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精品课程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
你目前所在的位置:授课讲义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教学目的要求:青年时期既是追求理想信念最迫切的时期,又是正确理想信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本章教学,使大学生学习掌握理想信念的涵义及特征,认识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把个人理想和社会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树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为实现理想而奋斗的信念,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积极实践,在为理想信念奋斗的过程中为人民建功立业。
教学重点:1、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2、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教学难点:1、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统一
2、理想化为现实的条件
教学活动设计:1、开展“我的理想”或“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演讲
2、典型案例讨论
主要内容:1、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4、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美国诗人惠特曼说: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品行和生命;没有信仰,就没有名副其实的国土。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力量,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政治思想观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兴衰成败。
第一节 理想信念与大学生成长成才
开展题为“我的未来不是梦”的演讲活动。
人生有两件事,一件是确立人生目标,一件是冲向目标,也就是古人所言:立志和践志。有志者事竟成,学必先立志。明代学者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庄子说:“哀莫大于心死。”马加爵在行刑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觉得没有理想是最大的失败,这几年没什么追求,就是很失败。”青年是立志时期,立志是难的,如何立志,立怎样的志?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一)理想的含义与特征
1、理想的含义
何谓理想?《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未来事物的想象或希望(多指有根据的、合理的,跟梦想、幻想不同)”。《新华辞典》解释为“对美好未来的设想(指有根据的,可以实现的,区别于梦想、幻想)”。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修订本)》这样释义:“人类所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确立于人们观念之中,同奋斗目标相联系的有实现可能性的想象。”我们认为,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时代,人们的理想各不相同,同一阶级、同一时代人的理想也不尽相同。
理想是人类精神生活的产物。理想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人们对客观现实发展趋势的超前反映,即人们在认识客观规律基础上给自己构成的未来美好蓝图。因此,理想不是人们主观的臆造,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经过努力可能实现的符合科学的目标。
2.理想的特征
(1)理想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理想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现象,是一定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物,具有一定社会的时代特征。当代诗人流流沙河在诗歌《理想》中写道:“饥寒的年代里,理想是温饱;温饱的年代里,理想是文明;离乱的年代里,理想是安定;安定的年代里,理想是繁荣。”如2003年,受到“非正义战争”祸害的伊拉克人民盼望拥有安定与和平;受到“非典型肺炎”传染病祸害的全世界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更加强烈而又迫切地感到拥有卫生与健康的极端重要性。“安定与和平”、“卫生与健康”就成为具有鲜明时代性的理想目标。理想与社会实际、时代特征总是紧密联系的,作为与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相联系的意识形态,理想只能是时代的产物,呈现时代的特征。
案例:保尔•柯察金和比尔•盖茨是都是英雄
电视连续剧《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播出后,曾在社会上引发强烈反响,青年中重新掀起了“保尔热”。但时下青年在传统理想教育中已不再仅仅扮演被动接受的角色,他们更多地将传统的时代英雄与现代社会中被人们推崇的风云人物相比较,希望从看似冲突的两类人物中找出共同点,拓展自己的思考空间,获得更多的人生启示。比尔.盖茨便是一个与保尔有着巨大精神反差却又能同时被中国青年认可的时代英雄。他们一个是战士,以牺牲精神和无私奉献而名垂青史;一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杰出人物,为自己挣得财富和名声的同时,大大地影响和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讨论:为什么保尔和盖茨在今天能够同时成为当代中国青年钦佩不已的理想楷模?
分析:保尔和盖茨虽然生活的时代不同,意识形态迥异,但他们都在激情飞扬的青春年代,用才智与勇气书写了大写的人生,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身处大变革的时代,能够凭借敏锐的头脑和知识,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确立远大的志向和崇高的理想,并通过努力使之得到圆满的实现。一个以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理想主义的壮丽诗篇,一个以非凡的远见和卓越的创造力,将人类无界限沟通的理想借助高科技手段奇迹般展现于世界。正是他们高远的志向及其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赢得了当代中国青年的崇敬和爱戴,成为了青年们的楷模。
(2)理想具有深刻的阶级性
理想是人们的政治立场和世界观的集中反映。在阶级社会里,由于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阶级地位之中,所以,人们的理想也必然要受到所处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的制约,打上一定的阶级烙印。如地主阶级的理想是拼命榨取农民的血汗,追求高官厚禄、广置田宅,而贫苦农民的理想只希望“耕者有其田”,过上自给自足的安稳生活。资产阶级的理想是获取高额利润,腰缠万贯,而工人阶级的理想则是消灭一切剥削和压迫,实现共同富裕和全人类的解放。
(3)理想具有实现的可能性
从形式上看,理想是主观的精神现象。主体的需要、价值观、人生观等都会影响人的理想的形成。但从内容上看,理想又具有客观的因素。理想是对客观现实的自觉反映,因而理想的内容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理想也只有在现实中才有可能实现,如果不具有转化为现实的可能性,就不是理想,而是空想或幻想。
理想与空想有着严格的区别。空想是一种没有客观根据、违背社会发展规律、根本无法实现的想象。与空想相比较,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科学性,经过努力最终是能够实现的。
有的幻想具有潜在的实现可能性,随着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也有可能转化为现实,如“嫦娥奔月”,是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的一个幻想,现在由于航天工业的发展,人类登上月球已经成为现实。
(4)理想具有实践性。
