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军队现状特点 台湾经济现状2016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是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殷切期盼,也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自台湾问题产生以来,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神圣的历史使命,根据不同时期国内外形势和台湾岛内局势的变化,提出了一系列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台湾问题事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事关国家现代化进程和民族复兴大业。积极推动两岸关系发展,保持台海局势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对于抓住和维护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

一、台湾简况

(一)、台湾的地理位置

台湾是中国第一大岛,位于祖国东南沿海的大陆架上,地处东经119°18'03"至124°34'30"、北纬20°45'25"至25°56'30"之间。台湾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疏球群岛,相隔约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隔约300公里;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相望,最窄处为130公里。台湾位于我国东南海边,其北部临东海,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东濒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全岛总面积为35989.76平方公里,是我国最大的岛屿。其中包括台湾本岛,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火烧岛和其他附属岛屿共88个,为中国的“多岛之省”。台湾本岛南北长而东西狭,南北最长达194公里、东西最宽为144公里,呈纺锤形。

台湾海峡天气晴朗时,站在大陆的海边,可以隐约看见澎湖列岛上的烟火和台湾高山上的云雾。台湾海峡为中国南北方之间的海上交通要道,是著名的远东海上走廊。她与庙岛群岛、舟山群岛、海南岛,构成一条海上“长城”,为中国东南沿海的天然屏障,素有“东南锁钥”,“七省藩篱”之称,战备位置十分重要。

(二)、“台湾”名称的由来

夏朝末年,有个叫夏革的人对商部落的首领成汤讲了一个神奇的秘闻:在茫茫无边的大海上有五座美妙无比的仙山: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山上居住着神仙。在我国另一本古代地理著作《禹页》中讲到扬州时提到"岛夷卉服"(东南海岛上居住着穿麻制衣服的岛夷)。这说明,远古时代,祖先们就对海上的岛和人有一定认识。《史记》中也曾提到,战国时就有人出海寻找仙山,齐威王,齐宣王、燕昭王都曾派人出海,秦始皇派徐福出海寻找不老之药,并在日本定居。到了汉代,台湾被称为"夷洲"。三国时仍称夷洲,隋至元代称流求、流球、琉求、硫虬。明朝初年,中山国王察度到京城纳贡(中山国是冲绳)被封为流求,后来发现东南沿海有一块面积更大的岛屿,改称中山国为大流求,台湾为小流求。明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指台湾北部)、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鸡笼、大员(圆、冤)、台员、大湾、台窝湾,官方称为东蕃、东番渚山或东蕃诸岛,郑成功改称为东都东宁。连横的《台湾通史》中说:台湾原名埋冤(闽南话,同音),现在认为是由台窝湾演变而来,也就是由台湾原住族群的名字发展而来的,平埔族中的台窝湾族群最早与大陆渔民接触。明代万历时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清统一台湾,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台湾"正式被政府命名。1885年中法战争后台湾升为省,刘铭传为首任巡抚。这一切说明台湾名字的演变是与两岸关系不断密切分不开的。外国人对台湾有不同的称呼:16世纪中叶,日本人称之为高砂、高山、高砂(山)国大惠国、多伽佐古。西方称之为福摩莎Formosa(葡文)即"美丽之岛"之意,最早是1544年明嘉靖年间的葡萄牙人起的

(三)、台湾的居民

据台湾有关方面统汁,。台湾省人口为2240万多人,加上金门、马祖人口、总数约为2248万多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5‰。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东部人口仅占全部人口的4%。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约为620人,台北市的人口密度达每平方公里l万多人。台湾居民中,汉族占总人口的98%;少数民族占约2%,约43万人。根据语言、风俗的不同,台湾少数民族分为阿美、泰雅、排湾、布农、卑南、鲁凯、邹、雅美、邵族、葛玛兰和赛夏等11族,分居全省各地。在行政区划上,台湾省辖基隆、新竹、台中、嘉义、台南5个省辖市,台北、宜兰、桃园、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云林、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花莲、澎湖16个县。台湾当局于1967年将台北市、于1979年将高雄市定为“行政院院辖市”。此外,还设有所谓“福建省政府”,辖金门、连江(马祖)2个县。

二、台湾军队的现状和特点

近年来,台湾岛内的“台独”势力进一步发展,台海局势十分复杂,反“台独”军事斗争日趋紧迫。我们要充分了解台湾军队的编制、实力、部署、武器装备、建军特点、发展趋势等情况,辩证分析其作战能力、军心士气、优势和弱点,切实做到知己知彼,确保“打得赢”。

目前台湾军队有38.5万人,结构比较合理,装备有了较大改善,具有一定的作战能力,是台湾当局偏安一隅、“划海而治”的重要支柱。

(一)、台湾军队的组织体制与“国防部”组织机构

2002年3月,台湾军队开始正式实施《国防法》和《国防部组织法》(简称“国防二法”)。根据“国防二法”,台湾的军事体制调整为“一元领导、三足鼎立”。即:“总统”为三军最高统帅,通过“行政院长”、“国防部长”对军队行使统帅、指挥权;“国家安全会议”负责“国家”战略的规划,是“总统”决定“国家”安全政策的咨询机构;行政院负责制定国防政策,统合整体国力,并督导所属各机关办理相关国防事务;“国防部”负责掌理国防事务,部长由文官担任,通过军政、军令、军备三大系统领导并指挥军队;军政系统由军政副部长(文官)负责,主要掌理国防政策、军事战略、国防预算、军队建设等事项;军令系统由参谋总长领导下的参谋本部组成,“国防部长”委托负责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并提出建军备战需求与国防资源分配建议、督导战备整备与部队训练、制定作战序列与作战计划;军备系统由军备局组成,军备副部长负责,主要掌理国防科技与武器系统的采购、研发及生产等。“国防二法”正式实施后,各军种总部脱离原指挥链,并由参谋本部改隶“国防部”,其中,联合勤务总司令部调整为联合后勤司令部;军管区司令部调整为后备司令部;陆、海、空三军总司令部将于近年内降编为司令部,主要负责本军种建军规划、战备训练、专用后勤及部队管理等任务。

(二)、台湾军队的实力和部署

1、台湾军队的实力

台湾军队由陆、海、空三军及联合后勤、后备、宪兵等部队组成,目前总兵力为38.5万人。其中,陆军19.9万人,海军5.6万人,空军5.5万人,联勤约1.5万人,后备0.6万人,宪兵1.5万人,国防部机关与直属部队3.9万人。台湾军队现装备各型坦克1448辆、装甲车(不含装甲保障车)1555辆、105毫米以上口径压制火炮1646门、各型高炮620门,地面反坦克导弹系统287套,地对空导弹381套,地对地导弹42枚,岸基反舰导弹28套128枚,舰对舰导弹308枚,舰对空导弹394枚,空对空导弹6730枚,空对地导弹852枚,各型飞机(包括直升机)842架,各型舰艇396艘(舰93艘、艇303艘)。

2、台湾军队的部署

台湾军队在部署上,贯彻兼顾战争初期保存战力、反封锁为优先和“滩岸决胜”的作战思想以及台湾本岛重于金马外岛、金马外岛重于离岛原则,合理配置兵力。

(1)地面作战部队。台军地面作战部队主要包括陆军25个守备旅、3个摩托化步兵旅、3个装甲步兵旅、5个装甲旅、3个空中骑兵旅、1个特种作战旅、3个独立步兵营、1个独立战车营、3个反装甲营加1个反装甲连、4个装骑连,海军陆战队1个陆战旅、1个守备旅、1个基地警卫旅。台湾地面部队按五个作战区和金门、马祖两个防卫部进行部署和执行作战任务。第一作战区。由第一作战区司令部(澎湖防卫部兼)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为澎湖群岛64个岛屿,地面部队部署的总兵力约7500人。第二作战区。由第二作战区司令部(花东防卫部兼)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为台湾本岛中央山脉以东、和平溪(含)以南至大竹溪(含)以北地区及其近海绿岛、兰屿等离岛。地面部队部署的总兵力为6600人。第三作战区。由第三作战区司令部(第6军团部兼)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为台湾本岛后溪(含)与和平溪(不含)以北地区及其近海离岛。防区内驻有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4.1万人。第四作战区。由第四作战区司令部(第8军团部兼)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为台湾本岛八掌溪(不含)与大竹溪(不含)以南地区及琉球屿。防区内驻有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3万余人。第五作战区。由第一作战区司令部(第10军团部兼)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台湾中央山脉以西、后龙溪(不含)以南至八掌溪(含)以北地区。防区内驻有的地面部队总兵力为3.1万人。金门地区。由金门防卫部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大担、二担、虎仔屿等大小12个岛屿。防区内地面部队的总兵力为1.7万人。马祖地区。由马祖防卫部负责作战指挥。防区范围为马祖南竿、北竿、高登、西引、东犬、西犬、东引等大小18个岛屿。防区内总兵力约为1.2万人。

