵,慕容恪率两千骑军追击,歼灭三万余,冉闵所部独全。350年,冉闵率军于凌水河畔大败鲜卑燕军二十万,擒斩燕军七万余人,斩首上将以上三十余名,焚烧粮台二十万斛,夺鲜卑北燕郡县大小二十八城,威震中原。后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年号永兴,国号大魏,史称冉魏。期间颁布史上著名的“杀胡令”。352年冉闵突围不遂,为燕王慕容儁所执,斩于遏陉山,后被追封为武悼天王。

94 杜预(西晋):经典之战——西晋灭吴



(222-285),字元凯,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学者,灭吴统一战争的统帅之一。历官三国魏尚书郎、河南尹、度支尚书、镇南大将军、当阳县侯,官至司隶校尉。功成之后,耽思经籍,博学多通,多有建树,被誉为“杜武库”。公元279年,杜预几次上书,劝晋武帝伐吴时机已经成熟,遂晋武帝调集大军二十多万,兵分六路,水陆齐进,大举进攻东吴。杜预被任命为西线指挥,具体任务是取江陵、占荆州。杜预从江陵入手,大破吴军,最终灭掉了吴国。晋灭亡孙吴的战争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它结束了汉末、三国以来分裂割据的状态,使中国重归一统。它也是魏晋南北朝四百年间唯一成功的一次统一战争。杜预在这次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功绩是非常突出的。公元285年,杜预病故,终年63岁。

93 张辽(三国·魏):经典之战——威震逍遥津



(169-222年),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将领。他与乐进、于禁、张郃、徐晃并称为曹魏的“五子良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独任张辽引李典、乐进等守合肥,以御孙权。后孙权引军入寇,张辽率队迎击,以八百之众袭孙权先锋,挫其锐气,后孙权军感染瘟疫,敌军十万退却,张辽观察后令军断桥,追击,差点活捉孙权,威震敌国,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江东儿啼不肯止者,其父母以辽名吓之,孩童即无再啼,更致孙权在张辽重病期间仍忌惮其威名。张辽于公元222年病逝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

92 郑吉(西汉):经典之战——破车师、拒匈奴



(?~前49年)西汉会稽(今江苏吴县)人,以卒伍从军,数出西域。是在前汉对外战争中活跃的典型武将。郑吉被任命为西域第一任都护,故《汉书·郑吉传》说:“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汉宣帝时,车师国勾结匈奴,劫杀汉使,郑吉乃发屯田 区和城郭诸国兵攻破车师,并把车师一分为二划成两国,即车师前国(今吐鲁番地区)和车师后国(今昌吉州东四县一带),后迎降匈奴王日逐王,为西汉的安定做出突出贡献,由他领护的丝绸之路更成为中国古代与西方贸易的通道。

91 孙承宗(明):经典之战——拒守辽东



(1563年—1638年),字稚绳,号恺阳,汉族,北直隶保定高阳(今属河北)人;明末军事战略家、忠贞的爱国者,民族英雄;曾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师。孙承宗最大的成就就是在辽东修筑了拒努尔哈赤的关宁锦防线。明天启二年(1622年)孙承宗升任为礼部右侍郎。后因明朝丢失广宁,辽东经略熊廷弼去职,天启帝以孙承宗为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努尔哈赤攻占沈阳、辽阳以后,明军实际上就面临着一个如何进行军事防御的战略选择问题,即是主守关防,作积极的防御;还是固守关门,作消极防御。孙承宗向熹宗明确阐述了其坚守宁远,以与觉华岛守军互为犄角、遥相呼应的战略计划,正式提出了“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战略方针,熹宗应允。孙承宗积极整顿防务,筑宁远城,部署“宁锦防线”力拒清军与关外,此后大明四年无战事。后清兵攻破高阳城,孙承宗被俘,多尔衮劝降失败,准孙承宗自缢,时年76岁。

90邓羌(五胡十六国):经典之战——石门之战



(?~379?),安定人,并州牧、建节将军、尚书左仆射等,前秦名将。随苻黄眉等进击姚襄,献计激怒敌军,伪装撤退,诱敌深入,击斩姚襄。从苻坚平张平,与猛将张蚝交锋,以计擒之。寻任御史中丞,配合王猛执法,斩豪强、贵戚二十余人,长安整肃。参与击刘卫辰,平苻柳、苻廋之乱。后于石门大破燕军十万,复从王猛攻燕,潞川之战,与张蚝、徐成等策马持矛,突入燕军,大破慕容评,俘斩燕军十余万。后平蜀乱,并击败代王拓跋什翼犍等,被称为「万人敌」。376年12月,邓羌被封为并州刺史,从此在史书上就找不到有关他的记载,前秦围攻襄阳的战役和淝水之战他都没有参与,而379年二月张蚝被封为并州刺史,所以很可能邓羌就是在379年一月左右去世的。

89 张须陀(隋):经典之战——大海寺之战



(565年—616年12月1日),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隋末名将,隋朝最后一根稻草,多次击败杨谅、王薄等叛军。公元616年,与瓦岗军作战,遭遇埋伏,被翟让、李密、徐世绩、王伯当等包围,虽然其力战得脱,但见部下仍然被围,反身冲进包围圈救援,如此四次,部下都死亡了,遂下马战死,时年52岁。死后,隋军号哭数日不止。

88 于谦(明):经典之战——北京保卫战



(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后加封少保,总督军务。土木之变后沉着冷静,拥立景泰帝。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于谦和主战派官员领导和组织了京师保卫战,集结北京周围附近的老弱残兵,将蒙古瓦剌首领也先所率攻打北京的大军击退,取得了胜利,粉碎了瓦剌军企图夺取北京的野心,明王朝转危为安。后英宗复辟,于谦被诬陷处斩,年仅59岁,后被追加谥号忠肃。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并留下包括《石灰吟》等大量颂扬清廉和正气的诗篇。

87 福康安(清):经典之战——大小金川之战



(1754-1796),字瑶林,富察氏,清满洲镶黄旗人。清高宗孝贤皇后侄,大学士傅恒子。历任云贵、四川、闽浙、两广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封贝子。乾隆时以勋戚由侍卫授户部尚书、军机大臣,袭父封三等公,任封疆大吏,封一等嘉勇公。福康安一生受乾隆帝殊宠,民间传为乾隆私生子。平定大小金川,镇压呆湾林爽文起义、击溃廓尔喀等,都有他的功劳。但奢侈成性,为人乖戾。因积劳成疾,于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病逝军中。他戎马一生,为国效力,特别是击退廓尔喀族的入侵,安定边疆的功绩是永远不会被磨灭的。

86 完颜陈和尚(金):经典之战——大昌原之战



(1192-1232),金末名将。他严于治军,信赏明罚,使令行禁止。1228年,蒙古军大举进攻大昌原(今甘肃宁县东南),总帅平章政事完颜合达问谁可为前锋,陈和尚应声而出。他已沐浴易衣,誓决一死战,率忠孝军四百骑力战,破蒙古兵八千之众,三军将士奋勇参战,取得了大昌原之捷,这是金蒙战争以来金朝打的第一次大胜仗。陈和尚论功第一,授定远大将军、平凉府判官,世袭谋克,一时名震朝野。后相继在卫州(今河南卫辉)、倒回谷(今陕西蓝田东南)等地击败蒙古军,以功迁御侮中郎将。1232年(开兴元年)正月,与蒙古军战于三峰山(今河南禹州西南),兵败,退守钧州(今禹州),纵兵巷战,城破被杀。

85 周德威(五代·后唐):经典之战——柏乡大捷



(?~918) 中国后唐名将。字镇远,小字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州朔城区)人。勇而多谋,唐乾宁中,随晋王李克用攻王行瑜,以功由铁林军使升检校左仆射、衙内指挥使。唐光化二年,梁军围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闻周德威勇猛,曾明令生擒周阳五者为刺史,而挑战者却被周德威擒获。天佑三年(906),与李嗣昭攻取潞州(今山西长治),迁检校太保、代州刺史、蕃汉马步军都指挥使。后梁开平二年(908),救李嗣昭,随晋王李存勖击败梁军,解潞州之围,授振武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次年,授蕃汉马步总管。周德威用兵持重,常出奇制胜,解潞州之围,柏乡大捷,都完全体现了周德威的智谋和胆识,特别是后者,一万兵力完胜朱全忠八万人。后来与后梁在争夺黄河沿岸的战争中,晋王李存勖不听周德威劝阻,冒进战败,周德威战死。

84 祖逖(东晋):经典之战——北伐后赵



(266-321),东晋名将,字士稚,汉族,范阳遒(今河北涞水)人。闻鸡起舞就是他与司空刘琨的故事。当上将领之后发动了北伐,集结了两千人左右就往北方出发,在渡长江是,他以船桨击水,说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这就是著名的“中流击楫”的故事。过江之后,以其用兵之巧妙,收复豫州,河北。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功败垂成。祖逖亦是一位极受人民爱戴的将领,他死后,所辖的豫州人人都好像父母离世那样悲伤。

83 尉迟恭(隋末唐初):经典之战——玄武门之变



鄂国忠武公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朔州鄯阳(今山西平鲁区)人。中国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曾刺落单雄信力救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并将其俘获,唐朝统一后又击败突厥的侵扰,玄武门之变更是一箭击落李元吉,助李世民夺取帝位。但居功自负,迷信方士术延年。公元658年,尉迟敬德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为此废朝三日,令在京五品以上官员都去参加吊唁。同时册赠尉迟敬德为司徒、并州都督,谥曰忠武,赐东园秘器。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尉迟恭(胡敬德)与秦叔宝是“门神”的原型。

82 秦琼(隋末唐初):经典之战——决战黎阳



秦琼(?—638年),字叔宝。齐州历城(今山东济南市)人。唐初著名大将,勇武威名震慑一时,是一个于万马军中取人首级如探囊取物的传奇式人物。曾追随唐高祖李渊父子为大唐王朝的稳固南北征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因其功居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民间与尉迟恭为传统门神。 秦琼以勇猛彪悍著称。最初是隋朝来护儿部将,后随张须陀讨伐李密。张须陀兵败战死后,秦叔宝归裴仁基部下,又随裴投降李密,得到重用,被任用为帐内骠骑。李密失败后,投降王世充,因不满王的为人,于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同程知节等人一起投唐,被分配到秦王李世民帐下。参加了李世民的历次征战,每战必先,常于万军之中取敌将首级。626年,未参与玄武门之变,但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秦琼晚年因青年时期历次作战负伤太多而疾病缠身,常对人说:“少长戎马,所经二百余阵,屡中重创。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安得不病乎?”贞观十二年(638),秦琼去世,追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贞观十三年(639),秦琼翼国公改封为护国公。贞观十七年(643),秦琼与长孙无忌等人被图形凌烟阁,封为唐开国二十四功臣之一。

81 赵云(三国·蜀):经典之战——当阳长坂坡之战



(?-229年),东汉末年,常山真定人,字子龙。初从公孙瓒,后归刘备。曹操取荆州,刘备败于当阳长阪,他力战救护甘夫人和备子刘禅。刘备得益州,任为翊军将军,从攻汉中。建兴六年(公元228年),从诸葛亮攻关中,分兵拒曹真主力,寡不敌众,退回汉中。次年卒,后主刘禅于景耀四年追谥赵云为顺平侯。他曾在汉中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刘备誉为“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戎马一生,出生入死,且老当益壮,为刘备及后主刘禅立下汗马功劳。

80 李文忠(明):经典之战——攻克杭州



(1339—1384)字思本,小名保儿,汉族,江苏盱眙人。明朝开国著名将领,朱元璋外甥。功劳仅次于徐达、常遇春,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朱元璋第一次大封功臣的时候,统共只封了六名公爵,李文忠为曹国公。李文忠死后,被追封岐阳王,配享太庙。破张士诚,进杭州,后讨伐北元,深入漠北,第一次和第二次北伐均取得重大胜利。不过其儿子李景隆在靖难之役中连续犯下大错误导致朱棣篡位成功。

79曹彬(北宋):经典之战——金陵之战



(931年-999年),字国华,北宋初大将,真定灵寿人,在北宋统一战争中担任主要将领。曹彬是郭威张贵妃的外甥。后周显德五年,奉诏出使吴越,累官至引进使;严于治军,尤重军纪。乾德二年率军灭后蜀,以不滥杀著称,升宣徽南院使。开宝七年率水陆军10万攻灭南唐,次年克金陵,又决策伐北汉和攻辽,以功擢枢密使。雍熙三年,宋分兵三路攻契丹,他为东路军主将,因孤军冒进、兵疲粮乏撤军,至岐沟关被契丹军击败,致宋军全线溃退,降右骁卫上将军。后复起为侍中、武宁军节度使。宋真宗即位复任枢密使。死后谥“武惠”。

78 刘方(隋):经典之战——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



刘方(?—605年),京兆长安(今陕西省长安县)人,隋朝名将。家世不详,为人秉性刚烈果决,胆气颇壮。周世,已为承御上士,官位甚低,亦无名。刘方是历史上有名的平叛乱高手,不管是尉迟炯,还是突厥,都被他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当然,他的最大功绩还是平定交趾李佛子叛乱,在这次战争中,他恩威并施,在北方将士毫不熟悉的南方取得了不易的胜利。

