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安全的负面影响

摘要:随着全球范围内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网络传媒已成为最富时代象征性的传媒,并彻底融入当代大学生的生活。网络传媒在为当代大学生带来了生活、学习上的便利和心理上的满足的同时也造成了相应的负面影响,过分的便利造成大学生的学习障碍,情绪的放纵导致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网络的无序引起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网络帝国主义在大学生的安全淡漠中引发其政治异化,网络传媒在引导科技进步的同时对当代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关键词:学习障碍;情感迷失;道德失范;安全淡漠

纵览历史,人类传播的历程就是为了更好的交流和沟通而寻找更丰富更有效的传播媒介的革命历程。1946年第一台电脑埃尼科克的出现,以及1969年计算机网络诞生之后的迅猛发展,时至今日,网络传媒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重要部分,改变着其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互联网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对新生事物历来敏感的高等院校受其影响尤其明显。

我们之所以将当代大学生视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因为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更丰富的知识去接触互联网,而大学里相对空闲的时间和精力,大部分大学生相对较轻的经济负担,各种便利条件使得当代大学生成为最广泛的接触和接受互联网的群体,同时也是网络使用者中比例较大的群体之一。因而,他们所受到的互联网的影响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为许多专家学者所关注,网络对大学生负面影响研究一般集中在网络依赖、网络犯罪、网络信息过剩、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法制教育、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等几个方面。长江大学教育学院的王从波教授在《浅谈网络交往对当代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一文中就网络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语言、角色社会化提出许多建议;福建师范大学王孟图教授就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在《网络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中针对大学生溺网失衡后现实情感萎缩、思维狭隘化、沟通能力退化、语言扭曲化、法纪观念淡化几个方面做了详尽论述。

互联网在高校的普及,极大的扩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使他们摆脱了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以快捷、便利的方式从多渠道、大容量、超时空的信息中汲取营养,但是网络世界的不规范、难以驾驭等缺陷以及大学生相对较差的自制力和理性判断力,不可避免地对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交往、自我意识、人格形成、人生观等各方面带来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对这四个方面的研究来探讨网络传媒对当代大学生的负面影响。

一、网络与大学生的学习障碍

在网络时代,信息的存在形式在某种程度上已改变了信息的产生方式。人类社会正处于一种“信息爆炸”之中。在互联网的帮助下,信息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刷我们的头脑,以比特的形式像自来水一样流进千家万户。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参与性使得每一位信息的接受者也同时成为一位信息的发布者,使得大学生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这一互动工具,更新知识内容,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效促进大学生独立学习。然而,在信息太过廉价的时代,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信息并不等于知识。

网络造成的学习障碍主要表现在:

1、图书资料使用障碍

当代大学生成长过程中并未真正接触社会,他们在基础教育过程中所接受的知识大部分事先经过老师和家长的筛选,在未经历任何过渡阶段的成为可以自主选择所接受知识的大学生后,他们并不具备健全的信息理性选择能力,网络所特有的互动性、自主性、便利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首选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选择,他们放弃了图书馆、阅览室等相较于网络来说过于繁杂的检索方式而专注于网络,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时间和精力,但是,从长远的角度来说,他们放弃了一种更为健康、对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更有帮助的学习方式而选择了一条危险的便利之路。

2、记忆力障碍

一方面,用电脑代替记忆使得大学生记忆使用过低,降低了其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另一方面,长期使用电脑与滥用网上材料容易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创新性和流畅思维。大学生们不再思考、积累和创新,高校作业与论文不再是学习成果的展示而是一场复制加粘贴的手工游戏,高等院校失去了其高等教育的初衷而沦为网络信息的克隆研究所。

信息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日本学者太田敏诚认为系统的运行是一种以人为主体的“不断生产、传达、加工和储存信息的活动,而人的认知、记忆、学习、传播、推理都是具有可塑性的”[1]。只有拥有了这种可塑性和创造性,人类社会才能不断发现和克服社会信息系统的障碍,使之不断走向完善,从而服务于社会发展。人类知识的传承自古是由人类的大脑记忆并向后代传播,电脑的出现将人类从大量的知识信息记忆中解脱出来,从而有更多的空间来容纳新的知识。但是这种解脱并不代表将记忆和思考全部交由电脑来操作。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重点培养的社会发展必需人才,对知识的记忆和更新是必要也是必须的,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大脑。社会高等人才的记忆力缺失、思维僵化对社会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隐患。

3、基本功丧失

互联网在为高校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大学教育的部分缺失。目前全国各大高校已基本实现全电脑化教学,学生需要完成的作业也使用电脑打印,导致当代大学生习惯用电脑书写从而失去了流利写字基本技能。由于电脑打字并非一笔一划的全部输入,许多大学生已逐渐淡忘汉字的具体写法而是完全依靠电脑处理。目前已经出现的部分电脑软件甚至可以使毫无绘画基础的人顺利绘制图片,当书法绘画可以无需“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其所蕴含的艺术性等文化属性亦随之消失殆尽。