(2)舰艇部队。台海军舰艇部队以“均衡配置、突出重点”为原则,并结合各类舰艇的战技术性能,平时将主要作战兵力分散部署在左营、马公、基隆、高雄及苏澳等五大军港。其中,左营港部署有3个舰队(驱逐第1舰队、水雷舰队、两栖舰队)、1个战队(潜艇战队)、1个艇队(导弹快艇大队),配备“康定”级导弹护卫舰6艘、潜艇4艘、扫雷舰12艘、近岸巡逻舰2艘、导弹快艇10艘;高雄港部署有1个舰队(舰队勤务),配备各型辅助舰船16艘;马公港部署有1个舰队(驱逐第2舰队),配备“成功”级导弹护卫舰7艘、导弹快艇10艘、导弹快艇10艘(每年4——10月派驻金门4艘);基隆港部署有1个舰队(巡逻第1舰队),配备“阳”字号导弹驱逐舰7艘、“锦江”级近岸巡逻舰12艘;苏澳港部署有1个舰队(巡逻第2舰队),配备“济阳”级导弹护卫舰8艘、导弹快艇10艘(每年4——10月派驻东引4艘)。此外,在安平和淡水分别部署导弹快艇10艘和9艘。

(3)飞行部队。空军飞行部队。台空军飞行部队编为6个战斗机大队、3个独立作战队、1个电子作战大队、1个运输机大队和4个独立中队,共装备各型飞机586架。飞行部队部署以“地面分散、空中集中、保存战力、持久作战”为原则,平时将主力配置在桃园、新竹、台中清泉岗、嘉义、台南、屏东、台东、花莲等8个基地。桃园基地驻有第8战斗机大队和第4侦察机中队,装备F-5E/F型机40架,RF-5E型侦察机6架。新竹基地驻有第11战斗机大队,装备“幻影-2000”型机57架,清泉岗基地驻有第3战斗机大队,装备IDF型机67架。嘉义基地驻有第4战斗机大队、第14独立中队和救护队,装备F-16型机器人8架,S-70C型救护机17架。台南基地驻有第1、3、9作战队,装备IDF型机60架。屏东基地驻有第10运输机大队和第20电子作战大队,分别装备C-130H型机23架,E-2T型预警机4架和EC-130H型电子作战机1架。台东基地驻有第7战斗机大队和第46假想敌中队,装备F-5E/F型机60架。花莲基地驻有第5战斗机大队和第12侦察机中队,装备F-16型机58架、RF-16型机10架。此外,每年4至10月由台南和清泉岗基地轮流派出1个IDF战斗机(中)队,进驻澎湖马公基地,担负前伸防空拦截任务。陆军航空部队。陆军航空部队编有2个空骑旅(第601、602空骑旅)、1个航空训练指挥部(战时改编为第603空骑旅),以及1个空中运输直升机营,分别配置在北、中、南三个作战区,担负战略预备队任务。其中,第601旅驻桃园龙潭机场,编制各型直升机83架,基中AH-1W型机25架、OH-58D型机16架、UH-1H型机42架(不满编);第602旅驻台中新社机场,编制各型直升机89架,其中AH-1W型机25架、OH-58D型机16架、UH-1H型机42架(不满编);航空训练指挥部驻台南归仁机场,编制各型直升机89架,其中AH-1W型机13架、OH-58D型机7架、UH-1H型机9架(不满编)、TH-67型机30架;空中运输直升机营驻台南归仁机场,装备CH-47SD型机9架。海军航空部队。台湾海军航空兵部队编有1个航空指挥部,下辖1个岸基反潜机大队(飞行第1大队)和1个舰载反潜直升机大队(飞行第2大队)。飞行第1大队驻屏东(北)基地,下辖133、134两个中队,分驻屏东(北)和花莲基地,共装备S-2T型反潜机26架。飞行第2大队驻左营基地,下辖501、702等3个中队,其中501中队驻左营,装备500MD型机9架;701中队驻左营,装备S-700C(M)1型机9架;702中队驻花莲“神鹰”基地,装备S-70C(M)2型机11架。

(4)防空导弹部队。台陆军防空导弹部队编有7个导弹营,计辖有27个导弹连。其中“爱国者”导弹营1个,辖3个导弹连,分别部署在台北地区的万里、新店、南港;“天弓”导弹营2个,辖6个导弹连,分别部署在台北三芝、台中大肚山、高雄大岗山、高雄林园骆驼山、澎湖白沙岛和东引东小岛;“霍克”导弹营4个,辖18个导弹连,分别部署在台岛周边和澎湖地区。

(三)台湾主要武器装备

1、陆军实力

陆军装备各型坦克1312辆、装甲车1314辆、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480门、各型高炮189门、防空导弹发射架354部、反坦克导弹发射器261套、各型直升机201架、地对地导弹42枚等。此外,台澎金马各地尚有一批部队换装后淘汰下来的非编制装备,包括127、76.2毫米舰炮,57毫米战防炮,76、75毫米坦克炮以及90、40毫米高炮等,已列入地区性武器,归各守备部队使用。

2、海军实力

台湾海军总兵力5.6万人,其中机关及岸勤部队1.6万人,舰艇及航空部队2.13万人,陆战队1.8万人,岸舰导弹部队约700人。台湾海军现有各型舰艇396艘,总吨位约19万吨,其中主要作战舰艇108艘,包括“阳”字号导弹驱逐舰7艘,“成功”级导弹巡防舰7艘,“康定”级导弹巡防舰6艘,“济阳”级导弹巡防舰8艘,潜艇4艘,近岸导弹巡罗舰14艘,FAB型导弹快艇49艘,FACG-60型导弹快艇1艘,扫、猎雷舰12艘。此外,还有两栖舰20艘,辅助舰船15艘,各式艇只253艘。

台湾海军现有各型飞机55架。其中,航空指挥部所属AS-2T型反潜巡逻机26架,S-70C(M)1型反潜直升机9架,S-70C(M)2型反潜直升机11架,500MD/ASW型反潜直升机9架。海军陆战队主要装备有M41型轻型坦克83辆、LVTH6型水陆坦克53辆、各型装甲车240辆、105毫米以上口径火炮166门、40毫米高炮35门、反坦克导弹6套、“小懈树”防空导弹系统8套148枚。海军岸基导弹部队装备“雄风-1”岸基反舰导弹发射架28部、导弹128枚,“雄风-11”型24部110枚。

3、空军实力

台湾空军总兵力约5.5万人。其中,飞行部队2万人,防空警卫部队1.2万人,战管、保障部队6000人,机关及院校1.7万余人。台湾空军现有各型飞机586架。其中战斗机420架,包括F-16型机136架、“幻影-2000”型机57架、IDF型机127架、F-5E型机100架;侦察、预警、电子战飞机41架,包括RF-5E型战术侦察机6架、RF-16型机10架、EBG-1900型电子侦察机2架、E-2T型机预警机4架、EC-130H型电子战飞机1架、EAT-3型电子干扰机18架;运输机55架;教练机70架。台湾空军战机配备各型空空导弹6700余枚,其中“天剑”1型1500枚、“天剑”Ⅱ型(中程)450枚、“响尾蛇”2300枚、“麻雀”600枚、“魔术”480枚、“米卡”(中程)1200枚、ATM-120“阿姆拉姆”(中程)200枚。台湾空军现编有1个防空警卫司令部,下辖4个地区指挥部,共10个防空营、11个警卫营,装备AIM-7M“麻雀”地对空导弹发射架12部、导弹600枚,“天剑”Ⅰ型防空导弹发射架27部、导弹288枚,35毫米高炮48门,20毫米高炮56门以上。另外原装备有40毫米单管高炮292门及4管12.7毫米机枪292挺,现正逐步淘汰中,目前在编的有144门以上,未来将分别以“天剑”Ⅱ型地对空导弹及20毫米机炮取代。

三、分析台湾军队的弱点

对于台湾军队,我们一方面要在战术上重视他,必须认清这支军队在阻挠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方面是一个强有力的对手。尤其台湾军队近年来虽然总体规模与原来相比有所缩小,但综合作战能力已明显提高并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另一方面,要在战略上藐视他,应该看到这支军队受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制约,存在许多自身无法弥补的弱点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面对日趋激烈的统独之争,许多台军官兵为“台独”而战的意识并不坚定