77 萧摩诃(南朝·陈):经典之战——饮酒斩胡



(532~604年),字元胤,兰陵(今山东峄县)人,南北朝时期陈朝名将,以勇猛称著。被封为侍中、骠骑大将军,加左光禄大夫。隋灭陈后,随陈后主降隋,隋文帝授萧摩诃开府仪同三司。仁寿四年(604年),萧摩诃与汉王杨谅起兵,反对杨广称帝。八月,萧摩诃在于清源(今山西省清徐)败于杨素之手,被俘杀。萧摩诃为人不善言辞,恂恂如长者,临阵对敌,所向无前。随侯安都在京口时,喜欢狩猎,每天都要出去。后随侯安都重征战,萧摩诃战功实居多。饮酒斩胡,手夺北齐大旗更被传为佳话。

76 杨大眼(北朝·北魏):经典之战——穷追梁军



世居仇池(今甘肃西和县西南),生卒不详。北魏名将。少有胆气,骁捷异常,跳走如飞,为灭南齐立下了不小的功劳,其夫人潘氏也是女中豪杰,但其喜怒无常,捶挞士兵为他的形象减分不少。后来在钟离之战中败给了韦睿。钟离之战是北魏建国以来第一次重大的军事失利,宣武帝大为震怒。将主帅元英贬为庶民,杨大眼贬为营州士兵,后被重新起用。当时小儿啼哭,只要说一声“杨大眼至”,无不声止。杨大眼任荆州刺史时嗜杀成性,但同时,也确实震慑了同样以烧杀抢掠为好的蛮人首领蛮人不敢再为盗寇。杨大眼在任两年后去世。

75 魏无忌(战国·魏):经典之战——窃符救赵



(?—前243年),号信陵君,战国四君子之首。魏国第六个国君魏安釐王魏圉的异母弟。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窃符救赵”更是充分体现了信陵君不顾个人安危救之与危难之中,急人之困的义勇。魏王畏秦而不敢出兵救赵,信陵君则“欲以客往赴秦军”,就算是自不量力,他的精神也不能不令人赞赏,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74 韩世忠(南宋):经典之战——黄天荡之战



(1089~1151年),陕西省绥德县人,字良臣,两宋之际的名将,汉族,民族英雄。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18岁应募从军。英勇善战,胸怀韬略,在抗击西夏和金的战争中多次上演以少胜多奇迹,为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更是和夫人梁红玉在黄天荡之战中以8000人抵敌10万,虽败犹荣。韩世忠在平定方腊等各地的叛乱中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为官正派,不肯依附丞相秦桧,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死后被赠为太师,追封通义郡王;孝宗时,又追封蕲王,谥号忠武,配飨高宗庙廷。是南宋朝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

73 狄青(北宋):经典之战——夜袭昆仑关



(1008年-1057年),字汉臣。汉族,北宋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市)人。面有刺字,善骑射。是两宋个人武力最高同时也是最帅的将军。他出身贫寒,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为延州指挥使,勇而善谋,在宋夏战争中,他每战披头散发,戴铜面具(史书说是因为太帅),冲锋陷阵,立下了累累战功。他讨平侬智高,稳定了大宋的南方,又在宋夏和宋辽战事中身先士卒,四年间参加了25次大型战役,尤其夜袭昆仑关打破辽军,保证了仁宗时期西北边疆的安定。但他被众文臣排挤,被宋仁宗猜疑,悲愤而终。

72 王守仁(明):经典之战——平定宁王宸濠之乱



(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心学学派创始人,人称王阳明。汉族,浙江承宣布政使司绍兴府余姚县(今浙江省余姚市)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率军平定江西内乱和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侯爵。王守仁是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释、道三教,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71 裴行俭(唐):经典之战——破西突厥



(619年-682年5月20日),汉族,绛州闻喜(今山西闻喜东北)人。隋将裴仁基之子。唐高宗时官至礼部尚书,兼右卫大将军,封闻喜县公。跟苏定方学习兵法,儒将典范,用兵如神,征讨突厥叛乱,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不战而屈人之兵更是神乎其神。最让人不可思议的是裴行俭“晓阴阳算术,兼有人伦之鉴”的奇术。每次上阵都能预先定下胜利的日子而且准确的令人咋舌。

70 吕布(东汉):经典之战——大破张燕



(?-199年2月7日),字奉先,汉族,东汉末年名将,汉末群雄之一,五原郡九原县人。先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曾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演绎,吕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人们的心目之中。人们用“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来形容优秀的人才,可见吕布在当时的杰出,不过,由于吕布几易其主,人们也把不忠心的人称作“吕布”。

69 虞诩(东汉):经典之战——平定羌人叛乱



(? —137),字升卿,陈国武平(今河南省鹿邑西北)人,东汉名将。安帝时,始为朝歌(今河南省汤阴西南)长,后任怀县县令、武都太守。顺帝时,官至司隶校尉、尚书仆射、尚书令等职。虞诩一生刚正、忠直,主要功绩就是平定羌人叛乱,他被邓绥认为有将帅之略,东汉时期兵不厌诈最好诠释者,率领三千人屡用奇谋镇压羌人叛乱,增灶,以弱弓诱敌深入,换衣服疑惑对手等等,最终成功平定叛乱。

68 岑彭(东汉):经典之战——荆门之战



(?—35年)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王莽时为本县长,后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刘秀即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守益州牧。岑彭常胜不败,所向无敌,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在东汉灭蜀之战中,将军岑彭率军攻克荆门、虎牙天险,进军三峡,迂回广都(今四川双流),奔袭成都,后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后东汉将领吴汉攻破成都之后,屠城以向岑彭报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学的他攻破荆门的战役。

67 赵充国(西汉):经典之战——平西羌之乱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早期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后得到汉宣帝的赏识,平定西羌,还提出了延续至今的屯田政策。另外,“百闻不如一见”也是出自赵充国。死后画像挂于未央宫。

66 袁崇焕(明):经典之战——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1584—1630),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拖延了后金入关的脚步,努尔哈赤也死于袁崇焕手下大炮,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65 虞允文(南宋):经典之战——采石矶大战



(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金完颜亮听闻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向往江南美景,便欲侵宋。1160年,虞允文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率十五万大军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采石矶大战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渡江的战役。

64 高仙芝(唐):经典之战——征服西域



(?—756年),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率领一万士兵越过帕米尔高原西行,让西域尽皆服于大唐。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又奉命出师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并且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能够率领数万之众两次完美翻越帕米尔高原,体现了高仙芝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中外战争中,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可完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山地场地的大将。但是发动对石食的战争却是一大失败,然后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中,又因为队伍中的叛徒最后失败逃回唐朝。最后被唐玄宗冤杀。

63 高长恭(北朝·北齐):经典之战——邙山大捷



(541~573),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但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高长恭战功卓著,不仅拒突厥,还在关键的邙山之战以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北周重围,一直杀到洛阳城下,成功解围,还与守军一起大败北周军。被高纬赐毒酒,鸩死。

62 赵奢(战国·赵):经典之战——阏与之战



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是纸上谈兵主角赵括之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祖先,从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大败秦军,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61 冯异(东汉):经典之战——崤底大破赤眉军



(?—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为人谦让,有“大树将军”美名,在东汉开国一群杀戮狂人中实属不易。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在对陇右的作战中,病故于军中。

60 李如松(明):经典之战——抗倭援朝



(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三大征中的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大败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岛津义弘等名将,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59阿桂(清):经典之战——平定大小金川



(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还成功治理黄河。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和珅虽已得宠,但还是不敢动阿桂丝毫,阿桂也耻于和和珅同列,不与之同流合污。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58 王彦章(五代·后梁):经典之战——大破后唐军



(863~923)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 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可惜朝中有奸臣,军中有监军,其他将领也排斥忠臣良将。最终王彦章被俘,不屈被斩。

57伍子胥(春秋·楚·吴):经典之战——柏举之战



(公元前?~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椒(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姑苏城创建者。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和孙武一起联合唐、蔡两国联合伐楚,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之战中,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最后攻破了其首都。这个时候伍子胥做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举动,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为被楚平王杀害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报仇。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夫差战胜越国后,伍子胥反对夫差对勾践放虎归山的行径,夫差不从。后来在太宰喜否的挑拨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他临死之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上,要目睹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

56关羽(三国·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锐,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55 陆逊(三国·吴):经典之战——夷陵之战



(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以逸待劳,用火攻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54 周亚夫(西汉):经典之战——平七国之乱



(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治军严明,汉文帝到访其阵中,兵士无军令阻挡文帝不让其进入。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因其儿子给他买的丧葬品而被诬陷造反,饿死于狱中。

53 廉颇(战国·赵):经典之战——伐齐讨魏



(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在著名的将相和里面,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但是在当时赵国,廉颇的影响力甚至比蔺相如还要大,司马光有言“廉颇一身用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以勇气闻于诸侯。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大败来犯燕军,前245年,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也和乐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结果也惊人的相似,被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结束。历史上,对廉颇的评价颇高,尤以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最具代表性!

52 完颜宗弼【兀术】(金):经典之战——富平之战



(?—1148),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颜。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克汤阴(今属河南),参加围攻东京(今开封)。六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今均属山东)等城。七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国主攻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灭北宋功臣,靖康之变的缔造者,富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十八万大军,虽多次不敌吴氏兄弟(和尚原之战)、岳飞(收复襄阳)、韩世忠(黄天荡)等人,但与赵构联合,不战而取得宋大部分土地。战功赫赫。迫宋称臣,以功进太傅。七年为太师。八年卒。

51 多尔衮(清):经典之战——山海关之战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八大贝勒之一);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68 岑彭(东汉):经典之战——荆门之战



(?—35年)字君然,汉族,南阳棘阳(今河南南阳新野)人,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六。王莽时为本县长,后归刘秀,任刺奸大将军,刘秀即位,任廷尉、行大将军事,封舞阴侯,守益州牧。岑彭常胜不败,所向无敌,军规严正,从不做危害民众之事。东汉建武十一年(35年)三月至十月,在东汉灭蜀之战中,将军岑彭率军攻克荆门、虎牙天险,进军三峡,迂回广都(今四川双流),奔袭成都,后被公孙述派刺客暗杀。后东汉将领吴汉攻破成都之后,屠城以向岑彭报仇。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就是学的他攻破荆门的战役。

67 赵充国(西汉):经典之战——平西羌之乱



(前137—前52年),字翁孙,汉族,原为陇西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市)人,后移居湟中(今青海西宁地区)西汉著名将领。早期跟随贰师将军李广利,后得到汉宣帝的赏识,平定西羌,还提出了延续至今的屯田政策。另外,“百闻不如一见”也是出自赵充国。死后画像挂于未央宫。

66 袁崇焕(明):经典之战——宁远大捷、宁锦大捷



(1584—1630),字元素,号(或字)自如,广东承宣布政使司广州府东莞县石碣镇水南乡(今广东省东莞市)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拖延了后金入关的脚步,努尔哈赤也死于袁崇焕手下大炮,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

65 虞允文(南宋):经典之战——采石矶大战



(1110—1174),汉族,南宋隆州仁寿(今属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字彬父,一作彬甫。绍兴进士。金完颜亮听闻柳永词“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向往江南美景,便欲侵宋。1160年,虞允文使金,见其大举运粮造船,归请加强防御。次年,以参谋军事犒师采石(今安徽当涂境内),适主将罢职,三军无主,而金完颜亮正率十五万大军拟渡江,遂毅然督战,大破金军。采石矶大战是南宋唯一一次击败金渡江的战役。

64 高仙芝(唐):经典之战——征服西域



(?—756年),中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高句丽人,唐朝著名军事将领。高仙芝出身于将门之家。父亲高舍鸡,起初以将军在河西(指河西走廊及湟水流域)从军,后立军功,官至四镇十将、诸卫将军。高仙芝姿容俊美,善于骑射,骁勇果敢。天宝六年(747年)三月,唐玄宗下制,以安西副都护、都知兵马使、充四镇节度副使高仙芝为行营节度使,率军万人,征讨小勃律。高仙芝率领一万士兵越过帕米尔高原西行,让西域尽皆服于大唐。天宝八年(749年),高仙芝又奉命出师竭师国(今巴基斯坦奇特拉尔),并且击败了竭师国的军队,俘虏了竭师王勃特没。能够率领数万之众两次完美翻越帕米尔高原,体现了高仙芝高超的山地行军艺术,中外战争中,能够在帕米尔高原那种极为恶劣的环境下,统率大军两次完美地完成行军任务的,只有高仙芝一人,可完爆汉尼拔、拿破仑、苏沃洛夫等山地场地的大将。但是发动对石食的战争却是一大失败,然后在著名的怛罗斯之战中,又因为队伍中的叛徒最后失败逃回唐朝。最后被唐玄宗冤杀。

63 高长恭(北朝·北齐):经典之战——邙山大捷



(541~573),名孝瓘,是北齐世宗文襄帝的第四子,东魏大权臣北齐奠基人大丞相高欢之孙,封为兰陵王。高长恭貌柔心壮,音容兼美,但兰陵王的美却给他带来了极大苦恼。在那个地方割据、连年战乱的岁月里,相貌俊美柔善,在战场上对阵时,他经常会受到敌手的轻蔑。为此,他不得不命人制作了一些面目狰狞的“大面”。为将躬勤细事,每得甘美,虽一瓜数果,必与将士共之。高长恭战功卓著,不仅拒突厥,还在关键的邙山之战以五百精骑,奋勇杀入北周重围,一直杀到洛阳城下,成功解围,还与守军一起大败北周军。被高纬赐毒酒,鸩死。