理想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又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检验和发展,一个人的理想总是随着他所参加的社会实践的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由于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不同,人民的要求和追求的理想也就不一样,理想一旦确立,就会反过来对实践产生作用。它一方面给人生的进取提供一个向导,另一方面也在实践过程中受到检验、修改和发展。理想只有通过人们的社会生活实践才能实现。要把理想转化为现实,就必须脚踏实地反复实践。离开实践,再美好的想象也不是理想,而是空想。
(5)理想具有超越性。
理想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超前反映。理想反映的是科学和理性,代表的是思考和追求。理想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理想所描绘的内容还不是现有的东西,不是已经实际存在的东西,它是人们在对现实的认识、概括和总结的基础上,以观念的形式形成的一种预想的未来形象,以预见的方式超前地反映未来,是指向未来的目标体系。人的理想在对当前现实进行观念性改造过程中,往往对未来的现实在观念上也给予想象性的描绘,这就使理想具有超越现实的特点,并成为人们追求美好未来的动力。
(二)理想的类型
人生理想源于人的需要,而人的需要又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此,人的理想也是多方面、多层次的。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理想分为不同种类:
1、从性质上可分为:科学理想和非科学理想、崇高理想和庸俗理想。凡是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反映人民根本利益的理想是科学理想;否则是非科学的理想。对祖国的繁荣、人民的幸福及人类的彻底解放的希望和向往,是崇高的理想;对个人的狭隘私利、贪图享受的钻营和追逐,是庸俗的理想。
2、从时序上可分为:长远理想和近期理想。长远理想是指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努力和不懈奋斗才能实现的理想,如共产主义理想;近期理想是指较短时期内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理想,如党中央提出的本世纪初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就是我国人民的近期理想。
3、从主体上可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是指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中的个体对于自己的未来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所产生的种种向往和设想。社会理想是指社会集体主体乃至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理想,指在全社会占主导地位的共同奋斗目标。本质上说,理想的核心内容是社会理想
4、从内容上可分为: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社会理想是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关于最好的社会结构的观念,它通常包含下列内容:实现人的最终使命,在人们之间最公正地分配生活财富,使权利和义务之间、人的才能和社会地位、功劳和报酬、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之间、义务的要求和个人需要之间、合乎美德的生活方式与取得个人幸福之间都相适应。道德理想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的理想人格;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或做人的标准,是道德理想的内容。职业理想是人对专业兴趣的选择、确定。生活理想则是关于爱情、伴侣、饮食、起居的思考、向往和追求。
(1)生活理想
生活理想,即人的理想生活。生活理想并不就是对生活条件的期盼,更重要的是人们期望具有怎样的生活方式、怎样生活得更充实更有意义。所以,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式的向往追求。
生活条件是人的基本需要。人的生活包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等。生活理想是指人们对丰富的物质生活、高雅的精神生活及美满的家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人都向往生活美好,但美好的标准却很不相同。有的人向往奢侈的生活,淫逸的生活(有条件时表现为放纵,无条件时就会刺激人走向偷、抢等罪恶),而有的人却崇尚俭朴,既使生活富裕也过着勤俭朴素的生活。从我国古代道德传统来看,对待生活的态度一贯倡导“勤劳为本,俭以养德”,将劳动、勤俭、节约视为美德。这并不是像某些人说的是安于贫穷,而是追求一种健康有为的生活方式。
生活追求服从于人生根本目的。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但这并不等于说生活理想无足轻重。现实生活中,不少人是由于从生活上被腐朽思想打开缺口,而走向堕落的。所以,过好“生活关”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案例:厦门远华案中赵克明的堕落
赵克明是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高材生,犯罪前是原厦门市副市长,分管土地和城建,是握有土地批租权的“土地爷”,整天被房地产商们巴结奉迎,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牛”气得很。谁都想不到平素里道貌岸然的赵副市长,有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好色。赖昌星在费了一番功夫将他的底细摸清后,投其所好,找到了摆平这位“土地爷”的突破口。面对赖昌星糖衣炮弹的进攻,“土地爷”赵克明的“牛”气全没了踪影,并一步步走向了堕落,他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赖昌星走私犯罪集团开发房地产大开绿灯,成为赖昌星庞大关系网中的重要一员。
大学生建构正确的生活理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以劳动为基础,劳动和享受相统一。人要获取生存所需的生活资料,正当的途径只有一个:劳动。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劳动是前提。生活需求的满足,生活水平的提高应与劳动收入状况相适应,量入为出。离开劳动创造贪图享受就是奢求。只有劳动,人们才能正确深刻地理解生活。现实生活中,不劳而获的暴发户的生活方式多是腐朽的。
第二,富裕的物质生活与高尚的精神生活相统一。幸福生活本身包含着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这两个方面。精神文化生活是人的高级需求。只重物质生活,忽视精神生活,会导致人们消费结构失调,生活情趣庸俗。同学们说:吃黄金宴是富有情趣的高尚生活吗?社会上奢侈享乐之风,物欲型犯罪增多,都与不健康的生活追求有很大的关系。
第三,个人的生活水准与社会的发展程度相适应。社会成员之间生活水平的差别受多种因素制约,并将长期存在。对我们每个人来讲,不好去盲目攀比,应当立足于我们自身的获得物质条件的能力,立足于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比较时应着眼于社会上的多数人。工作向低标准看齐,消费向高标准看齐,是比较中的最大误区。
大学生尚未参加劳动,所以生活上更应注重勤俭节约,防止盲目攀比和盲目消费。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逐步树立起正确的生活理想。
(2)职业理想
劳动的需要是人的本质的需要,是人满足一切需要的基础。人的劳动需要表现为对职业的需要。职业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自己所要从事职业的向往和追求。
职业生活是人的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人生旅程中最长、最丰富的一段。如果20岁就业,60岁退休,职业生活就长达40年,几乎占了人生命的一半。更宽一些说,就业前的学习生活,退休后的休闲生活,也都与职业有紧密的联系。可以说,人生的理想追求、成败得失大部分都体现在职业生活当中。职业理想是成就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精神力量。
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由于各种职业客观上存在差异,如条件的优劣、施展聪明才智范围的大小、获得利益的多少等,这就必然会使人们产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设计和追求。人们对同一种职业会有不同的看法和评价;选择同一种职业的人也可能怀有不同的目的和动机;在同样的职业中会有不同的表现和结果。这些,其实都是受到人们的职业理想的影响和制约。在眼花缭乱的社会职业中,那些辉煌、荣耀的职业往往引人注目,而那些默默无闻的岗位,往往为人们所忽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思想观念的改变,自主意识的增强,人们在职业的选择上自主权越来越多了,同时正确的职业理想显得更重要了。