一是许多人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希望国家统一,反对台湾独立。台湾军队现役的高层将领,从小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具有较强的民族认同感,大多数人希望国家和平统一,两岸共同振兴中华。他们认为,中国人不能背祖,作为军人,要重气节、讲大义,国家统一就是民族的大义,这是军队同仁较为一致的态度。二是不少人反共意识较浓,对统一心存疑虑,主张维持现状。怕我政策多变,统一前对台许下的允诺难以兑现;台湾变成地方政府,军队将无所适从;怕两岸统一后自己的既得利益难以保持。因此,这部分将领主张海峡两岸应维持现状,各自发展经济,待双方差距缩小到一定程度后,再谈和平统一,并强调统一的基础应该是“自由、民主、均富”,而不是“一国两制”。三是希望海峡两岸保持适度的对峙状态,以提升军队地位。近几年台湾军队不断从西方国家大量采购先进武器,优化装备,而不受阻挠,靠的就是“中共至今未放弃武力犯台”这张“王牌”。每年的军费预算也是在这种理由下获“立法院”审核通过。据透露,台湾军队高层将领中许多人希望两岸保持一种和平对峙关系,既可以使岛内民众和军队官兵不失去“心防”,又能使军队的地位等到巩固。如果台湾当局公开宣布搞“台独”,台湾军队将领中存在的上述矛盾心理,将会出现十分复杂的局面,既有抵制反对的,也有赞同支持的,还有旁观等待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坚定地支持台湾当局搞“台独”的,仅仅是台湾军队官兵中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少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军队的战斗力也就可想而知了。

(二)主战武器数量有限,问题较多,持续作战能力不强

台湾空军新型作战飞机全部到位后只有400多架。战争初期,台湾空军需要实施反封锁、争夺制空权、支援外岛等作战,还需留出一定数量飞机作为预备,便于实施支援抗登陆、反空降和岛上总体决战之用。任务繁重复杂,互相交叉,战时势必出现顾此失彼,兵力不足的局面,再加之空军三型主战飞机性能各异,无法相互替代,其自行研制的IDF型飞机,质量上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缺陷,作战半径有限,只能担负近程作战任务;“幻影”2000-5型机的中低空上升、水平加速和稳定盘旋性能稍差,不利于持续近距空战;F-16在高空大速度条件下,机动性能明显下降,不利于执行高空拦截任务;随着消耗的逐步增加,将难以满足持续作战的需要。台湾陆军拥有1448辆坦克,但主战坦克是160辆M60A3型坦克和200辆M-48H“勇虎”坦克。台湾的纵贯铁路采取窄轨,因此运送货物时通常体积不能太大,以免通过山洞或两车交会时造成危险。台湾海军从法国引进了先进“拉斐特”护卫舰,但由于法国拒绝提供舰载武器,结果只好装备了美国30年前发展的“海上小槲树”舰载防空导弹。另外,由于供货方回绝了台湾军方的要求,台湾海军在引进的“佩里”级护卫舰和“拉斐特”护卫舰上只好装备了落后的集中式指挥系统。

(三)部队官兵贪图享受,军纪涣散,士气不高,严重威胁台湾军队的战斗力

台湾是一个以中产阶级为主的社会,现在每年的役龄青年约14万,补充兵员12万左右,主要是中产阶级子弟。军营内充满“骄、娇”二气,唯利是图、及时行乐、投机取巧、贪图享受等颓废思想蔓延,功利主义盛行,经济利益至上,不愿做无谓的牺牲。紧张的军营生活,使许多官兵心生厌倦,感到军人生活枯燥无味,军队像“监牢”、“集中营”,没有一点自由,渴望早日摆脱这种窘境,过上安逸舒适的生活。岛内媒体指出:“所谓的‘国军’究竟是哪一个国的军队?台湾军队向何处去?未来出路在哪里?为谁而战?为何而战?军中官兵疑虑重重,不相信明天会更好”。尤其是民进党陈水扁上台执政后,岛内政治生态的急剧变化,引起官兵思想更加混乱,造成“理念不和,报国无门,只有求去”的现象时有发生。台湾空军中流传“苦干实干、撤职查办;大混小混、一帆风顺”和“上攀下跌左右踹”等各种顺口溜,正是其官兵思想混乱的真实反映。面对社会价值扭曲,军队动辄得咎的状况,台湾军队官兵已失去了以往的骄傲和自信,士气受到严重削弱。台军一位高层军官曾忧虑地表示:如果未来中共升高军事压力,导致两岸间的擦枪走火,直接发生军事冲突,我们职业军人可是要第一批牺牲的啊!你想想看,台湾有哪一位现役将领打过仗?台湾有战力的部队又有多少?这些话比较典型地反映了台军养尊处优50多年,未经历过大规模的战争,绝大多数官兵害怕战争的心理。台湾军队的军纪涣散,已经对战斗力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台湾战略纵深浅,军事目标相对集中,战时极易遭受打击

台湾是一个岛屿,在战略和战术上具有一个岛屿所有的一切不利条件。从军事上来说,台湾纵深非常浅,很难进行防御。台湾本岛南北长为394公里,而东西最宽仅144公里。台湾的西海岸与大陆仅一水之隔,台湾海峡最窄处也只有130公里。大陆的作战飞机只需要10分钟就可到达台湾上空。台湾这种地理形状,把一个宽大正面暴露给我方,而将十分窄小的纵深留给了台方,成为一个致命弱点。虽然四面环海的岛屿防御对于台方有一定的优势,但对于一体化的立体战争,特别是对于防空作战来讲,这种优势远不如弱点突出。加之台岛中部是高约2000至4000米的中央山脉,目标分布、部队部署与机动只能局限在一个更为狭窄的环状地域内,因此无论在地域上还是在空间上,台湾军队都处在一个十分被动的地位。台湾的岛屿特点也使台湾军事目标过于集中。中央山脉纵贯台湾岛南北,将台湾岛分为两部分。西部面对大陆,沿海地区地势平坦,经济发达,交通便捷,城市、工厂较多。与此相适应,台湾西部地区是台湾军队防御和兵力部署的重点,也是台湾各类目标最集中的地区,共有各类军事目标391个,约占台岛全部军事目标总数的90%。只有10%的军事目标分布在台岛东部地区。而在台岛西部,又以台北、高雄和台中三个地区的目标最为集中。这三个地区共有各类军事目标334个,占台湾军事目标总数的64%。其中,自基隆经台北、桃园至新竹一线的台北地区,有军事目标160个,占台岛军事总数的30%;自台南、高雄至屏东一线的高雄地区,有军事目标122个,约占台岛军事目标总数的24%;大安溪和大肚溪之间的台中地区,有军事目标52个,占台岛军事目标总数的10%。台湾军事目标如此集中,极易遭到我方的打击。

四、我军人员及武器装备的现状(密级较高省略之)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白皮书明确提出,“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这是我国政府首次公开把“时间因素”作为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因为台湾问题无限期拖延,后患无穷。21世纪是一个百舸争流、优胜劣汰的世纪,经济竞争取代了军事对抗,和平发展仍是时代的主题,各国经济实力的强弱,决定其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荣枯盛衰。在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前,台湾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就意味着丧失民族振兴的机会,不仅空耗民族力量,而且还可能为外国反华势力提供干涉的借口,使“渔翁得利”。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兴衰史告诉我们,强大繁荣是统一的孪生子。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莫不是发生在每一次大统一之后;而每一次分裂,则社会动荡,战乱频仍,民不聊生。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中华民族的振兴与腾飞离不开国家的统一。没有国家的完全统一,中国就不可能成为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真正有份量的一极。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基础。陆航广大官兵,一定要深刻认识当前台海局势的复杂性和解决台湾问题的紧迫性,充分认清我军在对台斗争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胡主席、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战略思想和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决策指示,以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为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认清强敌介入的可能性扎实做好对台军事斗争准备工作

一、美国对台政策调整变化情况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至今,美国对台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反复的演变过程。最初,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赞同中国收回台湾。其后,美国一再修改对台政策,阻挠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宣称“台湾地位未定”、企图搞“联合国托管”,进而又抛出“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政策,甚至扬言不惜以武力阻挠中国的统一行动,妄图使台湾从中国的版图永远分离出去。