62 赵奢(战国·赵):经典之战——阏与之战



嬴姓,赵氏,名奢。战国时代东方六国的八名将之一,简曰马氏,汉族。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前324—前299年)到赵孝成王(前265—前245年)时期,享年约60余岁。赵奢是纸上谈兵主角赵括之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之祖先,从与田单论兵法来看,他重视对战争形势和特点的研究,最后使田单折服,使田单折服地说:“单不至也。”说明他有较高的军事造诣。周赧王四十六年(公元前269)秦昭襄王以赵不履行交换城邑的协议为由,派中更胡阳率军攻赵要地阏与(今山西和顺)。赵惠文王命赵奢领兵往救。赵奢隐蔽作战企图,麻痹敌人,促其骄傲轻敌,尔后出其不意,突然发动攻击,以及抢先占领要地,使己方处于有利地位的作战指导,大败秦军,完成几乎不可能的任务,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班师回朝后,赵惠文王封赵奢为马服君,地位与廉颇、蔺相如平起平坐。

61 冯异(东汉):经典之战——崤底大破赤眉军



(?—34年),字公孙,汉族,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在刘秀统一天下的过程中,任征西大将军,为平定关中立下汗马功劳,作战勇敢,常为先驱,善用谋略,料敌决胜,治军严明,为人谦让,有“大树将军”美名,在东汉开国一群杀戮狂人中实属不易。东汉建武十年,因连年征战,在对陇右的作战中,病故于军中。

60 李如松(明):经典之战——抗倭援朝



(1549-1598),字子茂,号仰城,辽东铁岭卫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长子,明朝名将,指挥过万历三大征中的的平定宁夏哮拜叛乱、闻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战争,大败小西行长、小早川隆景、岛津义弘等名将,以其抗倭成就名垂千古,之后出任辽东总兵,后在与蒙古部落的交战中阵亡。死后,朝廷追赠少保宁远伯,立祠谥忠烈。

59阿桂(清):经典之战——平定大小金川



(1717—1797),章佳氏,字广廷,号云崖,满洲正蓝旗人,后以新疆战功抬入正白旗。大学士阿克敦之子。清代名将。乾隆三年(1738)举人后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长期戍守西北边疆。阿桂一生屡统大军,运筹决策,用兵持重,为清帝所器重,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兼军机大臣。定伊犁、讨缅甸、平定大小金川,战功赫赫,封诚谋英勇公。还成功治理黄河。在军机处,任领班军机大臣,和珅虽已得宠,但还是不敢动阿桂丝毫,阿桂也耻于和和珅同列,不与之同流合污。嘉庆二年(1797)八月病逝。卒赠太保,谥文成。

58 王彦章(五代·后梁):经典之战——大破后唐军



(863~923)中国五代时后梁名将。字贤明(一作子明)。汉族,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朱温建后梁时,彦章以功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防御使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后梁龙德三年(923)四月,后唐军攻占郓州(今山东东平西北),梁朝廷大惊。经宰相敬翔力荐,梁末帝朱友贞任王彦章为北面招讨使,问其破敌之期,答以只须三日。王彦章命甲士 600乘夜斩断连结德胜(今河南濮阳)南北城的浮桥,使据守两岸的唐军不能相救;自率精骑袭破南城。唐军弃守北城,恰为三日,梁军声势大振。可惜朝中有奸臣,军中有监军,其他将领也排斥忠臣良将。最终王彦章被俘,不屈被斩。

57伍子胥(春秋·楚·吴):经典之战——柏举之战



(公元前?~公元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著名军事家、谋略。名员(yún),字子胥,春秋时期楚国椒(今安徽阜南县焦陂镇)人,姑苏城创建者。伍子胥与中国历史上多位名人有联系,如越王勾践、孙武、范蠡、西施等。胥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忌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到吴国,成为吴王阖闾重臣。伍子胥和孙武一起联合唐、蔡两国联合伐楚,公元前506年(周敬王十四年)在柏举(今湖北省麻城市境内)之战中,吴国以少胜多,大败楚国,最后攻破了其首都。这个时候伍子胥做出了一个非常令人吃惊的举动,将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三百,为被楚平王杀害的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报仇。阖闾死后夫差即位,夫差战胜越国后,伍子胥反对夫差对勾践放虎归山的行径,夫差不从。后来在太宰喜否的挑拨下,夫差赐死了伍子胥。他临死之前要求把自己的眼珠挖出来挂在吴国首都的东门上,要目睹越国灭掉吴国的过程。

56关羽(三国·蜀):经典之战——斩颜良、水淹七军



(160或162-220年),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东汉末年的名将。刘备起兵时,关羽跟随刘备,忠心不二,深受刘备信任。建安五年(200年),曹操进攻刘备,关羽战败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礼,任命为偏将军。后袁绍派大将颜良与淳于琼、郭图等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关羽望见颜良的麾盖,策马冲锋,斩杀颜良于万军之中,枭首而归,袁军将领无人能挡,白马之围被解,关羽被封为汉寿亭侯。刘备、诸葛亮等入蜀,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夺取汉中后,关羽乘势北伐曹魏,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关羽进攻荆州北部樊城,曹操派大将于禁率七军(约三万多)援救,时大雨导致汉水暴涨,于禁所率领的七军都被大水困住,将士纷纷往高处避水,而关羽看准时机,乘势坐大船进行攻击,史称“水淹七军”。于禁因为穷迫,于是向关羽投降,庞德则被关羽所获,因不向关羽投降而被关羽处斩,关羽还进一步围困曹军大将曹仁于樊城,并另派遣军队包围襄阳。曹操指派的荆州刺史胡修、南乡郡太守傅方都投降了关羽。当时曹操治郡下许多叛军早已受关羽遥控,更有许多叛乱都想引关羽为援,曹操几欲迁都避其锐,史书记载:关羽威震华夏。但是东吴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被害。关羽去世后,逐渐被神化,被民间尊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三国演义》尊其为“五虎上将”之首,毛宗岗称其为“《演义》三绝”之“义绝”。

55 陆逊(三国·吴):经典之战——夷陵之战



(183年-245年3月19日),本名陆议,字伯言,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历任吴国大都督、上大将军、丞相。东吴大帝孙权兄长沙桓王孙策之婿,世代为江东大族。章武二年(222年),陆逊在夷陵以逸待劳,用火攻击败刘备所率蜀汉军,一战成名。夷陵之战也成为战争史上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夷陵之战是三国史上三大战役之一,这三大战役就是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以后陆逊在东吴出将入相。晚年因卷入立嗣之争、力保太子孙和而累受孙权责罚,忧愤而死,葬于苏州。

54 周亚夫(西汉):经典之战——平七国之乱



(前199-前143),西汉时期的著名将军、军事家,汉族,沛县(今江苏沛县)人。他是名将绛侯周勃的次子,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的军事家,治军严明,汉文帝到访其阵中,兵士无军令阻挡文帝不让其进入。公元前154年,即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发动叛乱,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景帝于是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叛。在七国之乱中,他统帅汉军,三个月平定了叛军。后因其儿子给他买的丧葬品而被诬陷造反,饿死于狱中。

53 廉颇(战国·赵):经典之战——伐齐讨魏



(公元前327年-公元前243年),汉族,山西太原人。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主要活动在赵惠文王(前298—前266)、赵孝成王(前266—前245)、赵悼襄王(前245—前236年)时期。在著名的将相和里面,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但是在当时赵国,廉颇的影响力甚至比蔺相如还要大,司马光有言“廉颇一身用于不用,实为赵国存亡所系”。伐齐,大破之,取阳晋,以勇气闻于诸侯。赵孝成王十五年(前251年),廉颇大败来犯燕军,前245年,又带兵攻取了魏地繁阳(今河南内黄县西北)。在长平之战中,廉颇也和乐毅遭遇了同样的事件,而结果也惊人的相似,被白起坑杀赵国四十万战俘结束。历史上,对廉颇的评价颇高,尤以冯唐:“天下之将,独有廉颇李牧耳。”最具代表性!

52 完颜宗弼【兀术】(金):经典之战——富平之战



(?—1148),金朝名将,开国功臣。本名斡啜,又作兀术、斡出、晃斡出。女真族。姓完颜。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有胆略,善射。初从完颜宗望追击辽天祚帝于鸳鸯泊(今河北张北安固里淖)。天会三年(1125),随军攻宋,克汤阴(今属河南),参加围攻东京(今开封)。六年,率军攻山东,击败宋军数万,连克青州、临朐(今均属山东)等城。七年,复率军攻宋,先后在大名(今河北大名南)、和州(今安徽和县)击败宋军。此后一直是金国主攻派的代表,并领导了多次南侵,灭北宋功臣,靖康之变的缔造者,富平之战以少胜多,大败宋十八万大军,虽多次不敌吴氏兄弟(和尚原之战)、岳飞(收复襄阳)、韩世忠(黄天荡)等人,但与赵构联合,不战而取得宋大部分土地。战功赫赫。迫宋称臣,以功进太傅。七年为太师。八年卒。

51 多尔衮(清):经典之战——山海关之战



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31),努尔哈赤第十四子,皇太极之弟。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完成大清一统基业的关键人物,清朝入关初期的实际统治者。1626年封贝勒(八大贝勒之一);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1643年辅政,称摄政王;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问鼎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皇父摄政王。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攻明,多尔衮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诸役中奋勇当先,斩获甚众,一年半后,他又参加了大凌河之役,攻克坚城的功劳也有他一份。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度攻明,多尔衮三兄弟入龙门口。使他名声大振的是征服朝鲜和攻击蒙古察哈尔部之役。在此之后,多尔衮几次率师攻明,均获辉煌战绩。山海关之战中运筹帷幄,击败了农民军,占领了北京城,开启了清皇朝入主中原的历史一页1650年去世后,先追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帝追论谋逆罪削爵;1778年乾隆帝为其平反,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50 邓艾(三国·魏):经典之战——偷渡阴平



(197-264),字士载,义阳棘阳(今河南新野)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钟会所指挥的东路魏军是主力,被蜀军阻拦在险要之地剑阁,无法前进。魏军西路指挥官邓艾在攻占沓中后,向钟会建议从阴平偷越,定可攻下下涪城。钟会接受这一建议,令邓艾实施。阴平与剑阁相隔百余里,是氐羌民族居住区,崇山峻岭,很难行走,蜀军也没有设防。邓艾从沓中出发,通过了阴平小道,直扑涪城。涪城守将马邈面对从天而降的魏军,不战而降。魏军从此迅速连下涪城、绵竹,逼近成都,刘禅投降,蜀汉亡。偷度阴平一战,整个世界历史能与之媲美的,估计只有跨越马其诺防线的那一战了,当然就因为这次,最终也使得刘备所建立的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

49 耿恭(东汉):经典之战——坚守疏勒



耿恭,字伯宗,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东汉大将,开国大将耿弇的侄子。永平十七年(74年)冬,耿恭与奉车都尉窦固及从弟驸马都尉耿秉(耿弇弟耿国之子,耿恭之堂弟)破降车师。破降车师后,朝廷重新设立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官名,掌屯田,属西域都护),任命耿恭和关宠为戊己校尉。汉明帝18年春,北匈奴单于果然派左鹿蠡王率两万骑兵大举进攻车师国。为了表现汉朝的诚意,耿恭在军力极其薄弱的情况下,派司马率300人前去救援,结果全军覆没。匈奴乘胜攻占车师后部,杀死车师王安得,进而直迫金蒲城下,大有一口吞下戊校尉的气势。金铺成解围后,耿恭做了两件大事:一是招募勇壮扩充军队,二是将防御据点由金蒲城转移到了水源较为充足且有险可守的疏勒城。当年夏7月,匈奴果然前来攻打耿恭。耿恭以逸待劳,先发制人,以所募数千人直冲敌阵,敌兵顿时七零八落,无力攻城。但匈奴人狡猾地切断了水源,疏勒城边的山涧干涸了。在这种绝境,耿恭不仅身先士卒,“榨马粪汁而饮之”,同时率众于城中掘深井取水,在他的鼓舞和激励下,当井深达到十五丈以上时,终于井水涌出。匈奴人万没料到城中竟有水源,以为神助耿恭,无奈再次撤围而去,以坚韧的毅力获得了后世的赞誉。耿恭在疏勒城多次打败匈奴的进犯。因违忤马防,被劾,下狱审治,后来免除还归本郡。不久,耿恭死于家中。

48 韩擒虎(隋):经典之战——渡江灭陈



(公元538—公元592.12.26)原名擒豹,字子通,河南东垣(今河南新安县东)人,隋朝名将,阎王的原型。容仪魁伟,有胆略,好读书。仕北周,袭父爵,以军功迁和州刺史。入隋,文帝欲图江南,特拜擒虎为庐州总管。开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伐陈,命韩擒虎为先锋,开皇九年(589年),韩擒虎乘陈军欢度年节、疏于守备之机,率锐卒500出庐江由横江口(今安徽和县东南)夜渡长江,攻进建康,执陈后主,陈亡。进位上柱国,封寿光县公,终凉州刺史。