有人发现,中国孩子和日本孩子在职业理想方面存有巨大差异。中国孩子的职业理想都很大,不是科学家、音乐家,就是外交官、总经理,而一海之隔的日本孩子的志向则似乎小得多,无非是司机、护士、售货员、加油站的加油员等等。这能否说明日本人没有职业理想呢?不能。许多中国人到日本后发现,日本人一般很少豪言壮语,但都能认认真真地做自己的工作。他们对工作执著和认真、精益求精的精神,是具有职业理想的突出表现。
当前大学生在求职问题上,有些人较为注重报酬、房子、工作环境等。向往好的物质条件并不是过错,但应当正确地处理好条件与发展等方面的关系。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树立什么样的职业理想对于大学生来讲具有比过去更加特殊的意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或者说将来选择职业,应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择己所爱。就是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喜欢哪一行就选择哪一行或者与这一行比较接近的职业。如动手能力强、喜欢实际操作的人,可以选择工程师、机械师、技术员、手工操作等职业;重思维、重研究的人,最好到科学技术研究领域就业;重交流善沟通的人,适合于教师、导游、推销、医务等从事社会的工作;善于体验生活、热爱艺术的人,从事美术、影视、文艺创作、记者等职业最合适;而那些办事比较规范、谨行慎言、不愿冒险的人,最好从事会计、秘书、办公职员等一些要求较规范的职业。因为,兴趣和爱好能够激发一个人对职业的最大热情,促使人们尽快进入角色,短时间创出成绩,也最乐意为用人单位所接收。
第二,择己所长。就是选择自己擅长专业的职业。因为选择了能与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特长相适应的职业,从业后才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才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潜能,干出一番事业来。事实上,无论在任何岗位,专业、技能、特长都是从事好自己职业的前提条件,即使你选中了一个很理想的职业,而自己没有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也很难胜任,自然干不出业绩,发展、提升、加薪也就无从谈起。
第三,择己所利。就是选择能为自己带来最大利益的职业。图稳定,就去机关事业单位;求发展,就去与自己专业一致的企事业,如果专业操作游刃有余,并能使领导采纳你提出的建设性方案,你必定前途无量;图锻炼,最好到民营企业,因为那里工作压力大,你能挑80斤,老板恨不得让你挑起100斤甚至更重的担子;图薪水,就去外企,至少目前情况下外企工资福利要比国企高出一大截;你想以能力挣钱,最好走非正规的路子,干钟点工,打短工,或者寻求兼职职业、自由职业,承包工程等,这些都是理想的赚钱方式。
第四,择市所需。就是选择社会最需要的职业。也许你并不擅长某个职业,甚至也不喜欢这个职业,但这个职业却是眼下社会最需要人干的,此时你应该毫不犹豫地选择之,这就是时下在大学生中盛行的“先就业后择业观念”。因为当今劳动力人才市场供大于求是不争的事实,一味追求自己之好、之长、之利的职业,无疑是“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结果往往会被挤到“桥”下,掉进深渊。先就业,可以积累技术、经验、金钱,发现自己新的“长”和“好”,或者翅膀练硬以后,等待时机“跳槽”,再去实现原先的理想。
大学生都想拥有一份理想的职业,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要认清时代发展的方向。当今社会是一个崇尚竞争的社会,企业间人才的争夺战也愈演愈烈。那么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什么样的人才才是社会、企业迫切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才对社会和企业价值最大?恐怕同学们都会说:“复合型人才!”
对大学生而言,如何将自己培养成为一名复合型人才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将知识进行“转化”为能力,其次要培养和发展社交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这就意味着当代大学生绝对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而要学以致用。换句话说,不但要能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更要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平日里,同学们必须注意知识的积累和应用。同时,要根据自身的条件,借助学校资源,有选择,有计划的参与各种活动,各种社团,有目的的锻炼自己多方面的能力。
第二,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我们现有的社会条件下,只有不出成果的人,没有不出成果的职业。青年人往往眼高手低,志大才疏,醉心于脱离现实的幻想,无心干那些平凡小事。有朝一日暮然回首,便会惊叹虚度了光阴,一事无成。其实大事和小事是相对而言的,许多大事都是由小事堆集而成的。因此,年轻的朋友们一定要记住,要成就大事业,就要脚踏实地,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有一份努力就会有一份收获。
大学生择业难,根本上都在于个人的原因。我国还远未发展到大学生多得用不完的水平,很多地方对于大学生的需求,达到迫切的程度。大学生在确定自己的职业理想时,要将个人条件和社会需要有机的结合;到西部去,到基层去,这是有志者理性与理想水乳交融的选择。虽然西部和基层短期内还不可能提供与大中城市一样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必然要多吃一些苦,多经历一些风雨,多受一些历练。但这对于有理想的大学生来说,并不是坏事,璞玉需要雕琢,人才需要磨炼。我们相信,经过西部和基层的艰苦锻炼,大批青年大学生将会脱颖而出,成为能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材。
(3)道德理想
道德理想,是指一定社会或阶级的理想人格和理想的社会道德风尚。包括两种含义:一种是指体现一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和谐道德关系和完美的道德风尚;另一种是指理想的道德人格,包括履行一定的道德原则、道德规范的典范人物和体现一定道德各种要求的完美典型。前者如白求恩、雷锋,后者如“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等。道德理想是人们道德追求的最高标准和境界,是一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产物。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道德理想都同当时社会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它往往既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激励人们在道德品质和社会道德关系方面追求的目标,又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反对异己势力和现存不合理现象的重要手段。中国古代思想家孟子倡导的道德理想是做“大丈夫”,他说:“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其中的佼佼者为圣人。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了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道德理想。毛泽东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学习白求恩“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他讲“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我们应当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传统和革命传统,做有崇高道德理想之人。
(4)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的向往、追求和设想。社会理想是时代的产物,它总是这样或那样地反映着一定时代的特征,随着社会关系的变革而发生变化,没有也不可能有一切时代都适用的永恒的社会理想。