(一)二战结束前后美国主张台湾归还中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苏、中等国结成反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的同盟。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开罗会晤,商讨对日协同作战及战后诸问题。关于战后台湾归属问题,美国政府特别是罗斯福总统积极主张将台湾归还中国。罗斯福认为,将台湾归还中国对美国具有多方面的意义:一是战时有利于调动蒋介石抗日积极性,从而扩大反法西斯联盟的力量;二是有利于扶植一个较强大的中国,以牵制亚洲其他国家,削弱日本的实力;三是有利于在中国培养亲美力量,以便在战后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的影响。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言庄严宣告:“三国之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例如满州、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开罗宣言》不但确认台湾、澎湖列岛原属中国领土,而且记载了美、英两国支持台湾归还中国、恢复中国对台、澎主权的庄严承诺,成为处理台湾问题的重要国际法依据。1945年7月26日,美、英、苏、中四国一起发表《波茨坦公告》。该公告不仅将包括台、澎归还中国之内容的《开罗宣言》正式列为日本无条件投降所须遵守的规定之一,而且还由于其后苏联的加入,使该公告成为四国的共同保证。

(二)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对台政策出现逆转

1949年3月,在新中国诞生前夕,接替罗斯福的杜鲁门政府就公然违反《开罗宣言》,确定了“阻止中国共产党政权取得对台的控制”、“在符合美国利益时利用台湾自治运动”的政策框架,决定“保台扶蒋”。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政府对此迅速做出反应。然而,美国对于战争的第一次军事行动并不是针对朝鲜半岛的,而是针对着中国的领土——台湾。6月27日,即朝鲜战争爆发后的第三天,杜鲁门公然派遣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阻挠我收复台湾。美国采取这一行动的主要目的在于掩盖它在战争爆发前就已经开始转变的对台政策。此后,美国以各种“顾问团”、“考察团”的名义不断派遣武装人员进驻台湾,向台湾提供大批作战物资,任命驻台“公使”和“武官”,与蒋介石签订《共同防御援助协议》。杜鲁门政府之所以改变对台政策,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美国与国民党集团有着长期密切的联系,视其为捍卫美国在远东利益的盟友;二是美国把刚刚诞生的新中国视为一种战略威胁,由于台湾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中心地带,扼制台湾海峡、巴士海峡,战略地位重要,成为美国对新中国实行新月形包围的关键一环;三是出于冷战的反共意识,美国不甘心看到台湾落入共产党人之手。此后,“以台制华”逐渐演变成美国对华战略考虑的基础,台湾问题成为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

(三)美国与台湾正式确立军事同盟关系

1952年,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美国政府从遏制共产主义的全球战略目的出发,进一步加强了与台湾国民党政权的关系。其具体作法:一是利用麦卡锡主义在美国形成的反共气候,清除了一批对国民党持批评态度的国务院“中国事务”官员。二是撤销杜鲁门时期所确定的台湾“中立化”政策,改变第七舰队原定的“既防止任何对台湾的进攻”,又“确保台湾不被用作反对中共大陆军事基地”的双重任务。这就是当时西方新闻界所说的“放蒋出笼”政策。三是正式确立了美台军事同盟关系。1954年美国与台湾的蒋介石政权正式签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美国开始承担防卫台湾和澎湖的义务,而这些岛屿构成了西太平洋防务体系的重要部分”。条约签订以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台湾的军事关系,并于1958年3月,在台湾成立了“美军驻台协防军援司令部”。而艾森豪威尔之后的肯尼迪政府和约翰逊政府基本上都是坚持维护台湾国民党政权的政策。但是还应该看到,在整个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美国政府与台湾蒋介石政府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矛盾。例如,在《美台共同防御条约》问题上,美台双方关于条约的适用范围就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美国在继续围堵中国的同时,开始试探着与中国搞缓和。在对台政策问题上,美国政府内部出现了“两个中国”或“台湾国”的主张,甚至开始公开支持“台独”运动。通过这一切,人们逐渐看出美国“以独制蒋”、“以蒋制共”的两面三刀战略。

(四)中美和解美国开始采取“双轨”政策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苏联的军事力量,特别是战略核力量已与美国形成均势,使美国感到严重威胁。与此同时,美国深陷越南战争泥潭,导致一系列国内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而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中苏冲突持续发展,中国事实上已经将苏联视为首要敌人。这也为中美和解提供了新的机会。尼克松政府为实现“联华抗苏”和结束越南战争的目的,决心改善美中关系。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政府调整对台政策,开始实行“双轨政策”。这种“双轨政策”的主要特点就是一方面发展与中国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不忘记台湾这个美国的“老朋友”,按照美国的说法,就是“在努力实现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基础上,继续与台湾维持和发展非官方的关系”。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联合发表了《上海公报》。美方声明,对中方“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立场“不提出异议”,同意确立“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卡特出任美国总统后,在接受中国提出的美台断交、美军撤离台湾和废除《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建交三原则”后,中美两国于1978年12月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宣布自1979年1月1日起两国建立外交关系。里根上台以后,1982年又与我联合发表了《八·一七公报》。关于美售台武器问题,美国表示:“美将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在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性能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美准备逐步减少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的解决”。从尼克松到卡特、再到里根,美国政府一方面依据《上海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和《八·一七公报》发展中美双边关系,另一方面又把台湾视为独立的政治实体,不断表示以保护台湾“安全”为己任,并力图通过种种方式,使美台间具有实质性的官方关系。1979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承诺“保证台湾安全”,规定美国将继续向台湾提供所谓“防御物资”和“防御服务”。美台还各自在对方建立了带有官方色彩的“美国在台湾协会”和“北美事务协调委员会”,为美台维系与发展实质性的官方关系提供了组织保证。

(五)冷战后美国大幅度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美国成了唯一的超级大国,“联华抗苏”的战略基础发生了变化,美国开始逐渐调整对华政策和对台政策。经过老布什、克林顿和小布什三任总统,美台实质性关系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1、老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

冷战结束时,美国正值老布什担任总统。老布什上任之初,他也曾愿借其“中国通”的背景来改善日趋复杂的中美两国关系。随着苏联的解体,美国开始重新审视中美之间这种战略协作关系,因而中美关系中的许多隐性矛盾逐步显露出来,特别是美国开始加大了对中国人权事业的关注。及至1989年中国一场政治风波的发生,中美之间的关系出现了全面倒退的局面。与此同时,美国开始加大与台湾发展实质性关系的力度。1992年9月3日,一心想连任的老布什为了显示对中国的“强硬”和对台湾的支持,在对台武器销售上采取了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行动,悍然宣布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的决定,其价值共计60亿美元,加上其他军火销售,金额达100亿美元,大大超过《八·一七公报》签订后的1983年水平。老布什总统的这一宣布,打破了美国在军售台湾问题上将近10年的自我限制。

2、克林顿政府的对台政策

1992年克林顿总统上台。克林顿时代的对华政策和台海政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不确定性和深刻的两面性。早在克林顿竞选期间,他就曾表示对台湾“印象非常深刻”,并且正是在克林顿担任州长期间,阿肯色州与台湾结成了姊妹省。也惟其如此,克林顿上台后的第一任期内“亲台意味”十足。首先,克林顿加大了对台湾军售的力度。此外,美台政治关系朝实质性方向持续突破,美台间政府和非政府的高层人士互访明显增加,不仅部长级官员来往频繁,而且台湾政要可以进入除白宫和五角大楼之外的美国政府部门进行活动,并享受官方外交待遇。经过一段时间的内部酝酿和调整,1994年9月7日克林顿政府终于将审议已久的对台新政策公布于众。调整后的美国对台政策力图在不突破一个中国的框架下大幅度提升美台关系,其主要内容为:允许美国经济及技术机构的高层官员访台;允许美国国务院经济及技术官员访台;允许美国在台协会处长一级官员进入台外交部;支持台湾加入部分国际组织;允许台湾高层领袖过境美国等。克林顿政府的这次对台政策的调整突破了美台“非官方关系”的限制,提高了台湾在美国对外关系中的地位。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美国政府宣布允许李登辉于1995年6月以康乃尔大学校友的身份访问美国的事件。克林顿政府允许李登辉访美事件使中美关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给台湾经济和地区的稳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局面是包括美国在内的所有亚太地区国家都不愿看到的。正因为如此,在李登辉访美后,克林顿政府开始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做出了一定的姿态进行修补。在克林顿第二总统任期内,中美两国宣布建立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克林顿还利用访华时机宣布将执行对台湾的“三不”政策,即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主权国家才能加入的国际组织。