47 斛律光(北朝·北齐):经典之战——宜阳、汾北之战



(515~572) 中国北齐名将。字明月,朔州(今山西朔县)人,高车族。出身将门,斛律金之子。初任都督,善骑射,号称“落雕都督”。后拜大将军、太傅、右丞相、左丞相,封咸阳王。他骁勇善战,在与北周近20年的争战中,多次指挥作战,均获胜利。他治军严明,身先士卒,不营私利,为部下所敬重。北周为了对付他,散发谣言,高纬把他杀了,自毁长城。他死之后没多久,北周灭北齐。4

46 常遇春(明):经典之战——采石矶战役、龙湾战役



(1330~1369)),字伯仁,号燕衡。安徽省怀远县常家坟镇永平岗人,明朝开国名将,猛将典型代表,战功仅次于徐达。元顺帝至正十五年归附朱元璋,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封鄂国公。至正十五年(1355年)六月,常遇春投奔朱元璋不久,朱元璋即率军渡江南下,在著名的采石矶(在今马鞍山市之南、长江东岸)战役中,面对着元朝水军元帅康茂才的严密防守,常遇春乘一小船在激流中冒着乱箭挥戈勇进,纵身登岸,冲入敌阵,左右冲突如入无人之境,朱元璋即挥军登岸,元军纷纷溃退,缘江堡垒纷纷归附,朱元璋乘胜率军攻占太平。常遇春因功升至元帅。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陈友谅率水军数十万直取应天,在南京城西北的龙湾与朱元璋军展开一场恶战。朱元璋以弱御强,便设计用伏,诱敌深入,常遇春奉命与冯国胜率帐前五翼军三万人设伏,为全军主力。经过一场鏖战,在龙湾登陆的陈友谅兵,遭到常遇春、冯国胜伏兵的冲杀,死伤惨重,溃不成军。陈友谅大败而逃。龙湾大捷,朱元璋转危为安,并壮大了力量。常遇春大破敌阵,战功卓著,不久,升行省参知政事。洪武二年病卒军中,追封开平王。

45陶侃(东晋):经典之战——平八王之乱



(259-334),字士行(或作士衡),汉族,本为鄱阳(今江西鄱阳)人,后徙庐江寻阳(今江西九江西)。中国东晋时期名将,大司马。初为县吏,渐至郡守。永嘉五年(311),任武昌太守。建兴元年(313),任荆州刺史。后任荆江二州刺史,都督八州诸军事。他精勤吏职,不喜饮酒、赌博,为人称道。是我国晋代著名诗人陶渊明的曾祖父。 当东晋只剩下天下的南半部分,他先是帮助平定了八王之乱,又在当时发生的各种叛乱中与敌人作战一一获胜,统率东晋全军达四十一年之久。在荆州刺史上,他治下一个太平安定,路不拾遗的荆州。

44邓禹(东汉):经典之战——平定何西



(公元2—58年),字仲华,汉族,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首。第一个劝刘秀称帝。光武帝建武元年(公元25年)正月,邓禹率领所部攻破箕关(在今河南济源县西,王屋山南),进入河东(今山西西南部一带),围攻河东郡治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达数月之久。在安邑以南击败前来解围的更始大军数万人,斩更始大将军樊参。驻守洛阳的更始大将王匡、成丹、刘均等又率十余万大军渡河攻邓禹,邓禹军应战失利,骁骑将军樊崇战死。诸将恐惧,劝邓禹退走,邓禹不听。第二天早晨,大破之。王匡等皆弃军逃走,邓禹遂定河东。这次以少胜多的战役,充分显示出邓禹的军事才能。捷报传至河北后,光武大悦。对其“谋谟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的功绩深加表扬。这时,邓禹方二十四岁。开国之后仍被重用,其后人邓绥更是历史上有贤名的皇太后。

43 马援(东汉):经典之战——西破羌人、南征交趾



(前14年—49年)东汉开国功臣之一,汉族,扶风茂陵人,因功累官伏波将军,封新息侯。由于他是汉明帝刘庄的岳父,避讳所以不在云台二十八将里。马援的祖先是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秦灭赵后,子孙为避祸而以马为姓。新莽末年,天下大乱,马援初为陇右军阀隗嚣的属下,甚得隗嚣的信任。归顺光武帝后,为刘秀的统一战争立下了赫赫战功。天下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建武十一年(35年)夏天,光武帝任命马援为陇西郡郡守。马援一上任,便整顿兵马,派步骑三千人出征。他身先士卒,终破羌人之乱。光武帝建武十三年(37年),交趾(今越南)越人叛乱反汉,岭南60余城尽被占领。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随山开路,长驱直入千余里。建武十八年(42年)春,马援率军到达浪泊,与敌大战,攻破其军,斩首数千级,降者万余人。马援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数败徵侧,敌众四散奔逃。第二年正月,诛杀了征侧、征贰,传首洛阳。建武二十四年(48年),南方武陵五溪蛮暴动,马援时年六十二岁,请命南征。光武帝考虑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马援当面向皇帝请战,说:“臣尚能被甲上马”光武帝让他试试,马援披甲持兵,飞身上马,手扶马鞍,四方顾盼,一时须发飘飘,神采飞扬,真可谓烈士暮年,老当益壮。于是派马援率领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四万人远征武陵。马援病死疆场。成语“老当益壮”、“马革裹尸”均出自于他。

42霍去病(西汉):经典之战——漠南之战、河西大战



(前140-前117年),汉族,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武帝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是名将卫青的外甥,任大司马骠骑将军。好骑射,善于长途奔袭。霍去病年少成名,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每战皆胜,深得武帝信任。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卫青领军二出定襄,史称漠南之战。虚十八岁的霍去病二次跟从卫青出征定襄(年十八为侍中。善骑射,再从大将军)。武帝特地任命霍去病为嫖姚校尉,领八百骑兵。战斗期间,霍去病脱离大军在茫茫大漠里奔驰数百里奇袭匈奴,打击匈奴的软肋。此仗霍去病斩敌2028人,杀死匈奴单于祖父一个辈分的若侯产和季父,俘虏单于的国相及叔叔。霍去病的首战,以夺目的战果,横空出世。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的春天,霍去病被任命为骠骑将军,独自率领精兵一万出征匈奴。这就是河西大战。19岁的统帅霍去病不负众望,在千里大漠中闪电奔袭,打了一场漂亮的大迂回战。六天中他转战匈奴五部落,一路猛进,并在皋兰山与匈奴卢侯王、折兰王打了一场硬碰硬的生死战。在此战中,霍去病惨胜,一万精兵仅余三千人。而匈奴更是损失惨重——卢侯王和折兰王都战死,浑邪王子及相国、都尉被俘虏,斩敌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汉军的战利品。霍去病多次率军与匈奴交战,在他的带领下,匈奴被汉军杀得节节败退,霍去病也留下了“封狼居胥”的佳话。但其不关心士卒,杀死李广儿子李敢,都遭到后人诟病。

41孟珙(南宋):经典之战——歼金国武仙军团、联蒙灭金



(1195—1246),字璞玉,原籍绛州(今山西新绛),曾祖孟安是岳飞部将,祖父孟林亦是岳飞部属,随军至随州,定居于枣阳(今皆属湖北)。南宋优秀的军事家、统帅,民族英雄,抗金抗蒙名将,一生都奉献在对外战争中。南宋中期宋蒙战争爆发后,曾以一人之力统御南宋三分之二战线上的战事,先是联蒙灭金,然后抵御蒙古大军,有他在,蒙古军就一直无法南下。绍定六年(1231年),孟珙破金国之武天锡军,授江陵府副都统制。七月,歼灭金之武仙全军。绍定六年(1233)年末,孟珙联合蒙古军攻金都蔡州。端平元年(1234年)正月,破蔡州,金国亡。端平二年(1235年),蒙古在南宋的川蜀、荆襄发动了全面入侵,双方的战事十分激烈。在江陵之战中,孟珙取得胜利,促使蒙军撤退。嘉熙元年(1237年)十月,蒙古军再度南侵,在宗王口温不花、大将张柔率领的主力进攻黄州,蒙军再次没能撼动孟珙防御工事,撤退而去,黄州保卫战又一次扭转了南宋被动战局。嘉熙二年(1238年),刚升任湖北路安抚制置使的孟珙便积极谋求进兵,收复中路重镇——襄阳府。孟珙数次阻蒙军,像一座大山保护着南宋。1246年九月初三,有一颗大星陨于境内,声如雷鸣。随后狂风大作,掀开房屋,折断树木。当晚,孟珙薨于江陵,享年51岁。宋理宗十分震惊,下诏辍朝哀悼,并追封太师、吉国公,谥号忠襄。由于其在抵抗蒙古军的杰出表现,被后世军史家称之“机动防御大师”(与二战曼施坦因并列)。

40王玄策(唐):经典之战—— 一人灭天竺



汉族,唐朝河南洛阳人。史上最牛外交官。唐初贞观十七年至龙朔元年(643~661)间三次出使印度(一说四赴印度)的使节。曾官融州黄水县令,右卫率府长史。公元647年,唐太宗命王玄策为正使、蒋师仁为副使一行30人出使西域。纂位的新王阿罗顺那听说大唐使节入境,竟派了2000人马半路伏击,除王玄策、蒋师仁外从骑皆遇难,王玄策被擒扣押。后来,王玄策、蒋师仁寻机逃脱,发誓要灭绝印度,以雪使者被杀之耻!两人一路来到了尼泊尔。在尼泊尔,王玄策与尼泊尔王谈判,以吐蕃王松赞干布的名义,向尼泊尔借得7000骑兵,同时还檄召临近处各大唐藩属国,外加吐蕃松赞干布派来了1200名精锐骑兵,人马总数接近一万。自命为总管、命蒋师仁为先锋,直扑印度。在北印度茶博和罗城外,王玄策用“火牛阵”一仗击溃印度数万象军。公元648年,茶博和罗城兵溃城破,玄策一路追来,斩杀印度兵将三千,印度兵将落水溺毙者超一万,被俘一万一千,阿罗顺那逃回中印度。王玄策攻入中印度,阿罗顺那弃国投奔东印度。玄策、师仁设分兵用计引阿罗顺那上钩,一举全歼阿罗顺那残部,活捉了阿罗顺那,余众尽坑杀。最后,阿罗顺那妻子拥兵数万据守的朝乾托卫城也被蒋师仁攻破,远近城邑望风而降,中印度灭亡!由于东印度援助阿罗顺那,王玄策准备顺势再亡东印度。尸鸠摩吓得魂飞魄散,忙送牛马万头,弓刀缨络财宝若干,向唐师谢罪,表示臣服大唐帝国,王玄策方才罢兵回朝述职,同时将阿罗顺那披枷带锁押回长安。太宗皇帝大喜,下诏封赏玄策,授散朝大夫。

39 蒙恬(战国·秦):经典之战——河套血战匈奴



(?—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秦始皇时期的著名将领,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汉族,祖籍齐国,山东人。传说他曾改良过毛笔,是祖国西北最早的开发者,也是古代开发宁夏第一人。公元前215年,蒙恬率领30万能征善战的大军,日夜兼程赶赴边关。第一次交战,就杀得匈奴人仰马翻,溃散草原。公元前214年的春天,又爆发了最具决定性的战争。蒙恬跟匈奴人在黄河以北,进行了几场战争,匈奴主力受重创。最后匈奴人被彻底打败,向无限的北边逃窜。史书上记载:匈奴人向北(逃窜)七百多余里。后来中原再次大乱时,匈奴却不敢深入汉境,这不能不说与此战有很大关系。经此一役后,当时的秦军再无敌手,蒙恬也一跃成为秦帝国最为出色的将领。但是蒙恬载于史册的并不仅仅是一个将帅之材,他的许多才能都是当时其他的将领所难以比拟的。蒙恬的这种才华,事实上在整个秦国是首屈一指,没有人能赶得上他,甚至秦国的丞相李斯也自叹:“蒙恬将军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过我。”后被赵高陷害,和其兄蒙毅自杀。唐太宗认为死的最冤的将领。

38李克用(唐):经典之战——镇庞勋、破黄巢



(公元856年—908年),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性格勇猛急躁。唐末将领。沙陀部人。别号“李鸦儿”。因一目失明,又号“独眼龙”。其父朱邪赤心,唐懿宗赐姓名李国昌,李克用早年随父出兵镇压庞勋起义,常冲锋陷阵,军中称之为“飞虎子”。881年,唐廷召李克用镇压黄巢起义军。李克用率沙陀、鞑靼兵攻入关中,迫黄巢军撤出长安,以功授河东节度使。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年),他又率军渡河,败黄巢军于中牟,使黄巢军从此不振。李克用几乎凭一己之力消灭了黄巢及其残余势力。李克用是唐末至五代初的著名军事统帅,也是一位乱世英雄,但有勇无谋和养虎为患是他的硬伤。他靠镇压农民起义起家,在争夺霸业中死去。李克用生前没当过皇帝,但他是五代十国之后唐政权的开创者,死后又被追谥为“太祖武皇帝”,堪称又一个曹操。