社会理想、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其中,社会理想是最根本的,它决定和制约着道德理想、职业理想和生活理想,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调节和控制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一个人有了崇高的社会理想,就会产生高尚的道德境界和强烈的责任感、事业心。具体说来,就是做什么人,干什么事,过什么生活都和社会理想有关系。因此,社会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核心。只有树立了远大的社会理想,才能自觉地把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联系起来,把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变成为社会理想奋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社会理想也不能脱离道德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而孤立存在。一个道德上人格低下、投机钻营,工作上挑肥拣瘦、拈轻怕重、一事无成,生活上追求腐朽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人,很难说他能具有崇高的社会理想。
人生理想的层次性反映在个人理想和共同理想的关系上,表现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共同理想不排斥个人理想,并反映了千百万人个人理想的要求和愿望,共同理想植根于个人理想之中,没有个人理想,共同理想就会落空。个人理想不能脱离共同理想而存在,个人理想要符合共同理想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开了共同理想和人民利益,个人理想就难以实现。
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决定了个人理想的多样性,比如有的想当演员、有的想从政、有的想经商、还有的想建立一个幸福美满的小家庭,过比较舒适、富裕的生活等等。这些个人理想虽然带有每个人自己的特点,但绝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按照时代和人民的要求、客观环境与自身条件去设计个人理想,同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相一致,才会有正确的方向,才能变得充实和高尚,也才能不断地完善和发展。
当前,我们国家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我国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远大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因此,当代青年的个人理想一定要与此相联系,把对祖国的热情和忠诚表现在为祖国建设的实际行动中,表现在各自的岗位上。这样我们的理想就能升华,我们的生命就更有价值。
(三)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1、信念的含义
信念,是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坚信某些行为准则的正确性,具有情感色彩并力求实现的一种观念形式。如果说理想是人生美好境界,那么信念便是实现理想的坚韧扶梯。理想的坚守只有配合坚定的信念,即实现理想者对这个人生美好境界深切的理性理解和情感认同,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和实践。否则,一旦遇到挫折和打击,实现理想者将因为情感意志的薄弱以及对理想理念的肤浅理解而轻易放弃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所以说,理想和信念是密不可分的。追求理想的过程离不开现实的环境,碰到逆境是不可避免的。这时坚强的意志不可或缺。意志是理想追求的心理基础,而对意志起直接作用的就是信念。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理论主张或思想见解及理想坚信不疑,并努力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是为理想而奋斗的内在精神力量。
信念是高于理想的认知,但又以理想为基础,信念是认识、情感和意志的统一。信念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这种认识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即使是错误的认识,只要自己相信,就有信念确立。
案例:陈果的悲剧
陈果是中央音乐学院的一名在读学生,学习好,也遵守纪律,在大家眼里是一名好学生。1999年学校的领导老师发现她练“法轮功”后多次努力,想把她从“法轮功”的圈子里拉回来,她也曾有过转化,表示不再参加“法轮功”的活动。可是2000年寒假回到家里受其母亲影响,又出现了反复,2001年1月23日,在天安门广场和其母亲一道自焚,以求所谓的“升入天国”,走向“圆满”,被烧成重伤。陈果事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请同学们说一说:一个大学生何以会成为李洪志歪理邪说的忠实信徒,以至于走上自焚的道路?
总结:才女自毁成为“法轮功”的殉葬品绝非偶然,它暴露出陈果在理想信念问题上的空虚与迷惘。
2、信念的特征
信念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稳定性。
对对象的一般认识由于认同而内化为信念,经历了情感的深入,不仅具有了理智上的坚信不移,而且得到了情感上的强烈支持,人的某种信念一旦形成,哪怕条件再艰难,环境再恶劣,也是难以改变的。“法轮功”在理论上是极为荒谬的,是反人类、反科学、反社会的,是害人害己的,可为什么还有那么一些人顽固地坚持不放呢?信念具有远比一般认识要高的稳定性,要改变一个人的错误信念,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会对人的思想和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
案例:20世纪初发生的令人震惊的物理学家自杀事件
1895年以前,科学界一直认为组成物质的最小单位是原子,如果宇宙是一座大厦,原子就是建造这座大厦的最小单位——宇宙之砖。当时许多物理学家笃信这个理论。然而,科学上的一系列发现,很快将物理学界流行的观点打破。1895年X射线的发现,1897年电子的发现,1898年居里夫妇铀的发现等等。到20世纪初,科学家们查明,原子不是最小单位,原子之中还有原子核,周围还有电子。对于这些新的发现,用原子论的观点是无法解释的,原来笃信原子论的科学家陷入彷徨、苦闷之中,其中奥地利物理学家玻尔曼等因为无法改变自己的信念,竟然走上了集体自杀的道路。
科学家们的自杀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同时也说明树立科学的信念是极为重要的。
(2)执着性。
信念的稳定往往带来情感上的执著。人们的认识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但从个人来说,谁都认为自己的信念是正确的,都持坚决相信的态度,这使信念带有极大的执著性。所以,我们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相矛盾,需自觉用正反两方面的实践去校正自己的信念,不可死抱着不放。
牛顿是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经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者。牛顿在科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力学上提出三大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在光学上作出了白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判决实验,发现并解释“牛顿环”的干涉现象,创制了反射望远镜并提出光的微粒说;在数学上发现了微积分运算方法和无限级数理论,等等。他的最重要的科学著作是:1687年初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简称《原理》),1704年初版的《光学》,尤其是《原理》一书,几百年来颇受推崇。但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在他的后半生,竟用了25年的时间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埋头于写以神学为题材的著作。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时,竟提出了“神的第一推动力”的谬论,结果当然是徒劳的,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这个教训可以说是非常深刻。
我们认识了信念的这个执著性特点,必须正确地对待信念。一旦发现自己的信念与客观情况是相矛盾的,就要自觉地去校正。抱住错误的信念不放,只会处处碰壁。
听说过“猴子的执着”这个故事吗?在亚洲,有一种捉猴子的陷阱,他们把椰子挖空,然后用绳子绑起来,接在树上或固定在地上,椰子上留了一个小洞,洞里放了一些食物,洞口大小恰好只能让猴子空着手伸进去,而无法握着拳头伸出来,于是猴子闻香而来,将它的手伸进去抓食物,理所当然地,紧握的拳头便缩不出洞口,当猎人来时,猴子惊慌失措,更是逃不掉。没有任何人捉住猴子不放,它是被自己的执着所俘虏,它只需将手放开就能缩回来。
(3)多样性。