3、小布什政府的对台政策

2001年小布什总统上台执政。小布什上台后,在做出了中国是美国“最大的潜在竞争对手”这一判断后,首先将中美关系由“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改为“战略竞争对手”关系,同时进一步提升美台实质性关系。在政治上,增加美台高层官员往来。小布什政府重申里根执政初期对台所作的“六项承诺”,即“美方不会设定对台军售的结束期限;美方不会就对台军售问题事先与中共协商;美方无意扮演台湾与中共间的调解人角色;美方不会修改《与台湾关系法》;美方不会变更其对台湾主权之一贯立场;美方无意对台施加压力与中共进行谈判”。在对台军售方面,美国政府突破了不向台出售“进攻性”武器的限制。2001年4月24日,小布什决定向台湾出售包括“基德”级驱逐舰、P-3C型反潜巡逻机和柴油动力潜艇在内的一大批具有进攻作战能力的先进武器装备。2002年5月又批准向台湾出售30架“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在对台安全承诺问题上,小布什政府一改过去二十年来美国历届政府刻意奉行的“模糊”政策,在2001年宣布新的售台武器清单的次日,公开明确表示,“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将使用一切手段保卫台湾”。2002年2月19日,小布什在日本国会发表演说时竞离开主题,再次强调“美国不会忘记对台湾人民的义务”。但是,中国国际地位、作用和影响日益提高,小布什政府不得不从现实出发考虑其对台政策。尤其是“9·11事件”发生后,“反恐”成为美国的首要任务,出于其自身利益考虑以及全球战略需要,美国采取开始措施缓和中美关系。2001年10月下旬在上海召开的APEC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上,小布什表示将与中国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继续奉行“一个中国”政策,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同时,美国在对台政策上也进行了较明显的调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从过去对克林顿政府两岸政策的批评,转变为强调美国两岸政策的一贯性,从偏重强调“协防台湾”,转为同时强调“不支持台湾独立”。2002年4月27日,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问,关于台湾问题,胡副主席多次发表谈话,阐明立场,警告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制造的任何麻烦都可能伤害中美两国正在改善的关系,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美国政要多次公开表示,反对台湾单方面宣布“独立”,不支持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11月,江泽民主席与布什总统在德州克劳福德农场会面时,布什总统除重申美国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并首次明确表示反对“台湾独立”。二是美国在促台湾当局开放“三通”方面施加的压力不断增大。美在台协会驻台北办事处主任包道格,多次提醒台当局关注大陆经济发展,明确表示希望两岸尽快“三通”。三是在强调反对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增加了阻止台湾利用美国进行“台独冒险”的力度。美国明确表示不愿被“台独”拖入台海危机之中,对于陈水扁抛出“一边一国”论,故意恶化两岸关系相当不满;对于台当局竭力谋求的可能影响中美关系的动作,包括陈水扁访美等,也采取了压制的态度。民进党“立委”过去一直以为美国必定会“协防台湾”,但2002年与美国军方及国会议员广泛接触后改变了看法,不得不承认,美国目前并没准备“协防台湾”,只打算扮演军火供应商的角色。台“国安会”秘书长邱义仁也承认,“美国一天到晚警告台湾不要推动陈水扁访美”。纵观冷战后美国的对台政策可以看出,美台实质性关系在以下几个方面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一是突破台湾当局领导人和敏感官员赴美活动的限制;二是美国开始全面介入台湾的“安全防卫”;三是美国在国际场合开始向台湾提供“外交保护”。

(六)美对台政策的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50多年来,美国对台政策主要有三次重大调整与变化:第一次是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与台湾国民党当局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以我为对手,制定协防台湾的“联合作战计划”;第二次是中美建交后,美台关系历经“断交、废约、撤军”等重大变化,但美骨子里反共反华本性未变,仍不放弃干涉我内政的政策,通过了《与台湾关系法》,竭力与台维持并发展实质性关系,使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第三次是冷战后,美全面调整和发展对台关系,美台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关系随之出现了许多新的动向,美台实质关系有了新的发展。当前美国对台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维持台海目前“不统、不独、不战、不和”的局面,进而促使两岸向“和平分裂”发展。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美对台政策将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一个中国”政策将会维持不变。美国将继续在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及《台湾关系法》基础上,维持“一个中国”政策。这是因为美国维持“一个中国”政策对稳定两岸关系是有利的。但是,关于“一个中国”的内涵,美国政府与中国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另外,美国也将继续采取两手策略,一方面在外交上承认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代表的一个中国政策,另一方面又按《与台湾关系法》与台湾发展类似“准国家”的实质关系。二是坚持两个不支持的立场,即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足以改变美国所认定的台湾现状的一切行动。三是美国将继续采取三个不允许的态度,即不允许中国大陆使用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不允许台湾当局在未经美国同意下主动挑战中国大陆,以免带来战争而把承诺协防台湾的美国拖下水;不允许两岸任何一方单方面出现改变台海目前“不统不独”现状的任何言论和行动。从长远来看,美国在政治与军事上视我为“战略竞争对手”的指导思想是不会根本改变的。当前美国出于反恐的需要中美关系有所升温,可能影响美台在若干领域合作的步伐,但不会彻底改变美国“以台制华”的基本政策。中美在台湾问题上的斗争与较量将是长期的。

二、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可能行动

关于我被迫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美军是否会介入以及如何介入,在小布什总统表示“如果中国进攻台湾,美国将使用一切手段保卫台湾”之后,这一问题目前已经非常明朗,即美军必然会进行军事干预。其原因有三点:一是美国出于维护其全球霸主地位的需要。美国已明确将中国列为21世纪潜在的战略对手,长期奉行的就是抑华制华的战略。台湾问题自然而然成为其遏制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战略筹码。美国不愿意看到一个统一而强大的中国,因此,维持台海两岸“分裂”的局面最符合美国的战略意义。况且在军事上,台湾海峡和附近海域是重要的国际航道,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岛屿防御链”战略的关键环节,美国绝不愿意中国在未来控制这些重要的战略要冲。二是维护所谓的“民主价值观”。美国认为台湾是“民主的样板”,维护台湾的民主,这不仅会成为美国新干涉主义的出兵借口,直接关系到维护美国的“价值根基”。而且还企图以“台湾的民主”为样板来辐射影响中国大陆,演变和颠覆我国的政治制度。三是维护对台的“安全承诺”。美国一直声称《与台湾关系法》优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而《与台湾关系法》明确规定要协助台湾进行防御。因此,在对待美国是否会军事干预台海问题上,作为军队,万万不可有丝毫半点的侥幸心理,必须认真做好对台军事斗争的准备。

(一)美台军事关系正逐渐向实质性“协防”方向发展

近几年来,美台军事关系全面提升的势头不但没有丝毫地减弱,而且呈上升趋势。美台在军事战略、高层军事交流和武器装备等方面的合作日益深入。美台军事关系正逐渐向实质性“协防”方向发展。

1、美台军事战略层次合作不断加强,美国军事战略对台军军事战略的影响日趋深入

近些年来,美台军事战略层次的合作日益突显。美台高级军事官员多次举行战略对话,商讨台军政策制定、建军方向等方面的战略评估、作战训练和军事合作等议题。1997到2001年美台召开了八次军事战略对话会议。2002年3月美台更举行了首届“安全和战略层次的高层会谈”,双方重点针对美台两军展开战略合作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沟通与探讨。伊拉克战争中,台湾当局以伊战为借口,再度释出“以攻为守”的军事战略以紧跟美国步调。台湾军方表明台军已准备“在必要时对大陆实施‘先发制人’的‘先制攻击’的‘双先战略’”。这可谓是小布什提出的“先发制人”战略的翻版。不难预料,美台军事战略层次的合作将走向深入,美国军事战略将会更直接地影响台军军事战略的发展变化。

2、高层军事交流明显升级并趋向“法制化”

原来一年一度的“美台军售会议”虽于2001年停开,但改为每年年底举行美台高层之间的“军事审查会谈”。2002年3月美台举行的首次“防卫高峰会”是美台“断交”以来首次“极具规格的双边会议”,美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和台“国防部长”汤曜明的会晤终结了二十三年来美台军事高层无法直接互动的限制。2004年2月在美国德州召开的“美台国防工业会议”,实际是“美台防卫高峰会”的延续,《日本经济新闻》称此次“美台磋商”具有“军事安全对话机制”的意味,“使美台高层军事交流固定化”。尤其是,小布什于2002年9月30日签署2003年财政年度“外交关系授权法案”,规定在对台转移军事装备与服务时,将台视为“等同非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同意台“副参谋总长”以上层级人士到华盛顿咨商军售事宜,每年至少一次,这明显是要把美台军事合作逐步升级为“准军事同盟关系”,使美台高层军事交流法制化。