37 苏烈(唐):经典之战——征西突厥、平葱岭、灭百济



(592年—667年)字定方,以字行世,后人通称为苏定方。汉族,冀州武邑(今属河北省)人,后迁居始平(今陕西兴平以南)。历任唐朝左武侯中郎将、左卫中郎将、左骁卫大将军、左卫大将军之职,封邢国公,加食邢州、巨鹿三百户。他从一员普通战将,靠战功累迁为禁军高级将领,并以其先后灭三国、擒三主的非凡战绩和正直的为人而深受唐太宗和唐高宗的赏识与信任,屡委以重任,是唐初的一员得力干将。贞观四年(630年),随从李靖大军出征东突厥,两军大战于碛口(今内蒙古善丁呼拉尔)。二月,苏定方亲率二百骑兵为前锋,手持弓弩,乘雾行进,在距敌约一里路时,忽然大雾消散,发现了颉利可汗的牙帐。苏定方趁其无备,“驰掩杀数十百人,颉利及隋公主狼狈散走,余众俯伏”。李靖大军随后赶到,东突厥溃不成军,唐军“斩首万馀级,俘男女十馀万,获杂畜数十万,杀隋义成公主,擒其子叠罗施”。颉利率领残兵一万余人打算逃离碛口,被屯于道口的李勣部堵截,其部落大酋长也纷纷率众来降,李勣部队获五万余俘虏。此役唐军大获全胜,彻底击败东突厥,史称“阴山之战”。永徽六年(655年)五月,苏定方随从葱山道行军大总管程知节(即程咬金)征讨西突厥,被任命为前军总管。显庆元年(656年)九月,苏定方率五百骑大破西突厥增援部队两万骑。显庆二年(657年)春,朝廷任命苏定方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再次征讨西突厥,在金山(今阿尔泰山)以北,大破西突厥处木昆部,俟斤懒独禄率领一万帐兵众投降。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闻讯,率领十万兵马前来应战。苏定方率回纥及汉兵一万余人同敌展开战斗,将其击溃。此次征讨,西突厥及其属国全境纳入大唐版图后,大唐帝国统辖的疆域“西尽波斯”。显庆四年(659年)冬,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一带)思结阙俟斤都曼先镇诸胡,率所部及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国又再度反叛。高宗诏令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苏定方派出精锐骑兵长途奔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插叛军心脏,攻其无备,完全打乱了多国叛军的作战计划,活捉首领都曼,这一战,是“兵贵神速”这一军事原理得到出色运用的经典战例。显庆五年(660年),唐高宗前往太原,任命苏定方为神丘道大总管,率水陆大军十万余人征讨百济,一举攻下真都城。同年十一月,百济国王义慈及太子隆、泰等五十八人被苏定方献俘于东都洛阳则天门。至此,定方前后灭三国,皆生擒其主。显庆五年(660年)十二月,唐廷下诏进击高句丽。龙朔元年(661年)八月十一日,“苏定方破高丽于浿江(今朝鲜大同江),屡战皆捷,遂围平壤城”(高句丽首都),然因天气和其它因素未果。 乾封二年(667年),苏定方病逝,享年七十六岁。追赠苏定方为幽州都督,谥号为“庄”。

36 宗泽(南宋):经典之战——东京保卫战



(1060~1128)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字汝霖,汉族,浙江义乌人,刚直豪爽,沉毅知兵。进士出身,历任县、州文官,颇有政绩)。宗泽东京保卫战是两宋之际以宗泽等抗战派将领为首的宋朝军民抗击金军侵略、保卫首都开封的重要战争。靖康之难后,宗泽前往抗金前哨京师充任东京留守,1127年,金军第二次南侵,他出知磁州(今河北磁县),并任河北义兵都总管。他不仅在磁州击退金兵,还主动出击,获取一些战果,使磁州军势声震河朔。宗泽着力修建了京城防御设施,尤其是黄河的防线,并制定了相应的策略。建炎元年冬至二年(1128年)春,金军多次渡过黄河,骚扰濒河州县,以及滑州以南的沿河诸寨,作试探性的进攻。宗泽坐镇开封,从容调兵遣将,多次打退金军的进攻。正月十五灯节之夜,宋军大败金兵于板桥,乘胜收复了延津、河阴,胙城等县,一直追到滑州。刘衍又分兵夜袭滑州西15公里处的金兵营寨,尽得其辎重粮草。这场保卫京城的战斗以宋军大获全胜而告结束。宗泽任东京留守一年来,气势正盛的金军的几次进攻,均被打退,取得了开封首次陷落以来少有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宗泽的抗金主张和抗金措施收到了成效。这期间,宗泽曾20多次上书高宗赵构,力主还都东京,并制定了收复中原的方略,均未被采纳。他因壮志难酬,忧愤成疾,七月,临终三呼“过河”而卒,死之后不久,开封陷落。著有《宗忠简公集》传世。

35 司马懿(三国·魏):经典之战——阻蜀汉北伐、灭辽东公孙渊



(179-251年),字仲达,汉族,河内郡温县孝敬里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职过曹魏的大都督,大将军,太尉,太傅。是辅佐了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对抗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诸葛亮几次率军挥师北上,司马懿均抗之使亮未果,尤其在祁山之役和五丈原之役显示了他非凡的军事才能。景初元年(237年),原魏辽东太守公孙渊背叛魏国,景初二年(238年)正月,魏明帝召回司马懿,命他率兵讨伐。司马懿采用声东击西、故意示弱等计令公孙渊战死,平复辽东。73岁去世,辞郡公和殊礼,葬于首阳山。谥号“宣文”;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

34 薛礼(唐):经典之战——大败回纥、降服高句丽、大破突厥



(614-683年3月24日),字仁贵,汉族,山西绛州龙门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城东十里之遥的修村),唐朝名将,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大器晚成的代表,对外民族英雄,道教传其为白虎星君下凡。随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创造了“良策息干戈”、“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脱帽退万敌”等诸方面在军事、政治上的赫赫功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能让敌人在未开战之时就下马跪拜的将军。不过杀降和大非川之败为其涂上污点。龙朔元年( 661年),回纥首领婆闰死,继位的比粟转而与唐为敌。唐高宗诏郑仁泰为主将,薛仁贵为副将,领兵赴天山击九姓回纥。薛仁贵临阵发三箭射死三人,其余骑士慑于薛仁贵神威都下马请降。薛仁贵乘势挥军掩杀,九姓回纥大败,所降全部坑杀。从此,回纥九姓衰败,不再为边患。乾封元年(666年),薛礼率军征战高句丽,他身先士卒,共杀敌万余人,攻拔扶余城,一时声威大振,扶余川40余城,纷纷望风降附。这时,唐又派李绩为大总管由他道乘机进攻高句丽。薛仁贵也沿海继进,与李绩合兵于平壤城,高句丽降伏。薛礼晚年,唐高宗任用他为瓜州长史,右领击突厥。突厥闻薛仁贵复起为将,都非常害怕,不敢当其锋,一时奔散。薛仁贵乘势进击,大破突厥,斩首万余级,俘获两万人,及牛马羊三万余头。薛仁贵于永淳二年( 683年)去世,终年70岁。死后,朝廷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府还特造灵舆。

33 杨业(北宋):经典之战——雁门关大捷



(约932-986年),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他从小就擅长骑射,爱好打猎。由于杨业屡立战功,被称为“杨无敌”。太平兴国五年(公元980年)三月,辽为报满城兵败之仇,命西京大同府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率大军10万杀奔雁门关,再一次大举攻宋。宋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业,避其锐气,率数百精骑绕过辽军,在敌后迂回,出其不意,在雁门关北口痛击辽军。辽军攻关受挫,背后又被杨业打得措手不及,顿时溃乱。雁门关守军趁势开关掩杀过来,接应杨业,前后夹击,辽军大败溃逃。雁门关大捷以后,杨业威名远扬。辽兵一看到“杨”字旗号,就吓得不敢交锋。公元986年,杨业受命伐辽,后撤时因和监军意见不一,无奈接受监军王侁意见,后战败困于陈家峪,被辽军生擒,不肯降,绝食三天三夜牺牲,享年约59岁。

32 诸葛亮(三国·蜀):经典之战——七擒孟获、六出祁山



(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后来东晋政权推崇诸葛亮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诸葛亮为匡扶蜀汉政权,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史上赤壁之战有诸葛亮部分功劳,七擒孟获,成功防守魏国多次进攻是他一生戎马生涯的缩影。赤壁之战诸葛亮用非凡的口才令孙权打消疑虑,下定与魏作战决心,并大败曹操。诸葛亮六出祁山,虽未将魏覆灭,但是也巩固了蜀国与魏、吴鼎立的局面,病逝五丈原后,蜀国江山日益飘摇,终被魏灭。其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等,并改造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于234年在宝鸡五丈原逝世。诸葛亮在后世受到极大尊崇,成为后世忠臣楷模,智慧化身。

31 檀道济(南朝·宋):经典之战——北伐后秦



(?----436),南朝宋将领。汉族,高平金乡(今金乡县卜集乡檀庄)人。祖籍高平金乡(今属山东),出生于京口(今江苏镇江)。身出寒门,从军20余年,由士兵升至大将军。东晋末,从刘裕攻后秦,屡立战功,官至征南大将军。晋义熙十二年(416),刘裕北伐后秦,檀道济为冠军将军,与王镇恶同为先锋,引军沿淮水、淝水向许昌、洛阳进发。进攻新蔡(今属河南)时,遭到了后秦大将董遵的顽强扺抗。檀道济督军猛攻,破其城,杀董遵,继而攻克许昌,擒获后秦颍川太守姚垣及大将杨业。檀道济乘胜前进,拔阳城,克荥阳,直抵成皋(今河南荥阳)。姚泓派将姚益男领一万人马星夜赶赴往救。可援军尚未到达,檀道济已攻下成皋,并会同其它部队,四面环攻洛阳。姚洸孤军难守,只得开城门率四千兵卒出降。次年三月,刘裕让毛修之留镇洛阳,令檀道济率师继续西进。檀道济会同王镇恶合攻潼关。后秦太宰姚绍率军五万援救,开关出战。晋军奋击,杀伤秦军千余人。秦军受挫后退驻定城(今陜西华阴东),据险固守。数月后,王镇恶至渭桥登岸,破后秦军。姚泓出城投降,后秦灭亡。少帝继位后,北魏南进,夺取了宋大片领土,檀道济率军救援,阻止了北魏继续南下的势头。元嘉八年(公元431)攻魏,粮尽退兵,敌不敢追。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诸子皆善战,忌而杀之。檀道济死后,北魏包围了宋都城,宋文帝叹道:“如果檀道济还在,难道会到此地步!”,但为时已晚。檀道济戎马倥偬,战绩卓著。根据他多年的战争经验,总结出三十六计,为我国留下了宝贵的军事著作遗产,被载入史册。

30范蠡(春秋·楚):经典之战——助勾践灭夫差



(前536—前448)字少伯,汉族,春秋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谋士和实业家。后人尊称“商圣”。他出身贫贱,但博学多才,因不满当时楚国政治黑暗、非贵族不得入仕而一起投奔越国,辅佐越国勾践。周敬王二十六年(西元前494年),阖闾之子夫差为报父仇与越国在夫椒(今无锡太湖马山)决战,越王勾践大败,仅剩5000兵卒逃入会稽山。范蠡遂于勾践穷途末路之际投奔越国,劝勾践卧薪尝胆,陪勾践夫妇在吴国为奴,离间夫差和伍子胥,以美人计击败吴国,劝勾践杀了夫差,终使吴国灭亡,一雪会稽之耻。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化名姓为鸱夷子皮,变官服为一袭白衣与西施西出姑苏,泛一叶扁舟于五湖之中,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三次经商成巨富,三散家财,自号陶朱公,被后人尊称为商圣。“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29李广(西汉):经典之战——马邑之战



(?-前119),汉族,陇西成纪(今天水市秦安县)人,中国西汉时期的名将。汉文帝十四年(前166)从军击匈奴因功为中郎。景帝时,先后任北部边域七郡太守。武帝即位,召为中央宫卫尉。李广箭无虚发,常和老虎搏斗终杀之,常年和匈奴作战,被匈奴敬称为“飞将军”,数年不敢来犯。但他很多情况下都是惨胜或者胜利后犯下错误,或者和张骞的配合失误,一直没被好大喜功的汉武帝封侯,也就有了“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元狩四年,漠北之战中,李广任前将军,因迷失道路,未能参战,愤愧自杀。

28 耶律休哥(金):经典之战——高粱河之战、岐沟关之战



(938?~998),字逊宁,辽代中期著名将领。契丹族,耶律倍、耶律德光族兄弟。隋国王耶律释鲁之孙,辽太祖族兄、南院夷离堇耶律绾思之子。世宗、穆宗族叔,景宗叔祖,圣宗同族曾祖。他作战时“智略宏远,料敌如神”,有勇有谋,胜多而败绝少;平日里“均戍兵,立更休法,劝农桑,修武备”,保境安民。是辽代文武双全的人才。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五月,宋太宗灭北汉后,不做修整、不行封赏,意图以破竹之势直下幽州,收复燕云十六州。在幽州北门外的高梁河耶律休哥的五千契丹铁骑大败赵光义,赵光义身中两箭,心胆俱裂,再也顾不上皇帝的威严,自己弃马乘驴车,在数十骑兵护卫下向南逃走。北宋雍熙三年(986),正月,宋太宗下诏三路大军北伐契丹。歧沟关之战则是这次北伐中的决战,在耶律休哥的正确指挥下,又一次大败北宋,最终结果却更甚于高梁河之败,基本上是血本无归,不但没有恢复一寸土地,还耗费了大量物资,损失了大批有生战斗力。此役之后,北宋只能转入战略防御。