不同的社会环境、思想观念、利益需求都会形成不同、乃至截然相反的信念,不同的人,由于众多的原因,会形成各不相同的信念,这是客观存在的。一个班的大学生,其信念也并不完全相同。
(4)亲合性。
亲合性是信念在感情上的表现。一个人对和自己信念相近或相同的人会产生极大的兴趣和热情,志同道合就是信念亲合性的表现,相互之间有共同语言,感情上比较接近。这有点像书法协会,不爱好书法或对书法没兴趣的人是不会去参加此项活动的。中国共产党就是靠共同的政治信念把千千万万名党员凝聚到一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团结奋斗,前赴后继,勇往直前。相异或相反的信念则可能导致人们之间关系上的疏远和情绪上的对立。
信念的确立在人一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案例:信念的价值
美国诺必塔小学的董事兼校长皮尔·保罗对所有的学生都是一视同仁的,在他的心目中根本没有什么“优生”和“差生”之别。因而,他对所有学生都给予热忱的鼓励,从而在他们心中竖起一面旗帜,而孩子确实是需要鼓励、需要有一面旗帜的。在他的学生中,有一位叫罗杰·罗尔斯的学生后来成为美国纽约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州长。
罗杰·罗尔斯出生在纽约的大沙头贫民窟。那里环境恶劣,充满暴力。罗杰·罗尔斯所在的诺必塔小学的学生不与老师合作,旷课、斗殴,甚至砸烂教室黑板。皮尔·保罗想了很多办法来引导他们,可是没有一个是奏效的。后来他发现这些孩子都很迷信,于是在他上课的时候就多了一项内容——给学生看手相。他用这个办法来鼓励学生。
有一天,当罗尔斯从窗台跳下,伸着小手走向讲台时,皮尔·保罗说:“我一看你修长的小姆指就知道,将来你是纽约州的州长。”当时,罗尔斯大吃一惊,因为长这么大,只有奶奶让他振奋过一次,说他可以成长为五吨重的小船的船长。这一次,皮尔·保罗先生竟说他可以成为纽约州的州长,着实出乎他的预料。他记下了这句话,并且且相信了它。
从那天起,“纽约州州长”就像一面旗帜飘在罗尔斯的心中,他的衣服不再沾满泥土,说话时不再夹杂污言秽语。他开始挺直腰杆走路,在以后的40多年间,他没有一天不按州长的身份要求自己。51岁那年,他终于成了州长。
在就职演说中,罗尔斯说:“信念值多少钱?信念是不值钱的,它有时甚至是一个善意的欺骗,然而你一旦坚持下去,它就会迅速升值。”信念,可以成为所有奇迹的萌发点;鼓励,能够成为一个人一生的动力。
(四)理想与信念的关系
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首先,理想和信念的内涵有相互交叉之处。在某些时候,理想本身就是信念,信念本身就是理想。因此,如果把理想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信念的内容;如果把信念这一概念的外延扩大,从广义上来理解,也含有理想的内容。其次,理想和信念的关系极为密切。理想离不开信念,信念是理想的基础。当理想作为信念时,它是指人们确信的一种观点和主张;当信念作为理想时,它是与奋斗目标相联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但是,理想和信念毕竟是不可以相互代替的两个概念。这是因为,它们各自的侧重点和作用是不同的。理想重在标志人与奋斗目标之间的关系,主要是指向未来的,为人们的行动指明方向;而信念的则重点在于标志人对事物、观念的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面对现实为人们的行动提供精神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在以往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我们常常在广义上单独地使用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这样就有可能造成两种偏向:一是在单独地使用理想这一概念时,有可能忽视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应秉持的信念支撑;二是在单独地使用信念这一概念时,有可能淡化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为了避免这两种偏向的产生,我们把理想和信念这两个概念合在一起使用,使两者各自侧重的方面辩证地统一起来。当然,我们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时候,往往要针对社会生活和人们的思想实际情况,有所侧重,有时着重强调理想,有时则着重强调信念,但无论强调哪一个方面,都同时要重视另一方面。
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江泽民同志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当今的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竞争展开。发展的优势蕴藏于知识与科技之中,社会财富日益向拥有知识和科技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聚集,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上占优势,谁就在发展上占主导地位。”这说明,人才和知识在经济发展、特别是在知识经济的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学生是拥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群体,这就决定了他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高素质创新人才,不仅应具备较高的科技知识水平和能力,而且应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居于重要地位。而理想信念又是思想道德素质的核心。这是因为,一方面理想信念不仅可以激励人们学习、掌握和应用科学,鼓舞人们在科学的道路上攀登前进,而且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一方面看,大学生拥有较系统的现代科学知识,毕业后将成为各部门或单位的骨干,这就会使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成为担任一定职位的管理者和领导者。这就决定了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极端重要性。
(一)理想信念为大学生指导人生的奋斗目标
理想信念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和人生实践具有导向的作用。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同志曾教导说:“青年啊,你们面临开始活动之前,应该定定方向。譬如航海远行的人,必先定个目的地,中途的指针,总是指着这个方向,才能有达到那个目的地的一天,若是方向不定,随风飘转,恐怕永无达到的日子……”他所讲的方向、目的地其实就是奋斗目标。在生活的海洋里,人生理想如同导航的灯塔,指引着人们朝着奋斗的目标前进。一个人是否理智、是否成熟的根本标志就在于他是否已经确立了自己终身的奋斗目标。理想对一个人如何选择人生道路具有决定性意义。没有理想的青春是灰色的,没有理想的行为是盲目的,没有理想的生活是乏味的……没有追求只能是浑浑噩噩、醉生梦死。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人有了正确的人生理想,就会因既定的奋斗目标,而能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困难挫折甚至暂时失败时充满信心并坚信胜利。反之,人生就如无舵的小舟,或随波逐流,或触礁,或被搁浅。当人们走到生命的终点而回首反顾的时候,每每都有切肤之感:强者与弱者、奋起和沉沦之间其实就是理想和信念的差别,一切强者都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而奋起,一切弱者都是因为失去了生活的目标而沉沦。当代大学生只有树立远大而又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看清社会的前途,认准前进的方向,在正确的人生道路上健康成长成才。
案例: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比塞尔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个小村庄,它靠在一块1.5平方公里的绿洲旁。从这儿走出沙漠,一般需要三昼夜的时间,可是在肯?莱文l926年发现它之前,这儿的人没有一个走出过大沙漠。据说不是他们不愿意离开这块贫瘠的地方,而是尝试过很多次都没有走出去。
肯•莱文作为英国皇家学院的院士,当然不相信这种说法。他用手语向这儿的人问其原因,结果每个人的回答都是一样的:从这儿无论向哪个方向走,最后都还要转回到这个地方来。为了证实这种说法的真伪,他作了一次试验,从比塞尔村向北走,结果三天半就走了出来。
比塞尔人为什么走不出来呢?肯•莱文非常纳闷。于是,他雇了一个比塞尔人,让他带路,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准备了能用半个月的水,牵上两匹骆驼,肯?莱文收起指南针等设备,只拄着一根木棍跟在后面。
10天过去了,他们走了大约800英里的路程。第11天的早晨,一块绿洲出现在眼前,他们果然又回到了比塞尔。这一次,肯•莱文终于明白了:比塞尔人之所以走不出大漠,是因为他们根本就不认识北极星。
