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同志说过: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份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生命?如果你是一枚小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坚守着岗位?
劳动是一首歌谣
孙丽丽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首淳朴的民谣,唱出了劳动的自由和美好。“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崇尚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只有享受到劳动的美好,才是完整的人生。
我从小生活在果园,读汪曾祺的《葡萄月令》,感觉是那样亲切,毕竟是我劳动的生活经历。文中从一月“葡萄藤”的冬眠开始,一直写到十二月份再次“冬眠”。记述了葡萄园中一年的劳动情景,看不见辛苦地劳作,却充满了诗意。
回首我生命中的葡萄树,在季节的嬗变中,那些付出的汗水,也化作了一副水墨葡萄画。葡萄树喷药,要在烈日下进行效果才好,每喷一次药,我和姐姐像洗了一次汗水浴,汗水滴在土地上,一股烟似地蒸发了。每一粒果实,都浸透我们的心血,但这种生活来得踏实,因为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其实写作也是一种劳动,是一个人的文字作坊。莫言说,写作只是一种职业。并不神圣,也不神秘,更不比别人高贵,只属于一种脑力劳动。学会尊重自己的劳动,其实一切乐境,都可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宋代百丈禅师德高望重,严于律己,直到九十多岁还带头劳动。弟子们很不忍心,暗中把他的工具藏了起来。老禅师却说:“我没有什么德行,怎么能依赖别人养活呢?”他到处寻找自己的工具,但怎么也找不到,于是就干脆不吃饭。这就是流传古今的佳话:一日不做,一日不食。
“耕读何妨兼营,古人有出而负,入而横经者矣。”且耕且读,劳体又舒心,这是现代人憧憬的诗意生活。“五柳先生”陶渊明辞官回家后,开了一片荒地,种上粮食和蔬菜,他一边耕种,一边写诗,真是怡然自乐。“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劳动滋养身心。
辛勤的蜜蜂永远没有时间悲哀。忙碌的人是上天对人的恩赐,因为劳动的生活是充实的,没有闲暇考虑人生的悲凉,生活中常有些人活得很迷惘,活得郁闷,那是因为太“闲”了。想想劳动真是世间最好的宝物。
古诗词中的劳动之美
张丽
中国是个勤劳而智慧的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许多关于劳动的美好诗句。从这些古诗中我们不仅体会到了劳动者的辛勤和不易,也读到了劳动带给人们的快乐和愉悦。
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农事诗。那时候,生产力十分低下。可在《诗经》中,我们读到的不是对辛苦劳作的报怨,而是充满了生活趣味、轻松快乐的心情及对劳动的赞美。
如《诗经》的《周南.芣苢》中:“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全诗通过重复迭唱的手法,表现了几个正在劳动的女子,边采摘着车前子草,边欢快地唱着歌谣:“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儿采呀采,采呀快快采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儿采呀采,掖起衣襟兜回来。”歌谣中表达的劳动场面既生动而又欢快。
这样表达劳动欢乐的诗歌,不仅在农事诗中出现,在表达爱情的诗中也会出现。比如《诗经》的《魏风.十亩之间》中:“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就是通过诗歌表现了采桑女在桑园里快乐地采桑叶,以及劳动后带着愉快的心情与恋人结伴回家的欢快心情。
南宋诗人的《四时田园杂兴》,则用清新自然的笔调,描写了农忙时节紧张的劳动氛围和富有生趣的乡村生活:“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农忙时节,大人们早出晚归,白天种田晚上搓麻,就连不会种田和织布的小孩子,也学着大人的样子种起瓜来。好一幅热烈而生动的劳动生产图。
劳动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基础手段,劳动是快乐的,劳动是辛劳的。翻读古诗中的关于劳动的诗句,又一次感觉到了劳动者的勤奋、美丽和伟大。
古代劳动者
杨恋
劳动,创造了人类文明。“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诗人生动地刻画出了劳动者在烈日炎炎下劳动,汗水一滴滴掉落下来的辛苦与不易,令人动容与怜悯,从而告诫人们要珍惜每一粒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则展现了农民凄苦的生活和命运。
初夏四五月,农民最繁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成熟发黄的麦穗覆盖田垄,妇女儿童提着水壶饭菜送到田间。男人们正卖力地收割麦子,被炙日烤晒得汗流浃背,精疲力竭。这首《观刈麦》如实地描写了农夫劳作的场景。诗人白居易对农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对自己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心怀愧疚。