27李勣(隋末唐初):经典之战——灭高句丽



即徐茂公,(594年-669年),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功)。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东明县东南)人,唐初名将,善于审时度势,有很高的政治才能,早年破张须陀、王世充,后随李密降唐。曾破东突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英国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高宗乾封元年(666),高宗任李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高句丽。乾封二年二月,李勣大军渡辽水,攻拨高句丽重城新城。李勣一路连捷,直抵平壤城南扎下大营,男建不断派兵迎战,皆大败而还。不久,城内人投降唐军为内应,大开城门,唐兵四面纵火,烧毁城门,男建窘急,自杀未死。平壤城最终被攻下,唐朝共获一百七十六城,六十九万七千户,至此高句丽国灭。自隋文帝以来,屡伐高句丽,无一成功。隋炀帝三次讨伐,终至灭国;唐太宗御驾亲征,也因天寒少粮无功而返;高宗继位,前后派兵部尚书任雅相、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左骁卫大将军契必何力多次征讨,皆无功而返。李绩老将出马,乘高句丽内乱,加之指挥有方,一举讨灭东边这个多年难拔的“钉子户”。李勣回国后不久,因征伐劳累而病重,总章二年十二月戊申(初三)日(669年12月31日)卒,年七十六。高宗亲为举哀,辍朝七日,赠太尉,谥曰贞武,陪葬昭陵。

26 李存孝(唐末·五代):经典之战——十八骑取长安



(?~894年),代州飞狐人(今山西灵丘),本姓安,名敬思。唐末至五代著名的猛将,武艺天下无双,勇力绝人。史书记载“骁勇冠绝,常将骑为先锋,未尝挫败;从李克用救陈、许,逐黄寇,及遇难上源,每战无不克捷”,人称飞虎将军。中国历史上排位第二的勇将,仅次于霸王项羽。李克用在代北掠地时遇到安敬思,因其勇敢有武艺,且是孤儿,遂收为义子,改姓名为李存孝。常跟随李克用担任骑将。野史中曾说李存孝引领十八骑攻取了长安,虽说是夸张之词,但也能看出李存孝的勇猛,连第二名的王彦章在他手下都走不了几合。 最后被李克用车裂而亡,李克用自己也后悔不已,时刻想念之,据说李克用的死也和这有关。

25 高颎(隋):经典之战——平尉迟炯



(541—607)一名敏,字昭玄。渤海蓚(今河北景县东)人,隋朝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战略家、谋臣,隋代名相,隋朝开国四名将之首。自称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人。北周大象二年(580年),高颎平定尉迟炯叛乱时,以“土狗”阻拦火筏,展现高人一等的军事才能。隋开皇八年(公元588年),隋朝以晋王广为元帅伐陈,高颎任元帅长史,指挥全军一举平南陈,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高颎入建康,晋王杨广遣使索要贵妃张丽华,高颎斩贵妃于青溪,遭杨广怨恨。完成南北统一后,功封齐国公。为隋朝宰相执政近20年,后因反对废太子杨勇并得罪独孤皇后,遭隋文帝猜忌,被免官为民,不久后又免去齐国公爵位。隋炀帝时,被起用为太常卿。大业三年,见炀帝奢靡,甚为忧虑,有所议论,为人告发,与贺若弼同时被杀害。

24 张良(汉):经典之战——十面埋伏



(约公元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与韩信、萧何并列为“汉初三杰”。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降宛取蛲,佐策入关斗;谏主安民,智斗鸿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下邑奇谋,画箸阻封;劝都关中,谏封雍齿,当然最大的亮点当属在垓下的十面埋伏,张良可以说是刘邦得天下第一不可或缺的得力助手。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以其无尽之谋略为汉帝国的成立建立大功,还有力劝刘邦迁都长安一事。后功成身退,在刽子手刘邦和吕后的手下得以保全性命。

23 王翦(战国·秦):经典之战——横扫六合



战国末期秦国著名战将,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与其子王贲在辅助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战争中立有大功,除韩之外,其余五国均为王翦父子所灭。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侍奉秦始皇征战。始皇十一年(前236年),王翦领兵攻破赵国阏与(今山西和顺),拔九城,夺取赵漳水流域。十八年又攻打赵国,历时一年,攻陷赵都,虏赵王迁,赵王降,赵成了秦的一个郡。次年,燕太子丹派荆轲刺杀秦王。秦王于是派王翦将兵攻打燕国,击破燕军主力于易水西,燕王逃到了辽东,王翦平定了燕蓟,得胜而归。王翦又代替将军李信,帮助秦王打败楚军。秦使王翦子王贲击楚,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王翦故作贪婪,使秦始皇对其放心,表现出来的对帝王心理的揣摩和对人情世故的领悟,绝对是战国时期名将之首。王翦虽然足智多谋,但不能助秦建德。是一生中最大的败笔。正是因为这样,王翦也只能作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留芳后世,而称不上是一位合格的政治家。

22 乐毅(战国·赵):经典之战——五国伐齐



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杰出的军事家,拜燕上将军,受封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报了强齐伐燕之仇。生卒年不详,汉族,中山灵寿(今河北灵寿西北)人,魏将乐羊后裔。乐毅出仕于燕国后,公元前284年,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70余城,创造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乐毅在围困齐国最后两个城之一的即墨城时,田单使用离间计离间了燕王和乐毅,后来田单一举收复之前沦陷的城池。而后来燕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乐毅写信让他回来,乐毅婉言拒绝了燕王,并提出了“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观点,他与燕昭王在兴燕破齐的事业中建立的君臣情谊,为封建社会的贤人志士所向往。由于他伐齐所取得的不凡业绩,也常为后人敬仰,诸葛亮也常自比管仲、乐毅。

21 戚继光(明):经典之战——平定倭寇



(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汉族,山东登州人,祖籍安徽定远。明代著名抗倭将领、军事家,与俞大猷齐名,创造独特的“鸳鸯阵”。其父戚景通任漕运官员(今山东省微山县鲁桥镇)戚继光亦出生于此地。率军之日于浙、闽、粤沿海诸地抗击来犯倭寇,历十余年,大小八十余战,先后荡平三大倭巢,基本扫平倭寇之患,被现代中国誉为民族英雄,卒谥武毅。世人称其带领的军队为“戚家军”。有多部军事著作及诗作传世。

20 周瑜(三国·吴):经典之战——赤壁之战



(175-210),字公瑾,汉末东吴儒将,庐江舒县人,汉族。洛阳令周异之子,相貌英俊,温文尔雅,文韬武略,智勇双全,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周瑜少与孙策交好,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拥数十万大军挥兵南征,孙权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战略,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士卒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用火攻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建安十五年周瑜病逝,年仅36岁。唐代时礼仪使颜真卿曾经向皇室建议,追封古代名将六十四人,并为他们设庙享奠,当中就包括“吴偏将军南郡太守周瑜”。同时代被列入庙享名单的只有关羽、张飞、张辽、吕蒙、陆逊、邓艾、陆抗而已。

19 田单(战国·齐):经典之战——即墨之战



妫姓,田氏,名单,汉族,临淄人,战国时田齐宗室远房的亲属,任齐都临淄的市掾(秘书)。后来到赵国作将相。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出兵攻占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最后只剩了莒城(今山东莒县)和即墨(今山东平度市东南),随即集中兵力围攻仅存的莒和即墨,齐国危在旦夕。时齐愍王被杀,其子法章在莒被立为齐王,号召齐民抗燕。乐毅攻城一年不克,命燕军撤至两城外九里处设营筑垒,欲攻心取胜,形成相持局面。田单为除掉最难对付的敌手乐毅,派人入燕行离间计,诈称:乐毅名为攻齐,实欲称王齐国,故意缓攻即墨,若燕国另派主将,即墨指日可下。燕惠王本怨乐毅久攻即墨不克,果然中计,派骑劫取代乐毅。乐毅投奔赵国。骑劫一反乐毅战法,改用强攻,仍不能下,企图用恐怖手段慑服齐军。田单将计就计,诱使燕军行暴,派人散布谣言,说害怕燕军把齐军俘虏的鼻子割掉,又担心燕军刨了齐人在城外的祖坟。 而骑劫听到谣言后果然照着做了。即墨城内的人斗志昂扬,誓与燕军决一死战。在增长了即墨人士气的同时,田单又假称即墨将降,麻痹燕军。田单见时机成熟,公元前289年,以火牛阵大破燕军,骑劫在混乱中被杀。田单率军乘胜追击,很快将燕军逐出国境,尽复失地70余城。后田单受封安平君。在这场战争中,田单用心理战术救齐国于危难之中,避免了战国七雄过早编程六雄的场面,可以说是心理战的鼻祖。

18 韦睿(南朝·梁):经典之战——钟离之战



(公元442—520年),字怀文,南朝梁武帝时的名将,世人称之“韦虎”,太祖说他敢以数万敌百万,是有光武、周瑜之风的名将,指挥果断,谋略过人。 汉族,原籍京兆杜陵(今西安东南)人,曾祖时迁至襄阳。他的家族是三辅地区有名的大姓。北魏于公元503年兼并南朝未果后,于公元506年再次发起战争,战争的重点集中于南朝梁的钟离。韦睿审时度势,将北魏名将王元英和杨大眼击退,俘敌数万,获得钟离之战的全胜,以一己之力阻止了南北统一。

17 徐达(明):经典之战——灭陈友谅、攻克大都、北征沙漠



(1332~1385年),中国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字天德,汉族,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初朱元璋为郭子兴部将,往归之。从南略定远,取和州。渡江拔攻城取拔寨,皆为军锋之冠,后为大将,统兵征战。吴元年,为左相国,拜大将军,被朱元璋誉为“万里长城”,洪武初累官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元至正二十年(1360年),徐达与中翼大元帅常遇春在九华山下设伏,俘斩陈军万余。又从朱元璋设伏应天城下,大败陈友谅军,俘7000余人。二十三年,败张士诚部将吕珍,在鄱阳湖之战中,冲锋陷阵,败陈友谅军前锋,杀1500人,二十五年,率师东向,进攻张士诚,克泰州。次年克高邮、淮安、兴化(今均属江苏)等地,悉平淮东。同年八月,以大将军率舟师20万,由太湖进围湖州(今属浙江),数败张士诚军,迫守将李伯升、张天骐以城降。二十七年九月,率将士破城,俘张士诚。师还,封信国公。十月,徐达奉命以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率师25万,北伐元军,连战皆捷,迫元济南守将朵儿只降,占领山东全境。明洪武元年(1368年)三月,进军河南,以计收降元将左君弼、竹昌,取汴梁(今河南开封)。继在塔儿湾(在今河南偃师境)大败元兵5万,迫元梁王阿鲁温以城降,河南平。旋分兵克潼关,西取华州(今陕西华县)。五月,趁朱元璋抵汴梁督战,奏请乘势直捣元都。八月初二,督军克大都(今北京),推翻元朝。三年,率师败扩廓于定西(今属甘肃),俘元王公及手下将领8.6万余人,六年,率诸将出征,败北元军于答剌海(今内蒙古达来诺尔湖)。还军北平,戍守边防。被传功高盖主,被朱元璋送鹅所害。追封中山王。

16 班超(东汉):经典之战——平定西域

中国古代百大名将排行榜 古代名将实力排行榜


(32年—102年),字仲升,汉族,汉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是东汉著名的军事家和外交家。班超是著名史学家班彪的幼子,其长兄班固、妹妹班昭也是著名的史学家。班超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但内心孝敬恭谨,审察事理。他曾出使西域,为平定西域,促进民族融合,做出了巨大贡献。班超弃笔从戎,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班超两次出使西域,凭借智勇,已先后使鄯善、于阗、疏勒三个王国恢复了与汉朝的友好关系。后西域各国群起反叛,班超不辱使命,西进平定了反叛,至此,西域五十多个国家都归附了汉王朝,班超终于实现了立功异域的理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即出自班超之口。