在一望无际的沙漠里,一个人如果凭着感觉往前走,他会走出许许多多、大小不一的圆圈,最后的足迹十有八九是一把卷尺的形状。比塞尔村处在浩瀚的沙漠中间,方圆上千公里,没有指南针,想走出沙漠,确实是不可能的。
肯•莱文在离开比塞尔时,带了一个叫阿古特尔的青年,这个青年就是上次和他合作的人。他告诉这个汉子,只要你白天休息,夜晚朝着北面那颗最亮的星星走,就能走出沙漠。阿古特尔照着去做,三天之后,果然来到了沙漠的边缘。
现在,比塞尔已是西撒哈拉沙漠中的一颗明珠,每年有数以万计的旅游者来到这儿。阿古特尔因此成为比塞尔的开拓者,他的铜像竖在小城的中央。铜像的底座上刻着一行字:新生活是从选定方向开始的。
案例:凭什么成功
有一年,一群意气风发的天之骄子从美国哈佛大学毕业了,他们即将开始走向社会,他们的智力、学历、环境条件都相差无几。在临出校门前,哈佛对他们进行了一次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是这样: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
25年后,哈佛再次对这样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又是这样:3%的人,25年间他们朝着一个方向不懈努力,几乎都成为社会各界的成功人士;10%的人,他们的短期目标不断实现,成为各个领域中的专业人士,大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60%的人,他们安稳地生活与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成绩,几乎都生活在社会的中下层;剩下27%的人,他们的生活没有目标,过得很不如意;并且常常抱怨他人,抱怨社会。其实,他们之间成功与否的差别仅仅在于:25年前,他们中的一些人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而另一些人则不清楚或不很清楚。
(二)理想信念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前进动力
人生理想形成以后,就会变成人们自觉行为的动机,使人们在行动中产生一种强烈的意志和情感,这种意志和情感来自对人生理想的信念,是人们进行有目的的实践活动的一种强大的力量源泉。正如奥斯特洛夫斯基形象地把理想比做一个人心中的“发动机”一样,有了这个发动机,人就有了巨大的前进动力。理想所提供的动力的大小与理想的层次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理想的层次越高,其所提供的动力就越大,反之则越小。人树立了崇高的理想,就能在艰巨的事业中具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在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危害的生死关头,会毫不犹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黄继光、雷锋、焦裕禄……他们之所以能够用短暂的生命谱写出英雄的乐章,正是因为共产主义理想给了他们无私无畏的力量。如果一个人缺乏崇高的理想或者没有正确的理想,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只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理想信念对于人生实践的这种驱动力作用,突出体现为面临艰难困苦、严酷考验时的强大精神支撑力量。人如果有崇高理想作自己的精神支柱,就不会在困难面前唉声叹气、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就能始终以坚定的信念、高昂的热情、良好的心态和不竭的勇气,永不停息地奋斗向前。夏明翰在就义前挥笔写下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悲壮诗句。
大学生都很年轻,人生道路还很长,在以后的道路上可能既有艳丽悦人的鲜花,也有刺人的荆棘;既有金榜题名的喜悦,也有名落孙山的沮丧。而那些因为缺乏崇高理想而在学习生活上稍遇不如意就灰心丧气,甚至走上自杀道路的大学生,和革命烈士相比,该何等惭愧!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崇高的理想这一精神支柱都同样需要、不可缺少。如果人有了崇高的理想,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有坚强的毅力和矢志不渝的精神。在顺利的时候,能奋勇拼搏、再接再励;在困难的时候能坚韧不拔、重整旗鼓。当代大学生,祖国未来的建设者,要认清时代的方向,选好自己未来的人生坐标系,找准自己的位置,迎接未来的挑战,就会在当代改革开放、创新进取的滚滚洪流中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案例:冯如和他的飞机之梦
冯如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第一个飞机制造专家和飞行家。他出生于农民家庭,12岁开始旅美生活。美国的工业繁荣使他认识到,中国要富强,就必须要有先进工业。他省吃俭用,大量购买机械学书籍刻苦自学,并于几年后开始了发明创造。1904年,俄日帝国主义为争夺中国东北三省爆发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冯如闻后立志为祖国制造飞机,并发誓:“苟无成,毋宁死。”
1906年冯如在美国旧金山,向华侨募集了1000美元资金,与9位华侨青年助手,开始了飞机的研制工作。面对一次次失败和各方面阻力,冯如毅然宣布“飞机不成、誓不回国”。在伟大理想的激励下,经过艰苦设计、研究实践,冯如终于在1909年9月21日驾驶自制的飞机翱翔在奥克兰的上空。它震惊了西方世界,在中国航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之后,冯如谢绝美国的高薪延聘,回国创办了飞机制造公司,致力于祖国的航空事业。直至1912年8月15日,于一次飞机试飞中因故遇难,年仅29岁。
讨论:同学们根据冯如的故事,说一说理想和事业成功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总结:冯如为祖国制造飞机,实现工业繁荣,这是冯如的个人理想,理想反映了人们不安于现状,变革现实,创造适合于自己更高需要的现实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一旦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动机,就会成为人们创造新的现实的强大推动力。一个人树立了理想,他就会激发出无穷无尽的力量。在艰难的事业中他有顽强的斗志;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会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冯如的理想之所以说它伟大,是因为它不仅仅是从个人角度出发,而且也体现着国家、集体和社会的利益,是社会理想的一个缩影。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的未来和希望。
案例:梦想的高度
案例:拿破仑的士兵
邓小平论理想信念的重要作用
“人的因素重要,不是指普通的人,而是指认识到人民自己的利益并为之奋斗的有坚定信念的人。”——《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90页。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地奋斗,就是靠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一切。”——邓小平
“在我们最困难的时候,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这个理想。” ——邓小平
“为什么过去我们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 ——邓小平
总结:邓小平同志在此讲的理想信念的作用,是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作用,是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的作用。正是在正确的科学的理想信念的指导和鼓舞下,我们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才取得了成功和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经过历史和实践证明的客观事实。
理想信念能给人无限的信心和力量。司马迁被处腐刑,之所以没有引决自裁,因为他有信念——他要写完《史记》;祖冲之被子辱丹墀,之所以没有惊惶失措,因为他有信念——他要推行《大明历》;鲁迅三面受敌,信念使他小小一支金不换,成为投枪匕首;李四光万里投荒,信念使他小小一个地质包装满矿苗岩蕊。
第二节 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能给我们指引前进的方向,能给我们前进的动力,那么我们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怎样理解我们树立的远大理想?
一、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一)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体现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二)实现共同理想的三个环节