同时,多媒体技术让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不再仅仅借助某种单一载体进行而是多种媒体的结合,从感官上来说令人激动,其所借助的交互式学习工具可能带来视听上的形象与生动,使知识易于了解和接受,然而书籍和文章开始无法引发思考或是吸收文字内容并将其转化为构思和争论,被动的接受导致理解力的消亡。

用传统的纸和笔从事创造和知识传播,用自己的头脑进行计算意味着创造力与生命力的存在。在网络媒体教育手段中,键盘、鼠标和屏幕代替了纸和笔,电脑代替了人脑,软盘、硬盘和光碟代替了书本,电脑的过度使用导致的学习障碍正在成为高校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网络与大学生的情感迷失症

网络做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和人际交往渠道,正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为大学生缓解了精神压力,填补了精神空虚,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发展。然而这一切又引发了另外一种后果:大学生的情感危机。

1、情感失衡

首先,网络作为一种虚拟世界,遵循着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基本规则,它的自由性与匿名性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情感释放空间。但是,网络世界毕竟与现实世界不同,虽然前者更符合大学生的本能需求更接近其自由本性,但它仅仅在网络上才具有意义,而大学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网络情感与现实游戏规则的不同导致了大学生自身情感调控难度的增强和情感失衡危险的加深。

2、自我封闭

现实生活情感交流中80%通过视觉进行传递,非语言符号较之语言符号更为重要,社会上人际交流关系网复杂,人与人之间的猜忌使大学生丰富而脆弱的情感受到挫折,网络虚拟社会为这个年轻的社会群体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的空间,并因此导致生活方式的改变,自认为拥有网络就拥有了一切,从而沉迷于个人小天地,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久而久之,使其产生非社会化的倾向,造成交往能力不足、沟通能力低下,导致人际情感逐渐萎缩淡化,引发情感的自我封闭。

3、双重人格

由于网络交往的角色匿名性导致当代大学生双重人格。在虚拟社会里,任何人都可以以自己喜欢或向往的身份展示自我,并扮演满足自身心理需要的不同角色,将对社会、人生、交际的不满发泄在于网络中,在满足了其平等与自尊心的心理需求的同时也导致了他们的多重人格化。这样不利于当代大学生人格的完善,有碍于他们的社会化进程,同时也加剧了其自身的情感封闭使之变得更加冷漠、孤僻,如果大学生带着这种心理问题进入社会,必然会影响其日后的正常生活。

4、网络成瘾

网络所导致的大学生情感迷失造成当代大学生交往方式的单一性,从而导致“网络成瘾”(一种过度使用互联网行为的心理疾病,表现为精神上和身体上对网络的过分依赖,对网络以外的世界不产生任何兴趣。)这种对网络如同对毒品的过度依赖已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重点。一份对在校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几乎有75%的被调查者有网络成瘾的倾向[2]。事实上,早在1996年8月哈佛大学附属精神医院麦克林医院就开设了电脑瘾症门诊,而马里兰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也因上网成瘾的学生求诊人数过多而申请校外医生支援应诊。心理师与治疗师认为:“网络成瘾”或者说“互联网中毒症”与沉湎于赌博、吸毒等症无异,是一种必须严肃对待的新的社会问题。

网络成瘾在行为上的表现有:网络关系成瘾,指过分迷恋在网上建立的友谊或爱情拒绝现实的人际交往;网络色情成瘾,指沉溺于网上色情内容或色情聊天;信息下载成瘾,指不管有用与否,大量地、无法自制地在网上搜索过多资料;电脑游戏成瘾,指强迫性地在计算机上玩游戏或不停地进行某种可有可无的编辑[3]。在当代大学生中以网络游戏成瘾和网络色情成瘾最为突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于2005年底的统计表明:中国使用宽带的6430人中有3000万沉湎于网络游戏,其中大部分是青少年,大学生占20%[4],但是由于全国各大高校的网络普及,大学生本身的课余时间充足,资金来源稳定等原因,大学生所占的比例正在节节攀升。从2006年起以盛大网络为首的各大电脑游戏制作公司开始在游戏中加入限时关闭程序,即每天每个账号仅能在线三小时,超过三小时后系统将自动关闭。此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游戏网迷们的上网时间,但是对于网络成瘾者来说效果并不明显。

大学时期是大学生一生之中情感剧烈活动,内心汹涌澎湃的高潮时期,情感张力急剧扩大,过分沉迷于网络情感交流和情感释放会在无形中放纵大学生的情感迷失,对其个人、对社会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

