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文房四宝?
湘妃竹留青花蝶管紫毫笔,清,管长20.1cm,管径1.1cm,帽长9.8cm。清宫旧藏笔管湘妃竹制。管身雕饰留青折枝花卉,飞蝶轻舞于菊、梅之间,纹饰雅致精。笔管装紫毫,笔头为兰花头式,此为清代中期以前紫毫笔笔头的常见造型。北京故宫馆藏。
兰台精英墨,长7.1cm,宽1.7cm,厚0.7cm墨长方形。正面阴文填金楷书“兰薹精英”四字。背面阴文填金楷书“康熙乙亥”四字款,下阴文填蓝“织造臣曹寅监制”七字款。此墨质地坚实细腻,蓝彩内蕴,体现了清初墨品的质感及当时崇尚简洁而不事繁华的审美取向。北京故宫馆藏。
御制淳化轩刻画宣纸,纵130cm,横65cm纸为三层托裱而成。其中一层纸刻出龙的图案,再用两层宣纸将其夹托起来,迎光视之,夹层间的龙纹便透现出来。右下角钤“御制淳化轩刻画宣纸”朱文长方印一方。纸质地匀细,宜于书写。此纸不见记载,唯内务府制作,民间不见流传。北京故宫馆藏。
砚端石制,紫色深沉,石质细腻。砚体厚重,作椭圆形,周边雕饰云龙戏珠,以石眼巧作圆珠。龙首下方凹作云池,池上有石柱眼。砚背面亦雕云龙缭绕,中央平滑处题铭:维彼灵根,神物聚所。龙德正中,君子是与。署款“鹿原”。右题诗:巗穴锺灵薮,苍壁鬼工剖。庖义作龙书,高阳志蝌蚪。君若丁其时,神奇无不有。展也席上珍,淡浓皆可久。壬子春三月,余甸书铭。此砚雕饰繁细华美。北京故宫馆藏。
笔
笔有“四德”即“尖、齐、圆、健”,下面逐一介绍:
尖:指笔毫聚拢时,末端要尖瑞。笔尖则写字锋棱易出,较易传神。作家常以「秃笔」称自己的笔,但笔不尖则成秃笔,做书神彩顿失。选购新笔时,毫毛有胶聚合,很容易分辨。在检查旧笔时,先将笔润湿,毫毛聚拢,便可分辨尖秃。
齐:指笔尖润开压平后,毫尖平齐。毫若齐则压平时长短相等,中无空隙,运笔时“万毫齐力”。因为需把笔完全润开,选购时就较无法检查这一点。
圆:指笔毫圆满如枣核之形,就是毫毛充足的意思。如毫毛充足则书写时笔力完足,反之则身瘦,缺乏笔力。笔锋圆满,运笔自能圆转如意。选购时,毫毛有胶聚拢,是不是圆满,仔细看看就知道了。
健:即笔腰弹力;将笔毫重压后提起,随即恢复原状。笔有弹力,则能运用自如;一般而言,兔毫、狼毫弹力较羊毫强,书亦坚挺峻拔。关于这点,润开后将笔重按再提起,锋直则健。
四德指的是笔本身的功能,选笔时也要顾及临摹的碑帖。所谓“用某家所用的笔,又写他那一种字”也。要判断所使用的是那一种笔,直接看他的字迹是最好的方法:风格健劲的,选用健毫;姿媚丰腴的,选用柔毫;刚柔难分的,则选用兼毫。笔的特性亦影响写出来的书法,如此才能臻乎书法之妙境。
还有一点是字体大小方面,写大字用大笔,写小字用小笔。小笔写大字易损笔且不能使转自如,大笔写小字则杀鸡焉用牛刀了。
墨
质细:选墨首重质地细致,则所谓制煤时所得煤灰粗细得中,无白灰夹杂其间,胶亦可均匀,两者完全融合,故质地精纯,上砚自然无声。这点只须磨了自然知晓,用看的并不能完全明白。
胶轻:指含胶不宜过重,过重则黏性多而滞笔,过轻又质地而无光彩。“凡煤一斤,古法用胶二斤。”此即为煤、胶的“黄金比”,所谓“对胶”。胶过轻或太重皆不好,但选择之法,须待书写后才能知道,如果墨虽浓而不黏稠,又容易施笔,就是好的了。也有另一种以轻重判别的方法,胶多则轻,胶含量适中的话就没有畸轻畸重的感觉。
质坚:指墨之质地坚硬,浸水不易化,李延珪墨的“能削木”就是如此。如果在制墨过程中胶与煤的比例论当,擣的次数也足以使之充分融合到不可分离的程度,质地自然细而坚硬了。
墨色黑而亮:墨的黑是因为煤,过多就会黑而无光;亮则因为胶,过多则光而不黑,制墨之难,难于煤与胶之调配,所谓“对胶法”,两者名半,则乌黑有光泽,就像用了海伦仙度丝一样...至于黑不黑亮不亮,就像看人头发发质好不好一样,只有用眼睛去看啦。
墨味香而轻:墨以有恶臭的煤,易腐的动物胶为主要原料,所以需要加点香料,如龙麝等,一来可以散发宜人清香,二来可以防腐,但是含量也需适中,太多会降低煤与胶之成份,太少又不能达到功效,皆非善类也。
纸
质地柔韧厚密:选择纸张的时候质地是最重要的,质地不佳的纸既容易损笔,又不易保存,古今名纸,莫不以品质见称,如澄心堂纸“密如玺”,玉板宣“柔韧、耐久”。纸质坚韧紧密是最好的,选择时以目测就可以知晓。