1、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形成的,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艰苦斗争中的选择。在当今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率领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中国青年和当代大学生,只有在中国共党的领导下,同人民紧密结合,为祖国奉献青春,才能大有作为。
2、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历史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雄辩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符合中国国情,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发展、走向富强的必由之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同学们就有了立身之本,就能够自觉地按照党和人民的要求为人、学习、做事,健康成长成才。
3、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近代以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饱受磨难。为拯救民族危亡,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探索和斗争,许多志士仁人为之流血牺牲,但是都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中国共产党勇敢地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当代大学生,只要树立了科学的理想信念,就一定能谱写壮美的青春之歌。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信念
(一)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崇高的。其科学表现在:(1)马克思吸取了前人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特别是18世纪未到19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成果。(2)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历史趋势,确立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提出了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并解放自己的历史使命。(3)马克思主义以经济学为实证支撑,以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历史观为理论基础,科学地证明了共产主义信念的科学合理性。其崇高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是真正反映的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的。
(二)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和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发展、完善和创新的历史。
(三)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科学理论。一个半世纪以来,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由科学转变为社会实践,社会主义国家的出现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深刻改变着人类历史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证明了社会主义具有光明的未来,证明了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资料:千年思想家评选的启示
①当20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英国广播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举行过一次“千年思想家”网上评选,结果得票居榜首者是马克思。②据新华社伦敦1999年12月29日电,在千年交替之际,西方媒体纷纷推出自己评选的千年风云人物,马克思在多家西方媒体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名列第一或第二。③在英国广播公司进行的一次网上民意测验中,马克思被评为千年思想家,高居榜首,得票率高于分别名列第二、第三和第四的相对论的创立者爱因斯坦、万有引力的发现者牛顿和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④在路透社评选千年风云人物的活动中,马克思仅以一分之差名列第二。路透社在报道评选结果时说:“马克思的《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对过去一个多世纪全球的政治和经济思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路透社邀请34名来自各国政界、商界、艺术界和学术界专家名人进行的这次千年人物评选中,名列第一是爱因斯坦,第二是马克思。
第三节 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理想是美好的,但它既不能自发地形成,更不能自发地实现。要想拥有理想,就要深刻地认同理想;要想实现理想,就要努力追求理想。坚定的信念,执著的追求,不懈的奋斗,才是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
一、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
(一)人生当立志
在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人生哲学中,非常重视讲“志向”。“志向”这个词具有两方面的涵义:一是确立一个目标和方向;二是以顽强的意志去追求它。可见,“志向”就是理想信念。而确立理想信念,就是“立志”。
诸葛亮说:“志当存高远。” 宋代文学家苏轼说过,“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法国微生物学奠基人巴斯德明确地论述过立志的意义,他认为:“立志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工作随着志向走,成功随着工作来,这是一定的规律。立志、工作、成功是人类活动的三大要素。立志是事业的大门,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个成功在等待着,来庆祝你的努力结果。”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实证明,在青年时期确立起来的远大志向是此后事业成功的关键。
(二)志向应崇高
首先,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失去信念的理想是虚幻的,失去理想的信念是空泛的。
其次,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理想信念结合起来。青年大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不能脱离当代中国的社会现实。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当代中国最大的现实,也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的理想信念。在这个大的理想信念的框架之中,每一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形成自己在生活、职业、道德方面的理想信念。
再次,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当前存在着一些错误的思想,把理想戏为“利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大目标不如大团结,讲理想不如讲实惠。”大学生应该运用自己的理智,提高判别是非的能力,选择科学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三)立志须躬行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崇高的理想,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平凡的工作做起。雄心壮志需要有步骤,一步步地,踏踏实实地去实现,一步一个脚印,不让它有一步落空。
二、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艰巨性与曲折性