3、美国对台售武的质量、数量和速度均大幅度提升。

第一,对台售武的质量由防御性武器转向进攻性武器、由常规武器转向高技术性武器。2001年4月,小布什批准向台出售4艘“基德” 级驱逐舰、12架P-3C反潜直升机和8艘常规柴电动力潜艇等总价值40亿美元的进攻性武器。2002年,美国又向台湾出售了3套美军最先进的AN/MPN-14雷达。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当年3月底将200枚配置了先进导航系统的AIM-120C中程空对空导弹运交台湾,装备台湾的F-16战斗机。下一步,台当局还准备购买美国长程预警雷达、“爱国者”三型导弹系统的主要装备、美军现役最先进的AH-64D“长弓”型“阿帕奇”攻击直升机、“宙斯盾”舰及主战坦克。第二,对台军售数量不减反增,台湾军购费用直线上升。1990年以来,美国售台数十批武器,对台军售总额近300亿美元,平均每年超过20亿美元,远远超过1983年美国宣布对台军售8亿美元的上限。特别是2000年台湾政权发生更迭后,美国加快对台军售步伐。美军仅仅2001年同意售台的8艘潜艇、12架反潜机与4艘“基德”舰和“复仇者”导弹系统等武器装备就高达60亿美元。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台湾当局乘机增加军购费用,未来十年的各类军购净额增加至新台币7600亿元,约223亿美元。第三,对台军售的速度加快,台湾军购日程一再提前。以“爱国者-Ⅲ”型导弹为例,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台湾就开始了获得美国的“爱国者-Ⅲ”型导弹的努力,一直未果。如今,美方不单同意对台出售“爱国者-Ⅲ”型导弹,还透过多方管道,对台施压敦促台湾当局调整预算,设定优先级,优先购买“爱国者-Ⅲ”型导弹。伊拉克战争爆发后,台湾当局以“大陆导弹威胁”为借口,回应美国而决定将优先采购“爱国者-Ⅲ”型导弹,在短期内将向美国提出购买需求,并将提早于2006年完成建制作业。

4、美台军事合作的范围更为广泛

台湾购买的以美国武器为主的“二代兵器”在2002年初基本到位后,台军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提升台军整体与综合作战能力,特别是与亚太美军作战系统的兼容性。为此,美台日益注重加强在各个军事领域的合作,主要表现在:台军事人员赴美进修日趋制度化;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技术转移层级提升,情报交流与合作更为密切;美军对台军事评估频繁,近年来美国各种军事考察团、“专案小组”频频赴台,分别就台湾“防务”、“制空”、“制海”、“反登陆”等项目进行所谓“战力评估”;另外,美台联合训练与演习已经浮出台面,据台湾军方人员称,在2003年台军“汉光19号”演习中,美国一改以往观摩指导的做法,直接派出多名军官进驻台军“衡山指挥所”,全程参预演习,为未来美台军队联合作战做准备。

(二)美国介入台海军事冲突的可能行动

美国干预我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方式和程度,概括地看,主要有三种可能:政经制裁、间接军事干预、直接军事干预。在直接军事干预行动中又有低强度直接军事干预和中强度直接军事干预。

1、政经制裁

所谓“政经制裁”,是指美国将唆使和胁迫其盟国对我进行多边贸易制裁、政治施压、外交孤立和舆论“谴责”,甚至会策动我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争议问题上制造事端,对我实行政治和军事牵制。这是冷战后美国对外干涉的惯用伎俩,也将是美国干预我对台军事行动的首选方式,旨在通过所谓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手段”压我停止或放弃攻台计划。制裁期间,美国将联合西方及我周边各主要国家,如日本、韩国、印度、澳大利亚甚至东盟,对我实施贸易禁运,逼迫有关国家停止向我提供经济、军事或道义支持,撤出西方在华人员、资金和技术,冻结我在境外的存款,竭力断绝我与外界的一切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往来。美国还可能压俄罗斯和其它一些国家减少乃至断绝对我武器装备的供应,以使我空军苏-27、苏-30、C-300等装备因为缺乏零配件而降低作战效能,进而影响我对台作战的实力。从美国国家战略和军事战略的角度看,这种制裁可能会贯穿台海冲突的全过程。某些措施如经济制裁、军事技术封锁等,将可能延续更长的时间。

2、间接军事干预

当美发现我对台实施军事威慑或对台动武的征候以后,将会首先对我采取间接军事干预行动。间接军事干预行动既适用于平时,也适用于我对台作战的准备阶段,意在对我进行“实力威慑”,动摇我对台作战决心,迫我放弃对台作战意图。间接军事干预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向台湾提供实时情报支援。美台之间平时就有情报交换关系。当美国掌握我对台采取军事行动征候后,将出动大量侦察机、空中预警机和部分舰艇配合卫星和无线电技术侦察对我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侦察与监视,及时向台湾提供我军对台作战的实时情报。二是紧急向台海附近部署以航母编队为主的海空兵力,对我开展反威慑行动。根据美太平洋作战计划,一旦台海局势需要,首先提升西太平洋美军的战略等级,并将一个航母作战大队迅速部署至台湾附近海域;1至2周内将第二个航母作战大队、一个水面战斗大队、一个空军战斗机联队以及部分反潜、电子和战略轰炸机中队部署到台湾附近海域以及冲绳、关岛等地;一个月之内将第三个航母作战大队部署到位,加大警示和吓阻我采取进一步军事行动的力度,表明其对台海地区紧张局势的“严重关切”和干扰我对台作战的决心,以图吓阻我放弃武力攻台。三是紧急向台湾提供武器装备援助。尽快向台出售“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常规动力潜艇、P-3C反潜与电子侦察机、“爱国者-Ⅲ”型反导弹系统等新型武器装备,并加快台湾急需的其它武器、装备和弹药的交付进度,加强台军抵抗我军进攻的防御能力,尤其是防空、反导和反潜的能力。

3、低强度军事干预

当我发起封打金门、马祖外岛作战行动时,美军将采取低强度直接行动,但以强化军事威慑、预防并慑止我行动升级为主,力避战端进一步扩大。具体可能采取的行动包括:一是可能打着“维和”的旗帜,以和平调停者面目进行干预。在台湾附近海域集结2至3个航母编队,甚至派部分作战舰艇进入台湾海峡,在台海冲突双方之间强行划定安全区,阻隔交战双方,并宣布对“破坏”安全区且对美军舰机构成威胁的一方保留还击的权力,遏止我行动升级,并“阻隔”我将战火延至台湾本岛。在美军举行的“金色眼镜蛇”和“2000联合勇士兼容演示”演习中,都刻意演练过此种行动。在台湾海峡强行划定安全区的方式具有强制和平行动的性质,既可使美军保持军事和外交上的主动,又可避免与我进行高强度的全面对抗,将有可能成为美军未来军事干预的主要样式之一。二是派遣部分海军舰船,掩护并帮助台外岛守军撤离。当台外岛守军在我打击下难以支撑或台指挥当局决定从外岛撤军时,美军将派兵力掩护台军从外岛撤回台湾本岛。三是派兵撤侨。在1996年我举行“联合96”演习时,美军曾制定的协防台湾的计划中就有撤侨分计划。届时,美军很可能派遣“埃塞克斯”号直升机母舰(常驻日本)为首的两栖戒备大队赴台湾撤离美国侨民。