色彩洁白:纸如果不白,就是原料不好、或水质欠佳,都算不上是好的纸。洁白无比的玉板宣便以檀木为原料,蜀牋则「以浣花潭水造纸」,都是实例。若是染色的,也要精纯洁白,才是本性佳之纸,但染色之纸不易传久,若希望作品百年后能放在故宫博物院,还是避免使用的好。洁白不洁白用眼睛看就能明白,这也不需要我多言吧。
表面光涩适中:纸之表面有光滑和粗涩之分;光滑固易行笔,但若过滑而笔轻拂而过,便无笔力可言,若粗涩则与之相反,易得笔力,但过涩则难于施笔,易损笔锋,所谓“细而不涩”也。这个可凭视觉与触觉分辨,就不多谈了。
吸墨适度:纸须能入墨,否则墨浮纸表,易于脱落,不能久存。一般而言,宣纸类吸墨较强,牋纸则反之。吸墨太强,若运笔稍慢,则点画俱成墨团。但若吸墨性太弱,墨不易入纸,亦非所宜。故择纸时要考虑到书体及个人运笔速度,要以墨汁能入纸但不成“团”为佳,选购时若店家允许,仅管用墨去试,一试便知。
据碑帖择纸:临摹碑帖,若要求形似神肖,不仅要注意到笔,纸也是条件之一。择纸先辨其吸墨性,视真迹的入纸程度而定,入纸多则选用强吸墨纸,反之便选较弱者。若无法窥知入墨实况,如石板所印者,亦可就其风俗辨之,锋芒显露,神彩奕奕者,多用牋纸类;温润含蓄,风华内敛者,则可选用宣纸类。
依个性择纸:当然,个人的喜好也是该考虑的,否则若买回不爱用的纸,只怕用都不想用了。另运笔急者,宜选强吸墨纸,其墨方能入纸,行笔迟缓者,则可选弱吸墨纸,不然墨团跃然纸上,可不大妙啊。
砚
以石质为主:砚材固多,铜、玉、砖、瓦、陶、石皆是,另有多金者以玉为砚,堪称上品。但多金人少,其切合实用且兼具各种特别者当推石砚,而其他都不合用一些。
润泽有光:砚石最贵润泽,端、歙俱以此着称,因若不润则墨中水分易被吸收,导致浓度太高,滞笔难运。端、歙石长年浸于溪中,故润泽有光,润泽与否可以目光辨之。
肌理细腻:砚石纹理精细,则表面平滑,易于磨墨,磨出来的墨亦匀细可佳;这种砚不但发墨,且不损笔亳,端、歙二种砚皆为此中之最。若表面不平,上砚有声,墨必粗劣不匀,且损笔锋。这可以视觉、触觉、观查得知,并不难明白。
质坚而差软:石质以坚硬为尚──废话,您能想象在一团棉花果冻上磨墨吗?──而石若过坚,扣之声响者亦较坚而差软,扣之声低者为差。故砚石宜润,润则无刚硬之性,即所谓“差软”,石坚而差软,乃有温润之性,故能发墨久不乏。选砚时扣之声高者质坚较劣,低而有韵者,石差软较优。
延伸阅读
怎样收藏与投资文房四宝
自古以来,中国的书画家们写诗作画离不开纸、墨、笔、砚,人们就把这四种文具称为“文房四宝”。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制作文房四宝的名手,他们制作的笔、墨、纸、砚品种十分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
宣纸是一种中外闻名的名贵纸张。由于这种纸的出产地在安徽的宣城附近,所以被人们称为“宣纸”。宣纸的生产已经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这种纸洁白、细密、均匀、柔软,最能表现出中国书法和绘画的特点。由于宣纸不容易破碎、变色,所以,很多中国古代的字画经过了几百年、上千年,仍然保存得完好无缺。
中国历代书画家对用墨十分讲究。安徽徽州生产的徽墨就是中国最好的墨。徽墨从唐朝开始生产以来,到现在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由于制作徽墨的原料中加入了贵重的香料和中药,有的还加入了黄金,所以,这种墨不但色泽黑润,而且香气浓郁,保存几十年仍然可以使用。
文房四宝中的笔是毛笔。毛笔的产生和使用,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以前。在中国,最有名的毛笔要算浙江湖州生产的湖笔了。湖笔分羊毫笔、狼毫笔、紫毫笔几类,是选用最好的山羊毛(羊毫)、黄鼠狼毛(狼毫)和野兔毛(紫毫)制成的。制作湖笔要经过七十多道工序,是一件非常细致的工作。湖笔笔头尖锐圆润,笔毛长短一样,劲健有力,是文房中的珍品。