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需要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在理想和信念方面认识上的误区和态度上的偏颇,会左右着人们追求理想的行动,从而影响到理想的实现。因此,充分认识理想实现的艰巨性和曲折性,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来追求理想是非常必要的。
(一)理想实现过程的艰巨性、曲折性和长期性
1、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
理想的实现并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理想的超越性决定了它不是现实状态的简单延伸,而是对自我和现实作出较大的改变才能实现的。中国革命的历程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
2、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
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道路才更加漫长。
3、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案例:张立勇,食堂厨师,生于江西赣南,1993年高中二年级辍学外出打工,1996年6月,成为清华大学食堂一名切菜工。他自学英语十年,获得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证书,参加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分的高分,即将获得北京大学本科文凭。张立勇因此受到了媒体的关注。
分析:
因为贫穷,他放弃了自己的大学梦,高中辍学,成为千万农民工中的一名,踏上漫漫的求学之路。因为理想,他坚守初衷,忍受寂寞,坚持自学英语10年,通过国家等级考试,获得托福高分,做了很多大学生做不到的事情。
张立勇为我们讲述的,是一个处境艰难的青年不屈不挠、不甘沉沦、不甘命运,自强不息的故事。而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这恰恰是他最宝贵的品质。有了这样一种品质,无论他在哪里,都是闪光的金子,一尘不染的莲藕。
有位智者说过:“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他会给你留一扇窗。”
三、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一)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人们在确立理想和追求理想的过程中,会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特别是青年大学生刚刚走上社会的时候,往往会更强烈地感受到这一点,从而引起思想上的困惑和情绪上的波动。因此,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1、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
实现理想的路径可表述如下:现实→理想(现实)→现实(理想)→……理想
(1)理想不等于现实。如果用数学公式可以表述为:理想=真善美,现实=真善美+假恶丑,因而,理想≠现实。这一公式一方面说明理想就是理想,现实就是现实。
(2)现实是理想的基础和摇篮。理想离开了现实,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3)理想高于现实,是现实的升华,但又不脱离现实。
(4)理想转化为现实,需要一定的条件。
第一,理想必须是有现实的根据、是合理的。第二,必须具备坚强的意志性格。第三,要根据对客观、主观条件的认识,找出正确的实践途径和方法,设计可靠的计划方案,扎扎实实地保证理想的实现。
2、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认识和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是一个恒久的难题。一般来说,人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矛盾。
(2)道德理想与现实道德水平的矛盾。
(3)职业理想与社会需要的矛盾。
(4)生活理想与现实经济条件的矛盾。
(二)磨练坚定的意志:爱因斯坦说:“优秀的性格与钢铁般的意志,比博学和智慧更重要。”有人说居里夫人是成功的,但是你知道她是怎样成功的?她从小就立下了学好科学,造福人类的志向。后来,她和她的丈夫在一间简陋的储藏室做实验,忍受着经济的贫困和放射性元素的侵害,经历数不清的千辛万苦,用了长达4年的时间,才从数吨沥青中炼出1克镭,马克思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支光辉的顶点。”
(三)树立坚定的信念:对确立的目标要持之以恒。青年人要认准目标,埋头苦干,才能争取胜利,如果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将一事无成,有一句话说得好:“有志者立常志,无志者常立志。
(四)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胡锦涛在西柏坡考察时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我们常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自苦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五)勇于实践:理想是在实践中形成的,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实现。当理想确立之后,就应该付诸实践。只有用实际行动才能把理想化为现实。
本章教学小结:大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还要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成才报国的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思考题:
1、联系实际,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2、当代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呢?
3、如何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4、如何正确认识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的关系?
友情链接:黄波老师的博客中山大学精品课程网站开复学生网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5-2006
ICP备案序号:湘ICP备05005382号
授权使用: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信息网 [系统管理]
更多阅读
网页不显示图片怎么办 精 静态网页 精品课程
网页不显示图片怎么办 精——简介我们在使用电脑浏览网页的时候是不是有碰到过网页不显示图片的时候呢?有的时候可能是因为电脑网速慢。所以加载图片不成功!而有的时候是因为有些地方需要设置。这里就来为大家来说说网页不显示图片的
试论学科课程的“十化”教学策略 学科德育精品课程
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优化学科教学和提升教学技能?新课程背景下什么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对此,我们总希望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或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基于这样的目的,笔者在多年的教学研究和听课评课实践中,总结出学科教学的“
11月23-25号台湾辅仁大学杨百川老师主讲:基业常青精品课程
台湾辅仁大学管理哲学董事长总裁班精品课程台湾辅仁大学基业常青精品课程千秋邈矣独留我,百战归来再读书中国有句古话“富不过三代”如何打破这个魔咒?如何树立我们企业的品牌?如何承担我们企业的社会责任?如何打造我们企业的百年老店
心理学史——南京师大国家级精品课程 教育部国家级精品教材
心理学史(课程描述)一、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心理学史的教学研究是我校心理学的强项和优势。1982年,经当时的国家高等教育部批准,我校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心理学史研究室,研究室的首任主任是我国心理学的一代宗师高觉敷先生。早在1978年,以
江苏教育学院精品课程1 安全教育精品课程
第一章教育的基本概念第一节 教育、学前教育和学前教育学教育一词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语了,但教育究竟是什么?在中外教育史上,诸多学者们对教育有着多视角的众说纷纭的解释,有着不统一的回答。现在我们从中寻找那些合理的、共识的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