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普遍的疑点是:最后的狗叼着的断臂是怎么回事?
这应该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真正的意图是什么,大概只有导演知道了,也许就是为了让观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似乎没有观众提到这个疑点:那个被男孩呼唤作“妈妈”的女人是谁?
片中,以黑白镜头表现男孩的回忆,说是“回忆”又不确切,似乎是男孩在法庭上接受审判时,神思恍惚,思绪飘得很远,也许是一种“梦境”。
一个女人鬼一般地站在雪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却没有声音,而男孩骑着自行车向她奔去,男孩口中不停地叫着:“妈妈,妈妈,说俄语!”
而骑车的男孩穿过了鬼一般的女人的身体,镜头瞬间切换成女人脸上带着刀伤死去。
给人的感觉是,倘若这个女人说俄语,她就不会死。
那么,不会说俄语的女人,应该是这个车臣男孩的亲生母亲了?
但是,女人死亡的场面,旁边还有一具男人的尸体,尸体后背上有一个伤口,伤口上插着一把“车臣匕首”,地上还有2枚散落的子弹(好像没有发射过,不是弹壳),一杆长枪枪管里还留着1枚没有发射的子弹,子弹上沾着大概是鸟的羽毛。
本来,男孩的养父(俄罗斯军官)才是被“车臣匕首”杀死的,而这个画面中死亡的男人与女人,显然应该是男孩的亲生父母,父亲怎么会被“车臣匕首”插进后背?会让人误以为是他的养父被杀的场面。
然而,男孩当时年纪还小,抱着狗站在家门外,看着被烧毁的家园,而且立了个简陋的木牌写上“爸爸妈妈”。应该可以肯定,死亡的男人和女人就是他的亲生父母。
也就是说,他的亲生母亲,被他呼唤“妈妈”的女人早已与他父亲一同死于战争了。
诡异的是,最后男孩出狱时与退役军官(艺术家)对话时,闪过的镜头是,那个“妈妈”与男孩的养父共同生活的场景,“妈妈”口中仍然念念有词说着没有声音的话。
片中介绍过,男孩的养父曾经有妻子,但是邻居的女人爱上这个养父,就趁养父不在家的时候给他写信,造谣说他的妻子有外遇,导致养父与妻子离婚。之后,邻居的女人只要等养父回来,就可以与他共同生活了。
实际上,邻居的女人似乎并没有能够成为男孩的“养母”,而且,“邻居的女人”也不可能“不说俄语”而是念念有词地说车臣话。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男孩的“妈妈”与养父共同生活的画面呢?
难道养父的死亡与“妈妈”有什么关联吗?难道是男孩为了报仇而杀了养父?
可是,片子其实在暗示着男孩并非杀害养父的凶手,那把凶器“带有字母的车臣匕首”是一位车臣军人送给男孩的,而这个车臣军人已死在战争中,男孩将匕首放在尸体的手边,凑近尸体的脸似乎想亲吻一下。
也就是说,当时那把匕首应该是留在了尸体旁边,之后俄罗斯军队冲进来扫射,一个俄罗斯军官发现了男孩,将他带回家收养,成为了男孩的养父。
而那把匕首,究竟是被男孩带走了,还是被某个俄罗斯军人带走了,两种可能都有,也就不能因此认定就是男孩杀害养父。
这就引起另一个疑问:究竟是不是男孩杀了养父?
片中不断闪回男孩跳舞的场面,小时候跳舞,后来在监狱里跳舞,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这个男孩是单纯快乐的,他不该经历那么多苦难,他是无辜的。
然而,小时候男孩跳舞,是和一群车臣军人在一起,其中一个军人还给了他那把匕首,他当时不知道战争的残酷,还很快乐,他很喜欢那些车臣军人。
后来在监狱里,他为了抵御寒冷,又跳起了那个舞蹈,似乎跳舞可以让他忘掉一切痛苦。可是,真的能够忘掉吗?亲眼看着父母的死亡,亲眼看着自己喜欢的车臣军人的死亡,他幼小的心灵中真的没有仇恨吗?
他怀念失去的欢乐,在狱中跳舞,他已经不再单纯快乐,他的表情给人的感觉,反而像是一个坚毅不屈的军人。
而且,他跳舞时灵活的步伐,交错着闪回“凶手”下楼梯时飞快的脚步,让人不由得去怀疑,他就是那个“凶手”。
还有一个对白也令人费解,就是片尾退役军官(艺术家陪审员)问男孩:“你还记得凶手的模样吗?”