4、中强度直接军事干预

当美军对我实施威慑失效,其间接军事干预和低强度军事干预都不能达到阻止我对台作战的目的,台军的防御难以自己支撑时,美军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会进行直接干涉,对我进行中低强度的军事打击。除继续向台军提供情报支援外,美军还可能主要采取七类作战行动。一是对我进行以电子战为核心的信息战。美军将动用包括EA-6B、EC-130H在内的专用电子战飞机和装备有相控阵雷达的电子战舰船协助台军对我进行电磁攻击,对我东南沿海100公里以上纵深的各类无线电通信、雷达实施干扰,以瘫痪我对台作战的指挥、控制、通信和防空体系。并以无线注入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对我C4I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实施网络攻击。这种低风险、不接触的电磁攻击样式,将会成为美军直接军事干预行动的首选样式。二是设立禁飞区、禁航区或安全区,以阻隔我对台作战行动。美将在台湾海峡中线以东我海上航渡必经的航道附近海域及其上空强行划定2-3个面积数十万平方公里的禁航区、禁飞区或安全区。强行阻隔我对台作战行动。对进入其宣布的禁航区、禁飞区或安全区并对美机、舰构成威胁的我方舰、机实施攻击。三是协助台军反封锁作战。在我实施联合封锁作战时,协助台军进行反封锁作战,主要有:派出军事专家,协助台军组织指挥反封锁作战;协助台军侦潜、扫雷、强行开辟从台北至日本、高雄至东南亚两个方向的海上和空中走廊,为进出台湾本岛的挂台湾旗的船队和台军舰护航。四是动用海空兵力,封锁我东南沿海主要港口。据内部掌握,一旦冲突升级,美军将对我实施攻势布雷封锁,主要出动飞机和潜艇对我大陆主要港口布设水雷,阻碍、迟滞我封锁或登岛兵力出海作战,同时对我海上贸易实施打击。在我兵力出发港与封锁区之间的主航道上布雷,阻止我封锁或登岛作战力量进入预定作战区域,切断我部队的补给、轮换和相互策应,扣押我国际航道上的商船等。五是协助台军实施反导作战。在协助台军反导作战,美军将可能采取以下行动:通过向台出售并帮助部署“宙斯盾”驱逐舰和“爱国者-Ⅲ”反导系统,提高台军自身的反导能力;利用美军导弹预警卫星等空中和海上预警系统为台军提供反导预警;美军直接使用部署在台海附近的“宙斯盾”巡洋舰或驱逐舰拦截我弹道导弹。六是协助台军对我渡海登岛作战兵力实施打击。当我对台进行大规模渡海登岛作战时,美军可能协助台军对我航渡船队和登岛部队实施全程空中打击。美军已经在“英勇前驱”和“对抗雷”演习中演练过对我航渡船队和登岛部队的攻击。七是对我东南沿海重要战略目标实施有限空中打击。为加大对我压力,削弱我持续作战能力,美军将可能使用隐形作战飞机、重型轰炸机和巡航导弹对我在东南沿海地区主要军事基地、海军港口、空军机场、指挥通信枢纽、导弹阵地、雷达和情报侦察阵地、交通、电力设施等重要目标进行精确打击。美国国防部官员曾透露:“美国若直接参战,战场就不仅仅是台湾,如果美军的攻击行动只局限在台湾,对美国不利。美国将使用B-1和B-2重型轰炸机,对中国大陆空军基地,特别是C4I设施进行轰炸,同时使用巡航导弹攻击各种重要目标”。美军还可能对我跨战区机动的纵深战役军团和在东南沿海集结的后续登陆梯队实施空中遮断打击。此外,美军为动摇我武力攻台的决心,牵制我南线作战和直接攻击我战略重心,不排除美军对我首都或其它方向的重要战略目标实施规模有限的空中打击的可能。美军为策应其在台海地区的作战,还有可能割断我北部沿海与台湾海峡的海上支援行动。

(三)美军直接干涉台海冲突可能投入的兵力

未来,当我被迫以武力解决台湾问题时,美国究竟会以多大的兵力规模实施直接军事干预行动,目前各单位的研究结果很不一致。对于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可将以下因素作为进行判断的依据:

台湾军队现状特点 台湾经济现状2016
1、美国有关机构的推算

美国有关机构曾对台湾海峡可能发生的军事冲突进行了极其精确的量化模拟推演。根据该机构的模拟推演结果,如要台湾海峡的制空权,单靠台湾空军的394架战斗机,取胜的机会只有大约一半,但如果美军能投入72架F-15战斗机和3个航母战斗大队,则取胜的机会可高达90%。但上述推演仅是为夺取台湾海峡的制空权所需要投入的兵力,而要对我进行直接的军事打击,投入的兵力还应要大一些。

2、美国的朝鲜半岛作战计划

根据美军制定的干涉朝鲜半岛的“5027”号作战计划,未来美军在朝鲜半岛作战所投入的兵力规模约为100架重型轰炸机、10个战斗机联队、4至5个航母战斗大队。而未来美军在台海地区进行军事干预,兵力规模应该和朝鲜半岛作战的兵力规模差不多。

3、美军历次干涉台海危机的兵力规模

在过去近50年的时间里,每当台海有风吹草动,美军就对我进行军事威慑,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次:1955年1月,我解放一江山岛后,美第七舰队出动航母编队,22艘舰船协助台军撤离大陈岛。1956年8月,我空军在舟山群岛以东击落美军侦察机1架,美第七舰队出动3个航母编队、37艘舰船、210架飞机在舟山以东外海进行“打捞”活动。1958年8月,我炮击金门,驻西太平洋美军随即进入戒备,动用74艘舰艇、550架飞机为国民党军护航,对我进行军事威慑。1959年7月,我空军与台湾空军在马祖至龙田上空发生空战,美第七舰队当日进入戒备,出动2个航母编队、13艘舰艇、2个舰载机大队计150架飞机,为台军提供安全保障。1962年6月,美获悉我军向东南沿海集结后,第七舰队出动40艘舰艇、300多架飞机,防我对台动武。1996年在我“联合96”演习中,驻西太平洋美军进入戒备,驻冲绳美军进入一级战备状态。2个航母编队受命向台湾海域集结,共有17艘舰艇、160架舰载机、260枚舰载战斧式导弹,对我实施军事威慑。

4、美军干涉地区冲突的用兵实践

在近几次局部战争中,美军吸取越南战争“添油战术”失败的教训,确立了“投入绝对优势兵力”的作战原则,以形成“牛刀杀鸡”之势,确保速战速决。例如,入侵弹丸小国格林纳达,美军投入的兵力与格方相比达到人员4∶1、舰船15∶0、飞机230∶0的绝对优势。在1990年海湾危机时,美军虽已集结近30万人,但参联会主席根据战区司令的兵力计算和图上演习的结果,仍然坚决要求总统推迟开战日期,继续增兵直致使集结的美军达50多万人,外加20多万多国部队,从而在科威特战区对伊军形成了数量和质量上的绝对优势,确保了海湾战争的胜利。在对阿富汉“塔利班”的军事打击中,美国不仅投入了大量高、精、尖现代武器装备,而且还在世界范围内组成了广泛的“反恐统一战线”。在2003年结束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共调集兵力约28万余人,6个航母编队,110余艘舰艇,各型战机1600余架,坦克和装甲车各2000余辆。与1990年的海湾战争相比,数量虽有所减少,但质量却远非昔日可比。据统计,美国陆军信息化程度已超过50%,海军高于60%,空军高于70%。美伊战争中,美国共动用70余颗军用和商用卫星系统,为参战部队提供信息服务。从太空到地面,再到水下;从“数字化”师到作战编队,再到单兵装备;从情报侦察到作战指挥,再到后勤保障,美军信息化武器几乎无处不在。正是由于具备上述条件,美军在伊拉克作战中呈现出“信息主导、空地一体、快速机动、精确打击、直捣核心、持续威胁”等特点。根据上述几个因素综合考虑,未来一旦我对台采取军事行动时,美军将出动太平洋战区的主要海空兵力实施军事干预,估计会出动4至5个航母战斗大队(舰载机280-350架),3至6个空军战斗机联队(210-420架),2至4个重型轰炸中队(重型轰炸机32-64架),1个陆战队飞机联队(固定翼作战飞机144架,直升机182架),计有海军舰艇50至60艘,作战飞机600至800架,1个陆战师,1个空降旅、部分特种作战部队和若干武装直升机分队。当然,上述判断仅供参考。作为军队,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军委有关指示精神,切实从应付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出发,加强对台军事斗争准备,才能真正做到立谋虑变、克敌制胜。

(四)我周边国家在美军事介入台海冲突问题上的态度

1、日本在台海发生冲突时将随美而动,积极介入美军干预行动

当我被迫以武力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时,日本出于遏制中国的战略需要,会追随美国,插手台海危机,并为美军提供战区后方支援。这是因为,第一,在日本战略家、政治家眼里,日中两国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大国竞争的关系。两国在亚太地区的地位和作用总是此消彼长。冷战后,日本已把我视为对其安全的“潜在威胁”。为遏制所谓“中国威胁”,日本一方面动用媒体大肆炒作和渲染“中国威胁论”,强化日美军事同盟关系,联手“遏制中国”;另一方面把台湾视为对我进行有效遏制的王牌,坚持“对武力解放台湾说不”的姿态,以使台成为牵制我在国际特别是在亚太发展的“绊脚石”。第二,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典型的外向型经济使其视海上通道为生命线。台湾海域是日本西南航线的必经之地,每年经该海域运往日本的货物达7亿吨,其中包括日本所必需的90%的石油及99%的铁矿石等,日本将台湾视为生存发展生命线上的关键地区。为此,日本一些政要及智囊机构声称,如台海发生“紧急事态”,“日本不可能只是袖手旁观”,要求日本政府“不应给中方以任何错误信号”。第三,中日两国存在领土争端,钓鱼岛问题的最终结局,与台湾的归属有直接关系。第四,台湾与祖国统一,外部势力包围中国大陆的链条就会瓦解,中国在太平洋地区的发展将摆脱制约,迎接面向海洋发展的新阶段,这是日本战略家们极不愿意看到的。1997年9月23日,日本通过了新《日美防务合作指针》。1999年4月和5月,日本又通过了新《指针》的相关法案《周边事态法》、《自卫队法修正案》、《日美物资劳务相互提供协定修正案》,从而使美日防卫合作指针的实施有了法律依据。这些协定、法案的出台,将日美军事合作的范围延伸为包括南沙群岛、台湾海峡在内所谓“日本周边”,确立了“美主日从”共同介入台湾问题的机制,规定了在美国介入台海战事时,日美将进行40多项包括各种后方支援在内的军事合作。近年来,美日频繁在靠近我国台湾省附近的冲绳海域举行军事演习,其用心和企图已十分明显。根据六十年代日军制定的一项秘密计划,在朝鲜半岛和台海同时发生冲突时,日为配合美军干预,拟将几乎所有的海军兵力、五分之四的空军兵力和五分之三的陆军兵力向西部和西南部集结。在台海冲突爆发时,日本可以将动员半数左右兵力参与对美支援。这些兵力实际上将履行美军的后勤部队和部分作战部队的职能,大大提高美军干预的综合作战能力,尤其是扫雷能力。日海军扫雷部队拥有各类扫雷舰艇32艘,还拥有10架MH-53E大型扫雷起重机。据西方国家分析,无论是从装备数量、性能还是从人员训练水平、实战经验等来看,日海军的水雷战能力已超过美国,居世界首位。如果日军配合美军在台海进行扫雷活动,将严重影响我对台封锁作战的效果。