15 陈庆之(南朝·梁):经典之战——直取洛阳



(484年~539年),字子云,汉族,义兴国山(今江苏省宜兴市)人,中国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将领,南北朝第一名将。少为梁武帝萧衍随从。后为武威将军,有胆略,善筹谋,带兵有方,深得众心。大通二年(528年),北魏发生内乱,元颢以本朝大乱为由降梁,并请梁朝出兵助其称帝。萧衍以元颢为魏王,并以陈庆之为假节、飙勇将军,率兵7000人护送元颢北归上洛阳称帝。陈庆之带领自己直属的区区七千部队,开始了神话一般的北伐之旅。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陈庆之领兵乘北魏征讨邢杲起义军之际,乘虚攻占荥城(今河南商丘东),进逼梁国(今河南商丘)。在睢阳,陈庆之以七千对敌七万之众,陈庆之一上午就攻陷了其中三座,丘大千完全失去了斗志,于是举众投降。元晖业率领近卫部队两万人占据考城阻挡陈庆之,考城四面环水,易守难攻。陈庆之“浮水筑垒”,攻下考城,生擒元晖业,“获租车七千八百辆”。胜利之后,陈庆之继续进军洛阳。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众扼守荥阳(今属河南)、虎牢(今荥阳西北汜水镇)等地,以保卫京都洛阳。魏左仆射杨昱、西阿王元庆、抚军将军元显恭等率羽林军7万守荥阳,以拒梁军。魏军共计30万人,对梁军进行合围。没想到包围圈刚刚形成,还没来得及进攻,陈庆之已经攻下了七万守军的荥阳。不久,元天穆等引20万援兵围城,陈庆之遂率3000精骑背城而战。大破之,三千对二十万,双方大部是骑兵。陈庆之三千人全歼北魏二十万援军,鲁安于阵前投降。陈庆之带着这三千人顺便进军虎牢关,有一万精锐、踞雄关险要的虎牢守将尔朱世隆不敢战,弃城而逃,梁军俘魏东中郎将辛纂,魏孝庄帝元子攸被迫撤至长子(今山西长子西)。此时,陈庆之距离洛阳只有一步,洛阳守将元乂、元延明直接投降了。元颢遂入洛阳,魏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颢入宫。元颢改元大赦,然后开始学习其他君主,花天酒地。又加封陈庆之一堆官职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增邑万户。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万攻克大梁,并分遣王老生、费穆进据虎牢,刁宣、刁双入梁、宋。陈庆之闻后,率军掩袭,魏军皆降。元天穆率十余骑北渡黄河而逃,费穆攻遂降于陈庆之。陈庆之又进击大梁、梁国,皆克之。陈庆之又以7000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无前。其用兵之神,可见一番。

14 岳飞(南宋):经典之战——朱仙镇大捷、郾城大捷、洞庭湖之战、颍昌府大决战



(1103~1142)字鹏举,汉族。北宋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菜园镇程岗村)人。中国历史上著名战略家、军事家、民族英雄、抗金名将。岳飞在军事方面的才能则被誉为宋、辽、金、西夏时期最为杰出的军事统帅、连结河朔之谋的缔造者。同时又是两宋以来最年轻的建节封侯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韩世忠、张俊、刘光世)之首。建立岳家军,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收复建康,平定内乱,四次北伐无一败绩,兀术被爆得脑浆不剩。诗词见长,尊为华夏杰出先烈。他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胜率最高的将领之一,在中华军事史上有极崇高的地位。从十二世纪二十年代起,黄河南北、两淮之间,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金民族战争。岳飞和抗金名将宗泽、韩世忠等一道,站在抗金斗争的最前线。绍兴十年(1140年)五月,金国撕毁和议,兀术等分四道来攻。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岳飞亲率将士,向敌阵突击,用“铁浮图”和“拐子马”战术大破金军,把金兀术打得大败。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集合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河南府、汝州等十余座州郡(中原之地基本被岳家军所收复。),并且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从开封撤逃。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就可望收复了。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就在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朝廷连下十二道金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战斗,至此被迫中断。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高宗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时年三十九岁。其一生中有“还我河山”和“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

13 曹操(东汉):经典之战——官渡之战



(155年-220年正月庚子),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人,汉族。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 、丞相,后为魏王。其子曹丕称帝后,追尊其为魏武帝。一生以汉朝大将军、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割据政权,逐鹿中原,远征乌桓,平定凉州,相争汉中,为统一中国北方做出重大贡献。建安五年二月,袁绍大将颜良等人围攻白马,拉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四月,曹操亲自率兵北上解白马之围,颜良被关羽斩首,袁军大败,白马之围遂解。曹操救出白马军民,沿黄河西撤。袁绍闻知,立即命文丑、刘备渡河追赶曹操。曹操率领仅有的骑兵突然杀出,大破追兵,阵斩文丑。袁军大震。曹操初战得胜,主动撤军,继续扼守官渡。八月,袁绍大军连营而进,东西数十里,依沙堆为屯,进逼官渡。曹操分兵坚守营垒,伺机而动。袁军向曹营发动猛攻,先是作高橹、起土山,由上向曹营中射箭,接着又挖地道,欲从地下袭击曹营,皆被曹操以设投石机、挖掘沟壑之法破解。两军一攻一守,相持近二个月。十月,曹操偷袭乌巢,尽焚袁绍粮草,袁军溃散。袁绍弃军逃回黄河以北。曹军大获全胜,斩首七万余级。官渡之战,曹操击溃了最大的敌人袁绍,由他统一北方已是大势所趋。官渡之战也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曹操同时在北方屯田,对农业生产恢复有很大作用。曹操的诗作具有创新精神,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

12 郭子仪(唐):经典之战——平安史之乱、平仆固怀恩之乱



(697-781),中唐名将,汉族,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汾阳。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累迁至九原太守、朔方节度右兵马使,六尺有余,也就是现在的一米八以上的身材,勇武不凡。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后,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任副元帅率唐军及回纥等援军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广德元年(763年),仆固怀恩叛变,屡引回纥、吐蕃攻唐。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将吐蕃战败,保卫了国家的安宁。郭子仪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以84岁的高龄才告别沙场。天下因有他而获得安宁达20多年。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举国上下,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声誉。

11 韩信(西汉):经典之战——暗度陈仓、井径之战、垓下之战



(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淮阴(今江苏淮安)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曾先后为齐王、楚王,后贬为淮阴侯。为汉朝的天下立下赫赫战功。韩信是中国军事思想“谋战”派代表人物,被萧何誉为“国士无双”,刘邦评价曰:“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相传是象棋和风筝的创始人。胯下之辱,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背水一战等等典故的主角,和项羽的捉对厮杀更是在现在看来也热血沸腾。汉元年(前206年)八月,楚汉战争爆发。韩信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之后又陆续平定四国,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韩信为刘邦成就霸业立下第一大功,可刘邦畏惧其能,遭到疑忌,最后以谋反罪处死。

10 孙膑(战国·齐):经典之战——围魏救赵、马陵之战



战国时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孙膑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阳谷县阿城镇、菏泽市鄄城县北一带)。是孙武的后代。孙膑曾与庞涓为同窗,因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身体残疾,后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投奔齐国,被齐威王任命为军师。公元前354年,魏将军庞涓发兵8万,以突袭的办法将赵国的都城邯郸包围。赵国抵挡不住,意派使者向齐国求救。齐威王派田忌为大将,孙膑为军师,率兵援赵。孙膑提出应趁魏国国内兵力空虚之机,发兵直取魏都大梁,迫使魏军弃赵回救。这一战略思想,将避免齐军长途奔袭的疲劳,而致魏军于奔波被动之中,立即为田忌采纳,率领齐军杀往大梁。 魏军好不容易将邯郸攻陷,却传来齐军压境,魏都城大梁告急的消息。庞涓忙率大军驰援大梁。没料到,行至桂陵陷入齐军包围,结果被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连主将庞涓也被活捉。魏国只好同齐国议和,乖乖地归还了邯郸。公元前342年,庞涓又带领10万大军、1000辆兵车,分3路进攻韩国。韩国接连派出使臣,向齐国求救。一年后,当魏韩两军交战更为激烈,双方实力已大大削弱的时候,齐威王才决定派兵出战,仍以田忌为主将,孙膑为军师。孙膑与庞涓又一次相逢在战场。开始孙膑用减灶的方法,示弱,诱敌深入,庞涓中计,紧追齐军不舍。孙膑在马陵道设下埋伏,并在大树上写道:“庞涓死于此树之下!”庞涓领兵到此,看见树干上的字,知道中了埋伏,急令魏军后退,但已晚了。埋伏在山林中的齐军,万箭齐发,猝不及防的魏军死伤无数,乱成一团。庞涓身负重伤,知道败局已定,拔出佩剑自杀。齐军乘胜追杀,将魏军的后续部队一气打垮,连魏太子都给俘虏了。孙膑辅佐齐国大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取得了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胜利,奠定了齐国的霸业。孙膑著有《孙膑兵法》,残卷传世。

9项羽(秦):经典之战——巨鹿之战、彭城之战、垓下之战



(前232—前202),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国军事思想“勇战派”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领袖。汉族,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故都彭城(今江苏徐州)。秦末随项梁发动会稽起义,在前207年的决定性战役巨鹿之战中以破釜沉舟之决心大破秦军主力,百二秦关终属楚秦,亡后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汉王二年(公元前205)四月,刘邦即以项羽杀害楚怀王为口实,在洛阳聚集各路诸侯联军56万,分路进攻彭城并顺利攻下彭城。当时项羽正在攻打齐、赵,项羽闻讯,留部将继续攻齐,自率精兵3万由鲁(今山东曲阜)迅速南下,出胡陵占领萧县,切断联军退路,随后,由西向东反攻。晨时开始进攻,中午即大破联军,将刘邦所部挤压于谷水、泅水(位于今江苏徐州市西)之地。联军自相践踏,被楚军斩杀10余万人,余部向西南山地溃退。楚军追至灵壁(今安徽濉溪西南)的睢水再歼联军10余万汉军逼入睢水,并围困刘邦,意图生擒。值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刘邦率数十骑乘机逃走。此战,刘邦遭到严重挫折,诸侯纷纷背汉向楚。项羽以三万兵力大败刘邦五十六万,将骑兵的功效发挥的淋漓尽致,也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奇迹。即使最后的垓下决战,也捞了一大笔垫背的。作为一名武将几乎无可挑剔之处,羽之神勇,千古无二。但是其政治上的幼稚和用人上的失败使其不能成就霸业,输于刘邦。

8卫青(西汉):经典之战——龙城大捷、收复河朔、漠北大捷



(?~公元前106年),字仲卿,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市)人。西汉武帝时的大司马大将军。战法革新始破匈奴,首次出征奇袭龙城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败的神话,曾七战七胜,以武钢车阵大破伊稚斜单于主力,为北部疆域的开拓做出重大贡献。卫青善于以战养战;用兵敢于深入 ,奇正兼擅;为将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威信很高,位极人臣,但从不养士。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匈奴又一次兴兵南下直指上谷(今河北省怀来县)。汉武帝果断地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迎击匈奴。从此,卫青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卫青虽是首次出征,但他果敢冷静,出其不意的深入险境,直捣匈奴祭天圣地龙城,首虏近千人,取得胜利。龙城的胜利打破了自汉初以来“匈奴不可战胜”的神话,大大鼓舞了汉军士气,成为汉匈战争的转折点,为以后汉朝的进一步反击打下了良好的人心基础。公元前128年(元朔元年)秋,卫青为车骑将军出雁门,领三万骑兵,长驱而进斩首虏数千人。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卫青率大军进攻久为匈奴盘踞的河南地(黄河河套地区)。卫青领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发,采用“迂回侧击”的战术,西绕到匈奴军的后方,迅速攻占高阙(今内蒙古杭锦后旗),切断了驻守河南地的匈奴白羊王、楼烦王同单于王庭的联系。卫青又率精骑,飞兵南下,进到陇县西,形成了对白羊王、楼烦王的包围。两王见势不好,仓惶率兵逃走。汉军活捉敌兵数千人,夺取牲畜数百万之多,完全控制了河套地区。公元前124年(元朔五年)春,汉武帝命卫青领三万骑兵出高阙,俘虏右贤王的小王十余人,男女1.5万余人,牲畜达千几百万头。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春、夏,卫青为大将军两次领十万骑兵扫荡漠南伊稚斜单于大本营。歼敌过万。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年)春,汉武帝以十四万匹战马及五十万步卒作为后勤补给兵团,授与卫青与霍去病各率领五万骑兵,兵分两路,跨漠长征出击匈奴。卫青大军出塞一千多里,与以逸待劳的匈奴单于主力遭遇。面对以弱对强、少对多的逆境,卫青命部队用武刚车(铁甲兵车)迅速环结成阵,而后派5000骑兵配合军阵向敌阵冲锋。激战到黄昏时,刮起暴风,尘土滚滚,沙砾扑面,两方军队互相不能见。卫青抓住战机,派出两支生力军,从左右两翼迂回到单于背后,包围了单于的大营。伊稚斜单于见势不妙,乘六匹骡马与数百随从突围逃跑,群龙无首的匈奴军也随之溃散逃命。卫青大军乘夜挺进。天亮时,汉军掩杀阵斩万余人,追袭二百余里,一直前进到真颜山赵信城(今蒙古乌兰巴托市西)。漠北之战被列入'中国历史十大战役’,也是卫青以弱胜强,正奇兼善的代表之作元封五年,长平侯卫青逝世,起冢如庐山,葬茂陵东北。谥号为'烈’。

7李牧(战国·赵):经典之战——大破匈奴、连破秦军



(?-前229),嬴姓,李氏,名牧。汉族,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今邢台隆尧),战国时期的赵国将领,战国四大名将之一。李牧战功显赫,生平未尝一败仗。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并得到武安君的封号。平生未尝一场败仗,和其他战国时期武将不同,他的最辉煌成绩乃是和北方侵略者的战斗,其抗击匈奴所取得的成绩,后世之卫青霍去病也不及。一战打败单于主力,杀死十余万匈奴骑兵,匈奴元气大伤,此后十几年都不敢靠近赵国。后来和秦军作战,两次击溃秦军,连王翦都不能在他手上占到任何便宜。公元前309年,赵惠文王便派李牧带兵独当北部戍边之责。李牧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在匈奴来路埋下奇兵,两翼包抄的一万三千名赵军骑兵仿佛两把锋利砍刀,轻松的撕开匈奴人看似不可一世的军阵,在转瞬间扼住10万匈奴骑兵命运的咽喉。一整天的会战很快演变成一场对匈奴的追歼屠杀。十万匈奴骑兵全军覆没,匈奴单于仅带了少量亲随仓皇逃窜。李牧大败匈奴之后,又趁胜利之势收拾了在赵北部的匈奴属国,灭襜褴、破东胡,收降林胡,迫使单于向遥远的北方逃去,完全清除了北方的忧患。在这次取得辉煌胜利的战役以后,慑于赵军之威,过了十几年,匈奴兵还不敢来入侵赵的边境。李牧也因此成为继廉颇、赵奢之后赵国的最重要的将领。前229年,赵王迁中了秦国的离间计,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不久后将李牧杀害;3个月后赵国即灭亡。