男孩回答:“当然,我一辈子都忘不掉。”
退役军官说:“我们会揪出他们的,我保证,一定会的。”
这里所说的“凶手”是杀害男孩养父的凶手吗?片中始终没有交代男孩有机会看到凶手的模样,而且为何说揪出“他们”呢?难道凶手不止一个?退役军官如何知道?“我们”又是指谁呢?
之后的对白就是退役军官立刻问起男孩亲生父亲的名字……
退役军官:“你爸叫什么名字?”
男孩:“Ruslan。”
退役军官:“你养父呢?”
男孩:“Volodya叔叔。”
退役军官:“我的名字是Nikolai,如果你愿意的话,叫我Nikolai叔叔好了。走吧,离开这儿,以后你跟我生活吧。”
之后闪回的是,男孩被养父找到并收养的情景,男孩的生父举杯好像与朋友喝酒的情景,男孩的妈妈与养父共同生活的场景。
此时此刻,给人的感觉是,男孩的生父与养父在战争中是相识的,男孩的亲生父母曾经招待过养父,车臣的百姓似乎是友好地对待俄罗斯人。但是男孩的父母却被与养父一样的俄罗斯军人残忍地杀害了,男孩父亲是被人从背后下刀子杀死的,或许这个父亲也是很友好地对待凶手,没想到对方却是恶魔。
年幼的孩子原本单纯快乐的心灵被悲惨的现实扭曲了,便将仇恨记在了养父头上。
孩子所说的“一辈子都忘不掉”凶手的模样,也许说的是杀害他亲生父母的那群俄罗斯军人,而退役军官也知道,所以用了“他们”,并且保证一定要补偿战争带给孩子的伤害。“我们”是指许多善良的人都将为弥补战争留下的创伤而努力,为了不再有战争不再有歧视不再有仇恨的明天。
退役军官其实已经感觉到战争、死亡在男孩心中种下了仇恨,感觉到男孩杀了养父,他之所以要做男孩的第二个养父,就是宁愿冒着被男孩杀死的危险,想用自己的真诚化解男孩心中的仇恨。
那些做伪证的人,虽然没有真的看到男孩杀人,但却认定男孩是凶手,也是因为他们相信男孩的心中一定有仇恨。
再度引出一个疑问:倘若男孩是真凶,那么退役军官为何担心他出狱后会被人杀死呢?谁还会杀男孩呢?
假如另有凶手,男孩不是真凶,被释放后,凶手会斩草除根或者杀人灭口。
但若男孩就是凶手,他被判“无罪释放”,世上还有很多认定他有罪的人是无法容忍这种结果的。作为一个孤独无依的车臣男孩,在这个世上生存,心目中依然怀着对俄罗斯军人的仇恨,同时也带着许多人对他的仇视,的确是很危险的。就像那只鸟的象征意义一样,即使最终获得了自由,等待它的也是外面世界的冰天雪地。
很多人想改变这种现状,却又无力改变,似乎有太多的无可奈何,每个人都生活在不由自主当中,面对自己深恶痛绝的事情也只有懦弱地逃避。
退役军官起初想让男孩平安地留在监狱里,这个想法是消极的,之后他选择带着宽容、理解、仁慈收养了一个“怀着仇恨的凶手”,才是改变悲哀现状的积极做法。
最后说一下那条叼着断臂的狗,断臂手指上还戴着发光的戒指。
这镜头给人的感觉真是难以言喻,因为从片子开始就是这个画面,大雨中有战争死亡的尸体,远处隐约有什么东西在移动。几次出现这个画面,都无法看清楚移动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只是隐隐觉得那是战争的幸存者,虽然不幸,但至少“他”还活着。
到了片尾,移动的东西终于由远而近,让人不由自主地盯着细看,结果看到的是一条奔跑的狗,嘴里叼着一条人的断臂,断臂上的戒指发光会刺一下观众的眼睛。
可以想象,战争中死亡的尸体成为野狗的美餐,也许只有畜生才能对死亡无动于衷罢。
还有一种感觉,就是,你一心想要发现的真相不会是你所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