三、网络与大学生的道德失范症

道德是依靠人们长期形成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而形成的用以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由此可见,道德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自我调控的协调性规范,并非强制性规范,道德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自身在某些特定环境中的软弱无力,网络传媒即是其中的一个。由于网络难以驾驭、匿名性的特性,很难有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进行媒介控制,而只能依赖于网络使用者的自身素养和道德约束。法律、道德约束力的缺席为网络带来了极大的隐患。

应当承认,大多数大学生在使用网络的主观愿望是享受现代文明的科技成果,从而发展和完善自己。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客观现实是网络在带给学生无与伦比的科技享受的同时也成为其道德失范的温床。

1、色情黄潮

当代大学生进入高等院校的年龄一般都为刚成年或尚未成年,其本身心智尚不成熟,理性控制力较弱,网络的弱规范性又放纵了其内心世界恶劣因素的萌生和泛滥。大学生并非圣人,在网络强大的诱惑面前其自制力往往溃不成军。大学生自制力一旦慢性崩溃,其破坏力远超出其他群体。大学生所接受的高等教育使他们在智力、技术、技巧各方面都超越其他同龄人,一旦道德失控造成的后果往往是毁灭性的。现代网络日益被以大学生为主体的网络黑客、网络黄潮所困扰,这便是道德失范的具体例子。

据中国科学院的调查,大约三成的在校大学生在问卷调查中承认浏览过色情网站,有关专家估计实际情况要远高于这个数字。一组最近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调查的3000名大学生中,有46%的人浏览过色情网站[5]。用在网络上掀起反黄浪潮的辽宁渤海大学教师王吉鹏的话说:“我们现在的网络色情状况,已经从遮遮掩掩发展到一个明目张胆的地步,从星星之火发展到遍地燎原的状态,从小网站的色情表演发展到门户网站的色情天堂。”[6]

2、黑客入侵

入侵计算机网络是指黑客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故意进入任何的计算机系统。由于黑客犯罪的特点在于其技术性和专业性,大学生开始成为黑客群体中较大的一支。通过近年来对“黑客”的调查发现:黑客一般为男性,大多数是年龄在16-24岁之间的高中生和大学生,其中以大学生居多[7]。1998年我国第一例以“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罪名逮捕了国内一所著名高校的研究生,其所做的非法入侵、网络病毒等行为大部分仅仅是一种猎奇的冲动。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虚无化导致大学生对人的主体感淡化,仅仅把自己的行为视为一种智力游戏或是一种炫耀的资本,是为了获得一种自身拥有强大权利的满足感。1999年4月26日,摧毁世界上近6000万台计算机的“CIH”病毒就是一名台湾学生陈盈豪的玩笑之举。

网络之所以会引起大学生的道德失范,其原因还在于其隐蔽性造成了行为和责任的分离。现实生活中,行为与责任联系紧密,追究责任比较容易确定,在网络上,行为不再与责任挂钩,大学生可以做其在现实中受法律道德限制的行为而不用承担任何责任。这在无形中促使大学生为追求一时的情绪发泄而滥施行为造成其道德溃堤,引发网络上不文明现象泛滥,再次影响更多的大学生道德滑坡。大学生没有很好的自控能力,道德又具有极强的惯性作用,网络道德的失范自然会过渡到现实道德的失范。在这里,网络对与现实社会的辐射力就会体现出来,网络道德失范成为现实道德失范的起点[8]。目前,包括中国在内都在加强打击黑客的立法工作,以确保网络安全、健康的发展。

四、网络与大学生的安全淡漠感

现代社会国家安全包括三个不可分割的部分: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文化安全无法直接从表面上得以发现,但是随着网络影响力的日益发展,网络对文化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一个国家的文化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虽说和平和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两大主题,然而对立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始终没有停止过。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信息渗透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极易使缺乏政治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受蒙蔽,从而导致迷失政治方向。[9]

网络信息交流的一个特点是跨国传播,这在交流平衡的系统中可以发挥巨大的积极作用。但是,当代网络世界信息交流极不平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信息输出大国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掌握着全球的信息主导权,随着世界信息领域的不对称发展,他们利用对信息资源及其相关产业的垄断地位对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进行信息渗透。80年代以来,食品、服装、发型、娱乐这些文化表层的东西接助电视的威力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到几乎同步[10]。到了现在,网络的强大影响力比起电视来有过之无不及,甚至连抵御文化侵略的最重要防线——语言,也开始西化。