古人工作分配大都男耕女织。家庭女人养蚕织布,“蚕生春三月,春桑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描绘出一幅轻快的阳春采桑图。“系条采春桑,采叶何纷纷。采桑不装钩,牵坏紫罗裙。”写的是采摘桑叶的过程。“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讲述了一位整日辛苦劳作,在乡下以养蚕卖丝为生的普通妇女的遭遇,读后让人对不劳而获的统治者深怀痛恨。
自古至今,农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居住深山,就得伐木砍柴,或烧制成炭,然后运到街市换卖。“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叙述了一位老翁常年伐薪烧炭的凄苦生活。一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道出卖炭翁的悲惨,揭露朝廷苛政的罪恶。农闲时候,住在江河沿岸的农夫,为了改善伙食,补贴家用,还要下河捕鱼。“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风浪中打鱼的险恶情景跃然纸上。
古代社会,以农兴邦,以工强国。宋代梅尧臣的“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讲的是手工业里的烧窑。清代龚鉽的《陶歌》更加全面地描述了各种陶瓷的制作及其特点,如“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
还有冶金业,李白的《秋浦歌》写道:“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写出冶炼工人一边劳动一边唱歌的情形。
在封建压迫深重的古代,不管是农夫、蚕妇,还是樵夫、卖炭翁,或者烧窑工、冶炼工等,都是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他们为了生计艰苦劳作,却很难享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其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命运,都是可悲可叹的。如今,身处进步民主、美好和谐的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热爱生活,崇尚劳动,生命不息劳动不止。
劳动,是五月的美妙旋律
钟芳
鲜花是五月绽放的表情,劳动是五月谱写的音符。五月一日是劳动者的节日。高尔基说:“我知道什么叫劳动,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对劳动给予了至高的赞美,凸显了劳动充盈着收获的幸福与喜悦。
“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劳动一词,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里就已出现,像那首著名的《伐檀》篇,一开头就讲“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是一首描绘伐檀木的工人劳作的情景并表达对当时统治者不满的民歌。唐代诗人王建在《酬于汝锡晓雪见寄》诗中讲“劳动更裁新样绮,红灯一夜剪刀寒。”辞书里解释劳动为:人或动物用肢体和大脑创造成果和进行思维的一种活动。当你亲身体验了劳动,并把劳动作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才会深切地理解劳动的巨大价值和真正涵义。
劳动酿造生活,劳动创造财富。唐人李绅《悯农》诗云:“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让我们明白是劳动者,用一滴滴的汗水,用那粗壮而勤劳的双手,换来我们的衣食住行,托起我们的多彩生活。明代冯梦龙的诗:“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则告诉人们所有的富贵荣华,无不是从艰苦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劳动进化人类,劳动改变世界。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劳动创造一切成就,劳动推动文明进步。人类要生存,民族要振兴,国家要强盛,个人要发展,都是通过诚实劳动和点滴积累完成的。如不热爱劳动,任何蓝图都不过是纸上谈兵;不努力工作,一切梦想都只是一枕黄粱。鲁迅先生说得好:“伟大的成绩和辛勤的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份劳动就有一份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
劳动最伟大,劳模最光荣。新中国成立初期涌现出的“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时传祥等,他们忘我工作、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然而,随着时代不同,劳动价值观悄然发生变化。现今中国,处处洋溢着劳动创造的热情,时时收获着劳动带来的快乐。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工程、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重大项目,无不是靠亿万人民的辛勤劳动。创新成果层出不穷,高技能人才茁壮成长,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奖最高领奖台,充分展现了我国工人阶级的崭新时代风采。