砚是研墨的工具。自唐宋以来,端现、歙砚、澄泥砚和洮砚被称为四大名砚。其中著名的端砚产在广东的端州。端州出产的端石是制作端砚最好的材料,用这种石头制成的砚发墨快,不损坏毛笔,砚中的墨汁不容易干燥和结冰,所以端砚成了砚中的珍宝。
纸、墨、笔、砚对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直到今天,人们都称它们为“文房四宝”。
唐朝韩愈在《毛颖传》中称毛笔为“毛颖”,称墨为“绛人陈玄”,纸为“会褚先生”,砚为“弘农陶泓”,可见文人对于文房四宝的喜爱由来已久。而经过了历史的文化积淀,工艺讲究的笔、墨、纸、砚,已然成为投资商、收藏家难得的收藏品。
笔管生兴
唐秉钧在《文房肆考图说》卷三《笔说》中说:“汉制笔,雕以黄金,饰以和璧,缀以隋珠,文以翡翠。管非文犀,必以象牙,极为华丽矣。”笔管是毛笔收藏的重点,因为毛笔不易保存,笔毫易坏,所以毛笔的鉴赏更着眼于装饰意味浓厚的笔管上。故宫收藏的明代“龙凤管笔”便是经典代表。笔套均匀上有髹黑漆,然后用彩漆描绘。寥寥数笔,勾画出一派海阔天高的意境:在惊涛拍岸、山石耸立间,苍龙凌空飞舞,腾云戏珠,气势磅礴。
北京出现“李福寿”、“草帽崔”等制笔名家也是在笔管上大做文章。河北的崔子斌先生发明的“草帽崔”毛笔,便是在一只小楷笔杆上镌刻80多字的诗词歌赋,额外还能将“竹林七贤”、“鱼腹藏剑”等画绘于笔管。
冷门宣纸
宣纸收藏市场一直是一个冷门,历史上古旧宣纸的交易往往是可遇不可求。史料记载,清朝琉璃厂有少量古旧宣纸面市,但往往是闻名却终难寻得。就算是目前已经恢复生产的九龙云纹宣纸,也仅存万张,并且还是专供国内书画大师使用。
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品不同,宣纸的收藏更体现在始终蕴涵着的使用价值上。这种使用价值,随着收藏时间与日俱增。因为上乘的宣纸在存放过程中,通过不断地吸附水分和干燥,品质会更加独特,润墨染色会收到神奇的效果。当然购买古旧宣纸者中也不乏为了书画作伪的人士。
目前市场上清朝以前的名宣已经基本绝迹,如清初的清水加重冷金纸、清代康熙年的高丽纸、乾隆花纹笺,以及清中期的“玉版宣”、清末“露皇宣”等也已成稀罕之物。这几年在拍卖会的预展上偶尔能见到的宣纸,也大都是晚清及民国年间的产品,其价格也每张万元以上。
名砚受宠
随着名砚的存世越发稀少,在国际艺术品市场备受推崇。1992年香港拍卖市场上出现一方17世纪出品后由国画大师张大千收藏的端砚,以38.5万港元落槌。2005年1月,北京翰海拍卖会上,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结果最后以176万元的价格成交。
鉴赏一方名砚,要把握好三个方面:第一是选材,第二是雕刻工艺,第三是造型品相。龙纹砚在业内备受藏家推崇,便得益于其突出的艺术价值。北京的故宫博物院里有一方康熙御制的“端溪双龙岩”便是集三大品质为一体的砚台珍品。砚石甄选质地细腻、硬度适中、发墨迅速、不伤笔毫的端砚作为材料,设计成椭圆形,双龙雕刻巧浮于砚面,上下飞舞间嬉戏两颗嵌缀的金珠,而备受藏家推崇。
墨依墨谱
文房四宝每一样都可以是绝佳的藏品,香气扑鼻,沁人肺腑的古墨自然不例外。梁启超、著名化学家张子高教授等是藏墨的名家。而名墨的拍价也不可小觑,如1994年佳士德春拍上,清胡开文制的“棉花图诗墨十六件”以51750美元拍出;1995年北京瀚海春拍上,“御题西湖十景诗彩墨”以55万元成交。
熟读墨谱是收藏名墨的捷径,也是对墨寻根问祖必做的功课,因为只有古墨才有收藏价值,普通墨即便品质再高也并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专记藏墨的书起于明末清初万寿祺的《墨表》。此书分为四卷,其中最为重要、经典的要数第2卷。在这里对每一块墨都从正、背、左、右、式五个方面将墨的各个侧面的铭文、花纹和整体式样记载下来。《墨表》之后,其他墨谱书籍也不少,如《雪堂墨品》、《百十二家墨录》、《砚山斋墨谱》等不下几十种。有的书还附有墨的拓片,这些书都是藏墨家为自己的产品作宣传和收藏家记载藏品的,值得今天藏墨家借鉴阅读,以提高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