2、俄罗斯将可能在台海冲突中给予我有限的支持与合作

俄罗斯是我主要战略协作伙伴。俄政府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支持中国完成统一大业。如美国军事干预台海问题时,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得以继续保持和不断深化,俄罗斯将会像在车臣战争中得到中国的坚决支持那样支持中国。最有可能在政治上给我以道义上的支持,武器装备上给予我一定的配合。但俄出于本国的实际利益以及其与西方国家关系考虑,对我的支持将会是有限度的。俄罗斯的外交重点在西方,其对华关系受其与西方关系的制约,在经济、技术、市场等方面有求于美等西方国家,其对美和西方的外交妥协性、两面性将时有表现。另外,俄罗斯并不愿意看到一个军事强大的中国。俄罗斯的对外政策中,对我的防范和制衡的一面从未放松。在军事技术合作和军售等方面一直持慎重和保留态度。美军一旦干预台海冲突,俄罗斯除了在政治、外交上支持中国外,并会继续向我提供协议中的武器装备和物资支援;在军事行动上有可能向我提供一定的情报支援,派出部分侦察机在台海冲突以外海域进行侦察活动,但军事合作将局限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3、韩国将保持某种程度的中立,或较低程度地支持美国

韩美关系是韩对外政策的基轴。韩重视发展对华关系。但其对华政策具有两面性,特别是在台湾问题上。中韩建交前,韩一直是台在亚洲的主要盟友,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均保持广泛的联系。中韩建交后,韩台继续保持密切的经贸关系,双方还互设了具有官方性质的代表处。韩国并不希望两岸统一,担心我强大后对其安全构成威胁。因此,韩对台海冲突的基本态度是:反对我对台动武,呼吁冲突各方保持克制,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据葡萄牙驻韩国大使从韩国国防部高层了解到的内幕情报,韩在台湾问题上的立场是:“如果美国卷入,并将日本也拖进去,韩国可能难以完全抵抗美国要求提供合作的压力,但会保持谨慎”。

4、朝鲜限于自身能力和来自美韩的压力,只能提供有限的支持

朝鲜对我有着独特的地缘战略联系和传统友好关系,在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等方面有着共识,特别是在朝鲜半岛诸多问题上,我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并给予朝鲜最有力的支持,使两国的战略关系得到进一步加强。因此,在未来台海冲突中,朝鲜将是东北亚地区除俄之外在政治、外交和道义等方面给予我支持的又一国家。除在政治上的支持外,朝在我武力攻台时,可能会在军事上给我一定的配合,牵制美力量。朝可能再打“导弹牌”、“核武器牌”,甚至在“三八线”地区和西海的海上分界线附近海域采取一定形式的军事动作,制造紧张气氛,以提高对美要价,迫美韩对朝作出更大让步。但由于自身经济与实力的限制,特别是面临美韩巨大的军事压力,其对我支持力度也是有限的。

5、越、菲、马、印(度)等东盟和南亚国家,可能会以间接方式体现对美军干预行动的支持

由于上述国家与我存在不同程度的领土争议和海洋权益争端。他们在重视改善与发展对华关系的同时,又对我存在较深的疑虑和戒心。未来一旦我对台使用武力,东盟有关国家很可能趁机采取行动占领台湾控制的南沙太平岛和抢占南沙其它岛礁。印度由于与我存在12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争端,并一直支持达赖集团的藏独分裂势力,不排除印度在台海冲突爆发时,乘机在东线和西线边界问题上向我再度发难,并支持我境内的藏独分裂主义分子寻机闹事。此外,美在新(加坡)、菲、马、澳等东盟国家已经获得了10余处基地和港口的使用权,美认为届时可利用美与菲、泰、新等国签订的军事协定迫使有关国家以间接方式介入台海战事。如为美军舰机提供港口、机场维修补给等勤务支援。但上述国家由于与我存在的地缘政治关系,对美的支持将会十分谨慎。

6、蒙古和中亚国家将会保持中立,但也有可能成为美从北部对我武力攻台实施战略牵制的方向

蒙古是我北部重要的邻国,中蒙建交50多年来,虽然两国关系睦邻友好是主流,但由于中蒙历史上的原因,蒙一直把我视为威胁,担心我“解决台湾后,企图武力收复蒙古”。近些年来,美对蒙古的军事渗透日益加强,双方合作由九十年代初期的一般性军事交流,逐步转向共同防务、联合作战及情报交换等深层次领域。美将蒙古作为“分化”、“西化”我的重要基地,暗中支持“藏独”分裂势力。蒙境内外的分裂势力在美暗中支持下,积极开展分裂活动。台海一旦发生冲突,蒙古可能应美要求采取一些针对我的牵制行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境内的伊斯兰民族极端主义势力和我新疆东突厥民族分裂势力活动十分猖獗,上述国家对针对我的民族分裂势力采取两面态度,在战时将可能成为在西北方向牵制我东南沿海作战行动的一重要因素。

反“台独”军事斗争,是一场反对民族分裂,维护国家主权,捍卫领土完整,保卫国家利益的正义战争;是一场事关民族复兴、国家存亡的带有决战性质的战争;同时又是一场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赋予我军的神圣、伟大、光荣的使命。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党中央、中央军委的战略意图,坚决按照中央关于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部署,从最复杂、最困难的情况出发,以时不我待、寝食不安的精神和倒计时的工作方法,做好与以美国为首强敌作战的各项准备。无须讳言,目前我军的现代化水平和技术装备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军队相比,仍存在着一定差距。因此,我们要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在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指引下,加速质量建军和科技强军步伐,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军委关于做好反“台独”军事斗争准备的各项指示要求,紧贴实战,突出对抗,从难从严,科技兴训,全面提高官兵的政治、军事、文化、科技和身体素质,熟练掌握手中的武器装备性能,在掌握强敌作战思想和战略战术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立足现有装备克敌制胜的作战理论和战法。我们坚信,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扬我军能征善战和人民战争的优势,就一定能够决战决胜,打败强敌,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完成我军的神圣使命!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25101014/201055.html

更多阅读

台湾1990年股灾 九十年代的台湾经济

台湾股市记录:1985年7月30日,台湾股市从636点启动到1987年10月1日到达4673点。26个月涨6倍多。1987年10月2日—1987年12月28日,受当时美国股灾影响,从4673点跌到2298点,时间为2个月,跌幅为52%。

10年台湾之行 2016年10月25日 台湾

2010年10月11日早上5点20分就出发到蛇口码头去坐船到香港机场,然后飞台湾。我的妈呀!好早哦!飞机到高雄的时候已经下午的14点多了,然后直接到旅游景点游玩。在这里我不会详细的写出这五天的行程。只会着重的写清楚这几天里发生的一些事

中国外汇市场的发展状况 中国外汇市场现状2016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汇市大致经历了以下5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4年)。1979年我国的外贸管理体制开始进行改革,对外贸易由国营外贸部门一家经营改为多家经营。由于我国的物价一直由国家计划规定,长期没有变动,许多商品价格偏低且

我谈台湾本土剧十大俗套 台湾本土剧2016

随着韦君宝贝从偶像剧转向八点档本土剧,我看的台剧也渐渐转向本土剧了。让我揪心到现在的三立《金色摩天轮》,韦君唯一的古装华视《神机妙算刘伯温》,还有那个充满家庭纠纷的民视《爱》,一路看过来,品尝到了本土剧两三百集的冗长,相比偶像

声明:《台湾军队现状特点 台湾经济现状2016》为网友銗镎命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