生机勃勃的时代催人奋进,宏伟绚丽的远景鼓舞人心。“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次在谈灵感时说道:“要等待灵感的垂青,就先得不停地学习,实践和劳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谁挥洒的汗水多,谁付出的心血多,谁采撷的果实就越甜美。袁隆平正是在一次次科学实验的积累中,在实践基础上的劳作中,最终取得成功,创造了人类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
劳动是一首激昂奋进的歌,深情地演绎着铿锵有力的美妙旋律,让我们学会劳动,热爱劳动,用智慧和汗水托起美丽的中国梦,共同描绘我们伟大祖国的壮美画卷。
趣话古人的劳动节
李昌浩
其实,在我国古代也有劳动节,每年的农历二月二是古人的劳动节,“御驾亲耕”,皇帝亲自率文武百官耕种,农民在农具上绑以红绸布表示喜庆,这在《帝王世纪》中有记载。
“二月初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这首脍炙人口的打油诗,生动反映了明清两代的皇帝,对二月初二的劳动节的重视。皇帝亲手扶犁耙耕田,大臣一手提着竹篮一手撒种,皇后和宫女挑篮来送饭。
诗歌起源于劳动,“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四个短句,极其简括地描述了原始狩猎劳动的全部过程。相传是黄帝时代产生的一首民间歌曲,载于《吴越春秋》的《弹歌》。用砍伐的竹子来制作弹弓,将弹弓装上土丸,进行射击,击中了一只只猎物,人们欢乐地追逐着,满载而归。表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诗经》中有大量农事诗,描绘劳动生产的场景,如《噫嘻》“噫嘻成王,既昭假尔,率时农夫,播厥百谷。骏发尔私,终三十里。亦服尔耕,十千维耦。”《绵》“捄之陾陾,度之薨薨,筑之登登,削屡冯冯,百堵皆兴,鼛鼓弗胜。”仔细阅读这些诗章会发现,劳动于诗经时代的人们,就像呼吸一样不可或缺,人们清楚地意识到劳动给身体和心理上带来的欢愉和满足感。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白居易的《观刈麦》,写了麦收时节,农人们更加忙碌,暖风吹着熟透的小麦,妇女和孩子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分秒必争抢收麦子。作此诗时,白居易正任县尉,暗含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南宋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男人们白天下田除草,妇女们在白天干完别的活后,晚上就搓麻线,再织成布。那些孩子们从小耳濡目染,也喜爱劳动,在茂密的桑树下学着种瓜。此诗读来意趣横生,让田园生活充满诗情画意。
生命因劳动而美丽精彩。自唐代开始,二月二被正式定为“耕事节”或“劳农节”,此时大地解冻,天气转暖,皇帝率百官象征性地参加劳动,农民们在农具上绑上红绸布下地播种。人们在劳动中感受到了快乐,劳动带来了甜美的果实。
五月的辉煌
解帮
五月的流火,在神州大地辗转穿梭。劳动的热浪,以五月之胆一泻千里万里,源源流出了劳动者生存的价值和尊严。沿着扶桑升起的地平线,走进劳动者渴望和想象的季节。劳动,你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你是社会发展的纤绳,你是时代进步的阶梯。
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从古到今,劳动都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创造人类文明的不竭之源。是劳动这一扶梯,使先民摆脱了蛮荒的原始之海,帮助人类祖先挺直了脊梁,在生活的向阳坡上安营扎寨,一步步走向文明和富足。革命先烈李大钊说,“我觉得人生求乐的方法,最好莫过于尊重劳动,一切乐境由劳动得来。一切苦境都可由劳动解脱。”
在城市,哪怕是一名刚涉足职场的新人,他一到岗位,精神便会在瞬间被凝起,在他从容不迫的步骤中,内心其实已涌起搏击人生的欲念;在乡村,哪怕是以为已经上了年纪的老农,当他站到麦地前,他的双脚便会在瞬间注满力量,有了要攥着镰刀和麦穗的冲动。
劳动者,一个大写的名字,站在太阳和大地间,凸显着强劲的线条,肩膀试量着天空的重量。凯洛夫说过:“劳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础,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得高尚。”劳动不仅是创造硕果和幸福的手段,而且还是净化灵魂和升华精神的一种重要方式,劳动使人聪慧,给人快乐,能洗刷思想上的灰尘和灵魂上的污垢,让人高尚。不畏艰辛,诚实劳动,方显出英雄本色。真正的人生幸福,只能从忘我的劳动、创造中获得。因为劳动,万丈高楼拔地而起;因为劳动,荒凉之地变成良田;因为劳动,生活五彩斑斓;因为劳动,我们建设了美丽的家园。
生命,由童稚走向成熟的过程,最终需要劳动来检验。是劳动使人自尊自立,是劳动使人睿智伟大。劳动,既集体又友爱;劳动,既自由又酣畅。海子在他的诗中写道:“风吹炊烟/果园就在我的身旁静静叫喊/双手劳动/慰藉心灵”走在岁月的旅程,我们深深的懂得了,生活的精彩需要劳动来支撑。
这是辉煌的五月,思想如春潮激荡。劳动的人们,在五月天里尽情放歌,真诚地献上敬礼、鲜花、高歌颂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