大学生是中国最为宝贵的人才资源,英美国家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潜力巨大的群体,从政治上和文化上向大学生群体渗透其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一直就是英美国家的实际政策,而大学生对现状的认识和警惕性明显不足。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有大学生称中国为“自讨苦吃”并举例说明中国在国际问题上对英美的干涉,其消息来源就是互联网[11]。虽然大多数大学生对此事件在网上予以强烈谴责,但对其隐藏的网络行为缺乏足够认识。从长远看,大学生的这种安全意识淡漠具有极大的危险,它会导致大学生在无意识之中被网络信息同化从而引起大学生的政治异化。

我们在互联网上已经看到了这种情形:

首先,在网络所及的范围内,西方文化毫不顾忌异质文化的特点,试图“说服”别人放弃自己的文化信仰而接受他们的文化理念。当遇到阻碍的时候,西方文化会采取各种方式“融解”它、同化它、直到摧毁它。在殖民时代,西方曾依靠武器做到这一点,而在现在,大学生们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穿着T恤牛仔,跳着街舞,西方社会依靠强大的电子信息流轻易实现了同样的目的。

其次,处于信息传播弱势的地区,其本民族文化风范不足以抵抗席卷而来的强大攻势。网络无情地撕裂其保护本民族文化的地域防线,使它只有加入主流信息流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除非与网络隔绝,否则只有被逐渐同化。

在未来的信息化社会里,一种文化价值观的影响力,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支持这种文化价值观的科技[12],当代大学生是未来中国极为重要的文化使命承担者,肩负承上启下保护文化安全的责任。据统计,互联网上英语信息为84%,处于英语如此强大的重重包围之下,大学生如果认识不到本土文化的重要性,那么中国未来的文化维护和创建就不容乐观。

五、结语

新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必然会带来负面影响,当代大学生是最接近于计算机科技的群体之一,在享受网络时代的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成为网络传媒负面影响的最大影响对象之一,由于大学生自身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自制力较差,缺乏对诱惑的抵抗力,学习障碍、情感迷失、道德失范、安全淡漠——网络传媒引发诸多问题。

网络世界是一个美丽的世界,也是一个混乱的世界,它给当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情感等各个方面带来了强大的冲击。网络世界是一个蕴藏着潜规则的世界,只是它的秩序与现实社会存在很大差异。网络如同潘多拉魔盒,对大学生充满诱惑,但是如同留在盒底的希望,诱惑不会主导人类,也不会一直伴随当代大学生,从混乱中寻找方向,从诱惑学会拒绝,从迷茫中把握希望,将是21世纪大学生新的发展起点。

参考文献

[1][日]太田敏诚.社会信息系统学序说,转引自郭庆光主编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11.

[2]周晓宁.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EB].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www.edu.cn.

[3][4][8]鲍金.网络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出现的变化和问题[N].武汉大学网络文明宣传团,2002-11-7.
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安全的负面影响
[5]吴风.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256.

[6]王吉鹏.对中国网络色情的檄文[EB].中国新闻传播学评论,www.CJR.com.

[7]傅荣校,杨福康.空中校园—网络传播与教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218.

[9][11]宋娟.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C].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库.

[10]叶琼丰.时空隧道—网络时代话传播[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91.

[12]明安香.信息高速公路与大众传播[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202.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Net-media on ContemporaryUniversity Students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 populace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the construction of information super-highway, net-media has becomethe most typical medium of erasymbol, whichhas absolutely melted into the life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students. Net-media has brought conveniences for contemporaryuniversity students’ life and study and mental satisfaction, aswell as corresponding negative effects. Excessive conveniencesresulted in study obstacles; moral indulgent leaded to emotionlosing; the disorder of internet caused their moral standardlosing; net-imperialism produced political dissimilation in theirsafe-faint. In a word, net-medium is lead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progress, as well as many negative effects for health growth to the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Key words: study obstacles; emotion losing; Moral standardlosing; safe-faint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2383.html

更多阅读

浅析网络安全审计原理和技术 审计局网络安全制度

安全审计是几年前出现的概念,它的发展非常迅速,3年前还很少有人说起安全审计,现在却是产品满天飞。不过据我看来,对于安全审计这个概念,众多客户和厂商的理解都不同。那么到底什么是安全审计呢?AD: 2013云计算架构师峰会课程资料下载安全审

网络安全由浅入深教程书籍推荐 病毒能破坏硬件吗

IT行业中,网络安全一直是经久不衰的高级职位,薪酬高,福利待遇好,据猎头公司不完全统计,2009年北京地区的网络安全工程师月收入在1万至5万不等,上海地区更是达到了最低3万最高8万的月薪标准,而福利待遇也是其他岗位的3倍以上,从事网络安全工

小学生网络安全知识资料 初中生网络安全知识

一、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长期在电脑屏幕前工作,不仅会影响人的视力,还会

声明:《网络的负面影响 网络安全的负面影响》为网友柠檬姓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