6郭侃(元):经典之战——横扫中亚、攻陷巴格达、大破十字军



(?~西元1277年?),字仲和,华州(今陕西省渭南县)出身。是中国向西最远的将领。1253年他随后跟从宗王旭烈兀西征,其足迹越过喀什米尔。1256年渡过阿姆河。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鸾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为止,他总共攻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他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展开奇袭,有时则布下伏兵,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1257年十二月,郭侃随旭烈兀进攻黑衣大食国首都巴格达,破其兵七万,屠西城,又破其东城,哈里发木思塔辛上船逃跑,见到河上有浮桥阻拦,就自缚投降。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有503年历史的黑衣大食王朝至此灭亡,结束了回教教主政权。其将纣答儿逃走,郭侃追击,于暴雨中斩纣答儿,又陷三百余城。在攻陷了巴格达后,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又西行3000里,到天房(即沙特),其将住石来偷袭,郭侃大败之,巴儿苏丹降,下185城。1260年,旭烈兀命郭侃渡海,收富浪(即Frank,法兰克人,阿拉伯人对欧洲人的总称。此处指的应该是当时由基督教骑士团控制的塞浦路斯),这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于十字军东征的时代。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后北上侵人了小亚细亚半岛。郭侃劝降富浪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到石罗子,敌军前来抵抗,郭侃直出掠阵,一鼓就击败敌军,换斯干阿答毕算滩降。到宾铁,郭侃以奇兵袭击,大败敌军,加叶算滩降,又破兀林游兵四万,阿必丁算滩大惊,前来归降,得城120。向西南走到乞里弯,忽都马丁算滩来归降。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为其征服之地的人们所畏惧,乃至对手惊呼“东天将军,神人也”。郭侃有勇有谋,擅长使用火炮。郭侃入史主要是他作为一个汉人远征阿拉伯地区并且百战百胜的传奇式经历。郭侃一生攻下了约七百座城,其中有中国式的城、伊斯兰式的城和西欧式的城(叙利亚的十字军小国),郭侃行军有纪律,常于野外露宿,暴风雨时也不入民舍,军队所至皆兴课农,吏民畏服。除了向即位的元世祖献策建国号与置国都之外,也曾进言制压南宋之事。累积战功而达万户之位,并因制压江南之功而被任命为海宁知州,于在职一年余之后去世。

5 司马穰苴(春秋·齐):经典之战——击退晋、燕联军



即田穰苴,春秋末期齐国人,是田完(陈完)的苗裔,齐田氏家族的支庶。司马穰苴是继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大夫晏婴向景公推荐穰苴,景公即委任穰苴为将军,率兵去抵御燕、晋之师。第一天他就杀了监军庄贾树立威信,三军战士皆振栗。奇迹的是,晋燕两军看到司马穰苴的军队来之后,从两个方向迅速撤退,实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兵家最高境界,解除了齐国的危机。司马穰苴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称司马氏。后因齐景公听信谗言,司马穰苴被罢黜,未几抑郁发病而死。由于年代久远,其事迹流传不多,但其军事思想却影响巨大,司马迁赞曰:“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其实孙子的某些见解,就源于田穰苴的军事思想。如“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这句话,即出自田穰苴之口。孙子将这句话写进了《孙子兵法》,遂使之成为军事格言而妇孺皆知。

4 吴起(战国·卫): 经典之战——灭陈亡蔡



(约前440年—约前381年),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汉族,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一说曹县东北)人,通晓兵家、法家、儒家诸家思想。一生历仕鲁、魏、楚三国,在内政、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仕鲁时,齐攻鲁,相传吴起杀妻 (齐人)求将,大破齐兵。然终被鲁穆公猜疑,闻魏文侯下诏求贤,遂奔魏任将,仕魏时屡次破秦,尽得秦国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业,置西河郡,任西河郡守。镇守西河期间,强调兵不在多而在“治”,对“武卒”严格训练,使之成为魏国的精劲之师。吴起治军,主张严刑明赏、教戒为先,认为若法令不明,赏罚不信,虽有百万之军亦无益,曾斩一未奉令即进击敌军的材士以明法。甘与士卒同劳共苦,衣食与俱,相传亲为士卒吮疽,深得军心。后遭魏大夫王错的谗害,被迫离魏,楚悼王久闻其声名,任之为宛(今河南南阳)守,一年后擢升令尹,主持变法图强。尔后率军南攻百越,进至洞庭、苍梧(今广西梧州)一带,北胜魏,西却秦,使楚之兵威盛于一时。仕楚时主持改革,史称“吴起变法”。周安王二十一年,楚悼王死,变法因过于仓促、根基不固而夭折,吴起亦于同年被楚贵族射杀并车裂。后世把他和孙武并称为“孙吴”,著有《吴子》,《吴子》与《孙子》又合称《孙吴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历史上和孙武孙膑齐名。但其贪而好色,以及杀妻给自己的形象打了折扣。

3 白起(战国·秦):经典之战——长平之战



(?—前257年),芈姓,白氏,名起,楚白公胜之后。春秋时期楚君僭称王,大夫、县令僭称公,白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战国四将之一(其他三人分别是王翦、廉颇、李牧)战国时期秦国名将。郿(今陕西眉县常兴镇白家村)人,白起号称“人屠”,“死神”,在他手上死亡的人数高达100万,约占但是全国人口的10%,虽然不及后世的耿弇(大约屠了全国30%),但是其作战风格高于后者。光是长平之战的40万冤魂,后世没有一次屠杀能够赶上。也是他,奠定了秦统一六国的伟业的基础。中国历史上自孙武,吴起之后又一个杰出的军事家、统帅。白起素以深通韬略著称,秦昭王十三年(前294年),白起任左庶长,领兵攻打韩的新城(在今河南伊川县西)。次年,由左庶长迁左更,出兵攻韩、魏,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战法全歼韩魏联军于伊阙(今河南洛阳龙门),斩获首级二十四万,俘大将公孙喜、攻陷五座城池(参见伊阙之战)。因功晋升为国尉。又渡黄河攻取韩安邑以东到乾河的土地。十五年,再升大良造,领兵攻陷魏国,占据大小城池六十一个。十六年,白起与客卿司马靳联合攻下垣城。二十一年,白起攻赵,占取光狼城(今山西高平市西)。二十八年,攻楚,拔鄢、邓等五座城池。次年攻陷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焚毁夷陵(今湖北宜昌),向东进兵至竟陵,楚王逃离都城,避难于陈。三十四年,白起率军攻赵魏联军以救韩,华阳之战中,大破联军于华阳(今河南新郑北),魏将芒卯败逃,掳获韩赵魏(韩赵魏又称三晋)三国大将,斩首十三万。又与赵将贾偃交战,溺毙赵卒二万人。四十三年,白起攻韩之陉城,即径城之战,攻陷五城,斩首五万。四十五年,攻韩的野王(今河南沁阳)。野王降秦。四十六年,秦攻下韩国缑氏、蔺两地。楚襄王六年,秦国以白起为将攻韩伊阙(又名龙门,在今河南洛阳市南),斩杀韩军24万。楚襄王二十年,白起攻占楚鄢(今湖北宜城东南)、西陵(今湖北宜昌县西北)。二十一年,白起攻占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襄王二十一年,秦攻占楚国巫、黔中郡。经过秦国一连串的打击后,楚国一蹶不振,直到最后被秦灭亡。公元前262年,秦赵长平之战爆发,白起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将赵括率领的赵军截成三段,赵兵断粮四十六天,饥饿不堪,甚至自相杀食。赵括走投无路,重新集结部队,分兵四队轮番突围,终不能出,赵括亲率精兵出战,被秦军射杀。赵军大败,四十万赵兵投降。白起把赵降卒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个年纪小的士兵回赵国报信。从此赵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长平之战后,白起被秦王猜忌,赐死而亡。白起的作战指挥艺术,代表了战国时期战争发展的水平。白起用兵,善于分析敌我形势,然后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方针对敌人发起进攻。白起被后世誉为“战神”。

2 李靖(隋末唐初):经典之战——平萧铣、平江南、灭东突厥、反击吐谷浑



(571年-649年7月2日),字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隋末唐初将领,是唐朝文武兼备的著名军事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风尘三侠之一,唐肃宗把他列于历史十大名将之一。后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祖父李崇义在北魏时期担任过殷州(治所位于今河北省隆尧县)刺史。兄李端,字药王,隋将(按照李氏族谱,李端为唐代中期名将李晟、李诉之祖);舅韩擒虎为隋朝名将。李靖善于用兵,长于谋略,很多载入史册的教科书战役都是出自他之手。武德元年(618年),李靖随从秦王东进,平定在洛阳称帝的王世充。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以他那超人的胆识和谋略,取得了唐平萧铣之战的胜利。武德六年(623年)七月,原投降唐皇朝的农民起义军将领辅公祏举兵反唐。高祖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李绩等七总管东下讨伐。李靖运筹帷幄,判断准确,很快地平定了辅公祏的反叛。贞观三年(629年)八月,唐太宗接受了代州都督张公瑾的建议,决定出击东突厥,命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李靖率军一路攻至阴山,灭亡东突厥。自隋朝以来,突厥是西北的强国。李靖等灭了东突厥,不仅解除了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而且也洗刷了唐高祖与太宗向突厥屈尊的耻辱,并间接导致阿拉伯帝国的瓦解与东罗马帝国的灭亡。贞观八年(634年),吐谷浑进犯凉州的事件,朝廷决定兴兵反击。老将李靖主动请缨,率军经过了两个月的浴血奋战,平定了吐谷浑,并向京师告捷。贞观二十三年(649年),李靖病情恶化,唐太宗亲临病榻慰问。他见李靖病危,涕泪俱下,十分难过地对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这年四月二十三日(7月2日),李靖溘然逝去。享年七十九岁。唐太宗册赠司徒、并州都督,给班剑、羽葆、鼓吹,陪葬昭陵。谥曰景武。

1 孙武(春秋·齐):经典之战——西破强楚



(约公元前535-?),字长卿,汉族,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乐安(今山东惠民,一说博兴,或说广饶)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被后人尊称其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领兵打仗,战无不胜,与伍子胥率吴军破楚,五战五捷,率兵3万打败60万楚国大军,攻入楚国郢都。北威齐晋,南服越人,显名诸侯。孙武到了吴国,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通过斩姬练兵,取得了吴王的赏识。在伍子胥,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公元前512年(吴王阖闾三年),吴军攻克了楚的属国钟吾国(今江苏宿迁东北)、舒国(今安徽庐江县西),吴王准备攻楚,孙武认为“民劳,未可。”请再等待。伍子胥则提出疲楚的战略,建议把部队分为三军,每次用一军去袭击楚国的边境,“彼出则归,彼归则出”,用这种“亟肆以疲之,多方以误之”的战法来疲惫楚军,消耗楚的实力。阖闾采纳了这个意见,反复袭扰楚国达六年之久,使楚军疲于奔命,为大举攻楚创造了条件。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佐阖闾大举攻楚,直捣郢都(今湖北江陵西北)。孙武等人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即是从淮河逆流西上,然后在淮汭(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再乘楚军北部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为了争功,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吴军乘胜追击,5战5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孙武著有巨作《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3156.html

更多阅读

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中西神话与文学

1、中国古代神话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文学史的开端,是中国文学史的第一页。古代神话是远古人类借助想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为内容的故事,反映了原始人类特有的意识形态,它通过幻想的形式,反映了那个时

中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及其贡献 古代著名数学家

刘徽刘徽(生于公元250年左右),三国后期魏国人,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也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者之一.其生卒年月、生平事迹,史书上很少记载。据有限史料推测,他是魏晋时代山东邹平人。终生未做官。他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占有杰出的地位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古代书信文化常识(珍藏版)【刘卿学语文】【网络综合+原创整理】书信:不见面的礼仪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以"自谦而敬人"为原则,因而要借助于各种礼仪来体现之。当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见面,只能将情感诉诸笔墨,托诸邮驿时,礼仪依然不可或

中国古代文学鉴赏论文 中国古代文学论文选题

摘要:中国古代文学在中华民族精神形成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文学传统可以概括为八点,即载道、教化、救世、哀民、崇义、养性、言情、尚美。从宏观的角度考察中国古代文学传统,认识中国文学传统所表现与折射出来的民族精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历史观漫谈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

中国古代唯心主义历史观漫谈作者:酒国英雄这里,首先我要说明一点。中国古代的历史哲学,主要是唯心主义的历史观,其内容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厘清起来十分困难。根据性质上的不同,我把它们分为两类:一是唯心主义的历史循环论,二是唯心主义的历

声明:《中国古代百大名将排行榜 古代名将实力排行榜》为网友使劲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